资讯 | 远景动力成奔驰EQ系列SUV电池供应商,此前曾供应雷诺、日产
文:懂车帝原创 常思玥
[懂车帝原创 行业] 日前,远景动力宣布,已经成为奔驰EQ系列SUV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将为EQS和EQE提供动力电池模组。
图为远景动力新一代AIoT动力电池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efer表示,“远景动力将成为我们主要的电池供应商,确保未来几年梅赛德斯-奔驰EQ系列在美国的产能。”
目前远景动力在日本、美国、英国、中国及法国设有10大生产基地,本次同奔驰的合作,也是远景动力继在法国同雷诺达成合作、在英国同日产达成合作,以及在日本携手本田等4大主流车企后,再次获得全球头部车企订单。
电动化转型是奔驰未来10年最重要的战略
电动化转型是奔驰未来10年最重要的战略,对奔驰来说,深度绑定一家电池供应商无疑是其电动化转型计划的重要环节。
今年2月24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公布了2021财年业绩,其中有三个数字体现出奔驰转型的全速推进:高端车系销量增长30%,电动车型(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交付大幅增长64%,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了105%。
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推出全新EQE和全新EQS纯电SUV
回顾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4款纯电车型,并获得了全球首个有条件自动驾驶(L3)系统认证。其中,EQS车型收获了约20,000辆订单。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推出一系列全新纯电车型,包括全新EQE和全新EQS纯电SUV。
远景全球首个“交直一体”5.6MWh储能系统即将发布
4月11日,远景储能将在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远景能源馆远景储能展台正式发布远景EnPower智慧储能系统产品(简称“远景EnPower智慧储能”)。
远景EnPower智慧储能基于全栈技术能力,采用自研350Ah储能专用电芯,“交直一体”结构设计,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到5.6MWh,适用4-8小时储能场景,是全球首个“交直一体”5.6MWh储能系统。
01
“交直一体”结构 标准20尺5.6MWh
据了解,远景储能目前掌握有电芯、BMS、PCS、EM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制造以及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安全、更高性能、更低度电成本的全栈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远景EnPower智慧储能将搭载远景动力全新一代350Ah储能专用电芯,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0次,交直流一体设计,一簇一管理,消除簇间环流,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提升超8%,双液冷高度集成,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5.6MWh。
据远景介绍,其新一代智慧储能系统支持肩并肩、背靠背,单个储能单元超22MWh,较上一代液冷产品占地面积减少50%;“交直一体”结构,可使直流线缆不出柜,搭配出厂前预安装、预调试,大幅降低安装、调试时间。
相比现阶段市场主流产品,EnPower智慧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可降低45%,“交直一体”结构,生命周期内性能表现更佳、运维更便利,适合储能大规模、高性能部署,助力新型能源系统构建。
02
智能产销一体 交易与生产协同
远景储能基于远景EnOS?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将大数据智能技术融入到EnPower智慧储能,在EnOS储能管理平台上集成了智能交易与智能生产,生产、交易、运维一体化,提升生产效益、降低运维成本。
据介绍,EnPower智慧储能基于全新AI大数据模型,根据电网调度指令、市场交易动态、气候变化、设备运行数据、生产管理计划等需求,产销一体,实现交易策略优化及控制闭环。
相比上一代的智能交易方案,远景新一代的产销一体平台,支持多交易品种的策略优化,兼顾交易品种特征工况与电池寿命的控制策略,制定基于电池状态的差异充放电策略,提升储能全生命周期内的交易收益。
EnOS储能管理平台集成了集中监控、高级分析、协同控制和电力交易等多个功能模块,云端、站端、设备端一体控制、智能协同,提供一站式储能软件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满足各种不同应用场景。
03
生成式电网技术 1+4全栈构网
据介绍,EnPower智慧储能还搭载了远景最新的GenGrid生成式电网技术,“1+4”全栈构网,具有惯量支撑、电压支撑、宽频震荡抑制、增强电网强度、场站级黑启动等构网能力,支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1”即远景构建的全时间尺度系统仿真平台,可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发展阶段、规模结构准确定义设备特征,仿真建模,设计开发最佳构网型产品;“4”,指4个层级构网型产品,覆盖部件、整机、场站、系统。
部件端为自研的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单机端为可与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相适应的高性能构网储能单机,场站端支持新能源场站+储能协同实现类同步电机特性,系统端可实现源荷储自主组网。
据悉,远景储能融合了新型能源系统技术,自研GenGrid生成式电网技术,通过对源侧、网侧、用户侧数据的感知和识别,结合历史数据大模型,可实现自主调校惯量、阻抗、频率、电压等参数,灵活适应孤网、弱网、新能源大基地等各种场景,支持100%新能源电力系统。
从1到0,远景携手全球伙伴奔赴“零碳”时代
从首款“碳中和”潮玩手办到“零碳气泡水”,再到耐克的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区,定位为零碳技术伙伴的远景,正赋能企业的低碳、零碳转型,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发展而战。
DIMOO是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旗下经典IP之一,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和意义。今年10月,DIMOO×蒙新河狸进化为行业首款“碳中和”手办。
除了泡泡玛特外,耐克、星巴克、元气森林等头部消费品品牌都走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与ESG 的前沿。
“现在很多消费者也开始关注品牌在ESG践行上的表现。随着消费者可持续理念觉醒,头部的消费品企业开始率先践行低碳、零碳转型。”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分析称。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碳管理业务总经理 孙捷
泡泡玛特成功推出首款碳中和产品背后,离不开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的赋能。孙捷表示,远景为这款手办产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产品碳足迹分析,涵盖从原材料到包装, 再到生产制造、运输以及配送。“我们分析后发现该产品重要的碳排放热点是包装,最终泡泡玛特使用由降解硅藻纯颗粒和水刺无纺布制成的配重包来替代塑料配重包,大幅降低了整体的碳排放量。”
作为零碳技术伙伴,远景利用方舟碳管理系统赋能“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助力泡泡玛特实施了一系列减碳措施,而剩余的排放量也通过一站式购买高质量碳信用项目完成抵消 中和,并链接权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CQC完成核查认证。
“与头部的消费品企业合作,是一次共同的探索。虽然短期内企业的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此举将向消费者传递公司的可持续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践行。这也将提升产品 的差异化竞争力。”孙捷表示。
01 成为“零碳技术伙伴”
2008年成立的远景从风电起家,逐步向储能、氢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拓展。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远景能源以9.7GW的订单总量位居全球第一,领先运达股份(8.7GW)和西门子歌美飒(8.2GW)。现在,远景的业务布局包括远景能源(智能风电、储能系统和绿氢解决方案)、远景动力(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远景智能(零碳和AIoT技术公司)三大业务板块。
孙捷谈到,他在十多年前加入远景时,公司的使命就是“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此后从未改变。如今公司定位为零碳技术伙伴,就是要赋能和携手伙伴,共同推动零碳转型,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
“远景是一家扎根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公司。公司既有风电、动力电池、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硬实力’,也拥有智能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软实力’。”孙捷说,新能源是“靠天吃饭”,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掌握气候预测的能力和相应的算法模型,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和“驾驭”新能源。
现在,远景的业务早已不止是“卖风机”,还涵盖新能源的发电侧、用电侧和储能侧,甚至在智能电网侧也有布局。远景已经成为一家覆盖新能源全价值链的绿色科技企业。
远景赋能的首款碳中和手办
随着世界各国陆续确立碳中和目标,远景从2021年开始布局碳管理业务,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推出了“方舟”碳管理系统这一超级应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 +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时碳足迹监测,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同时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一站式实现碳中和闭环服务。
孙捷表示,ENOS?目前连接管理全球约2.24亿个智能终端设备和超过600GW的能源资产,沉淀了丰富的能源资产管理经验。而“方舟”碳管理系统也已经为全球超过300家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碳管理服务,协助减排和管理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10亿吨。
除了与泡泡玛特联手打造碳中和潮玩外,近年来,远景还为耐克打造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区;为勃林格殷格翰打造制药行业首家碳中和工厂;助力圣戈班打造亚洲碳中和 先行工厂;携手元气森林推出行业首款“零碳气泡水”产品;用智能物联AIoT技术助力星巴克“Greener Store”计划……
02 “三位一体”的碳管理
谈到碳管理,孙捷形象地将其称作为“三位一体”,包括组织碳管理、供应链碳管理和产品碳管理三大方向。
对于组织碳管理而言,远景已经成功实现了2022年运营碳中和的目标,而接下来如何实现 2028年全价值链碳中和是摆在孙捷面前的难题。
“远景首先给供应链设定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目标。例如,到2025年,核心供应商要100%使用绿电;到2025年,核心供应商必须通过数字化工具来申报能耗及碳排放数据。由于供应商数量庞大,远景对供应商进行了分级,也提出了奖励措施,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孙捷表示。
远景不只给供应商设立目标,还会为他们赋能,提供相应的数字化碳管理工具,帮助供应商打造风电、光伏等绿电发电设备,并协助他们实现节能和能效优化。
当然,任何降碳的过程中,供应商都不得不承担一些额外的成本。孙捷指出,远景还与一些银行或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商提供绿色信贷产品,以低成本推进碳减排和碳管理。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加入远景前曾在中国科学院和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任职,对“碳”有着深入的研究。
邱林认为,要实现产品“零碳”,必须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比如提升绿电的使用比例,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率,提高生产能效,从而减少碳排放。“不过,目前很难实现全生命周期100%零碳排,总会有一定的残余排放,主流的办法就是用碳信用来抵消,因此可以称该产品为‘碳中和产品’。”
邱林介绍道,现在已经有不少判定产品含碳量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14067就是一种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常见框架标准;落到具体产品品类的 话,一般会采用PCF(Product Carbon Footprint)等产品类别规则来进行碳足迹的计算,涵盖日常用品、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等不同行业的品类。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碳”的定义有所争议。例如,有的国家认定零碳只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零;有的国家会将温室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当量也要考虑进去,其中就会包含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他气体。
“因此,现在仍未出台碳中和产品的全球统一标准,各类认证标准也存在差异,还有待细化和规范。同时,碳足迹的标准大多来自于国外,国内标准则相对缺乏。”邱林认为,为了避 免因购买碳信用而导致“漂绿”“洗绿”的质疑,标准和规范未来都必须进一步细化,一套完整的碳管理方法论更必不可少。在推动产品碳足迹方面,远景也在积极参与电池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标准和电池行业产品环境足迹数据库的创建,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电池产品绿色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今年11月,远景作为独家知识合作伙伴,携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远景还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合作打造“光伏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光伏企业完成产品碳足迹核算,并一键打通法国百年认证机构必维集团完成审核认证。
03 “MAOC”碳管理方法论
谈到碳管理的方法论,孙捷提到了“MAOC”,其中“M”是核算(measurement);“A”是减排(abatement);“O”是抵消(o?set);“C”是认证(certi?cate),即涵盖碳管理的四个重要步 骤。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就是围绕这个方法论来设计开发的。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碳管理方式都停留在第一步核算上,就是通过各自的算法、模型和数据来对碳排放进行核算。”孙捷表示,相比大多数公司采用手工输入数据的方式,远景则侧 重于通过IoT(物联网)的方式连接记电表、气表等设备,直接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并导入到相应的算法模型中进行计算。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人工干预的可能,且可追溯、可跟踪。他强调,远景用数字化的手段对碳排放进行监控、跟踪,进而核算出降碳的效果,以便输出最适合的减排方案,这就是远景碳管理业务的差异化优势。
对于减排的环节,深耕新能源行业16年的远景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提供包含风、光、储、氢、桩、智在内的系统化新能源和零碳解决方案。
在抵消和认证环节,远景也自身的优势。抵消方面,远景的方舟碳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客户在线下单购买绿证、碳信用,系统可以自动匹配,撮合交易,同样可以实时查看、追溯源头以及核销,并实现全程可视化、可跟踪。
认证方面,远景与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合作,核查结果可以直接获得机构的认证,大幅加快效率并降低成本。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认为,要实现产品“零碳”,必须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生产能效,从而减少碳排放。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 邱林
04 “碳壁垒”的破解之道
2023年10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基于此,对于有出口欧洲需求的企业来说,都必须做好产品的降碳和碳管理。这不仅是商业的要求,更是 合规的要求。”邱林表示。
邱林认为,对于面向B端的企业,产品碳管理已经成为普遍的“刚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最近欧盟的《新电池法》,这是全球首个对产品碳足迹做出强制性标准的政策。
为了破解欧盟碳壁垒,孙捷提到另一个案例——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在园区中,远景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基于风电、光伏生产绿电,并通过与电网间绿色电力交易的方式,确保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同时,园区基于零碳产业园智能物联网,对园区内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测算,并完成中和,最终为产品形成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 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实现零碳产品的生产。
目前,园区形成以远景科技集团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 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实现零碳转型。
孙捷强调:“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欧美国家正构建起绿色贸易壁垒,这些新规则对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及绿色环保提出了新的要求。零碳产业园的模式和所生产的低碳甚至‘零碳’产品, 也为中国企业破解‘碳壁垒’提供了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