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奔驰资金流向

我就想知道吉利李书福入股奔驰,占股份多少?

吉利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几种可能,吉利收购沃尔沃,第一是想借助沃尔沃品牌的优势来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第二也是想借助沃尔沃本身的科技来提升自身,收购奔驰百分之十股份成为奔驰的大股东之一,未来也是想借助奔驰的科技来提升自己。吉利汽车近几年在国产车来说,做的是很不错了,但是国人思想上总有一种不认同国产车的想法,吉利博越和博瑞这些车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这些车市场保有量不是很高,导致汽车二手车价格保值率相对较低。吉利这几年的收购无非也就是提升自身的技术,使自己的汽车保有量和保值率提升!

90亿美元!李书福收购奔驰母公司9.69%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继39亿美元入股沃尔沃集团,成为最大股东后,李书福这次又看上了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

投资界2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周五(23日)在德国提交的一份监管报告中显示,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斥资约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股份,拥有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

戴姆勒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很高兴李书福成为“长期股东”,并形容他是“一位对未来有着清晰愿景的知识特别渊博的企业家,可以和他以建设性的态度讨论行业变革。”

目前,戴姆勒最大股东为科威特投资局,持股6.8%,第二大股东为贝莱德,持股6%。据知情人士透露,吉利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宣布这笔交易。

发力新能源电动汽车

戴姆勒股份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

毫无疑问,如果戴姆勒将推动吉利进军欧洲高端汽车市场。月初,李书福曾在德国的汽车会议上表示,“在欧洲市场建立品牌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同时,也利于戴姆勒深拓中国市场,数据显示,戴姆勒去年在全球销售了230万辆梅赛德斯 - 奔驰轿车,其中约四分之一在中国。

戴姆勒和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正在积极研发电动汽车,并计划未来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除了对电动车制造进行投资以外,还将额外投入10亿美元资金用于电池产品的生产。

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波大的变革浪潮,蔚来、小鹏汽车、威马等新造车企业都是这轮浪潮的变革者。李斌曾对所有的投资人说:“这么大的事,你不能缺席。”

同样,李书福也不愿意错过。早在2013年,吉利就与康迪科技共同组建电动汽车公司。李书福曾公开表态,在2020年,吉利汽车90%的产能和销量要转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即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180万辆。

据彭博报道,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是渴望接入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在国内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此外,还有媒报道,VIA汽车国际公司也正在和吉利商用车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电动卡车。

2月2日,在中英商业论坛上,李书福还表示:“几年间,吉利对伦敦电动汽车投资超过4亿英镑,建设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和生产中心。在英国考文垂地区,新修建的安斯蒂工厂,致力于轻量化电动商用车的研发生产,为英国和全球持续提供清洁、绿色能源的电动车型。”

吉利在1月份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预计吉利2017全年净利润相比2016全年51.1亿元的净利将增长超100%。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到1247116万辆,同比增长63%。其收购的沃尔沃2017年营业收入则从2016年的110亿瑞典克朗上升至141亿瑞典克朗,收入增长了17%,达到2109亿克朗。

2月3日,戴姆勒集团在斯图加特总部发布了2017年业绩。财务方面,戴姆勒集团2017年息税前利润 146.82亿欧元(2016年129.02亿欧元),明显高于上年水平;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08.6亿欧元(2016年88亿欧元);每股盈余增至9.84欧元(2016年7.97欧元)。

汽车狂人李书福

从10多年前连拆N辆奔驰和红旗,造出第一辆吉利开始,李书福就被冠上了“汽车疯子”这一称号。在他眼里,“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一个铁壳”。

在一次次的战略调整中,李书福一直致力于收购一系列全球汽车股份,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创建一个全球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2010年,李书福“蛇吞象”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7年后,去年12月底,吉利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Capital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斥资32.5亿欧元(约39亿美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原沃尔沃汽车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仅次于投资公司Industrivarden。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目标也很有意思:沃尔沃依旧是沃尔沃,吉利却不仅仅是吉利。很明显,他的目标实现了,收购以来,沃尔沃的业绩一直不错。

2006年,吉利集团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19.97%股份,并与英国锰铜签订了合资生产出租车的协议,开启了全球汽车资源并购合作的重要一步。随后,吉利集团相继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沃尔沃汽车。也是这三次成功的收购,李书福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

去年,吉利控股收购了英国跑车制造商莲花51%的股份,它还是伦敦著名的黑色出租车的制造者。在吉利的支持下,沃尔沃最近计划打造一种名为Polestar的高档电动汽车品牌,目的是与特斯拉竞争。

目前,李书福麾下已经拥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吉利控股还对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太力飞行汽车等进行了战略性投资。

从吉利的全球化投资布局可以看出,其路线是国内发展布局的同时,海外从英国小试牛刀延伸到欧洲其他国家、东南亚市场,再进军欧美市场。吉利在全球还不属于主流车企,但旗下多个品牌已可以同全球主流车企看齐。如何做好不同品牌见的协调发展,对李书福来说会是下一步的大考验。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charlotte,原文:

本文源自投资界 charlotte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吉利收购奔驰,李书福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个不错的路径。

全文1116字,阅读约需2.5分钟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的前台。 图/新华社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吉利成功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宝腾之后,又一个重大企业并购行为。而这起广受瞩目的并购,也被视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突出案例。

吉利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动作频繁,从收购沃尔沃、宝腾、戴姆勒等并购案来看,都是立足于自身发展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汽车品牌、世界级汽车经营管理团队,瞄准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吉利汽车的连续“跳级”。

▲德国斯图加特,戴勒姆公司旗下奔驰汽车工厂。图/视觉中国

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示范样板。

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通过规模化等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吉利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并不缺资本、市场规模,但在品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是与国际上的企业巨头存在不小差距。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展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图/新华社

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得多。

但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待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其动机显然不是单纯为了实现快速的规模化扩大,而是到了品牌、服务客户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跳级”的关键阶段。

按照现代企业并购理论,并购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享受到了这种协同效应的红利。

这也是一种启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这无疑是个不错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笔90亿美元资金的来源,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这告诉我们,现代实体经济所处的环境早已经不是“汽车不就是‘沙发+四个轮子’”的时代了,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思维,跨国并购必然离不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助力,这恐怕是吉利为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留下的另一重启示。

企业强则中国强,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而非规模化增长。鉴于此,这样下着一盘“协同效应”大棋的跨国并购,显然有其可资参照之处。

文/盘和林 编辑 思凝

值班编辑:一鸣 李二号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千亿巨头出手!联手奔驰、吉利一起造车

新能源车企竞争局势渐明,锂矿巨头出手了。

7月13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拟以认购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斥资1.5亿美元(约合10.73亿元人民币)参与SM(smart Mobility Pte. Ltd.) 的 A 轮股权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股份。

SM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下称“智马达”)控股股东,而智马达就是吉利与奔驰合资的新能源品牌——smart。

这意味着,市值超千亿元的锂矿巨头天齐锂业将正式下场造车,而smart的估值也浮出水面:投后估值高达400亿元。

投后估值近400亿元

按照计划,天齐锂业计划作为领投方以 1.50 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参与 SM 的 A 轮股权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 A 类普通股。

SM 此轮融资的总计融资额度为 2.5 亿美元至 3亿美元。

投资完成后,天齐锂业将获得SM 2.83%的股权。以此测算,SM 投后估值约为400亿元。

对于此次投资,天齐锂业表示,通过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投资新能源产业链下游车企,将为公司展开业务拓展新的触角和反馈。

SM 的现有主要股东为吉利控股集团及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表示,通过二者的影响力,有利于 SM 触及中国和欧洲两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天齐锂业还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锂电产业链的最末端,也是最接近需求端的窗口,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言,此次投资预计将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smart品牌渐入主流视野

SM是智马达控股股东,而后者运营“焕新”后的smart 品牌。

早在2020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宣布成立smart Automobile,即智马达,并以之作为smart品牌的运营主体。

这在业界被视为smart“品牌焕新”的正式节点。

从最新的股权结构来看,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分别持有智马达43.397%的股权。梅赛德斯-奔驰直接持股,吉利控股集团通过Sunrise Mobility Limited 和ZMD Capital Ltd 持股。

经过数年的发展,smart品牌 的新能源转变逐步被市场所接受。

2023 年 6 月,SM 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 3829 台,较上月环比增长近 46%;2023 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量为 23540 台。海外市场方面,SM 旗下精灵#1 车型已在德国、法国开启交付,并计划在其它欧洲市场陆续上市并交付。

不过,smart品牌仍未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SM 的营收为52.11亿元,净利润为-6.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此次引入投资者,智马达刚刚进行了股权调整。

此前,智马达由吉利汽车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分别直接持股,股权调整后,智马达的股权结构变为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和 SMART MOBILITY PTE.LTD。

为此,smart品牌还发布了澄清公告,对股权调整一事作出说明。

市场仍增长 结构在分化

锂矿巨头在此时下场造车,从侧面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正愈发激烈。

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新能源车零售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市场仍在高增长,可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乘势而上。

在销量上,广汽、长安、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旗下的“创二代”逐步发力,而此前被市场追捧的“造车新势力”却有不少增长乏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当前,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上市及产品性能的提升,行业竞争加剧,销量分化现象更为明显,车企表现加速分化。

在此情况下,逐步获得市场认可的smart 需要引入更多投资者,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积攒弹药。

“对天齐锂业来说,经过上半年的观察,选择有传统车企基因的‘创二代’,或许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奔驰资金流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