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泉港界山,头一回来就被这里的独特深深吸引住
泉港界山,这是我第一次去到。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对这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并没有太多了解。直到来到这个宁静淳朴的小镇,感受这里多姿多彩的乡村风光,相信一定会被这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
这里每一栋南洋楼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的故事。承载着多少人对过去的美好记忆。来界山老村落里走走看看,特别是在雨后,老南洋楼更是别有一番味道。
偷得浮生两日闲,来界山逛逛,吃特色的美食;亲自动手做地道的小吃;走进古老的建筑群……领略旖旎的风光,了解最传统的民俗文化。
走进界山特色的南洋楼提到界山,最受瞩目的就是这里历史悠久的南洋楼。界山镇保存着数百幢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的南洋楼。
对于泉州人来说,一幢幢中西合璧、有的甚至带着东南亚风格、气势恢宏的南洋楼,无疑是侨乡最牢靠、最鲜活的记忆。
这里面藏有一段段漂洋过海、爱拼敢赢、白手起家的奋斗史,藏有一曲曲无私奉献、爱国救亡的赞歌。这里的一砖一瓦,诉说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歌咏着难以割舍的桑梓情怀。
界山镇东张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这里的油画和荷花颇负盛名,在村中会发现很多人家的墙壁上都画着色彩艳丽的图案,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油画,是这个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节公主持兴建东张宫后,宫中最早立东岳大帝为宫中之主神,以后又陆续供奉其他护国佑民的神明。现在供奉大小神像十多尊常年香火旺盛,灵气倍增,文武列圣,护国佑民。东张宫建成后关于宫中神像显灵和诉求灵验的传言说纷纭,附近的黎民百姓纷纷来祈求太平盛世、健康平安、经商发财,所以香火兴旺,代代相传。
东张村里还有许多特色的南洋楼。这里还是著名的华侨村。南洋华侨为这里打造了一栋栋精美的南洋楼。
东昇楼位于界山镇东张村。是旅马爱国侨胞陈捷麟始建于1953年春,坐西向东,为中西合璧的两层五间张仿古南洋楼。
精美的木雕,石雕,可以看出南洋楼建造的精湛工艺。走廊上的彩釉瓷砖,还有墙上神秘的对联,每一个人都在猜字谜,想揭开其中的奥秘。
这是建设金额最高的“春庭楼”
春庭楼是旅马爱国侨胞吴春庭于1972年聘请惠安建筑公司承建最终耗时6年打造的南洋楼,实际费用超11万元。在那个一块钱可以买一斤羊肉的年代,春庭楼的造价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高昂。但正是当时的精益求精,才给我们留下这个精美绝伦的时代印记。
玉湖村是界山全镇中南洋楼数量保留较多的一个村庄。达到了55栋之多,而且建筑样式也是最为多样化的。不仅有传统的东南亚风格还有中西合璧、苏联和西式风格的南洋楼。
闽南红砖古厝这些古厝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痕迹。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
红砖白石燕尾脊,岭头村是界山的第一大村。窑厝是其中的十八个自然村中的一个。窑厝近220年历史,拥有7座古民居大厝其中四座连串而成,素有“第一岭头窑、第二浮浪桥”
九峰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峰山海拔131.7米,东望泉港海湾,西邻天马山脉,南毗涂岭镇丁堂关,北对仙游塔头山,共有九座峰头,故名九峰。
在九峰山上可以眺望界山镇的美丽风光
九峰寺,寺已山名。在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中,九峰禅寺在历代祖师和善男信女几番拓修改建下,逐步焕发光彩,建成了今日规模宏大的寺宇,成为宗教旅游的一处大好圣地。
界山特色美食1.红团
位于东张村三角台的这家红团家庭作坊在界山镇可谓家喻户晓。红团,不单是一种传统的喜庆食品,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红”不但是喜庆吉利的象征,寓意着红红火火。红团,也寓意全家团团圆圆。
2.七九羊肉
界山非常特色非常滋补的山羊肉一定要来尝一尝。七九羊肉馆”只做一道菜,专注做了十几年。多少人慕名而来,品尝特色的山羊肉,加上地道的面线,羊肉味美鲜嫩,汤汁味道也是鲜香诱人。
3.小山鹅场农家乐
界山的鹅肉绝对是一道特色美食。如果你来到界山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味佳肴。
都是农家养的大鹅,肉质非常鲜嫩肥美,而且会为你呈现上各种各样不同的做法,一大桌的全鹅宴。
4.小弟九海鲜餐厅
小弟九海鲜餐馆开设在界山与仙游交界处的海岸边上。老板在海岸上自己进行水产养殖,每日都从海里打捞海鲜进行烹饪,因其海产新鲜,价格实惠而远近驰名,许多客人从莆田赶来吃应季的水产。
5.海楼婶扁食
这是一家没有招牌的扁食店,非常低调,这里光顾的都是老顾客。这里的扁食和别家不同,选用每天新鲜猪肉伴有小葱等其它香料,真的是“家的味道”
实用信息:可以坐动车到仙游站或者莆田站前往泉港界山,周边的小伙伴建设自驾前往哦。
【献礼建区20周年】泉港颜色
泉港颜色
陈玉霞
窗外铿锵的广场舞偃旗息鼓,终于听见了广场上《泉之港》深情的曲调,“一波水荡漾,山青清泉港,古街古乐响,穿越了时光……这里是泉港”,家乡就是在这样的文字里,潺潺流淌在心底。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家乡的一家私企领了人生第一个月的工资三百元,于是负气一般,只身一人背上行囊,投向那闪着粼粼金光的鹭岛,像一个急切于与原生家庭撇清关系任性的孩子,奔向光芒四射的“新生活”。几经兜转,偶回家乡却并不觉得有近乡的幸福。记得2006年,我写过一段文字:“这里的路,总是布满尘灰,运土车每日每日地如怪兽般呼啸而过,小城到处都在挖掘、推土、打桩、轧路……一个城市的耸立,如一个生命的诞生般,总要伴随着这种混沌的剧痛。”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无奈与怨念。直到2017年,我再次回到家乡,开始从事研学工作,开始深入家乡人文。触摸着土坑古大厝白石镜面墙下柜台脚精美含蓄的水草纹,沉醉地看夕阳梦幻般地染红天空之镜,冒昧地爬上圭峰塔好奇端详泗州佛雕像魅惑的笑容,将双脚浸入情人谷沁凉的溪水,耗时四个小时气喘吁吁努力徒步在黄田古道,心里渐渐滋生了依恋的情愫。 过往如候鸟一般迁徒奔波,我终于栖息在家乡不计前嫌的怀抱。这三年沉下来的时光,真正让我读懂家乡泉港。
湛净泉港蓝
以往,在外人的眼里,泉港只是一座化工城市,或许还伴随着些许负面的消息。偶尔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们泉港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每每这时,我总是平静地说:“等你哪天来泉港,我带你去看湛净的泉港蓝。” 是的,只有身在其中,你才会切身地感受到“泉港蓝”。每年夏令营,我带着孩子们上山下海,回看一张张定格的相片,在孩子们灿烂笑容的后面总有一抹湛净的天空或一汪碧蓝的海水。有一回,宁化的学子们到泉港研学。他们到了盐场,沿着海岸线极目远眺:9.2万公亩的盐场,在蓝天下犹如一面巨大的蓝色镜子。我说:“今天大家来我们泉港要当一回‘盐究生’。”于是我从盐的科普,到盐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再到山腰盐场200多年的历史和百年传承的海盐晒制技艺,这是家乡得天独厚的海盐文化,足以让我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娓娓道来。蓝天下,一堆堆盐坨闪着晶莹的光,像极了孩子们眼中兴奋的光芒。而惠屿岛的海天一色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沙滩细腻,海水清澈,有一种净谧的美。那一天,孩子们在沙滩上恣意撒欢,直到深夜仍不舍得入睡。
深情泉港红
外公是峰尾人,有着海边人向海而生的勇气和智慧,经营三条商船,养活几十口人的大家庭。我问妈妈,当年外公往外运输的是什么货物,妈妈说,红糖、海盐和苎麻。走在峰尾古城的街上,随处可见身着红衫红裤的“峰尾娘子”。小时的我不理解,为什么非要穿着“夸张”的一身红。后来因做课题而对泉港民俗文化进行探究,才明白这是因信仰衍生的习俗。红衫红裤被看作是富贵、幸福的象征,每逢奉祀,已婚妇女(丧偶的除外)都穿大红衫红裤表示吉利。自古以来,峰尾人民凭借着超人的胆略,博浪斗涛,向海而生,自是多了几分风险。这一抹“泉港红”,是对平安顺遂、美好生活的寄寓和宣告。而泉港红,还有古意盎然的红砖厝。谈到红砖厝,有人会想起五店市,而在我的眼里,五店市体现的是闽南文创,真正的闽南古厝,还是要看土坑村具有200多年历史原汁原味的古厝群。2019年,土坑村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国保单位。不论是端正恢弘的刘百万大厝,还是精巧别致的绣花楼,抑或是清雅隽逸的来铺四间张五间张,都是集闽南建筑营造技艺之大成的民间建筑精品。这一抹“泉港红”,惊艳了时光。逢年过节,妈妈会做“红团”。她用糯米粉和米粉混和做皮,染上“控红”染料,包上花生、芝麻、白糖,或者甜糯米,在“粿印”上印出吉祥的图案,再用“粿叶”垫上,(据说叫“鸡蕉叶”,有一种特别的清香),上蒸笼蒸煮。红团敬天地,敬祖先,然后才能轮到垂涎三尺的孩子们。对于甜品控的我,什么面包、蛋糕、雪媚娘冰皮月饼,只能入味,不能入心。在我的味蕾记忆里,这一抹“泉港红”,牢踞美食C位。
清新泉港绿
有一次,朋友准备分批带3000多学生来泉港研学。于是她问我:“小米,你还有做采茶体验的课程吗?”我说:“有,不过之前我带孩子们去的茶山路比较窄,人多的话我再寻一个交通便利点的茶山。”然后她便一再地问我:“你们泉港有好几个茶山吗?这点我倒是不知道”,“是的,我们泉港有好几个茶山。”我们泉港不仅有茶山,还有“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泉港的山水,不及武夷之秀丽,没有名山大川之巍峨,但在我敝帚自珍的心里,却愿深入其间,可以一待一整天。2003年,为了拍那些摇曳的野花、汩汩的山泉、轻纱缭绕的云雾,我背着相机,跟着师父在家乡漫山遍野地跑。那是家乡山水逐渐生动的几年光阴。还有我们一群热爱徒步的“野孩子”,深入涂岭腹地溯溪。溪水一路欢唱淌过静默的山石,像欢脱的精灵和敦实的老友。步履跌宕,豁然开朗。情人谷沁凉的瀑布在阳光下折射着光芒,瀑布下一汪碧泉,颇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小坝的草地,又有不同的景致。极目的绿如一张巨大的绒毯般铺在平坦的溪岸,农闲时常有黄牛漫步其间,甩着尾巴埋头咀嚼,偶尔抬头悠闲地看着我这个冒失拍摄它的路人。生命仿佛是一场轮回,走过的路,似乎都为以后埋下伏笔。十余年时光,如同翻了一页的篇章。如今,我带着研学的孩子们走在当年走过的山野和绿地间,给他们讲茶叶草木人间的诗意,讲海芋与昆虫斗智斗勇的进化故事,讲一根藤蔓为了争夺一寸阳光施出的浑身解数,讲植物为了“传宗接代”各显神通的妙趣。在孩子们充满好奇闪闪发光的眼中,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也许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
泉港颜色
2018年开始,我和团队伙伴,把泉港的人文、自然、科普、家国情怀,开发成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程,并身体力行,一团一团的带,把更多的泉港颜色“讲给你听”。在每次研学中,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其间穿插进泉港的方言俚语,教孩子们讲泉港的“五光十色”话,比如“傍晚赤土云,大水淹裤裙”,比如“四月初十雨,戽斗不要戽”。孩子们在令人忍俊不禁“蹩脚”地学语过程中,却记住了老辈人的生活智慧,也记住了乡音。我多么希望通过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传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传承的种子。因为如若孩子们的语言在生活中被普通话全盘取而代之,那么也许再经过几代人,乡音便会销声匿迹。借用《就这样走到了故乡》的一句话:“看清了生命却不仓促,见多了人世却仍动情”。是的,这里是泉港,我心之所往情之所动的家乡。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陈玉霞,笔名小米,泉州市作协会员,散文及短篇小说散见《泉州文学》《刺桐文学》等,系福建探索教育营地联合创办人、青少年成长计划联盟营地游戏导师、研学导师。
来源:泉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