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沃尔沃吉利合作车型

吉利李书福蛇吞象,8年27亿美金收购沃尔沃,背后竟是一个局中局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起步较晚,就拿吉利汽车来说,这是我国本土的一个汽车品牌,在国际大牌沃尔沃面前根本不能看。这两者就像蚂蚁和大象之间的对比,然而吉利老总做了个惊人的决定,收购沃尔沃。

此决定一出商界议论纷纷,都在等李书福的不好下场,但李书福花费8年的时间,用27亿成功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吉利也从一个国产品牌走向世界。为什么李书福的胆子这么大呢?回过头再看吉利和沃尔沃的发展,并会明白这是一个局。

1、吉利汽车瞄准沃尔沃

1986年中国吉利汽车成立,这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它也算小有名气,只不过吉利汽车一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采用的发动机是日本丰田的,不过对外宣称的是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闷声发大财,出了名的吉利就被日本丰田盯上了,一纸诉讼他被丰田告上了法庭,声称吉利集团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这可把李书福急坏了,但他还是委屈巴巴地向外界说,吉利汽车一直在研究自己的技术,怎么能被别人说是小偷呢?最后法院经过调查驳回了丰田的诉讼。关于吉利集团是否真的购买丰田的发动机不得而知,但是这一起诉讼让李书福的心中扎了根刺。

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又无法真正在众多汽车品牌中立足,而且李书福本人多年来都有一个想法,要把汽车价格打下来,消费者买汽车就像买白菜一样便宜。然而中国的汽车发展落后欧美多年,如果自己重新研发,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或许效果也不尽人意。那么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拿足够的钱直接购买其他国家的汽车专利。

在众多汽车品牌中,李书福一眼就瞅准了沃尔沃,计划有一天能够将其收购。为了这一想法,李书福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高价挖走戴姆勒公司的发动机专家,积极和福特公司的高管探讨。想要收购沃尔沃,为什么要和福特探讨呢?

2、专利技术靠钱买

1927年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诞生,经过百年的发展,他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为卡车,客车,船舶以及航空发动机提供元器件。90年代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打包卖给美国的福特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1903年就成立了。

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带领一下,沃尔沃的研发更上一层楼,2002年沃尔沃政策已实现了85%的可回收率,旗下的xc90SUV也成为当时最火爆的车型之一,2004年沃尔沃3CC概念车就亮相,同年还发明了带有刹车辅助和自动刹车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这些技术都是当时的吉利集团,还不曾拥有的,自己也研发不出来专利,那么就只能靠钱买了,沃尔沃的这种技术研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让李书福动了心思。

2007年他就带着吉利汽车参加底特律汽车展,这是他第1次参加在这场展览上恰巧碰到了福特汽车集团的副总裁,他主动上前进行攀谈,谈论沃尔沃汽车的发展现状。尽管李书福表现得很主动,但对方的态度却很冷淡,不过这种态度在李书福眼中就是一种良好的信号,回到吉利集团后,他就亲自写了一封信,以吉利控股的名义向对方寄出去,可最后信却石沉大海。

不过这可没有挫伤李书福的积极性,对他来说,想要让吉利汽车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拥有沃尔沃汽车的核心技术。多番曲折下,有人建议李书福去咨询米尔顿·科特勒,这在美国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有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相当得好,对于李书福后来成功收购沃尔沃也有着重大帮助。

3、多番曲折,引李书福上钩

2008年福特汽车公司打电话给李书福,双方在伦敦进行了会面,只不过这第1次面谈并不是很愉快,福特汽车公司甚至表示沃尔沃肯定是要卖的,但是不会卖给吉利。福特级集团不想卖给吉利,那么为什么又约李书福在伦敦见面呢?难道只是为了卖米尔·顿科特勒一个面子吗?

众所周知,想要将自己的产品卖出,那么肯定是希望他卖一个好价钱,而当时的吉利控股虽然也小有名气,但在财力上始终不能让福特集团高看他一眼。于是福特汽车公司特地邀请了高盛的肯尼斯做了一个局。物以稀为贵,如果只有一个买家,那么肯定卖不上好价钱,但有人来竞争,通过拍卖的方式,那么价格肯定就高了。

到这里也就能看清楚了,肯尼斯只是福特汽车公司请来演戏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勾引李书福上钩,用更多的钱买沃尔沃汽车。多年前,福特汽车公司就已经看到了李书福对沃尔沃的执着,于是他们认为不管加价多少,李书福都会把沃尔沃收购,既然这是一个注定的,何不让他多出点钱呢?

欧美资本家的狡猾展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所有的事情都不会顺着它发展,2008年正值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整个华尔街都动荡不已,更不要说福特汽车公司。可这时候福特汽车还是不想把它卖给吉利,于是找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做顾问,这是欧美最神秘的家族之一,也是最富有的,如果你舒服想要成功收购或项目,那么必须和中国或其他国家找到一个与他旗鼓相当的顾问。

好在老天都在帮助李书福,在罗斯柴尔德团队中有一位高管曾经在沃尔沃工作了三十年,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生产制造流程了如指掌,即使离职后,他也希望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变得更好。

对于李书福来说,这也是一个切入点,他将其邀请到中国,李书福向其详细地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计划,并且为沃尔沃之后的发展定下详细的目标。在这样充足的准备下,这位高管被打动,原本是福特公司的顾问,最后却成了李书福的说客,回到罗斯柴尔德董事会后,向其表示了李书福的诚恳建议,于是罗斯柴尔德法国团队撤销了与与原本公司的合作。

4、临门一脚,终获成功

双方都有意向,那么就该谈价钱了,福特汽车公司的预想是60亿美元,然而李书福的报价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只打算出35亿。如此不对等的价格让福特公司话都不想说了,因为他们当时收购沃尔沃汽车时花了65亿,在这10年间的研发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用一半的价钱卖给吉利集团,这可亏大发了,然而谁都没有上帝视角,谁都无法预料之后的走向或许这时候福特汽车公司答应35亿还能赚上一笔。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同时奥巴马对美国的汽车制造进行了调整,福特汽车公司深受其害。如果不把旗下部分产业卖掉他们或许会亏损,此时的福特汽车公司。如同油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于是在后来的他们看中罗斯柴尔德团队给李书福了一个价格20亿美金,也就是说现在的20亿美金就能把沃尔沃收入囊中。

此时你还记得那个高盛集团吗?他拿出一贯的做法挖坑给李书福,就是为了想抬高价格,2009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是12亿人民币,可这时候他们要27亿美元,这么多的钱到哪里去筹呢?

商业有风险,它的风险性就体现在这里,没有钱如何收购呢?只能靠资本运作了,吉利集团向各个银行贷款融资,但同时他们也提供了附加条件,让吉利集团在那修建工厂,建设总部。距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李书福肯定不会放弃,于是这些附加条件就通通答应了,2010年福特汽车公司和吉利集团达成了交易,沃尔沃100%的股权被收购。

之后的吉利集团拥有了沃尔沃公司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发展得越来越好,2021年11月底沃尔沃。正式在斯达克斯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成为今年欧洲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了220亿美元。那些曾经不看好李书福和沃尔沃的人早已闭嘴。李书福的这场收购案,也被商界称之为精彩绝伦的收购案,甚至被引入哈佛大学的商业教学案例中。

其实从当时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来看,或许不到27亿就可以将沃尔沃收入囊中,但由于欧美一些资本作梗,价格被推得更高,但与福特汽车公司最初的预想来比还是很划算的。最后你觉得李书福有没有完成他的想法呢?现在的吉利汽车是白菜价吗?

重磅!吉利计划合并沃尔沃,李书福“全球10大车企”目标有谱了?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签订股权收购协议,19亿美元将沃尔沃汽车收入囊中。

  2020年2月10日,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

  吉利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走到要跟沃尔沃的业务整合这个时刻。不知道十年前,李书福先生在签订收购沃尔沃的时候是否曾想过这一刻?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很早前给自己定下“进入全球汽车十强”的目标,离实现又近了一步。

吉利筹划业务整合为何要等十年?

  吉利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并不是简单签个合同就能完成的。从收购沃尔沃到今天,吉利花费10年时间才走到这一步,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

  从福特手里买来沃尔沃,吉利集团获得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其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老外还留了一手,在并购协议中的条款中写着“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即沃尔沃的技术只能用于沃尔沃品牌汽车的生产。

  当初沃尔沃也没跟福特的业务合并,双方在业务上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合作研发的技术沃尔沃继续使用都还要看老东家福特的脸色,吉利想用那是没门。

  外国媳妇并不是那么好娶的。之前就有上汽收购双龙失败的例子,花了40亿收购,却还是被双龙汽车的工会以上汽要窃取双龙技术为名驱逐。吉利吸取了上汽的教训,布局了一盘大棋。

  吉利与沃尔沃之间,并不能用“拿来主义”,还得讲究“互利共赢”。吉利不着急吃下沃尔沃,而是先养肥。首先让沃尔沃保持自主独立经营,沃尔沃依然还是瑞典品牌。沃尔沃也开启了自身的复兴计划,自行研发新的SPA平台和Drive-E动力总成,推出了全新的90系列,销量也开始节节攀升。

  然后吉利开始了逐步推进整合路线。

  2010年11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共同成立了“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在此交流合作机制下,双方逐步开展在汽车制造、零部件采购、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2012年3月,吉利与沃尔沃达成技术转让协议,自此沃尔沃逐步向吉利转让其技术。同年12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转让协议,包括GMC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全系统和GX7安全革新技术。

  例如吉利博瑞,就是基于GMC平台延伸的KC平台生产的,其多项安全配置都是通过技术转让得来。不仅如此,其外观是由沃尔沃前副总裁彼得·霍布里设计的,而底盘调校则是由沃尔沃供应商Lean Nova进行优化的。

  2013年2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其股权结构是隶属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并列。例如CMA模块化平台,即是CEVT的成果。(知识产权归吉利集团)

  2017年8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又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是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双方股份各占一半,共同运营,相互传授共享各自的前沿技术(包括零部件联合采购和新一代新能源平台技术研发);二是领克汽车,该公司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集团按5:3:2的股权结构共同成立。

  吉利和沃尔沃业务整合的前奏,便是2019年国庆节后双方宣布探讨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吉利和沃尔沃打算建立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研发、生产领先的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助力沃尔沃汽车加速全面电动化进程。发动机这等核心业务都整合了,那么组建新的集团促进双方深化合作也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了。

  吉利与沃尔沃做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2020年2月6日,沃尔沃汽车公布2019年财报,连续六年创纪录增长,并首次在2019年突破70万销量大关。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2741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981亿),同比增长8.5%;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03亿),同比增长0.8%。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占比高达20%,依然是沃尔沃全球最大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2019年出色的业绩表现时,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特意强调了成本优化措施的效果明显,而一旦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并,在成本优化方面将释放更大潜能。

吉利&沃尔沃业务整合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吉利与沃尔沃筹划业务整合是谋划已久的。过去十年里,吉利迅速成长,沃尔沃也成功复兴,双方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合作成果。

  在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公布这个消息,是表明吉利和沃尔沃双方意见一致,和谐共赢,也是为了加快资本、人才、外部环境的认可效率。特别是在中国经历了2020鼠年最难开头后,汽车行业的确需要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地利

  此次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合并的主体是吉利汽车,这家公司也是港股上市公司,合并将使得吉利加快与全球资本的对接,沃尔沃汽车下一步也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回应此次合并的根本是为了投入、降本和财务,通过合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是核心。

  几年前有消息传出沃尔沃汽车集团曾谋求上市,但由于估值问题一直未能成行,此次双方合并不仅提升吸引中国资本的能力,也对接和扩大了双方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

?▏人和

  公司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两家企业的整合必须面对内部管理层谈判以及各种机构审核,并且获得工会同意。

  关于双方公司合并后的管理层问题,由于目前合并尚处于筹备阶段,因此具体细节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才可能公布。但根据目前双方管理架构推断,双方仍将保持独立的日常运营模式,成立高层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包括李书福、安聪慧、汉肯·萨缪尔森、李东辉、袁小林等吉利与沃尔沃汽车高层极有可能都会担任重要领导岗位。

  通过十年时间的磨合,相信员工都对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发展十分认可。目前,沃尔沃汽车全球年销量和吉利的发展都不能独自面对与其他全球顶级车企在战略转型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合力加快发展,这一点相信会得到工会的认可和理解。

沃尔沃舍夫得发动机工厂

  美国工会在组织闹罢工的事情令已经在走下坡路的美国车企雪上加霜。吉利和沃尔沃肯定不希望自己碰上这倒霉的事儿。之前探讨动力业务合并时沃尔沃汽车和吉利也特意强调,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旗下从事发动机研发、采购、生产制造的员工分别有3000名和5000名左右,计划中的合并不会对现有员工队伍带来影响。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业务整合划重点:协同效应

  排除工会烦恼,家大业大的吉利如何在车市下行中守住这头家才是个大难题。近年来沉迷买买买的吉利集团已经先后收购了沃尔沃汽车、英国跑车品牌Lotus路特斯,以及马来西亚宝腾,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太力等。

  而根据规划,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此前的定位。这意味着未来在新集团下,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在品牌运营、营销服务等领域还是会继续独立发展。

  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提出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理念深入人心,这句话强调的是两个品牌独立运营,但在技术方面,二者早已有相互融合的趋势。此次业务整合,吉利和沃尔沃双方都一再强调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期望集团内的协同效应得到持续强化。

  吉利汽车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高占有率,并加速全球化发展;沃尔沃汽车要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亚洲及其他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善成本结构。两个公司各有规划,而强强联合会使双方受益最大化。通过业务重组,双方将更具规模优势,并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当下车企都不得不面对的巨坑是汽车产业的迅速转型。根据彭博社分析师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将占到30%。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知道,失去电气化转型的优势地位,也就意味着丧失通向成功的一张关键门票。在迎接 “新四化” 剧变的过程中,资金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难免捉襟见肘。吉利和沃尔沃都希望深化双方的协同,取得更好的规模效应和效率。

  将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打造成更强大的全球领先企业集团,这是双方想要重组的初衷。通过业务重组,将促进双方深化合作,使得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也更具规模优势。

吉利+沃尔沃,全球TOP10还有多远?

  可以说在如今全球汽车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吉利与沃尔沃的整合计划是非常明智的一步举措,双方可以进一步在研发、采购、制造等领域发挥协同作用,大幅降低成本,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这也与近来许多跨国车企之间的战略合作方向一致。

  李书福曾在吉利集团三十周年之际许下“跻身全球十强”的愿望,吉利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为了这个愿望的实现铺平了道路。而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两家企业组成的新集团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从国家战略上来说,大而强的汽车企业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谢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沃尔沃吉利合作车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