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奔腾吉利汽车旗舰店开业
黄冈新闻网(记者张小志)12月28日上午,黄冈奔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旗舰店在市区南湖汽车城火爆开业,吉利汽车华中营销事业部及湖北大区领导与我市大批车友共同见证。
该旗舰店为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授权一级经销商,营业面积 4700平方米,按照全球最新的吉利标准建造完成,是集品牌体验、车型展示、新车销售、售后服务和二手车置换于一体的旗舰4S店。主要经营吉利品牌系列车型,致力发扬“奔腾不息,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打造业内一流营销体系,优质高效地服务我市广大消费者。
黄冈吉利奔腾4S店总经理张和平表示,作为是鄂东南黄冈地区经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授权的一级经销商,南湖新的4S店建成后将在营销理念上追求更全面的“全心管家式”服务,追求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全面贯彻“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以赢得客户最大限度的信赖为经营基础,努力打造行业中一流水平的销售网络和营销体系。
(编辑:张小志)
黄冈“牵手”贾跃亭造车,靠谱吗
近日,贾跃亭旗下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和湖北省黄冈市政府先后披露,双方已经在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推动FF在黄冈市成立其中国总部公司。
此前一天,FF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两张海报,其中一张画面写有“回家”字样,左边是苏轼写于古黄州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古黄州正位于今天的黄冈市黄州区。
而在另一张海报中,FF首款车型FF 91 Futurist停在货仓中,货仓外面是一架机身上标有“国际货运航空”的货运飞机,被认为是在暗示该款车即将“回国”。
FF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回家”海报。图/Faraday Future微博截图
作为FF的创始人,贾跃亭一直备受争议,自2017年乐视网资金链断裂后出走美国,专注于他的“造车梦”,但他一直没放弃过“回国”,“下周回国”也成为其被调侃的标签。
此前,FF曾一度传出与广东珠海、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贾跃亭的老家山西长治都有过项目接洽,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此番FF拟在黄冈成立中国总部公司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争议。
引发争议的“牵手”
对于FF和黄冈市的合作事宜,FF方面1月18日表示,FF拟将其中国总部迁至黄冈市,同时保留其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全球总部。FF中国总部预计将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和FF共同出资建设。
FF方面还称,预计黄冈市政府将积极协助FF在黄冈市进行产业布局,调配相关资源,同时为FF在黄冈市的创业项目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该框架协议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
同日,“黄冈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黄冈市正积极与外资企业法拉第未来接洽合作事宜,双方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黄冈市与FF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图/Faraday Future
黄冈市政府同时表示,双方将共同推进FF在黄冈进行产业布局,黄冈将积极协助FF在黄冈成立其中国总部公司,调配相关资源,为FF落地黄冈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黄冈市并没有及时公布,2023年初的黄冈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将其作为重大投资项目予以公布。
“一般这种重大招商引资落户,地方政府都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但黄冈这次却表现得十分低调,这不符合常理。”民进中央特约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分析。
据了解,为加速在国内落户,FF曾传出与珠海、长治多个地方政府进行商谈,但都没有真正落地。
此前,FF曾尝试与恒大集团合作以实现国产。在得到恒大集团的支持后,FF在广州南沙区注册成立了睿驰汽车,又以3.64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南沙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的地块用以生产FF91,但后来因“控制权之争”,贾跃亭与恒大集团“闹掰”,南沙工厂归恒大集团所有。
此后,2019年时,FF又和互联网企业第九城市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该公司拟在呼和浩特沙尔沁工业区落户并建厂。2021年又传出与吉利合作落地广东珠海的消息。随后不久,网传FF中国生产基地将落户山西长治,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分析认为,此次FF和黄冈市双双宣布推动FF中国总部落户黄冈,但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为上述合作框架协议并不具约束力。法律人士表示,这就是说相关协议可以随时取消,即使取消也不会构成违约或者追究违约责任。
黄冈市委宣传部方面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上述合作协议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框架性的协议,具体细节可能还在商讨。
对于FF中国总部落地黄冈,“谨慎乐观”是受访专家普遍持有的态度。叶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大家对它(FF)的评价不一,所以还是要谨慎,多搞一点市场调研,多进行专业论证,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黄冈的新能源汽车梦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与湖北省会武汉接壤,是武汉的卫星城,主城区距离武汉市中心70公里。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承载着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使命。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出,支持黄冈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
早在2018年,黄冈市就引进了威马电动汽车。威马汽车于2018年在黄冈投资约202亿元,打造了规划年产能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一期建设已于2020年建成投产,计划2025年完成整体项目投产。
2022年4月,格罗夫氢能汽车产业园也落户黄冈,拟建设氢能汽车整车、氢能电池、制氢基地等,计划3年内达到年产整车2万辆、6年内达到8万辆规模,使黄冈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强市。
在叶青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黄冈具有一定的基础。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黄冈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延伸了湖北汽车产业走廊,也有利于改善湖北汽车产业的业态。
湖北省是中国汽车产业重镇,汽车产业链完整,具备整车研发生产能力和三电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具有关键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发展基础。2022年,湖北全年生产汽车189.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98%。
近年来,湖北省正加速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地,其汽车产业走廊正在向东——黄冈所在的方向延伸。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有湖北汽车产业的支撑和武汉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当地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配套项目,还有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充足的产业用地和丰富的劳动力人口,这些都是黄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黄冈交通便利,拥有3座高铁站,铁路运输发达;距中部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天河机场仅1.5小时车程,距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仅30公里;还拥有集装箱码头,可直接通往欧美及日韩等地。
此外,黄冈全市750万人,是湖北省除武汉外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现有劳动力430万人,人力资源总量居湖北省第二位。
2022年6月,黄冈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座谈会上,黄冈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黄冈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36家,其中规上企业108家,总产值100.6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26.1亿元,增长11%。
据介绍,黄冈市还与东风汽车、一汽、上汽、神龙等整车生产知名企业建立稳定供货关系。黄冈产业园规划近2000亩土地,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
座谈会上,有关专家也指出,黄冈市存在汽车产业链不完整,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弱;市场推广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生产要素不足,人才引进和融资相对困难等问题。
事实上,在新能源乘用车上,黄冈现有的投产项目只有威马黄冈智能制造基地星晖新能源。
据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威马品牌销量欠佳,受困于现金流状况,位于黄冈的工厂也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销量不到3万辆,同比下降33.3%。
显而易见,引入FF,是正积极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黄冈,在实现新能源汽车梦上的又一次尝试。
能否复刻“合肥模式”?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了27.6%。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
“新能源汽车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体系的全面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新动能的重要支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蔚来汽车在安徽合肥落户的故事。
2019年,蔚来汽车面临资金危机,当时,蔚来汽车亏损112.96亿元,股价跌至1.19美元。关键时刻,合肥国资出手,向其注入战略投资70亿元。2020年2月,蔚来汽车落户合肥,从而转危为安。
时至今日,合肥的这笔风投不仅实现超过百亿盈利,更为重要的是,合肥构建新能源产业链也成为现实——依托江淮汽车的整车生产,国轩高科的新能源产业,以及科大讯飞的车联网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合肥已初步构筑起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产业链条。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黄冈与FF的此次合作,是对“合肥模式”的复刻。但黄冈想成为继合肥投资蔚来之后,第二个城市与造车新势力合作的典范,恐怕并非易事。
分析认为,对于黄冈来说,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有利于整体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与风险并存。具体到引入FF中国总部,无疑是一次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冒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认为,对于黄冈来说,与FF合作存在一定风险。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选择,应该说前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到底能不能取得成果还有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风口”之下,新能源汽车项目盲目投资、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利用率过低等乱象日渐凸显。
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近年来造车新势力有很多,但只有少部分最后活了下来,汽车制造领域需要巨额投入,“但不是说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他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额巨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这个行业,而不是盲目“投很多钱进去造车”。在他看来,按照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来看,FF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甚至已经落后于其他品牌。
当然,对于FF来说,在有了地方政府投资的背景下,资金压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也有望实现项目的落地。而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都更利于FF快速、大规模实现生产和销售。
在与黄冈签约消息公布后,FF当日盘后股价涨9.05%,报0.518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大多进入了快速上量新阶段。虽然FF有较高的话题度,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后来者”,FF还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还是巨大的问号。
秦尊文也担心黄冈引进FF“是不是会有一些风险”。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通过引进项目、借助外力发展的思路没有问题,但也要正视外界的担忧,对合作项目要做深入考察和可行性论证,“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要有底线思维”。
记者: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