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碳中和实现路径
当前,覆盖各行业的“ESG热潮”正席卷而来。在这股热潮下,很多投资人将ESG作为评估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代表,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正走在落实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上。
2024年5月22日,选择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吉利控股举行以“智慧、尽责与自然受益”为主题的发布会,正式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
现场,吉利汽车集团与首钢股份签署《汽车钢材循环经济与闭环回收价值体系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协力推动汽车钢材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链路优化,实现汽车钢材的高效循环利用及资源价值最大化。
发布会还围绕碳中和、自然和价值链责任等主题展开圆桌论坛,共同探寻促进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新路径。
据悉,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吉利控股制定了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的总体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韧性、负责任且可持续的零碳变革价值链,从碳减排、碳利用、碳管理三大领域,积极推进“三零”愿景,即零碳变革、生态零负担、零伤亡,探索适用于汽车产业及出行领域的中国特色碳中和实现路径。
围绕碳减排,吉利控股大力推动新能源出行,2023年实现总销量约279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35%;在产品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车辆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低碳与循环利用成为车型研发的重要方向;在生产端,17个制造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制造基地获评“零碳工厂”,沃尔沃台州工厂成为沃尔沃汽车中国区首个气候零负荷工厂;在运营端大力推广新能源低碳车辆在吉利物流体系中的使用,优化运输模式,减少物流运输环节的碳排放。
碳利用方面,吉利控股深耕绿色甲醇生态,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于去年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去年,吉利还助力杭州亚运会,在全球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实现循环内零排放,为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贡献力量。
吉利控股集团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包括经济、生态、社会三个维度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创造多元价值,也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2024年5月22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举行了以“智慧、尽责与自然受益”为主题的发布会,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在碳中和、自然和价值链责任等主题的圆桌论坛进行了热烈的分享与讨论。
随着“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零碳为核心的创新技术为汽车企业带来换挡提质的新契机。吉利控股承诺绿色转型并制定了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从碳减排、碳利用、碳管理三大领域积极推进全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布局,打造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碳减排,吉利控股大力推动新能源出行,2023年实现总销量约279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35%;在产品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车辆生命周期,低碳与循环利用成为车型研发的重要方向;在生产端,17个制造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制造基地获评“零碳工厂”。
在碳利用方面,吉利控股深耕绿色甲醇生态,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碳管理层面,吉利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已应用于产业链上下游1,669家伙伴,共建碳减排生态,并协助地方政府打造了一套创新的城市公共领域零碳交通示范方案,共同分享碳管理经验。
2023年,吉利控股积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供应链可持续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尽责管理机制,敦促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履行环境及社会责任;并与DRB-HICOM集团、天齐锂业、雷诺集团等建立战略协作,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革新步伐,推动全球汽车价值链的绿色与公平转型。
依法合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化浪潮中稳健前行的原动力。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吉利控股对内维持运营规范和效率,对外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互信与协作,为多方创造更可持续的长期价值。2023年,吉利控股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与合规体系、开展全面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确保全员践行诚信合规。
随着吉利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落地,不仅对吉利及下属各业务单元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建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
吉利控股CEO李东辉:吉利控股坚持电动化、智能化方向不动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冰)3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在吉利汽车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坚持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战略方向毫不动摇,2024年展望预计新能源车型销量会增加66%以上,远高于行业预期,体现出吉利的决心。
他表示,吉利控股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全球拥有3万余名研发人员,聚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并在这方面持续坚持推进。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