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谁造的

吉利创业史:一个人的市场激情和一家跨国汽车集团的诞生

“你可以用简单的马来语跟他沟通,下指令。我相信马来西亚人很快就会和这款车熟悉起来。”在12月12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一场新车发布会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现场讲解着这款车所搭载的GKUI车载系统,并开玩笑称“单身的人不要跟这辆车说太多”。

事实上,这款名为“宝腾X70”的新车来自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是吉利“博越”车型的“换标版”——这也是吉利自去年战略入股马来西亚宝腾以来,对后者进行技术输出的首款车型。

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20年前,吉利生产的第一款车型才刚刚下线。而如今,吉利已成为一家如同德国大众集团一样,拥有多个汽车品牌的跨国汽车集团。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吉利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通过全球布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从技术学习到技术输出的华丽蜕变。

起点:改革开放点燃“草根”创业热血

“改革开放40年,我进入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有35年,所以几乎是参与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吹到了此时正在浙江台州读初中的李书福心里。李书福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自己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散发出无穷涟漪。

青年李书福

“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因此,我无心上学了,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方针、政策。”李书福说。

高中还没有毕业,年轻的李书福就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梦想。1982年,李书福用一台照相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由于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好,赚钱的照相业务很快就升级为照相馆,让李书福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李书福也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在关闭照相馆从事了短暂的废旧电器贵金属分离生意后,更有前景的电冰箱配件很快进入李书福的视野,并让他再次开启创业进程。

不过,这次创业的过程尤为坎坷。为了进行产品的试制,李书福的手掌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在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和总结后,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

产品试制成功了,但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厂房却一波三折。从街道的工房到校办工厂,再到废弃的自来水厂——不屈不挠的李书福最终在村庄的生产队仓库建起了他的第一个工厂:电冰箱配件厂。

“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那几天碰巧老天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李书福说,“虽然过程十分坎坷,但磨难的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

早期冰箱配件厂厂房

李书福的努力很快就获得了回报。事实上,正如李书福所预料的那样,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因改革开放而日益富裕的中国人购买力大增,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爆发式增长:在1983年到1988年的5年间,全国冰箱市场年销量从25万台一路猛增至733万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书福生产的电冰箱配件供不应求,产品销往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等在内的全国几乎所有电冰箱厂。由于发展顺利,电冰箱配件厂又开始涉足电冰箱的生产,并为青岛澳柯玛等企业贴牌,并很快就发展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

1989年,因客观环境变化等原因,李书福将工厂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前往深圳读大学。不过,就在三年之后,他很快又开始了新的创业生涯。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再次激发了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情,李书福的创业热血也又一次被点燃。这一次,他把目光瞄准了装潢材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潢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

按照老习惯,李书福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大规模生产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装潢材料,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产业,李书福开始转而研究摩托车,吉利也成为全中国第一家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

1994年,吉利生产出中国大陆第一台踏板式摩托车,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迅速抢占了原本被日本、台湾厂商垄断的同类摩托车市场。

早期吉利摩托车生产线

同样是在199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放开。而此时的中国汽车行业或许没人能够想到,就在5年之后,李书福一手创办的吉利,正式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的历史。

造车:坚持成就首家民营汽车企业

事实上,当李书福决定研究生产汽车时,并没有太多人相信。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汽车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而国内能够从事汽车制造的,也只有一汽、上汽等少数几家国营大厂,民营企业造车,堪比天方夜谭。

但李书福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从几十万辆到几千万辆年产销量,这个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虽然进入汽车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商业空间很大,商业机遇期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培训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一次或几次错误,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李书福说。

于是,在公司内部选了两名工程师,加上李书福自己——三个人就开始了吉利造车之路。

不过,要研究生产汽车,没有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解决人才的问题,吉利就自己办学校、招老师、培训汽车技术人才。“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都是国有企业,工程师60岁都退休了,我们把他们请过来当老师。”李书福说。

正式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吉利硬是在汽车领域扎下根来。1998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摸爬滚打之后,吉利第一辆量产汽车“豪情”下线,吉利正式进入汽车时代。

原标题:吉利创业史:一个人的市场激情和一家跨国汽车集团的诞生

吉利汽车:千亿巨轮的转型,自主品牌的科技之路

2021年全年,吉利再次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冠。

当下,在疫情叠加供应链短缺的影响下,汽车行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吉利汽车基于过去多年来的产业积淀,一方面积极协调供应端资源,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做出可行方案,另一方面加强智能电动的自研能力,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矩阵。在此基础上,2021全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达到132.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

这家国内老牌车企,正依托全新的4.0架构体系,逐步迎来收获期。

据吉利汽车2021年度的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实现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10.3%;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60.6亿元,同比增长9.4%;毛利为174亿,同比增长18.37%;毛利率17.1%,比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股东应占溢利48.5亿元;净利润43.5亿元。

同时,公司的现金储备充盈,期末总现金增长46%录得280亿元,创下历史记录。此外,公司拟每股分派股息0.21港币,分红比率35.3%,较2020年上升5.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全球的芯片短缺以及电池价格上涨,考虑到有限资源的分配,众多主流车企开始在销售上对单车利润方面有所侧重而轻销量。反观吉利汽车在蝉联销冠的同时,单车收入也同比增长9.0%,提升至8.8万港元。

此外,吉利汽车不断加磅研发,2021年的研发总投入55亿元。相当于将去年挣的43.5亿都投进去还补了10多亿。研发费用上同比增长119%为12.92亿元。

品牌不断向上,利润结构多元化

作为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的第一年,吉利汽车的产品布局成效已经开始显露。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实现132.8万辆,其中,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中国星”系列总销量超过了20万辆,实现了吉利品牌的向上发展和价值跃升;高端品牌领克累计销量突破65万辆,领克产品平均加权成交价格达到16.5万元,成功站稳主流市场核心区。值得关注的是,领克09已进入豪华车市场价格区间,树立同级产品新标杆。

另一方面, 2021年4月吉利集团推出的全新纯电品牌极氪快速构建了完整的纯电智能科技生态体系,首款车型极氪001自2021年10月开始交付以来,4个月累计交付12,453台,平均订单价达33.5万人民币。

近年来,这家老牌车企不断围绕智能化、电动化进行了一系列科技生态圈布局,形成吉利稳固的技术护城河,奠定长期发展的基本盘。据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执行董事李东辉透露,2021年0175技术授权收益高达12.75亿元,同比增长125%,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李东辉在业绩会上表示:吉利汽车将深耕国内市场,并持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推出更多智能化新能源产品,以更全面的产品布局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助力品牌持续向上。

深化智能化、电动化布局,持续加码科技研发

2021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销量突破10万,其中几何增长达145.3%,在A级纯电市场市占率达7.43%,排名第三。

吉利在“新四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优势显著,背后不是简单的从一家传统燃油汽车制造企业转变成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而是将汽车制造业、电子通讯业、互联网业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过去的单一链条向全新的汽车生态网络进行演变。

2022年吉利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在纯电、超级电混、醇电混动、换电等赛道上全面发力。这其中包含8款以上雷神Hi·X油电混动和超级电混产品以及全新换电出行品牌睿蓝汽车。

加速推进智能网联化进程,吉利汽车将重点加强软件自研,加快实现新一代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应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7Nm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座舱”技术将在今年对外展示,并率先搭载在新款智能SUV上。自动驾驶方面,极氪与Mobileye深化合作,将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辆具有L4自动驾驶能力的全电动汽车。

汽车生态网络构建背后,离不开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据悉,2021年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同比增长16.1%,过去5年合计研发总投入共计256亿,2022年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

近年来,吉利集团不断围绕大出行稳步构建有竞争力的硬核科技生态体系,布局新能源科技、车联网、自动驾驶、低轨卫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业务。在数字经济发展及智能制造迎来新阶段之际,吉利控股集团将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为目标。

千亿巨轮,走向世界舞台

当下,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全球宏观经济走向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但汽车产业一直都是全球化产业,吉利汽车既要坚持国内大循环,又要坚持国际国内双循环,充分发挥体系化、规模化、全球化的优势,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开拓更大的市场。

中国车企不断强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参与全球竞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吉利汽车也将稳步开拓海外市场。2021年,吉利汽车累计向海外地区市场外销11.5万辆,同比增长58.2%。领克实现常态化出口欧洲,在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市场实现终端交付,亚太战略首站落地科威特,在中东四国开始交付。

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碳中和”也是车企重要的目标之一。吉利汽车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链路减排25%,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同时也将继续加大在甲醇汽车领域的投入与研发。例如,2022年吉利将推出全球首款醇电混动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构建智能能源体系,打造低碳供应链,为全体系、全链路展开“零碳变革”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吉利集团在汽车生态网络的广度与深度越来越大,加上过去二十多年在汽车产业沉淀的实力以及对科技向实的信念,吉利汽车在全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也将持续向上,未来可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谁造的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