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汽车大梁锈烂了还能开吗

吉利刀架生锈怎么办?

敢说宇宙神车的坏话,吉利水军喷死你

17年吉利远景前叶子板生锈?

唉,都道奇瑞汽车生锈,原来吉利也会生锈啊,

多款国产车型被曝生锈开裂,都2021年了为何汽车还会生锈?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有多位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身生锈成了长安逸动的“老毛病”,从2012年上市的初代逸动,到今年的逸动Plus车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车身生锈的困扰。

报道称,除了逸动车型之外,还有长安CS75 Plus的车主表示,有一次他洗完车后偶然发现,车身上有很多生锈点。车主直言,真不知道车漆是有多薄、多差才会这样。

早在7年前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江淮同悦轿车钢板生锈的质量问题,坐实了当年江淮“生锈王”的称号。如今又轮到了长安逸动。

但据小志探访,奇瑞、吉利、甚至大众、日产、丰田的车主都称,自己遇到过车辆的钢板、底盘生锈的情况。那么究竟哪个品牌、哪款车型因为生锈被举报地最多呢?小志要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带大家看一看。

奇瑞才是“生锈王”?

统计了车质网去年8月至3月初半年的投诉量,可知,和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生锈的车辆相比,长安只能算个弟弟。

虽说奇瑞在发动机、发动机方面替自主品牌挣了口气,甚至敢喊出“发动机终身质保”的口号,但是关于车身,就秒变怂货,仅在车质网一个平台上,半年收到了190条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艾瑞泽5(67条)、瑞虎3(18条)、瑞虎7(16条)和艾瑞泽GX(14条)。

统计显示,这些生锈的车型普遍在2015年-2019年,也就是说,消费者新车购买在2~4年内,就会发现生锈的情况。甚至网友都开始有了这样的调侃:“生锈了,才是正品奇瑞!”

有消费者投诉说,自己2019年12月买的瑞虎8,才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下摆臂和车架都生锈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近几年一心要冲刺高端的吉利汽车,也是生锈的重灾区,半年内收到118个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其中投诉最多的车型包括帝豪(26条)、帝豪GL(19条)、远景(14条)。

跟踪多个消费者投诉平台及车友群可知,吉利的多款车型,尤其是帝豪、博越,其排气管、底盘、中控内部框架、车门内框、车身裙边等位置,都出现过生锈的状况。更有甚者,有网友表示,自己买的2016款的博越,快满3年了,天窗生锈,正在4S店更换中。

按照年代分,多数生锈的吉利车型为2017款至2019款车型,以及8条关于2020款帝豪和远景车型的投诉。以吉利庞大的销量体量,一些零零散散的投诉不容易引起重视,但是对应吉利现在国内销量一哥的身份,这点确实不应该。

长安说,这锅我背的不甘心

反观长安汽车,这半年才接到95个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其中逸动有30个投诉,低于奇瑞艾瑞泽5的68个,以及传祺GS4的54个。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部分产能汽车的车辆内部,如空调压缩机配件、座椅、发动机舱,前左右两边大梁、底盘钣金交接处、方向杆等车内零部件已经出现生锈。去年上市的逸动PLUS车型也存在生锈的情况。“提车6个月时,我发现车顶裂开生锈,并且车底边缘出现锈斑。”一位广东湛江的逸动PLUS车主说。

从2012年第一代车型上市至今,逸动已经进化至第三代车型,但车身生锈问题一直没停。如今,不管是在投诉网站,还是在逸动车主群,反映长安逸动车身生锈问题的车主越来越多。

甚至有车主要求长安汽车召回,但是迄今为止,长安仍然没有回应。毕竟,相比奇瑞和吉利,长安算不得最严重的,相比艾瑞泽5和传祺GS4,逸动也算不上最烂。甚至大众速腾、长城哈弗H6、丰田卡罗拉、起亚智跑都有不少车身生锈的投诉。

不过,如果自主品牌车企的领头羊们都竞相比烂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为啥会生锈,以及生锈了怎么办?

抛开人为剐蹭,或者在经常在高盐高湿环境下用车,由于汽车的车身以及大部分零部件都是钢铁材料,车身生锈时有发生。

车企也会采用镀锌钢板、在点焊区域涂抹防锈油,采用包边打胶工艺或者电泳工业来避免生锈。

▲电泳车身

拿电泳工艺来说,通过在车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连续、均匀的膜层,可避免其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起到防锈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若车门电泳前已发生表面浮锈,需要清理浮绣才能进行电泳处理,否则锈蚀依旧会扩散,最后膜层脱落,发生大面积锈蚀。合格的电泳膜要求膜厚、附着力达到标准,具体相关的参数有电泳时的电压、槽液固体份、槽液PH值等。

江淮同悦生锈,据悉即使因为其使用了普通钢板替代了防腐性更强的镀锌钢板,偷工减料,从而酿成了后果。

▲汽车镀锌钢板▲汽车镀锌钢板

还有些车企,面对严重生锈的维修方式就是将生锈钢板切割下,再焊接上新的钢板,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给原本强度就因生锈下降的车子,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有热心的博主提醒车主们,要警惕碰撞、刮伤外,行车时车胎弹起的小石块打在漆面上造成的小伤痕,时常检查车内覆盖物的湿度,且尽量不要罩上车衣。

不过面对已经生锈了的车辆,这些建议往往没什么用,车主或者购车者只会看过听过,最后用脚投票。

写在最后

汽车厂商在推出新款产品时,往往宣传自己动力更强,空间最大,配置更高,更加智能,岂不知,真正的用车者,生锈、异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才是影响口碑的关键。 奇瑞、吉利、长安,在竭力冲高端、仰望星辰大海的时候,请把车主的这些“小问题”放在心上,否则还真的挺容易在这些“小地方”翻车。

「拆解PK」15款车型前部防护结构大盘点 铝合金材料难得一见

[资讯-牛车网]

牛车实验室目前拆解的15款车型中,各个产品的设计水准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的,而对于前部防护结构的理解,各厂家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但是在材料的应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轻量化吸能好的铝合金还是比较罕见。

下面列举15款车前部防护的结构及其特点:

1、丰田雷凌:铝合金主防撞梁+钢制双体积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2、宝马新3系:铝合金主防撞梁+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行人防护梁+金属加强框

3、名爵HS: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镂空副钢制防撞梁

4、起亚智跑: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

5、领克03:铝合金主防撞梁+大尺寸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

6、吉利缤越: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

7、大众朗逸: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8、大众宝来: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9、比亚迪宋MAX:钢制主防撞梁+大尺寸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

10、名爵6: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

11、本田思域: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钢制副防撞梁+钢制副吸能盒

12、WEY VV5: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镂空副钢制防撞梁

13、领克01:铝合金主防撞梁+大尺寸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

14、宝骏510:钢制主防撞梁

15、大众新捷达: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泡沫层

接下来我们逐一详解。

1、丰田雷凌:

全新换代雷凌的前部防护结构设计有点出乎预料,弓形铝合金主防撞梁+缓冲泡沫+双宽度吸能盒+行人防卷入钢梁,如此设计超越了很多同价位产品。铝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而超宽的吸能盒更是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保护行人降低伤亡。

吸能盒上方带有压溃诱导槽,而侧面并无此设计。主杠体和行人钢梁都是螺栓固定,碰撞后便于维修更换。在紧凑级家轿中,我们此前仅见过本田思域配有类似的双吸能盒结构,无疑是成本较高,碰撞吸能效果更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头部区域占用空间大且重量略微增加,且影响周边线束布局,不过还是利大于弊。

2、宝马新3系:

在新3系上,这个加强杆共有4根,采用铝合金材料,形成了一个近似于菱形的视觉效果。在发生前部碰撞时,如果是比较低速的情况,这个支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水箱。图中的泡沫缓冲层位于主防撞梁上面,也是应对低速碰撞用的,能够给杠皮一定支撑。

取下这个泡沫层之后,可以看到宽大的铝合金主防撞梁。铝合金材料的成本比钢铁高不少,质量轻,吸能效果好,所以低端车型为了控制成本,基本不会采用。铝合金的优势还有轻量化,新3系前部采用大量铝合金材料,包括主防撞梁、吸能盒、副防撞梁、水箱加强杆,整体比使用全钢材料要轻很多,保守估计也有几十斤。

新3系还在车头两角处设计了特殊的金属加强框,材料为钢制。一般来说,车头两角处是雾灯、玻璃水壶、甚至是ABS泵的位置,宝马新3系专门设计了这组金属结构后,玻璃水壶被移到了右侧翼子板内。应该说,这组加强框很必要,提升了车前部25%-45%碰撞时的安全性,大部分车型这里都是薄弱点,新3系这个设计在上一代是没有的。

3、名爵HS:

名爵HS前部主防护结构由金属防撞杠体和附加镂空吸能金属层(副防撞梁)构成,此设计可以说并不常见。由于附属结构的存在,也就无需缓冲泡沫层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名爵HS的技术水准、制造工艺以及对安全的考量达到领先水准。还是拿上面的假设性事故举例,如果名爵HS前部追尾其他车辆,理论上由于副防撞梁的作用,中低速下,车自身损毁不会太严重,二级缓冲层先行吸收了大部分碰撞能量,既保护了车头也保护了前部水箱,避免事故蔓延。

防撞梁后方吸能盒带有凸起状压溃诱导槽,且纵横两面均有设计。副防撞梁焊接与主梁之上,二者结合后侧面呈近似口字型。此外,前部出现的线束采用波纹管防护。

4、起亚智跑:

起亚智跑前部主防护结构由金属杠体和泡沫缓冲层构成,防撞杠侧面呈半口字形状,后部吸能盒带有凹坑状压溃诱导槽。

智跑前部无副防撞梁,也没有设计行人腿部防卷入装置。前部出现的线束基本都采用波纹管防护。泡沫缓冲层位于杠皮内侧,贴合比较紧密。假设出现碰撞事故,比如“智跑追尾名爵HS”里面那种碰撞,显然智跑前部损伤不小,否则车主也不会发飙。因为没有金属的副防撞梁,所以前脸肯定伤的重。要是更加高速一些的碰撞,很可能连水箱都会撞坏,维修时间和成本都直线上升。

5、领克03:

领克03前防撞梁为铝合金材质且侧面呈口字型,吸能效果好。吸能泡沫层位于杠皮蒙皮内,前部没有设计行人腿部防护梁。

杠皮内还设计了气压传感器,遇到行人碰撞事故时可激活机舱盖向上弹起功能,减少伤害。

铝合金吸能盒呈类蜂窝状,提升了吸能效果,但没有设计压溃诱导槽仅有溃缩点。

6、吉利缤越:

缤越前部防护结构采用钢制结构,最外层为拼接焊连接,金属杠体侧面呈“弓字形”吸能结构。缓冲泡沫块设计比较隐蔽,位于保险杠皮内,对于低速碰撞能够起到保护车体外观的作用。

汽车保险杠上使用的这种泡沫块并非我们常见的包装运输中那种防止磕碰的廉价垫块。汽车用的这种属于高密度材料,成本也有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网购相关配件甚至都超过了百元。

金属防撞杠后部设计了吸能盒,仅有溃缩点并无压溃诱导槽,明显缩减成本。杠体采用8颗螺栓与后部纵梁相连,便于维修更换。前部线束由波纹管防护到位,但走线位置位于吸能盒区域,碰撞时易受到损伤。

7、大众朗逸:

朗逸MQB平台的应用使其在安全结构方面较老款车型有了一定的提升,摘掉2018款朗逸前杠我们可以发现,其在主防撞梁上设置了一层缓冲泡沫充当二级缓冲结构,以在低速(时速≤5km/h)碰撞当中起到对前杠杠皮的支撑作用,避免低速碰撞下可能引起的杠皮破损,减小碰撞损失;同时,缓冲泡沫能够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起到一定缓冲,对行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防撞梁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发生中低速碰撞时(时速≤15KM/h),合理的将碰撞力传递至杠体两侧的吸能盒上起到缓冲、吸收、分散碰撞力的作用,用于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减少维修费用。新朗逸前防撞梁缓冲泡沫后方即为主防撞梁,主防撞梁本体为单层冲压钢板制成,断面呈“Ω”形,未形成封闭断面结构且钢板厚度较为单薄。前拖车钩固定于吸能盒与杠体重叠位置,能够保证一定的拖拽强度。

新朗逸金属防撞梁两端设置了具备溃缩引导槽的吸能盒,吸能盒本身抗压能力较弱,会在发生碰撞时通过自身形变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避免车身纵梁受损变形,减少碰撞后的维修费用,而溃缩引导槽能够保证吸能盒的形变处于吸能效果最佳的形变范围内。此外,新朗逸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费用和工时。

相比同级而言,新朗逸在二级缓冲结构以及主防撞梁的设置上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且略显单薄,但行人腿部防护结构的出现比较令人意外。行人腿部防护结构的意义,在于保护与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行人。当行人与车头发生碰撞时,腿部防护结构将较前杠更早受力,以更低的接触点将行人铲起,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车头的撞击,而是直接让行人倒在相对柔软的引擎盖上,减少被撞人受到的伤害,同时避免行人被卷入车底的可能。

8、大众宝来:

MQB宝来换装MQB平台后最直接的提升就是安全方面了,摘除前杠后我们可以发现,MQB宝来在主防撞梁前段放置了一层泡沫作为二级缓冲结构,可以在时速低于每小时五公里的碰撞当中起到行人保护作用,给予行人足够的缓冲,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同时二级缓冲泡沫还有支撑杠皮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低速碰撞时可能引起的杠皮破损或变形,降低后期维修费用。

前防撞梁是汽车前部安全结构的核心部分,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防撞梁真不是为了防撞的,而是用来传导作用力的!合理的将碰撞力传递至杠体两侧的吸能盒上起到缓冲、吸收、分散碰撞力的作用,用于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减少维修费用。另外前大灯组的位置后移,保护车辆大灯在轻微碰撞中不会损坏,降低维修费用。

MQB宝来的杠体两端设置了吸能盒,吸能盒的作用简单的理解就是可以吸收撞击能量的盒子。将全部撞击力吸收且自身变形,最大限度保证纵梁不收到伤害。MQB宝来的吸能盒四面都有溃缩引导槽,能够保证吸能盒的形变处于吸能效果最佳的形变范围内。此外,全新宝来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维修,减少了维修费用和工时。

在摘除前杠的时候我们还惊喜的发现行人腿部防撞梁。“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在底盘较高的SUV中较常见。其作用是当车辆接触到行人腿部时,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在比前防撞梁更低的位置首先接触行人腿部,有利于将行人“铲起”引导行人向上、向后移动,落在发动机舱盖或前风挡,增加了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接触面积,降低了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同时也降低行人卷入车底的风险。

9、比亚迪宋MAX:

拆开前杠我们能够发现,比亚迪宋MAX前部防护采用了粗壮的弓形闭合结构防撞梁,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吸能缓冲作用,并将撞击力合理的传递到车身框架,以降低车辆碰撞后的维修费用。

同时,防撞梁后方使用了大尺寸吸能盒,且带有多道溃缩引导槽。发生碰撞后,在溃缩引导槽的作用下其能够按照预定轨迹发生压缩形变,最大化吸收碰撞撞击,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对车身大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减少维修费用。吸能盒使用螺栓固定,碰撞变形后可直接拆解快速更换,进一步减少维修费用。

10、名爵6:

拆开名爵6前杠我们能够发现,其前防撞梁杠体相对粗壮,采用了与思域类似的“弓形”非闭合式设计,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吸能效果。此外,拖车钩设置于防撞梁杠体与车身纵梁交汇处,保证了拖车钩的强度,使用时也较为便捷。车头前方散热器两侧,设置了巨大的导风板,能够在行驶时为散热器引入更多冷空气保证发动机散热效果。

名爵6前防撞梁吸能盒相对粗壮,表面有可见的凸起状溃缩引导槽,发生碰撞时,吸能盒将会通过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护后方纵梁不发生变形以降低维修费用。其吸能盒与纵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发生碰撞变形后可直接拆卸更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费用。另外,名爵6前杠内部线束防护较好,大部分采用了波纹管加绝缘胶布缠绕的双层防护,保证了线束的耐用性。

11、本田思域:

思域前部防护为两层金属结构,即主防撞梁上叠加焊接二级金属缓冲杠体。二级缓冲杠体的作用,主要在于时速5km/h以内的低速碰撞下,作用并不明显。

本田思域采用相对冷门的双吸能盒设计,在发生前部轻微碰撞时,需要全部更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同时可能在前防撞梁发生形变时导致翼子板结构同时变形,增加维修费用及工时。

12、WEY VV5:

WEY VV5前防护钢梁单薄,无缓冲泡沫,杠体上方焊接了镂空钢结构,起到一定吸能作用。ACC探测器位于杠体中心位置,轻度碰撞即有可能损坏。防撞梁上端用金属支架连接水箱框架,以此支撑杠皮,但碰撞后可能导致整个前部构造严重变形。主防撞梁侧面呈Ω吸能结构,后部吸能盒为点焊工艺并带有溃缩引导槽,二者工艺水准一般,共同作用以应对碰撞,吸能效果并不突出。

13、领克01:

领克01前防护梁单薄且中间缺失,有缓冲泡沫,杠体左右两端设计特殊溃缩槽。优势在于杠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吸能好且轻量化。防撞梁上方用金属支架连接水箱框架,和VV5如出一辙。杠体内部并无特殊吸能结构,后方吸能盒体积超大且内部为蜂窝状,吸能效果比传统造型更好。车头左下角单独安装一个自启停电瓶,发生前部碰撞时损坏几率较大。

14、宝骏510:

宝骏510的前防撞杠是没有吸能盒的,也就是只有一个金属杠体用螺栓拧在纵梁上,碰撞时的吸能效果比较差劲。前杠上有三个金属支架,是作为前杠外皮的支撑架,设计位置突出在杠体之前,碰撞时支架先受损,而后才撞击到杠体上,逻辑上实在是行不通。

前杠也没有缓冲泡沫,是个小遗憾。另外,在玻璃水壶的设计上,宝骏510也是非常的寒酸,有足够大的空间,只安装了一个扁小的水壶。建议每次加玻璃上都是用干了再加吧,要不一瓶2L的标准玻璃水估计都倒不进去。水壶上还装了单水泵很明显是省钱,对于后窗有喷水嘴的SUV来说,双水泵是比较普遍的,单水泵的话,后窗喷水延迟是比较明显的。

从侧面能更清晰的看出来,没有吸能盒,杠体是直接连接在前纵梁上的。不过细看可以发现,焊接的缝隙和各种钣金接缝,都没有做哪怕是一点的防腐处理,常见的钣金胶都没有出现。难怪网上各种关于宝骏510金属件生锈的投诉,不过新车肯定是看不出来的,开上几个月就难说喽。

15、大众新捷达:

新捷达采用了POLO同样的PQ25平台,我们在拆解过程中发现其与POLO在结构上有很高的一致性。拆下前杠可以发现,缓冲泡沫、金属杠体和吸能盒都有配备,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防护搭配。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缓冲泡沫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实际上缓冲泡沫能够在低速(5km/h)碰撞下,对行人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并保护杠皮不发生破损。

摘下缓冲泡沫,金属防撞梁清晰可见。同时,新捷达前金属防撞梁与水箱框架之间有一片金属支架来增加水箱框架的整体稳定性,但如此设计在发生轻度碰撞导致前金属防撞梁变形时,可能累及水箱框架同时发生变形。另外,新捷达并未配备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当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有被卷入车底的可能,尤其身材低矮的儿童最为危险。

新捷达钢制防撞梁杠体的断面形状为近“C”字形非闭合结构,吸能盒结构前粗后细,但并未设置溃缩引导槽。当发生剧烈碰撞时,未设置引导槽的吸能盒在溃缩过程中可能无法按照预期轨迹变形,难以发挥最佳的溃缩吸能作用。另外,吸能盒通过法兰盘上的三颗螺丝与前部纵梁连接,方便防撞梁的快速更换。

全文总结:由于乘用车大多是私家车,因而对于安全设计的考虑理应是重中之重,而在安全结构设计方面,前部防护结构又是车辆的第一道防护。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各种产品的差异化仅在于是否愿意投入材料成本。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依然很难见到铝合金材料以及行人腿部防护梁。更有甚者,像宝骏510连吸能盒都不做,把成本降到了极限。雷凌的双体积吸能盒、领克的大尺寸吸能盒又是另一种极端,与它们本身的整车安全也并不是十分均衡,头重脚轻。总之,只要是还有成本作祟,就不可能出现完美的好车。

销量领先的吉利,车体生锈问题不应被忽视

今年8月,吉利汽车销量113,443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8%,同比环比双增长,保持了业内领先。1-8月累计销量达676,923辆,完成既定目标全年141万辆的57%,在接下来的金九银十汽车传统销售旺季,吉利汽车仍然有潜力节节攀升,朝着年度目标进发。

鉴于今年受「黑天鹅」事件影响,吉利汽车能否顺利完成全年目标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以吉利亮眼的销量表现,大有机会继续问鼎2020年国内自主品牌销量的头把交椅。

如果成真,算下来这会是吉利汽车连续4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可在吉利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却不能忽视吉利在质量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销量领先,投诉量领先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车身生锈。以月均销量约2万辆的吉利帝豪为代表,它几乎撑起了吉利轿车销量的半边天。然而,据车质网记载,帝豪通常在使用2-3年后,部分车型就会开始出现车身生锈的状况。在2019车款之前,车身生锈更是成了用户对于帝豪车辆故障投诉的重灾区。

累计投诉的详情为:2014款131例、2015款88例、2016款143例、2017款79例、2018款81例。除了2015和2016年款车型被发动机异响抢去了「风头」,其余2014-2018款车型收到的投诉之最毫无意外地均指向了车身生锈问题。

至于并未提及的2019款和2020款车型,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出现车身生锈的迹象,或许只是车型的使用年份不长,问题尚未大面积爆发。目前偶有新款的车主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反馈,只不过对比年份老远一些的车型,暂时十几宗的个例尚不具有代表性。

根据用户的投诉详情,帝豪车型发生车身生锈,以车门下方的焊接位、引擎盖和后备箱为主。对于帝豪这款动辄月销过万的热门车型来说,区区上百宗的投诉似乎有点微不足道,也丝毫没有影响销量。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车身生锈并非是帝豪单一车型的问题,它普遍出现在吉利旗下车型,尤其是使用时长在3-5年后的车型,有关车身生锈的投诉量显著上升。其中包括吉利远景、缤越、缤瑞等轿车或SUV车型。

(与其他销量相当的车型比较会发现,吉利的车型投诉量更大)

以吉利庞大的销量体量,一些零零散散的投诉不容易引起重视,正如2014款帝豪出现的原厂车身生锈问题,到2020款也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仍然出现在投诉里。对应吉利现在国内销量一哥的身份,这点确实不应该。

生锈现象常见吗?

抛开人为剐蹭、使用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锈斑,日常中原厂车身出现生锈的现象更多发生在一些廉价车型中,比如早期的长城、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车身生锈时有发生。

2013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江淮同悦轿车钢板生锈的质量问题,坐实了当年江淮「生锈王」的称号。据悉,生锈的缘由是同悦使用了普通钢板替代了防腐性更强的镀锌钢板,偷工减料导致的大量投诉最终影响品牌销量与口碑,形成恶性循环。如今时过境迁,不知道江淮在制造工艺方面是否已经有了质的提升。

当然,生锈现象也不只是发生在自主品牌当中。如月均销量比帝豪还要抢眼的丰田卡罗拉,同样会收到关于生锈的投诉,不过相互比较之下,就会发现帝豪所代表的吉利品牌生锈问题要尖锐一些。

此外,可以留意到,卡罗拉被投诉生锈的地方也并非涉及到车漆喷涂工艺的车身主要地方,反而是一些配件如座椅导轨、底盘螺丝、油箱盖内衬钢条等位置出现锈斑,这些处理起来也比较便捷,及时更换配件就好了,并且出现问题的车辆还算是个别,在丰田的可控范围之内。

而高端车型得益于制造成本的增加,选用更高级的材料制造车身,且造车工艺更加先进和严谨,甚少会在车身生锈问题上栽跟斗。

那么,导致像吉利帝豪一类价格亲民的车型出现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猜测是成本。自主品牌入门车型定价一般不高,车企需要在成本和利润之间作权衡,最后只能在选用材料方面牺牲。廉价材料自然也有它的局限性,防腐性能差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个可能性是生产工艺存在缺陷。要知道,一般车架在喷涂油漆前,会有一个酸洗磷化的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车架的耐蚀防护和增强底漆的附着力,若过程中工艺参数不当或者电泳线出了问题,便会导致车身的防锈效果欠佳,在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和湿润的环境中行驶,诱发生锈在所难免。

归根结底,车身生锈现象频发是工艺流程的缺失与品质监管的不到位,是车企可控可防的。有意思的是,吉利曾经宣传过它的高标准涂装工艺:吉利汽车SE部分根据工艺流程、车身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整车的生产工艺,而车身涂装部分,吉利的目标是6年无腐蚀、12年无传统腐蚀。

生锈隐藏的危害

即便是平常的小剐蹭,只要伤及车漆,都会建议车主及时处理,如果长时间置之不理,就有可能发展成生锈,且有可能蔓延至车身其它位置,情况严重会导致汽车钣金受到伤害。因此,不可忽视车身存在的生锈状况。据数据统计表明,车身锈蚀每增加1%,车身刚度就会下降5%-10%,往往因刹车失灵而导致的意外其实和汽车生锈密不可分。

对于原厂产生的车身生锈质量问题,站在各大主机厂的角度绝对责无旁贷,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更应该勇于正视问题。

实际上,关于生锈问题,吉利汽车也没有选择逃避。我们看到,在车质网上关于吉利帝豪车身生锈问题的投诉,厂家均有给出答复。至于具体的解决方案,也是根据车身的锈蚀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案,如轻微的在除锈之后再重新上漆,情况严重的就进行整体零部件的更换。

只不过,比起车企积极回应和处理,消费者更愿意看到的是生锈问题不再出现。以帝豪这款车为例,2014年至今,生锈问题始终是投诉量最多的一项,它本应该得到重视与处理。最行之有效方法当然是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工艺流程,加强品控,换用更可靠的造车材料,提升产品质量。但眼下我们所看到的是,帝豪的生锈问题正蔓延到其他车型上。而一些新款车型也正面临新的投诉问题。

雅斯顿小结

在这个细节决定成败的年代,或许车身生锈的毛病,正左右消费者再次购买吉利产品的信心。2019年吉利汽车销量领先于同行,投诉量也同样领先于同行,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一个危险信号。

图 | 来源于网络

About Astoncar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汽车大梁锈烂了还能开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