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压是否会对大熊猫造成伤害,大熊猫电刺激采精的误解与澄清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针对大熊猫电刺激采精这一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有谣言称这一做法对大熊猫造成了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导致近亲繁殖和大熊猫基因质量下降。然而,基地澄清,这一观点并不准确。本文将围绕电刺激采精活动展开讨论,以消除公众的误解。
首先,电刺激采精并非残忍行为。作为一种辅助繁殖技术,电刺激采精旨在通过刺激大熊猫的性欲,使其产生射精反应,从而收集到精液。基地明确表示反对开展大熊猫电刺激采精活动的谣言是不实之词。电刺激采精仪的电压分别在2伏/4伏/6伏,这一技术并非残忍行为,而是为了刺激大熊猫的性欲,使其产生射精反应,从而收集到精液。这一过程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旨在提高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而非伤害动物。这一技术在其他物种的繁殖中也被广泛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次,关于近亲繁殖的担忧也并不成立。在繁育过程中,近亲繁殖通常指代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然而,在大熊猫繁育中,电刺激采精所收集的精液并非直接用于繁育,而是用于遗传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因此,即使存在少量的近亲繁殖情况,也不会对大熊猫的整体基因库产生太大影响。
此外,关于大熊猫基因质量下降的说法也值得商榷。电刺激采精活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大熊猫的基因质量。相反,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种群,防止遗传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能力。
此外,基地还强调了开展电刺激采精活动的重要性。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大熊猫种群,还有助于开展遗传学研究和保护管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熊猫的遗传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和演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电刺激采精是一项无害的技术,旨在提高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而非伤害动物。我们应该消除对这一技术的误解和偏见,以更好地保护大熊猫这一珍贵的物种。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为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贡献力量。
一年十余次抽检不合格、产品缺陷致多起安全事故,雅迪高端路难走
未来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凌萌)继“半年六次抽检不合格”的消息后,有着“电驴之王”美誉的雅迪再收到监管部门的一记通报。延长时间线来看,近一年以来(自2023年4月至今),雅迪因抽检不合格上榜监管部门“黑名单”多达十余次。更为严峻的是,雅迪电动车的质量问题,更威胁到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截至目前因雅迪电动车产品缺陷、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就有3起。(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整车质量”成重灾区
连日来,“雅迪半年六次抽检不合格”的消息甚嚣尘上,困扰着这一两轮电动车行业巨头。近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市场监管局通报的一则抽检信息显示,1批次雅迪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合格,规格型号为TDT1387Z。
产品质量安全是两轮电动车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延长时间线来看,雅迪所面临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似乎更为严峻。据未来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4月以来的一年时间内,雅迪因抽检不合格上榜监管部门“黑名单”的次数就有11次。
未来网记者梳理/资料来源: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官网通报
具体来看,已有10地市场监管部门对雅迪的产品不合格问题做出通报。而从通报内容来看,雅迪的产品问题涉及“车速限值”“整车质量”“尺寸限值”“电气安全(充电器与蓄电池-蓄电池防篡改)”“电气装置(短路保护)”等十余个方面。
其中,整车质量不合格是雅迪产品问题的“重灾区”。在11份抽检通报中,“整车质量”问题的出现率高达8次,占比约73%。问题出现率较高的还有“尺寸限值”“车速提示音”等。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此前公布的《电动自行车不合格项目说明》,整车质量是指装配完整(含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整车质量过重,将影响续驶里程,也会影响制动效果,带来安全隐患;尺寸限制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不合理或后期改装造成。外形尺寸的限值可防止车辆超长、超宽,同时避免电动自行车搭载成年人造成安全隐患。
此外,《说明》显示,“充电器与蓄电池-蓄电池防篡改”项目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存在被改装的风险,不能防止更换大容量高电压蓄电池等,容易引发火灾;“电气装置(短路保护)”项目不合格意味着电气装置存在短路隐患,容易影响整车续航里程及电池寿命,甚至会发生自燃、引起火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内,除了产品质量抽检不达标外,雅迪的产品违法违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今年3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删除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第38批)》,雅迪两款电动自行车因铅酸蓄电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禁止在北京市销售和登记上牌。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网记者向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大手笔营销难买口碑,产品缺陷致多起安全事故
“雅迪电动车,全球销量遥遥领先……”成立于2001年的电动车品牌雅迪,近年来迅速成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后起之秀”,一度超越“行业老大哥”爱玛拿下市场份额第一。这背后,离不开雅迪的大手笔营销。
不难注意到,除了邀请明星代言、带着产品登上“春晚”的舞台外,在全球瞩目的世界杯赛事上,也能看到雅迪的身影。资料显示,雅迪曾连续两度赞助世界杯赛事,其中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中,雅迪为三级赞助商。有媒体根据国际足联的公开数据梳理发现,每个三级赞助商即区域支持者(仅2015年-2018年赛季)平均支付费用为0.19亿美元。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2年,雅迪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2.83亿元、13.58亿元、14.35亿元。对比来看,同期爱玛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51亿元、5.87亿元、6.41亿元,新日在2022年及2023年的销售费用则分别为2.59亿元、3.16亿元。以此估算,雅迪的同期营销支出约为爱玛的2倍多、新日的4-5倍。
然而,大手笔的营销投入,却未能让雅迪收获与之相媲美的口碑。在相关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涉及雅迪的投诉量高达2000余条,远超爱玛、绿源、新日、小刀等电动车品牌。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中,“质量问题频出”“货不对板”“产品不质保”“售后服务差”等被频频提及,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口碑饱受质疑。
更为严峻的是,雅迪电动车的质量问题,更威胁到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未来网记者浏览中国裁判文书网后发现,截至目前因雅迪电动车产品缺陷、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就有3起。
中国裁判文书网截图
其中,2018年的一起案例显示,安徽芜湖的郑某醉酒后驾驶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雅迪”牌电动车,于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判决书显示,郑某醉酒驾驶致交通事故,自身过错是主要原因。而涉案电动车存在“变速”“超速”“超重”等产品缺陷问题,且雅迪公司未作任何必要的警示说明,在产品的警示说明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甚至极可能误导了消费者。因此被判定与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被判向郑某赔偿各项经济损失34.15万元。
而在另外两起案例中,均系雅迪电动车存在产品缺陷及质量问题,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增加,发生事故。该两起案件的判决书均显示,雅迪公司作为案涉缺陷产品的生产方应当依法对涉案用户的事故后果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接连不断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产品隐患,也直接影响到雅迪的业绩表现。在雅迪近期披露的2023年财报中,营收增速创近年来新低,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1.76%、39.29%、15.17%、11.9%,营收增长趋于乏力。
高端化路径遭受质疑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的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热潮,如今也逐渐席卷了两轮电动车行业。卷产品、卷科技……四轮乘用车领域的内卷故事,同样正在当前的两轮电动车市场上演。
2020年,在行业洗牌加速、新老玩家的强势入侵下,雅迪开始另辟蹊径发力高端化赛道,推出旗下首个高端品牌“冠能”。次年,雅迪再推出全新城市高端品牌“VFLY”,产品价格也尽显“高贵”:6999元-1.98万元,一经推出便因高售价引起广泛关注。要知道,在微型纯电汽车行业,吉利熊猫mini和奇瑞QQ冰淇淋的起售价均不到3万元。
而在其之后,爱玛等老牌企业也毫不示弱,分别推出各自的高端子品牌。新势力品牌小牛、九号等则直接瞄准了高端化市场。
两轮电动车的高端竞技场上,自然少不了“科技”比拼。雅迪“VFLY”宣称“源自保时捷设计”“座椅材质采用保时捷汽车座椅材质”,将超豪华汽车级的设计及技术配置,赋予在这一产品中。同时,该款产品还具备实时导航功能、接打电话、听音乐等功能。
此外,今年3月,雅迪还推出了一款无人驾驶两轮电动车,并将该产品带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
但无论是堆“技术猛料”,还是在外观设计上极尽“奢华”,“高端”两轮电动车,似乎都难让消费者买账。在雅迪官方线上销售平台,销售靠前的仍是2000元-5000元间的产品,店铺客服更是直接向记者表示,并无“VFLY”售卖。而在最新的2023年财报中,雅迪也未披露旗下高端品牌的销售情况。
有不少网友表示,两轮电动车多限于短途出行,且两轮车也难以有奢华感。此外,两轮电动车的语音助理、奢华座椅等配置,以及无人驾驶技术,似乎都没太大必要,更不愿为此花费高额费用。
雅迪等电动车品牌效仿汽车“智造”模式所走出的“高端化”路径,也饱受业内人士质疑。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有些伪命题。两轮电动车主要适用于短途代步,适配人群主要是“工薪一族”,整体的消费能力有限。且从实际来看,两轮电动车连基本的遮风挡雨、高速运行都无法具备,很难真正的“高端”。
SU7定价21.59万元,雷军一秒变雷神
造车三年,定位高端的SU7终于发布定价,在行业掀起价格战之际,小米不得不卷入其中,给出21.59万元的低价。
作者/深海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上市27分钟,大定50000台,那个会玩饥饿营销的小米又回来了,恐怕这次汽车也要玩起售罄了,有消息称,81分钟已经大定超过90000台。有接近小米人士称。这或许已经达到了小米集团定的一年销售目标量了,只能用疯狂去形容。
在宣布 造车三 年后,3月28日,小米首款电动车SU7终于正式发布会。发布会上,小米CEO雷军对SU7的设计、性能进行了讲解,同时公布了外界十分关注的定价。
SU7分为标准版本、PRO长续航版和Max版本,其中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版本售价24.59万元,MAX版本售价29.99万元。 标准版、Max版4月底启动交付,Pro版5月底启动交付。
和小米之前传达的信息不同,这个定价并不高,且性价比十足。 价格一出,雷军在网友心中秒变雷神。
“蔚小理”掌舵人李斌、何小鹏、李想今晚也齐聚小米SU7上市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开始后,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一时间对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人表示感谢。他说:“他们给了很多建议,让自己少踩了很多坑。”
从设计上来看,配色、配件、细节都很全面、很到位。这也是雷军花费最长时间讲解的一块内容。比如,首发共9款颜色,包括海湾蓝、熔岩橙、流星蓝、霞光紫等;设置超大前后备箱、手套箱、杯架等。
在性能上,小米SU7的标准续航里程为700公里,零百加速2.78秒,最高时速265km/h。SU7 Max版本将达到800公里,同时实现2秒级加速。 SU7全系采用了碳化硅871V高压平台,在800v电压下15分钟补能500公里,在400v电压下15分钟补能358公里。
智能化被小米看作是未来发力的方向。为此,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目前研发团队已超过1000人,预计年底突破1500人。雷军在发布会上称,公司的目标是2024年内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SU7在智能化上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据雷军介绍,SU7全系标配全国可用的高速领航、一键代客泊车和智能泊车辅助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同时也在探索城市NOA,雷军称,城市NOA将会在4月份开启用户测试,5月份正式开通时长,8月份全国开通。
除了介绍汽车,雷军也十分感性的在发布会上感叹起了造车不易。按照原定计划,雷军原本想将SU7定在35万以上,但因为行业太卷,最终只能调低价格。尤其是当下汽车行业已经打响价格战,后入局的小米想要上位并不容易。
一、小米造车,只能“卷”智能化
对于小米来说,造车业务充满挑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而小米也只能卷起智能化。
这也是小米唯一能抗衡其他车企的优势。
根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的规模,增长大概在20%左右。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已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看到市场红利后,比亚迪、理想、吉利、蔚来等新老汽车品牌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夺用户,各大车企正在通过不同的造车理念来打开消费者心智。
2023年,理想深耕增程式SUV市场,吉利熊猫主打几何系列专注经济适用性用户,小鹏则与滴滴联合布局,聚焦智能驾驶和全场景导航功能的完善。小米也有自己的打法,其目标是打造移动智能空间。
如今,智能化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罗兰贝格、地平线和HIS调研,2019年,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的付费意愿仅为47%;而2021年89%的中国用户在购车时认为座舱配置能够极大提升购车兴趣或是必购配置。
而且小米打造智能汽车确实可以进一步完善智能硬件生态的布局。按照小米的规划,未来公司或将实现手机、汽车、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的全面联通,打造多设备协同的跨设备、跨场景的智能座舱新体验。
在构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上,公司已经有所进展。
比如,小米智驾系统采用高精度地图和多重传感器融合,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即具备一键召唤车辆、自动驶入匝道、主动变道超车、无保护转向/掉头、自动代客泊车等功能,覆盖高速、城区、停车场等场景。
在车型上,小米也紧跟市场热点。不仅发力纯电汽车,还做起势头正猛的增程电动车。
作为混合动力车型的一种,增程电动车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市场。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2023年上半年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新能源销量293.64万辆,同比增40.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00.59万辆,同比增长22.25%,占比6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车型)销量93.77万辆,同比增长105.73%,占比32%。2022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有很高的增长。
此外,为了抢占市场,2023年年末,小米开始招兵买马切入这一细分赛道。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当时小米的招聘官网上,“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出现在其上线的一些职位中。
然而,无论是在智能方向上发力,还是细分到增程式电车上找突破,市场都已经存在大量竞争对手,而且实力不俗。理想汽车,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零跑汽车、哪吒汽车都已入局并推出了产品。
二、小米汽车打响价格战,雷军能赢吗?
小米SU7的定价一直是外界关注的话题,发布会之前,小米一直在向外界传递高价的信息。
虽然在汽车行业,售价在20万以上即为高端车,但小米显然不想止步于此。在去年发布会上,雷军曾表示小米SU7标准版配置远超 Model 3,“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
但从实际21.59万元的定价来看,小米可能意识到在内卷严重的汽车行业,高价很难让消费者买单。
眼下,国内车市已经打响价格战,2023全年几乎都是车企降价的消息,特斯拉甚至一度3个月内3次降价。今年,这场战争还在持续。
有统计显示,2月下旬以来,已有10家左右车企陆续下调旗下车型的售价,调价车型以新能源纯电和混动车型为主,价格集中在10万-20万元,最高降幅接近15%,达到3万元。
此前,哪吒汽车在总结2023年未达标的原因时就提到,“新品上市定价过高,虽后期调整当但错过了先机”。相反,抓住机会的比亚迪业绩一飞冲天。
去年8月,比亚迪生产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如果只看纯电动汽车,比亚迪2023年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价格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市场中能否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整体成绩亮眼,但只有少数车企分到了蛋糕。中国汽车全年目标销量达成情况汇总表显示,2023年,仅理想、岚图、比亚迪、吉利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
造车本就烧钱,如果销量不好、卷不动,随时都可能“下线”,苹果在造车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最后还是退出了市场,国内的高合汽车也遇到了麻烦。2024年伊始,关于高合汽车欠款停供、工厂停工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
去年6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到,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为了跟上行业步伐,雷军只能硬着头皮加入价格战。
雷军就直言小米SU 7标准版卖21.59万元不赚钱,亏钱卖是为了表达诚意。为了吸引用户买单,小米还为4月30日前购入小米汽车的用户赠送了多项附加权益。
虽然是卖一单亏一单,但价格大战打得正热,小米显然没有退路,正如雷军所说,“造车很苦”,但万一成功了还是很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