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vovo汽车所有车型

吉利并购沃尔沃再解密,它让李书福感慨“把身家性命都放进去”

注:本文作者王千马即为吉利官方授权传记《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的第一作者;此外,王千马还在最近推出了《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那个时候的陈奕迅,有点肥,不像是唱歌的料,但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可他偏爱唱歌,即使被公司打发到台湾唱国语,或者被雪藏,他也能隐忍煎熬,重新再来,终于在2003年靠着这一首《十年》为更多的人所知。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像颗轻盈的露珠滑过了花瓣,落入了时间的大海。

和陈奕迅相似,“十年之前”的李书福同样执着。

作为最早富裕起来的那一批人,他本来可以活得很轻松自在,但为了自己热爱的“速度与激情”,以及让中国的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他纵身跳入了造车这个大坑。

那个时候,他的眼里就有了沃尔沃,想象着能把它拥进自己的胸怀,但是现实告诉他,“我认识你,你不属于我。”甚至,都不认识我。

V计划

李书福盯上沃尔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2002年浙江临海召开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说,“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当时在座的全懵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也就在这一年的全国汽车工业高峰论坛上,受邀参加的李书福直言不讳,预言“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说到这里时,台下的人都笑了。通用、福特的代表很是不快,甚至愤而离席,并丢下一句带有讥笑意味的话,“我得赶紧找工作去了,因为有人说通用要倒闭!”

李书福坚决不认为自己是哗众取宠。在他看来,产业变迁的规律将不可阻挡地使汽车产业的重心从西方移向东方。2006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19.97%股份,并在新合资公司中以52%权益成为第一大股东——这种由中方控股的现象能出现在和世界品牌的合作中,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历史。至于沃尔沃,他也认为,“福特购买沃尔沃的目的已经达到,未来的沃尔沃将被福特忍痛割爱,福特必然会出售沃尔沃。”

【图说:1960年代的沃尔沃。智能、环保、安全,驾乘极具舒适度,让沃尔沃不仅为人所爱,而且受业界垂青】

2006年,福特遭遇了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亏损127亿美元。艾伦·穆拉利加盟福特成为新一任CEO,并提出了“一个福特”的战略,大刀阔斧削减非核心品牌。上任仅6天,他就作出了出售捷豹、阿斯顿·马丁、路虎的决定。李书福也注意到了福特汽车的人事变动。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2007年1月份,李书福在底特律北美车展上见到了时任福特汽车CFO的勒克莱尔。这次会见,李书福向勒克莱尔问询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诸多问题,但未达成任何结果。也就在这年的6、7月份,吉利开始着手组建“V”项目办公室,研究并购沃尔沃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可能性分析。

“V”字一语双关,既是VOLVO打头的第一个字母,同时也是英文胜利VICTOR的第一个字母。这充分印证了李书福得到沃尔沃的渴望,和信心。

正在奋力登山的吉利,太需要沃尔沃了。从打价格战转变为打技术战、品质战,光靠一人埋头奋斗,进步很难提速,所以它尤其需要找一个能贴身学习的跨国老师。

但不要说福特,就连员工也不敢相信,李书福的朋友们,也不太支持。

他曾见过一批人,包括马云、柳传志还有一批大佬们,大家在一起聊天,对此都不看好,说这个事跟你没关系,那是一汽的事上汽的事,书福咱们只做自己的事。

李书福坚定地说,我觉得有戏。

不能浪费的危机

觉得有戏的,还有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2007年年底见到李书福之后,罗斯柴尔德名下金融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就对他的决心很深刻,“我的想法很清楚,只买沃尔沃。”李书福开门见山。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服务的这家老牌投行在中国的新机会。为此,她努力地说服董事会来接受这桩“蛇吞象”的交易。在一次演讲中,她告诉同仁,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旦成功,这将是全球都鲜有的、可以在中国扬名立万的项目。

幸运的是,她的想法其欧洲投行部主管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Olsson〕的认可。这位奥尔森先生曾任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沃尔沃工作了40年。不难看出,争取到他,对李书福赢得各方信任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2008年8月份前后,他正式担任了吉利收购事务的专项顾问。

当福特在2008年开始秘密运作出售沃尔沃资产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罗斯柴尔德,立马就将消息告知了李书福。

这一年,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风暴狂扫全球。然而,李书福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不能浪费的危机。

事实也如此。如果说此前的福特还在咬牙坚持不放沃尔沃,但在金融危机中巨亏的它,只能把卖掉沃尔沃当成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与此同时,尽管国内一片“喊冷”之声,但多年的经济上行,还是让中国积累了自信和实力。所以便有了此后的四万亿。而且,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都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自己大力发展,走出去,借助经济危机海外抄底,获取关键技术、高端品牌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捷径之一。不过,在咨询了一圈之后,很多汽车界的大佬们都纷纷闭口哑言,只有吉利对沃尔沃“我心依旧”。

2009年1月份的底特律北美车展期间,李书福飞往底特律福特总部,会见了穆拉利。正是吉利前期的准备,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甚至表示,一旦启动沃尔沃收购程序,将第一时间通知你们。2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签订数额就打的保密协议。2月份,福特向吉利提供了沃尔沃的相关重要数据。

【图说:穆拉利把福特从悬崖边拉回来,但他的One Ford战略也最终给了吉利机会】

国内也一并传来了好消息,3月,在李书福递交收购沃尔沃的第一轮竞标书时,也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排他性支持信函。这也让吉利比较顺利地在7月30日向福特递交了有法律标识的约束性竞标书,进而第二轮竞标。

围绕并购的谈判也正式开始。但挑战还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了出来。

“I Love You”

这一年夏天,沃尔沃工会的工会主席,居然跑到中国找全国总工会告状,希望全总出面制止这桩收购。

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来自东方的吉利根本不懂得沃尔沃的文化。他说,西方著名的汽车品牌经常被中国公司模仿。而在他们的文化力,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很重要。

这无疑提醒,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上,要知己知彼,同时也要意识到,西方企业的权力架构与中国的不同——瑞典是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并购沃尔沃肯定绕开不了它们的工会,在做好商务谈判的同时,也要注重劳资谈判。

李书福把拜访对方工会列入了自己的重要行程,不仅去了瑞典,还去了沃尔沃在比利时的根特工厂。也正是在这次拜访中,工会的人想要刁难李书福,一上来就请李书福有三个字来概括一下你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脱口而出,I love you。根特工厂的工会主席立马拿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

第一个重要的成果在2009年10月28日到来。这一天,福特公司宣布吉利汽车公司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

但是等待吉利的,还有更重要的谈判,一个是价格,一个是知识产权。

关于前者,自李书福有了对沃尔沃并购的打算之时,吉利每个月都要对收购对象的价值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金融危机,加上2007年全球资产被高估,让福特提出的60亿美元没有被接受。再加上罗斯柴尔德的帮助,吉利成功将收购价格压到了最终成交的18亿美元。

关于后者,毋庸置疑,那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核心诉求。花了大价钱大力气,却换不来对方的品牌,团队,以及自身的技术,就等于买了个空壳壳。我们的很多海外并购搞得轰轰烈烈,但最后并购进来了不少空架子,让人有苦难言。李书福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语气坚决地说,“在知识产权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最后的结果是,吉利作为100%的股东,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安全和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

不管如何,双方都抱着十分的诚意,在进行这场谈判。2009年12月23日,吉利联合福特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收购沃尔沃项目关键性问题达成一致。

打开心结的“三段论”

不是所有人对此都很开心。

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会不会对沃尔沃造成品牌上的稀释乃至让沃尔沃丧失了自身的独立这一怀疑,加上其它担心,让福特、沃尔沃的内部依旧还有一些沉重。

2010年2月,李书福在哥德堡参加会议,面对着面孔冷峻,不苟言笑的对方,他推心置腹地说了三段话。

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是因为吉利想要跟一个更优秀的品牌在一起学习成长,所以收购沃尔沃之后,一定会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句话一说出来,坐在他对面的人一下子就松弛了。

他说的第二个意思是,福特是一个大公司,所以它收了沃尔沃以后是父子关系,而吉利是小公司,沃尔沃却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所以沃尔沃应该是吉利的老大哥了。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是兄弟关系。这句话让对方的面部表情又一次变化。他们真的感觉到,自己不是找个爹来了,而是兄弟,所以要互相携手共同参与市场的竞争。

他说的第三个意思就是,沃尔沃其实是一头猛虎,但是在被福特收购以后,因为福特的品牌太多,顾不过来,尽管每年都给你们开发费,但是你们还像关在笼子里面的一条虎,所以,我收购沃尔沃之后,肯定要放虎归山,要恢复虎的野性。那么,又要怎么恢复呢?他继续说,北欧的工厂要继续扩大,要占领世界的市场。除此之外,要利用吉利在中国这样的优势,将中国的市场要给它发展起来。

好吧,对方彻底地就放心了。原来沃尔沃被收购之后,不会缩小只会扩大,而且在中国,另外建厂,占领中国市场的工厂。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掌声哗啦啦地响起来。经久不息。

一切都不妨碍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拥抱北欧公主了。

“重要里程碑”

【图说:2010年3月25日,李书福出发瑞典签约收购沃尔沃前的董事会】

临签约前,3月25日,吉利召开董事会,对是否收购沃尔沃进行最终决策。

面对着外界的各种质疑,李书福对与会董事们说:“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做这个决定,但是,风险由我一个人承担!”

但显然,整个吉利都站在了李书福的身后。这让李书福不禁感慨,“今天的选择,我觉得我的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灵也面临着巨大的震撼,这完全是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抉择,我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

签约时间定在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14时,选择在这一天,还和中国人的传统有关——大家都喜欢6和8这样的数字,28嘛,看上去很吉祥。

签约前两个小时,北京时间已经晚上7点,李书福通过越洋电话,与包括基层管理团队在内的近千名吉利员工连线讲话,提出为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而奋斗。讲话中,李书福对整个团队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之后他提到,“收购沃尔沃轿车是吉利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过,“今天的签约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接下去的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沃尔沃团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路易斯·布斯在哥德堡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终于拿到了“结婚证”。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签约仪式】

这一天,李书福一直低头在桌上签合同,半米高的文件,递一个签一个,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签完了。李书福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像是累着了。众人提醒他要跟杭州连线了,李书福这才缓缓抬头,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

回想过往,并购沃尔沃真是步步惊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北欧公主发自肺腑的热爱,任何一个拦路虎都有可能让前功尽弃。那个时候,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眼里只盯着目标往前冲,现在铁汉子终于可以展现一下柔情了。

成功并购的背后原因

如果要总结这场不同凡响的结合,首先,我们需要感谢福特。虽然中间历经波折,但福特方面同样也以很大的诚意来面对这个事情,2010年前年后福特的紧张状况已经得到缓解,但它并没有出尔反尔。

其次,自助者天助。这里除了李书福个人的主观意志之外,还有就是,在收购期间,吉利还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化运作,如收购锰铜,以及澳大利亚的DSI,从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避免了在收购沃尔沃时手足无措,有其心无其法。

更要重重提到的,是对规律的把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后过程,都是在国际准则下办事,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国际化团队,而且尊重了被收购方的情感,而不是以“救世主”的面目强势出现。

在收购之后的沃尔沃董事会组成上,当奥尔森问,你希望沃尔沃是中国老板的公司,还是中国公司?他的意思很明显,前者意味着李书福只是股东和老板,经营管理团队可以国际化,后者则意味着管理层是以中国人为主。李书福同样没有一秒钟犹豫就做了回答,他想让沃尔沃成为国际化公司,他本人作为股东只通过董事会发挥作用。

在扯上了结婚证之后,接下来的资产交割也很顺利。7月6日,欧盟公布通过对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22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27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当一切障碍被扫清之后,8月2日,在英国伦敦,李书福和路易斯·布斯等出席交割签约仪式。同日,吉利集团公布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最新成员。

然而,结婚难,婚生如何过日子,更难。胜利的美酒还犹在咽喉,新的问题又迅速地摆在了面前:

东方年轻人和北欧公主真的能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两者之间又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它们的结合,又将诞生出怎样的血脉?

也正是在当天,李书福接受路透社的采访,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已经实现了收购沃尔沃的梦想,但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计划,这只是一个新起点。

他接着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大山脚下……我希望并且相信沃尔沃汽车能够勇攀高峰。

吉沃共进

幸运的是,这对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却很好地理解了生活的哲学:

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在交割刚完成没多久,同样是个好日子,9月8日,吉利便召开了V 项目总结暨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随着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V计划”至此宣告胜利收官。但紧跟着,便是虎跃行动。

在这个座谈会上,李书福再次提到,吉利与福特顺利交割沃尔沃,只是吉利找到了一个好兄弟、好伙伴,不等于吉利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过来讲,吉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大了。对沃尔沃来讲也是如此。机遇大,挑战也大,吉利与沃尔沃这一对好兄弟必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

【图说:2010年9月,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合影】

为此,吉利需要把自己打造好,因为“吉利汽车是保护神,只有把吉利汽车打造好,保护神才能显神威”,“福特把沃尔沃交给吉利,认为吉利可以把沃尔沃带上更好的明天;沃尔沃愿意和吉利成为兄弟,相信吉利有这个能力把沃尔沃带上更广阔的未来。”与此同时,吉利要推动虎跃行动,“也就是放虎归山,让沃尔沃回归自然,找回当年的雄风。”

登山是艰难的、艰辛的,是需要勇气、毅力、智慧与实力的。但“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大”。

吉利说到做到,而双方的信任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到渠成。

除了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保证了沃尔沃的独立运营,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还会看到:

吉利在扶持沃尔沃的发展上不遗余力。自2010年之后,成为自家人的沃尔沃,得到了110多亿美元的输血,主要用于开发新的平台和在中国建厂;其次,吉利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融合。2012年,李书福在三亚专门成立了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对跨文化融合展开深入研究。

这给沃尔沃带来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曾在2010年跌到15亿美元的沃尔沃,今天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这也证明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运营好一家全球豪华品牌,中国制造有底气去支撑一家北欧的豪华品牌扩张为全球性的豪华品牌。

与此同时,它也开始对吉利敞开心胸。2013年,两者联合成立欧洲研发中心(CEVT),并共同打造了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CMA基础模块架构。它可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正是在CMA模块架构上,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的孩子——领克诞生了。相比较以前的产品,这款大气上档次的领克,更像是“作品”。它也因此成了吉利往高端发展的里程碑,并填补吉利和沃尔沃品牌定位中间的空档。

【图说:2017年6月28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一行到访吉利,深入考察吉利创新成果,了解了CEVT打造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并试驾了领克首款01车型】

吉利自身的车型也受益匪浅。2015年,吉利推出了收购沃尔沃后的首款中高级车型——吉利博瑞,其正是由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操刀设计,被誉为“最美中国车”。而此后的吉利博越、缤越与缤瑞,更是火爆得不行。吉利近年也稳居自主车企一哥。

【图说:吉利汽车车阵】

这还是明面上的效果,事实上,这桩并购对吉利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吉利由此找到了做全球型公司的方向。此后,李书福并购宝腾、路特斯,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全球运营smart,还投资了飞行汽车、空中出行公司,甚至马上要发射卫星……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帝国初露峥嵘。

如果说上个十年,吉利是“成功的并购”,这个十年,吉利用自身以及沃尔沃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并购的成功”。

那么,下一个十年,在永结同心中,吉利一定会从成功走向成功。

——————————————————————————

采写|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商帮系列);《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企业官方传记系列);《紫菜爸爸》(人物传记系列);以及《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城市发现系列)等十数部作品,并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

2017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根据《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拍摄制作了五集纪录片。2019年,“吾球商业地理”参与吴晓波频道的12集纪录片《地标70年》的拍摄合作,通过12个中国地标见证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此外,“吾球商业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两度荣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称号)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大腰精

制作|粉红女佩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吉利李书福蛇吞象,8年27亿美金收购沃尔沃,背后竟是一个局中局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起步较晚,就拿吉利汽车来说,这是我国本土的一个汽车品牌,在国际大牌沃尔沃面前根本不能看。这两者就像蚂蚁和大象之间的对比,然而吉利老总做了个惊人的决定,收购沃尔沃。

此决定一出商界议论纷纷,都在等李书福的不好下场,但李书福花费8年的时间,用27亿成功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吉利也从一个国产品牌走向世界。为什么李书福的胆子这么大呢?回过头再看吉利和沃尔沃的发展,并会明白这是一个局。

1、吉利汽车瞄准沃尔沃

1986年中国吉利汽车成立,这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它也算小有名气,只不过吉利汽车一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采用的发动机是日本丰田的,不过对外宣称的是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闷声发大财,出了名的吉利就被日本丰田盯上了,一纸诉讼他被丰田告上了法庭,声称吉利集团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这可把李书福急坏了,但他还是委屈巴巴地向外界说,吉利汽车一直在研究自己的技术,怎么能被别人说是小偷呢?最后法院经过调查驳回了丰田的诉讼。关于吉利集团是否真的购买丰田的发动机不得而知,但是这一起诉讼让李书福的心中扎了根刺。

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又无法真正在众多汽车品牌中立足,而且李书福本人多年来都有一个想法,要把汽车价格打下来,消费者买汽车就像买白菜一样便宜。然而中国的汽车发展落后欧美多年,如果自己重新研发,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或许效果也不尽人意。那么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拿足够的钱直接购买其他国家的汽车专利。

在众多汽车品牌中,李书福一眼就瞅准了沃尔沃,计划有一天能够将其收购。为了这一想法,李书福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高价挖走戴姆勒公司的发动机专家,积极和福特公司的高管探讨。想要收购沃尔沃,为什么要和福特探讨呢?

2、专利技术靠钱买

1927年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诞生,经过百年的发展,他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为卡车,客车,船舶以及航空发动机提供元器件。90年代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打包卖给美国的福特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1903年就成立了。

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带领一下,沃尔沃的研发更上一层楼,2002年沃尔沃政策已实现了85%的可回收率,旗下的xc90SUV也成为当时最火爆的车型之一,2004年沃尔沃3CC概念车就亮相,同年还发明了带有刹车辅助和自动刹车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这些技术都是当时的吉利集团,还不曾拥有的,自己也研发不出来专利,那么就只能靠钱买了,沃尔沃的这种技术研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让李书福动了心思。

2007年他就带着吉利汽车参加底特律汽车展,这是他第1次参加在这场展览上恰巧碰到了福特汽车集团的副总裁,他主动上前进行攀谈,谈论沃尔沃汽车的发展现状。尽管李书福表现得很主动,但对方的态度却很冷淡,不过这种态度在李书福眼中就是一种良好的信号,回到吉利集团后,他就亲自写了一封信,以吉利控股的名义向对方寄出去,可最后信却石沉大海。

不过这可没有挫伤李书福的积极性,对他来说,想要让吉利汽车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拥有沃尔沃汽车的核心技术。多番曲折下,有人建议李书福去咨询米尔顿·科特勒,这在美国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有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相当得好,对于李书福后来成功收购沃尔沃也有着重大帮助。

3、多番曲折,引李书福上钩

2008年福特汽车公司打电话给李书福,双方在伦敦进行了会面,只不过这第1次面谈并不是很愉快,福特汽车公司甚至表示沃尔沃肯定是要卖的,但是不会卖给吉利。福特级集团不想卖给吉利,那么为什么又约李书福在伦敦见面呢?难道只是为了卖米尔·顿科特勒一个面子吗?

众所周知,想要将自己的产品卖出,那么肯定是希望他卖一个好价钱,而当时的吉利控股虽然也小有名气,但在财力上始终不能让福特集团高看他一眼。于是福特汽车公司特地邀请了高盛的肯尼斯做了一个局。物以稀为贵,如果只有一个买家,那么肯定卖不上好价钱,但有人来竞争,通过拍卖的方式,那么价格肯定就高了。

到这里也就能看清楚了,肯尼斯只是福特汽车公司请来演戏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勾引李书福上钩,用更多的钱买沃尔沃汽车。多年前,福特汽车公司就已经看到了李书福对沃尔沃的执着,于是他们认为不管加价多少,李书福都会把沃尔沃收购,既然这是一个注定的,何不让他多出点钱呢?

欧美资本家的狡猾展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所有的事情都不会顺着它发展,2008年正值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整个华尔街都动荡不已,更不要说福特汽车公司。可这时候福特汽车还是不想把它卖给吉利,于是找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做顾问,这是欧美最神秘的家族之一,也是最富有的,如果你舒服想要成功收购或项目,那么必须和中国或其他国家找到一个与他旗鼓相当的顾问。

好在老天都在帮助李书福,在罗斯柴尔德团队中有一位高管曾经在沃尔沃工作了三十年,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生产制造流程了如指掌,即使离职后,他也希望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变得更好。

对于李书福来说,这也是一个切入点,他将其邀请到中国,李书福向其详细地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计划,并且为沃尔沃之后的发展定下详细的目标。在这样充足的准备下,这位高管被打动,原本是福特公司的顾问,最后却成了李书福的说客,回到罗斯柴尔德董事会后,向其表示了李书福的诚恳建议,于是罗斯柴尔德法国团队撤销了与与原本公司的合作。

4、临门一脚,终获成功

双方都有意向,那么就该谈价钱了,福特汽车公司的预想是60亿美元,然而李书福的报价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只打算出35亿。如此不对等的价格让福特公司话都不想说了,因为他们当时收购沃尔沃汽车时花了65亿,在这10年间的研发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用一半的价钱卖给吉利集团,这可亏大发了,然而谁都没有上帝视角,谁都无法预料之后的走向或许这时候福特汽车公司答应35亿还能赚上一笔。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同时奥巴马对美国的汽车制造进行了调整,福特汽车公司深受其害。如果不把旗下部分产业卖掉他们或许会亏损,此时的福特汽车公司。如同油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于是在后来的他们看中罗斯柴尔德团队给李书福了一个价格20亿美金,也就是说现在的20亿美金就能把沃尔沃收入囊中。

此时你还记得那个高盛集团吗?他拿出一贯的做法挖坑给李书福,就是为了想抬高价格,2009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是12亿人民币,可这时候他们要27亿美元,这么多的钱到哪里去筹呢?

商业有风险,它的风险性就体现在这里,没有钱如何收购呢?只能靠资本运作了,吉利集团向各个银行贷款融资,但同时他们也提供了附加条件,让吉利集团在那修建工厂,建设总部。距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李书福肯定不会放弃,于是这些附加条件就通通答应了,2010年福特汽车公司和吉利集团达成了交易,沃尔沃100%的股权被收购。

之后的吉利集团拥有了沃尔沃公司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发展得越来越好,2021年11月底沃尔沃。正式在斯达克斯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成为今年欧洲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了220亿美元。那些曾经不看好李书福和沃尔沃的人早已闭嘴。李书福的这场收购案,也被商界称之为精彩绝伦的收购案,甚至被引入哈佛大学的商业教学案例中。

其实从当时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来看,或许不到27亿就可以将沃尔沃收入囊中,但由于欧美一些资本作梗,价格被推得更高,但与福特汽车公司最初的预想来比还是很划算的。最后你觉得李书福有没有完成他的想法呢?现在的吉利汽车是白菜价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vovo汽车所有车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