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集团并购需要巨大的资金

李书福:马来西亚供应链成本比中国高30%,吉利将建立本土化体系

正值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央视《对话》现场表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很长,呈现出全球化、规模化的特征,一个汽车品牌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则需要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但目前马来西亚的汽车,比如宝腾汽车的供应链,成本比中国高30%左右,比泰国也要高百分之十几。

马来西亚供应链成本高企的原因是本土零部件竞争力的不足,李书福进一步说道,马来西亚大量的零部件都依赖海外进口,再加上当地汽车市场规模不大,所以无法达成规模化效应。吉利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马来西亚汽车工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建立起来。

随着汽车出口热潮的到来,近年来,很多中国自主品牌密集宣布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但与这些品牌主要通过出口、组装等方式不同的是,吉利早在2017年就通过收购当地本土品牌宝腾49.9%的股权进入了马来西亚市场。

吉利在马来西亚的布局主要是依靠宝腾品牌,在此后的多年内,吉利持续向宝腾输入了管理、技术、产品、人才等。目前宝腾在售的X50、X70、X90和S70,分别对应的是吉利缤越、博越、豪越和帝豪。

一家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宝腾经销商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来自吉利的上述车型是宝腾的中高端产品线,去年销量占其单店总销量的比例超过了40%。

目前,马来西亚市场依旧被当地的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所统治,两大本土汽车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共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吉利借道宝腾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模式,也助力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在进入马来西亚的自主品牌中,奇瑞销量最高,但年销量也仅4493辆,第二名的比亚迪为3728辆。宝腾作为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在2023年销售了154497辆新车,其中仅X50(换标吉利缤越)单一车型销量就超3万辆。截至去年底,来自吉利的三款X系列车型在马来西亚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辆。

但仅产品输入还不够,吉利收购宝腾股份的目标并不仅是马来西亚市场,而是希望在贸易壁垒逐步趋严的大环境下,借道宝腾这个桥头堡,辐射东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以建立马来西亚当地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非常重要。

“中国汽车走向全球,我认为有三步,第一步走出去,第二步走进去,第三步走上去。”近日,宝腾CEO李春荣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走出去只是简单的出口贸易,而走进去就像是吉利和宝腾的合作,有产品、技术、管理、文化等的交融,而走上去则是要实现研发、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全球化。

为了实现走上去的目标,2023年4月,吉利控股集团与宝腾母公司DRB-HICOM集团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落地项目即为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简称AHTV),该项目覆盖产、学、研、城四大维度,并计划将年产能从目前的25万辆,提升至在2035年的50万辆,其中50%用于出口;同时,打造100万套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成为东盟汽车产业中心。

此前,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报道,吉利在上述项目上的投资将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725亿元)。

吉利国际控股(马来西亚)首席执行官魏梅向媒体表示,马来西亚工业制造基础薄弱,为了降本增效,AHTV项目要带动为吉利配套的供应商,以及为全球配套的核心供应商入驻马来西亚。吉利这套在马来西亚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复刻了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场景,希望能够把马来西亚打造成吉利出海的一个战略高地。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吉利收购魅族赚了!极星、红旗纷纷上门合作,手机市场迎更多玩家

智能出行时代,车企手机厂跨界合作大潮来袭

汽车行业面临巨变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再只是简单地生产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而是正在转型为智能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

汽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而是与外部环境紧密连接的智能终端。未来的汽车将具备自动驾驶、智能语音交互、车载娱乐信息服务等先进功能,成为人与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媒介。这对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车企进军手机市场的深层原因

面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手机行业,寻求与手机厂商的跨界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获取智能终端技术和人才

手机厂商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芯片设计、人机交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车企与之合作,可以快速获取这些宝贵资源,助力自身向智能出行转型。

拓展车载智能服务生态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拥有庞大的应用生态和用户群体。车企与手机厂商合作,可以借助后者的优势,为车载系统注入更多智能化服务,打造出行生态圈。

实现产品和品牌年轻化

传统车企面临着用户群体老龄化的问题。与年轻化的手机品牌合作,可以帮助车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时尚感和亲和力。

分散研发成本和风险

智能出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研发投入巨大且风险较高。车企与手机厂商合作,可以分散风险,共同承担研发成本。

吉利魅族联姻的机遇与挑战

在车企与手机厂商的跨界合作浪潮中,吉利收购魅族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不仅让吉利获得了魅族在手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用户资源,也为魅族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对于吉利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产业并购。凭借魅族的技术实力,吉利有望在智能手机和车载智能系统领域发力,抢占智能出行的制高点。魅族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也将有助于吉利实现品牌年轻化。

但这场联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差异的融合,汽车和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是一个考验。产品线的整合,吉利和魅族需要在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协同,打造出真正的"车机一体"产品。此外,智能出行是一个新兴领域,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也充满未知,需要双方共同应对风险。

极星红旗等车企的跨界布局

吉利魅族的联姻为其他车企敲响了警钟。极星、红旗等品牌也纷纷采取行动,寻求与手机厂商的合作。

极星方面,已经与小米展开了合作。双方计划在车载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新体验。极星有望借助小米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提升自身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而红旗则是瞄准了国产手机品牌荣耀。双方正在探讨在车载系统、车机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如果顺利达成,红旗将获得荣耀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除了与手机厂商合作,一些车企还在自主研发智能终端产品。例如长城汽车就计划推出搭载自主开发的智能车机系统的新车型。这些车企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避免被手机厂商"绑架"。

无论是合作还是自主研发,车企都在加速向智能出行转型,手机行业无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

手机市场新格局和发展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战局,手机市场正在经历全新的洗牌。未来或将出现一些"车机一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集成车载系统和手机功能于一体。

这些新型产品将具备自动驾驶辅助、车载娱乐信息服务、智能语音交互等先进功能,成为人与车辆、外部环境互联互通的桥梁。它们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将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为用户提供无缝的智能化体验。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通过与车企合作,他们可以拓展产品线,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车载智能系统的发展也将为手机操作系统、芯片等带来新的需求,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

但手机厂商也将面临来自车企的直接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车企有可能在未来完全自主研发智能终端产品,并在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与手机厂商一决高下。

手机厂商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加大在车载智能系统等领域的投入,并与车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避免被边缘化。

随着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手机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或将出现一些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市场格局也将重新洗牌。谁能抓住这一变革的机遇,将主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年吉利举债130多亿收购沃尔沃,如今14年过去,结果如何

在汽车行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有一些瞬间注定会被铭记。2010年,李书福的那个大胆决定,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至今。

当吉利决定以巨额举债去收购沃尔沃时,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毕竟,吉利与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瑞典豪车品牌沃尔沃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规模、历史、技术的差距,连福特都未能成功盘活的沃尔沃,吉利真的能行吗?

然而,李书福用他的“勇往直前”给出了答案。面对130多亿元的举债压力,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内部的反对声音,他毫不动摇。最终,吉利成功拿下沃尔沃 100%的股份,书写了中国汽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4年过去,我们看到了沃尔沃在吉利领导下的华丽蜕变。年销量从30多万辆跃升至70多万辆,市值高达180亿美元,成功上市且在“2024瑞典品牌价值50强”中占据高位。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吉利从国内小众品牌向全球知名汽车集团的跨越。

这不仅是财务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并行甚至领跑,吉利与沃尔沃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远见,伟大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地域与文化的交汇,能创造出无尽的可能。李书福敢于在质疑中坚持,用行动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战略勇气。

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壮阔,因这样的故事而更加精彩。我们期待着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集团并购需要巨大的资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