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以及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开远景suv,老被开宝骏的同事笑话,宝骏真属合资车?

几个观点,聊聊合资车的技术水平,希望能让有合资信仰的朋友们清醒一下。

1、人家有什么技术,和给你用什么技术完全是两回事

2、技术是有成本的,你预算20万以下,那人家V8发动机性能多好和你有关系吗?

2、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发展的,国外车企在发展,我们自主品牌也在发展。国产车这些年的进步大家也看到了,所以这个问题要分三个时间段:过去、现在和将来。现在,国产是优于合资的。

3、汽车的技术领域很广,包含了方方面面,发动机技术、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一、过去,人家只给你落后、淘汰的技术

我们国产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车的技术水平都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那时候国产车的底子几乎为零,只能靠三菱发动机攒车,以低价来赢得市场。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候一辆桑塔纳要20多万,要知道,那时候北京三环内的房子才3000多一平米,当时的20万是什么概念?而且,当初没有什么4S店,买车你得去上海,还得拿介绍信,否则人家不接待。到了上海,人家厂家先给你找个招待所住下,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三个月,你这才能提到车。

那时候的合资车企,中方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日产汽车公司前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时贡献几乎为零!这是在东京车展上公开说的话,可见其趾高气昂到了什么程度!同时,这也反应出当时我们汽车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是被人瞧不起!这是耻辱!奇耻大辱!

往事不堪回首,那时候人家就是可以拿技术欺负你啊!比如说大众,最开始,人家所有零部件都要进口,夸张一点说,连个螺丝钉都不用国内的。零部件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说实话,成本比直接进口都要高。为什么这么折腾?就是怕你把技术学了去!说是用市场换技术,市场咱们给了,技术学到了吗?夸张一点说,早期我们的汽车工业,合资政策堪称丧权辱国!这也验证了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

过去我们汽车工业确实不行,这样也给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汽车还得是国外的好,进口比合资好,合资比国产好。这个总结,在八九十年代,乃至2000年初期是没错的,但是到了2010年前后,国产车就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适用这句话:国产车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合资车相比,仍旧有一定的差距。在那时候,国外汽车的技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靠上一代的技术,就足以和国产车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说韩系车,日系车,在国外,欧美市场就用AT变速箱,在国内就给你用CVT。大众也是如此,国外是第四代EA888,而国内还是用第三代。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二、现在:国产车全面超越合资,但底层技术仍有所欠缺。

从车的角度,不考虑品牌因素,一线国产品牌对比合资,产品力全面碾压。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言过其实,其实这还是你们的思维定式作怪,我举两个例子,你自己思考。

2018年,比亚迪唐二代上市,原大众集团管委会主席、大众CEO马提亚斯·穆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专门去上海在第一时间去试驾我们的国产车——比亚迪唐,而当时,坐在副驾驶上的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

如果不是当时超速,被摄像头拍了下来,可能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来,我们思考一下,背后隐藏着什么深意?如果说德国人对我们的汽车技术不屑一顾的话,他们会不远万里,在第一时间跑来试驾我们新上市的国产车吗?要知道,这两位是大众的CEO,管委会主席!另外一位是大众中国区总裁兼CEO,给我们国产车是定格的待遇。

这是三年前的事情,国外车企高层对国产车的崛起如临大敌,想要在第一时间知己知彼。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恰恰说明他们对国产车的尊重和警惕。而我们呢?凭什么还对国产车不屑一顾?作为汽车领域的创作者,我看到过太多人一脸不屑地说:国产车真不行——那种表情就只有一种解读:贱。自轻自贱。

车企现在都叫汽车主机厂商,形象一点比喻,和攒电脑是一个概念。只不过现在大多数一线车企都有自己的造车平台,相当于是电脑的主板。比如说丰田的TNGA、大众的MQB、吉利沃尔沃的CMA、长城的柠檬平台、咖啡平台、坦克平台等等。发动机就相当于CPU,大多数一线厂商都用自己的发动机,也有采购别人的,比如说过去,我们国产车大量使用三菱发动机。主板上插上CPU、显卡、内存、硬盘,汽车也是如此,只不过零部件要多得多,就拿底盘来说,就包括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多个零件。

国产车也好,合资车也好,包括国外的车,全都是平台化造车,也不是所有零部件都自己生产。我们AT变速箱技术不行,那买不就完了吗?爱信的、采埃孚的,和合资车都是同款。说调校匹配,你看看国产车企里多少个老外?顶尖的设计师、底盘调校专家、变速箱调校专家都给挖来了,人家在奔驰的时候就高级,换成国产调校就不行了?

实际情况是,就家用级别的乘用车而言,我们一线国产品牌的产品力是要远超同价位合资品牌的。技术上也没有任何短板。比如说发动机,比亚迪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43%热效率,是量产车之最。奇瑞鲲鹏的2.0T、广汽矩浪动力的2.0T、1.5TGDI,放在合资车里也是顶尖的水平。变速箱,AT我们的确是短板,这和技术发展路径有关,AT的专利壁垒太厚了,所以我们国产车大部分都选择湿式双离合。而现在,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的湿式双离合,耐用性并不逊于AT,平顺度也已经十分接近了。

而反观合资呢?日产,奇骏上那款MR2.0L自吸发动机用了十来年了,今年改款,给你换了个1.5T三缸机。你说它没有技术底蕴,它VC-turbo可变压缩比的确很先进,你说它技术牛,和国产车比比,是动力强还是油耗低了?唐DM-i,是不是全方位秒杀它?

美国总统拜登都承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第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有着最完善的供应链。蔚来的李斌说,我们合肥生产线比保时捷的更先进,很多人不屑一顾,而他说的是事实啊!我们国产一线品牌的生产线大部分要比国外车企先进,他们生产线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了,而我们是近些年才上的,这些年有多少技术进步?

而底层技术为什么说有所欠缺呢?比如说一些精细零部件,工具,我们的确还存在短板。简单的例子,离合器的摩擦片,这东西基本上被博世所垄断。不光是我们造不出来,其他国家也不行。再比如说风洞实验室,国产车都得去同济大学排队,有追求的车企会研究风阻系数什么的,而很多二线品牌没有这个精力和投入,很多车型根本不提风阻系数,是因为根本就没侧。而奔驰一家,风洞自己就有八个。人家的确有先进的地方,我们也必须承认。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没有的东西,不代表不行。就比如说圆珠笔钢珠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老说我们造不出来,其实是根本不愿意造。汽车领域也是如此,更多还是成本决定的。比如说比亚迪,自主研发了ESP系统,而现在仍旧采购博世的。在比亚迪自己开发出来之前,博世给它报天价。而比亚迪自己有了ESP,博世主动找上门来,报的价格比比亚迪自己生产还要低。

这里面得辩证地看问题,说我们需要所有东西都自己造吗?没这个必要。比亚迪巅峰的时候,整个产业链都拿下,除了玻璃和轮胎,全能自己造。全世界这么多车企,能做到这一点的,一个是丰田,一个是现代,第三个就是比亚迪。而算上新能源,三电系统的话,那全世界就比亚迪一家。

而后来,比亚迪为什么不这么干了?全球一体化,也涉及到成本。比如说采埃孚,人家不研究造整车,就研究变速箱,博世,不研究造车,就研究刹车系统相关的零部件。比如说英飞凌,人家就是玩半导体的。你一家车企的一个部门,能和这么大级别,这么高体量的大跨国集团比吗?成本没优势,技术也没优势。

三、未来:看看家电、手机,你就知道未来什么样了

未来属于中国,其实,现在已经能够明显看出苗头来了。如果关注汽车的话,你们看看今年的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国产品牌这边是什么样,合资品牌又是什么样?再看看国产品牌涌现出多少新产品,而合资车呢?靠的依旧是老车型换代。

汽车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弯道,而国外汽车品牌坐在技术优势上吃红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今年7月的销量数据上也能很明显的看到,合资车全面下滑,而国产车正在全面崛起。当然,这有一定程度是受芯片荒的影响,不过我认为,更大的因素还是因为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和国产车的产品力优势。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全面崛起的关键点,也是燃油车逐步没落的开始。以秦Plus DM-i为例,直接把插混价格打到了10万级,让合资A级轿车全无还手之力。零百加速7.9S,油耗3.8L,这是技术上的颠覆。哪怕再不懂车的消费者,去对比动力水平11秒开外,油耗7L的同价位纯燃油车,也应当知道怎么选。

而未来几年,燃油车将会陷入全面的被动,很快,起步也要HEV混动。插混和增程式将和纯电车分庭抗礼,而纯燃油车则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低端代步竞争不过纯电,中高端和插混相比又完全没有优势。推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多说一句,有人说合资车保值,燃油车保值,新能源不保值,在此立帖为证,三年之内,燃油车也好,合资车也好,在二手车市场上将会面临着全面的崩盘。就如同当年的直板手机一样。

趋势很明显了,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国产品牌是世界第一,这是美国总统拜登都承认的事实。可以这么说,国产车已经在崛起中,现在已经全面领先合资,当然也包括进口。在五年内,国外品牌赶超的希望不大,除非有电池技术的突破,否则国产品牌的领先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四、提前回杠:我知道你们要这么说

最后,声明一下,推荐国产品牌,和爱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买日本车,一样有一半钱会留到国企手中,你买国产车,里面也可能有不少国外的股东。就如同李斌说合肥的工厂,生产线优于保时捷会引来嘲笑一样,我也可以预料到,评论区也会有一群假装理性客观的人,说什么国产品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是跪久了!我可能没时间回评论,不过又忍不住回怼,所以这里提前怼回去——想说这种话的人,先给我找出一个同价位能超过秦Plus DM-i的合资或者进口车来。20万级别,能找出一台超过汉DM的合资车来。

你说百万级别,那的确是国外车企有底蕴,有经验——和你有关系吗?你买得起吗?咱国产车目前追求的是经济实惠,还都在30万以下的产品力上发力,等到我们向上发力的时候,百万豪车一样可以比比。

再有,肯定会有人拿保值率说事——首先,保值率是会变的,保值率的高低主要看有没有接盘侠。飞度保值率高,开两年基本上还能卖8折,那是因为有接盘侠,随着接盘侠越来越少,保值率也会越来越差——大家对合资车的迷信也在逐渐减轻,接盘的必然会越来越少。其实现在也能看出苗头来了,你找二手车贩子问问,霸道现在还有人敢收没?过去五六十万抢着要,现在除了头铁的,没人敢碰。

另外,国产车的保值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坦克300,现在二手车比新车还高,保值率超过100%。比亚迪唐一代,我就是唐一代车主,所以比较关注。去年最低有五六万出的,今年车龄涨了一年,你花8万买不着。二手车市场的反馈需要时间,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

那种,我家奇骏20万公里了,一点毛病没有,同事家国产车,五年底盘就生锈了——这种认知水平的您就歇会吧,您逻辑有错误。第一,您拿的是十年前的车比较,第二,您用个例来说明整体。奇骏换变速箱的也不少,国产出租车,你去问问,是不是也几十万公里没大修?

还有销量决定论的,一些合资车就是靠你们这帮人才卖车的。学习一下什么叫顶端优势,什么叫羊群效应。如果销量决定一切的话,那没有新车能出头。因为新车销量肯定是0啊。你要信这个,真就该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了,否则一辈子当肥羊。

而且,哪怕说销量的话,国产品牌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中,秦Plus DM-i,宋,产能上来,大概率会荣登销量榜第一,还是那句话——让子弹飞一会。

最后,评论太多,实在回不过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想征询购车意见的话,可以关注后私信。评论区我大概率是看不到的,抱歉。

想买车,10万预算,国产车好还是合资车好?

国产车与合资是没法比的,最初是单位的各种国产车,一两年后各种修啊,每月都在修,记得当时的富奇甚至还买不到零件就坼下请人加工;自己的第一辆车也是国产车,两年时间不到,几乎全车修过一遍,四个轴承先后烧掉,跑一趟北海回来半轴就断了,再最头疼的是电路故障,经常烧灯泡,要么不能锁门,锁门后晚上警报乱叫,无意中扯调后备箱门框上密封胶条锈蚀的铁销哗哗的往下掉,到后面平均每月进两次修理厂,最后卖掉时后扭杆弹簧已断(一直没货)。后面换16v富康开9年就换一次水箱水温感应塞、第八年时换离合器压板,14年4月换第一批日产奇骏,到18年10月除了正常保养换机油、机滤外,四年半未换一个灯泡和一颗螺丝,这个感受的区别太大了,特别是开了9年多的富康车全车钣金居然无一个地方生锈,所以造成我对国产车质量恐惧,虽然近年国产车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的疙瘩一直解不开!决不是吐槽,那个难受啊相信很多人有体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和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本田思铭2012款参数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