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本田faze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本田faze的知识,包括本田faze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为什么说“本田大法好”?
指的是本田汽车的发动机。
本田有两样东西世界超前——第一个是高转自吸,第二个是发动机本体技术无人能敌。于是本田的发动机在汽车界名震全球,其有着省油、动力输出大、马力强等特性。所以网友们戏称“本田大法好”。关键技术为:VTEC系统。
现在的本田发动机(1.5T)也是很牛的。可以让中国的本田汽车主要车型为东本的CRV(国外的没事)机油因为气温低的原因无缘无故的增多,技术可谓是无人能敌。“机油门”事件发生后,不但没有仔细研究解决方案,而是把原因说是气温低造成的。广大CRV车主只能“呵呵”面对,在艰难的维权路上行走。说是节前给出答案,还有10天多天过年了,一起来看看本田能给出什么答案?
本田大法好是什么意思?
在2018年,这个说法已经变味了,更多是一个搞笑娱乐调侃的梗了,传说还在,却物是人非。现在的本田大法是指:装载强大的机油生产发动机、超级不锈钢随时散架神木刚、高田易爆割喉气囊,以及更多未知危险待开发神器的统称!
月销同比增长37.4%,“本田大法”真有如此“变态”?
随着6月到来,本田发布了其在华的5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本田5月在华销量为136486辆,同比增长37.4%,在车市整体预冷的大环境下,本田的这一盛况可谓是近乎“变态”。这其中,广汽本田5月销量为68642辆,同比增长34.2%;东风本田5月销量为67844辆,40.9%,两者均刷新了历年5月单月销量记录。都说“本田大法好”,那么,本田为何能够在低迷市场环境下的逆流而上呢?
各个车型表现不俗,雅阁销量突破天际
从数据来看,本田旗下的雅阁、飞度、凌派、CR-V、思域和XR-V等6款车型的月销量均已破万。同时,在新能源市场方面,混动雅阁、混动CR-V以及混动奥德赛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分别取得了2686辆、2674辆和1220辆的可观成绩。
此外,在本田旗下的一众产品之中,第十代雅阁的销量最为抢眼。其5月单一车型销量为18252辆,截止今年5月,上市一年以来的第十代雅阁已经累计销量破20万辆,可以说是目前B级轿车市场为数不多的销量王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雅阁本身的产品力表现和价格优势明显;其次,就在于良好的可靠性和市场口碑。有趣的是,在十代雅阁上市之初时,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一车型并不看好,过于前卫的造型设计也造成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但雅阁却用极其出色的销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着实耐人寻味。
布局合理功不可没,响应新政不容小觑
其实,本田这次销量的逆袭,除了本身全线产品的综合实力以外,其本身在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方面的布局同样功不可没。特别是对于混合动力CR-V的推出,直接切中并弥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直到新款RAV4的推出,才让其拥有对手,但目前来看,混动RAV4的上市还需要时间。
其实本田后续的销量或许还有提升空间,因为在6月2日,广州放宽了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未来19个月,广州节能车摇号将新增5万个指标,这就意味着节能车指标中签概率将会大幅增加。加上广汽本田旗下的混动雅阁和混动奥德赛都列入其中,相信这对于进一步拉动销量有着不小的提升,6月能够实现对于5月销量的超越,还得等届时数据的出炉。
保养补贴推波助澜,成功案例值得思考
为了提升混合动力车型的接受度,本田方面也有推出整车3年或10万公里和动力电池10年或20万公里的保养政策,这对于进一步普及和拉动销量也有一定的作用。实际上,不少合资车企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但近些年也有一些自主品牌开始跟进,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的确有益。
本田这次之所以能够实现销量逆袭,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品牌和产品的综合实力。比起所谓的市场营销和降价促销而言,或许走口碑路线并专注于产品之上才是经久不衰的王道。特别是随着后续汽车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和消费者的成熟,那些单纯依靠营销和降价来拉动销量的品牌自然会被边缘化,从而最终走向淘汰。
总结:毫无疑问,本田5月的销量上扬值得肯定。混动版车型的热销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新能源意识正在加强,后续,本田又将会为市场带来怎样的产品和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刨根问底丨在华销量再探底,“本田大法”失效谁之过?
即便是因“机油门”深陷停售、召回风波困扰之时,本田在华的销量表现也没有如今这么惨。
据本田中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本田在华终端销售新车89691辆,同比下滑32.84%。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6月份,本田在华的终端销量依次为9.5万辆、10.1万辆、11.3万辆,本以为本田正在吹响反攻的号角,却不曾想在8月份又重回“解放前”。
这不禁让人发问,一度深受国人喜爱的本田车为何不得宠了,此次销量骤跌是偶然还是必然,本田在华还有机会吗?本期《刨根问底》,壹哥将就此一一解读。
问题1: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具体的终端表现如何,究竟是谁拖了后腿?
壹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巅峰期的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来说,谁都有取得月销8万余辆成绩的实力,且当时若非产能受限,成绩还能更好,因此,就算不细探双方的具体成绩也能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田在华销量骤跌,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都脱不了干系。
其实本田中国越来越简洁的销量战报就好似本田在华的衰落史:
热销时,本田中国的战报非常详细,详细到包含了具体车型的销量;
失速时,本田中国的战报开始敷衍,车型按品类组团,着重突出强势的混动车;
低谷时,本田中国的战报更加简洁,仅发布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两大合资公司表现;
但如今,本田中国的战报点到即止,外界只能看到合计销量、年度累计销量。
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也已经许久不单独发榜,加之乘联会销量榜单只统计前10名,因此,搞清“南北本田”各自销量究竟如何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另据上市公司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广汽本田7月终端销售新车4.2万辆,固然统计口径不同,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成绩,即东风本田7月份的成绩约为4.7万辆。
问题2:7月份,本田在华销量骤跌算是偶然吗?
壹哥:不是偶然。
一般来说,7月是国内车市的淡季,但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成绩仅较去年同期仅下降2.3%,另外,在乘联会发布的《车企销量排行榜TOP10》中,有五家车企取得了同比正增长,有一家车企取得了持平的表现。因此,本田在华销量失利不能将锅甩给市场。
至于为何突然在这个时间段销量骤跌,壹哥推测是终端市场的新一轮“价格战”导致。
尽管7月初中汽协“攒局”联合16家车企签署了“不降价承诺”,但隔天就迎来反转,而之后各大车企更掀起了一轮更猛烈的“价格战”:新势力、传统车企近乎全面参战,甚至是曾签署“保价协议”的车企也试图通过非常规手段暗地降价。
不过,在此期间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却未有明显动作,被“价格优势”击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更为关键的是,7月份车市的异动看似是异动,但实则也是接下来的常态,而如果本田不积极响应,那么接下来也只能逐步掉队,甚至可能沦为下一个现代、福特。
问题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顾过去两年间,本田在华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壹哥:近年来,本田在华一直遭遇着比“价格战”更可怕事,促使本田在华始终无法更进一步,甚至节节败退。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6.1%,同比提升9.3个百分点,电动车是大趋势再次得到应验。
的确,目前表现出彩的车企,家家都在深耕电动车,顺势而为方能大有可为,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道理,而短短几年能从一个二线自主品牌进阶为“自主一哥”的比亚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反观本田在华,虽然其也发布了电动化战略,但显而易见,本田e:N品牌车型的竞争力趋近于0,各家都已经“拼刺刀”了,“意义”自然已经没有意义。
可能你会问了,丰田同样在电动车领域没啥战果,为何就认为丰田行,本田就不行。
这里就要讲一下体系的力量,凭借着TNGA架构,丰田可大幅降低产品在研发、制造的投入,因此能够在价格层面做出更大让步,无惧“价格战”,广汽丰田雷凌当前能至高优惠4万元,思域做得到吗?当然,其实丰田当前虽然稳住了销量,但日子过得也并不滋润。
问题4:产品层面短期内无法补齐,面对销量低迷的窘境,本田在华的掌舵者本田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壹哥:其实本田中国也深知当前的处境,并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自力更生发布e:N品牌的做法绝对是值得肯定的。但很可惜,本田中国的研发能力终归不能和一家正真意义上的车企相抗衡,面对不断“卷”出新高度的电动车市场,e:N品牌电动化产品未能打开局面也在预料之中。
当然,本田中国也从未自暴自弃。
针对电动车,本田中国始终在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布局本土化插混车型充当“救火队长”,专属中国市场的雅阁e:PHEV、英仕派e:PHEV当前已经上市,且两车已经把价格做到了和此前eHEV车型近乎相当水平。
针对燃油车,本田中国也从未放弃,比如通过本土化改款来为之续命,就拿当前广汽本田冠道来说,即便该车已经濒至产品末期,但在近日仍迎来了新一轮改款,只为提升竞争力、稳住局势。
不过在壹哥看来,本田中国主导的这些操作都是杯水车薪之举,长远来看,还得依靠全球化电动产品。
问题5:本田在中国市场短期内能重回正轨吗?如不能,还有机会吗?
壹哥:短期内重回正轨很难,但壹哥仍看好本田在华的未来。
尽管日系车企曾经最推崇节能减排,不过在电动车当道的当下,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但在壹哥看来,造成这样的局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兴致,绝非研发实力不够,造一辆电动车,不说媲美特斯拉,媲美小鹏、理想、比亚迪的电动车难吗?本田如此,丰田、日产亦是如此。
作为辐射全球的车企,它们不能只因中国市场的格局生变而盲目调整发展方向,当前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传统燃油车仍然当道,何为大局其实非常明显,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它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真正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头扎进电动车的大潮,顶多喊喊口号,稳住用户、迷惑对手。
这意味着,本田短期内很难拿出极具竞争力的电动车,这注定了本田在中国市场难以从低谷中越起。
但你不得不承认,产品不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绝不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喜欢本田这个品牌,只要哪一天本田愿意推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也愿意放下面子,撕掉品牌溢价和比亚迪、小鹏正面交锋,那么电动化的“本田大法”依旧香。
至于那一刻何时才能到来,起码得让本田内心里真正觉得已经到了“不得不”的时刻,不过结合全球车市来看,那一刻可能远没有国人想象中的那么近。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