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

大家好,关于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近期汽车上最厉害的8大技术 每一项都是黑科技 让我们一起看下吧

近期汽车上最厉害的8大技术 每一项都是黑科技

一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在近几年发展十分快速,特别是在手机领域,许多品牌的旗舰机型甚至以可支持无线充电作为卖点。在如今这个日趋电气化的时代,如何让新能源车主们告别里程焦虑,成为了许多车企的难题。如果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普及,将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去年四月份,瑞典交通管理局宣布,将在瑞典修建一条动态无线充电道路,该条路将由以色列Electreon Wireless公司来修建完成。该公司采用独特技术,将铜线圈安装在路面下,让司机看不到它,并在车辆行驶时提供电力,实现稳定的电力流动,并实现车辆在该路上行进时,可边走边充电。不过,这种动态无线电力传输公路的造价非常高昂,本次瑞典即将建造的这条试点公路长度为1.6公里,位于瑞典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市与维斯比机场之间,主要为电动卡车和公共汽车感应充电,其造价预计超过1250万美元。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无污染的道路交通成为现实,我们如今有着将使无污染交通成为可能的解决方案。瑞典处于这项技术的最前沿,希望这一技术能够早日实现普及。

二、中置安全气囊

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道路碰撞事故中,头部是乘客和驾驶员最容易也最经常受伤的身体部位之一。有时候车辆在受到侧面撞击时,驾驶员与乘客由于惯性作用,彼此的头部可能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因此,现代汽车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中置侧方安全气囊,它可以防止事故发生时司机与前排乘客的头部相撞,从而降低司机与乘客头部受伤的风险。如果前排座椅并未坐人,中置侧方安全气囊则可以保障司机的头部不会与副驾驶座椅的侧面相撞。该气囊安装在驾驶员的座椅内,一旦车辆受到外部撞击,它就会迅速弹出。中置侧方安全气囊的开发,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安全气囊,更是体现现代汽车对于车内司乘安全的重视程度。希望这种安全配置可以早日成为汽车上的主流或者强制性配置。

三、800V电压

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大多采用400V电气系统;如果要增加行驶里程,就需要额外并联电池,这样做虽然能增加电池容量,但也会使充电时间延长。通过800V系统,可以使电池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也可以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在有效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时,大幅增加续航里程。在前不久上市的保时捷第一款纯电动车Taycan 身上,保时捷把现有主流的400V电压升高了一倍,达到800V这一等级。并且保时捷Taycan采取了完整的800V电池架构,包括电驱动、电力电子、充电系统等也都采用800V。得益于800V的高电压电力系统,保时捷Taycan在使用高功率充电网络进行直流充电时,支持高达270kW的充电功率,拥有充电5分钟,续航100公里的实力。在理想充电条件下,Taycan从电量5%充至80%仅需22.5分钟。随着保时捷Taycan的量产,从设计目标层面800V系统开始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这将加速高端电动汽车的竞争和带动电动汽车在充电性能方面的发展。 四、驾驶者注意力监控系统

随着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开车已经成为一件越来越来轻松的事,但放松下来的驾驶员却容易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成为了完全自动驾驶来临之前的又一个难题。为此,博世研发了车内监控系统,在探测和预警这类风险的同时,让车辆具备驾驶辅助功能。车辆方向盘上的摄像头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困倦、注意力分散或者把头转向乘客及后排座椅等状况。依靠人工智能,系统可分析视频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预警,建议疲劳驾驶者及时休息,甚至依靠自动驾驶系统帮助车辆降低车速,或强制停车。虽然这样的辅助设备能防止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过最安全的方式还是在驾驶时刻保持专注,不要过分依赖电子监控系统。

五、智能召唤

2019年是特斯拉国产化的元年,在国产model 3即将交付之际,国内部分特斯拉车主收到了2019.40.50版车机系统的升级推送。此次更新内容,除了我们重点关注的智能召唤功能之外,还包括了相邻车道速度、语音命令、改进了电话功能、空调系统新增露营模式、新增了两个游戏、新增了视频剪辑软件 TRAX v0.1 等等。智能召唤功能是通过手机 APP 来进行操作,可以看作是此前召唤功能的升级版,基于特斯拉的视觉方案变得更加智能。它可以让车辆自主行驶躲过障碍物,并停在车主面前或者车主指定的位置。不过,目前推送的这个智能召唤功能还显示的是 Beta 版本,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初次使用的时候尽可能的找一个车少、人少同时也比较空旷的停车场去尝试。当然,想实现这个功能的前提是要具备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选装包。虽然,目前特斯拉的智能召唤还不能走上公共街道,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智能召唤确实是汽车行业的一股清流,也是未来迈入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六、叠片电池

动力锂电池的形态目前主要有三种,圆柱电芯、软包电芯和方形硬壳电芯。卷绕工艺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目前国际主流的锂离子电芯制造企业采用的都是卷绕工艺。而叠片工艺也正是伴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在电池性能、空间利用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从性能上来看,相同条件下叠片工艺可以使电池能量密度提高5%,循环寿命提高10%,成本降低5%。目前,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国际电池巨头都将叠片电池纳入下一阶段布局目标。这意味着以后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成本会有所降低,使用寿命也将更长。

七、“三合一”电桥

目前电驱动系统在向高效化、小型化、轻量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集成化设计是迎合这种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集成电机+电控+减速器的“三合一”电桥已开始量产,将电力电子都集成进来的“多合一”已经被提上日程。大陆集团是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的先行者之一,目前其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了第三代的三合一电驱系统。而在2019年12月3日,哪吒汽车官方发布信息,其与上汽变速器联手打造的S-EDS“三合一”高性能集成电桥正式下线,该产品首款应用车型为哪吒U。上汽变速器投产的S-EDS“三合一”高性能集成电桥由电机、减速器及控制器三合一深度集成。与行业内同类产品对比,重量减轻约10kg,体积缩小约20%,效率却得到了10%的提升,零至百公里的加速性能也大幅提升,完美兼顾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效率性能。同时,电驱效率的综合提升进一步降低出行能耗,为用户带来成本最优的解决方案。

八、数字化座舱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一个移动的的智能空间,消费者对车辆的驾乘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座舱将成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领域。现在的座舱体验主要还是围绕功能来设计,比如把很多手机功能、生态放在了车机里,但未来智能座舱产品将是围绕人车关系的用户体验和服务的,真正从人机关系变得更加情感化,而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打通数字化的各种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这十大汽车技术,你不得不知!

于汽车很多技术和设计,我们通常称之为经典,但是实际上,当它们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时尚潮流派,而且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萨博并不是最先用增压器的轿车,而雨刷器的历史也比你想象的长,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汽车史上的十大经典技术突破。

汽车电动雨刷器

1920年代

1.汽车电动雨刷器起始时间:1920年代——最开始的汽车上的电器屈指可数,更不用说不经常用到的雨刷器了。由于欧洲的气候多变,下雨在所难免,当时的一位女士看到开车时还需要打开车窗来看清前方道路,于是萌生了发明手动雨刷器的念头。1903年,这位叫玛丽·安德森的女士便获得了手动雨刷器发明专利。

随后,在1910年左右,电动雨刷器出现了,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夏洛特·布里奇福德的女性(看来粗枝大叶的大老爷们不怕淋雨……),并于1917年获得了专利。但是最初似乎汽车厂商们依然不太买账,直到这项技术被后来的零部件巨头博世买下,从1920年代末开始,这项技术开始在汽车上得到普及。(大佬之所以今天还是大佬,是有缘由的)

后视镜转向灯

1998年

2.奔驰后视镜转向灯起始时间:1998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奔驰S级——如今哪怕是几万块钱的车,也把LED转向灯放到了外后视镜上面,显得高档一些。不过倒退十来年,这可是一项高端配备,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却是在很多人眼中稳重保守的奔驰。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很多技术奔驰都是率先应用的,下面我们还会提到。

这项配备当初也确实比较高端,因为搭载外后视镜转向灯的第一款车型就是奔驰的第四代S级(W220)。作为奔驰家族的旗舰车型,S级的地位就如同江湖上大门派的掌门人一般,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而随着奔驰家族开始装备这项设计,它也在市面上的很多车型上普及开来。(我们对于稳重和保守似乎存在着一些误解,要倾听每一代人对于此的定义)

涡轮增压技术

1960年代

3.乘用车涡轮增压技术起始时间:1960年代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奥斯莫尔比——现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过当你回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还屈指可数。实际上涡轮增压最早的设计思路和专利起源很早,瑞士人Alfred Buchi博士早在1905年就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但是……由于当时的材料和加工技术限制,这项技术迟迟无法在民用汽车上得到应用。

首台搭载涡轮增压器的轿车并不是来自于和飞机有着种种关系的宝马和萨博(当然这两个品牌后来广泛推进了涡轮增压技术,不过这是后话),而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奥斯莫尔比,它在1961年就将涡轮增压器装到了F85轿车上,可谓是大胆之极。当时这些技术并不稳定,所以一度也销声匿迹,直到后来1977年,萨博99的出现。(技术有时候来的不是时候,但是它总会遇到让它流行和适应市场的人,比如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

大嘴设计

2004年

4.奥迪大嘴家族脸谱起始时间:2004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第六代A6—— 如今大众和奥迪家族的“套娃”设计让很多消费者有些不满,觉得这些设计师是不是已经懒到了这样不动脑筋的程度了。要说家族化的始作俑者,不能不提到奥迪的“大嘴”设计,从2003年亮相的Nuvolari quattro概念车,直到2004年开始量产的第六代奥迪A6(C6车型),这样的设计开始在奥迪的车型上得到普及。

某一项经典设计的推动总来自设计名师,奥迪的“大嘴”造型也不例外——设计者就是当时的奥迪设计总监德·席尔瓦。关于家族基因,德·席尔瓦是这样理解的:“我们可以把品牌形象类比于人类家族定义基因DNA。这就会在结构、风格和细节上产生一种美学和艺术上的突破,从而为新的奥迪样式定义设计框架。”从市场的买账程度看,席尔瓦,你赢了。(总是有人愿意为自己的信仰买单,就算它突破了人类的美学)

ESP电子稳定系统

1996年

5.ESP电子稳定系统起始时间:1996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奔驰 S级——前面提到奔驰也玩新潮技术,现在日渐普及的主动安全配置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有ESP、VSC、DSC等各种称谓)就是奔驰率先采用的。早在1996年,奔驰就在其旗舰车型S级上采用了这一装备,同时还是旗舰中的旗舰——S600。

虽然相比W116和W126这两代车型的经典程度逊色一些,但是W140这一代S级在很多地方取得了突破。除开诸如ESP这样的先进技术之外,它的外观设计突破了之前的框架,变得现代了不少,虽然在当时会导致诸多非议,但是今天看来却有着它自己的历史地位。(非议是有意义的,十年后再看,那是未成熟的技术的必经之路,就像基因科学)

安全气囊

1974年

6.安全气囊起始时间:1974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通用旗下车型——说起安全气囊的起源,似乎比很多车载安全电子设备历史都要长了,因为普遍认为这东西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初。而到了1951年,德国工程师沃尔特·林德尔申请了自己关于安全气囊的专利,不过直到两年之后这一专利才得以官方确认,而在生效之前三个月,美国人John Hetrick也申请了类似的专利。最早的气囊由压缩空气推动,实践证明气囊展开速度太慢,缺乏实用性。

随后这一技术慢慢进行着改进——包括传感器、化学气体发生器在内的设备在安全气囊系统上一一得到实用化,克莱斯勒、福特等美国车企也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的安全系统,通用、福特等在1970年代先后投入试验使用。不过直到1994年,福特才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全部车型上搭载了安全气囊,这时候这一技术才基本宣告成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1970年

7.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起始时间:1970年 最先装备车型:林肯大陆——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系统现在基本上是车就有(对于现在还没装备ABS的汽车,实在是无语了),不过最开始这东西并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是速度快得多的飞机,早在193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在飞机上得到了试验性应用。直到1958年,ABS才在地上跑的东西上应用——最先使用它的是轮子更少、大力制动下更不稳定的摩托车。初期的ABS系统都是纯机械结构,并没有电子控制。

率先在汽车上批量使用现代机电式ABS系统的是一干美国车企:1970年,福特在林肯大陆的后轮上加装了防抱死系统,并在1971年成为标准配备;1971年克莱斯勒君王(Imperial)则率先使用了包含四轮传感器在内的三通道式电控ABS系统;1971年,通用也在旗下凯迪拉克、奥斯莫比尔等车型的后轮上加装了ABS系统。此外,日产总裁也在1971年装备了电控ABS系统。(技术会向关注它的人投以微笑和回报)

燃油喷射技术

1920年代

8.燃油喷射技术起始时间:1920年代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商用柴油车——通常所说的燃油喷射包括柴油和汽油机——虽然直到1980年代燃油喷射才开始在汽油车型上取代化油器,但是最早的燃油喷射早在1920年代就出现在当时的商用车柴油机上,不过并不是现在的电控喷射,而是机械喷射装置。1925年,瑞典工程师乔纳斯·赫塞尔曼第一次将汽油喷射技术应用到内燃机上面,而在当时,他已经将稀薄燃烧概念引入,这算是开了汽油喷射的先河。此后,汽油喷射更多应用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上面,比如戴姆勒-奔驰的DB 601发动机。

直到1940年,汽油喷射才被阿尔法·罗密欧在6C2500车型上进行试验,这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控喷射,一共有六个喷油器,而且采用准高压油泵进行供油,不过此时还距离商用化尚早。此后,有着丰富柴油喷射系统研发和制造经验的博世于1952年率先将商用化的汽油喷射系统应用到了Goliath GP700和Gutbrod Superior 600两款车型上,之后AMC于1957年开发出了首套商业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从此内燃机的发展又开始了新的一页。(技术的诞生可以影响我们之后50年的日常,而且技术的更新将影响我们下一个50年)

汽车空调

1953年

9.汽车空调起始时间:1953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克莱斯勒 君王—— 至少在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汽车上,空调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不过要是倒退到七八十年前,空调可是极少数豪车才能配备的东西。虽然电动空调在1902年已经出现(话说这一年被八国联军撵到西安的慈禧太后才返回北京,美国人却已经开始用空调了……),但是直到1933年开始,一家纽约小公司才开始为豪华车加装空调。当时的车用空调,不但价格昂贵(当时需要274美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千美元),而且体积庞大到要占用一半的后备箱空间,随后这样的空调也就很难出现在量产车型上了。

经过超过十年的试用,1953年克莱斯勒君王成为了第一台使用车用空调的量产车型(首先使用ABS系统的也有君王),此前包括凯迪拉克在内的车型虽然也有试装,但是直到这时,车用空调才算是正式在汽车上立足,成为人们防暑抗寒的有力武器。(技术使我越来越懒,同时又要勤奋工作去拥有它)

天使眼

1995年

10.宝马天使眼起始时间:1995年 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宝马5系——宝马一向以激进、运动的形象示人,所以它也常常会有一些标新立异的设计元素出现,而这些设计元素过了一些日子之后,就成为了宝马车型的经典设计元素。大灯中的天使眼设计就是宝马的经典设计之一,相信哪怕是未来宝马全都采用LED头灯,天使眼的设计依然会得到保留。

作为率先采用现今命名方式的宝马车型,5系诞生于1972年,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六代车型。而第四代5系由于相比前面三代车型在外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得益于设计师克里斯·班戈的独具匠心,在很多人眼里很有些离经叛道的味道,不过现在回头看来,改变和继承的完美结合才是一个品牌长青的出路。(可能是天使在护佑宝马)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和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