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新大洲本田白雪公主怎么样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新大洲本田白雪公主怎么样,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新大洲本田白雪公主怎么样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新大洲本田摩托车,有哪些适合跑长途,价格在15000左右的?
我普通125跑了八年长途都没问题价格两三千块钱,你这一万出头的摩托车还需要什么适合跑长途看来两万一下一万以上的摩托车没什么卵用
本田茜茜公主什么时候上市的?
新大修本田烧机油,,,不知道真假 各位 还是别买190
《极限竞速:地平线5》游民评测9.8分:黄沙弥漫的赛道之歌
墨西哥,一个集自由、野性、历史文化和宗教底蕴为一身的神奇国度。当我驾驶着各种赛道猛兽驰骋在它的疆域之上时,异域的古迹名胜、山川美景从身畔匆匆掠过,心情也不由得激情澎湃。
从云雾缭绕的波波卡特佩特活火山,到瓜纳华托市那庄严肃穆的圣母大教堂,引擎的轰鸣声总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回响。无论是繁茂的雨林、泥泞的乡间还是熙攘的街道,都是我朝思暮想,能够向着地平线进发的地方。
继往开来
我从《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发现了不少和历代的相似之处:简洁明了的UI、种类众多的赛事以及风格各异的车载电台,一切都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从玩法上来说,《极限竞速:地平线5》并不算是一款革新之作。无论是大体的开放世界、自由竞速的游玩方式,还是车辆出售购买、改装调校等融合在“嘉年华”之内的元素,和其前作《极限竞速:地平线4》相比均无太大差别。
但我们要知道,《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的固有玩法经过历代不断的增删添补,到了前作已是相当完善,而本作选择不对其进行过多改动的保守策略,虽然导致我没能领略到更多惊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游戏落入盲目创新反倒弄巧成拙的窠臼。
当然,这一切仅仅只限定在框架结构部分,至于游戏中所填充的那些具体内容,则是一幅任由开发者们挥毫泼墨的绝美画卷。要知道,和之前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相比,本作所选择的舞台——地处北美的墨西哥,拥有着更加变幻莫测的气候以及相当纷繁复杂的地形,这些大自然所赐予的种种元素,被极好的运用到了《极限竞速:地平线5》之中。
巨大的C-130运输机低空掠过,以空投的方式扔下一辆福特bronco……当玩家驾驶着它向着白雪皑皑的山顶进发时,登高望远的景致、山路崎岖的惊险和轮毂扬起的积雪一起,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强大的视觉震撼力。
镜头一转,一辆雪佛兰科尔维特超跑正处于我的操控之下,发动机产生的怒吼在耳机中涤荡,驶过砂石路时的震动通过手柄完美传达到指间。为了能更加享受这种令人陶醉的沉浸感,我将操控设备换成了方向盘,此时,我仿佛与狂野的墨西哥融为一体,所能感受到的只有速度、赛道以及路旁一闪而过的尘埃……正当我因赛车达到极速而愈发小心翼翼时,前方的道路忽然尘土弥漫,一辆运动飞机拉着烟雾,将我引导至沙尘暴中……
本次评测使用的方向盘为「罗技G923」
游玩本作时微软XSX手柄的震动表现相当优秀
而这,仅仅只是《极限竞速:地平线5》竞速体验的冰山一角,你还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摩托车手竞速、和飞机展开追逐,甚至秉持着大无畏的赛车手精神,驾车向着即将喷发的活火山岩浆口开去。
即便是抛开这些带有表演性质的赛事不谈,对于竞速赛、攀爬赛、街头赛、越野赛等传统赛事,《极限竞速:地平线5》也有着独特的演绎。比如本作中的街头赛,就大胆结合了墨西哥隧道较多、城区排水渠宽敞的特性,在赛道的设计中大量利用这一点,使得玩家需要经常在进出隧道,或是面对90°直角弯道时做出快速反应,充分保证了游戏带给玩家的感受足够新奇。
得益于本作地形丰富的特点,游戏中的同类型赛事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以公路竞速赛为例,位于地图西部的普拉诺湾环道和位于地图东南部的大湿地冲刺赛,这二者之间就因所处环境分别为海滩和湿地而呈现出差异,只有选对合适的车辆,才能在这些独特地貌环境下行驶的游刃有余。
与此同时,前作中广受赞誉的“四季变化”系统在本代中也得以保留,每周变化一次的季节搭配上天气系统,让《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的每一条赛道、每一项赛事,都会因天公的阴晴雨雪而产生差异,玩家只有因时制宜的选择车辆和跑法才能加以应对,这赋予了本作反复游玩的价值。
应接不暇
高自由度、脑洞大开的竞速玩法,固然是《极限竞速:地平线5》的一大显著特色。但要从品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本作中那种类繁多的汽车品牌、琳琅满目的车辆种类也是不遑多让。
从经受二战战火洗礼的威利斯吉普,到一骑绝尘的柯尼塞格JESKO,《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的车辆囊括了日系、美系、德系、法系等多个国家的无数品牌。奥迪大众保时捷,本田丰田马自达……这一个个或是耳熟能详,或是未曾听闻的车企,均在本作中一一登台亮相。
虽然受首发版本的限制,《极限竞速:地平线5》在车辆的丰富程度上,比起更新数年、历久弥新的前作尚有不足。但随着游戏的后续更新,更多的车辆将会以任务和活动奖励的形式推出。
说起任务,本作其实还有个令我感到舒适的改动,那便是游戏对剧情的推进方式更具条理化。这次的“地平线故事”新增了一张卡通地图,当玩家通过传统赛事达到目标荣誉值后,便能在多种赛事门类中选择一项来进行。
相比于前作那种将能够进行的赛事全都一股脑的标记在地图上的做法,《极限竞速:地平线5》通过这种巧妙的处理方式,大大简化了地图页面所承载的信息量,同时也避免了玩家面对地图上密密麻麻赛事而不知所措的情况。
不仅如此,这些“地平线故事”所提供的任务也是以娱乐休闲为主,而非硬核无比的赛道竞速。比如有些任务会让玩家去探寻失落的玛雅遗迹,并用游戏内置的照相功能拍摄文物照片;也有些会要求玩家去帮忙试驾一些新车,在全程保持极速的状态下通过终点。
暗藏神秘的玛雅遗迹
从实际体验上来看,轻松有趣的“地平线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传统赛事所带来的疲劳感,也让玩家在剧情流程中有着一个阶梯状的奖励目标。这种张弛有度的游玩节奏,让《极限竞速:地平线5》的主线流程体验富有魅力。
而在多人玩法方面,本作作为一款长线服务类游戏,拥有季节锦标赛、游乐场游戏、迎战巨汉等耐玩的周常活动。虽说这些赛事在目标和玩法上均有所差异,但相比于单人玩法它们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谓挑战性,一方面体现在线上赛事本身的难度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时光回溯”等辅助功能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近而导致赛事的容错率大幅下降。因此,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与其他玩家进行角逐时,考验的不仅只是车辆性能的强弱和玩家技术的高低,更是人与人之间心态的一次较量比拼。
本作的车辆改装调教系统也非常完善
轮胎扬起的砂石四处飞溅,发动机在引擎盖下躁动不安,领跑全队的你永远不知道,会被哪个对手在弯道中凭借优秀的抓地力漂移赶超;奔向终点前的那段路程,落后不多的你或许能凭借着极速性能奋起直追。
这,便是《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的多人体验,它用独特的竞技方式中和了原有的娱乐环节,最终所留下的是一个名为“奇妙”的产物。
结语
如果说《极品飞车》是我引领我踏足竞速游戏领域的精神向导,那么《极限竞速:地平线》便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速度和极限感同在,野性与自由度并存,无时无刻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墨西哥,这个我于现实中未曾踏足过的地方,有着沙滩、海浪老城区,还有火山、风暴、仙人掌。离开四季如春的英吉利,度过浩瀚无垠的大西洋,我来到这蕴含着神秘的赛车世界,只为寻找新的竞速天堂。
换标不是为了营销,是为了改命啊
Ace这个词,原本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法国战斗机驾驶员评级。
只要你飞上天,再干掉对面五架飞机,再活着飞回来,就会被称为法语中的“杰出之人”,也就是大家眼里的王牌驾驶员,击坠王。
现在起亚把这个词挂在了自家的拳头产品上。
以后,智跑不叫智跑,要叫智跑Ace,车标也不是以前椭圆形里加英文,而是一个更加玄乎且具备艺术感的无框LOGO。
智跑Ace是起亚发表“NEW KIA”战略后,在中国首款采用新LOGO的车型,看到它4月1543辆的数据,你很难想象它其实是起亚SUV曾经的拳头产品。
十几年前,大家还歌颂着屌丝三宝,主机厂重视轿车市场,轻视SUV销量的时代,智跑就稳定地给起亚提供了5000+的月销量,即便在韩系风雨飘摇的17年之后,还能偶尔刷出10000+的月销数据。
当然,放在现在的SUV销量榜单中,看着哈弗H6和本田CR-V霸榜,而月销量破万也就能勉强排进榜单前二十,智跑曾经的成绩似乎有点儿不值一提。
但那毕竟是在SUV不受主机厂重视的“远古时期”,得中级车得中国车市的年代,智跑用自己的热销为起亚开拓市场立下了十足的汗马功劳,如今能被挂上Ace的名头,一方面自己的确有着担当品牌拳头产品的历史,另一方面则代表了起亚要在SUV领域获得二次突破的期望。
说这是起亚今年的王炸,也不为过。
起亚汽车的全新LOGO在2021年1月就发布了。
据称,这个LOGO耗费了两年的设计时间,费用不详。
我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李光国犯了小米老大雷军同样的“错”,都被“骗”了?
小米把方LOGO换成了圆弧形LOGO,耗费资金200万人民币,而起亚则是把LOGO彻底改了,KIA英文字母的缩写从立体走向扁平,从形象走向了抽象,符合“均衡(Symmetry)”、“律动(Rhythm)”和“向上(Rising)”三大设计理念,更现代化了,更符合潮流了,但也更难辨识了。
看起来有点儿像“KN”。
起亚汽车首席执行官宋浩成说,“改变我们公司的名称和LOGO不仅仅是一种美化,它代表着我们扩大视野,建立新兴业务,以满足并超越我们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原本的坊间传言是,这个新LOGO会在起亚在华电气化车型上率先使用,没想到亲儿子智跑率先挂上了。
激动么?不。我的内心毫无波澜,只因近些日子换标的品牌数不胜数。
直接用V和W两个字母以及白色圆环边框组合的大众品牌新LOGO,成为了ID.4车头最具辨识度的元素。日产同样更新了可点亮LOGO,车标内加入20个LED光源,并用扁平化设计与更简单直接的黑白线条来呈现。保留经典蓝天白云的宝马,希望用透明环形的设计变化来打破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从立体浮雕,走向扁平化,是现在的趋势,当然,企业清一色的说法是,有利于重塑企业形象,以更年轻化的设计迎合当下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销量。
你以为,主机厂花了很多钱,花了很多时间,经过重重审核和审批,将LOGO改成新的样子,是为了迎合领导口味吗,是为了便于作秀吗。他们是为了改命啊。
IP的审美,是会变的。
我去迪士尼给侄女买了俩特别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杯子,她挺喜欢,但除了谢谢之外,还灵魂拷问了我一句,为啥不买爱莎?
80后曾经以为,迪士尼最好也是最赚钱的IP是米老鼠唐老鸭,事实上,90后、00后更喜欢圈钱F4,达菲和它的朋友们——雪莉玫、杰拉多尼和星黛露,单价贵,销量还巨好,而10后则是冰雪奇缘的铁杆。
后来想想也是,带侄女去迪士尼的时候,她甚至都懒得和白雪公主合影。
放在汽车这儿,一个需要去攻略细分市场的车型,如果它没有受到80后的喜欢,那么大概率90后也不会喜欢。
而80后喜欢的车型和品牌,90后也不一定会喜欢。
主机厂的宣传中,老喜欢说“满足骨子里对驾驭的渴望”、“迎合热血DNA”,可80后对驾驶的理解,以及90后对驾驶的理解,大概率也是不会相同的。
一个是代表延续的存量市场,一个是代表无限希望的增量市场,如何去做出推介重点的取舍,很好选。
都说可口可乐的LOGO是实际上最值钱的LOGO,可它每年都要用接近营收10%的预算去打广告,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对LOGO进行调整,就是怕品牌慢慢老化、慢慢被遗忘。
不断通过曝光,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首位,并通过迎合消费者的调整,对每一代成长起来的消费者进行新一轮传播建设,方能避免被消费者遗忘。
不管能不能卖成爆款,态度是第一位的。
舔狗可能会一无所有,但不当舔狗,那么连“可能”两个字都没有。
那么回到智跑本身,90后或者95后估计不会记得智跑曾经的辉煌,何况紧凑级SUV本身就出了名的多变。
中年人往往会买CR-V和哈弗,年轻人则更青睐小型SUV里的XR-V和缤智,而这一代智跑在2018年上市时,就把价格定在了11.99~13.99万元,说白了就是用紧凑级SUV的身子,去抢小型SUV的饭碗。
奈何,曾经的HOT、《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已经成了过往云烟,上一次火爆程度达到现象级的韩剧还是2013年的《来自星星的你》,韩风文化在中国市场上的衰退肉眼可见。
顺便影响到了品牌的销量。
诚然,目前韩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并不火爆,可这与产品力的关联不大,沃德十佳发动机不香么?亏就亏在品牌附加值上。
起亚智跑Ace会有两个动力版本,2.0L版本发动机与现款相同,而1.5T版本将会搭载那台应用全球独创第四代CVVD发动机技术的Smartstream动力系统,被专家称为“人类近30年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最大技术进步”。
不过,这不能掩盖韩系品牌在营销与宣传上的认知缺失。你是强,但消费者根本看不到,也没有去抬眼看它的意愿。
也是,相比日系、美系或者德系,韩系品牌似乎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显眼、独特的概念,它的认知是模糊的,所以,会让人觉得是可替代的。即便是在韩流侵袭中国文化市场的年代,韩系车的评价也不过是样子好看、内饰设计精致。
所以我总是觉得,韩系车需要一个能打的内核,去改变消费者对它的认知,从而能在销量上取得突破,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80后的老玩法已经逐渐没落,90后、95后的口味正在成为主流,一切都在从零开始,大众玩电动,雷克萨斯要新潮,奔驰考虑科技未来。
这是个洗牌的时代。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切入中国年轻消费市场,我想这将是起亚和现代更需要重视的。
而不是单纯换个标,以及祭出沃德十佳发动机。
日式极简主义的秘密:为什么日本人总是喜欢“小小的东西”?
《日本文化核心》,作者: [日]松冈正刚;出版:博集天卷|岳麓书社 2023年3月。
宝可梦精灵与辉夜姬
林明日香有一首歌叫《小小的我》,是宝可梦动画电影《七夜的许愿星——基拉祈》的主题曲,其中有一句歌词的内容是:“小小的,那时的我,心绪没有丝毫纷乱……”歌手的声音稍微有点低沉,透露着一些哀伤的感觉,真是让人百听不厌。
宝可梦精灵是很新奇的构思。GAME FREAK(游戏富利克股份有限公司)的社长田尻智,从胶囊怪兽中获得了灵感,于是制作了角色扮演游戏——各种胶囊中的小怪兽可以沿着通信线缆来来去去,被互相交换。当时,这款由任天堂发售的游戏人气高涨,平成八年(1996)之后,可谓是中了头彩一般火爆。人们爱称它为“宝可梦”,无论是登场人物的周边商品也好,动漫也好,连它相关的卡片游戏也都被开发了出来。
因为发源于胶囊怪兽,所以一开始宝可梦被简称为“胶囊梦”,但是这种叫法不是很顺口,因此就改为“口袋怪兽”,简称“宝可梦”。虽说这些小精灵用英语来表达是monster,是怪兽的意思,但是当它们被放进小小的胶囊里面后,就显得十分可爱。
《七夜的许愿星——基拉祈》剧照。
要知道乐天的一款巧克力里曾赠送过贴纸,上面画的是恶魔和天使人物,大家都喜欢收集这些卡片,这便是先行者。宝可梦相关产品的开发上,田尻从这个点子当中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启发。BANDAI(万代)公司于同年开始销售的“拓麻歌子”(たまごっち),也是同种类型的产品。这是根据横井昭裕和万代的本乡武一的创作灵感而研发的在电子手表中养宠物的方案。
这种在“胶囊里放入小怪兽”的奇想,使日后日本的孩子们都十分沉迷于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品产生、这样新奇的点子冒出来呢?是乐天的促销员太厉害了?还是田尻与横井的构思太奇特了?
也许上述说法都可以作为一部分原因,毕竟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但其实这种物品中生出特殊生灵的奇思,也是日本人由来已久、最为擅长的构思方法。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竹取物语》(又名《辉夜姬物语》)了。一位伐竹翁在竹林里砍竹子,突然有一棵竹子开始发光,老翁觉得很不可思议,就去砍那棵发光的竹子,于是在竹节与竹节之间的空洞里面,出现了一个发着光的迷你女娃娃,在微笑着。这可正是历史性的“宝可梦第一号”。
《辉夜姬物语》剧照。
女娃娃辉夜姬越长越漂亮,上门求亲的人接踵而至,而她却给这些追求者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就是不同意。最后的结局,是她升天回到了月亮之上。这是远比《源氏物语》还古老的平安时代初期就有的故事。它被称作“日本最老的SF(科幻)”,除了川端康成和星新一以外,还有许多作家把它翻译成了现代文。
不只是辉夜姬,桃太郎和一寸法师也都是宝可梦。桃太郎是在从河上游“咕咚咕咚”漂流而下的大桃子里出生的,他和辉夜姬一样,都是“胶囊宝贝”。最后他茁壮成长,同小白狗、小猴子、雉鸡一起,到鬼岛上驱逐了那里的恶鬼,并带着金银财宝回到了家中。
另一个是一寸法师的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十分想要一个孩子,于是他们在住吉神社诚心诚意地参拜祈求,不料居然真的灵验了,这对老夫妇还真得到了一个孩子,只是这个孩子只有一寸大小。一寸大概有3厘米那么长,所以这孩子确实非常小。可即便是这样,这个孩子16岁时还是把碗作为自己的船,用筷子做桨,划着去到了京城(京都),还竟然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漂亮小姐,得到了万宝槌。当他挥动万宝槌的那一瞬间,自己竟然就一下子变大了,这只宝可梦靠着自己的力量而成长了起来。
小小的神=少彦名神
在日本的传说当中,为什么像宝可梦和蛋蛋精灵(可孵化精灵的休闲游戏)这样的角色都能获得成功呢?
柳田国男在《桃太郎的诞生》(《桃太郎の誕生》,角川文库,1973)当中曾尝试去揭开过这个秘密。桃太郎为什么会在水边被发现?桃子里面蕴藏着何等的神力(桃子是一种能够驱邪的仙果)?为什么他长大了就一身正气而且能够拥有财富呢?这些问题国男都一一进行了调查。于是他彻底查明了,日本人的血液中就是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对“小小的孩子”这种传承的执着。全国的小木人和护身符,以及女儿节的人偶等各种版本的“小小的孩子”,都是与这种执着有关的。
接下来再看看文化人类学家石田英一郎的《桃太郎的母亲》(《桃太郎の母》,讲谈社学术文库,1984)吧,他进一步对与水边相关的传说都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小小的孩子”的传承是由日本神话中出现的少彦名神(少名毗古那神)的传说在起作用这一看法。那么,少彦名神又是谁呢?
在这个世界上,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匹诺曹这样的故事或传说十分繁多,数不胜数。因此,小小的人物最后获得成功,或者能得到蜕变机会的故事也并不罕见。但是,像少彦名神这样,能关乎一个国家的建立的人物,仍旧是个特例。
少彦名神,就是出云国的大国主命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partner(合伙人)。他从海的另一边,好像是披着鹪鹩或蓑蛾皮,乘着一片薯叶制成的船漂流而来,帮助大国主命建立了国家。
在神产巢日神的命令下,他与大国主命结为义兄弟。由传说中他披着蓑虫的翅膀这个细节来看,他应该是一个极小的神仙。而薯叶的小船,别名“天之罗摩船”,也反映着各种各样的臆想。那么这个少彦名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他又掌管什么呢?
出云国被高天原一族(天照大神一族)接管,这就是之后的“日本”(大和朝廷)的原型。少彦名神作为建设出云国其根干部分的参与者,对出云国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放在现代语境中,少彦名神就是顾问这样的角色。也就是说,小小的神、小小的人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大事件孕育的神秘过程中,这样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精神也一直在日本得以传承。
少彦名神的传承不仅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当中有记载,就连在《播磨国风土记》和《伊予国风土记》当中也出现过。在这些书典当中,少彦名神在医药的开发、温泉的挖掘、谷物的培育、酿酒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甚至从海的另一边漂流而来的航海术,也得到了发展。可以说这位神是非常有技术能力的,国家建立时各种各样的计划都是他敦促实行的。
宝可梦的根源竟然上溯到少彦名神这里,也许您会觉得很意外吧。但是这些也许又都是和日本小小的却又频受自然灾害的地理特征是有关系的吧?又或许是与大多日本人体型矮小(因此被叫作“倭人”)有关系呢?但是,日本人却都觉得那正是日本的魅力所在,是无可取代的东西。
总结来看,我个人认为少彦名神,其实就是日本“人”的象征。
“小小的”与“可爱的”
柳田的“小神仙”论(小さ子),是对如何解读日本的那些重大成功或具备重大意义的事情而言最大的启发。珍惜和珍视放入“胶囊”里的“成长之芽”,这种思考方法的原型,在柳田这得到了认可。
这些都与日本人珍视“小的事物”“小的地方”的价值观和美学观联系紧密。和歌与短歌,还有更短的俳句得到普及,以及在小小的庭院中的小小的茶室里所诞生的茶文化,这些当然可以说都是“侘·寂”最为珍贵的美学意识,但是归根结底,它们都是对于“小神仙”的礼赞。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当中提到了“可爱的万物”(うつくしきもの)这个概念,而且书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可爱的东西是:
画在姬瓜(香瓜)上的幼儿的脸。小雀儿‘啾啾’地学老鼠叫,一声呼唤,便一跳一跳地过来了。如果给小雀儿的脚上系一条绳子,老雀儿便会叼着昆虫喂进它嘴里,很是可爱。两岁左右的幼儿急忙地爬来,路上有极小的尘埃,让他一眼发现了,他用粉嫩嫩的小指头撮起来,给大人看,实在是可爱。留着刘海的幼儿,头发遮住眼睛了也并不拂开,歪着头去看东西,也是很可爱的。”
另外还有“偶人。从池里拾起极小的荷叶观赏,小小的葵叶,也很可爱。无论什么,凡是小小的都很可爱”。这些都在《枕草子》的第151段有所记载。清少纳言在里面叙述的“小小的事物”都是美不胜收的。看来想要讲关于日本文化的事,真逃不过这种观念呢。
不只是对小的事物关注,还认为小的事物都很可爱、很美好,要感受到它的重要。这才是切入点。
如果您注意到了这一点的话,那么日本人喜欢短歌和俳句的原因,深爱小院子和盆栽的原因,搭小屋子来表演曲艺会的习惯得以流行的原因,以小博大的柔道会发展起来的原因,喜欢小小的居酒屋和小小的料理室的原因,代表日本的本田和索尼等产业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发摩托车、半导体收音机、随身听的原因,卡西欧的迷你计算器会风靡一时的原因,超小型无线电接收信号器会那么流行的原因,就都可以得到解释了。
《枕草子》,作者: [日本] 清少纳言,译者: 林文月,译林出版社2021年11月
扇子 手帕 端呗
我认为,“小小的事物”就是能够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技术文化特征的密钥之一。尤其是在技术方面,日本人特别心灵手巧。江户时期到明治时期家庭手工业的扩大化,由于资源匮乏而使得加工技术得到发展,等等,经常作为日本人心灵手巧、喜爱小的事物的原因被列举出来。对于小小的事物,大家真是尽情施展解释说明的才华,对其大书特书。
比如说扇子和手帕。扇子本身的用途就不必说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身穿和服正装的时候,扇子都是必需品;大相扑比赛中的呼出,都会打开扇子大声呼唤相扑力士的四股名(相扑选手的绰号);茶道当中,人们在正坐的膝盖前面要放一把扇子,以示与对方之间的分界线,起到结界的作用;日本舞蹈的扇子是在强调身段和表情的时候而用的。
手帕可是好东西。用它可以擦汗,可以擦拭身体,但最离不开手帕的就是祭祀活动。特别是带圆点的花布手帕,遍布全国各地。手帕随手一拧,盘在头上就可以当缠头巾,而且它也是在阿波舞和盂兰盆舞等传统祭祀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道具。
手帕不过就是用木棉通过平织的手法,织出的一块再简单不过的布,在平安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今昔物语集》当中,它被称作“手布”。手布有三尺(一尺大约30厘米)的,也有九尺的,好像都很长,到了江户时代手布就变成了布匹通常的幅宽(约36厘米),长度大概就是二尺五寸(一寸约0.1尺)。另外手帕还可以染上自己的家纹或者商号,在祭神的时候作为带在身上的装饰品、赠礼、擦拭茶具巾等,它被用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掀起了一阵阵流行的热潮。日本的单口相声艺术家们抖开手帕,折成两折或三折,就可以用它比作钱包或公文等意象来表演给台下的观众看,真可称得上精彩的艺技。
这项技能就叫作“見立て”(比拟、比作、比方)。把一个东西比喻成A、B或C,或者把一个既定的东西做成是A、B或C的样子来示人,这就是一种打比方的艺术形式。很多小东西都可以被当成打比方用的道具。大的东西大都十分显眼,体积比较大,不好使用;小的东西就不一样,它们可以被看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也可以随意地改变其用途。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人价值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
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音乐又叫邦乐,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于日本邦乐有着代表性意义的三味线音乐中的端呗和小呗。端呗也好,小呗也好,都是要坐在观众席中去欣赏的短小形式的歌曲,它们与三味线的气质十分吻合。我和端呗弹唱名人本条秀太郎偶尔会一起度过一整个晚上,把日本各地的端呗和小呗都唱一遍,直到尽兴。端呗要使用拨子弹奏,而小呗则是用手来弹奏。所有的日本人,都可以试着记下两三曲来赏玩一番。
昭和的那些小小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各种各样的小小的物件。江户时代,像根付这样的小物件是很流行的。人们习惯在和服上垂挂着印盒或者是烟盒,用一根绳来拴住这些东西,根付就是连着绳子,卡在腰带与和服之间的固定物。在这些小物件上面,往往都有着极其精致的雕刻和描金画,在现今社会,比起日本本土,这些小东西更受海外的关注。一个小物件标价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日元的情况并不罕见。
根付是男性随身携带的物品,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是这种特殊的物件,其他比较普通的东西,也会像这样小小的,却又精致非凡。例如漆筷子和门扇的把手等。不是说凡是小小的东西就都很好,而是在这些小小的东西上面,凝聚了匠人们那令人惊叹的技艺,即便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下了功夫去做,同样也可以让人瞠目结舌。草鞋和木屐的带子,用来装小物品的收纳袋等都是十分小的东西,但它们却都透露着别出心裁的设计。像女儿节的人偶,不就正是其中的典型吗?不论是大酒杯还是小酒盅,都可以装满时髦与现代。
当然,也不只是久远的过去是这样的。小小的东西、小小的地方,在昭和年代也是十分受人关注的。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男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是扇卡片和剑玉,女孩子们呢,则喜欢玻璃弹子和手编绳。这些都是放在手里,或者用手指来玩耍的游戏。而男孩女孩们游戏的场所基本上就是学校的沙场或是家附近的空地中一块十分狭小的地方。他们偶尔可能也会被带去游乐园或者是大商场的天台,但去的也都是很有限的空间。虽然玩具和基础设施没有重叠碰撞,但也都摆放得拥挤不堪。
不只是孩子们,大人也通常也在狭小的地方生活和消遣。虽然不似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那样拥挤,但是昭和时期的房子和商店的确都是很小的。昭和的房子,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海螺小姐的家、天才傻鹏和阿松的家、《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里的家,对了,还有樱桃小丸子的家。那些房子客厅十分狭小,圆圆的卓袱台和现在客厅里的桌子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冬天的时候,就是日本特有的被炉登场的时候了。一家四口也好,一家七口也罢,大家都围着桌子而坐,把脚伸进去取暖呢。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房子,构成了城市的模样。日本的街道也窄,街上的车辆主流就是自行车和达特桑小轿车。世界上的小型自动挡汽车主要产自日本。公寓和团地住宅区的房屋布局也都十分简单朴素,基本上是从手冢治虫和石之森章太郎住过的常盘庄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高桥留美子的《相聚一刻》(小学馆)中的一刻馆(漫画中的公寓)为止,都是这一类的代表。
大人们在外消遣的去处一般都是居酒屋、麻雀(日本麻将)屋、咖啡厅,这些地方都很狭小。或许是因为昭和年代大家都太穷了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过于宽敞的话,容易让人感到不安。
过去,曾有外国人评价日本人住的地方都好像是兔子窝,这真是太令人气愤了!他们不懂我们是故意选择小的地方居住,这,是我们的喜好。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剧照。
与“极简主义”的不同
2018年的冬天,在六本木的国立新美术馆里,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扇之国·日本”的展览会。从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到舞蹈扇,再到各种各样的扇绘和《法华经》扇面,等等,都得到了完美展示。这场展览把日本人所看重的“小小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看完了这场展览后,有这样几点感想:
第一,这世界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存在着欣赏small size或petit(法语:小的、小人物的意思)这种感觉的历史。法国人的Petit Romanesque(法语:小浪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我想这是可以和日本的“小小的精神”相提并论的。
从美术史的表现上来看,如果剔除掉装饰性的话,单讲简易的、小型的美术样式和设计,就应该定义为“次要艺术”(lesser art)或是“极简主义”(minimalism)。在19世纪后半叶,威廉·莫利斯在包装纸和壁纸上印刷漂亮的植物图样,与“大大的美术作品”正好相反的是,这些是可以作为日用品的美术,他提出了这样的“日用美术”的概念,也应该得到推崇。这便是lesser art的开始。芥川龙之介的毕业论文选题便与莫利斯有关,大家都认为,或许就是受了毛里斯的影响,才导致后来他喜欢写短篇小说。
极简主义是指简化了装饰性的表现方式,重复表现小型概念的体裁,它在美术、建筑、文学,以及设计方面都很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半程,弗兰克·斯特拉和唐纳德·贾德开创了这一流派,极简音乐也随即诞生。
这些都是小型主义的一种,但是我觉得这两种minimal style和日本“小小的精神”本质并不相同。日本并非要把大的东西想方设法去弄成小的来表现,而是要在“小小的事物”和“小小的空间”里面去发现新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才有了少彦名神、桃太郎、宝可梦和小津安二郎。
第二,把日本这种小小的感觉,和节约呀,不灵活、不擅长呀……关联起来的想法,也是错的。
在日语里面,有“器用”和“器量”两个词。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词,都是对“器”这个字的活用。“器用”关联到使用器皿的才能,它不单单指身通百艺的意思,而是包含着如何能把器皿的力量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收起来的意思;“器量”这个词呢,则蕴藏着要把器皿能够承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的深意,因此就有了“器量大”这种形容人为人大度、格局很大的修辞。
这样看来,日本人有很多的地方都会使用到这个“器”字,它不仅仅是装物件的器皿,也是承载人心境的器皿。日本人把折扇、筷子、女儿节人偶都看成“器”,用现代的表述也许可以称作“作为媒介的‘器’”吧。这或许也正是小小的更适合日本人“器用”和“器量”的扇子和手帕,即便在当代,也还是会用作问候或馈赠礼物的原因所在吧。
第三,日本人恐怕也都没有仅仅认为“小小的”是small style或small size吧?可如果说不是的话,那“小小的”又是什么呢?
那请您就再回想一下之前提到过的短歌、俳句和端呗吧。这些都只是短小的某种形式而已,而short cut又是很奇妙的,此处的short也不单指短或小,而是有像“寸心”“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寸”的深意。就像日语里面表达一点、小小的意思的“ちょっと”这个词,罗马音读“tyotto”,但是它写成汉字就是“一寸”。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寸法师才是如此史无前例的。清少纳言和小津安二郎想必也感受到在这“小小的”其间,其实蕴藏了“寸志”“寸心”的含义吧。
《和之美》剧照。
“小丫头”的冲击
我长时间做作者这项工作,因此不光对写书,还对各种格言、语言的使用方法也很感兴趣。当然,对于日本历史文化中的语言(用语),我也研究过一二。历史,其实就是由语言组成的。
例如,在《新古今和歌集》(成书于1201年)的时代,出现了“有心”和“余情”的概念;对于村子里面无所不知的长老,人们称之为“日知いの使者”(熟知一切事物的人),把他们当作圣人来崇拜着;对于某种“道”的心得理解得十分透彻的人,被称作“折り紙付き”(表示绝对不会出错的、值得信赖的保证、有定评的);把“さぶらふ”(侍、候)这个动词变形为“さむらい”(武士),用来表示出自武门的身份;与“粋”所相对的词语是“野暮”(不懂人情世故、俗气);对于把强行照顾作为借口,也就是伪装旅伴而偷盗别人财物的人,我们称之为“護摩の ”(骗子、窃贼);使用从未有过的手法切、刻出的表达世风的版画,就是“浮世绘”;负责服侍将军的女性们的住所,叫作“大奥”(后宫);领子比较高的外套我们习惯叫“high collar”,而喜欢这种时尚的女性,我们会称其为“ハイカラさん”(喜欢西方文化、从西方归来的人);只写自己的事情的小说,我们会冠名为“私小说”;等等。无论哪个词语都十分有趣,都是出类拔萃的表达。
在昭和和平成的时代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待嫁女儿我们称之为“深窓の令嬢”(深闺千金)或“籠の鳥”(笼中的金丝雀)。在家里面打游戏、足不出户的青少年我们称之为“宅男”。这些命名的方法也都是很巧妙的。
《辉夜姬物语》剧照。
这些可以说都是时代所创造出的关键词、流行语。或许这样的看法,能让您更容易理解历史文化——历史就是由语言组成的。在最近的膨化食品和日用品等物品的命名中,也体现了这一点:雪见大福(冰淇淋)、嗓子润(咽喉药)、味道棒(ぽん·pon,味ぽん,柚子醋,一种调料)、o-i茶(お~いお茶,这个名字是吆喝声的拟声词,就像店内顾客吆喝小二的那种声音,充满亲切感,一种茶饮料)、土豆宝贝(じゃがりこ·jagarico,马铃薯零食)、名流鼻子(手帕纸)、嘎哩嘎哩君(冰棍)等,都是这样。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又出现了本田beat和日产Be-1等小型机动车,以及“小枝”、“百奇”(Pocky,ポッキー,因咬下饼干棒时发出的声音而得名)等这些细棒状的巧克力小食品。哦哦,还是我们“小小的”在发挥着作用。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流行词就是“小丫头”(コギャル)。“ギャル”(太妹)这个词表现了日语里面特有的缩略形式,在它的前面加一个“ko”,也就是“小”(コ)的发音,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小丫头”这个词,而像安室奈美惠这样的コギセル明星也就诞生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少彦名神的传承,至今不衰。
作者/松冈正刚
摘编/李永博
导语校对/卢茜
OK,关于新大洲本田白雪公主怎么样和新大洲本田白雪公主怎么样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