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时候是怎样划分民族的?那时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民国初年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那时中国的民族比现在更多,而逐渐融合到五族之内。
五族共和极有深意,因为满族代表东三省,蒙古在内蒙与外蒙,回族则是甘肃至新疆,藏族则青海与西藏,汉地则代表汉地十八省,合之成为中华民国,都在当地具有象征性的民族,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权领导性。
像壮族、彝族、苗族在西南仅能以土司的形式分散存在,难以汇聚成强大的民族性,其被汉族民众所稀释,亦难以造成对汉地内陆省份的威胁,汉族形成主导地位,能够保持国家和政权的稳定,与北部的满、蒙、回、藏差异较大。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主体,逊位后仍有数百万民众和数十万军队,而蒙古则效忠于爱新觉罗家族满蒙共荣;新疆与沙俄接壤,回民信仰更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清代长期与中央对抗;西藏虽人口较少,却长期被英国觊觎;保持外围区域中原才能稳定。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各部落数以百计,语言很多难以沟通,宁夏甘肃等都是以信仰而划分民族,蒙古各部也都是统称,消除部落间的隔阂,增进民族的融合,因此民族减少并非坏事,而是进步与融合的象征。
中国汽车制造工厂有多少家?最好的汽车是什么牌子的?
我们都知道今天咱们中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我们同为中华民族血脉,同是同胞兄弟,五十六个民族的划分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根据调查统计而正式确定的,那么在新中国之前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划分民族的呢?那个时候中华民国所承认的民族又有多少个呢?
说道民族,除了汉族以外,从秦汉时期起我们就知道还有匈奴,到了五胡乱华时期的鲜卑、羯、羌、氐,唐朝时的藏族,宋朝时期金国的女真族和之后的蒙古族,所有的民族或因为战争,或是文化交流,几千年来我们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交融,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国家始终处于混乱状态,所以并没有进行完整的民族调查统计,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就提出了“五族共和”这样的一个政治口号,这个口号的内容主要是强调:汉,满,蒙,回,藏五大族群和谐相处,注意回并非特指回族,而是信仰伊斯兰的主要民族,北洋也用五色旗为国旗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藏族(黑)。
但是很显然“五族共和”这个口号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我国集聚在我国西南地区,数量众多的其他少数民族,以致于这个口号提出之后,被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势力以此来挑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情绪,后来这也引起了当时国民党的重视,1939年民国中央研究院进行了一次大致的调查,确定了六十多个聚居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但是之前的朝代并不重视这些少数民族,对他们也常常用虫兽偏旁命名,如“犭”,带有歧视的意思,,所以民国政府就决定在命名上,一律将“犭”改为“亻”,并施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开化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
后来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开始强调,民族是大的宗族,各民族同源的观点,我们中华民族是由多个宗族融合而成的,这些宗族本来就是一个种族,或是一个体系的分支,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虽然这是我们产生了分别,但是在五千年历史中,我们不断的融合,不断的交流,迁移而不断融合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同源论的大概内容,我们简单的概括就是今天中国海峡两岸,所有的各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
至于民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民族,由于没有详细的文献资料,也不可妄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确定的很多少数民族,像白族,傣族,壮族也早就有历史的相关记载,白族在唐朝《南诏图志》就有记录。但是真正对各民族进行详细划分主要还是到了新中国建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