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机附体 海外试驾本田INSIGHT
本田INSIGHT这台车并不是很陌生,曾经还进入过中国市场,和丰田普锐斯相抗衡,但因为极低的性价比以及怪异的造型慢慢的淡出了中国市场,如今这款车打算卷土重来,从目前来看,这车还是非常值得等待的。
在美国市场,全新的本田 INSIGHT 全系搭载混合动力系统。其实凭借这台车的造型,如果未来进入国内,使用思域上面的动力系统也是完全足够的,毕竟这台车的定位最多算是一台 A+ 级轿车,雅阁使用 1.5T 动力系统都完全够用,对于 INSIGHT 来说,绰绰有余。
其实本田从没有放弃过INSIGHT车型,主要是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有些不佳,本田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传统的燃油车上,而近几年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让本田意识到是时候让这台车进入大家的视野,相比本田其他车型,这款车最独特的地方是全系仅有混合动力系统,那就说明这台车的重出江湖还是为了怼丰田普锐斯,不过从新车造型来看,INSIGHT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了。
全新的本田INSIGHT在外观造型上结合了思域和雅阁的设计语言,扁平的车头,溜背的车尾,怎么看都觉得很运动,这也是本田一直宣传在雅阁锐混和思铂睿锐混上宣传的口号,混动也运动。
本田INSIGHT 并没有搭载雅阁锐混上面的混合动力系统,而是采用了一台最大功率80kW(109Ps)的1.5升阿特金森自然循环的四缸发动机,并且发动机曲轴采用了偏置设计以减小发动机缸体磨损。但这台车80%的情况都是通过一台最大功率96kW(131Ps)的电动机驱动,这也就让这台车有了非常可观的燃油经济性。只有电量过低,才会启动发动机,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同时也为电池进行充电。
并且这台车还拥有三种驾驶模式:Eco、正常和运动。每一种驾驶模式都是为这台车量身定做的,会根据驾驶员的驾驶特性来自动调整。当从纯电动切换到发动机工作时,动力衔接的非常完美,基本上感觉不到发动机的介入。只有在运动模式下,你会听到发动机的轻微咆哮,但这种声浪并不是很好听,很单薄,长时间进入耳朵,你会觉得有点喧闹。
这套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113kW(154Ps),虽然没有思域上面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强劲,但对于这台车来说已经非常活跃了,INSIGHT这次的改变是非常正确的,这也让它走出了普锐斯的阴影。这台车的中低配车型采用了215/55 R16的轮胎,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3L/4.8L/4.5L,顶配车型采用了215/50 R17的轮胎,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6L/5.2L/4.9L,上述油耗是本田官方宣称的,而我们实测的顶配车型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8L/3.9L/4.4L,整体而言,这台车的油耗表现还是非常出乎意料的,尤其是高速油耗,如果未来能够进入国内,那么卡罗拉等混动车型就要颤抖了。
其实这台车的整车设计都是围绕着本田思域,但为了从视觉上有所区分,本田INSIGHT在外观很多细节地方进行了从新设计,比如头灯、低风阻轮毂、尾灯等。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台车同样拥有思域的大空间,但因为是混动车型,本田INSIGHT的油箱缩小到了40升,但这并不影响这台车的续航里程,它依然能够做到一箱油1000km的最大续航。
并且这台车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你找不到它电池组存放的地方,并不像其他混动车型,电池组存放在后备箱,这台车将电池组很好的设计在了后排座椅下方,这也就意味着这台车的后备箱空间并没有任何的减小。
INSIGHT虽然是基于十代思域的平台,但它比思域开起来更沉稳,也更顺畅,虽然轮毂和轮胎均采用了低噪声材质和造型,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噪声产生,但比思域要好很多。L型下摆臂经过重新设计加强了纵向刚度,同时横向强度也更硬,能够很大程度上抵御悬架的切向力。
本田INSIGHT这台车的转向力度可以通过车速自动调整,车速慢时转向很轻盈,车速快时自动加重。另外这台车的刹车系统也很轻盈,但不会给你紧张的感觉,整个刹车过程很线性,不会有任何的突兀。这台车在蜿蜒的山路整体表现还很不错,尤其是当车辆出弯的时候,能够通过电机弥补扭矩。整体来讲,和思域相差不多,甚至比思域更有乐趣,前提是你一定要适应混动汽车的驾驶方式。
本田INSIGHT在配置上还是足够丰富的,拥有自适应巡航(可实现跟车启停),车道保持,自动远近光大灯,360度全景影像,交通标志识别功能,紧急制动,后视镜加热等功能,另外中高配车型还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机互联,从配置来看INSIGHT的定位要高于思域。
新车美国的售价为23725-2898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5-18.8万元),未来进入国内基本也会保持在这个售价区间,毕竟INSIGHT上面还有雅阁,考虑到这台车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特性,这个价格在同级别中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样一台优秀的轿车发布一定会对本田车系中的其他产品有所影响,尤其是思域和雅阁,不过正是有了这台车的到来,也弥补了思域混动版的空缺,这也是对丰田普锐斯最好的回击。
总结: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本田INSIGHT的失败让本田吸取了教训,也正是因为曾经被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成功的它,才有18年后的第三代INSIGHT,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希望尽快进入国内。
海外试驾本田INSIGHT 小飞机附体
本田INSIGHT这台车并不是很陌生,曾经还进入过中国市场,和丰田普锐斯相抗衡,但因为极低的性价比以及怪异的造型慢慢的淡出了中国市场,如今这款车打算卷土重来,从目前来看,这车还是非常值得等待的。
在美国市场,全新的本田 INSIGHT 全系搭载混合动力系统。其实凭借这台车的造型,如果未来进入国内,使用思域上面的动力系统也是完全足够的,毕竟这台车的定位最多算是一台 A+ 级轿车,雅阁使用 1.5T 动力系统都完全够用,对于 INSIGHT 来说,绰绰有余。
其实本田从没有放弃过INSIGHT车型,主要是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有些不佳,本田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传统的燃油车上,而近几年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让本田意识到是时候让这台车进入大家的视野,相比本田其他车型,这款车最独特的地方是全系仅有混合动力系统,那就说明这台车的重出江湖还是为了怼丰田普锐斯,不过从新车造型来看,INSIGHT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了。
全新的本田INSIGHT在外观造型上结合了思域和雅阁的设计语言,扁平的车头,溜背的车尾,怎么看都觉得很运动,这也是本田一直宣传在雅阁锐混和思铂睿锐混上宣传的口号,混动也运动。
本田INSIGHT 并没有搭载雅阁锐混上面的混合动力系统,而是采用了一台最大功率80kW(109Ps)的1.5升阿特金森自然循环的四缸发动机,并且发动机曲轴采用了偏置设计以减小发动机缸体磨损。但这台车80%的情况都是通过一台最大功率96kW(131Ps)的电动机驱动,这也就让这台车有了非常可观的燃油经济性。只有电量过低,才会启动发动机,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同时也为电池进行充电。
并且这台车还拥有三种驾驶模式:Eco、正常和运动。每一种驾驶模式都是为这台车量身定做的,会根据驾驶员的驾驶特性来自动调整。当从纯电动切换到发动机工作时,动力衔接的非常完美,基本上感觉不到发动机的介入。只有在运动模式下,你会听到发动机的轻微咆哮,但这种声浪并不是很好听,很单薄,长时间进入耳朵,你会觉得有点喧闹。
这套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113kW(154Ps),虽然没有思域上面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强劲,但对于这台车来说已经非常活跃了,INSIGHT这次的改变是非常正确的,这也让它走出了普锐斯的阴影。这台车的中低配车型采用了215/55 R16的轮胎,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3L/4.8L/4.5L,顶配车型采用了215/50 R17的轮胎,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6L/5.2L/4.9L,上述油耗是本田官方宣称的,而我们实测的顶配车型百公里城市/高速/综合油耗为4.8L/3.9L/4.4L,整体而言,这台车的油耗表现还是非常出乎意料的,尤其是高速油耗,如果未来能够进入国内,那么卡罗拉等混动车型就要颤抖了。
其实这台车的整车设计都是围绕着本田思域,但为了从视觉上有所区分,本田INSIGHT在外观很多细节地方进行了从新设计,比如头灯、低风阻轮毂、尾灯等。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台车同样拥有思域的大空间,但因为是混动车型,本田INSIGHT的油箱缩小到了40升,但这并不影响这台车的续航里程,它依然能够做到一箱油1000km的最大续航。
并且这台车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你找不到它电池组存放的地方,并不像其他混动车型,电池组存放在后备箱,这台车将电池组很好的设计在了后排座椅下方,这也就意味着这台车的后备箱空间并没有任何的减小。
INSIGHT虽然是基于十代思域的平台,但它比思域开起来更沉稳,也更顺畅,虽然轮毂和轮胎均采用了低噪声材质和造型,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噪声产生,但比思域要好很多。L型下摆臂经过重新设计加强了纵向刚度,同时横向强度也更硬,能够很大程度上抵御悬架的切向力。
本田INSIGHT这台车的转向力度可以通过车速自动调整,车速慢时转向很轻盈,车速快时自动加重。另外这台车的刹车系统也很轻盈,但不会给你紧张的感觉,整个刹车过程很线性,不会有任何的突兀。这台车在蜿蜒的山路整体表现还很不错,尤其是当车辆出弯的时候,能够通过电机弥补扭矩。整体来讲,和思域相差不多,甚至比思域更有乐趣,前提是你一定要适应混动汽车的驾驶方式。
本田INSIGHT在配置上还是足够丰富的,拥有自适应巡航(可实现跟车启停),车道保持,自动远近光大灯,360度全景影像,交通标志识别功能,紧急制动,后视镜加热等功能,另外中高配车型还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机互联,从配置来看INSIGHT的定位要高于思域。
新车美国的售价为23725-2898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5-18.8万元),未来进入国内基本也会保持在这个售价区间,毕竟INSIGHT上面还有雅阁,考虑到这台车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特性,这个价格在同级别中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样一台优秀的轿车发布一定会对本田车系中的其他产品有所影响,尤其是思域和雅阁,不过正是有了这台车的到来,也弥补了思域混动版的空缺,这也是对丰田普锐斯最好的回击。
总结: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本田INSIGHT的失败让本田吸取了教训,也正是因为曾经被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成功的它,才有18年后的第三代INSIGHT,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希望尽快进入国内。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 Cell 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16年底,Clarity在停产两年多以后,终于又被本田复活。第二代Clarity仍然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形式首发。但为了降低成本,第二代Clarity除了氢燃料电池的版本以外,随后也推出了纯电和插电混动的版本。而2017年底上市的Clarity Plug-in Hybrid,虽然在三个版本中上市最晚,但价格最便宜,又同时具有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可以加油行驶,最不需要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的改变,因此实际上它是整个Clarity车系销售的绝对主力。因此我们也特地租到这台车来试驾。
与普锐斯、聆风等大家更熟悉的混动/新能源平台最明显不同的是,Clarity并非是紧凑型平台,这台车的三围达到4895/1877/1468mm,基本与雅阁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中型轿车身材。不过,与本田Insight这款燃油混动车在视觉上远比同级别的思域看起来更大更修长不同,Clarity的观感倒是似乎比雅阁要短一点。此外,Insight的造型和外饰设计显得这台车非常流畅优雅,而Clarity却透着实用主义路线的憨厚,让人一看就知道它取悦的一定不是那些在意用拉风的汽车外表来改善自我感觉的人。
造成这种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Clarity车身后段更像是Fastback快背车那样的溜背造型。这种造型在早年的混动车型中颇为常见,比如普锐斯和Insight,可以明显增加车身后段的垂直空间,以同时满足电池布置和乘坐、行李空间的需要。不过遗憾的是,Clarity却没有像普锐斯以及从前的Insight一样采用掀背造型,行李厢和乘员厢与三厢轿车一样被完全隔开,在行李装载灵活性上未免有些可惜。
除此之外,Clarity的内部空间却着实不错。它的前排感觉足够开扬,也许是因为车高多了17mm,坐姿和头部空间都比雅阁略有优势。而以我1.86米的身高,在前排调整舒适后,到后排也有充足的腿部空间。当然难免还是会有些顶头,但横向比较其他中级车,也不算差。后备厢达到了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虽然看起来不出彩,但对于一台有巨大电池的插电混动车型来说,其实已经极为难得。
当然了,一般来说日系三强只要认真做的车,车内空间都从来不是问题。实际上我更担心的是它的驾驶感受,毕竟“本田拖拉机”的绰号并非完全浪得虚名,即使是10代雅阁,相比同级车型来说隔音和滤震也不占优势,几个月前我试驾的本田Insight更是主要因为隔音的表现不佳而在与现代Ioniq的对比中败下阵来。
这台看起来似乎更“皮薄馅大”的Clarity真的能打个翻身仗吗?没想到Clarity真的就能一仗翻身。不,不是能,而是太能了。
之前试驾“混动车标杆”四代普锐斯,觉得普锐斯做到第四代在隔音滤震方面都越来越成熟,都达到接近中级车的水准。而这台本身已经是中型车的Clarity,竟然就做到超过普通中级车的水平。
实际上这台车原本的隔音水平就相当不错,车外的噪音很少传进车内。风噪很微弱,而轮胎居然也是本田旗下少见的静音型,加上这款车底盘安定性同样不错,也没什么路噪。
而动力系统甚至更加安静,电动模式下除刹车外几乎完全听不到电机声,混动模式下尽管发动机启动,但只要油门不是踩得过深,也完全听不到声音,而即便油门到底也不会像大部分平价混动车型一样出现“突然露馅”的问题,仍然算是相当安静,这与此前Insight以及雅阁混动能听到比其他混动车型更明显的电机声完全相反。
综合车厢隔音和噪音源控制的水平,这台车的隔音水平已经完全是豪华中大型车以上的水准了。
而滤震水平居然也不低。以往不少本田车的底盘风格是有比较多的弹跳,可能路感比较丰富,但舒适性则不足。这代Clarity则变得非常安定,而且感觉很厚实。小的冲击基本被过滤掉,大的冲击则处理得很柔和,悬挂动作不快也不慢,但特点一个是很厚实,另一个是悬挂动作幅度一直会比较小,而且力度没有什么突变,显得很流畅。这种感觉跟传统的优秀底盘都不太一样——既不是欧洲车那种减震很快的敏捷高效感觉,也不是美国车那种慢和钝的厚实感觉,甚至也不是本田自己以前擅长的那种弹跳多但韧性力度有变化的感觉。这可能与本田很好的利用了增加的电池重量有关。
与之相对的,这台车的驾驶乐趣倒是相比雅阁混动有明显的弱化。倒不是动力参数的问题,这台车电机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综合最大功率达到212匹,与雅阁完全一样。虽然车重大了不少,但因为电机更大,中低速动力更有优势,这台车测试的0-100公里/时加速成绩倒也并不比雅阁差太多。
问题在于动力感受。可能是因为标定逻辑因素,这台车的动力响应在混动模式下远不如雅阁混动感受那么直接,踩下油门要半秒后动力才慢慢上来。
当然,因为主要依靠在中低速有优势的电机,它在高速上的再加速能力也确实难免偏弱一点。纯电模式没有内燃机助力,这个问题也会更严重。
此外,它的转向手感虽然还算不错,但也不是特别“准”或“快”的类型,整体上仍偏向轻松舒适的设定。而变线过弯时因为较大的重量,车身响应也不算太好——尽管相比超过1.8吨的重量,起码完全算不上糟了。
驾仕总结:
总的来说,Clarity虽然看上去有优势也有不足,我对这台插电混合动力的评价仍然非常高,远远超出同门小弟Insight。即使驾驶乐趣有所降低,但以我的理解,这个价位的插电混动车型面向的最主要人群仍然是以实用代步为主要考量,而这台车的隔音、滤震乃至乘坐空间都相当不错,甚至真皮内饰和8扬声器音响也有不错的档次,同时又有非常多的智能驾驶配置,整体上给人的舒适性感受在4万美元以下我认知范围内是没有敌手的,而动力和操控方面的设定向经济和舒适倾斜,也更符合这台车的定位。
再加上它补贴后足够低(甚至不比普通版雅阁贵多少)的售价、足够省钱的电动模式,以及在插电混动车型中相当不错的7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我只能选择强烈推荐。
文|鱼非鱼
图|鱼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