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后驱小敞篷 丨 南汽名爵出品的稀有车——MG TF
■记录身边有趣的车
2005年,南汽在收购了MG品牌,并将其命名为“名爵”之后,开始推出中级轿车MG7、小型跨界家轿MG3 SW以及本文主角——后驱敞篷跑车MG TF,欲以国内市场稀缺的所谓传统“英伦”风格,来打开市场,可惜收获甚微。
↑ 由@Jack 拍摄,一台悬挂清远车牌的南汽名爵TF敞篷车/MG TF,车身喷涂银色车漆,带有黑色软顶。
虽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不佳,但MG TF算是一款蛮有趣的中置后驱小跑车,它的名字,继承了MG品牌在1953–1955年间推出的一款经典敞篷车,而它的前身,则是由大名鼎鼎的英国航天航空公司/BAe出手设计的MG F(1995–2002年间出厂)。
而MG F,则在宝马控股期间“变身”为MG TF,它的整车车重仅为1.1吨,整体机械虽然沿用老一辈的架构,但也经过一定的优化调校,拥有极佳的驾控水准。
↑ 这款变色龙车漆,也出现在国产化的MG TF上。
被南汽引进国产的MG TF,在国家汽车目录中的型号为NJ7180TF,于2007年底上市发售,售价在25万元左右,并且出口到英国市场,在英国Longbridge长桥工厂以CKD形式组装出手。
↑ MG TF的尺寸也非常紧凑,车长不到4米,轴距不到2.4米,占地面积比飞度还小。
动力上,国产后的MG TF,搭载了南汽改进来得18N4S#型1.8升直列四缸自吸汽油引擎,最大可输出136Ps马力与165Nm扭矩,并且匹配5速手排变速器。
2008年还推出了“懒人专用”的CVT无级变速器版本,动力数据也有所变化,例如马力下降到120Ps,扭矩下降到160Nm,然而售价反而涨到了26万元,如果当时让我选的话,我会更想要个标致206CC。
↑ 这台MG TF算是被保养得不错,保留有原汁原味的外观样式,非常难得。
↑ 由@风抚扬絮 拍摄,一台悬挂天津车牌的南汽名爵TF敞篷车/MG TF,车身喷涂金色车漆。
↑ 这台MG TF还选装了软顶“保护套”,也就是一顶可拆卸的硬顶,并且与车身同色。这个硬顶曾出现在申报图。
南京工厂生产的MG TF,在2009年正式停产,根据2011年的召回数据来看,应该是卖出了约181台车辆,一定程度上算是稀有车了。而英国长桥工厂则是将MG TF组装到2011年才停产,一共组装了906台。
↑ 虽然有着有趣的灵魂,但MG TF的内饰实在是“简陋”。其实英国版还有木纹+浅内的搭配,会好很多。
(完)
回顾:
英式加长车 丨 15年前诞生的南汽名爵“7系”——MG 7L
本田技术的延伸 丨 15年前的可爱小车,南汽名爵3SW/MG 3SW
彩蛋款式 丨 奔驰蝴蝶奔W220的特别版,Carlsson & AMG
本田技术的延伸 丨 15年前的可爱小车,南汽名爵3SW/MG 3SW
全员加长 丨 双龙主席初代长轴版/SsangYong Chairman H Limousine
稀有的混动本田小钢炮,涡轮机器植入才是正道?
本田看GK5腻了不要紧,论颜值本田还是有些的。就好像这辆CR-Z,无论哪一代都能赋予跟思域飞度截然不同的外在魅力,它好看得完全不似一辆本田。
没错,它当然不算正统意义上的本田,因为它没有刻意去放大任何本田元素,高转?性能?都不太有,毕竟CR-Z本身就是一环保型车辆。原厂采用1.5NA加电动机混动的配置,而且国内版本都是旧款的L15机器,动力也感人,性能且不如GK5。
没办法,因为外壳过度帅气,虽然中国市场销量惨淡,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东南亚市场颇受欢迎。毕竟觉得不够性能,那还可以改呀!这动力弱显然并不是放弃它的理由。
其实有心人早就留意到了它的车头水箱,自改斜置的V-Mount式样,让车底的高速气流带走热量,大幅度的增加水箱的散热效果。然而V-Mount的另一面则不禁令人猜测,因为机盖上显然有巨大的出风通道。赛车很严谨,它是不会随随便便打洞洞装饰的。
果然,机盖散热通道后面是一个巨大的中冷器,这是一辆涡轮车,而且是一辆纯手工且制作严谨的土炮赛车。V-Mount布局的散热效率优势在场地竞技中是最高的存在,且也只有这种车头长的车型,才能做到此等布局。换成飞度?不肯能的。
所以,这辆CR-Z也更大胆的装了一颗不算大的涡轮,型号为TF035,大概多大呢?比常见的TD04改装涡轮小一些,老款斯巴鲁森林人2.0T原厂用的就是这款涡轮。但可怕的是,这副引擎并不是原厂1.5引擎(73x89.4mm),而是更换了同系列的1.3短冲程引擎(73x78.7mm)。
图:AP+光头胎,永远是房车竞技场上的主流搭配。
短冲程,自然是为了要更加高的转速。斯巴鲁用2.0排量去推TF035涡轮,都要6000转才出峰值马力。若使用1.3的小排量去推同一颗涡轮,马力峰值估计出现在7500-8500之间,甚至可延续接近9000转。再搭配超绵密的齿轮比,动力被放大是很可怕的。
图:微胖车手说太热了,必须额外加装一条驾驶员通风导管。
那为啥要1.3T这个这么奇怪的搭配呢?现在K24-K27的玩法不更香么?当然,放在竞技层面,自吸引擎必然风险更低,但性能弹性也更少。涡轮则不同,搭配丰富,可以根据场地大小随时调整。
不过更关键的是,L13引擎不是一般的轻,加上小涡轮的加持,车头未必比K24重。但同时还能收获更大的马力,更绵密的齿比,甚至更均衡的前后配重。
关于CR-Z更多资料,请点击下方搜索框
混动的本田CR-Z只是样子货?改个涡轮又可以战斗了
本田CR-Z拥有着科幻的流线型,就像以往的Insight一样,毕竟它作为一台混合动力车,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必然会比普通车来得更先进。虽然并不是每个人也懂得欣赏CR-Z的外观,但笔者依然要坚持说它是一件艺术品。
目前CR-Z在国内的保有量并不多,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贵,哪怕这是一台上市于2012年的车,但是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依然高高屹立;其二是外观,它的外观并不能取悦每一个人,但是懂的自然懂;其三是配件十分贵,笔者曾经在一位CR-Z车主上打听到此车的配件并不比奥迪便宜,甚至达到了奔驰的水准,或许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吧。
国内的环保排放标准十分死板,CR-Z搭配着混合动力引擎,可以说是一台十分省油和低碳的代步工具,比现在的纳智捷、WEY等车型的排放更干净,但为什么CR-Z是国四,而这些新车就国六?旧款普锐斯更惨,它只有国三......这些标准往往首先基于引擎生产的年份,但却没有落实到引擎的实质表现上。反而那些伪科学电动车,100千瓦时的电池总量才能跑100公里的更应该拖出去打靶。
泰国仔很喜欢玩CR-Z这台车,或许在泰国能比较容易找到他们本土产的CR-Z配件吧,笔者曾经在Thailand Super Series多次看见有参赛选手以CR-Z为座驾,不过他们都会移植L13、L15或K20等引擎,摆脱Hybird再战,确实CR-Z无论在空气动力学上还是底盘上都非常优秀,是一个可造之材啊。
图:里头的避震是来自CUSCO的,避震的设定为2way后3way,在赛车竞技运动里,避震的调教并不能马虎。15寸的Cosmis Speedy轮圈,里头配合了小四活塞的AP Racing卡钳,这样的配置恰到好处。
图:水管排气,其声浪分贝十分高,这种排气很顺畅,而且它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车手在专心驾驶的时候,可能会不能及时关注到转数表,但什么时候断油,这排气管必能及时通知你。
图:由于此车已经没有了空调系统,但在炎热的泰国,必须要用车内通风设施,就像这条管,不然车手穿着防火服,很可能会中暑在车内。大家发现没有,从车顶到尾灯再到后杠,就是一个“Z”字母,配合这台车CR-Z这个名字,真的十分形象。
图:引擎采用的是双凸轮轴的L13B,但可以看出它已经外挂了一枚涡轮。
图:水箱与中冷的摆设采用了V Mount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能使得撞风面积更集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图:这个进气也十分硬核,涡轮是来自三菱的TF035,涡轮不算大,用于1.3公升的引擎,应该反应速度还可以吧。
加装了涡轮后,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引擎内部也相应强化了,它改装了CP的73mm锻造活塞,BC连杆、钛合金气门、Supertech气门弹簧、ORC离合器等等。
图:OMP的翻皮竞技方向盘,看似手感不错。
图:Motec的多功能一体仪表,能够显示车内大部分数据,而且它还有圈道计时功能,搞得我也想买一个。
图:这个中控面板的完整度十分高,把大部分车内的必要用电器都变成手动化,例如水箱风扇油泵和雨刷等。
这台CR-Z在今年的芭提雅街道赛上向大家展露了自己的英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笔者未能现场欣赏,但明年一定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