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中通客车官方网站

1000辆中通客车!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在中国“提车”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余疏】5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1000辆中通客车首批车辆在山东聊城下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亲自到场“提车”。

据吉尔吉斯斯坦“24”新闻网报道,总统扎帕罗夫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观了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客车制造厂,参加了首批客车的下线仪式。“24”新闻网称,吉尔吉斯斯坦曾从中通购置120辆公共汽车,在首都比什凯克的道路上成功地进行了测试,随后政府决定用预算资金再购买1000辆客车。首批500辆客车将在今年内抵达比什凯克,下一批将于2024年抵达。

“24”新闻网称,扎帕罗夫表示,这批客车将解决比什凯克市交通问题。此外,这批客车装有燃气发动机,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报道称,扎帕罗夫参观了筑路机械设备、工业机械展区,了解了新型客车的生产工艺,并与中通管理层和专家进行了交谈。扎帕罗夫称,吉方始终乐于与有意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的先进企业代表进行直接对话。他还强调,吉尔吉斯斯坦有兴趣与中方实施共同感兴趣的联合投资项目。“24”新闻网还称,中通管理层表示其有意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合作,并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服务。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长艾米尔别克·阿布德卡德罗夫说,这是吉尔吉斯斯坦2023年规模最大的民生项目。中通客车方面表示,这批客车是针对当地需求定制化开发的天然气客车。与燃油车相比,碳排放量减少20%-30%,硫化物减少99%。

3月,山东省政府外办组团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就深化双方清洁能源汽车、矿泉水加工等重点领域项目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吉方接受今年访问山东的邀请。代表团与阿克尔别克·扎帕罗夫总理举行工作会谈,成功促成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客运公交企业签署第一批1000台燃气公交车购买合同,并就第二批1000台购买达成初步意向。

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努力向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零碳能源方向发展转型,释放出在绿色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合作的意愿。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写道,中方欢迎2022年7月21日在吉尔吉斯斯坦乔蓬阿塔举行的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晤上通过的中亚《绿色议程》地区方案,各方支持实施绿色技术领域的地区计划和项目。

用足国家战略!中通客车千台大单背后,“中国车”西进中亚

记者 蔡宇丹

快到中亚去“建链”!中国-中亚峰会打开中国与中亚合作新篇章,中国车企从国内“卷”到国外。

1.谭旭光为什么为山东重工“带货”

老谭带货,总统亲自提车。

5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1000辆中通客车首批车辆在聊城下线。

这1000台天然气客车订单,不仅创下了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客车出口新纪录,也是2023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客车订单。

在西安开完中国-中亚峰会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亲自来到山东聊城,参加下线仪式。

在吉总统“提车”现场,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亲自“带货”,介绍山东重工的一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一篇题为《谁耽误出口谁就下岗》的文章同时出现在山东重工、潍柴和中国重汽的官方资讯上。

深入到中通客车装配车间考察的扎帕罗夫,这次聊城之行看到的筑路机械设备、工业机械设备,正是中亚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这次中国-中亚峰会议题中的一个热词就是“修路”,从中哈第三条铁路到中吉乌铁路、中塔乌公路、跨里海运输通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其中铁路基建出现的频次最高。

中吉乌铁路建设方案(发)

筹谋25年之久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接近尾声,有报道称将于9月开工。俄乌冲突爆发后,新的安全通道亟待建立,欧亚铁路南线这条对中国极具战略价值的铁路,让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国家走上前台。

扎帕罗夫曾说,吉尔吉斯斯坦需要中吉乌铁路,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这句话里溢出的“迫切性”,预示了中国企业的诸多机会。

数据显示,2022年,中吉双边贸易额155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投资来源国。

吉尔吉斯斯坦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面积的1.28倍,90%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人口约700万,相当于烟台市人口。2022年,吉尔吉斯斯坦GDP约为107亿美元,经济体量与在烟台排名第五的莱州市相当。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9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城镇化率为36.59%。

这组数据说明,吉尔吉斯斯坦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这也是中亚五国的共同问题,从中通客车这1000台大单一见端倪。

比什凯克市市长艾米尔别克·阿布德卡德罗夫说,这是吉尔吉斯斯坦2023年规模最大的民生项目,将解决比什凯克市交通问题。

这个发展节奏,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中国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一样,从解决交通问题迈出发展第一步。

2.霍尔果斯巨变:从“避税天堂”到中国车企前哨阵地

比什凯克的公交系统,现在正在进行一场清洁能源革命,这1000台天然气公交车就是用来替换原有的燃油公交车。

2022年,比什凯克公交公司采购了120辆10.5米中通天然气公交车,在比什凯克的三条公交线路批量投放使用,今年再次追加了1000辆订单。

中亚地区富含丰富油气资源。在哈萨克斯坦,95号汽油每升约3.3元人民币,92号汽油3元人民币左右,天然气价格每方0.8元人民币。吉尔吉斯斯坦主要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价格目前每升2.75元人民币左右。

山地气候和地形,低廉的能源成本,使得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CNG公交车更具优势。

与燃油车相比,天然气公交车碳排放量减少20-30%,硫化物减少99%。这批订单的车辆配备了潍柴WP7高热效率天然气发动机,气耗低动力足,一次加气续驶里程可达400多公里,非常适合跑山地。

今年3月,宇通客车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的800辆客车才创下了“最大订单”记录,现在记录又中通客车被打破,包括东风、上汽红岩等国内多家商用车企业纷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大额订单。

“中国制造”进军中亚的热潮中,车企冲在了最前面。

商务部信息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中亚国家汽车出口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受到中亚民众青睐。

现在,在霍尔果斯口岸,排队等待出口的商品车简直把这里变成了国产汽车博览会现场。

在抖音上,随便就能刷到陕汽德龙重卡、陕汽垃圾车、中国重汽的汕德卡飞驰在中亚公路上的视频。

据中国海关统计,前4个月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730.5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4月当月中国与中亚五国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

2022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商品车4.3万辆,成为全国出口汽车最多的陆路口岸。几年间,霍尔果斯当地从事跨境汽车贸易代理的公司从几家增加到40多家,负责驾驶汽车过境的司机超千人。

今年2月,中国重汽、新疆安拓(集团)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市)签约,中国重汽不光要在霍尔果斯建销售中心,提升车辆出口数量,还要落地零部件制造,引导产业链企业落地霍尔果斯,打造霍尔果斯汽车制造产业园。

中国重汽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疆卫视采访时称,这些年,中国重汽通过霍尔果斯出口的车辆接近中国重汽出口到独联体区域车辆的50%以上。

霍尔果斯市商务局透露,除了中国重汽外,还有10多家车企正在与霍尔果斯洽谈合作。

新通道带来新枢纽崛起,也带来了新的产能迁徙。2018年,霍尔果斯曾因税收优惠引得空壳公司扎堆,现在却成了中国车企进军中亚、出口欧洲的前哨阵地。

3.“卷”到国外,把国家战略用足

对于常年位居重卡出口第一的中国重汽来说,投资霍尔果斯无疑是一个风向标式动作。

2022年,国内重卡整体销量同比降幅达到52%。本土市场越发内卷,满溢的产能必须向海外市场释放。中国车企、工程机械企业,正在走中国家电企业20年前走的路子。

5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来聊城“提车”前一天,山东重工召开全体领导干部会议,对集团产品出口进行专题调度。

这已经是谭旭光近期第二次提及出口的重要性。4月16日,谭旭光在内部讲话中强调必须抓住重卡行业出口机遇,应对当前全球经济衰退。谭旭光直接点明,“国内重卡全行业有250万辆的产能,预计今年市场需求是80万辆,剩余的卖给谁?”

2021年,山东重工集团重组中国重汽,为包括中国重汽在内的所属企业搭建起一体化出口协同机制——由销售能力强的海外派驻人员担任“链长”总经理,统筹海外销售渠道,共同开发市场。

近3年,山东重工出口连续保持60%以上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山东重工出口收入200亿元。在谭旭光的目标计划中,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占到销售收入的30%,才称得上实现了“小循环”。

这个时候,谁能把国家战略用起来、用足,谁就能受益。

2022年,中国重汽以重卡出口8.9万辆的成绩,再次勇夺中国重卡出口第一名,今年前4月中国重汽出口达4.1万辆,同比增长69%。

与海尔1999年在美国建立第一座海外工厂不同,现在,随着国家战略方向指向,中亚地区成了企业海外布局的重点。

在中亚市场,早在2018年,中国重汽中标新兴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公路建设所需车辆采购项目,包括自卸车、牵引车等在内近200台。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重汽仅在中亚五国的服务站点就达到300多家,比两年前增加了50%。

4.深耕18年,宇通客车在哈扎根

中通客车正在“攻占”比什凯克。在哈萨克斯坦,到处跑的都是宇通客车。

宇通客车在哈萨克斯坦已深耕18年。与中通客车一样,出口到哈的宇通客车也是根据当地气候、运营环境以及乘客出行习惯量身定制的。行驶在哈萨克斯坦的宇通纯电动客车,能在哈国-27℃的极寒环境下跑320公里。

2021年6月,宇通客车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的组装工厂开工,规划产能为每年生产1200辆客车和500台工程机械,这是哈萨克斯坦目前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客车制造工厂,可独立完成底盘、焊装、涂装、承装、检测等全套工序,进行客车、矿用车和环卫车辆的组装生产。

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宇通与哈萨克斯坦相关公司签订成立汽车工业技术和工程人员培训中心的协议。

从产品输出到建组装厂进行技术输出,到现在的服务输出,中国汽车工业在中亚国家的本土化在一步步加深。

2020年4月,宇通客车已经在哈萨克斯坦建有8家服务站、1个配件库,形成了以阿拉木图为中心,辐射当地主要城市交通运输服务及培训的网络。

同样,为深耕吉尔吉斯斯坦,中通客车在比什凯克也建立了售后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售后团队和基础配件储备仓库,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

除宇通客车外,现在,江淮汽车、金龙纯电动客车都在哈萨克斯坦建了组装厂,前者还在2019年还收购了哈最大汽车工业集团ALLUR。

据哈萨克斯坦汽车商业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占了哈萨克斯坦新车销量的3.4%,大约4000辆,是上一年两倍。到了2022年前9个月,4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哈萨克斯坦总销量已超过6000辆。

5.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下了“一盘棋”

现在,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奇瑞、长城汽车和特斯拉满街跑,连小鹏汽车都在刷存在感,替代了原来拉达车和日系车独霸的局面。

这让在阿里木图生活了7年之久的科瑞油气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总经理孙福营很是感慨,这里的奇瑞轿车一台价格20来万,卖得比国内还贵。

中国车企的西进步伐,离不开欧亚班列搭建的物流大通道。

4月24日,261台山东制造的奇瑞牌汽车搭载“齐鲁号”,从青岛出发,将经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15天后运抵阿拉木图。

同月,比亚迪260多辆在西安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现在,齐鲁号欧亚班列(齐鲁号)的“上合快线”,已开通至塔什干、阿拉木图、杜尚别、撒马尔罕、比什凯克等中亚五国的17个主要城市。

欧亚班列(齐鲁号)运营路线

中国重汽已经享受到这样的通道红利。2021年6月举行的济南欧亚班列第1000列开行仪式上,中国重汽方面透露,比起自驾出口,中国重汽通过KD(散件组装)方式出口不但享受较低关税,通过班列运输还能降低成本,大大提升产品的海外竞争力。

随着中国车企布局中亚市场,中亚国家和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合作正在逐步深化。

在中亚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不光签署了47份价值220亿美元的文件,建议结合本地区国家的优势和需求,制定“中亚-中国工业合作计划”,还邀请中国公司在哈建立汽车产业集群,深化工业合作。

信号不断地传出。17天后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暨2023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两大会议,又将山东和中亚国家的合作推向新高潮。“产业链供应链”这个关键词,揭开了中企与中亚五国合作的重点——在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矿石、粮食等领域,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

快来中亚“建链”吧!

在中亚,中国车企正在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众和丰田在中国走的路,以“技术换市场”,通过建合资厂打开中亚市场。

2022年,奇瑞、长安、长城三大车企与阿斯塔纳汽车公司签署协议,总计投资15.5亿美元,在阿拉木图生产奇瑞、长安、哈弗汽车。现在,物美价廉的奇瑞在哈的销量超过了俄罗斯的拉达汽车。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卷到了国外,在中亚人口最多,也是中亚最大汽车市场乌兹别克斯坦,奇瑞和比亚迪分别建立了组装厂,奇瑞旗下的中高端品牌星途汽车现在已经开始在乌组装生产。

奇瑞在阿塞拜疆巴库的购物中心的展台。

在乌兹别克斯坦,街上跑的最多的是雪佛莱。随着中国“卷王”到来,局面恐怕会为之一变。

2022年,随着比亚迪以186万辆的销量登上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位置,加速“出海”已经成为比亚迪的必然选项。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建设的组装工厂,是继泰国工厂后的第二座海外工厂。今年3月,续航610公里的比亚迪汉EV在乌的预售价约6.55亿苏姆,相当于40万元人民币,比国内售价高出十多万元。

有消息称,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工厂预计年产能15万辆,产能仅为比亚迪济南工厂预计产能的一半。

2022年,乌兹别克斯坦新车销售17万辆。商务部信息显示,2022年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电动汽车2180辆,其中来自中国1941辆。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究竟在下一盘多大的棋?

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只有3491万人,但整个中亚五国总人口超过7000万。

位于中亚中心位置的乌兹别克斯坦,位于当下中亚最热基建项目中吉乌铁路的终点。这条铁路的建成,势必提升乌、吉两国在中亚国际物流干线上的位置,也让乌兹别克斯坦成为通往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的国际物流枢纽。

乌、吉两国正在凭借这条铁路打开新格局。而这样的战略枢纽,值得中国“卷王”去征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汽车4S店模式崩塌进行时:时代抛弃它的时候,招呼都不会打

先来看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不足两成,完成销量指标80%以上的也仅有42.2%,且仅有29.7%的经销商实现盈利。

而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有4成经销商倒闭,超过7成经销商无法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另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超过半数的 4S 店处于亏损状态,亏损 100 万元以上的门店占比为 28%。还有调研数据显示,2022 年平均每天约 11 家 4S 店关停退网。

另一方面,国内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陆续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广汇汽车预亏22.8亿-26.7亿元,庞大集团预亏9亿-11亿元,申华控股预亏1亿元以上,广汇宝信预亏7亿元。

原本以为“熬”过了2022年疫情的汽车经销商们可以雄心勃勃的打一个翻身仗,但是,仗还没开打,已经有人倒在了起跑线上。

大逃杀:倒闭、关停与跑路

如果说上面宣告预亏的已上市经销商集团在2023年里还有机会翻身,那么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 20 多年,浙江台州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中通控股集团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从2023年初,中通控股集团就不断传出老板跑路,旗下多家经销门店关停,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从当地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中通控股集团旗下19家4S店确实基本已经关停,其中不乏有捷豹、路虎、奥迪、日产、福特、别克、红旗等主流热销品牌。

从企查查上也可以查询到,从2022年底中通控股集团遭起诉的合同纠纷案件数量突然暴增,集团的法人和几个主要股东都已经有股权遭到冻结或者成为失信人、限制高消费。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中通控股集团就开始加速扩张,一年以内连开多家4S店。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2012年,中通控股集团仍然没有减慢开店的步伐,而且还在新能源、地产等多个业务板块进行了大笔投资。但是,从2022年开始,中通控股旗下的门店就已经出现了经营问题,直到2023年初,中通控股最终还是倒在了疫情结束之后。

压垮经销商的稻草

疫情的反复、主流合资品牌和燃油车客流量的下降、购车消费需求的下滑、资金压力过大、集客成本增加,甚至是盲目的跨界投资,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经销商的盈利状况。

来源:经济观察报

从2022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上市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营收和净利都是同比下滑严重,只有几家以经营豪华品牌为主的集团如中升、百得利、厦门信达的下滑幅度稍小。

财大气粗的上市集团尚且如此,对于更多中小经销商“散户”来说,情况更加不容乐观。2022年底一份关于汽车网络引流平台大幅涨价有关情况的报告在网络上流出,年景好的时候,这笔会员费在一家经销商全年的成本中不值一提,但每逢汽车市场整体大幅下滑的年份,经销商都会对网络引流平台发起集体抗议和抵制,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仅反映出经销商当前资金成本上的压力,也反映出目前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

4S模式正在被取代

更可怕的是,原本牢不可破的4S模式正在从根本上被撼动。

10年前的汽车电商大战本来大有要革汽车4S店命的势头。但最终并未能推倒4S模式,原因是上游的汽车厂家无意去主动改变现状,4S模式就难以被颠覆。但如今厂家的态度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行其道,造车新势力普遍采用的直营店、代理制、线上下订线下交付、销售与售后分离的模式开始被传统车企们关注并接受。无论是奔驰、本田、宝马、大众这些熟知的品牌,还是捷尼赛思这种小众的品牌都开始推行“代理”模式,剥夺经销商的“终端定价权”,更直白的说就是严格控制传统经销商的利润。

在厂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只具备3S甚至是2S业务的代理门店出现,这种模式下建店选择灵活,可以进驻到热门商圈,投入成本低,资质要求不高。再加上当下盛行的“流量为王”的思维主导,甚至不少身在传统经销商体系中的从业者都起了小心思,与其累死累活承担着厂家压下来的任务,倒不如自己出去单干。这些都进一步促进着传统4S模式的瓦解。

写在最后:

不管4S经销商们情不情愿,过去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没有了疫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除了大集团尚能通过缩减业务板块和依靠其他投资项目支撑外,中小经销商们的生存也将会越来越艰难。中通控股集团的破产倒闭就是目前汽车4S模式困境下的一个缩影,但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来源:优视汽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中通客车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