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别克语音唤醒词

别克用过的广告语

如果让大家说说别克的品牌形象,可能有那么几个词能够被提及,但是下面这一大段文字,还有读多少车迷回忆得起来?

人生是一段旅程,

有坎坷才有攀登,风雨亦是风景

仁者泰然自处,虚怀守静

矢志笃行,方向自在掌握之中

世事经纬纵横,

得失不在一时,思虑深远者胜。

智明洞明世道,相时而动

力践不舍,足下自有通天坦途

心静而思远,神动而行随

志在千里者,行之而后乃成功。

行政级轿车该有的素养 深度试驾别克君越艾维亚

仍记得2006年2月,别克君越第一次亮相中国市场时,凭借着成熟大气造型风格惊艳众人,一跃成为行政级轿车市场里的顶流。之后的历代君越也都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甚至可以说引领了B+级轿车的发展方向。

全新一代君越在23年5月完成蜕变,年轻运动化的造型引发热议,这也勾起了我的兴趣,如今的它还能成为行政轿车的扛把子么?带着这个疑问我深度体验了把全新君越。

以前看图片时,我也感觉全新君越有些过于运动化,还担心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它的气场,但直至看到实车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明显多余,它依旧是那个气场强大的君越!身披帝王蓝外套的艾维亚版本,更是将尊贵二字完美诠释。

关于设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飞檐展翼前脸,夸张的梯形格栅配合两侧獠牙般的镀铬饰条,让它的前脸格外富有攻击性。带有迎宾灯光秀的大灯,让你的每一次上车都显得格外有仪式感,此刻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更像一个亲密的伙伴让你的出行更有温度。

车长近5米的它拥有流畅的车身线条,让它看起来没有丝毫老气的感觉。凹凸有致的型面在光影照射下,格外富有立体感,位于前门下角落的Avenir标识低调的彰显了它不凡的身份,低调中透着尊贵。同时我也感叹,潇洒的溜背式车顶出现在一款行政级车型上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

19英寸运动造型轮圈放在这款车的身上显得刚刚好,视觉效果非常匀称,相比之下,低配车型就稍微差点儿意思了。

车尾同样坚持了运动风格,贯穿式尾灯足够新潮,灯带下方的镀铬饰条对于车尾层次感及质感都有显著提升。双边共双出排气口为扁平式设计,一样加入了镀铬装饰,既显豪华又显运动。

进入车内,高品质的内饰材料和精细的工艺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别克品牌对于细节的追求。环抱式结构配合蓝白色系,别提多显档次了,只要进入这个车厢,无论有什么烦心事儿,心一下就静下来了。

EYEMAX 30英寸6K曲面大屏完美融入游艇式悬浮中控台,作为一款传统油车,它所展现出的科技感丝毫不弱于新势力。硬件水准同样不凡,车规级高通骁龙8155芯片必须配上,再加上丰富的应用以及手机水准的操作体验,可以说在同级别燃油车里难逢对手。

艾维亚专属背光氛围灯饰板,拥有121色音乐律动氛围灯,更是将奢华氛围又拔高了一个台阶。

四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同样使用了高级真皮包裹,手感细腻均衡,在寒冷的冬天打开方向盘加热,感觉非常温馨。

功能配置层面也能给人惊喜,除了在线高德地图外,它还有灵敏的语音控制、无线CarPlay和行车记录仪、360全景影像,智能配置水准不输任何一款国产新势力。流媒体后视镜也优化到了非常流畅细腻的程度,光线环境差的条件下依旧提供良好视野。

艾维亚车型作为别克各车系的顶配版,在座椅上很舍得堆料,高级细腻的白色真皮首先视觉效果就很出众,同时填充物和外表皮足够高级,初段软和中后段又支撑性满满,在加热、通风以及按摩功能的加持下,座椅舒适性绝对达到了同级别数一数二的水准。哦对了,它的驾驶位也有三组记忆功能,一车多用也是很方便的。

轴距超过2米9的它,在后排腿部空间上也有着堪称奢侈的表现,对得起它行政轿车的定位。后排座椅在保证高等级舒适性的同时,也支持加热、通风甚至按摩,开着它出去接送客户绝对不会跌面儿。

驾驶品质对于一款行政级轿车来说也是重要考核指标,初次开动这台君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出色的动力性能。2.0T发动机配合48V轻混系统,让它在起步时显得异常轻盈,坐拥237马力的它,无论是在城市超车还是高速公路上,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路况,给人带来十足的信心。

9挡手自一体变速箱采用怀挡机构,不同于其它品牌怀挡,别克的怀挡需要向内先拉动再进行挡位切换,需要适应一下。这台变速箱我们也不陌生,在全新君越上它进行了再度优化,换挡逻辑及平顺性较上一代车型有显著进步。然而这套动力系统在燃油经济性上表现得不算出彩,还有优化空间。

君越素以舒适性著称,在悬挂系统和底盘调校方面,这代君越做得仍旧非常出色。相比上一代车型,底盘厚重感有一丝弱化,但反向的它也给人更多轻盈的感觉。底盘能够有效地过滤掉路面上的颠簸和震动,为乘客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驾乘体验。

此外,车内的隔音效果也非常好,让人在车内能够享受到安静、舒适的环境。双层夹胶玻璃、静音轮胎加ANC主动降噪技术,保证了它在同级别中静音王的地位。而这类B+级轿车能跟同级车型拉开差距的地方,往往就在车厢静谧性。

在智能驾驶辅助层面,这台别克君越的硬件水准很强,5颗摄像头加12枚超声波雷达再加3颗毫米波雷达,为其实现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无论城市还是高速都能大大缓解驾驶员的疲劳感,而且还能大幅提升主动安全性。

此番别克君越深度试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确实变得更加年轻运动了,但站在实车面前你会发现它的气场丝毫不输老款,在造型层面更具设计魅力。豪华舒适的内饰,也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科技元素,摘掉了燃油车都是“老古董”的帽子。更重要的是在动力性、舒适性和智驾配置等方面它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结合它17.99-23.99万的指导价,确实展现出极高的性价比,哦对了再加上它目前的终端优惠,我认为全新一代君越的江湖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马背上的艰难一日

“连长从中哈1号界碑巡逻回来后,睡了整整一天两夜。”得知记者将去中哈1号界碑,指导员毕自昌不无担心地提醒着。

8座高山达坂,5条冰川激流,横亘在白哈巴边防连去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线1号界碑路上的,是地图上搜索不到的百里无人区。

白骆驼崖、考吾特激流、落马滩、登天道、狼跑调……单是听到这些地名,就令人生畏。“骑乘军马是巡逻中哈1号界碑的唯一方式,对官兵的体能和骑术要求极高。”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边防某团白哈巴边防营营长刘胜伟说,“能到中哈1号界碑,是一种荣耀!”

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一种前赴后继的自觉

白哈巴,被时间遗忘的地方。

西北之北,“雄鸡”版图的尾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坐落着“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

“那时没路,有些村民的小孩都是连队军医接生的。遇上有人生急病,上级还得派直升机过来。”四级军士长束方平刚来到白哈巴边防连时,是2007年。“白菜、萝卜、牛羊肉都是成吨地买,晒干了屯在菜窖,就怕大雪封山时吃不上菜。”他说。

直到2012年,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明电、柏油马路,才艰难地抵达这个如今闻名遐迩的原始村落。

似乎山在这里多久,当地蒙古族图瓦人守在这里就有多久。这支曾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剽悍族群后裔,听闻我们要去中哈1号界碑,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那里可是牧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连队门口的电子大屏幕上,播放着一周前官兵巡逻中哈1号界碑的视频和照片。其中一张官兵在界碑前的合影上,军分区司令员鼻子上摔伤的疤痕,清晰可见。

年初,湖南卫视《白哈巴的忠诚卫士》摄制组去往4号界碑。由于雪地骑马太艰难,其中2名记者半途无奈放弃。

1号界碑,距离更远。全连巡逻过1号界碑的官兵,屈指可数。

前方巡逻路上突降大雨,路已经变成河;山中冰雹砸了半个多小时,车玻璃被砸裂;离执勤点不远的牧民家,两头牛被熊袭击,挂在树上开膛破肚……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至。

得知记者“只骑过公园里的马”,营长哭笑不得。为将风险降到最低,营长决定对记者进行突击培训——骑马。这项训练,往往只在冬天趁着雪厚时开展——摔着不疼。为了完成采访,记者被迫在盛夏提前开训。

“蹿出的小动物,飘飞的塑料袋,甚至踩在雪上的沙沙声,都会让胆小的马匹受惊”“脚只能伸进马镫三分之一,如有意外发生,要赶紧把两只脚都从马镫子里抽出来,避免脚被卡在里面”……军马饲养员王鑫班长不厌其烦地教记者“保命技巧”。

在当地,牧民更喜欢叫王鑫另外一个名字——“王鑫别克”。

别克,哈萨克族语中是能人、高手的意思。在这里,只要跟马有关的事,就跟王鑫有关。相马、养马、医马、驯马、套马……一个陕西男娃,愣是活成了哈萨克族姑娘眼中的“黑马王子”。

我们训练骑乘的地方是3号界碑执勤点,这里是去往中哈1号界碑的中转站。跟1号界碑相比,3号界碑所在地显得格外“温柔”。

按驻守官兵的话说,“没什么,也只是有些野兽,熊、狼啊……”“想打电话,往外走两三公里,再爬一个‘绝望坡’,在坡顶找个信号好的地方即可”。

“绝望坡”说是坡,还不如说是堵“墙”,但它却是副教导员陈伟眼中的“幸福坡”,他爬得比谁都勤。36岁的他再过两天就要下山领证了,为给新娘一个惊喜,他还从当地牧民手中买下了一只“喜羊羊”。平常不爱拍照的他,最近把那“早就看腻了”的风景拍了又拍,只为把眼前的美景分享给远方的新娘。

远离人群待久了,孤寂就会找上门来,因此连队官兵最期盼收到家书。2018年元旦,《军营大拜年》栏目组来连队录节目。看到栏目组捎来家人的信和邮寄的物品,许多坠马都不哭的汉子泪眼模糊。

回连队途经那仁河,看见一辆锈迹斑斑的搅拌机被遗弃在路旁。“路太难修,施工方设备都不要,跑了!”记者终于明白,这里为何“与世隔绝”。

“祖侬班长,我们明天就要去中哈1号界碑了,给点儿建议吧!”

“建议?建议就是建议你们不要去。”

一盆冷水泼了过来,祖侬班长的话让记者哭笑不得又无言以对。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真的,对你们负责,也是对你们的家人负责。”这次,祖侬的话没有任何玩笑成分,车内的气氛一下子又凝固起来。

“戍边”二字,自古苍凉而沉重。那些经年累月的牺牲奉献,已经化作大山的魂魄。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无形感染,形成一种前赴后继的自觉。这种自觉难以言喻。

当军人跨上军马,无人区不再无名

出征的日子,终于到了。

副团长陆建合是此行领队。从军26年的他边防巡逻经验丰富。

哪匹马心情不好,通过眼睛都能看得出来的王鑫班长,骑马走在最前面。女记者紧随其后,祖侬班长随后“护卫”……

清幽的黎明、凛冽的寒风、高飞的苍鹰、舞动的流云、袅袅的炊烟、漫山的羊群、起伏的牧草、欢快的马蹄……那一刻,脚踏马镫的我们仿佛一脚迈进了油画中。

然而,这种“诗情画意”没能欢畅多久。当牧民的毡房消失在天际,一道近70度仰角、数百米高的陡坡立马拔地而起。前马绊起的碎石,哗哗地往下落,时常要左躲右闪。拐弯时,马儿走到陡坡边缘。那一巴掌宽的路,看得人头皮发麻。

“别怕,上坡时抓住马鬃毛,身体前倾,给马减轻重量。下坡时身体后仰,防止马失前蹄,从马头上方摔出去。”副团长在身后提醒着。

骑上军马,就相当于把命交给了这名生死与共的无言战友。

王鑫骑的马原本叫“26号”。一年春天,雪将化未化,王鑫一人赶马回哨所,突然冰面坍塌,连人带马掉进界河。26号率先上岸,王鑫双腿已被河水冻得麻木,冰层又厚,根本爬不上来。

原以为受惊的26号会跑掉,结果它原地卧下,让王鑫抓着前蹄上岸,26号驮着王鑫飞奔30多公里,没回马厩,直接撞开连队大门,引来哨兵救下王鑫。自此,王鑫将26号改名为“王鑫”,两个“王鑫”成了过命的兄弟。

“摔得越多,骑术越好”,束方平从马上摔落过六七次。两次马镫断了,人掉下来。一次过沟,马跳过去人没过去。最危险的一次是骑马为退伍老兵拍照,马滑倒后站起来,把头给踹了一下,“幸好只蹭着头皮”。

每匹训练合格的军马,王鑫都会在马腹处烙上一个醒目的“八一”标志,就像给新兵授衔一样。为防止上下坡时马鞍滑落,连队还为记者骑乘的军马配备了前鞧和后鞧,挂在马脖子和尾巴上。

不是每匹军马都能到达1号界碑。“一次军马集训,其他连队的一匹军马,没走多远就跪地不起。无奈叫来辆车,马儿立即起身蹿上车,再也不肯下来。”王鑫班长对他“授衔”的军马信心满满,“咱们连的马,没问题!”

爬上坡顶,一弯湖水映入眼帘。在周边黑黝黝的大山映衬下,湖面星星点点,林中虫鸣鸟啼。“黑湖”是连队官兵自己命名的地名,地图上找不到。这样的专属地名,在官兵口中如数家珍。

下了坡,不多远,一条窄窄的细线若隐若现,那便是天险关隘——白骆驼崖。

白骆驼崖,是群山腰间的一条狭长山道,全长约百米,一侧绝壁,一侧悬崖,仅容一人或一马通行。几年前,为修缮无人区里的边防设施,团里租用了牧民穆肯的一头白色骆驼。经过山道时,骆驼踩空,失足坠渊。为了纪念这头白色骆驼,这里也正式有了名字。

百米长的白骆驼崖下面,是百米深的河谷。好几次,马蹄就踏在绝壁凸出的几块石头上。记者惊得浑身凉飕飕,不敢大声出气,“低头看一眼都会失去勇气,越看越没力气”。

小心翼翼地走了十几分钟,终于过了白骆驼崖。大家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野生动物旱獭聚集的“旱獭总部”,带走军犬“皮球”的“考吾特激流”,连驭马高手也很难走出来的“落马滩”……每一处地名,都记录着戍边人忠诚卫国的脚印。

这些地名,让无人区不再无名。

巡逻路上山与水,戍边人的苦与乐

考吾特,哈萨克语“危险”之意。

“考吾特激流”位于阿格鲁昆河中段,自上而下倾泻的河水声若奔雷,势不可挡。走到此处,大家交流要靠扯着嗓门才能听见。

历史上,这条河吞噬了数以百计的生命,其中有盗猎者、有牧民、有牛羊、有军犬……“水最深时,马过河基本上就露个脑袋,人在上面就像在水中漂过去一样。”

激流上仅有一处地点可供渡河。那是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石板路,一年中多数时间埋在水下。渡河时稍有偏差,或者一脚踏空,后果不堪设想。

渡河前,王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看河水,把马头勒紧,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要停。”行至河中,军马突然低头,巨大的力量差点直接把记者拽下河,即使戴着手套,手指也被勒得生疼。记者赶紧猛拉缰绳,使劲夹马腹,狼狈地冲出激流。

曾掉落那仁河的祖侬班长打趣道:“不错!你这能打个及格。”

祖侬班长黑红的脸庞爬满皱纹,一圈络腮胡须,掩盖住了他的真实年龄——“90后”。祖侬的奶奶是阿尼帕·阿力马洪,她一生抚养了4个民族的十几个孤儿,曾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生长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家庭,祖侬理所当然成了连队翻译。

“落马滩,落马即是鬼门关”,祖侬班长指着不远处的一片青黑相间的草地说。

落马滩上青的是草植和苔藓,黑的是淤泥和腐木,偶尔露出一抹白色则是误入其中的动物尸骨。进了落马滩,就跟进了迷宫一样,若非王鑫班长轻车熟路,我们的马队很难走出这片暗藏凶险的沼泽。

道路越走越长,影子越走越短。

远远瞅见一处牧民毡房,军马便撒起欢来,直接从“二挡巡逻速度”加速到“四挡冲锋速度”。此时,不是记者拽着马在跑,而是马拽着记者在飞。好几次,记者险些被甩下马背。

踩到平地的瞬间,记者差点跪到地上,背上冷汗浸透,膝盖感觉都废了。用王鑫班长的话来形容,“下马能站直,说明你才是合格的骑手”。这是全程仅有的两次休息之一,“不敢多休息,怕下马后,再也上不去”。

每次巡逻至此,连队官兵总会带给牧民一些日常用品。那些在城市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在这里变得弥足珍贵。军民情谊,其实就藏在这一来二去的寒暄与互助中。

不止于此,3号界碑执勤点的祖剋一家,“和哨所的解放军相处十几年,就像一家人”。8岁的阿亚拉最喜欢扑到王鑫怀里撒娇,“感冒时,哥哥给我们送药,还给我们送菜”“教我骑马,教我读书认字”……10岁的努尔江自告奋勇地给父母当起了汉语翻译。

苍茫的草原与蔚蓝的天空一路对峙,到了冰达坂,戛然而止。

冰达坂,通往1号界碑必经之路。谷口内外不过百余米,但季节截然不同——谷内是亘古不化的冰雪。冰坂下有“暗河冰窟”,一旦掉下去,“基本上就上不来了”。

幸好不是冬季,巡逻队尽量避开河边几十米宽的冰盖,选择有草生长的地方即可前行。若是冬天,寒流肆虐,连飞鸟都越不过冰达坂。

穿过冰达坂,耳畔响起歌声。那是王鑫班长最爱的《走边防》。听说,他的故事就写在歌词中。

“班长,能不能换首歌。怎么老是这首?”“我就爱唱!”王鑫夹了一下马肚子,一跃奔至队伍前头,直到“唱”变成了“吼”。

唱到“走边防,走边防,走到姑娘都嫁了……”声音明显减弱,巡逻队伍里战士们互相使了使眼色,不再开玩笑,默默听他唱完。

军人的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的艰难一日,战士的寻常一天

当绿色褪尽,终点到了。

2019年8月13日15时51分,巡逻队伍的到来惊醒了沉睡的大山。

雄伟的沙刚沙拉山终于露出了真容。不同于山下的草茫野阔,这里除了石头,只有石头。锋利的乱石如刀片一般,马蹄踏在上面,发出金属般的咚咚声。

中哈1号界碑便坐落于此。

若非亲身体验,很难想象,如此艰难的巡逻之日,却是边防官兵的寻常一天。

王鑫班长最先抵达。他默默地在界碑前停留了几秒,随即驱马上前,从马背上俯下身,轻抚界碑。

“老伙计,第11次。”从军12年,这是他第11次巡逻中哈一号界碑,是边防团到达次数最多的人。今年是他上士最后一年,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抵达1号界碑。

到达1号界碑的副团长陆建合,下马后首先勘察、检迹一番。当兵26年,他觉得每一次安全抵达都很幸运。“就怕路上出事。有些路,你今天能过,明天可能就过不去了。”

祖侬班长斜挎着枪,疲惫地坐在湖边一块大石头上,望着远处山顶的积雪发愣,或许是想着远方那位“世界上最美的姑娘”。这次巡逻之后,他即将休假回老家举办婚礼。

雪山之巅,无名湖畔,凡·高笔下的蓝被恣意地泼洒在湖水中,映衬着天上的白云、大山的积雪,还有这群倔强的迷彩。

巍然挺立着的中哈1号界碑,在这块孤寂的高地上,肃穆静美。

大家屏住呼吸,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开始为界碑描红。

“国家”是什么?入伍之前谁也“说不清楚”。当这群边关军人在界碑上描出“中国”二字时,祖国的形象清晰起来——横画是壮美山川,竖画是江水纵横。官兵们说:“摸到界碑,一切都懂了。”

一位游客曾问连长郑海鹏,“你当兵干吗?在部队几年,到头来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郑海鹏反问他:“你和家人在白哈巴玩得高兴吧?”游客说:“当然!”郑海鹏告诉他,“这就是我们这群军人为啥在这儿!”

每一份简单平淡的幸福,背后都立着一群默默坚守的军人。戍边军人,如同那石缝间的青苔,顽强地扎根于此,世世代代,一茬接着一茬。

中哈1号界碑,是山下年轻官兵的仰望。

新兵任沛15岁报名参军,年龄不够;16岁再来,还差一点;17岁,终于踏进军营大门。当兵第二年,他代表连队参加陆军“精武-2018”军事比武,夺得集体第二名,荣立三等功,无论是谁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这没啥,我都没巡逻过几次……”,任沛挠了挠头。在白哈巴边防连,巡逻是件光荣事,能去中哈1号界碑更是无上光荣。

返程途中,军嫂是绕不开的话题。

指导员毕自昌的妻子贾淼毕业后,想都没想,就跟到了边关。本以为会离丈夫越来越近,却因工作缘故依然见不了面。下个月,贾淼将赴南疆支教一年。一提起留在河南老家8个月大的儿子,她便泪流满面。一家人,三处相思。

连长郑海鹏身上大大小小的疤数不过来。每次休假回家,他都要编一些无关痛痒的理由,才能在家人面前蒙混过关。从未去过北京的他,希望有一天,能带老婆孩子去趟天安门,看看那个他在西北之北站岗时经常遥望的地方。

还得说说老兵束方平。他是全团唯一一个靠视频求婚成功的班长。妻子孙卫霞第一次来队,感叹“怎么一直没到呢”。如今,即将退伍的他有个心愿,就是给“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看他的妻儿,美美地烧上一盘正宗的新疆大盘鸡。

王鑫班长说,等他将来有了老婆孩子,一定会带他们来这里,看看中国的西北之北,听听他的青春往事。

边关有多辽阔,中国就有多辽阔。

界碑,是家园的墙,也是边防军人的骄傲与自豪。界碑,不是安详地躺在书本里的字字句句,而是浸润着军人血泪的跋山涉水。

深深的山中,皑皑的雪下,不知有多少奉献和牺牲依然掩没……

版式设计:梁 晨

融媒体报道

一座座巍然矗立的界碑,筑起伟大祖国版图。界碑,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尊严,也是一颗颗爱国之心的起点和归属。

一座座界碑,记录着戍边军人忠诚卫国的奉献。界碑,离我们很近,在网络、电视、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界碑,又离我们很远,远到普通人终其一生甚至都无法到达。

边关有多辽阔,祖国就有多辽阔。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赶赴北疆阿勒泰,探访边关今昔故事,寄托对伟大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今天,军报《军营观察》版联合中国军网,推出融媒体特别报道“边关军人眼中的界碑”,为您讲述中哈一号界碑背后的故事。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边防官兵巡逻走向中哈1号界碑,途经激流。

图②:在清晨的阳光下,巡逻马队投下清晰的影子。

图③:2019年8月13日,中国军网记者与巡逻官兵在中哈1号界碑前合影。

徐明远、马睿昭摄

图④:“国防在线”带你行走边疆,骑马探访新疆阿勒泰边防中哈1号界碑,为您呈现军人眼中的界碑

图⑤:“34号军事室”微信公众号带你一起观察中国军营,感受人民军队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别克语音唤醒词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