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昆山华越别克4s店电话号码

华阳集团研究报告:汽车电子核心企业,打造智能座舱全生态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唐旭霞)

前言:能源-运动-交互,华阳集团为交互端的核心布局企业

本篇报告为华阳集团首篇深度报告,行业端我们对智能座舱及 HUD 行业细分优质品类进行渗透率、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的测算,公司端我们对华阳集团进行发展复盘、汽车电子核心业务分析、对比全球主流汽车电子(HUD)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以期为读者了解华阳集团提供参考。

能源-运动-交互,华阳集团为交互端的核心布局企业。展望未来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底盘之上是智能座舱下人机交互的实现场景,细分产业链为“芯片-系统-应用-显示”,屏幕、HUD、玻璃、车灯等均有望成为核心交互产品。底盘之下主要为智能电动和智能驾驶,智能电动集成三电系统,作为整车运动的核心能源支撑;智能驾驶主要是基于“传感器-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作用到执行层面,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运动控制。总结而言,未来智能汽车整车端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其中交互端从智能座舱五感交互方向重点升级,比如视觉(HUD、中控屏、娱乐屏)、触觉(座椅加热、无线充电)、听觉(扬声器、功放)等,华阳集团是交互端核心企业之一。

华阳集团:作为汽车电子自主龙头,华阳集团业务端的核心看点在于汽车电子(营收占比超 60%),而汽车电子产品的核心看点在于智能座舱(HUD、液晶仪表、中控、座舱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车载摄像头、360 环视系统、APA、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复盘华阳集团发展路径,从大单品到集成化,从后装到前装,从自主到合资,量增(拓客户)、价升(高附加值产品)是贯穿华阳集团客户和产品的核心逻辑。1)价升:华阳深耕汽车电子业务,从传统的车载音视频播放器产品,向高附加值座舱新品(HUD、中控、液晶仪表)升级,大屏化的趋势带动了双联屏等产品的应用,集成化的应用衍生出座舱域控制器产品,五感交互催生出车载声学系统(功放)、车载香氛系统等的应用。此外华阳也加码智能驾驶,在自动泊车、360环视、摄像头的基础上加速研发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也带动华阳汽车电子产品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2)量增:华阳和长城合作多年,座舱产品在自主品牌(长安、广汽等)均有应用;新势力突飞猛进的环境下,积极开拓新势力客户,2021 年承接了蔚来、威马、金康赛力斯、零跑的新项目。另外公司也积极实现从自主品牌向合资品牌的突破,汽车电子产品后续将在东风本田、越南 Vinfast 等客户得到应用。

之所以能实现汽车电子丰富产品多点开花,根源在于公司的厚积薄发:

1)研发能力:公司凭借多年在电子产业的积累,在汽车电子、数字多媒体、智能信息与控制、精密工程技术、光电子、驱动电源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精益制造水平。 2021 年产品研发成果包括建立了三个平台的域控制器产品, W-HUD 大幅升级,AR-HUD 规模化量产,承接了高难度的压铸零部件项目,延伸了镁合金产品线。

2)制造工程能力:公司在各个业务板块中的制造工程能力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包括产品工艺设计、自动化生产、制程工艺、模具技术、产线测试等方面,是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成本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公司稳步推进数字化智慧工厂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3)销售网络:在国内,公司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团队,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全国主要市场;国际市场方面,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出口至欧洲、美洲、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阳集团:汽车电子核心企业,业绩高速增长

核心:华阳集团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受益于从精密电子到汽车电子业务转型带来的高速发展,2021 年营收增速 33%,归母净利润增速65%。公司业务涵盖汽车电子(66%)、精密压铸(21%)、精密电子(8%)以及LED 照明(4%)四大领域,汽车电子、精密压铸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业务,其中以HUD 为代表的汽车电子新品市占率稳居国内前三,目前汽车电子的配套客户包含新势力、头部自主和合资品牌。

公司概况:积极转型、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龙头

深耕 20 余载,覆盖汽车四大业务板块。华阳集团(全称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2017 年 10 月在深交所上市,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系统供应商。近年来公司重点围绕汽车智能化、轻量化进行产品布局,集团业务板块涵盖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以及LED照明等。

多年研发日益精进,铸就汽车电子国内龙头,HUD 市占率国内第二。公司凭借多年的产业积累和研发经验(2021 年研发费用率 8%),在智能座舱显示(包括HUD)、智能座舱域控制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的汽车电子客户涵盖新势力(蔚来、威马、华为金康赛力斯、零跑)、头部自主(长城、长安、广汽、吉利、比亚迪等)和合资(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东风本田等),汽车电子核心产品HUD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二(2021 年市占率 16%)。

复盘公司发展历程,积极向汽车电子转型为贯穿公司发展的核心特征。2000-2010年,多媒体行业由磁带向碟片转换,华阳集团不断升级换代产品,从CD、VCD再到 DVD,成为视盘机精密零部件行业的龙头。2010 年开始,多媒体行业由视盘机迭代到数码时代,视盘机市场萎缩,华阳集团的视盘机相关精密零部件业务下降趋势明显。与此同时,自 2001 年开始开展华阳车载电子整机业务,凭借华阳通用和华阳多媒体两大子公司,通过引进汽车电子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推动原有员工的技能和思维转型两手抓,积极向汽车电子业务进行转型,2014 年,包括车载影音播放器、车载影音导航系统和车载音频播放器等在内的汽车电子业务占年营收的比例达 56%,超过精密电子部件成为新的主营业务,另外精密压铸快速增长(2012-2014 年营收 CAGR22%)精密压铸业务迅速成长,LED 照明营收占比由2012年的 2%增至 2014 年的 5%,华阳集团以汽车电子为主的4 大板块业务基本成型。2018 年车市首次负增长的环境下公司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的影响,2018 年公司营收呈现负增长。2020 年至今,伴随公司以HUD、液晶仪表、中控屏等为代表的新产品量产,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迎来高速发展期,带动公司业绩向上增长。

主营业务: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为主要业务,合作自主、新势力和外资品牌

华阳集团的主要产品可分为汽车电子(66%)、精密压铸(21%)、精密电子部件(8%)和 LED 照明(4%)四大类,配套客户包含自主、新势力和外资品牌。

1)汽车电子的产品早期以传统信息娱乐系统为主,包括车载音视频播放器、车载影音导航系统、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等。近年来公司集中发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其中智能座舱产品线包含座舱域控、液晶仪表、HUD、流媒体后视镜、信息娱乐系统、数字声学系统、数字钥匙、无线充电等,产品集成了软件、硬件和生态资源,融合触控、智能语音、视觉识别、智能显示等功能,实现多模态交互;智能驾驶产品线包含传感器(摄像头)、车内感知(驾驶员监测系统 DMS)、驾驶辅助系统(ADAS 警示、 360 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APA、盲区监测 BSD 等)、智能驾驶域控,实现丰富的场景感知;智能网联产品线涵盖T-BOX、FOTA 等,并搭建了丰富的生态合作平台。配套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汽车厂商或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主要采用与客户同步研发模式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涵盖新势力(蔚来、威马、华为金康赛力斯、零跑等)、自主(长城、长安、广汽、吉利、比亚迪等)、外资(Stellantis 集团等)、合资(长安福特、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东风本田等)。2021 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前期已承接的新项目新订单逐步量产并上量,实现营收 29.5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营收占比66%。

2)精密压铸板块主要生产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目前拥有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 3C 电子部件及工业控制部件等产品线,公司专注“高精尖”领域,产品应用从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延伸至新能源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零部件(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公司汽车精密压铸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研发、模具及工装设计制造等,经客户验证批准后,依据客户生产订单进行生产,配套客户有大陆、日本电产、采埃孚等海外零部件巨头,2021 年,公司成功导入比亚迪、大陆、博格华纳、采埃孚、海拉、泰科、联电、纬湃、大疆、速腾聚创等客户的新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电子(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相关项目订单持续增加。2021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 9.4 亿元,同比增加 48%,营收占比21%。

3)精密电子部件主要生产与光盘应用相关的产品,拥有机芯、激光头及组件等产品线,相关产品产销量位居行业前列。激光头及组件等产品主要为国际知名企业代工,机芯类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并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配套客户包含海外的日本日立,以及国内的天誉飞歌、深圳高美福电子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替代存储技术的发展,光盘业务市场规模持续萎缩,光盘业务的相关上游产业也相应萎缩,2021 年精密电子营收 3.4 亿元,同比减少12%,营收占比8%。

4)LED 照明板块拥有 LED 封装、 LED 照明灯具等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照明、工程照明、商业和工业照明灯具,LED 电源、封装产品等,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配套客户有海外的飞利浦、LED Group、Fumagalli 等,以及国内的乐金电子、飞乐音响等。2021 年 LED 照明实现营收 1.6 亿元,同比增加15%,营收占比4%。

财务分析:智能座舱催化下业绩迎新的增长机遇期,高研发保障产品竞争力

智能座舱业务势头迅猛,2021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65%。由于公司视盘机为主的精密电子业务持续萎缩,叠加 2018 年车市首次负增长的环境下公司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的影响,2018 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营收同比-17%,净利润同比-94%)。2019 年公司新项目陆续量产、中控类产品配套的新车型增多,汽车电子业务好转带动公司业绩改善明显(营收同比-2%,净利润同比+348%)。2020 年至今,受益于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带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1 年,中控、HUD、无线充电、数字仪表等汽车电子智能座舱产品订单和精密压铸业务订单的大幅增加,2021 全年实现营收44.9 亿元,同比增加33.0%,高附加值产品订单的良好走势和公司通过成本抵减消化部分原材料涨价影响的积极举措也带来利润的大幅增加,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9 亿元,同比增加 64.9%,实现自 2019 年以来的三连增。

公司近年毛利率维持在 22%以上,高研发支出保障公司汽车电子竞争力。2018年受中控类产品配套部分车型销售的影响,毛利率、净利率双双探底。2019年开始公司盈利能力逐渐回升,毛利率恢复至 22%以上,净利率2020 年至今稳定在5%以上且呈上升趋势,2021 年达到 6.6%。费用率方面,公司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稳中有降,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8%以上),对比汽车零部件车机、轮胎、玻璃、车灯四大细分赛道可以发现,车机由于更新迭代快、叠加智能座舱和驾驶域对研发要求更高,因而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的研发费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细分领域的龙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的高投入使其研发费用率2021 年最高(10%),华阳集团研发费用率为 8%。此外,华阳集团专利数近年来持续提升,2021 年,公司拥有专利 714 项,其中发明专利 250 项,在智能座舱显示(包括HUD)、车内感知、智能交互、智能座舱域控制、辅助驾驶、精密模具及智能照明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随着智能座舱稳步发展,汽车电子 HUD 等新产品逐步放量,高附加值的中控类产品配套的增加,未来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汽车电子业务占据超 60%的营收和毛利,精密压铸业务占据超20%的营收和毛利。从营收角度来看,华阳集团汽车电子(66%)、精密压铸(21%)、精密电子(8%)占据 95%的营收,其中汽车电子的营收占比由 2017 年的59%增至2021 年的66%,精密压铸营收占比由 2017 年的 10%增至 2021 年的21%,华阳集团的主营业务为汽车电子、精密压铸。此外由于光盘业务(包括激光头、机芯)所处的细分市场持续萎缩,公司的精密电子业务营收占比由 2017 年的22%缩减至2021 年的8%。从毛利占比来看,华阳集团汽车电子(65%)、精密压铸(25%)、精密电子(3%)占了 92%的毛利,汽车电子的毛利占比维持在 60%以上。

拆分公司产品看,营收占比超 60%的汽车电子是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产品,营收占比 20%的精密压铸为重要业务。

1)汽车电子:2018 年车市销量首次负增长,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叠加产品价格调降以及新项目进度延迟影响,汽车电子业务同比下降25%至18 亿元。近年来,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持续开拓新产品(数字仪表、HUD等),公司的 HUD、液晶仪表等产品从 2020 年开始进入主流车厂并量产,销量高增长,2021 年,公司汽车电子营收 29.5 亿元,同比增长 40%。近年来汽车电子毛利率维持在 20%以上,2021 年为 21.2%,同比降低 1.9pct,主要系会计准则变更(运费计入营业成本)、原材料涨价所致。

2)精密压铸:公司的精密压铸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从2017 年的4 亿元增至2021 年的 9.4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23%。2021 年,成功导入比亚迪、大陆、博格华纳、采埃孚、海拉、泰科、联电、纬湃、大疆、速腾聚创等客户的新项目,实现营业收入 9.4 亿元,同比增长 48%。公司 2017-2020 年精密压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30%以上,2021 年同比下滑 5pct 至 25.7%,主要系铝价上涨、国际运费上涨所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华阳精密压铸产品深耕铝合金、锌合金,2021Q3 收购江苏中翼,扩充镁合金产品线。公司铝合金、锌合金 2016 年营收分别 1.48、0.99 亿元,在精密压铸业务营收占比分别 55%、37%。另外铝合金、锌合金的毛利率逐年提升,其中铝合金的毛利率从 2014 年的 19.6%提升至 2017Q1 年的 31.5%,锌合金的毛利率从2014年的18.4%提升至 2017Q1 的 29.4%,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1)公司销售的锌合金和铝合金压铸产品市场上认可度逐步提升,产品单价逐年提高;2)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公司生产工艺经验积累,单位成本相对稳定。江苏中翼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为汽车镁、铝合金压铸零部件,主要客户为博世、蒂森克努伯、华为等,华阳集团在 2021 年第三季度以 1.92 亿元人民币购买常熟市沙家浜村级联合置业有限公司、李娟持有的江苏中翼 90%股权,扩充镁合金产品线,进一步提升精密压铸业务综合竞争力。

股权结构:股权较集中,五家控股子公司业务布局完善

公司股权较集中,八名实控人间接控制华阳集团。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为江苏华越投资有限公司(原惠州市华阳投资有限公司),截至2022 年5 月5 日持股比例为57.05%,另外第二、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山中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珠海横琴中科白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 7.66%、4.7%。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为南京市越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江苏华越投资76.31%的股权,同时,公司的八名实际控制人邹淦荣、李道勇、张元泽、吴卫、孙永镝、陈世银、李光辉和曾仁武共同持有南京市越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7.31%的股权,均为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长带领公司在低谷期转型,八名实控人经营理念相近。华阳集团董事长邹淦荣毕业于机械制造和设备自动化专业,1990 年在信华精机工作,负责建立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2001 年开始带领团队做汽车多媒体,带领公司成为视盘机精密零部件行业龙头,2007 年被股东票选为华阳总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推动原有员工技能转型来带领公司业务从精密电子向汽车电子业务转型,从售后向前装转型,目前邹总的主要工重点在于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新业务的延伸。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公司实际控制人包括邹总在内共有 8 个人,遇到意见不一致,8名实际控制人会投票,按照持股比例少数服从多数,一旦表决,必须一致行动,邹总表示,“这是一个制度上的安排,实际上我们没用过,因为还没碰到最后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少的工作 15 年以上,多的有20 多年,理念上很相近。”

华阳集团共有 5 家全资子公司,业务布局全面。华阳集团5 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为华阳光电(照明灯具等)、华阳多媒体(HUD 等汽车电子产品、自动化设备、精密电子)、华阳通用(中控屏等智能座舱产品、智能驾驶)、华阳数码特(车载后视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华阳精机(精密锌合金/铝合金压铸),控股子公司业务布局全面覆盖汽车电子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及LED 照明等四大领域。2021 年,华阳光电、华阳多媒体、华阳通用、华阳数码特、华阳精机的营 收 分 别 为 1.65/6.42/25.72/1.81/8.6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3/0.38/1.06/-0.03/1.15 亿元

智能座舱及HUD 行业:产品品类丰富,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核心:座舱智能化时代,智能座舱已经从视觉(HUD、中控屏、娱乐屏)、触觉(座椅加热、无线充电)、听觉(扬声器、功放)等多维度开始升级,以“中控屏+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制器”为代表的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单车价值量合计在 5500-6500 元之间,中期维度(2025 年)存在超1200 亿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可期。目前,以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为代表的座舱产品,海外tier1市占率领先,国内以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本土tier1 大多以车机系统产品起家,从后装转前装,相比海外 tier1 具备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配套客户从自主向合资延伸,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另外华阳集团HUD 业务表现亮眼,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二(16%),有望持续受益于 HUD 行业快速放量。

智能座舱: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且持续升级,市场空间超千亿

从理想 L9 座舱配置,展望智能座舱未来发展

汽车座舱即车内驾驶和乘坐空间。智能座舱是指配备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车载产品,复盘汽车座舱进化史,可概括为机械式-电子化-智能化三阶段。2022年3月,理想 L9 展示其智能化配置,梳理其智能座舱配置后可以发现,智能座舱已经从视觉(HUD、中控屏、娱乐屏)、触觉(座椅加热、无线充电)、听觉(扬声器、功放)等多维度开始升级。

由此去展望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对车智能(车内/外环境感知)、对人智能(五感交互)和对路智能(车联网):1)对车智能(车内/外环境感知),即为通过时驾驶员监测系统(DMS)、360 环视等实现对车内驾驶员、车外路况车况的感知;2)对人智能(五感交互),可基于人的感觉细分为视觉(HUD、中控大屏、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后排娱乐系统、车灯、玻璃等)、听/说觉(语音助手、扬声器、功放)、嗅觉(车内香氛、空气净化)、触觉(方向盘、座椅、无线充电)等,硬件层面的存量为中控屏、液晶仪表、方向盘、扬声器,其中中控屏和液晶仪表朝着屏幕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的方向进化,另外增量硬件包含 HUD、流媒体后视镜、后排娱乐系统、车内香氛系统、功放等;3)对路智能(车联网),通过 V2X 对道路、拥堵状况等信息进行感知和收集,并将数据传输给云端进行计算和路线规划。目前,华阳集团在HUD、液晶仪表、中控、流媒体后视镜、DMS、360 环视、车内香氛、无线充电、数字声学系统等领域均有产品布局。

从产品进化维度来看,座舱电子电气架构会朝着集中域式发展,集成度更高,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应运而生。传统座舱域是由几个分散子系统或单独模块组成,这种架构无法支持多屏联动、多屏驾驶等复杂电子座舱功能,因此催生出座舱域控制器这种域集中式的计算平台。智能座舱的构成主要包括全液晶仪表、大屏中控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抬头显示系统、流媒体后视镜等,核心控制部件是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器(DCU)通过以太网/MOST/CAN,实现HUD、仪表、车机等部件的融合,不仅具有传统座舱电子部件,还将进一步整合智能驾驶ADAS系统。域控制器拥有强大的硬件计算能力与丰富的软件接口支持,将更多核心功能模块集中于域控制器内,系统功能集成度大大提高,加之数据交互的接口标准化,更方便实现零部件标准化,从而降低零部件开发/制造成本。

主流座舱产品的渗透率和市场空间:

智能座舱产品目前的渗透率情况怎样?

我们从汽车日报、太平洋汽车网爬取 2010-2021 年国内上市车型的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并使用“当年搭载该配置的车型数/上市车型总数”来计算渗透率。

整体来看,车载 CD/DVD 市场萎缩明显,中控屏的渗透率相对较高,受益于智能化的大趋势,以液晶仪表、HUD 抬头数字显示为代表的智能座舱新品渗透率提升明显。智能座舱时代,车载 CD/DVD 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控屏)替代,市场持续萎缩,渗透率由 2010 年的 82.7%大幅下滑至 2021 年的2.7%。中控彩色液晶屏承载了打造座舱科技感的重要属性,渗透率由 2010 年的20.7%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 81%。智能化大趋势下,以全液晶仪表盘、HUD 抬头数字显示为代表的增量产品近年来渗透率有明显提升,其中液晶仪表的渗透率由2013 年的1.3%增至2021年的 36.1%,HUD 的渗透率由 2011 年的 0.2%增至 2021 年的8.1%。此外,以流媒体后视镜、内置车内香氛、后排液晶屏幕为代表的增量新品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 0.8%、2.2%、1.5%,后续发展可期。

分新能源类型看,电动车和燃油车均加码智能座舱配置布局,渗透率表现不相上下。经过统计后可以发现,无论是电动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在主流的座舱产品配置渗透率差异不大,单品渗透率差距 4%以内,渗透率差异最大的为全液晶仪表,2020 年电动车(23.7%)的渗透率超过燃油车(19.4%)4.3pct。此外,以中控屏、后排液晶屏为代表的的产品,燃油车的渗透率超过电动车2pct 左右。也就是说,在主打产品表现力与差异化竞争力的时代,燃油车的智能座舱布局力度不输电动车,智能座舱安全标准要求较 ADAS 要求更低,因而无论传统车还是电动车均有条件能快速落地相关产品。

分产品看,智能座舱市场目前中控屏占主导地位,未来的核心增长看点向液晶仪表、双联屏、HUD 甚至更高端的座舱域控制器转移。

1)中控屏即中控台上的显示屏,主要显示音乐、导航、车辆信息、倒车影像、WIFI、蓝牙等内容,交互方式从物理按钮-屏幕触控-语音交互进行升级。从渗透率角度来看,中控屏在所有座舱产品里面渗透率最高(81%),新势力、外资品牌基本标配中控屏,另外合资和自主品牌 10 万元以上的车型中控屏的渗透率也在80%以上。未来中控屏的发展逻辑在于增量端向低端车的渗透,以及存量端的车型更新替换及产品升级。

对于车内屏的产品升级方向,可以概括为单屏尺寸的扩大,以及由中控屏向双联屏/三联屏的产品跃迁。复盘中控屏发展,屏幕尺寸由过去的8 英寸向15英寸以上扩大。在智能化推动下,双联屏或贯穿式三联屏成为热点,通过虚拟机以及芯片等软硬件及技术支持,仪表和中控等成为互联的整体,代表车型有长安CS75PLUS双12.3英寸双联大屏、天际ME7搭载12.3寸液晶仪表+15.6寸中控触控+12.3寸副驾驶娱乐屏、理想 One 的三联屏等,配套的单价也由过去的几百元增至2000元以上。

定量来看,我们对 2019-2022Q1 乘用车销量 TOP40 的车型中控屏和液晶仪表分尺寸进行了统计,总体来看,大屏化为核心趋势。

1)中控屏:10-15 寸占比从2019年的 19.4%提升至 2022Q1 的 49.9%,15-20 寸占比2022Q1 达到9.5%。2)液晶仪表:10-15 寸占比从 2019 年的 28.1%提升至 2022Q1 的35.2%。

2)液晶仪表为渗透率排在座舱端第二且涨幅最明显的新品,配置于驾驶员前方,显示驾驶有关的信息(比如车速、转速、车身紧急报警信息等),液晶仪表也呈现出大屏化(10 英寸以上)的趋势,参考高工智能数据,10 英寸及以上液晶仪表上险量为 116 万辆,同比增长 98%。渗透率自 2017 年的7%开始加速,四年时间内渗透率翻 5 倍增长,2021 年渗透率达到 36%,进入高增长发展期。目前新势力和外资品牌液晶仪表渗透率在 80%以上,自主和合资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仍然存在着广阔的空间。

3)HUD 作为智能驾驶显示的核心单品,伴随上游原材料成本下行及消费需求的增加,自 2020 年以来 HUD 市场爆发,渗透率由 2019 年的2.86%增至2020 年的3.8%,打破 2019 年以前 1%-2%的渗透率平稳期。2021 年伴随装载HUD 的车型陆续量产,HUD 前装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8.1%,相比 2020 年翻倍提升。分车型来看,HUD目前在新势力 40 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配置率超 40%,自主和合资品牌30 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配置率在 15%以上。展望未来,伴随着HUD 的规模化量产应用,渗透率仍将持续上行。

智能座舱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原因在哪?

之所以智能座舱产品的渗透率能够持续且明显的提升,我们认为原因无外乎需求端的消费升级以及供给端的产品升级带来的量利双增。供给端,智能座舱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以及产品升级带来的ASP 提升,在增强车企车型竞争力的同时,也将增厚其以及配套 tier1 的盈利能力。

需求端,年轻群体成为座舱智能化的消费主力,对多联屏最感兴趣,对HUD的支付意愿强。参考亿欧智库的统计信息,2021 年首购和增购/换购的用户中,超过70%的用户会考虑购买智能汽车,超 18%的用户表示一定会购买智能汽车。细分用户画像,25 岁以下、25-35 岁、36-45 岁、46-55 岁、55 岁以上的用户中,分别有 64%、79%、72%、64%、42%的用户将座舱智能化作为购车的参考因素,也就是说年轻群体注重个性化需求与表达,已经成为智能座舱的消费主力。另外用户对于多联屏的感兴趣程度高达 63%,对于 OTA 升级、语音助手、HUD 等存在超30%以上的支付意愿。

智能座舱产品的市场空间测算

1)中控屏:单车价值量在 1500 元左右,2021 年渗透率为81%,预计2025年渗透率为 92%,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729 亿元增至2025 年的896亿元,CAGR 为 5%。

2)液晶仪表:单车价值量在 1000 元左右,2021 年渗透率36%,伴随着多功能性的应用,2025 年渗透率有望达到 55%,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28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357 亿元,CAGR 为 13%。

3)HUD:目前 W-HUD 单车价值量在 1000 元左右,未来HUD 将朝着AR-HUD升级,预计 2025 年 HUD 单车价值量将超过 1200 元,HUD 作为快速放量的市场,渗透率有望由 2021 年的 8%增至 2025 年的 40%,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48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316 亿元,CAGR 为 60%。

4)座舱域控制器:单车价值量在 2000-3000 元之间,渗透率目前约4%、2025年有望达到 20%,对应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60 亿元增至2025 年的325亿元,CAGR 为 53%。

总体来看,以“中控屏+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制器”为代表的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单车价值量合计在 5500-6500 元之间,中期维度(2025 年)存在超1800亿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可期。

竞争格局:国内 Tier1 龙头有望逐渐进口替代,华阳HUD 市占率位居第二

拆解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主要由硬件原材料(PCB、显示面板、座舱芯片等)与底层软件(车载导航、车载语音、操作系统等)供应商组成,中游为关键核心部件(液晶仪表、中控屏、HUD、座舱域控制器等)的系统集成商,下游为主机厂。整体来看,以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为代表的座舱产品,海外tier1市占率领先,国内以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本土tier1 大多以车机系统产品起家,从后装转前装,相比海外 tier1 具备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配套客户从自主向合资延伸,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另外华阳集团HUD 业务表现亮眼,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二(16%),有望持续受益于 HUD 行业快速放量。

1)中控屏(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行业整体分散,国内企业有望依靠成本优势实现进口替代。

从市占率来看,目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以零部件巨头和外资电子厂商为主导,国内供应商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参考盖世汽车数据,全球市场上,哈曼、阿尔派、博世、爱信精机、电装前五大厂商2019 年的市占率为 51%,其中哈曼以 14%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国内德赛西威市占率为3%;国内市场上,零部件巨头安波福市占率排第一(11%),另外以德赛西威、航盛电子、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10%、8%、5%,国内厂商虽然起步晚,但相比外资厂商具有价格优势、响应客户速度快、产品升级快的优势,随着国内厂商产品竞争力增强,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从配套客户情况来看,博世、大陆主要为欧洲整车厂配套,主要业务分布于欧洲;电装、松下、先锋、三菱、爱信精机等主要为日系车企配套,主要业务分布在亚洲;德尔福、伟世通主要为美国车企配套,业务分布较均匀;中国市场上,以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为代表的供应商积极供货,比如德赛西威为理想ONE 配备四联屏,华阳集团为长安 CS75Plus 配备双联屏。

2)液晶仪表:全球市场被海外巨头占据,本土供应商从自主往合资客户突围

全球市场方面,主流的液晶仪表供应商集中于海外头部零部件厂商,比如大陆、日本精机、电装、伟世通、博世、马瑞利等,占据全球超80%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参考高工智能数据,2019 年国内自主及合资品牌液晶仪表(10英寸及以上)供货商中,海外巨头博世、伟世通、大陆、马瑞利的市占率位居前四,共同占据国内近 80%的市场份额,此外,以德赛西威、东软、华阳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供货商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4.3%、1.4%、0.8%,本土供应商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力叠加成本优势,为自主品牌和部分合资品牌供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HUD: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供应商伴随自主品牌崛起而开始崭露头角

此前,HUD 前装市场被精机、大陆、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超 95%。近三年,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加快,不少自主品牌供应商开始崭露头角,以华阳综合实力最强(市占率16%)。分客户看,日本精机、电装、大陆主要为宝马、奥迪、奔驰、通用等中高端品牌配套。本土供应商有华阳集团、江苏泽景、怡利等,主要服务国内自主品牌,包括吉利、红旗、长城、蔚来、东风等。

4)座舱域控制器:伟世通入局早,国内 Tier1 加速落地产品并配套主流自主品牌

供给层面,整车厂、Tier1、软件厂商均谋求融入座舱域领域,Tier1 供货给主机厂为主流模式。对于整车厂来说,由于座舱功能在中短期难以成为定制化付费,自研座舱域控制器的迫切性不如自动驾驶,寻求第三方软件合作伙伴、实现软硬件解耦或为潜在选项,中科创达为代表的的软件公司顺势崛起。目前给整车厂提供座舱域控制器的供应商仍集中于以伟世通、安波福、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为代表的 Tier1,其中伟世通、安波福、佛吉亚、东软、德赛西威、华为等Tier1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已实现量产,大陆、松下、博世、华阳集团也纷纷加速推出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

竞争格局层面,国外巨头布局早,其中伟世通目前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领域的佼佼者,国内厂商近年来加码布局并落地相关产品。伟世通SmartCore 早在2018年通过搭载于奔驰 MBUX 系统上实现量产,采用伟世通Smart Core 方案的厂家最多,Smart Core 中高端支持语音助手、车内感知、驾驶员监控、AI 集成驾驶员健康、360 环视等,未来,计划将 SmartCore 座舱域与DriveCore 驾驶域结合成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此外,德赛西威、布谷鸟、华为、华阳集团等本土供应商也纷纷推出座舱域控制器产品,配套主流的自主品牌客户。

HUD:C-HUD 到 W-HUD 再到 AR-HUD,量价双增

考虑到前一部分我们已经就 HUD 的渗透率、市场空间、竞争格局进行详细论述,因而此部分我们将主要就 HUD 的前瞻技术、发展趋势及后续有望快速渗透的底层逻辑进行分析。

复盘 HUD 发展,从飞机到汽车,从安全到智能

复盘 HUD 的发展之路,从飞机到汽车,从安全到智能。HUD 最早应用于战斗机中,为了避免飞行员频繁的通过仪表查看飞行数据,分散注意力,HUD 系统应运而生。1988 年通用汽车在其旗下的 Oldsmobile Cutlass Supreme Indy 500 PaceCar上采用了 HUD 抬头显示器,作为世界首款采用 HUD 的汽车,显示信息有限且颜色单一;1997 年通用 Corvette 首搭彩色 HUD,此后 HUD 逐渐装备在跑车和高档轿车中,显示信息变丰富(含路况、导航等);2020 年,奔驰S 级发布AR-HUD,AR-HUD结合 ADAS 功能,可实时进行道路危险警示和预告路况,提升驾驶安全性。2020年至今,以北汽极狐阿尔法 T、长城哈弗为代表的的自主品牌开始装配HUD,HUD被大众逐渐认知。

HUD 的全称是 Head Up Display, 即平视显示器,其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风挡玻璃上,让驾驶员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就能看行车信息。汽车应用 HUD 的原始驱动力是驾驶的安全性,使得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需将视线转移到仪表盘或者中控上,因此,HUD 所投影的信息主要是汽车的行驶状况指标,比如仪表盘上所显示的车速、油量等信息。进一步,设计人员希望通过 HUD 实现智能驾驶的目标,HUD 往智能化延伸,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包括导航、短信、电话、邮件等,甚至加入简单的互动,让汽车成为类似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智能驾驶时代,AR-HUD 除导航功能外,还可以结合ADAS功能,应用于车道辅助、自动跟车、变道辅助、泊车辅助、行人识别等场景,在安全基础之上彰显 HUD 的智能化功能。

HUD 分品牌分车型应用及渗透率提升的底层逻辑

从外资到自主和新势力,从高端车到中端车,HUD 自2020 年至今爆发力明显。HUD渗透率由 2011 年的 0.24%提升到 2019 年的 2.6%,由于价格高昂(HUD 选配价格介于 6000-19000 元之间),长达 9 年的时间里 HUD 处于缓步爬坡状态,标配HUD的车型集中于售价 50 万元以上的外资品牌。自 2020 年开始,以长城哈弗H6、哈弗大狗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以及以蔚来 ES6、EC6 为代表的新势力装配HUD,并将标装配 HUD 的车型价格从此前外资的高端车型(30 万元以上)下沉到中低端车型(30万元以下),HUD 开始彰显产品力,渗透率于 2020 年达到3.8%,其中外资(16.9%)>新势力(12.7%)>合资(3.7%)>自主(1.1%)。2021 年,自主和合资品牌的走量车型(吉利博越、广丰雷凌等)纷纷装载 HUD,提升消费者对于HUD 认知,另外走量车型对 HUD 的应用也进一步推高 HUD 渗透率至8.1%,其中外资(30.5%)>新势力(11.9%)>合资(7.6%)>自主(3.8%)。

市场认知度与高成本为压制 HUD 长达十余年应用缓慢的核心原因。一方面,因配置率低且多数呈现在高档车中,普通消费者对这一技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由于开发成本和材料成本较高,HUD 选装价格较高(大多在1 万左右),此外,之前的 HUD 存在重影、分辨率低等问题,在非刚需的情况下,装配HUD 并未大面积铺开。之所以近两年 HUD 市场爆发,究其根源,在于供给端原材料成本下探、以及需求端消费者对 HUD 的认知提升。1)供给端,HUD 核心光学原材料LED、LCD等价格近年来持续下降,装配 HUD 的车型数变多,HUD 走上规模化量产之路。另外 HUD 的显示技术升级(显示内容增加、图像变大),HUD 产品力提升;2)需求端,用户对 HUD 的付费意愿超 30%,另外对于存量已购买HUD 车型的车主,超90%的表示再购车会优先选择 HUD 车型,反映出 HUD 的用户粘性大。

HUD 的成像原理、分类及技术趋势

HUD 的成像原理可概括为图像生成器产生 HUD 的虚像,再由后续的一系列光学部件经过反射来显示图像。 HUD 的虚像由图像生成器产生,图像生成器包含光源和显示器,光源提供一定亮度的光,通过显示屏产生图像,将图像投射到第一面折叠镜中,经过第一面折叠镜的反射,投影到第二面可旋转非球面镜上,经过非球面镜的发射,光线透过抬头显示器的盖板最终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使得驾驶员在视野和区域可以读取到投影距离以外的虚像。

HUD 的主要零件可分为上盖、光学零件(含挡风玻璃)以及图像生成器(即PGU)三部分。1)上盖:包括杂光阱和炫光阱,用于防止太阳光的直射与反射,防止阳光倒灌引起 HUD 内部高温,同时阻止太阳光进入抬头显示器内部造成驾驶员炫目;2)光学零部件(包括挡风玻璃):包含抬头显示器的非球面镜、平面镜、轴承组合,可以定义抬头显示器的平视角和下视角、虚像尺寸、投影距离以及抬头显示器的体积;3)图像生成器(PGU):包括显示屏和背光组合,显示屏定义了抬头显示器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光源定义了抬头显示器的色域、亮度和均匀度。

图像生成器 PGU 是 HUD 最核心的部件,成本占比 50%左右,可分为TFT-LCD、DLP和 MEMS 激光投影三种技术。由于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显示效果基本满足现阶段需求,因此 TFT-LCD 目前是主流成熟技术方案;DLP 拥有更好亮度、对比度显示效果,且与 AR-HUD 匹配优势突出,但融合算法等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激光投影技术缺陷比较明显。

HUD 主要分为 C-HUD、W-HUD、AR-HUD 三类,W-HUD 为主流方案,AR-HUD为未来发展趋势。C-HUD 由于安全性不高,成像效果一般,逐渐被边缘化;W-HUD技术相对成熟,目前是主流方案;AR-HUD 虽技术难度较大,但成像尺寸、投影距离等性能指标突出,并且更适合加入 ADAS 信息和高级导航信息,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发展需求,为未来发展方向。据 TI 官网介绍:“真正的增强现实”需要至少10°的广角视野以及至少 7.5m 的长虚拟投影距离。AR 背后的原理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叠加数字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情景意识,并改善驾驶体验。为了与驾驶员视野进行有意义的交互,视野越大、虚拟视像越长就越好。”

从 AR-HUD 搭载情况看,2020 年 9 月,除奔驰 S 级高端车外,大众ID 系列、一汽红旗、长城 WEY 等也推出搭载 AR-HUD 的量产车型,广汽GS8 与华阳合作的AR-HUD于 2021Q4 首次搭载在量产车型中。从技术方案看,迄今量产的AR-HUD 基本采用TFT、DLP 技术,由于 TFT 成本更低,因此国产车型多倾向采用该技术。

交互端,智能座舱,屏类、HUD、座舱域控制器为中短期维度重要增长点

从传统产品到新产品,华阳集团横向多品类,纵向集成化(域控制器)。对华阳放器/车载影音导航系统、车载音频播放器,平均单价分别900-1200元/件、200-300 元/件。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新产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维发力,横向多品类(HUD、液晶仪表、中控屏、APA、摄像头、数字功放等),纵向集成化(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我们认为,华阳汽车电子产品的核心看点在于智能座舱(HUD、液晶仪表、中控屏、座舱域控制器、数字声学系统)、智能驾驶(车载摄像头、360 环视系统、APA、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总体来看,华阳集团的智能座舱业务,看点之一在于大单品,以HUD、中控屏、液晶仪表、双联屏等为代表的单品类表现出色,配套客户从自主(长城、长安、广汽、比亚迪)、新势力(蔚来、威马、华为金康赛力斯、零跑)向合资(长安福特、东风本田等)延伸;看点之二在于集成化,公司已推出搭载高通、瑞萨、芯驰等多种芯片方案的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已获得多个项目定点。

HUD:产品布局全面,配套客户从自主向合资延伸

HUD 方面,从后装到前装,华阳 HUD 产品布局全面。华阳多媒体于2012年对HUD进行开发,从 C-HUD 到 W-HUD 到 AR-HUD,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车厂合作伙伴。C-HUD主要采用半透明的树脂板来反射出虚像,由于成像区域小、显示内容有限、成像距离近,位置较低等问题,C-HUD 逐步被边缘化;W-HUD 直接使用挡风玻璃反射成像,可将车辆行驶、车辆状态、导航路径和娱乐等信息随时投射在驾驶员眼前,可支持更大的成像区域、更远的投影距离,因其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成为市场主流;AR-HUD 可进一步分为 TFT 和 DLP 方案,同样投射于挡风玻璃上,相较W-HUD的投影面积更大、投影距离更远,可通过增强现实算法,将眼、虚像、实景三点保持一线,为驾驶员提供实景融合的效果,将信息从孤立显示变成指引性显示(智能眼球跟踪、BSD 盲区监测、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等),并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

从产品配套情况看,华阳 HUD 的配套客户涵盖头部自主和合资品牌。公司W-HUD已搭载东风日产启辰、长安、长城多款车型量产,AR-HUD 搭载广汽车型量产。目前已获得自主(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比亚迪、东风)、新势力(华为金康赛力斯)、合资和外资(东风本田、越南 Vinfast)等车企客户的定点项目,订单大幅增加。同时公司 HUD 进入了多家国际品牌车企的供应商体系。

2021 年,搭载华阳 HUD 产品的长城多款车型销量表现亮眼,搭载华阳AR-HUD的广汽传祺 GS8 上市。HUD 产品的重要客户长城哈弗H6 和长城大狗2021 年维持亮眼的销售表现,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其中,哈弗 H6 在2021 年的销量为37万台,2022 年 1-4 月销量为 9.3 万台,连续多个月获得 SUV 销量冠军;哈弗大狗于2020年 9 月上市,销量快速增长,2021 年销量达 10 万台,2022 年1-2 月销量为1.5万台,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为 16 万台;2021 年 12 月,搭载华阳“W-HUD 抬头显示”、“车载无线充电”等产品的哈弗神兽上市,上市至今累计销量2.8 万台;2021年12 月,全新第二代广汽 GS8 上市,华阳为广汽传祺全新第二代GS8 提供AR-HUD产品,广汽 GS8 上市至今累计销量 1.6 万台;2022 年2 月,搭载华阳W-HUD的长安 CS75 PLUS 上市,2-4 月累计销量 3.9 万辆,有望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中控屏和液晶仪表:顺应大屏化、一体化趋势推新品,配套走量畅销车型

公司汽车电子屏、仪表类产品包含中控屏、多联屏、液晶仪表、数字后视镜等产品。1)中控屏方面,公司可提供多联屏/超长屏/曲面连屏等多样品类,从6.75寸到 15.6 寸的显示屏,从收音机到智能联网影音娱乐,涵盖了导航定位、音视频及图片播放、手机互联、智能语音控制、车联网应用等功能,华阳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的定制化信息娱乐产品。此外,公司可提供座舱从10.25 到27 寸多尺寸组合一体化显示屏解决方案,即 OLED、折弯双联屏、窄边框、一体黑等新技术应用的多款产品,所有高清显示屏都具备亮度自适应、防反射、防眩光、防指纹等特点。2)液晶仪表方面,顺应仪表向着大屏、多联屏、高清方向发展的趋势,华阳本可为客户定制多套不同风格的 3D UI 主题,提供高性价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3)数字后视镜方面,公司可提供 9.2 寸全液晶宽屏设计,分辨率达1920*384、亮度达1700 cd/㎡,采用 200 万像素摄像头,同时具备自动防眩光功能,使得屏幕画面时刻保持清晰、舒适,视频传输低延时,实时还原车辆后方路况,为驾驶者行车保驾护航。

公司的中控屏、液晶仪表类产品已经配套长安、长城、广汽、华为金康赛力斯、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中,其中以长安 UNI-T、长安CS75 PLUS 等走量畅销车型有望为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贡献重要增量。1)长安:2020 年6 月,公司为UNI-T配备仪表+10.25 寸液晶大屏,2021 年 8 月,公司为 UNI-T2022 款配备仪表+双12.3寸液晶大屏,长安 UNI-T2021 年销量 8.4 万辆,2022 年1-4 月销量2.0 万辆。2022年 2 月,公司为长安 CS75 PLUS 配备双 12.3 英寸一体化曲面屏+液晶仪表,畅销车型的配套将持续贡献重要业绩增量。2)长城:2021 年1 月,搭载华阳中控大屏和车机的哈弗 M6 PLUS 上市,5 月,配备华阳 12.3 英寸液晶中控大屏+主机的哈弗赤兔上市,该车型 2021 年销量为 3.1 万辆,2022 年 1-4 月销量为2.1 万辆。3)广汽:2021 年 6 月,传祺 GS4 PLUS 上市,华阳为其供应10.1 英寸中控液晶显示屏。4)新势力:2022 年 2 月,华为金康赛力斯问界 M5 上市,华阳为其提供10.25寸高清液晶仪表,2-4 月,问界 M5 销量 0.8 万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座舱域控制器:提供多种芯片方案,部分项目将于2022年内量产

在华阳布局座舱域控制器的过程中,其在汽车电子领域丰富的技术累积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从单一的产品到多产品融合,华阳打破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多屏互动及信息交互,并对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次升级,其用于第四代智能座舱的域控制器应运而生。目前,公司已推出搭载高通、瑞萨、芯驰等多种芯片方案的座舱域控制器产品,产品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一芯多操作系统,可实现多屏互联及跨屏显示等,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更优的性价比。截至目前已获得长安、长城、北汽等多个客户的定点项目,部分项目将于年内量产。

华阳第四代智能座舱中的域控制器以高算力 SoC 芯片为基础,将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融合到一个平台上,可充分满足车企“一芯多操作系统”研发需求,实现仪表、信息娱乐、副驾屏、AR-HUD 等多屏互联及跨屏显示。具体来看,该产品有以下几大亮点:1)能充分满足车企“一芯多操作系统”研发需求,降低复杂功能开发难度和整车电子成本:以硬件 Soc 芯片为基础,支持多个主流芯片平台,以及 QNX、Android、Linux 等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基于Hypervisor虚拟化,让软件部署变得更灵活、安全和高效。另外,该产品还支持多LCD、Camera、Audio,集成度高。2)支持多屏互动互联:包括中控主屏与副屏的音源分开输出;双屏之间的音视频资源共享;第三方应用双开,多用户独立使用;仪表与中控、导航音乐信息实时同步等。3)助力提升车辆行驶安全:集成了多项ADAS驾驶辅助功能,保障行车安全。

华阳开放平台(AAOP),助力行业分工合作。从 2020 年发布AAOP 1.0,到2021年发布 AAOP 2.0,华阳基于硬件抽象封装、数据和服务接口标准化等核心技术,打造了分层分列架构的华阳开放平台(ADAYO Automotive Open Platform)。一方面,分层实现了开放平台对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解耦,既可以灵活配置多类芯片,又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应用生态、智能生态。另一方面,分列可以实现对众多主机厂定制需求的解耦,即开放平台为主机厂提供了第三方适配接口。华阳开放平台(AAOP)实现了软硬解耦,解决了当前多样化硬件与软件生态适配工作量不断加大、效率低的难题。AAOP 聚焦智能座舱,从中控信息娱乐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打造了一个车规级、开放的平台,助力行业生态分工合作。

华阳通过拓展开放平台,不断拓展朋友圈,产品已适配当前主流硬件及软件生态,如 HUAWEI HiCar、梧桐车联 TINNOVE、IFLY AUTO 飞鱼、腾讯TAI、仙豆智能、百度 Duer OS、地平线多模交互等,已有多个客户项目量产。

运动端,智能驾驶,车载摄像头、360环视系统、APA 等产品陆续量产

华阳集团智能驾驶产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车内感知(驾驶员监测系统DMS)、驾驶辅助系统(ADAS 警示、 360 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APA、盲区监测BSD等),实现丰富的场景感知,将继续推出新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华阳推出的 360 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煜眼”技术等已在多款车型中应用。公司与地平线合作,未来双方将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

360 环视:AVM 市场持续扩充,华阳发布智能座舱360 环视方案

行业端,拥堵行车场景下对 360 环视需求增加。道路上的车辆变多,特别是在狭隘拥堵的市区和停车场,容易出现碰撞和刮蹭情况,不少车主依赖于可视画面来辅助行车。从前装市场新车配置情况看,也有越来越多的车型出厂标配360环视系统,根据盖世汽车数据,AVM(即 360 环视)国内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165万套增至 2025 年的 261 万套,CAGR 为 12.1%。

公司端,华阳积极布局 360 环视系统,发布智能座舱360 环视方案。360环视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身的前、后、左、右四个摄像头传感器相互协同配合,并使用算法进行视频合成处理,行车车身周围 360 度的视频图像效果,让驾驶员视野更开阔,行车更安全。

自动泊车:“煜眼”技术解决自动泊车痛点,搭载于威马汽车

行业端,2020 年 APA(自动泊车)装配率 11.5%,同比增长4pct。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0 年国内乘用车 APA 装配率为 231 万辆,相比2019 年的159 万辆增加46%,装配率也由 2019 年的 7.4%增至 2020 年的 11.5%,装载率提升的背后,主要源于自动泊车功能较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难度低、场景复杂度低,且泊车场景并不是在公共的道路上,法规相关限制较小。其中,具备APA 功能且销量较多的车型主要来自奔驰、宝马、别克等国外品牌。自动泊车APA、远程遥控泊车是智能泊车系统当前的主要落地方案,中高端及豪华车型中开始尝试预装L3 的记忆泊车和L4 级的自主代客泊车功能。

公司端,华阳推出“煜眼”技术摄像头,实现了在线快速内参标定及保存,解决自动泊车系统便很难做到“一把倒到位”的痛点问题。自动泊车系统主要有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两种传感器系统参与,这两种传感器要能够把物体角度、深度等信息体现出来,结合算法,形成准确的路径规划,最终做到快速准确地将车停到相应的位置。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超声波雷达的方向性不好,以及现阶段光学摄像头很难做到高一致性,偏差率较大,因此易对算法的实现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自动泊车系统中,对地面上的停车线需要通过摄像头来识别定位等应用场景,以百万像素的 180 度全景摄像头为例,对7 米远的地上目标,3 个像素的误差,就有可能造成 0.5 米的误判,当摄像头装得越低,误差会越大。针对摄像头一致性难题,华阳数码特重磅推出了“煜眼”技术,该技术具备准确、快速、应用场景可拓展的特点,该技术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多家车企的订单,并于 2020 年在新宝骏 E300 上正式迎来规模化量产,公司煜眼摄像头与百度合作陆续在威马、广汽车型上量产。

华阳最新一代自动泊车产品采用的是基于 360 环视系统感知和超声波雷达感知融合的自动泊车系统,即多传感融合方案的代表解决方案。由于其覆盖场景多达90%以上,能解决大部分的泊车困难,在硬件方面,ADAYO 华阳自动泊系统拥有12个超声波雷达、4 个高清摄像头,因此能够对道路、车辆、行人、障碍物等进行精准识别,并实现多场景车位探测。量产车型方面,2020 年9 月15 日,威马汽车发布了与百度共同开发的 AVP 自主泊车技术,并亮相了首款搭载AVP 自主泊车技术的全新量产车型,该车于 2021 年初上市,华阳数码特一同参与了此项目的开发,并在整个系统中提供关键的传感器 —— 带华阳数码特独有的“煜眼”技术的摄像头:一个前视及四个环视摄像头。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合作地平线,打造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2021 年 4 月 19 日,ADAYO 华阳与汽车智能芯片引领者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双方达成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在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双方基于地平线征程 2 汽车智能芯片打造的 DMS 产品正式亮相,华阳基于地平线征程2推出的DMS 产品将搭载车机在 2021 年内量产上市,基于地平线征程3 的多模态交互产品正在开发中。

精密压铸业务稳健发展

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轻量化是完成“双碳”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铝合金是轻量化的主要材料之一,具有高强度、碰撞吸能、耐腐蚀等特点。电动化对汽车轻量化有更高的需求,以提高续航里程,会进一步提升渗透率,铝合金压铸业务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规划,车辆整备质量在未来将快速降低,单车用铝量和用镁量快速上涨。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 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 2015 年将减重 10%,单车用铝量达到190kg,单车用镁量达到 15kg;2025 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 2015 年将减重20%,单车用铝量不低于250kg,单车用镁量不低于 25kg;2030 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2015 年将减重35%,单车用铝量不低于 350kg,单车用镁量不低于 45kg。

铝合金按照在汽车行业不同应用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用量占比分别约 80%、10%、10%。从整个汽车的构造来看,压铸件可分为大型压铸件和中小型压铸件(即精密压铸件),大型压铸件包含发动机缸体、变速箱、悬臂架等,中小型压铸件包含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大量精密压铸零部件。

从竞争格局来看,车用铝压铸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参考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全球铝压铸 CR4 为 27%(Nemak11%、Ryobi 利优比9%、Georg Fischer 乔治费歇尔 4%、Ahresty 阿雷斯提 3%)。根据中国铸造协会数据,我国有3000 多家压铸企业,CR5 为 11.6%(广东鸿图 4.2%、爱柯迪 3%、文灿股份1.6%、派生科技1.55、旭升股份 1.3%),整个铝压铸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车用压铸件龙头的压铸产品多以大件生产为主,华阳集团专注于精密压铸件,华阳精密压铸业务相比生产大件的龙头虽然营收体量较小,但华阳的精密压铸毛利率(26%)较高,我们认为,原因或为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为依据客户特定的技术参数设计并生产的非标产品,精度越高,加工难度、耗用的人工及加工费用相应越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较大。

2014-2017Q1,华阳精密压铸前十大客户占精密压铸营收比例超70%,客户结构较为稳定,大陆、威伯科、博格华纳、东莞恩斯克、安诺费等公司长期居于前五大客户中。整体来看。华阳精密压铸配套的前十大客户集中于汽车零部件或精密电子零部件的跨国企业,华阳成为该等客户供应商并扩大供应量需较长期间,2014年、2015 年部分客户因小规模部件采购中合作良好,增加了对本公司的采购订单。近年来华阳精密压铸持续深化阿米巴经营管理,持续推进工厂低成本智能化改造、专项品质提升等工作,提高精密压铸业务的综合竞争能力,成功开辟了海拉、法雷奥、飞利浦电子、采埃孚、速腾聚创等新项目,有望不断增厚公司业绩。

竞争层面:依靠HUD 有望突围国际汽车电子巨头

核心:我们对全球 HUD 业务市占率最高的几家汽车电子龙头业务进行梳理,发现华阳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以下几点:1)华阳的销售净利率行业领先(华阳6.6%、大陆 4.3%、电装 5.2%、精机-2.0%、伟世通 1.8%、怡利3.9%),毛利率行业领先(华阳汽车电子 21.2%、大陆 22.9%、电装 14.5%、精机16.2%、伟世通9.2%、怡利 26.7%),体现出公司产品利润率及成本管控能力相对较强。2)研发投入近年保持在 8%以上,处于行业中上水平,超过精机。3)汽车电子业务高成长性,2021 年营收增速(40%),远超大陆(-27%)、电装(12%)、精机(4%),低于怡利(52%),以中控屏、HUD 为代表的产品配套的新车型增多。

考虑到华阳集团 HUD 业务的优势地位,国内布局 HUD 业务的除了华阳集团以外多为非上市公司,比如江苏泽景、未来黑科技,因而此部分我们主要对全球HUD业务市占率最高的几家汽车电子龙头业务进行对比分析,电装和精机作为HUD市占率最高的两家汽车电子厂商(21H1 前装 HUD 市占率分别30%、30%),配套客户集中于日系的丰田、本田等,大陆、伟世通集中于通用、戴姆勒、福特等美系、欧系品牌。华阳集团作为中国本土不断成长的供应商,HUD 市占率位居第二(16%),配套客户也从自主(长城、广汽等)往合资(东风本田等)延伸。

ROE 水平处于汽车电子行业中位,销售利润率行业领先。与全球主流汽车电子企业相比,华阳集团 ROE(8%)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与全球龙头的差距主要体现为权益乘数较低,财务杠杆较小,反映出公司负债水平相比较低,经营业务更多依靠自有资金,我们认为这与公司当前相对保守的财务政策相关,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管理和风控能力的增强有望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公司关键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行业领先(华阳汽车电子 6.6%、大陆4.3%、电装5.2%、精机-2.0%、伟世通 1.8%、怡利 3.9%),体现出公司产品利润率及成本管控能力相对较强。此外,从关键盈利指标毛利率对比来看,华阳的毛利率也处于行业相对领先的水平(2021 年华阳汽车电子 21.2%、大陆 22.9%、电装 14.5%、精机16.2%、伟世通9.2%、怡利 26.7%)。

华阳研发费用率 8%,处于行业中上水平。整体来看,汽车电子行业国际龙头大陆和电装研发占比较高(10%以上),华阳研发占比处行业中上水平(8%)。横向来看,最新财年中大陆汽车业务研发占比 13.2%,电装总体研发占比9.9%,精机汽车业务研发占比 1.7%,怡利总研发占比 9.7%,华阳总研发占比8.5%。纵向来看,大陆和怡利的研发占比先上升后在 2021 年有所下滑,华阳的研发占比从2015年的 5%持续提升至 2018 年的 10.5%,之后维持在 8%以上。

从汽车业务营收增速角度来看,华阳汽车电子业务具备高成长性。2021 年华阳汽车电子营收增速 39.9%,远超大陆(-27%)、电装(12%)、精机(4%),低于怡利(52%)。华阳的汽车电子业务自 2019 年开始,由于前期研发的项目陆续投产,中控、HUD 等高附加值产品配套的新车型增多,汽车电子业务进入增长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华阳集团研究报告:智能化与轻量化共成长,平台型企业驶向未来赛道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戴文杰)

1. 公司业务转型面向智能化和轻量化,经营向好

近三十年全面转型升级,聚焦智能化和轻量化。公司前身为成立于 1993 年的国有企业 华阳实业,主要从事视盘机、激光头等精密电子业务,2001 年设立控股公司——华阳多媒 体,开启汽车电子业务,产品逐步延展至中控系统等;2002 年华阳实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 司并引入职工控股;2003 年与日本山岐合作精密压铸锌合金业务;2013 年整体变更设立 股份公司,华阳集团成立;2017 年于深交所上市。经过近 30 年的全面转型升级,公司形 成了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LED 照明四大业务板块。近年来,公司聚焦汽 车产业智能化、轻量化,“汽车电子+精密压铸”双轮驱动,推动公司迈入发展快车道,成 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的系统供应商。

公司股价变化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17 年-2019 年,视盘机市场持续萎缩、核 心客户部分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此阶段公司估值变动极大,主要因为公司业绩下滑,EPS 出现较大下降。②2020 年至 2022 上半年,新冠疫情爆发,汽车需求和供应链均受到较大 冲击,但公司通过业务转型,形成“汽车电子+精密压铸”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汽车电子 产品线不断开拓升级,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也随着公司业绩释放 EPS 提升,估值回落至 50X-95X。2022 年下半年主要受到头部客户长城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拖累,进入 2023 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担心行业价格压力向供应链传导,公司估值由 80X 降至 2023 年 6 月初的 35X。总体看,公司在 2023 年 6 月初的估值水平,已达到 2020 年以来的低点位 置。

1.1 业务转型聚焦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智舱产品布局全面

紧抓智能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产品线拓展。智能化方面,持续推进产品线 扩展、产品迭代升级。公司从车载中控产品升级,布局多种汽车智能化产品,如液晶仪表、 无线充电、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并逐渐实现规模化前装配套,华阳 HUD 及无线充电 产品目前已成功位列中国乘用车市场本土供应商首位。发展至今,公司汽车电子实现智能 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布局,逐渐形成了包括域控制器、屏显示、液晶仪表、 HUD、电子内外后视镜、数字钥匙、数字声学系统、无线充电、运动机构等产品在内的多 品类全覆盖的汽车电子业务矩阵,拥有较完整的智能座舱产品线和部分智能驾驶产品线。 汽车电子产品单车价值量最高可超过 1 万元,2022 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达 66.4%, 自 2017 年以来占比提升 7.25pct。 轻量化方面,压铸业务增速快,2021 年进军镁合金产品线。华阳的精密压铸业务也完 成了从铝合金、锌合金到镁合金压铸,从小吨位压铸到中大吨位压铸,从消费电子部件到 高安全要求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新能源三电产品的众多布局或转型,为众多整 车及 Tier 1 客户提供更优秀的轻量化解决方案。2022 年,精密压铸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占 比为 23.5%,相较于 2017 年提升 13.74pct。

精密电子零部件业务持续萎缩。近年来,光盘业务市场规模持续萎缩,相关上游产业 也相应萎缩,公司精密电子部件板块的收入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2 年,精密电子部 件业务收入占比仅为 5.9%,而 2017 年为 22.5%。 LED 照明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公司从 2008 年开始布局 LED 照明业务,拥有智慧照明、 LED 电源、LED 封装等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照明、商业和工业照明灯具、LED 驱动电 源、封装产品等,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2022 年营收占比为 2.3%。

1.2 子公司业务协同,支撑公司业务发展

子公司业务协同,支撑公司业务发展。华阳集团截至 2022 年年报披露所控股子公司共 15 家,主要子公司有华阳通用、华阳精机、华阳多媒体、华阳数码特、华阳光电,集团通 过直接或间接均 100%持股,其中华阳通用、华阳精机、华阳多媒体是最主要的子公司, 华阳通用和华阳多媒体主要承担汽车电子业务,华阳精机主要是精密压铸业务。

华阳通用、华阳精机、华阳多媒体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和净利。近年来,公司子公司华 阳通用贡献营收维持在 50%以上,华阳精机和华阳多媒体的营收占比也逐渐增加。2022 年,华阳通用、华阳精机、华阳多媒体营收占比分别为 56.74%、23.65%、16.62%,净利 润占比分别为 34.11%、46.67%、12.04%(营收占比和净利润占比均为子公司经营数据除 以华阳集团经营数据,未考虑内部抵消)。

1.3 受益于积极转型,营收/盈利进入上升通道

公司先后经历视盘机市场萎缩、客户结构带来的阵痛,经汽车电子转型,2018 年后盈 利能力开始回升。为应对视盘机市场规模缩减的风险,公司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公司业务 向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倾斜,精密电子部件板块的收入占比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2018 年,受北汽银翔、北汽幻速等客户资金链危机的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大 幅增加,拉低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2019 年以来,公司业务转型、客户结构优化成果逐渐 显现,归母净利润逐渐好转,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改善。 营收触底反弹,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高增速。得益于汽车电子、精密压铸两大业 务的大幅增长,2020 年以来公司营收呈增长趋势,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56.4 亿元,同比 增长 25.6%,实现归母净利润 3.8 亿元,同比+27.2%。23 年第一季度营收 13.15 亿元, 同/环比+9.6%/-19.3%,归母净利润 0.78 亿元,同/环比+12.1%/-31.6%。

近年来毛利率较为稳定,后续存在上行空间。自 2019 年以来,公司毛利率水平较为稳 定,维持在 22%左右。但公司的产品结构已然改变,高毛利率产品后续也将更好放量,公 司毛利率存在上行空间,具体讨论将在第五章展开。 加大研发投入,适应行业变革,管理与销售费用管控向好。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阵 痛期,公司 2018-2021 年研发费用率下滑,在公司净利恢复后,也为了应对汽车智能化、 电动化、轻量化的行业趋势,公司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在 2022 年提升至 8.4%。 管理和销售费用率,也受益于公司 21 年开始营收回升,规模效应体现,两费率呈下行趋势。

净利率方面:①从总量看,经历过 2019 年至 2020 年的业务转型,2019 年开始,公 司净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 年为 6.8%;23Q1 为 6.0%,主要是当季的费用率提 升。②从业务拆分上看,公司未披露各个业务的详细净利率水平,我们以子公司净利率来 判断各个业务的利润率。精密压铸业务高净利润率拉升公司整体净利润率水平,同时汽车 电子业务净利润率稳步提升。2018-2022 年,子公司华阳精机净利润率维持在 10%以上, 近 3 年均在 13%以上,高于公司整体净利润率水平;华阳通用 2020 年实现净利润率转正, 并稳步提升,2022 年净利润率达到 4.06%;华阳多媒体 2020 年开始净利率上升,2021 年达到 5.8%,2022 年微降至 4.9%。总体看,华阳通用开展汽车电子业务为主,其净利率 稳步提升;同时,随着华阳精机代表的精密压铸业务也在稳定增长,营收占比逐年提升, 其高净利率拉动公司整体净利润率上行;共同推动集团整体净利率从 2018 年的 0.52%增 长至 2022 年的 6.75%。

1.4 公司内部控制稳定,注重提拔业务突出的年轻干部

股权架构清晰,内部控制稳定,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为八位境内自然人。公司控 股股东为江苏华越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56.86%;华越投资的控股股东为南京越财, 邹淦荣、张元泽、吴卫、李道勇、孙永镝、陈世银、李光辉和曾仁武 8 人持有南京越财 67.31% 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 8 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共同控制、管理公司,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实控人之间目标一致,内部稳定,董事长的权威性也较强。中山中科、珠海 横琴均为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分别为 6.21%、3.82%。

管理层深耕行业数十年,业内经验丰富,并注重提拔业务突出的年轻干部。公司董事 长邹淦荣带领公司在低谷期转型,2001 年带领成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华阳多媒体,将 公司打造成视盘机精密零部件行业优势企业;2010 年以来,视盘机市场萎缩,开始带领公 司战略转型,形成了以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LED 照明为主的业务布局。 同时公司注重提拔业务突出的年轻干部,目前各子公司主要业务负责人多为业务突出人才, 业务管理团队较年轻,具有较强战斗力。

公司在 2020 年 6 月和 2021 年 10 月做过 2 次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以中层管理干部、 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为主,还有少数高层干部,覆盖范围较广,较好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2. 智能座舱:成长为平台型企业,处于快速收获期

公司从 2001 年开始发展汽车电子业务,逐步迈向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目前正处于 充沛座舱电子订单释放的上行周期。公司目前拥有较完整的智能座舱产品线,智舱产品覆 盖车机/仪表、屏显示、HUD、座舱域控制器、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等众多产品, 同时伴随公司业务的转型,座舱产品呈现从单品往域控集成的趋势。当下公司的汽车电子 产品处在品类持续扩张阶段,通过大单品打入车厂后可以持续拓展品类,并且汽车电子具 备持续迭代的属性,客户粘性较强。

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驱动,座舱电子量价齐升,市场空间广阔。从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来看,驾驶自动化和座舱智能化是汽车智能化的两大方向,智能驾驶座舱是自动驾驶时代 对于座舱空间的必然要求,座舱未来将担任数字化、信息化、多功能化的“第三生活空间” 的作用。需求方面,消费升级下,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特征凸显,汽车成为了提高生活 品质的载体和空间,消费者对驾乘舒适性、安全性的追求是座舱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推力。

座舱电子整体量价齐升,贡献行业产值新增量。量的方面,智能座舱有助于迅速提升 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逐渐成为车企的主打卖点之一,功能渗透率不断提升。价的方面,智 能化升级带动产品的功能升级,或者单车用量提升,可以使得单车价值量提升,如车载屏 幕、HUD、氛围灯、车载扬声器、无线充电等;同时也存在一些功能因为规模效应单车价 值量降低,如液晶仪表盘、电子外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等,推动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国际巨头先行,国内厂商追赶后劲十足。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座舱电子供应商一直 以来以国际零部件巨头和汽车电子厂商为主。国际零部件巨头起步较早,在技术、客户、 规模上优势明显,主要包括大陆、电装、博世、伟世通等企业;汽车电子厂商则具备强大 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领先的技术实力,主要包括松下、先锋、哈曼等企业。国内厂商凭借 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已广泛切入自主及新势力供应链,国际 Tier1 话语权减弱。受益于 智能车时代来临,自主品牌崛起,本土供应商加速成长。相较于国际厂商,国内供应商对 本土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快速的响应能力,同时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随着智能化的 不断深入,Tier1 在传统汽车时代的绝对技术优势正逐渐瓦解。近年来,以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航盛电子、东软、均胜电子、索菱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在智能座舱各细分领域 已经占据一定优势。

2.1 座舱域控:行业装载量快速提升,华阳多解决方案是看点

2.1.1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高速成长,市场空间广阔

汽车 E/E 架构由分布式架构往域控制器架构、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进,座舱域控制器 成为当下市场焦点,装载量快速提升。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 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座舱域控制器交付 172.65 万辆,装载率为 8.66%,23Q1 交付 46.65 万辆,同比+24.93%,前装搭载率为 11.38%。

预计我国座舱域控的市场空间将在 2025 年达到 171 亿元。目前座舱域控制器的渗透 率正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中,除了比较主流的高通、瑞萨、华为等芯片方案,国产芯片如芯 驰也预计将有较大应用空间,整套解决方案也将更具成本优势,将助力座舱域控下探至更 低价位车型,促进渗透率的提升,我们预计中国座舱域控的市场空间将在 2025 年达到 171 亿元。

2022 年上半年数字联网+域控制器两个细分市场的渗透率首次超过 50%,成为市场 的主流配置。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上半年,数字联网座舱依旧为主流,渗透率 为 43.53%,装载汽车品牌主要有比亚迪、长安、吉利、日产、别克,供应商中德赛西威占 据最大份额,为 16.22%,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国内和国际供应商势均力敌。域控智能座舱 渗透率为 7.28%,装载汽车品牌主要有特斯拉、红旗、哈弗、大众、吉利,头部供应商份 额较为集中,国内和国际厂商同样份额相当(除特斯拉)。

竞争格局分散,国内外传统 Tier1 为主要参与者,实力强劲。海外厂商中,博世较早 推出座舱域控制器总成产品,AI car computer 方案已搭载在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吉利、 长城、通用等众多车型上;伟世通推出的 Smart Core 方案受到市场青睐,已与吉利、戴 姆勒、汽车等多家企业合作;安波福推出的 ICC 使用单芯驱动多屏,已获得长城、奥迪、 法拉利、沃尔沃订单。国内厂商中,德赛西威实力强劲,有望凭借先发优势稳固国内优势 地位;华为鸿蒙车机 OS 的技术优势明显,并基于自研麒麟芯片打造 CDC 智能座舱域平台, 有望凭借自研能力持续拓展市场份额;华阳集团在软硬件开发上均具备极强技术实力;长 城旗下的诺博电子,东软等国内其他厂商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领域也均有布局。

2.1.2 华阳座舱域控落地量产,座舱计算单元业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座舱域控和中控互为替代,华阳加速布局座舱域控。硬件方面,公司已推出多种解决 方案的座舱域控平台,完成高通/瑞萨/芯驰等不同平台的覆盖,未来计划跟进高通 SA8295, 进一步实现舱泊融合,目前项目已覆盖长城、长安、奇瑞、北汽、宇通、中国重汽等多家 国内主流车厂。此外,公司在 23 年初公布将推出“轻域控”的产品,适用于更低价位的车 型,截至 23 年 5 月已经取得客户定点。应对跨域融合趋势与中央域控集中趋势,公司也在 预研舱泊一体产品。软件方面,公司运用“智能座舱加减法”,通过华阳开放平台(AAOP) 和生态共建,进一步满足车厂客户、产品开发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帮助客户降低开发难度。 座舱域控实现量产,贡献较大营收增量。2022 年 10 月,公司座舱域控制器正式开始 量产,率先搭载至长城汽车热门车型。座舱域控产品单车价值量较高,根据方案不同在 2000-4000 元。我们预计座舱域控将贡献较大营收增量,预计 23 年贡献营收达到 4.0 亿 元,25 年将达到 9.6 亿元,22 年至 25 年营收 CAGR 预计为 86%。

2.2 屏显示:大屏/多屏/屏机分离趋势下,华阳订单稳步增长

2.2.1 大屏化+多屏化趋势明显,屏机分离使得行业竞争加剧

继数字仪表屏、中控屏渗透率提升,车载屏幕领域大屏化和多屏化已成趋势,车内娱 乐场景不断丰富。大屏化和智能化驱动下,大尺寸中控屏市场份额逐渐提升,根据汽车日报 配置计算数据,8 寸及以上的中控屏车型配置率不断提升,2022 年 8-14 英寸为 76%,14 英寸以上为 10%。屏幕显示技术不断提升,带动显示屏幕向 OLED、mini LED 以及 4K 演 进。一芯多屏已成趋势,座舱显示屏向多屏互联、集成发展的方向发展,传统汽车的座舱 显示屏彼此独立,随着芯片算力和通信能力提升,出现了由域控制器构成的用同一颗芯片 来同时支持中控大屏、数字仪表、后座娱乐屏等的系统。 屏机分离已成趋势,车机屏竞争加剧,但产业链中游集成商仍具备优势。汽车显示屏 产业链上游为面板及显示模组厂商,中游为系统集成厂商,下游为整车厂商。随着域集中 式架构的渗透,屏机分离趋势确定,整车厂可以直接上游的面板厂商合作,车机屏领域竞 争加剧。我们认为,车载屏幕偏向定制化,而上游面板厂商擅长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出 货节奏,直接做车载屏幕的经验较少,不能保证有良好的毛利率(预计普遍毛利率在 10% 左右不高)。中游的系统集成商在供应扁平化趋势下依旧具备自己的优势,此前的制造经 验能够应对竞争的加剧,而且具备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能够提供智能座舱 域控制器方案的供应商也将更具优势,可以提供组合化的产品供应。

2.2.2 华阳屏显示产品持续迭代升级,订单稳定增长

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公司成本、技术和质量管控优势突出。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 屏显示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布局液晶仪表、后座折叠屏等汽车智能 化产品,并推出 10.25-27 寸多尺寸组合一体化显示屏解决方案。成本端,公司向上游延伸, 购买玻璃进行贴合加工更具成本优势;技术端,屏显示产品应用 OLED、一体黑新技术, 液晶仪表产品采用高性能 GUI 工具,进一步提升视觉体验;质量管控上,公司具有良好的管控经验和数字化产线,满足了联屏、大屏化趋势下对产品更高的质量管控要求,同时公 司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来服务客户。

公司应对智能座舱域控趋势和软硬分离趋势,在软硬件开发上进行全面布局,自研软 件开发平台 AAOP 目标智能座舱平台化。AAOP 具有多类芯片可选、扩展端口丰富、规格 搭配灵活的特点,能实现多屏互联、多模交互等高算力要求的智能座舱域功能,并以高性 能、高集成、高扩展性等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AAOP 相应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开始 量产并持续拓展客户。在推广公司座舱域控产品时候,公司屏类产品也可以协同销售。在 屏机分离的趋势下,我们根据在手订单测算,公司单屏类+IVI 主机+液晶仪表的泛屏类产 品未来预期营收在提升,其中的屏项目占比逐渐提升,传统的 IVI 主机项目占比有所下降。 客户维度,已由长城、长安、广汽、吉利等优质自主品牌拓展至理想、极氪、问界、哪吒、 等新势力客户,以及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客户。我们预计公司单屏类+IVI 主机+ 液晶仪表的泛屏类产品的营收将由 22 年的 15.6 亿元提升至 25 年的 28.3 亿元,22 年至 25 年营收 CAGR 预计为 22%。

2.3 HUD:产业趋势全面确立,华阳领先优势明显

2.3.1 HUD 渗透提升趋势确定,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空间 136 亿元

W-HUD 为市场主流,AR-HUD 初露锋芒。HUD(抬头显示)最初应用于军用战斗 机,通过将所需重要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不必低头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近年来,源 于安全性能需求,HUD 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经过三代升级,汽车 HUD 可以分为三大类 别:C-HUD(组合型抬头显示)、W-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AR-HUD(增强现 实性型抬头显示)。出于安全性考虑,C-HUD 逐渐被市场淘汰,W-HUD 技术较为成熟, 是当前国内前装市场的主流产品,AR-HUD 是 W-HUD 的延伸,投影范围大、投影信息多, 成为 HUD 的后续发展方向。

产品逐渐成熟,叠加新能源车爆发,HUD 产业趋势已全面确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 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 W/AR HUD 上险量 150.04 万辆, 同比增长 37.09%;其中,AR-HUD 前装标配搭载交付 10.96 万台,同比增长 115.75%。 根据汽车日报数据,2022 年新车 HUD 搭载率达到了 19.9%,AR-HUD 搭载率为 2.6%,23 年 1-5 月,新车 HUD 搭载率提升至 21.3%,AR-HUD 搭载率提升至 3.3%,全面推广持 续提升。

从 HUD 新车搭载率的月度数据看,总的 HUD 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依旧明显;其中 AR-HUD 因为渗透率还较低,月度数据波动大,但自 2022 年起其提升的趋势已开始显现。

自主和合资 HUD 渗透率均在提升,自主渗透率增加更快。我们选取 TOP 10 合资品牌 整车厂、TOP10 自主品牌整车厂和新势力车厂作为统计样本,其中 2022 年 TOP 10 合资 品牌销量市占率为 40%,TOP 10 自主品牌销量市占率为 29%,新势力销量市占率为 9%, 三者合计 78%市占率,以此代表全市场渗透率实际情况。结果显示,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 的 HUD 产品渗透率稳步提升,2022 年分别为 9.24%和 9.73%,分别较 21 年+0.54pct /+2.52 pct,整体渗透率约 9.44%;按照价格带区分,自主/合资在 10 万到 15 万价格带 中 HUD 渗透率分别为 8.85%/0.82%,在 15 万到 30 万价格带中 HUD 渗透率分别为 25.29%/13.25%。

预计 2025 年 HUD 搭载量将突破 1000 万套,渗透率达 35%,其中 W/AR-HUD 渗 透率分别为 20%/15%,市场空间达到 136.1 亿元。

2.3.2 HUD 持续向低价位车型搭载,AR-HUD 已下探至十万元级别

HUD 持续向低价位车型搭载,自主及新势力搭载量持续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 示,截至 2022 年,W/AR HUD 标配车型均价已由 2021 年的 31.94 万元下滑至 11.39 万 元。极氪、理想等新势力首次进入 2022 年前装 HUD 标配搭载量前十,且极氪搭载率达 100%,哈弗、红旗位列前三。

AR-HUD 已下探至 10 万元车型,多家车企产品预计一两年内落地, AR-HUD 机会 点已至。2022 年搭载 AR-HUD 新上市车型数量超十款,其中长安锐程 PLUS 已将价格下 探至 10 万元左右;吉利、长安福特、奇瑞、红旗等主机厂均有 AR-HUD 车型规划中。

2.3.3 行业集中度下降,中国厂商市占率提升明显

行业集中度下降,自主供应商份额持续提升,外资绝对垄断局面已成历史。据高工智 能汽车数据显示,2022 年 HUD 前装标配市场 CR3 为 62%,CR5 为 79%,市场集中度明显,但是近 3 年在持续下降。其中,以华阳、怡利电子、泽景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市占率持 续提升,三家市占率的和在 22 年提升至 37%。

厂商市占率方面,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日本电装、华阳集团和怡利电子位 列前三,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32.3%/15.4%/14.7%,大陆与日本精机市占率下降明显。 AR-HUD 领域,中国厂商占据优势份额。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2 年 AR-HUD 中 国乘用车前装标配市场存在头部集中现象,但主要因为 AR-HUD 总体出货量较低,依赖于 具体定点厂商车型的销量,但我们看到如台湾怡利电子、华阳集团等中国厂商占据优势份 额。

2.3.4 HUD 产业链机遇多,中国厂商努力把握机会

HUD 产业链机会众多,AR-HUD 或催生新产业链分工。HUD 覆盖光学、电子、芯片、 通讯、软件算法等多项技术,自主产业链已成雏形,投机机会遍地开花。AR-HUD 带动产 业升级,对硬件制造、软件算法以及全息技术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各产业链玩家通力协 作、共同定义产品,传统链式供应模式或迎新改变,新的产业链分工模式正在孕育中。松下与全息初创公司 Envisics、宝马和计算全息供应商 CY Vision、华阳与光波导模组供应商 珑璟光电达成合作,大陆收购汽车软件公司 Elekrobit 开发 AR Creator,大众投资 3D 全 息技术供应商 SeeReal。AR-HUD 较 W-HUD 更重视软件能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供应 商和软件公司可能形成新的行业分工。

在传统 HUD 领域,国际供应商底蕴深厚。早期,HUD 更多属于精密光学设备,对供 应商的光学设计水平和光学器件管控能力要求较高。国际供应商大多在这时起步,针对当 时 HUD 产品交互简单、体积较大、定制化要求不高的需求特点,在长久的投入中发展了较 强的光学设计能力,建立了系统的品控标准和流程,积累了丰富的上游垂直布局和下游车 厂资源,从而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先发优势。同时,疫情三年间,国际供 应商受外部政策影响较小,比起受国内政策影响较大的国内供应商,其供应链成熟稳定的 优势愈发凸显,得到大型国外主机厂的青睐。

随着国内 HUD 行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国际供应商的传统产研模式逐渐不再适应国 内市场环境。当前,国内汽车行业迭代速度加快,而国际供应商研发节奏较慢。同时,国 内车企对 HUD 产品在体积、显示效果和交互性上有更加定制化的需求,国际供应商的配合度却不高,更适应较大的座舱空间和简单的交互。此外,随着 AR-HUD 产品的兴起,虚拟 信息和真实世界的融合需要供应商在光学设计和软件设计方面都有优秀的技术表现,而国 际供应商的优势在于光学设计,软件和算法优化领域以外包为主。最后,当降本增效成为 国内车企的主要诉求,国际供应商高昂的开发费用也使其落入下风。

随着国际供应商话语权减弱,自主供应商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智能 化、国产主机厂 HUD 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定制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要求高的 AR-HUD 赛道兴起,给了自主供应商绕过自身劣势的传统 W-HUD 领域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机 会。相比于“水土不服”的国际供应商,成长于本土市场环境的自主供应商更加适应业内 快速的迭代节奏,在应对国内车企定制化需求的过程中也积累了更多轻量化、小型化的设 计经验,在软件、算法领域具有更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在研发费用方面也更具优势。目前, 自主 HUD 供应商已经广泛切入自主及新势力品牌,头部自主 HUD 供应商也在向合资/外 资车企开拓,如华阳供货上汽大众、东风本田、长安福特等。在 AR-HUD 逐渐普及的当下, 自主供应商将有能力和国际供应商开展用户体验、产品体积与价格的正面竞争,如果能充 分利用当前优势在新的赛道构建护城河,赶超国际供应商未来可期。

2.3.5 华阳为 HUD 国内优势企业,在技术、规模、成本多方面占优

公司子公司华阳多媒体 2012 年进入 HUD 领域,目前已拥有 W-HUD、AR-HUD 等 多种产品形态。AR-HUD 多条技术路线并行,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具备价格优势的产 品。华阳 AR-HUD 采用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发展策略,影像源端的布局有 TFT、DLP、LCOS, 光学端的布局有成像光学技术、衍射光学技术,并形成了基于 HUD 参数调教的整套理论和 验证模型,以此推动 AR-HUD 在各级别车型上的广泛配置,比如在可控范围内使用“TFT+ 光学膜“的方案以降低成本;在更高参数的产品中使用 DLP 成像方案。同时公司持续加大 技术研发投入,以双焦面、斜投影、光场式 AR-HUD 作为进阶方向,携手车厂及生态伙伴 探索 AR-HUD 3.0 时代。截至 23 年初,公司双焦面 AR-HUD 产品获得定点项目,斜投影 AR-HUD 产品参与外资全球化项目竞标中,与华为合作的 LCOS AR-HUD 项目已投入开 发。此外,公司也开启了下一代光波导技术的预研。在 W-HUD 领域,公司的 W-HUD 2.0 产品较 1.0 产品显示效果提升,已部分接近 AR-HUD 的效果,价值量也得以提升,主机厂 接受度更高。

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技术预研,如果未来研发成果能够有效转化,技术壁垒升级下或将 带来 HUD 业务板块的超预期业绩增量。2022 年 9 月华阳多媒体与珑璟光电签署光波导 AR-HUD 技术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光波导技术在车载抬头显示器领域的应用。光波导 技术较 DLP 投影技术,能有效减少对光机体积的需求,并且避开德州仪器芯片专利的垄断 问题,能够有效解决 HUD 安装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的行业痛点。目前光波导技术尚未实现 在 AR-HUD 领域的量产应用,国内相关标的数量较少,包括华阳集团、三级光电、苏大维 格等。光导波技术作为未来 HUD 发展的重要方向,市场价值和前景可以期待,公司较早的 技术预研或将形成先发优势,迎来技术壁垒升级,带来 HUD 业务板块的超预期业绩增量。

得益于公司在技术、规模、成本等方面的多重优势,加之主力客户和新客户的订单量 向上趋势确定,即使面对新竞争者,公司仍具备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行业领先地位短期难 以撼动。成本管控主要体现为生产规模效应、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优势。HUD 出货规模位 居自主品牌第一,规模优势显著。公司 2022 年出货约 45 万台,较 2021 年增长约 50%, 国内市占率由 20 年约 2%跃升至 2022 年的 18.2%,国内出货量为自主品牌第一,仅次于 日本电装。成本端,上游部分原材料可通过国产替代或自制来降本。1)TFT 屏可在部分项 目采用国产替代:公司之前与日本屏厂合作保证质量,随着内部质量管控的成熟,可考虑 使用天马、京东方的屏幕实现国产替代。2)DLP 芯片难以实现完全国产化,但光机具备 自制能力:DLP 芯片专利由德州仪器垄断。但 DLP 光机可以由国产供应商设计生产,华阳 已经具备自制能力,后续会考虑加大自制光机的使用率。

公司获得欧洲 TISAX 最高评级认证,为进入欧洲国际市场做好准备。2023 年 6 月, 公司宣布华阳通用顺利通过欧洲网络交换协会 (ENX) TISAX 认证中最高级别的 AL3 评级, 获得该标准的信息安全及原型保护标签。TISAX 评估机制起源于德国汽车 OEM 对其供应 商的信息安全内部审计,评估整个汽车供应链所达到的信息安全水平。TISAX 评估机制在 2017 年开始成为强制性要求,全球所有供应商 (包括零部件厂商、服务提供商等) 均应实 施和维持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与之相应级别的 TISAX 审计,作为与 OEM 签约和 德系汽车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许多欧洲车企,如德国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已经将 TISAX 作为其供应商必须通过的资质要求。TISAX 资质的获得,标志着华阳通用的信息安全体系 管理水平已满足德系汽车行业认可标准,具备为更多国际品牌主机厂提供完备信息安全保 障的能力。

客户结构愈加健康,持续拓展在自主、合资、新势力品牌的配套,并开拓国际客户。 公司已获得长城、长安、广汽、吉利、奇瑞等优质中国头部品牌的配套订单,并持续扩展 中;新势力方面,已获得问界、极氪定点;合资品牌与外资方面,获得长安福特、上汽大 众、东风本田、越南 Vinfast 定点;此外公司也积极参与海外车企的机会,国内 HUD 优势 企业进军全球,后续订单增量可以期待。公司 HUD 客户持续拓展,同时 HUD 产品毛利率 水平较高,HUD 业务有望增厚公司业绩。我们预计公司 HUD 产品的营收将由 22 年的约 4.3 亿元提升至 25 年的 17.6 亿元,22 年至 25 年营收 CAGR 预计为 60%。

2.4 车载声学:声学赛道乘风起,公司声学经验丰富

2.4.1 消费升级+配置内卷,市场前景光明

电动化、智能化东风下,消费升级+配置内卷,车载声学市场前景光明。供给端,汽车 声学具备易感知性,各大整车厂争相打造差异化卖点。需求端,消费升级浪潮下,消费者 对驾乘体验和车内娱乐场景的需求不断增高。此外,电动化也加快了车载声学市场规模提 升速度。根据汽车日报配置数据,2022 年新上市车型中,在 20-150 万价格段,新能源汽车 的平均扬声器搭载数量均高于传统燃油车。自主及新势力车企加码堆料的配置内卷,将进 一步促进车载声学市场规模扩大。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车载扬声器+车载功放+AVAS 有望进入增长快车道,调音及 声学软件市场也将受益,预计到 2025 年汽车声学市场空间超 130 亿元。

自主优秀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车载声学或迎国产崛起机遇。扬声器市场,自主优秀 企业上声电子已打入全球供应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艾思科、普瑞姆、丰达电机外资供 应商等参与全球配套;丰达电机、先锋电子占据日韩车较大份额;天津博顿、吉林航盛等 自主供应商参与自主及合资配套。车载功放、AVAS 市场行业集中度较低,电声企业、汽 车零部件公司、电子产品企业均参与其中,尚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企业,自主供应 商或迎崛起机遇。

2.4.2 公司车载声学经验丰富,横向拓展数字声学产品贡献增量

公司 DSP 领域技术上具备先发优势,数字功放新品推出提升座舱智能化水平。公司从 传统的车载音视频播放器产品起家,深耕 DSP 领域,在影音处理能力方面经验积累丰富。 2021 年第一季度拿到首个定点项目,目前陆续有项目持续推进。推出数字功放新产品搭载 双 DSP、多喇叭通道,可实现道路降噪、车内主动降噪、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等功能,已 获得长城、长安等多个客户的定点。

华阳与先锋合作开展声学业务,数字声学产品为自主研发的独立数字功放+先锋扬声器。 公司与先锋签订了长期的独家授权协议,与先锋合作调音,打造华阳 DSP 功放,先锋供给 喇叭,公司定位 Tier1 负责总成,整套价值量可在 2000 元以上,毛利率也较高,将成为公 司后续重要的智能座舱产品。 目前华阳数字声学产品主要出货长安、长安阿维塔、长城等车型,同时也定点了长安 后续的新能源车型,也在与众多自主和新势力车企在谈。我们预计公司数字声学产品的营 收将由 23 年 2.1 亿元提升至 25 年的 4.1 亿元,22 年至 25 年营收 CAGR 预计为 199%。

2.5 CMS:新赛道正式开启,有望贡献公司业绩新增量

电子外后视镜新国标正式发布,CMS 赛道正式开启。2022 年年底,国内允许乘用车 使用 CMS 的法规-国家标准 GB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 式发布,新标准将在 2023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国际市场方面,欧洲和日本已通过相关 法规,允许 CMS 代替传统玻璃外后视镜。

2.5.1 CMS 多优势+新国标发布,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CMS 优势显著,相交传统玻璃后视镜优势明显。电子外后视镜(CMS)是用摄像头与 监视器的组合来取代传统的光学外后视镜,显示模式为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处理后在座 舱内的显示屏中显示。相较传统汽车外后视镜,CMS 在降低风阻、多场景清晰成像等方面 具备显著优势,并能绕开 EC 镜专利壁垒。降低风阻方面,CMS 可以减少油耗、降低噪音。 根据英国 CAR 汽车杂志数据,奥迪 e-tron 通过采用紧凑型设计的摄像头单元取代传统后 视镜,将风阻系数从 0.28 降至 0.27,当车辆以 70 km/h 的速度行驶时,等价于车辆负重 减少 70 kg,续航里程约增加 5km。成像方面,CMS 借助信息数字化,可以通过图像调优 算法(ISP)大幅降低外界光线干扰,实现微光夜视、主动防眩目、对抗雨雾等更高级的功 能。专利壁垒方面,电子变色镜专利技术由美国镜泰垄断,属于卖方市场,通过摄像头可 以绕开 EC 电子变色镜专利问题。

高成本抬升购车门槛,控制器集成和摄像头集成或将成为有效的降本路径。目前传统 玻璃后视镜单价大约 800-900 元,CMS 目前价格大概 3000-4000 元较高,但未来有望下 降到 2000 元左右,可以渗透到价格 10-20 万销量更大的车型,低价位车型出于成本控制 考虑,装配 CMS 概率较低。从目前国内宣布可搭载 CMS 的车型来看,北汽魔方和吉利路 特斯 CMS 的选装价格分别为 0.9 万元、1.6 万元。在符合法规的条件下,CMS 降本路径主 要有两条:与座舱/智驾域控制器集成、复用 ADAS 摄像头。控制器集成方面,CMS 和智 驾域控制器进行融合的方案在 CMS 安全等级和功能拓展方面更符合要求。摄像头集成方面, 可能的方案是保持 CMS 摄像头原有位置,ADAS 测试摄像头位置进行调整。

随着新国标的发布,预计未来几年 CMS 产量会急剧上升。据 2021 年 IHS Markit 调 查报告显示,CMS 产量从 2024 年起会急速上升。我们预计中国 2027 年电子外后视镜渗 透率将达到 15%,单车价值量 1800 元,市场规模达到 78 亿元。

目前 CMS 供应商主要包括传统后视镜、摄像头、屏幕厂商以及流媒体后视镜厂商等。 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梅克朗、Ficosa、日本电产、欧洲电装等国际厂商,以及华阳集团、 远峰科技、合肥疆程、豫兴电子等国内厂商。截至 2023 年初,华阳集团、远峰科技、合肥 疆程、豫兴电子均获得项目定点或项目预研。

2.5.2 华阳技术优势加持,CMS 有望贡献公司业绩新增量

华阳电子内后视镜经验丰富,部分技术可复用至电子外后视镜领域。华阳于 2016 年开 始布局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内后视镜)产品,并同步开展电子外后视镜的预研工作,在高 动态图像处理、图像畸变矫正算法、低延时显示等相关方面有丰富的技术储备。电子内、 外后视镜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如在产品结构、图像处理、数据传送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华阳电子内后视镜产品在 2017 年就开始量产供货,具备多年的调教和量产经 验,产品稳定性好,掌握其中的经验技术。截至 23 年初,公司有 CMS 相关专利共 39 项 (含受理阶段专利),专利壁垒高。且公司自建汽车功能安全团队,通过 ASPICE CL2 国 际认证,产品质量较高。公司借助流媒体内后视镜的经验,2017 年起,陆续联动多家车厂 客户进行电子外后视镜的样机项目合作及产品交流;2022 年初,推出兼具稳定性、可靠性、 安全性的电子外后视镜。

公司定制了 CMS 产品详细的发展路径,持续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适应未来需求。公司 大概将 CMS 升级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包含显示、视野切换、OTA、CAN 通讯的一些较 基础的功能;第二阶段将增加一些 ADAS 功能,如如盲区监测(BSD)、倒车视宽、开门 预警(DOW)、变道辅助(LCA)、车距显示、除雾功能及脏污识别等;第三阶段将新增 更加智能化的功能,考虑与智能座舱更加深度的融合。目前公司前两阶段的发展中,也在 根据汽车智能化的演进积极进行第三阶段的调整的设想。在项目开拓方面,公司已获得自 主品牌定点项目,并取得新势力、合资品牌车企的预研项目,后续会向商用车和乘用车客 户持续推广,预计能够给公司智舱业务贡献全新增量。

2.6 其他智舱产品:无线充电、运动机构、数字钥匙等

公司座舱产品较多,除前述出货量较大的产品外,其他如无线充电、运动机构、数字 钥匙、电子内后视镜等公司都有供应,助力公司成为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也助力公司产 品协同销售,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最高可超过 1 万元。 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向大功率、双充电、具备 NFC 功能升级,公司市占率居国内前列, 切入全球产业链。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 交付 553.45 万辆,同比+55.79%,前装搭载率为 27.77%,23Q1 标配交付 134.74 万辆。 公司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已切入北京现代、长安、东风、福特、PSA 等全球供应链体系,根 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华阳 23Q1 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市占率为 18.0%处于第二名。产品 层面,在 2023 年的上海车展,公司还展出了大功率自动寻迹无线充电及大功率无线双充两 款产品。其中,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自动寻迹,可通过精准对准手机线圈,降低能量损耗所产生的热量,提升充电效率;手机兼容性强,同时支持华为、小米、OPPO 等私有快充 协议及最大 50W 充电功率;可支持两台手机同时大功率无线充电。同时,手机无线充电设 备具备将 NFC 功能集成于无线充电平台中的量产成熟方案,用户只要使用绑定好的 NFC 卡片或 NFC 手机,即可启动汽车,同时可配合衍生产品数字钥匙,实现数字钥匙云端分享、 个性化车辆设置等便捷功能,打造更安全的钥匙管理及更便捷的个性化用车体验。无线充 电的单车价值量在大功率、双充电、NFC 功能加持下能够达到约 500 元。

精密运动机构产品发展较快,产品需求量大。精密运动机构产品兼具仪式感、科技感, 目标打造动感“车生活”,产品包括升降喇叭机构、香氛机构、吸顶屏机构;升降喇叭可 与迎宾功能结合,集成氛围灯,提升整车仪式感、科技感;香氛机构集成多种气味香型, 支持 NFC 功能,通过 NFC 信息识别驾驶员信息,根据信息设定提供用户喜爱的香味,让 用户感受贴心服务;吸顶屏采用吸顶收缩设计,在不减少车内使用空间的情况下,加入大 屏显示器,增加后排娱乐功能。受益于车企对车内仪式感产品的需求增多,公司已经获得 吉利、长城、红旗、东风、蔚来、小鹏、岚图等车企的定点,部分项目已经开始量产。 数字钥匙已获多个定点并在持续开拓。公司为客户提供基于 NFC、BLE、UWB 等多种 技术平台的产品解决方案。数字钥匙通过实现无钥匙进入和启动、为他人远程钥匙授权、 个性化的车辆设置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无感、便利、智能的入车和离车体验。公司 NFC 方案数字钥匙已在长安、问界等车型实现量产,并持续开拓客户中。

2.7 产业合作:战略合作华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智舱生 态

战略合作华为,推动 AR-HUD 新技术路线构建。2022 年 6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阳 多媒体与华为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智能汽车尤其是 AR-HUD 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携 手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华为致力于推动 LCOS 技术在 AR-HUD 产品中的应用。以 AR-HUD 为契机,公司与华为深度交流,合作范围较广。除 了车载光业务,还包括与华为海思联合发布 360°AVM 智能环视系统;基于软硬解耦的 AAOP 平台,推出搭载华为 HiCar 的车机产品;获得华为 AITO 品牌首款车型问界的智能 座舱定点项目。

携手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打造智舱生态。公司与珑璟光电签署光波导 AR-HUD 技术开 发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光波导技术在 AR-HUD 领域的落地应用;与 BlackBerry 合作打造 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已获宇通客车项目定点;与芯驰科技、地平线达成合作协议,实现智 舱和智驾领域的国产芯片替代。

3. 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有望打开后续成长空间

智能驾驶尤其是 L2 级辅助驾驶已进入市场红利期。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22 年国 内乘用车前装标配辅助驾驶(L0-L2)交付 1001.22 万辆,合计搭载率超 50%,其中 L2 及 L2+级辅助驾驶全年前装标配交付 585.99 万辆,同比+61.7%,渗透率提升至 29.4%; Q4 单季度交付 190.80 万辆,渗透率达 33.7%。而统计具体功能方面,2022 年主流 ADAS 系统渗透率已大致在 40%~50%区间内,其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巡航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 统超过 40%、主动刹车系统渗透率达到 53.91%、四周环视系统也接近 40%,各类系统产品渗 透率仍保持不断提升。

公司紧贴智能驾驶发展趋势,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及产品线扩展,有望打开后续成长空 间。华阳智能驾驶产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AS 警示、360 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 APA、盲区监测 BSD 等),可实现丰富的场景感知, 并将持续推出新产品。其中,360 环视系统和自动泊车 APA 系统已经实现量产出货,摄像 头与比亚迪、百度有合作项目,智能驾驶域控目前基于地平线方案开发,与众多主机厂客户洽谈定点中。公司也于 2022 年 6 月成立了华阳驭驾(广州)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在智能 驾驶领域的进展。

华阳与国内一线人工智能芯片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智能驾驶生态共建。2020 年, 华阳与上海海思联合发布高清 360 环视系统;2021 年,华阳通用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 并发布了基于地平线征程 2 汽车智能芯片打造的 DMS 产品,未来双方还将基于征程 3 和 征程 5 芯片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 公司已经完成高性能行泊一体域控研发,等待后续量产落地。2023 年上海车展,公司 推出行泊一体域控制器 ADC02,该产品搭载了国产高算力芯片,支持 11 路高清摄像头、5 路毫米波雷达、12 路超声波雷达、1 路激光雷达接入,摄像头支持 800 万像素,可实现 L2+ 级别智能驾驶功能,包括高速 NOA、城市 NOA 及记忆泊车。产品支持 OTA 升级,为智 能驾驶软件的持续迭代升级奠定基础。 华阳智能网联产品及服务涵盖 V2X、高精度定位、T-BOX、FOTA 等,并搭建了丰富 的生态合作平台。华阳先后与梧桐车联、讯飞飞鱼、华为 HiCar、腾讯车联、仙豆智能等 达成合作,并有多个客户项目量产。

4. 精密压铸:受益于轻量化趋势,未来增速可期

双碳目标叠加新能源汽车转型,轻量化汽车趋势已定。轻量化是完成“双碳”目标的 重要路径,电动化对汽车轻量化有更高的需求,轻量化是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对传 统燃油车而言,车身轻量化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和驾乘体验,车重每降低 10%水平能带来 5-8%的能耗减少及 10%左右的排放量减少;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新能源 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 100kg,续航里程可提升 10%-11%。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 压铸行业市场前景可观,以铝、镁合金等为主的轻量化材料在整车的应用也在持续增加。

华阳较早布局精密压铸,产品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铝合金、镁合金是轻量化的重要材 料,公司从 2003 年开始发展精密压铸业务,是国内较早布局铝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 的企业之一,2021 年新增镁合金精密压铸业务。结合市场和业务发展需求,公司压铸机逐 步向中大吨位延伸,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至新能源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系 统、智能驾驶系统等,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凭借先进的精密模具技术、强大的 FA(Factory Automation)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已成为精密压铸行业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华阳精密压铸业务利润率在可比公司中居前列。我们选取压铸领域上市公司爱柯迪、 旭升集团、嵘泰股份为参考,对比华阳精密压铸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毛利率用华 阳集团的精密压铸业务披露数据,净利率用子公司华阳精机的净利率),华阳毛利率和净 利率水平居前列。业务上华阳与爱柯迪更加接近,更偏向中小件压铸公司,爱柯迪聚焦铝 合金压铸,22 年开始进军锌合金压铸,华阳聚焦铝合金压铸和锌合金压铸,21 年开始进军 镁合金压铸。

客户结构较为稳定,持续拓展优质压铸项目。公司主要客户为博格华纳、大陆和采埃 孚等全球 500 强 Tier1 和国内外知名车企,且与采埃孚、纬湃、大陆、博世、博格华纳等 国内外厂商以及比亚迪、丰田、Stellantis 集团等国内外车厂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22 年公司取得比亚迪平台型项目,贡献重要营收增量。目前来看,公司精密压铸业务在 手订单充足,现有主要生产设备产能也处于饱和状态。2021 年公司收购江苏中翼 90%股 权,有助于公司相关业务布局长三角,扩充镁合金产品线,进一步提升精密压铸业务综合 竞争力。

5. 竞争优势再探讨,盈利增长空间逐渐打开

5.1 销售与客户:强化子公司销售协同,客户结构逐步优化

公司除了注重研发投入,在销售端强化销售协同,公司产品整体打包单车价值量破万 元。华阳通用、华阳精机、华阳多媒体是最主要的子公司,华阳通用和华阳多媒体主要承 担汽车电子业务,华阳精机主要是精密压铸业务。各个子公司虽然人员独立,但是子公司 会开展销售协同,以华阳精机为例,过去华阳精机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燃油车核心部件, 如转向、刹车、动力、变速器等压铸部件,但是华阳精机积极向电动智能产品拓展,在新 能源三电产品和汽车电子智能化部件均有布局,由此便可以向客户更好地导入集团的汽车 电子产品,实现子公司间的销售协同。华阳通用和华阳多媒体也常有一起销售协同。华阳 集团正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以整体打包的形式给客户推广,由此可推动单车价值量最高可达 到上万元。同时在采购和生产环节子公司间也会相互支持。

公司新订单开拓和客户优化卓有成效,客户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一大客户长城汽车贡 献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自主方面,在长安、吉利、长城、广汽、奇瑞等主力客户订单持 续开拓;新势力方面,过去几年基于销量稳定性的考虑,公司发力较少,但近几年已经在 蔚小理、问界、长安深蓝、极氪、哪吒等新势力客户全面获得项目定点;合资和海外客户 方面,获得包括上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本田、丰田、Stellantis、越南 Vinfast 等客户 的项目,此外公司也积极参与海外车企的机会,国内 HUD 优势企业进军全球,后续订单增 量可以期待。 精密压铸业务客户开拓顺利,近两年,成功导入比亚迪、大陆、博格华纳、采埃孚、 海拉、泰科、联电、纬湃等客户。精密压铸业务后续 3 年有望维持 30%的营收增速。

5.2 产品出货结构改变,预期带动毛利率上行

公司已然迈入汽车电子平台型企业,同时轻量化业务稳步拓展。汽车电子板块,得益 于新品类产品的涌现,如座舱域控、行泊一体域控、AR-HUD、数字功放、精密运动机构、 CMS 等产品。从营收预测结果看,预计 2022 年至 2025 年总营收 CAGR 达到 27.4%, 汽车电子营收 CAGR 为 31.2%,精密压铸为 30%,汽车电子板块中,HUD、声学系统、 座舱域控增速较高,3 年 CAGR 分别为 60.2%、198.9%、86.4%,超过汽车电子整体水 平,由此导致汽车电子的出货结构出现变化。

高毛利产品出货提升,带动公司预期毛利率上行。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中,我们预计 HUD、 声学系统等产品毛利率高于汽车电子平均水平,其出货占比提升也将带动汽车电子业务整 体毛利率的提升,分析过程基于以下假设: 1、HUD 业务,公司为国内 HUD 领域的本土供应商优势企业,HUD 总体的毛利率较 高,预计在 27%以上,其中出货占据绝大份额的 W-HUD 毛利率大于 AR-HUD 产品,后 续随着AR-HUD出货量有较大增长,规模化效应下将对HUD总体毛利率水平有正向贡献。 此外,考虑到 23 年初开启的行业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供应链的毛利水平,叠加竞争 对手的出现,我们预计公司 23 年 HUD 产品毛利率承压,24 年开始 AR-HUD 规模效应 将贡献公司 HUD 业务毛利率持平并开启上行。 2、仪表、车机、屏类业务,其中传统的车机和仪表业务高于显示屏类业务毛利率,预 计 23 年毛利率将会受行业降价拖累,24 年开始行业年降压力降低,叠加屏类业务将具备 更好的规模化优势,此业务板块毛利率回升。 3、座舱域控,22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产品方案及客户持续开拓中,预计后续主要受 益于规模效应将使得毛利率上行。 4、声学系统,毛利率较高,受益于汽车声学渗透率处于上行通道,公司具备多年的声 学调音经验,预计后续规模效应能够冲抵行业降价预期,预计此业务毛利率能够维持。 5、其他汽车电子品类,如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精密运动机构、电子外后视镜等,产品 都处于放量初始阶段,预计放量的规模效应将提升毛利率水平。

精密压铸板块,2017 年至 2020 年毛利率在 29%~33%,2021 年至 2022 年主要受 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收购江苏中翼拖累的原因,毛利率降至 25%~26%。公司已经成为业 内知名的中小件压铸公司,由于小件压铸产品的特性,附加值要高于中大件压铸类产品, 更能够对抗行业降价压力,同时叠加后续对于收购公司江苏中翼的进一步整合,预计精密 压铸业务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5.3 募投 20 亿元增加产能,保障后续业绩释放

2022 年,公司拟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不超过 20 亿元,布局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目 前已获批准。公司基于汽车电子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公司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现有产 能无法满足已承接订单和未来新订单的需求,同时精密压铸业务已承接的订单已经超过现 有的产能,现有主要生产设备产能处于饱和状态,无法满足后续订单增长的需求,制定了 本次产能扩建及募资计划。公司本次发行募资主要是为了:①提升汽车电子(座舱域控、 数字声学、电子内外后视镜、屏显示类、HUD、车载无线充电、精密运动机构及数字钥匙 等产品)产能,以及提升工艺生产水平和自动化生产能力;②提升精密压铸业务中汽车轻 量化零部件产能;③进行智能驾驶平台研发项目,加快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发展,拓展新 的增长点。方案的后续落地,将极大保证公司未来业绩的顺利释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汽车电子华阳集团研究报告:HUD核心标的,多产品线掘金智能座舱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雒雅梅、罗炜宁)

一、聚焦智能化、轻量化,积极布局汽车电子

1.1 以汽车电子为核心,布局四大业务板块

华阳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的系统供应商。华阳集团创立于 1993 年,公司位于 广东惠州,前身为华阳实业。2002 年改制为华阳有限责任公司,2013 年公司整体变更设 立为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华阳集团,2017 年 10 月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华阳集团近年来 重点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进行产品布局,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 汽车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系统供应商。公司经历 20 余年的转型升级,目前主要从事汽 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以及 LED 照明等四大业务。

公司核心业务为汽车电子及精密压铸。公司近年来重点围绕汽车智能化、轻量化(低碳化) 进行产品布局,拥有较为全面的智能座舱产品线和部分智能驾驶产品线,精密压铸产品中 汽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步延伸其他业务板块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升产 业链竞争优势。2021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及精密压铸业务占比分别达到 65.6%、 20.9%。

汽车电子:公司从 2001 年开始发展汽车电子业务,主要面向整车厂提供配套服务。产品 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三大领域,主要包括车载影音、车载智能网联、车载 导航、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空调控制器、域控制器、抬头显示(HUD)、 360 环视 系统、自动泊车系统(APA)、盲区监测(BSD)、驾驶员监测系统(DMS)、车载摄像头、 无线充电、T-BOX、FOTA 等。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已经具备稳定 的盈利能力。从 2014 年开始,该业务一直贡献最大部分的利润,2021 年上半年营收占比 超过 65%。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发展,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精密压铸:公司精密压铸板块主要生产铝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目前拥有汽车关键零 部件、精密 3C 电子部件及工业控制部件等较全面的产品线。其中,汽车关键零部件主要 应用于汽车底盘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发动机及变速箱、汽车传动系统、智能钥匙、 新能源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等;精密 3C 电子部件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机械、 电子、5G 光通信等行业在内的各类连接器及结构件等。今年以来,华阳集团精密压铸业 务承接了日本精机、法雷奥、蒂森克虏伯、比亚迪、宁德时代、大疆、速腾聚创、海拉、 泰科(汽车)等客户的新定点项目,包括新能源三电系统、HUD、激光雷达、汽车连接器、智能钥匙及转向零件等压铸零部件产品。2021 年上半年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营收实现高增 长,营业收入 4.28 亿元,同比增长 72.02%。

精密电子部件:精密电子部件板块主要生产与光盘应用相关的产品。光盘业务(包括激光 头、机芯)所处的细分市场持续萎缩,但公司保持较稳定的收入规模。2021 年上半年精 密电子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72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8.4%。 LED 照明:LED 照明业务拥有 LED 封装、LED 照明灯具等产品。2021 年上半年,公司 LED 照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421 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4.1%,智能照明及国内工程照 明产品销售收入增加。

1.2 业绩反弹开启高增长,高研发投入保持竞争力

业绩反弹开启高增长。公司 2012 年开始向汽车电子公司转型,2018-2019 年公司受北汽 银翔、众泰汽车等客户应收账款、存货减值影响,拉低公司整体盈利情况。2019 年起, 公司通过业务聚焦、开拓优质客户、持续创新、优化订单、降本增效等举措,逐步提高公 司竞争力。2020 年以来,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进入新成长阶段,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31.3 亿元,同比增长 47.8%;实现归母净利润 2.1 亿元, 同比增长 133.1%。

利润率稳中有升。公司毛利率自 2016 年起逐年下降,2018 年触底为 20.47%,2019 年 公司优化客户、优化订单进程取得进展,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售比例进一步提高,毛利率有 所回升,2020 年增加至 23.62%。其中汽车电子业务 2017-2020 年受车市疲软影响,毛 利率有所下跌,但依然保持在 20%以上;精密压铸业务通过推进工厂低成本智能化改造、 专项品质提升等工作,毛利率稳定在 30%以上。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拥有智能化核心技术。公司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在智能化方面 的投入一直维持高位。公司的研发费用自 2014 年起稳定增长,2018 年研发费用率超 10%, 大幅度领先于其他费用率。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削减管理费用。公司在智能座 舱显示(包括 HUD)、车内感知、智能交互、智能座舱域控制、辅助驾驶等方面拥有核心 技术,过去几年内专利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 拥有专利 627 项,其中发明专利 227 项。

以自主品牌为基石,积极开拓外资品牌。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受自主品牌青睐,其中长城汽 车为公司历年第一大客户,随着长城汽车新一轮产品周期的到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 充分受益。2021 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既承接了包括长城、长安、广汽、吉利、比 亚迪、北汽、奇瑞等自主品牌客户,又获得了长安福特、PSA、北京现代、东风本田、长 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以及百度、蔚来、威马、赛力斯、华为、越南 Vinfast 等新势力客户 的项目订单。精密压铸业务 2021 年以来成功导入舍弗勒、电装、泰科、上海联电、芜湖 纬湃、大疆、德国海拉、富临精工、采埃孚、速腾聚创、比亚迪等客户的新项目。

2021 年以来切入多个主流车型供应链。包括哈弗第三代 H6、哈弗赤兔、坦克 500、长安 CS75 PLUS、长安 UNI-T、广汽传祺 GS4 PLUS、广汽传祺 GS8、问界 M5、以及长安 福特、比亚迪、合众新能源等多个海内外车企量产项目,涉及产品包括 C-HUD、W-HUD、 AR-HUD、液晶仪表、中控屏、无线充电、NFC 钥匙、车机、APA 自动泊车等。

1.3 股权结构稳定,多次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为江苏华越投资有限公司,截至 2022 年 4 月 12 日, 江苏华越持有公司 57.1%的股权,较为集中。南京越财、南京越隆、南京越意、南京越通 四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江苏华越投资有限公司 76.3%、 13.8%、8.1%、1.8%的股权,其中邹淦荣、李道勇、吴卫、张元泽、陈世银、李光辉、 曾仁武、孙永镝八名一致行动人累计持有南京越财 67.31%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除控股股东外,其他人员都深入参与到公司经营层面,与公司深度绑定。

控股子公司业务专注,形成支撑。公司具体业务由旗下子公司承担,母公司承担投资管理 的职能。华阳通用、华阳数码特和华阳多媒体承担公司汽车电子及精密电子部件业务,其 中华阳通用为公司最主要的子公司,承担了 AAOP、域控制器、ADAS 等业务,华阳多媒 体主要做 HUD 和无线充电,华阳数码特主要做视觉感知。华阳精机承担精密压铸业务, 华阳光电承担 LED 电子业务。

两次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长期发展潜力。2020 年 4 月,华阳集团发布《2020 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600 万 份股票期权,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27%。其中首次授予 450 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告 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95%;预留 150 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32%。 首次授予部分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 13.50 元,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 372 人。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 300.1027 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占本计划公 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47,310.00 万股的 0.63%。华阳集团 2020 年归母净利润达 1.81 亿元, 同比增长 143%,远超首次股权激励 10%的同比增长目标。2021 年 9 月,华阳集团发布 《2021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 300 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 额的 0.6325%,无预留权益。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 35.77 元,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 总人数 337 人。公司 2021 年股权激励考核指标兼顾公司业绩、下属公司绩效、个人绩效。 (1)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以2020 年为基期,2021/2022/2023年触发值为20%/44%/100%,目标值为 50%/80%/150%,目标净利润 2.72/3.26/4.53 亿元。(2)在公司可行权的前提 下,下属公司业绩目标达成率超 80%时可行权。(3)个人考核结果大于等于 60 分时可行 权。此次股权激励考核更具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并有利于充分调动激 励对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我们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连续增长,完成股权激励目标。

二、汽车电子全局布局者,多产品线大有可为

2.1 智能座舱迈向移动智能空间,产品边界不断拓宽

2.1.1 汽车座舱正从数字联网跨入域控智能

当前,智能座舱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锚点,随着 5G 车联网、OTA、语音识别、 DMS 等各类功能的加速渗透,座舱正朝向移动出行“第三生活空间”进阶。 汽车座舱正跨入域控智能阶段。汽车在从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进化过程中,智能座舱 作为衔接两大阶段的核心用户界面,是未来车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差异化体现。座舱最初 只是按键、触摸屏的简单组合,而当下国内主流车型座舱发展到以 4G 网络、SOTA、智 能语音交互为标志的 2.0 时代。未来的智能化 3.0 时代则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基于 语音、触觉、手势、视线追踪、情绪追踪等多模交互技术为标配,多模态交互融合、多屏 联动等将成为新趋势。

域控智能座舱功能的实现,依赖一芯多屏的融合以及域控制器的算力支撑。智能座舱的概 念从车机触控屏,到液晶仪表+触控屏,再到如今高端车中前后排 7-8 块不同的显示屏。 未来则不再局限于实现多屏互联,将逐步整合空调控制、HUD(抬头显示器)、后视镜、 人机交互、DMS(驾驶员监测系统)、OMS(乘员监测系统),以及 T-BOX(车载监控系 统)和 OBU(车载单元),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座舱电子功能。同一芯片模组支持 中控大屏、数字仪表、后座娱乐屏等设备,可减少 ECU 数量,避免多个芯片间的通信传 输问题,同时降低成本。实现一芯多屏的难点在于芯片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复杂的软 件操作系统。

域控智能座舱阶段将产生更多创新性电子产品需求。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汽车需要 呈现电量、续航里程、电池状态,高精地图等信息,传统中控仪表已经难以处理庞大的信 息,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渗透,驾驶员对车辆操控频次减少,车辆第三空间的属性 将日益加强。座舱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入口将负责更多功能集成,因此也将成为车企率先 变革的单元。如今年 3 月理想汽车披露的 L9 车型所示,高算力芯片支持的域控制器、大 屏/多联屏显示、大尺寸 AR-HUD、多区域语音交互、无线充电等,都有望成为乘用车座 舱电子配置搭载的风向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2 国内智能座舱5年后有望达千亿规模,平均复合增速超20%

我们预计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2025 年国内出货量有望超 800 万套,5 年 CAGR 达 68%。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手机开发及生态相似,产业链相对成熟,且成本相对可控,容易实现 快速落地,且全球范围内 5G 网络的应用也将加快推动智能座舱功能进化,亟需域控制器 的软硬件支持。我们认为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增速将快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预计到 2025 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超过 800 万套,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将 超过 30%,出货量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8%。

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智能座舱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 1137 亿元,5 年 CAGR 约 20.8%。 从细分市场来看,HUD、座舱域控制器和无线充电领域成长空间最大。从行业格局来看, 目前国内外座舱市场由大陆、伟世通、电装等 Tier1 主导,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存在较大替 代空间。

2.2 公司可提供全套智能座舱方案,占据行业先机

智能座舱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主机厂主导的传统座舱产业链,智能座舱产 业链中主机厂、Tier1、科技/芯片公司跨界融合趋势明显。站在主机厂角度,一方面软件 和系统开发能力欠缺,相比科技公司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不希望将用户和车辆信息完 全开放给科技公司(比如宝马放弃对车辆信息要求过多的 Android auto),而对于科技/芯 片公司而言,车规级应用和硬件集成经验不足。主机厂重点在于把控用户和车辆大数据, 而科技/芯片公司重心在于芯片算力的军备竞赛,Tier1 作为中间商将扮演重要的协同开发 作用,根据主机厂需求提供定制操作系统、中间件,适配域控制器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硬 件。

华阳集团可提供座舱全套解决方案,占据座舱变革先机。华阳集团在智能座舱领域产品线 布局较为完整,不仅可提供域控制器,还可自主开发车载娱乐系统、显示屏、车载通讯等 座舱终端硬件,从而提供智能座舱全套解决方案,为整车企业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增值服务, 实现与整车企业更深入的绑定。目前华阳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座舱全套解决方案能 力的 Tier1,有望占据座舱变革先机。

公司依靠“四步走”的战略实现座舱全套供应能力。第一步,立足于分布式独立产品的布 局,如中控娱乐、液晶仪表、空调控制器、流媒体后视镜、车联网、ADAS 等;第二步, 融合中控娱乐、仪表功能,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实现双联屏产品落地;第三步,打通各分 布式设备信息和数据、采用多模态交互实现一体化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平台;第四步,研发 出将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功能融合到同一个平台,满足汽车 SOA 架构,具备高 性能、高集成、高扩展性的座舱域控制器产品。

第一步,提供丰富的座舱产品线。华阳集团的座舱产品除了 HUD,还包括车载影音、车 载智能网联、车载导航、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空调控制器、驾驶员监测系统(DMS)、 车载摄像头、无线充电、T-BOX、FOTA 等。公司新拓展了数字功放、香氛系统、NFC 钥 匙等项目。无线充电、数字钥匙、DAB 产品销量持续提升并不断获得新的定点项目;搭 载双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多喇叭通道的数字功放产品获得长城、长安定点项目;流 媒体后视镜承接了多个定点项目,电子外后视镜已推向市场。

1. 信息娱乐系统。华阳信息娱乐系统产品涵盖 AV、AVN 及 Radio 等,通过在外观工艺、 音效处理、图像处理、导航定位、手机互联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为客户提供高 性价比方案、启动速度快、生态资源丰富、手机互联多样化的信息娱乐产品。

2. 空调控制器。华阳拥有核心的传感器技术、舒适性控制算法以及执行器控制技术,致 力于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的全系列空调控制系统产品。

3. 液晶仪表。凭借多年车载技术经验(如 QNX 开发等),华阳遵循仪表设计规范,持续 优化设计工具及工艺,提升安全等级,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高清显示、功能安全、 高性价比的液晶仪表产品。

4. 无线充电。率先通过 Qi1.2.4 标准的认证,目前已经完成对 Qi1.3 标准草案的解读并 储备了部分技术方案。从 5W 充电到 40W 充电,再到增加 NFC 等功能,车载无线充 电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第二步,融合中控娱乐、仪表功能,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实现双联屏产品落地。公司凭借 多年车载技术经验,优化设计工具及工艺,提升安全等级,为客户提供科技感强、丰富多 样的仪表产品,中控屏则可提供 10.25 到 27 寸的多尺寸产品,可定制曲面屏、异形屏等, 使用镁铝合金兼具稳固特性,全贴合镀膜实现一体黑、低反射产品体验佳,软件持续优化 提升产品可靠性,通讯性能适配主流供应商。

第三步,推出“一芯多屏”座舱域控制器。华阳集团“一芯多屏”座舱域控制器,以高算 力 SoC 芯片为基础,将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以高性 能、高集成、高扩展性等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仪表、信息娱乐、副驾屏、AR-HUD 等多 屏互联及跨屏显示。华阳集团座舱域控产品线覆盖高通、瑞萨、芯驰等主流芯片方案,已获 得长安、长城等客户定点项目。

第四步,推出域控开放平台,充分满足车企座舱开发的多样需求。华阳开放平台 ADAYO Automotive Open Platform (AAOP)通过硬件抽象封装、软件分层分列、模块标准化,打 造一个软硬分离、可灵活对接生态的开放平台,产品具备性能稳定、配置丰富、接口统一、 诊断快速、研发高效、车联网生态丰富等特点。目前已升级至 AAOP2.0,已实现对智能 座舱系统的开放开源。华阳开放平台(AAOP)还针对车厂自身能力和多样化需求,提供 了三个版本:AAOP-PRO 版,为主机厂提供一整套全栈式系统解决方案;AAOP-STD 版, 适用于主机厂或第三方只做上层应用的情况;AAOP-Lite 版,仅提供含基础软件的硬件平 台。

基于座舱全套解决方案能力,公司正打造多模交互系统。在完全自动驾驶普及前,现阶段 依旧以人类驾驶员操控为主。这意味着,座舱功能复杂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分心驾 驶,比如触摸屏的使用往往需要手、眼并用,很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多模交互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通过融合视觉、语音等模态的感知数据,可以做到更精准、更智能、 更人性化的交互,尽量少地占用手、眼资源,显著降低驾驶分心。尤其随着算法和芯片算 力的快速提升,多模交互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甚至开始结合听觉、触觉、嗅觉等模 态,不断优化车对人的主动式交互,真正实现以驾驶任务为中心,赋予用户多样化用车体 验的同时保证行车安全,因而正成为座舱交互的主流方案。华阳最新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基于高算力 AI 芯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模前融合、多模后融合等识别技术,能 够实现 4 大类、70+人机交互场景,包括语音+手势开车窗或空调、可见即可说、上车问 候、儿童哭闹安抚、声音控制、人脸启动发动机、视线亮屏、驾驶员行为监控和危险行为 提醒等。目前相关产品的客户定点项目已经达到量产状态。

纵向升级与横向拓展,华阳集团座舱产品继续实现量价齐升。座舱正从机械仪表、车载收 音机到中控屏、液晶仪表,将带来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当前双联屏、三联屏等多屏的渗透 率仍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现有车载信息系统、车载娱乐系统、驾驶员信息系 统可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供应,随着域控制器的大规模普及,一芯多屏的方案有望成为未 来汽车标准,零部件厂商有望由单一产品的供应商成为智能座舱整体方案的解决商,从而 带动总体配套价值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华阳集团的 HUD、无线充电、流媒体后视镜、DMS 等座舱电子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配置。丰富的座舱产品线将助推华阳集团产品实现 量价齐升。

2.3 公司智能驾驶产品实现协同发展

公司智能驾驶产品新品倍出。华阳智能驾驶产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车内感知、驾驶 辅助系统如 ADAS 警示、360 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 APA、盲区监测 BSD 等,正持续 推出新产品。公司煜眼摄像头、360 环视系统、APA 等产品均有量产或定点项目。

1. 自动泊车系统(APA)。借助于摄像头与雷达的感知融合,产品具备多种类型的停车 位探测、动态路径规划、自动泊入泊出等功能,解决 90%以上的泊车难问题。

2. “煜眼”技术。华阳“煜眼”技术,在生产线上即可快速准确地标定摄像头内参,并 将内参保存在摄像头内,在摄像头 AA 工艺上更进一步提升了摄像头的精度,从而保 证 ADAS 应用的算法精度,改善用户体验。

3. 360 环视系统。华阳通用自 2013 年起就开始为前装客户配套 360 环视系统产品,经 过近 8 年的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一方面图像由标清到超高清,摄像头视角增大,另 一方面增加 3D 360°全景图像显示、前后动态轨迹线,以及 ADAS 功能的 BSD、 MOD、LDW、DVR 等。

三、明星单品HUD竞争优势凸显,发展前景广阔

3.1 HUD发展迅速,有望成为座舱主流交互方式

3.1.1 W-HUD目前是主流产品,AR-HUD是发展方向

HUD(抬头显示仪)信息展示更为便利,减少视线转移,能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HUD 抬头显示器(Head Up Display),又叫平视显示系统。HUD 最早应用于航空领域,1988 年 通用汽车率先将该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2003 年宝马成为第一个配备 HUD 的欧洲车企, 此后多家整车厂开始在自家车型中装配 HUD。HUD 通过将重要行车信息投影至前挡风玻 璃或半透明树脂玻璃上,使驾驶员在平视状态下能看到车辆及路况信息,避免驾驶员因低 头、视线转移而发生事故。

HUD 产品已经历三代升级,C-HUD、W-HUD、AR-HUD。其中 W-HUD 和 AR-HUD 是 目前主流解决方案。

1. C-HUD 成像效果一般,份额正逐渐萎缩。C-HUD(Combiner HUD)将信息镜像到 透明面板(称为 Combiner)而非挡风玻璃上,成本较低但成像效果一般。

2. 技术较成熟的 W-HUD 为当前市场主流。W-HUD(Windscreen HUD)是目前最常见 的 HUD 技术类型,信息直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驾驶员看到的是虚拟图像,而不是 挡风玻璃上的静态图像,由于其技术门槛较高,供应商需要掌握 W-HUD 的电子和光 学要求。

3. AR-HUD 因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且可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高度融合,正受 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为未来升级方向。AR-HUD 其实也是 W-HUD 系统的一类, 要集成驾驶员监控和前向物体识别系统,具有数据融合和图像处理功能,可提供实时 图像校正。例如虚拟符号会精确地绘制到道路上,以向驾驶员显示其导航向导。 ARHUD 具备宽视角、长 VID 的优势,更为安全且不会产生疲劳。同时宽视角的优势 能够让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融为一体,适合加入 ADAS 信息和导航信息,能够将驾驶 者的体验调整到最佳。

AR-HUD 未来将引领 HUD 发展方向。AR-HUD 能够显示更广更远的虚拟图像及自动驾驶 提示信息,有效提升自动驾驶功能体验,提升安全性,是未来抬头显示器的必然趋势。2021 年以来,不少车企陆续宣布在新车中配置 AR-HUD 产品,包括奔驰 S 级、奥迪 e-tron、 大众 ID 系列等合资车型,以及一汽红旗 E-HS9、WEY 摩卡、WEY 拿铁、吉利星越 L、 广汽 GS8 等自主车型。此外,上汽、长安、奇瑞等也在计划搭载 AR-HUD。2022 年 3 月,随着理想第二款车型 L9 的官宣,大尺寸 HUD 成为传统仪表的“替代者”。除了传统 的车速、导航等信息显示,这款 HUD 首次将在传统液晶仪表上投射的可视化 ADAS 也进 行了集成。沃尔沃汽车也在 3 月发布了一张座舱概念图,同样强调大尺寸 HUD 对于车载 显示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大尺寸 HUD+小型仪表/方向盘交互屏有望成为车内 信息交互方式的主流。

TFT 和 DLP 是 HUD 主要技术路线。目前运用在 HUD 的投影技术包括 TFT 投影、DLP 投影、激光扫描投影和 LCOS 投影。其中 TFT 凭借其成熟度高、成本低、性能良好的特 点成为 W-HUD 主要投影技术,DLP 技术有望随着 AR-HUD 的普及而成为主流技术。

1. TFT-LCD 投影技术:最常见、最成熟且最廉价的 HUD 投影技术,TCT-LCD 的原理 是白色灯光通过分色镜形成红、绿、蓝三色光,再通过液晶单体达到投影效果。但由 于光经过液晶后亮度减弱,同时液晶间存在距离,使图像分辨率降低;

2. DLP 投影技术:是美国德州仪器的专利技术。通过集数十万个超微型镜片的 DMD 将 光源反射至投影镜头形成图像。DLP 具有温升控制特性,适用于 AR-HUD 这种对器 件耐热性要求高的 HUD。未来 DLP 技术将随 AR-HUD 的普及而成为主流技术;

3. 激光扫描:不同于其他三种投影技术,其运用激光作为光源,通过 MEMS 微振镜形 成投影,无需复杂的光学系统;

4. LCOS 投影技术:光源经过分色镜后投射至三片 LCOS 面板,再通过合光系统形成影 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2 HUD前装搭载超百万辆,未来五年复合增速有望达85%

HUD 国内前装搭载量超百万辆,华阳集团率先打破国外巨头垄断。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 据,2021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 HUD 上险量为 116.72 万 辆,同比增长超 50%,前装标配搭载率为 5.72%。其中丰田、哈弗和别克排名前三位。 目前 HUD 国外供应商主要是日本电装、日本精机、大陆、博世等,国内供应商有华阳集 团、怡利电子、江苏泽景、未来黑科技等。华阳集团于 2020 年率先打破国外巨头垄断, 配套长城汽车。

我们预计 HUD 市场规模 2025 年达到 147 亿元,5 年 CAGR 高达 85%。HUD 可作为智 能驾驶人机交互主要方式,可以显示驾驶辅助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带来更好的驾乘体 验。同时随着 HUD 技术突破,显示效果大幅改善,配套价格逐渐下降,性价比也逐步提 升。随着 HUD 技术逐渐成熟和 HUD 车型不断量产上市,我们预计 2025 年乘用车 HUD 搭载率有望扩大至 48%左右,其中 W-HUD 渗透率有望达 30%,AR-HUD 有望达 14%。 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乘用车 AR-HUD 单车价值量有望降至 2500 元,W-HUD 预计平均 约 800 元水平,对应 AR-HUD 市场规模约 83 亿元,W-HUD 市场规模约 64 亿元,HUD 市场总规模约 147 亿元,5 年 CAGR 高达 85%。

3.2 公司占据HUD先发优势,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华阳集团持续耕耘,国内市占率已提升至第二位。日本精机、大陆、电装等海外巨头在 HUD 领域起步早,技术发展成熟,在 2020 年之前占据国内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根据高工 智能汽车数据,2019 年上半年日本精机、大陆集团和电装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合计高达 90.16%。近两年来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国内 HUD 供应商依托优秀的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能力已初步打开市场,华阳集团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 2020 年的 2.39%增长至 2021 年的 16.28%,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精机,已成为 HUD 自主供应商领头羊。

公司通过多年积累实现系统性优势,提供成熟 HUD 产品。基于多年的机芯技术储备、微 投整机技术的光学储备,华阳多媒体自 2012 年就组建了 HUD 团队并深耕 HUD 领域近十 年,拥有百余项 HUD 专利技术。公司多年研发积累了光路设计、成熟的软件算法、UI 界 面设计和服务定制化能力等综合性优势。目前已推出较为成熟的 C-HUD、W-HUD 及 AR-HUD 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 W-HUD 的 1.0 和 2.0 版本相继问世,2.0 版本于 2021 年底已实现量产,W-HUD3.0 正在开发中。

2022 年华阳集团加速扩展客户,国内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张。华阳集团已成为 HUD 自主 供应商领头羊,客户已从自主品牌拓展至多家国际品牌车企的供应商体系,与国内新能源 车企持续交流中。前期新承接订单陆续量产,今年以来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新订单开拓 持续向好,今年以来承接了长城、东风、金康赛力斯等多家车企的新定点项目,截至目前 已获得 10 多家车企的定点项目,销量前景广阔,将继续冲击国外巨头的行业主导局面。

四、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

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拓展,是公司增长主力。公司明星产品 HUD 突破核心技术,可提供成 熟的 W-HUD 和 AR-HUD 解决方案。华阳集团已成为 HUD 自主供应商领头羊,客户不仅 包括自主品牌,还拓展至传统合资车企,销量前景广阔,将继续冲击国外巨头的行业主导 局面。公司汽车电子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三大领域,主要包括车载影音、 车载智能网联、车载导航、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空调控制器、域控制器、抬头显示 (HUD)、360 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APA)、盲区监测(BSD)、驾驶员监测系统(DMS)、 车载摄像头、无线充电、T-BOX、FOTA 等。2021 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既承接了 包括长城、长安、广汽、吉利、比亚迪、北汽、奇瑞等自主品牌客户,又获得了长安福特、 PSA、北京现代、东风本田、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以及百度、蔚来、威马、赛力斯、华 为、越南 Vinfast 等新势力客户的项目订单。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汽车电子业务营 收增速分别为+48%/ +35%/ +36%。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优势逐渐显现,毛利率 22%/ 23%/ 24%有望稳步提升。

精密压铸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主营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 3C 电子部件及工业控制部件 等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产品协同开发、模具设计及制造、精密压铸及机加工、表面处理、 组装等一站式服务。2021 年以来成功导入舍弗勒、电装、泰科、上海联电、芜湖纬湃、 大疆、德国海拉、富临精工、采埃孚、速腾聚创、比亚迪等客户的新项目。凭借先进精密 模具技术、FA 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华阳集团已成为精密压铸行业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 一。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43%/ +21%/ +19%,毛利 率分别为 31.6%/ 32.0%/ 32.4%。

精密电子部件及 LED 照明部件:精密电子板块主要生产与光盘应用相关的产品,所处的 细分市场持续萎缩,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精密电子部件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14%/ -11%/ -3%,毛利率稳定在 10-11%之间。LED 照明板块主要是 LED 封装、LED 照明灯具 等业务,2021 年上半年营收占比约 4.1%。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 LED 照明器件业 务营收增速分别为+3%/ -0.1%/ -18%,毛利率稳定在 18-19%之间。 预计公司 2021-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6/ 58.4/ 7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 +28%/ +29%。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昆山华越别克4s店电话号码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