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无锡成立汽车销售新公司,注册资本100万
天眼查App显示,6月15日,无锡比亚迪盛世路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晓燕,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充电桩销售、二手车经纪、互联网销售、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电池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比亚迪夺得华为、小米代工订单,郭台铭:再给个机会
特别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它成为稳定公司经营业绩的一根定海神针。
全球手机市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比亚迪迅速调整了代工业务和客户组合,并凭借在该领域的多年经验继续活跃在市场上。
有趣的是,网传获比亚迪投资数千万的领潮app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种直播间动不动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男女名包等,在领潮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在领潮app买的阿迪才200,耐穿又好看,建议这样的“恶意”再多一点!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2019 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切断华为芯片供应后,比亚迪顺势成为华为主要手机代工厂之一。
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 "水果链",借机顺利搭上了苹果代理商的生意 "列车"。
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苹果成为比亚迪电子的全球主要客户,苹果提供的订单约占比亚迪电子总收入的 44%。
去年,比亚迪还斥巨资收购了苹果供应商捷普在成都和无锡的生产业务,这被视为比亚迪有意成为苹果海外供应链中最稳定、最全面的供应商之一。
数据显示,去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达到 1185 亿元,比上年增长约 20%,约占公司总收入的 19.6%。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 "大批量时代 "后,代工服务成为比亚迪实现净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与比亚迪一步步充分利用产业链和发展机遇扩大自己的代工活动相比,富士康作为前一代世界工业巨头,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2015年,为了配合苹果公司的 "果链搬迁",也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给予的政治让步,果断选择去印度建厂。
他还表示,将继续支持苹果以印度工厂为基地的全球化战略。
当富士康真的斥巨资在印度建厂时,当地的商业环境、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给傲慢的郭台铭上了 "一课"。
富士康刚进入印度时,立即要面对复杂的政治和贸易关系、不稳定的电力和供水设施以及不达标的生产线。
更糟糕的是,在苹果的全球计划中,富士康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
换句话说,苹果看重的不是富士康的品牌,而是其完整的供应链、低生产成本和高产量等优势。
曾经,傲慢的郭台铭在谈及内地建厂时说,"富士康是在给内地人民送饭"。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失去了大陆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和资源供给,富士康只是一个平庸的代工厂。
抛开利益顾虑谈合作,苹果当然不一定要把大部分订单交给富士康,现在郭台铭也陷入了窘境。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富士康诸多优惠,现在郭台铭如果想返回大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一方面,苹果的 "背叛",富士康首当其冲;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比亚迪等民族代工企业的份额压缩问题。
富士康成了印度政府的 "盘中餐",日子并不好过。
比亚迪在电动电池领域的优势最终使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多年来在手机铸造领域建立起来的单一服务能力帮助其在全球手机铸造行业站稳了脚跟。
比亚迪产业多元化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在规避单一产业结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纵向和横向上逐步拓展跨界创新,积极满足客户需求。
如今,比亚迪电子不仅在手机零部件和组装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驾驶舱和人工智能服务器领域也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多元化原则不是盲目求大,而是根据自身优势逐步开发。
特别是在全球新兴产业普遍经历了一个高度内卷化的发展时期之后,企业必须谨慎控制投资和多元化项目的发展速度。
近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决定彻底放弃延续十年的汽车制造计划。
其一是,与其尽早确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稳定主要活动,不如集中精力发展未知领域。
其次,该公司从未确定过到底要制造哪种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汽车。
当然,纵观比亚迪在代工行业的 "创新之路",我们不能否认:现实的机遇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如果美国没有单方面禁止向华为出口芯片,比亚迪和华为之间就不会有密切的合作。
如果苹果不想推动 "水果分销链 "的多样化,比亚迪电子的收入至少会下降三分之一。
"技术和产业链准备+现实机遇+抓住机遇的勇气 "是比亚迪在全球代工行业站稳脚跟的 "操作指南"。
有人说,比亚迪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大多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不过,这种趋势还必须建立在清醒的产业规划之上,否则在市场战略完成闭合循环之前,盲目扩张只会让产业落得一地鸡毛。
事实上,市场战略只需回答三个问题:市场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我怎样才能与市场需求建立有效联系?
如今,许多大型国内公司都希望扩大其商业活动,开展跨境业务。
采取的手段一般包括公司收购、合资或独立经营,但这种盲目贪图核心业务之外的大交易往往成为拖累公司的负担。
这些大公司在 "跨界 "领域失败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发展定位不清晰、自身优势不衔接、盲目追求品牌效应。
从决定进入手机代工行业之日起,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就被比亚迪定位为对冲电池业务发展风险的业务战略。
从一开始,比亚迪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有能力解决塑料手机外壳的色差问题。
这些问题后来变成了屏幕的改装、部件的集中生产和智能手机的改造等等。
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像一潭死水,慢慢干涸。
正如富士康在失去内地资源支持后变得平庸一样,比亚迪也只是一家在电动电池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
公司在代工领域的成功是基于自 2003 年开展手机代工业务以来积累的经验。
比亚迪在代工行业的经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在没有竞争优势、无法应对新行业市场痛点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拓展新业务"。
谁能想到,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比亚迪,会依靠手机代工业务经受住经济危机的 "洗礼"。
时至今日,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仍在比亚迪的业务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大洗牌期后,比亚迪在整车厂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比亚迪对市场症结的精准把握,使其营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不是盲目贪大,而是立足自身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所谓的品牌效应在市场选择方面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资料
"比亚迪的另一个战场"。
比亚迪通过为华为、小米、苹果等公司生产手机,每年赚取 1185 亿元。
"富士康的辉煌不再!郭台铭的错误决定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产业!
"放弃汽车制造,裁员 600 多人,苹果这步棋走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