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宋DM加入,比亚迪新能源上半年国内销量第一?
比亚迪作为中国技术领先的汽车企业,近些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非常不错的市场表现,尤其是王朝系列车型,更是长期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三甲。据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14万,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22%。而在6月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单中,比亚迪汽车以11198辆的优异成绩蝉联6月新能源销量第一位。拿走不谢,请叫我雷锋~~~
国产六大品牌上半年销量出炉:比亚迪狂卖125万辆,吉利排名第四
乘联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189.6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9%。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952.8万辆,同比增长3%。同期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3.8万辆,今年累计零售305.9万辆,同比增长36%。
从全球市场来看,1-5月中国车企的世界累计份额达到31%,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0%。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国产头部传统车企的“七巨头”,具体的表现怎么样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比亚迪
6月销量:24.02万辆
1-6月销量:124.8万辆
作为目前最亮眼的国产品牌,比亚迪也在7月2日,公布了其6月份的销量成绩,一共卖出了251685辆,同比增加88.2%,环比增加5.3%。
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248161辆,同比增加94.01%。其中纯电车型销量616810辆,插混车型销量631351辆,表现比较均衡。
具体到品牌,王朝网六月合计卖出13万辆、海洋网车型卖出11万辆,仍是目前整个品牌销量贡献的主力,销量占比近95%。
其中王朝车型,秦销售44239辆,汉销售23206辆,唐销售12657辆,宋销售16453辆,元销售33935辆;海洋网的车型,其中海鸥(图片|配置|询价)销售23005辆(5月:14,300辆),海豚销售31140辆,海豹销售8134辆,护卫舰07销售8037辆,驱逐舰05销售10222辆,e2销售3572辆,宋PLUS系列销售25935辆。
而高端子品牌腾势,依然靠着D9一款MPV车型,取得了月销过万的成绩,卖出了11058辆。腾势第二款车型N7在7月3日正式上市。作为比亚迪冲高的产品,不知道腾势N7上市之后,销量是否能持续火爆呢?
不过,比亚迪6月份在出口销量方面则表现平平,只售出了10536辆,相比上个月(10203辆)略有上升,但也是近几个月较低的水平,或产能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的缘故。当然,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加上贸易“壁垒”,同样让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迟迟没有爆发。
2.长安汽车
1-6月销量:102万辆(中国品牌汽车)
6月,长安汽车销量225696辆,同比增长8.81%。1-6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215681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1-6月累计销售1020506辆,同比增长13.4%;自主品牌新能源1-6月累计销售176057辆,同比增长107.2%;自主品牌海外1-6月累计销售116218辆,同比增长14.3%。
细分来看,长安CS家族1-6月累计销售229867辆;轿车系列1-6月累计销售130416辆;UNI序列1-6月累计销售130082辆;欧尚品牌1-6月累计销售120153辆;凯程品牌1-6月累计销售103848辆。
对于长安汽车的表现,可以说非常稳。一方面,处于新能源转型期,燃油车整个销量基盘非常稳定,且半年销量顺利突破百万辆大关;另一方面,新能源转型成效颇丰,半年销量同比翻番就是最好的证明。
3.奇瑞集团
6月份销量:14.5万辆
1-6月销量:74.1万辆
6月份,奇瑞控股集团销售汽车145,235 辆,同比增长38.3%。这是奇瑞集团连续第13个月单月销量超10万辆。今年1-6月份,奇瑞集团累计销售销量为741,429辆,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
具体来看,目前奇瑞的三大品牌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首先是奇瑞汽车,6 月份销量105908 辆,同比增长33.4%;1-6 月份销量539427 辆,同比增长50.9%。其中瑞虎8、瑞虎7分别在上半年贡献了97359 辆和107457 辆,仍然是奇瑞汽车的销量担当。
星途汽车,6 月份销量9842 辆,同比增长192.7%;1-6月份销量42240 辆,同比增长119.3%。随着全新凌云和全新揽月的改款上市,星途高端化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捷途品牌,6 月份销量21607 辆,同比增长43.7%;1-6 月份销量112381 辆,同比增长84.1%。X70、X90等车型有不错的销量表现,其中捷途X70上半年取得了67918辆销量。
其中瑞虎8、瑞虎7、捷途X70三款月销过万车型,分别在5月份贡献 17,219辆、18,976辆、10,186 辆销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的加持下,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三大品牌将全面混动化。而星途全新新能源系列星纪元STERRA,也计划在今年内推出新车型,新能源有望成为奇瑞销量新的增长点。
4.吉利汽车
6月销量:13.79万辆
1-6月销量:69.4万辆
吉利汽车发布公告,6月乘用车销量137897辆,同比增长约9%,环比增长约15%,目前已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增长。1-6月累计销量694045辆,同比增长超13%。
从品牌来看,吉利品牌6月销量为106691辆,环比增长约15%;1-6月销量为553250辆,同比增长超10%。其中,银河L7单车在6月的销量就达到了9673辆。
极氪品牌6月交付量为10620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22%;1-6月极氪累计销量为42633辆,同比增长超124%。截至6月底,极氪累计交付120581辆。
此外,几何纯电系列在6月的销量也达到12701辆,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82851辆,同比增长超52%。睿蓝汽车在6月销量为4211辆,环比增长约4%;1-6月累计销量达到16125辆。领克品牌6月销量为16375辆,环比增长超13%,同比增长超24%;今年1-6月累计销量为82037辆,同比增长超6%。
在海外出口方面,吉利6月销量22627辆,今年1-6月实现出口121185辆,同比增长超38%,表现可圈可点。随着海外事业的拓展,预计海外将成为吉利新的增长极。
5.长城汽车
6月销量:10.5万辆
1-6月销量:51.9万辆
6月,长城汽车销量104,957辆,同比增长3.73%;新能源车型销量26,669辆,同比增长110.32%,占比达25.41%;海外销量25,010辆,同比增长85.93%。今年1-6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519,226辆;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93,225辆,同比增长46.60%;海外累计销量123,930辆,同比增长97.27%。
分品牌来看,哈弗品牌6月销售59007辆新车,上半年累计销量292644辆。在重点新车中,上市不久的哈弗枭龙系列车型6月销售6098辆。哈弗大狗则在上半年累计售出70566辆,同比增长58.90%。
魏牌6月销售新车6602辆,环比上升14.4%,攀升态势颇为明显。在车型方面,上市不久的蓝山DHT-PHEV售出了5506辆,上市至今累计销量达到11692辆。
欧拉品牌6月销售10015辆,上半年累计售出47298辆。坦克品牌6月销售1277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为销售58327辆。随着坦克500Hi4-T的上市,开始向新能源市场冲击的坦克品牌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长城皮卡6月销售16523辆,上半年销量、为102596辆,同比增长8.7%。1-6月国内终端市占率超50%。其中长城炮6月销售12087辆,累计34个月销量过万,蝉联皮卡销量冠军。
经历了22年的挣扎,2023年对长城汽车来说至关重要。虽然在新能源市场布局很早,但不可否认,长城的新能源市场还有待发力。能否转型成功,咱们拭目以待!
6.广汽集团
6月销量:8.6万辆
1-6月销量:39.7万辆
广汽传祺6月销量为 4.1 万台,同比增长 25.9%。广汽埃安2023年6 月销量为 4.5 万台,同比增长 86.7%,连续多月销量破四万。
从具体品牌来看,埃安品牌 6 月产量为 4.5 万台,同比增长 90.2%;6 月销量为 4.5 万台,同比增长 86.7%。今年 1-6 月,埃安品牌累计产量达 21.7 万台,同比增长 117.4%;1-6 月累计销量达 20.9 万台,同比增长 108.8%。其中,AION S 系列车型 6 月销量达 22,487 台,AION Y 系列车型 6 月销量达 20,537 台。
广汽传祺品牌 6 月产量为 3.7 万台,同比增长 9.6%;6 月销量为 4.1 万台,同比增长 25.9%。今年 1-6 月,广汽传祺品牌累计产量达 18.2 万台,同比增长 7.3%;1-6 月累计销量达 18.8 万台,同比增长 9.0%。
MPV家族成为了传祺的销售主力,而埃安目前在销量最好的是AION S和AION Y系列,6月销量分别是22487辆和20537辆。
写在最后
2023年,是国内汽车市场的“洗牌之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目前新能源依然是增长点,不少国产品牌也都在谋求转型和重组兼并。2023年或是一个分水岭,上半年已经过去,下半年才是汽车市场的旺季。今年国内车市会是怎样一派景象?咱们拭目以待!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比亚迪半年销量超特斯拉约37万辆 下半年“以价换量”会加码吗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3万余名应届毕业生陆续入职比亚迪,其中硕士和博士占比超过60%,研发人员占比为80.8%。根据比亚迪官网显示的信息,其2023届校园招聘岗位涉及汽车领域、电子领域、新能源领域、半导体领域等。
“比亚迪未来2至3年将采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今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
自2021年开始,比亚迪研发人员大幅扩张。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04万和6.9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31.52%和72.59%;研发投入分别为106.27亿元和202.23亿元,去年一年同比增幅超90%。
不断扩张的研发人员和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成为比亚迪技术自研和车海战术的有力保障。2021年以来,比亚迪整车产能快速扩张,以高性价比的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杀入市场,销量快速攀升,带动业绩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30.5亿元和166.2亿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业绩再度大涨,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117亿元,同比增长192.05%-225.43%;上半年净利润已超去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总和。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超125万辆,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规模效应带动盈利的提升。
2022年,比亚迪彻底转型为新能源车企后一举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强劲增长势头延续至今年。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上实现强劲增长,以125.56万辆的销量不仅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榜首,更是超越特斯拉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整体汽车市场的市占率为10.6%,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市占率达33.5%。
比亚迪方面表示,“尽管上半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比亚迪所提到的规模优势,体现在多品牌、全覆盖,同时发力海外市场上。
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汽车行业已开启淘汰赛”,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会进入变革期,越到后期的变革速度会越快。面对竞争,比亚迪仍坚持“快、技术和战略”。
2月10日,比亚迪发布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9.98万元的起售价是国内插电混动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10万元以内,直挑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畅销A级燃油车。比亚迪官方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款车型上市五天订单量超过2.5万辆。
终端市场的积极反馈让比亚迪加速以“油电同价”策略占领市场,继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后,又推出了汉冠军版、唐DM-i冠军版、驱逐舰05冠军版、海豹冠军版、宋ProDM-i冠军版等多款车型。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插电混动汽车“可油可电”特征能够极大程度缓解新能源车里程焦虑,且相比于燃油车更具燃油经济性,在今年成为自主品牌争相布局的主力细分领域。相较于当前市场竞品,比亚迪产品仍具有较强竞争力,在相同的纯电续航里程下,比亚迪产品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由于动力系统差异,比亚迪在动力性能上略有劣势,但馈电油耗表现优于竞品,其性价比成为当前继续保持市场热销的主力因素。
在布局中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比亚迪推出豪华汽车品牌仰望和方程豹,形成以腾势、方程豹加仰望的高端品牌架构,高端市场布局趋于完整。加上王朝、海洋系列,比亚迪旗下品牌矩阵进一步丰富,形成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全覆盖产品布局。
“比亚迪有信心在未来3-5年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目标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上半年比亚迪销量超特斯拉约37万辆,特斯拉“以价换量”占市场
2023年初以来,由特斯拉掀起的降价潮蔓延至整个车市,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从价格到产品、从营销到渠道,汽车市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白热化竞争。
今年以来特斯拉进行了多轮调价,以价换量。特斯拉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产量、交付量和营收等方面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共生产92.05万辆,交付量为88.9万辆,同比增长57%。
不过,由于降价及加大折扣减少库存,第二季度特斯拉毛利率为18.2%,降至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新低。特斯拉在报告中分析表示,二季度利润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销售的汽车“混合定价”导致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同时内部设计电池产量提升所导致的成本增长也拖累了利润率。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营收482.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48.62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52.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2.76亿元),同比下降6.5%。虽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但净利润仍高于比亚迪。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今年特斯拉销量目标为180万辆,这意味着,下半年特斯拉仍有约91万辆销量需完成。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业绩电话会表示,“为了产量牺牲短期的利润是有道理的”,他表示,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特斯拉还会继续进行降价。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相比于其他的主机厂在电池原材料等上游成本上涨压力下的亏损压力,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二者均已经通过旗下产品实现盈利,在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依靠现有产能优势与稳定的市场品牌形象,能够在产品价格端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以适应制造成本与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二者所面临的挑战在于,特斯拉通过降价以保障产能利用率,比亚迪通过涨价以应对成本上涨压力,两大车企产品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将在20万-30万元价格带迎来更加激烈的正面交锋,对各自的产品力与营销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