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比亚迪唐DM 汽车失控20秒
近日,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连续收到两起比亚迪电动车失控的投诉:一起是去年发生、甘肃出租车司机在驾驶比亚迪e6的过程出现汽车失控状况;一起是西安周女士于今年4月23日驾驶唐DM,出现汽车失控状况。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出电动车失控的信息,在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收集到的近8个案例中,涉及比亚迪有5例,北汽新能源有2例,蔚来有1例。
在收集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
汽车失控具有无法预测、事故发生后果极为严重,非死即伤、原因鉴定难三个特点。为了广大用户的生命安全,中国质量新闻网针对“电动汽车失控”的问题启动了新闻调查。
由于上述两个案例中甘肃事故司机已经重伤,无法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以西安周女士驾驶比亚迪唐DM失控案例为典型进行了追踪调查。
事件回放——失控汽车如脱缰野马
今年4月23日16点58分,周女士驾驶着比亚迪唐DM插电式混合动力SUV突发失控,在20秒的时间内失控汽车多次与其它车辆碰撞、碰擦。交警部门事故处理意见中显示:事故导致8人受伤、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图为周女士提供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事故发生前一瞬间影像
比亚迪车主周女士在电话里向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技术顾问万春雷回忆事发的过程:
2019年4月23日下午,她向往常一样驾驶着自己的比亚迪唐DM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到位于西安高新区文兴巷拜访朋友。其间50分钟左右,周女士没有离开车辆,车辆未断电关闭,周女士与坐在副驾驶位的朋友聊天。这期间周女士没有系安全带,也没有进行踩踏板或其它设备的操作。
16时58分20秒(车载系统设定时间),周女士与朋友聊结束,朋友下车后,她准备开车掉头回家,想将换挡杆挂入D挡起步前,周女士踩下刹车踏板,刹车踏板没有正常的回馈力度,反而一触到底。这辆比亚迪唐DM出乎周女士意料,突然开始加速前行,致使她未能按原计划调头行驶,而是车辆快速直行。周女士尽量控制车辆行驶轨迹,躲避道路的其它车辆和行人。
万春雷特别详细地寻问了周女士汽车冲出去之后,她操作的所有过程。周女士自述说:当时车速不受控制,她曾经试着将脚抬起修正并向右移,试探以确定是否错踩在油门上,她意识自己确实没有踩油门,把脚抽回来,又点刹和深踩踏刹车踏板,并尝试用切换挡位等方法让车辆停下来,但车辆还在继续加速。
图为周女士本人微博发布的此次事故照片
车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后,与一辆白色轿车相碰,但是碰撞并没有让高速向前冲的比亚迪唐DM停下来。之后又与一辆出租轿车相碰撞、和其它电动自行车以及其它摩托车碰擦,造成包括周女士在内的1人死亡、8人受伤的严重结果之后才停了下来。最后一次碰撞由于第一次的碰撞将行车记录仪损坏,因此没有视频记录呈现。
周女士车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该车启动时间是16时58分20秒,视频结束时间为16时58分40秒,时间仅仅为短短20秒!
事故发生后,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大队委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心对涉事车辆进行了鉴定。综合事故车辆现状、车载监控设备与比亚迪公司提供的该车终端上传至云端的后台数据,该中心出具了《关于“4.23事故案”小型普通客车后台数据与车载终端解析数据的分析意见》(以下简称《分析意见》)与《鉴定书》(公交鉴[2019]第40137号)两份文件。
《分析意见》显示:事故发生的瞬间,该车的速度高达120.5km/h。并且,“经对制动踏板进行拆检,发现制动踏板开关固定根部已经折断。”
《鉴定书》显示:通过逐帧分析行车记录仪所拍摄的视频内容,证实视频所示撞击时的车速在115.7-135.0km/h之间,涉事的比亚迪唐DM SUV撞击北京现代轿车时的时速已经接近或超过我国高速公路允许行驶的最高时速。
专家指出——比亚迪应该对缺失的数据做出解释
事故发生后,周女士第一时间在车内向“比亚迪在线客服”反映了相关情况,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事后,受理该事故处理的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大队委托陕西中正机动车物证司法鉴定所进行了车辆机械部分鉴定,并开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书中显示:周女士驾驶的比亚迪唐DM制动系统齐全,各制动蹄片磨损均匀且未见裂纹,但制动液压油管因本次事故损坏。
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技术顾问万春雷对两份报告的数据做了深度的分析之后,他说:“两份报告中,该车在事发前后期间出现了几次油门、刹车、车速、挡位等多个重要工况数据记录是缺失的。对于这些数据的缺失,比亚迪方面有责任向用户及公众给出解释。
图为《分析意见》中指出的9秒车辆相关数据缺失
万春雷还特别强调:在车辆冲出后有连续5秒的时间行车电脑没有任何数据记录。根据车主的陈述:事故发生的过程中,车主试图对自己的操作进行修正、确认,这种修正的动作刹车、油门踏板深度的数据应该是有变化的。但是,在数据中没有看到这样的变化,很可能就在丢失的、那段没有记录的5秒里。
这样重要的数据缺失,使得判断事故成因困难重重。比亚迪方面必须通过其它技术手段完成地还原事故发生前后完整的车辆工况分析。
图为《分析意见》中所示车辆行车电脑没有记录的时间信息
万春雷提出比亚迪需要给出明确解释的第三点是:肇事车辆在2019年4月23日早晨出现过刹车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万春雷根据两份报告数据分析,提出疑问的第四点是:车辆本身拥有先进的主动安全防碰撞防追尾雷达探测系统,ESP车身稳定系统,这些系统在面临前方障碍物和高速绕行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自动触发刹车制动系统或引发安全警示留下记录。但是,行车记录仪及后台数据显示车速并没有明显受控降下来,这里面是否也存在一些关联问题?
对于数据的缺失,专家判断说:可能会因为信号传输稳定状态而对相关信号的采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车载监控终端采集的信号与传至云端的数据受到影响。刹车制动控制开关的断裂,或者也会对关联数据的产生和控制以及传输造成影响。车辆ECU控制电脑内的故障诊断记录数据情况对事故调查应该也有重要的帮助。
专家认为——典型案例分析的意义
图为比亚迪公布的《关于西安交通事故的情况说明》(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官方微博)
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与车主一样:非常关心专家认为周女士的遭遇,责任方到底是谁?
对此,万春雷分析说:从车主的叙述来看,事件自始至终车主只踩了一个踏板,就是她认为的刹车踏板。但是,从数据来看:如果车主不踩油门,车子在正常纯电ECO模式挂D挡也是不可能冲出去的。同时,由于过程中间出现的绝大部分车辆关键数据没有支持车主踩刹车的证据,车主要用事实证明她的操作确实是正确的,作为普通车主,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我们追踪、调查这起案例的意义在哪里?万春雷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
通过分析这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还是能够到一些启示的。比如:电动汽车在主、被动安全方面的思考有别于传统的、燃油汽车,需要电动汽车的研发者、生产企业认真地对待、研究和改善,一些应急预案可以更加便捷、有效,一些安全互锁逻辑机制可以更严谨,更利于避免用户的误判。
另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大量电子元器件电磁兼容问题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汽车事故鉴定中,电磁兼容影响的因素往往被忽视。在这些调查案例中,电磁兼容问题引发事故的因素有没有被考量?一些异常的情况是不是电磁兼容问题诱发?也希望得到厂家的技术回应和相关管理部门、鉴定机构的充分重视。
万春雷告诉记者:“在我和周女士沟通的时候,她的情绪很低落,我能够听出来她是努力抑制着自己不要大哭出来……听到她的声音我非常难过……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帮助周女士找到支持她的证据。但是,周女士告诉我的细节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周女士驻车和朋友聊天,车辆在通电、挡位挂在D挡的情况下,50分钟的驻车靠的是电子键手刹。其实,电子手刹是机械手刹功能的延伸,将变速箱挡位切换至行车挡后电子手刹自动解除的设计十分不可取。而从标识设定角度考虑,电子手刹按键上有P字标,给人的印象应具有变速箱P挡功能与解锁机理。若电子手刹自动解锁时,变速箱直接位于行车挡,那么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我们姑且假设车主误操作,那么电动汽车的静音这个时候对车主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很多司机在开燃油车的时候,都有过踩错踏板、挂错挡的经历:当我们误踩油门的时候,机械的咆哮可以让我们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误操作,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操作,有效地避免惨祸的发生。
“当然,上述判断是根据车主针对事故发生过程的陈述,以及我目前可以看到的数据做出的、最基础的、常规下的判断。真正要得出有效的结论,除了需要数据的完成,同时还需要针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查之后,也许我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万春雷这样结束了我们对他的求证和采访。
所有的新事物都是由青涩到成熟,电动车技术的成熟也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修正和完善。但是,从设计开始,便将主、被动安全的考虑放在重要环节,这已经是很多工业设计常规的研发模式,特别是“误操作锁止功能”,从机械加工到家电产品再到传统的汽车产品……应用得非常成熟和广泛。电动汽车失控,无论责任方是谁,给消费者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因此,比亚迪除了对上述疑点需要进行正面回答外,还应该以此为鉴,加快技术改进的步伐。
截止发稿前,在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与比亚迪的沟通过程中,比亚迪方面并未对新闻采访函中的问题进行正面回复。比亚迪方表示:公司已经配合西安警方递交了相关资料,大家都在等待警方的调查及事故认定结果。比亚迪是此次交通事故的非相关方,也就是非责任方,所以比亚迪并没有拿到鉴定报告,一切以西安交警的鉴定报告为准。
在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对比亚迪失控车主的采访中,比亚迪对于车主遭遇的态度,是我们认为应该加以改善的。甘肃车主的家人告诉我们,事故刚刚出现的时候,比亚迪的服务人员还带着鲜花到医院去看望车主,而鉴定报告表示事故的责任方是车主之后,比亚迪的人员就再也没有露过面了。西安的周女士表示:除了看到比亚迪在他们的官方微博上发表一个“情况说明”外,她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比亚迪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虽然,我们看过比亚迪关于售后服务理念的宣传:“精于勤,诚于心”。但是,在比亚迪用户遭受如此重创的时候,我们没有见到来自比亚迪的“勤”,一纸“情况说明”我们感受不到比亚迪对客户的“诚”。
本期策划/刘佳
文字编辑/广岛
美术编辑/水川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比亚迪唐DM失控新闻调查|电磁兼容问题是否是影响因素?
“分析造成西安比亚迪失控的原因,需要从电磁干扰方面进行论证、考察。这不是电动车失控的单一个案的问题,也不能在数据缺失、加速和制动数据矛盾的情况下,简单地下结论:车主误操作导致事故。电磁干扰的问题涉及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重视。”这是针对今年4月西安比亚迪失控原因新闻调查,汽车电控工程师李富龙在接受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采访时说的。
7月9日,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发布一篇名为《追踪比亚迪唐DM 汽车失控20秒》的新闻调查,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该事件检测报告中的一些疑点,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向比亚迪发出正式的采访函,但始终未得到比亚迪方面对相关问题的正面回复。为什么明明用户陈述在汽车失控期间意识到:是否自己误踩油门,并进行确认和操作调整,但是车速仍然没有按照车主的意图减下来?为什么检测报告数据有油门与刹车在同一时刻有深度显示,车速却没有任何变化?“数据采集终端”相当于汽车的“黑匣子”,应该是独立的、非常坚固的,不应该受碰撞、甚至是火烧影响而数据缺失,而事故车辆的数据为什么是缺失的?车辆经过多次碰撞最终停下,数据为什么不是“故障码”,而是空白?……一个个疑团,令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意识到:西安比亚迪唐DM事件不能简单下结论“车主误操作”了事。
此前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向比亚迪发出的采访函部分截图
针对事件检测报告数据的矛盾之处,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采访了汽车相关专家,针对数据的反映的问题,专家希望厂家能够从技术上进行专业的澄清。
电磁兼容问题是否是影响因素?
李富龙将比亚迪唐DM的控制器进行了拆解,他将拆解件展示给我们看,说:“你们看,比亚迪唐DM的控制系统全部密闭在铝壳内,虽然可以抵挡外界干扰,但内部并未做出隔离,这种结构布局在电磁干扰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新能源汽车中电机的驱动功率相对较大,属于强电,而控制器中包含一些控制芯片,属于弱电。三相直流电机的输入输出电流电压很大,且含有丰富的谐波,如若强弱电之间间隔较近,谐波发射出去则会严重干扰控制芯片,造成控制不稳,产生程序紊乱,不按原本的设定的运行。因此,需要做相应的隔离及屏蔽措施。另外,诸如制动、转向、油门等这些涉及行车安全的组件,出于功能的安全性考虑,应当直接控制或交给专门功能模块控制,而不是通过复杂的电脑控制。”
说到这里,李富龙给我们举出了一个例子:“就像手感到刺痛,会自然收回,这个动作是脊椎控制的,不是先通过大脑。”另外,李富龙还指出:“由于强弱电均被封闭在铝壳内,电磁环境相对恶劣,电磁波无法向外扩散。后续随着元件老化,问题会不断出现。但电磁干扰是随机出现的,不易做定量检测。我们使用电器产品,比如电脑、手机都遇到过莫明其妙死机的情况,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强制关机再开机,又好了。手机、电脑出现这种情况最多是使用体验不好,而汽车是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事故,最不幸的就是车毁人亡。新能源汽车目前仍属于新鲜事物,现在三电系统高度集成,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除上述要求外,还需在防潮、防震措施等方面加于考虑,目前这方面的规范标准还是空白。需要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拆解后的比亚迪唐DM控制器,李富龙供图
实际上,电控系统故障并非新能源汽车的“专利”,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技术顾问万春雷表示:此前曾遇到过某品牌手动挡SUV在新购后,约行驶几百公里就发生过“怠速飞车”,即松开油门踏板的前提下踩下离合踏板后,发动机转数快速攀升至3000多转。经检测是偶发故障,由于电子电控系统的失效或失真通常具有偶发性的特征,往往会留下些系统工况数据记录上的“偶发故障”,难以发现产品是否存在缺陷。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三电系统方面高度集成,更符合“电子产品”范畴。但汽车产品所涉及的用电环境相对更恶劣,且安全性关联更多,因此新能源汽车在EMl(电子产品工作干扰)及EMC(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应当远比普通电子电器产品严苛。
数据缺失问题能否进一步分析?
另外,在《关于“4.23事故案”小型普通客车后台数据与车载终端解析数据的分析意见》(以下简称《分析意见》)中指出,车辆曾在16:58:15至16:58:24时间段出现了9秒的记录空白。在此之前16:08:53至16:58:10时间段,车辆在时长49分17秒的时间内均处于静止状态,但车辆出现了部分数据丢失。针对为何会出现记录空白及数据丢失,李富龙表示:“记录空白及数据丢失可能是碰撞引发的,若想找回相对困难。”
《分析意见》中指出的9秒记录空白及此前的数据缺失
针对记录空白,万春雷表示:车辆量产前关键部件往往都需要经历大量的台架测试,通过稳定性测试甚至是极限破坏性测试验证产品,测试结果一般由供应商和整车厂记录,且数据一般至少保留10年。如果厂家不向鉴定机构提供批量生产前系统台架测试关联数据,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果存在多个可能性。同时,万春雷还指出:比亚迪有义务站在更深入的技术立场主动对关联关键数据缺失、异常冲突进行明确答复。有义务拿出证据证明这些数据对事件结果的内在关联影响有多大。有义务向调查机构分享被关注汽车组件在量产前后的测试过程和结果。有义务向市场展示在关联组件生产资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取得的认可。
针对专家的观点,我们再次向比亚迪发出新闻采访函,比亚迪方面并未对新闻采访函中的问题进行正面回复,仅仅告知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我们已配合交警部门的相关调查,一切以交警部门公布的事故认定结果为准。”
比亚迪方面还劝告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我们也请各家媒体等待最终调查报告出台后再做分析,避免预设结论,这样对各方都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谢谢!”从单一个案来说,我们赞同比亚迪的观点,但是面对多个比亚迪汽车失控案例,面对西安比亚迪汽车失控数据的疑问,本着为消费者权益负责的态度,本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初衷,对于涉及用户生命安全的问题,有责任和义务追问下去。
针对西安比亚迪电动汽车失控案例的调查,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特别提请相关方面重视“电磁干扰影响电动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研究,建议启动“电动汽车电控器制造中,强、弱电隔离的制造标准制定”的专项研讨。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车企而言,只有更严苛的标准下才能推出更好的产品,希望比亚迪和其它新能源车企重视此次事故,提高企业标准。倘若车企可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安全标准不断完善并得到贯彻,新能源汽车将会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文字编辑/八雨
美术编辑/水川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