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值背后,比亚迪的进击之路
没有奇迹,只有奋斗不息。在市值突破万亿的这一天,比亚迪写下了这样的注脚,将今日的成就藏在细数的往事中,为市场,为用户,也为自己。
豪赌式造车
比亚迪与新能源汽车的故事要从20年前讲起。
2002年7月,成立7年的比亚迪股份(01211.HK)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踏入资本市场的大门。彼时,比亚迪从事的还是小型充电电池的生产,主要应用于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电动工具等,客户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爱立信等。
虽然仅生产着手机电池,但当时的招股书显示,比亚迪未来的计划正包括着“开发及生产电动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
“目前,本集团对混合型电动汽车(HEV)动力电池进行研究与开发,在此基础上本集团计划设立试生产线,以生产镍氢PEV动力电池以及生产镍氢及锂离子HEV动力电池,并于2004年逐渐开始产业化生产。”比亚迪在招股书中称。
为此,比亚迪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8490万港元用于电动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用二次充电电池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汽车上的野心并不止于电池。一年后的2003年1月份,比亚迪就发布公告,以2.69亿元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份。
彼时,这笔交易并不为人理解,2003年1月23日,港股比亚迪股份大跌42.44%,市场以连续三个交易日跌超66%的反应,来“抗议”比亚迪的这一收购。
这对王传福来说也是孤注一掷的赌博。据媒体报道,在收购签字的前几天,他曾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觉得我们有戏吗?”得到的回复则是,“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造车前十年,比亚迪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燃油车上,先后推出了福莱尔,比亚迪F3、F0、F6等车型,到2010年,年销量已从1万辆爬坡至50万辆,此后10年,比亚迪的年销量均维持在40万~50万辆。
但随着国内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变化,2010年开始,比亚迪的汽车业务面临的挑战变得严峻。2010年全年,比亚迪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仅增长了1.56%,毛利率却由2009年的25.09%下降至2010年的20.91%,而同期销售费用增长6.88亿元,增幅为46.25%。2010年至2013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营收从221.93亿元增长至263.47亿元,毛利却从52.17亿元下降至47.33亿元。
比亚迪将这段时间视作调整期,并将2013年视为“二次腾飞”元年。也是在2013年年底,比亚迪推出了公司标志性的新能源车型双模电动车“秦”,这也是公司王朝系列的首款车型。同时,比亚迪汽车业务的结构也悄然生变,逐步由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切换。2018年,比亚迪包括秦、宋、元在内的王朝系列车销量,首次超越了燃油车的字母系列。
从2020年开始,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开始向新能源切换,在资本市场上,公司也实现了真正的腾飞。2020年3月24日,A股比亚迪股价收盘不到50元/股,到今日收盘,两年多时间,比亚迪股价合计上涨了516.32%。
比亚迪市值暴增背后,行业的β是重要助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在疫情反复、内需不足和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1月~4月汽车销量为769.1万辆,同比下降12.1%,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呈现出高增长,2021年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约1.6倍,渗透率达到13.4%。
彻底作别旧时代
新能源车市的火热,也让整个行业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传统车企纷纷转身,新势力竞相争先,互联网的巨头们也跃跃欲试。
环顾四周,作为转型的先行者,比亚迪并无前例可循,后来者又紧追不舍,于是如二十年前孤注一掷造车那般绝决,王传福与比亚迪做出了一个决定,彻底告别了燃油的旧时代。
4月3日,比亚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王传福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超预期,未来行业变革的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要快。一方面,是技术、产品、市场、政策等层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正向因子越来越多,整个产业的发展也从十年前的政策驱动逐渐转变为市场驱动。
另一方面,是油价上涨、排放升级、节能环保、产业转型等压力,制约燃油车的负向因子越来越多。当前国际环境下,油价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变革还将提速。我国70%石油依靠进口,减少对石油依赖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紧迫,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只会快,不会慢。
最新的产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5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5万辆,成为当月唯一突破10万销量关口的品牌,而燃油汽车的数字已然清零。本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50万辆,同比增长348.11%。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表现也让比亚迪的业绩迎来了爆发。2022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实现归母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丽君向银柿财经记者表示,停产燃油车之后,比亚迪已全面转型新能源车企,性质上已发生变化。其次,在规模上,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整个乘用车大盘,比亚迪都位列前茅,叠加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大势与预期,比亚迪市值破万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周丽君认为,成本与收益是市场竞争的本质,相较于利用资本进行横向整合的造车新势力,比亚迪拥有自己的电池以及半导体技术,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规模竞争时代后,规模越大,它的成本控制优势就越突出。
除了造车,比亚迪生产的动力电池本身也逐渐成长为公司的重要业务。
近期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7.1GWh,同比增长52.3%。其中比亚迪4月的装机量为4.3GWh,同比增长233%,市占率为15.9%,超过LG新能源,位列全球第二。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能网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示告诉记者,作为最早在国内进行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的企业,比亚迪深耕新能源电池技术二十余年,目前无论是电池的续航还是安全性都是业内领先的。此外,整车厂商已经认识到单一供应商的模式存在风险,因此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也有不少厂商已开始逐步采用比亚迪的电池,这一部分的业务未来也将给比亚迪带来市值以及业绩的提振。
依靠关键决断与技术积累,年轻的比亚迪已经反超大众,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为中国的汽车产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于它如何面对更强的对手,要在更远的未来见分晓。
比亚迪年销量300万背后的奥秘
2023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比亚迪12月销售 341043辆,同比增长45%。全年销售3024417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取得了中国汽车市场车企的销量第一,中国汽车市场品牌的销量第一,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第一,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企业,不加定语的销量冠军。这也是自从大众39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品牌占领首位,在中国汽车工业 70年历史上,比亚迪也成为首家进入世界年度销量前十的中国车企。
成为销量冠军是一个结果,背后是其高速增长、高质发展、多品牌发展、国际化的成绩。为何在这么多车企中,在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中,是比亚迪脱颖而出呢?它的秘诀是什么,光鲜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垂直整合,技术赋能比亚迪发展史是小人物逆袭的传奇故事,很难想象一个小作坊能发展成行业龙头。它成立于1995 年,起初是一家小型电池制造企业,专门为手机提供电池,公司的创始人王传福着眼于电动化趋势,并开始研发铁锂电池技术。这个决策奠定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基础。
2007年,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产业,与其他车企不同,比亚迪自诞生以来就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2008年12月推出双模电动车 F3DM,2011 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领先,标志着公司在电池技术的领军地位,2013年比亚迪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并顺利上市,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动汽车产业链。2015 年,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次世代品牌形象”,不断推出更多电动汽车,如比亚迪“唐"、比亚迪"宋"等,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2019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领先,再次巩固了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地位。
从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比亚迪两个优势,第一是技术驱动,第二是垂直整合。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我们认为比亚迪是一家从事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主的整车厂,实际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的动力电池、半导体、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积极布局:持有比亚迪半导体逾70%的股份、比亚迪电子约65%的股份、全资控股弗迪电池和弗迪动力等。比亚迪公司在核心零部件资源平台建设上,从垂直整合的战略起点出发,逐渐步入市场化战略布局发展新阶段,始终掌控着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核心产品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这是很多车企不具备的能力。
从比亚迪的专利中也可见端倪,截至23年8月,比亚迪集团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0428 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7697 项,占总量的74%;审中专利2558项,占24%。在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专利开始腾飞,而众所周知,19年是比亚迪发展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净利大幅下降42.03%。可见,比亚迪在最困难的时期,仍然坚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也因为从19年开始的砥砺前行,21年技术开始起飞。
目前比亚迪已经量产的领先技术包括刀片电池、DM混动、e3.0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技术、云辇技术、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涵盖了汽车的三电、底盘、智能化等核心领域。
守正出奇,面向高端何为守正出奇?字面解释为恪守正义,出奇制胜。而我个人理解为比亚迪恪守新能源战略,采用多品牌战略,面向高端市场。比亚迪坚定不移走新能源战略是有历史基础的,早在2010年,比亚迪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纯电动乘用车——比亚迪e6。此后,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21年DM-i技术,将中国国产的三电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全面拥抱新能源的代表事件是2022年3月宣布停产燃油车,自此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新能源赛道上。这种彻底放弃纯燃油车的行为放在其他车企是难以想象的。
与此同时,为了做大做强,为了产品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为了品牌形象的高端化与个性化,比亚迪开启多品牌战略。产品矩阵持续升级,先是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分家,启动双车型战略,再是腾势、仰望、方程豹助力公司高端化转型。目前比亚迪王朝系列定位家用经典,海洋系列定位家用个性,腾势为旗下豪华品牌,仰望为旗下高端品牌,而方程豹为旗下专业个性化品牌。至此,比亚迪形成比亚迪品牌、腾势、仰望和方程豹的四品牌战略,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面满足消费者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
从实际结果来看效果显著,比亚迪 23年卖了 302 万辆,其中,在刚刚过去的12 月份,王朝、海洋系列车型销售 32.16 万辆,经典车型汉和唐持续站稳市场;腾势品牌销售 1.19万辆,年度销量 127840辆;仰望品牌销售1593辆,成为百万级新能源 SUV 月度销量第一;方程豹品牌销售5086辆,各个品牌全面开花。
厚积薄发,剑指海外23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内卷的一年,其本质是车企太多,产能太多,单一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新能源以瓜分燃油车市场为基础,当蛋糕不够大了,大家只能降价拼刺刀,这对于产业升级是不利的,因此“引进来,走出去”成为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而新能源是产业升级最好的契机,目前欧洲、美国等老牌汽车工业国,长期以生产燃油车为主,在燃油车领域建立了全面的供应体系、技术壁垒和法规准入条件,在燃油车领域实现超车难度较大。而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内部电气化、电动化等机械结构方面差异巨大,新能源领域另起炉灶弯道超车可行性很高。老牌车企们体量庞大,转身速度较慢,油改电也无法彰显新能源汽车的全部优势。因此,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们小步快跑,在新能源领域独树一帜。
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中长期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利润增长的突破口。在国内研发生产基础之上,比亚迪在美国和欧洲均设有新能源商用车工厂,在日本设有车辆模具研发中心。除此之外,比亚迪与多家优秀海外经销商合作,如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签约,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作为成果,2022年比亚迪海外销量为4.5 万辆。2023年海外销量为24.28万辆,同比增长334.2%。自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经过2年多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德国、日本、法国、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海外59个国家及地区,超400个城市,并在多个市场取得佳绩。未来比亚迪还会有更多车型走向海外,按照这种趋势,24年出口有望成为比亚迪新的销量增长点。
小结比亚迪从2021年的74万辆,到2022年的186万辆,再到2023年的302万辆,三年三步台阶。如此大体量上还能高速增长,是中国汽车百年奋进的辉煌成就。从中国车企销量第一,至中国品牌销量第一,再到蝉联世界新能源销量第一,这是新能源时代创造的奇迹,证明了中国汽车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