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f3续航里程怎么看

这次,比亚迪彻底没油了

文/ 金错刀频道

比亚迪,最近正上演着一场大型黑转粉现场。

这两天,比亚迪宣布:正式停产燃油汽车。

毫无悬念,它成为了全球首个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的车企,打了所有造车新势力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这项决策并不是在未来几年内执行,也不是4月起执行,而是在官宣前一个月就这么干了。

闷声办大事,这就很比亚迪。

做电池,三年成为中国之首;做新能源 ,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2021年,比亚迪的市值甚至突破了9000亿,超越了中国银行。

不过,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最高调也是最愿意跟特斯拉互撕的,一直是努力走出“PPT”的造车新势力。

但谁也没想到,这次比亚迪竟然走在了所有车企的最前面。

第一个“对燃油车说不”,比亚迪胆子凭什么这么大?

因为比亚迪背后的草根狂人,王传福。

人狠话不多:起于抄袭,却用技术摆脱抄袭

王传福言语温和,说起话来向来单刀直入。

他不善应酬,在他的理解里,“企业家更要埋头苦干、多干少说”。

2003年,刚带领比亚迪夺得全球电池第二的王传福,向外界宣布: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结果过了一年,比亚迪亏损已经高达7000多万。

但比亏损更伴随比亚迪一生的黑料,是山寨和抄袭。

当时,王传福花一个多亿请日本企业开了模具,但经销商并不买账,还认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

王传福忍痛放弃了整套设计,亲手砸掉样车,上亿投入就这样打了水漂。

没基础、没技术、没设计,怎么造?

王传福拿出自己的奔驰S300,让手下人拆了。几个人看着价值百万的奔驰不敢下手。他拿起车钥匙,在车身上狠狠划了一道,说,“这样你们就可以动手了。”

结果可想而知,2005年的首款量产车比亚迪F3,到后来改良版的F6,王传福不仅没有做出一款有说服力的车型,而且“山寨味”浓厚。

“心脏”发动机靠采购,而且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外观全靠抄作业。

不光被外人骂,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甚至高管都劝王传福别自讨苦吃,“我们电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碰汽车?汽车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王传福嗤之以鼻,“所有的技术壁垒,都是给后来者营造一种恐惧,逼你放弃的纸老虎”。

王传福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在早期,他让比亚迪扣上抄袭的帽子,日后,却让比亚迪成为了中国车企中技术腰板挺的最直的公司。

这归功于一个几乎违背汽车产业的惯例的战略——垂直整合。

简单来说,电机、电池、发动机全都自研自造。王传福的解释更狠,除了轮胎、玻璃和少数标准件,比亚迪几乎所有配套产品都能自己生产。

这一战略的好处容易理解:降低成本。

但这套打法需要对技术的绝对死磕,也需要极度自信——在所有现代汽车产业中,只有比亚迪一家车企这么玩。

“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十来年前比亚迪规模较小,没人看好也不愿意配套,不敢陪着比亚迪冒险。”

这种自研自产的心酸阵痛,是独立自主的必然代价。

据王传福的员工说,他每天在研发大楼里可以走够一万步。

过去两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84.21亿元、85.56亿元,是研发投入最多的民营车企。

现在,有人给比亚迪算过一笔账,即便不计轨道交通,只是将电池、电子、汽车等几大业务简单相加,估值也超过3000亿。

国产扛把子:看似断臂,其实是实力

评判一个人不光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做了什么。

停产燃油车,并不是光靠胆子大,一拍脑门的决定——而为了新能源这一刻的爆发,比亚迪其实蛰伏了15年。

自始至终,王传福坚信汽车行业将发生一场新能源革命,当时被许多人嘲笑。

王传福说,石油是汽车的“血液”,而中国70%油基本是靠进口,年花费万亿,这很可怕。

2008年,中国第一款新能源车比亚迪F3DM正式亮相。

比亚迪F3DM使用的是铁电池,王传福砸了10亿人民币,并为此申请了多达600项技术专利,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现在用上帝视角来看,这是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车行业零的突破。

但当时,因为太前卫,没几个友商有意愿花精力去研发新能源车,外界更不看好这个被王传福视为梦想和未来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评论,“比亚迪造手机电池行,造电动车是忽悠。”

2009年一整年,比亚迪只卖出48辆F3DM。

在深圳坪山的总部,只有王传福每天驾驶着F3DM上下班,“孤独”的开启了中国电动车行业。

此后数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比亚迪的研发重心一直紧紧围绕着新能源汽车。

2011年,比亚迪大幅减少燃油车研发,又试图提高产能,口碑一落千丈。

王传福焦头烂额,比亚迪跌入谷底。

他召开媒体发布会,对待错误的坦承与率直,甚至大大出乎外界的意料:

比亚迪犯了三个错 ,第一是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太关注数量,忽略了质量;2003年开始做汽车,我们稀里糊涂就成功了,但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第三就是在品质方面没有做好。

没打太极,更没说任何借口。

2020年,韬光养晦的王传福化身刀锋战士——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向三元锂电池行业发动了一轮真正意义上的猛攻。

宁德时代追求更高续航里程,而比亚迪则死磕电池安全。

从技术上来看,刀片电池完成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架构创新,最大杀手锏是杜绝了电动车自燃的可能。

即使被一辆46吨满载重碾压过,刀片电池包依然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装回去还能正常使用。

发布会现场,王传福说出了那句 ,“安全,是纯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解决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痛点,通过超级混动DM-i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比亚迪的混动DM这项技术强到什么地步?

这项技术已经写进清华大学教材《汽车动力系统原理》中。

德国大众高管专程来中国试驾比亚迪全新一代唐DM,借来的车,没想到在上海超速被拍。

被网友调侃,“百公里加速4.5s太快没hold住”、“德国没有限速习惯了”,白给比亚迪打了活广告。

日本车企也从中国进口了6台比亚迪唐回去研究。

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为44.4%,去年,比例几乎翻了一倍,达到81.2%。

到今年,被嘲笑的王传福,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拿下全国第一。

草根硬刚高富帅,凭什么是比亚迪?

宣布彻底停产燃油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此,全球市场中将会出现两大真正意义上百万的新能源巨头,一家是特斯拉,另一家是比亚迪。

巨头背后的两个创始人,一个是借钱创业的中国草根工程师,一个是15岁就写下“我的使命是拯救人类”的美国钢铁侠。

小鹏汽车说对特斯拉放话,“我要打得你找不到东!”

零跑汽车扬言,“三年赶超特斯拉!”

蔚来汽车的发布会上,李斌说,“不要再捧特斯拉的臭脚了。”

但事实上,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能豁出去跟特斯拉抗衡的,只有比亚迪。

王传福头脑很清醒,他怼的并不盲目:“特斯拉只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做的是面向大众的产品。”

这里的“大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亚迪的性价比,人人买得起;另一层意思是,比亚迪同步推动着许多公共交通类产品,适用于所有人,销往全世界。

比如云巴和云轨。

王传福一次去东京发现,东京有800万辆车,比北京还多了300万,但市区远不如北京拥堵。于是,他开始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观察路况,调研东京交通。

最后,王传福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体系虽然庞大,但其中地铁所占比例并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轻轨。

因为地铁造价太贵,每公里要5亿-12亿元不等,全世界的地铁公司,只有香港的港铁能实现盈利,还是靠的沿线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

而轻轨,同样不占道路面积,乘客吞吐量大,且造价低。

就这样,王传福花了5年时间,又砸了50亿,终于研发成功,并在比亚迪厂区先运行。

这一次,外界又质疑声一片:“云轨”是什么鬼?一个民营企业怎么可能做得起来轨道交通?

现在,比亚迪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投建了云轨。

云轨的造价只有地铁的1/5,建设周期也只有地铁的1/3,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一口气解决污染和拥堵两大问题。

这成了比亚迪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

跟新能源的浮躁相比,王传福也狂,但是“技术狂”,他说:

“困难算什么?太多了。最怕的是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只要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别的都不成问题,都可以去克服。”

结 语:

比亚迪停止生产燃油车这步棋,让同行佩服 ,也打了很多黑粉的脸。

做到这点,就要求一个企业不怕做错,更敢于试错。

比亚迪是新能源车转型路上走的最决绝、最坚定的车企。不止是因为胆子大,还有15年的技术储备,和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王传福说,“一个产品开发错了,最多损失5000万;但是一个战略错了,也许你会损失5年。”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联想风头正盛,比亚迪毫不起眼。

但联想放弃了艰难的“技工贸”路子,走了速成之后,十几年后它与比亚迪、华为的地位已经互换了。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玩票的很多,传统汽车说不屑的也很多,但产品一个接一个的扑街。

但不屑久了,结局就是不能。

大家都在仰望星空,但总需要有人脚踏实地。

现在,谁又有资格嘲笑王传福“疯子”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张一弛

比亚迪的巅峰之作,车长4米78,配2块大屏,满油满电续航1000公里

随着国人用车理念的升级,再加上各种高科技元素的融合,如今的汽车更像是人们出行生活中的小助手。超速了会提醒你减速慢行,瞌睡了会督促你赶紧休息,不要疲劳驾驶。去不认识的地方还会给你一条最佳的路线并语音导航。当然了,这些只是汽车智能化驾驶的一小部分,如今的汽车还会配备一款尺寸巨大的液晶屏,更好地进行人机交互。尤其是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各大汽车品牌也将精力投入了进来,在这一领域,比亚迪也算是有自己的建树。凭借着刀片式电池,形成了燃油版、插电混动、轻混和纯电动车型的产品矩阵。而在家轿领域,它也带来了开年之作,比亚迪驱逐舰05,它车长4780mm,车内配备了2块液晶大屏,满油满电能跑1000多公里。比亚迪的开年之作,车长4米78,配2块大屏,满油满电续航1000公里

比亚迪驱逐舰05,它采用了跳出“龙颜”式的设计理念,类似纺锤形的前格栅搭配着长短不一的银色镀铬装饰条组成的虚线中网,搭配比亚迪全新LOGO,以及两侧大尺寸竖状进气开孔,让新车看上去十分运动。两侧前大灯采用了开眼角式设计,灯眉与格栅上沿融为一体,有一种贯穿式的立体效果。车尾造型简洁,但苍劲有力,上扬式的后扰流板,让贯穿式的尾灯向内翻折,给人带来了十足的立体感。熏黑式的尾灯上方还有“Build Your Dream”银色徽标,内部同样采用了列阵式LED光源,点亮后十分酷炫

驱逐舰05采用了轿跑式的车身,并喷涂了银色的特殊车漆,从正侧面看上去,确实有一种特斯拉Model 3的既视感。弧线形的车顶在C柱附件做出了溜背式的姿态,并在车窗周围加入了银色装饰条,前后翼子板向外突出,形成了宽体的视觉感受。尺寸上,整车的长宽高4780/1837/1495mm,轴距为2718mm,拥有A+级轿车的三围和车内空间感

配置一直都是国产车的强项,比亚迪驱逐舰05的中控台配备了12.8英寸液晶仪表和15.6英寸可旋转中控屏,给人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全系标配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比亚迪智能云服务、4G网络服务、车载Wi-Fi、车载K歌娱乐系统、OTA远程升级、外后视镜电加热除霜、无钥匙进入及一键启动、手机NFC车钥匙、智能遥控驾驶、遥控启动车辆、LED日间行车灯。车内的用料也十分厚道,环抱式的座舱采用了大面积软性材质、精致的红色双缝线、贯穿式银色装饰条和大量红色/蓝色装饰元素点缀,还配备了米白色真皮沙发座椅,给人带来了最好的舒适感。最让人感到舒适的是它车内采用了汉化的标注,使用起来更加亲切

动力系统方面,驱逐舰05搭载了由型号为BYD472QA的1.5L发动机和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组成的 DM-i插电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马力(81千瓦),最大扭矩135牛·米。驱动电机方面,根据不同车型提供两种动力版本,其最大功率分别为180马力和197马力,最大扭矩分别为316牛·米和325牛·米。电池方面,新车将配备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组,其WLTC综合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46km和101km。底盘方面,它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也能带来不输合资的行驶质感和平稳的操控体验,L2级的主动安全配置和智能主动安全体系,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点评:要说起比亚迪的轿车,可能很多车迷朋友还都停留在比亚迪F3这款经典车型身上。其实在艾格设计师来了之后,比亚迪拥有了自家的“龙颜”家族式设计理念,并迅速形成了“王朝”产品序列矩阵。而这款比亚迪驱逐舰05,它则是跳出了“龙颜”设计理念,给人带来了更多的新奇感。跨界竞争的车身和轴距,丰富的配置,让它更有优势。又一国产家轿王,轴距2718mm带15.6英寸可旋转大屏,或12万起

比亚迪的里子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1年11月8日,比亚迪、宁德时代股价分别报收于315元、660.8元,市值分别为9000亿、1.5万亿,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77倍、154倍。

风头无两的特斯拉市值逾1.2万亿美元(约合9.7万亿人民币)、动态市盈率354倍。同处新能源车“大赛道”,比亚迪市盈率处于特斯拉和宁德时代之间,“向上看”还有上升空间、“向下看”似乎已经高估。

比亚迪、宁德时代都算“基金重仓股”,但稍加比较就能发现机构投资者厚此薄彼:截至2021年9月末,1489家机构持有约2.7亿股宁德时代,持股市值1412亿、占流通股的13.2%;与此同时,399家机构持有1.08亿股比亚迪,持股市值270亿、占流通股的9.4%。

机构投资者站队“站对”了吗?虎嗅2021年8月11日文讨论了宁德时代,现在看比亚迪。

王传福是“多线程企业家”

1995年,王传福辞职下海、创办比亚迪,所生产的镍镉电池、锂电池迅速打入国际市场。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松下、京瓷、UT斯达康、TCL、中兴通信陆续成为客户,比亚迪当年的桂冠是“电池大王”。

2002年7月,比亚迪电池业务在香港主板上市(代码:01211.HK)。

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77%权益(一年后增持至92%),悍然进军汽车产业。对于电池大王造车,资本市场无人看好,媒体则不客气地送上三顶帽子——“无知无畏”“不知深浅”“大冒进”。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折腾”造车的同时,比亚迪陆续推出屏幕、镜头模块、键盘机壳模具、软性电路板等产品,几乎覆盖所有的手机零组件,进而开展手机组装业务,直接叫板富士康。

2006年,比亚迪F3大卖,销售收入近50亿。进入2007年,F3月销量突破1万辆,增长势头迅猛。这一年,推出的重要车型还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F6和双模电动车F3DM。后者采用磷酸锂铁,虽然续航里程只有100公里,却是中国第一款量产电动车,开新能源车之先河。

2007年10月,比亚迪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在香港主板上市,字号是“比亚迪电子”(代码:00285.HK),募集资金70亿港元。

2008年,比亚迪获得巴菲特投资(截至2020年末,巴菲特持股市值59亿美元。截至今年9月末,市值约为95亿美元,比399家中国机构持仓总和的两倍还多)。

2020年,比亚迪营收1566亿,同比增长22.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840亿,占比53.6%;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600亿,占比38.3%;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121亿,占比7.7%。

2021年H1,比亚迪营收909亿,同比增长50.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391亿,占比43.1%;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431亿,占比47.5%;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83亿,占比9.1%。

引人瞩目的汽车业务(主要是新能源车)在营收中的占比下滑,说明其它业务更火爆。2021年H1,汽车业务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率为23%,而手部件及组装业务贡献率达65%,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贡献率为12%。

出于同样的原因(短视和懒惰),当年不看好比亚迪汽车的那帮人,如今只关注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似乎比亚迪旗下只有汽车产业。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比较容易被忽视,营收超过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有三个原因——

一是业务内涵今非昔比,已扩大到智能穿戴、无人机、游戏硬件、通信设备等领域;

二是在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下,比亚迪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

三是新能源车数字化进程提速,汽车智能系统出货量稳步增长,不久的将来,与其说用户驾驶汽车不如说“驾驶手机”更准确。

同时做三件事不难,难的是每件都做好。有自知之明的企业家喊All in,就是在某个时期专注于某项业务。

在汽车、手机部件、二次充电电池业务之外,比亚迪还涉足动力电池、半导体等业务。与又造汽车又鼓捣火箭的马斯克一样,王传福是罕见的“多线程企业家”。

燃油车即将完成使命

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时,王传福没有讳言自己的意图:“西安秦川可作为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之切入点。”

造燃油车是比亚迪造电动车的“跳板”,为什么特斯拉能直接生产电动车,不需要燃油车这个“跳板”?因为美国汽车工业底蕴深厚、人才众多。特斯拉工厂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占地面积近1.5平方公里。在通用运营20年后一度关闭,累计生产了100多万辆乘用车。1984年,通用与丰田合资,引入久负盛名的“精益化生产”,累计生产约800多万辆汽车,在美国汽车公司衰落的大背景下滑向破产。

2009年,特斯拉用4200万美元买下这座累计生产近1000万辆汽车的工厂,第一辆Model S就在这里下线。“白捡”汽车生产基地的事情,中国“新势力”不会遇到。

特斯拉还“白捡”了汽车、IT领域的高端人才。特斯拉招募高端汽车人才易如反掌,而马斯克凭超强人格魅力,在“乔帮主”没去世前就从苹果挖人。Space X猎鹰一飞冲天,根本原因也在于此——人才。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1990年代末合资汽车厂才开始“破土动工”,为数不多的“高端人才”都扎堆在合资企业享受优厚待遇。

造电动车不像贾跃亭、李斌想的那么简单,以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民营企业绕过燃油车直接按照PPT把车造出来,在2020年都极富挑战,何况2003年。

所以比亚迪选择了最“笨”的路径:先从燃油车做起,培养研发团队、工程技术人员并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截至2019年末,比亚迪已制造并销售逾520万辆车(包括燃油车、电动车),在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也不会有人说“电池大王不懂汽车”了。

进入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井喷”,比亚迪单月销量同比增幅在97%~302%之间,成为“领头羊”。

8月份销售新能源车6.1万辆,超越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10月份销售新能源车8.1DM插混万辆。继“汉”之后,“刀片电池”在全系新能源乘用车搭载,有力地助推销量增长。

近年比亚迪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销量大致相等,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48%。2021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格局发生戏剧性变化——新能源车销量成倍增长、燃油车销量迅速回落,前10个月新能源车销量达41.9万辆、占比77.1%。其中,10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超过8万辆,占比90%;燃油车不到9000辆,占比不足10%。

需要强调的是,比亚迪坚持DM插混、EV纯电“比翼齐飞”的战略,拥有特斯拉及“新势力”无法企及的优势。

2021年10月,比亚迪DM车型销售38771辆、同比增长444.1%,称霸全球混动车型市场;EV纯电动车销售41232辆,同比增长176.4%。

没有制造几百万辆燃油车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比亚迪的混动就是“无源之水”。

虽然DM插混是“过渡解决方案”,却对新能车的推广有极大益处——在充电设施不完善、储能密度获突破性进展之前,DM插混让车主市内通勤用电,跑长途用油,不用“伺候电动爹”,没有里程焦虑。在经济效益的驱下,DM插混已成燃油车主换车首选。

买混动车需要的“燃油车指标”相当于一种“特权”,没有人愿意主动放弃特权。这也是燃油车主换车时更倾向于混动而不是纯电动的重要原因。

燃油车已完成使命,比亚迪将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放弃燃油车的企业(注:奔驰、大众、沃尔沃多次宣布告别燃油车,主要方略是给燃油车加装“48伏轻混系统”,节油有限、价格偏高)。

为何净利润率只有一两个百分点?

1)汽车业务毛利润率不输特斯拉

2014年以来,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润率在19%~28%间波动,多数年份高于特斯拉。

在差距最大的2016年,比亚迪、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润率分别为28.2%、23.6%;

2020年比亚迪汽车毛利润率25.2%,略微领先。

2021年H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21.5万辆,渗透率达9.4%。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54.7%,销售收入仅增长22.1%,以价格换市场的结果是毛利润率跌破20%,但市场份额达到12.7%。

比亚迪毛利润率下降与动力电池成本上升有关,尽管如此,19.5%的毛利润率仍远远高于传统汽车厂家。2021年H1,上汽、一汽毛利润率分别为11.4%、8.6%。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毛利润率大致在10%~15%之间波动,明显高于工业富联。

2020年比亚迪手机业务毛利润67亿、毛利润率12.6%,工业富联毛利润率为8.4%;

2021年H1,比亚迪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4.5%,毛利润率降至7.5%。同期,工业富联毛利润率的7.8%,降幅不大。

二次充电电池业务“老树发新芽”,2020年录得毛利润24.4亿,毛利润率20.2%。

2014年,汽车业务毛利润占比就超过60%。2016年,汽车业务毛利润160亿,贡献率冲高到76%;2019年,汽车业务毛利润金额及份额分别回落,分别为140亿,67%;2020年,汽车业务毛利润212亿,占毛利润总额的70%。

2)经营利润

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才能获得经营利润。

回顾一下农夫山泉,蓝色象深深的海洋,彩色完全没有露头的机会。此类公司的第一要务是赚钱,越多越好,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

比亚迪一直在“爬坡”,但资本市场不允许它像特斯拉那样“该亏损就亏损”,否则早被ST了。

所以,比亚迪“彩色顶着蓝色走”,赚取的毛利润主要用于企业发展,净利润率只有1~2个百分点。

2020年净利润42.3亿,净利润率1.9%;2021年H1净利润11.7亿,净利润率只有0.4%。

需要说明的是,研发费用不等于当期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一部分成果(按成本)被资本化,纳入无形资产,然后逐步摊销到后续各期的研发费用中,未资本化的研发投入被计入当期研发费用。

2014年~2019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在30%~50%之间。例如2019年,84亿研发投入的33.2%被资本化。而2020年86亿研发投入只有12.8%被资本化。资本化率的差异,对经营利润的影响接近30亿!

2021年H1研发投入达44.1亿(接近2016全年水平),比亚迪将其中10.9亿资本化,资本化率仅为12.8%(2016年、2017年、2018年资本化率分别为30%、40%、41.5%)。

比亚迪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大致在4.4%~6.6%之间波动,2021年H1研发投入创纪录,占营收的比例却降至4.9%,是典型规模效应。

2020年85.6亿研发投入中,41.5亿用于汽车项目(蔚来、小鹏、理想研发费用分别为24.9亿、17.3亿、11亿)、30.3亿用于手机项目、13.7亿用于电池项目。2021年H1研发投入中,20亿用于汽车项目、14.9亿用于手机项目、9.2亿用于电池项目。从研发投入的分配也可看出,比亚迪不是“单吊汽车”。

研发投入是“里子”,财报上的经营利润是“面子”。没有人不要面子,但当前比亚迪更在意的是里子。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f3续航里程怎么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