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断油
比亚迪终于突破了燃油车时代困扰王传福长达十几年之久的销量瓶颈,迎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广阔天地。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在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比亚迪宣告了燃油车历史的终结。
比亚迪汽车在官方微博表示,“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在给燃油汽车生产画上句号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狂飙突进。
3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从销量看,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超过60万辆,是2020年的3倍,这个销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排第一,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这个数据对比亚迪更大意义在于,比亚迪终于突破了燃油车时代困扰王传福长达十几年之久的销量瓶颈,迎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广阔天地。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09年的销量为44.8万辆,一直到2020年,其销量一直在40、50万辆左右。2021年,比亚迪的年销量能超过70万辆,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直接相关。
但与此同时,更大的困境也出现了。
去年比亚迪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上涨38%,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大跌57.53%至12.5亿元。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营收为1016亿元,净利润为43.5亿元;长城汽车全年营收为1363.17亿元,净利润为67.81亿元。
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虽然营收整体向好,却陷入“增收不增利 ”的怪圈。
营收新高,毛利新低从财报数据看,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8.02%。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汽车业务收入,2021年营收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营收为864.54亿元,同比增长43.99%;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营收为164.71亿元,同比增长36.27%。三大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2.04%、40%和7.62%。与2020年的收入结构相比,变化不大,2020年同期三大业务占比为53.64%、38.34%和7.7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凭借DM-i系列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比亚迪汽车业务实现营收733.3亿元,接近上半年的两倍。
与营收激增相反的是,比亚迪的净利润几乎腰斩。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跌28.08%;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大跌57.53%至12.5亿元。
毛利率的变化更能反映问题。
比亚迪2013年-2021年毛利率变化情况。来源:东方财富网
2021年,比亚迪整体毛利率只有13%,其中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为7.57%,同比下降3.62%;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17.39%,同比下降了7.81%,创下近十年以来新低,这也是导致比亚迪整体毛利下滑的主要因素。作为对比,去年年销94万辆的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超30%,而年销量近10万辆的蔚来和理想,毛利率则维持在20%左右。
在比亚迪净利润下滑背后,存在着主客观因素。
一方面是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成本端造成了一定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50.30万元/吨,与去年年初5.2万元/吨的价格相比,上涨了近10倍。动力电池关键金属资源镍、钴也出现了大幅涨价,从2020年1月初到2022年1月中旬,电池级钴涨幅达到119%;镍的价格也从不到15万元/吨涨至超30万元/吨。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直接体现在汽车售价上。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连续两次涨价,1月21日,比亚迪官宣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车型上调1000元~7000元。2个月后,比亚迪再次宣布涨价,涨幅在3000元~6000元之间。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起飞,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60万辆,同比增长218%,占比亚迪全年汽车销量近82%。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接近上半年销量的两倍。而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不足22万辆。
不过,据华尔街见闻从投资者处获得的会议纪要显示,比亚迪高层表示,目前原材料价格增长趋势放缓,价格已基本稳定,“相信随着供给增加以后,(原材料)价格应该是会慢慢下降,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压力会减缓。”而且,“未来随着大规模制造、结构优化、能量密度提升,刀片电池还有5%~10%的成本下降空间。”
另一方面,车型结构的改变也对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在4月1日举行的2021年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中,比亚迪副总裁、财务总监周亚琳也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滑”。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均价为15.6万元,2021年单车均价同比下降了8.26%至14.3万元。原因在于,在2020年的销量中,定价在20万元以上的比亚迪汉占据了21.38%,上市5个月累计销量突破4万辆,使得单车利润有所上涨。而在去年,定价10万元左右的秦和宋系列销量猛增,占比54.12%,定价较高的汉、唐系列销量则有所下降,占比分别为16.12%、7.4%。
此外,据高盛及投行分析师称,净利润下滑还在于2020年的基数过高。在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中,作为一项特殊业务的口罩生产销售没有被单独分类,而是归类到了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上。
例如,仅在2020年上半年,口罩为比亚迪带来的营收就超过86亿元,将比亚迪的毛利率提高至19.38%,达到5年来最高点。而在去年,随着疫情缓和以及全国口罩产能提升,口罩价格有所下降,这一部分带来的利润也渐渐消失。
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现金流出现明显好转,2021年现金流净额为654.67亿元,同比增长44.22%,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增长,也是近5年以来最好的一次。
这也让其后续有更多资金用于电动化转型所需的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106.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
冲高之年2022年,王传福定下的销量目标是保守150万辆,若供应链向好,今年将冲击200万辆销量。
相较于盈利,如何扩大规模和产能,才是比亚迪当下的重心。而伴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单车成本下降,汽车业务的盈利空间会有所提高。
新能源汽车业务一直被王传福寄予厚望。“今年是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速变革的关键一年。”此前王传福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行业变革的速度可能比想象要快。
从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1年初的6%,涨至2021年底的22%,在前述会议纪要中,比亚迪高层透露称,今年3月的前三周有29万辆新能源汽车上险,渗透率达到29.6%,创历史新高。而比亚迪今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也已经从去年的81%,提升至97%以上。
“王传福到处在看厂,希望能收购一些生产线,快速扩大产能。”一名接近比亚迪的投资人透露。
事实上,过去一年,比亚迪已经将大量资金用于扩张产能。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电池及光伏业务资本性支出为239亿元,汽车业务的资本性支出为220亿元,两者支出比2020年多出368亿元。此外,比亚迪2021年在建工程为202.77亿元,较2020年的61.12亿元增长超过三倍。
雪球作者“痛快舒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发现,2021年比亚迪整车项目新增了江苏常州、安徽合肥、江西抚州等生产基地;电池业务新增了江苏盐城、安徽无为、山东济南等基地。
而按照现有的产能规模,2021年比亚迪整车实际投产可达90万辆,若想达成150万~200万辆的目标,今年至少要完成60万整车产能扩建目标。
按照比亚迪的规划,今年5月起,包括常州、合肥和长沙在内的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将陆续投产,弗迪电池也在多地进行扩产。若投产顺利,比亚迪今年总体产能将提升至220万辆,2023年提升至360万辆。
摄影:曾靖
投资扩产需要提速的同时,品牌高端化也是比亚迪今年的另一个重心。
比亚迪当前的产品主要是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在售车型一共31款,其中在20万元以上的车型,包括汉、唐EV、宋EV、e6等。作为比亚迪品牌向上的旗舰车型,汉切入的是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1.7万辆。但在2022年,中大型纯电轿车赛道还将迎来多款车型,包括蔚来中大型旗舰轿车ET7、中型轿跑ET5,智己的首款车型L7等,汉的销量还将受到更多挑战。
另一个承担比亚迪品牌向上使命的或许是腾势。早在2月份,企查查显示,腾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比亚迪也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腾势销售事业部,原比亚迪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主任赵长江被调任为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根据规划,腾势的价格定位在30万~50万元之间,并在今明两年陆续推出3款电动车,包括MPV和SUV。在4月1日,赵长江在微博上公布了腾势高端MPV的预告片,并称“腾势高端MPV即将撼世而来”。
比亚迪的另一款高端品牌也在筹备中,此前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该高端品牌车型价格区间预计在50万~100万元以上,首款车型为硬派越野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发布。
虽然细节不多,但在去年8月份的一次高管见面会上,比亚迪强调称,“因为这是我们的高端品牌,所以我们会把技术鱼池里最凶猛的鲨鱼和鳄鱼拿出来,震撼所有人的眼球。”
为什么这个时间段推出高端品牌?“技术积累、整车积累、设计积累、性能积累水到渠成,母品牌在过去两年也明显提升,2022年推出高端品牌会有更多认可,障碍也会少很多。”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在2021年的一档视频节目中,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俞敏洪有一场对谈,回忆着创业的苦累与收获。
王传福说,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后,买了几十辆豪车拆解,进入到汽车行业。当时最敬佩的就是丰田,“不愧是全球第一大车企”。
彼时,比亚迪刚在港股上市,市值不到150亿港元,丰田市值早已站上千亿美金,几乎是53个比亚迪。如何追赶?王传福说,学他,“站在他的肩膀上”。
截至4月1日收盘,丰田汽车市值为2485.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18亿元),比亚迪市值为6869亿元。丰田的市值已经不到比亚迪市值的三倍。
如今,王传福与昔日偶像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但停产燃油汽车后,比亚迪要对标的车企,应该另有其人了。
比亚迪断油
来源:中国企业家
比亚迪终于突破了燃油车时代困扰王传福长达十几年之久的销量瓶颈,迎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广阔天地。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在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比亚迪宣告了燃油车历史的终结。
比亚迪汽车在官方微博表示,“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在给燃油汽车生产画上句号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狂飙突进。
3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从销量看,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超过60万辆,是2020年的3倍,这个销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排第一,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这个数据对比亚迪更大意义在于,比亚迪终于突破了燃油车时代困扰王传福长达十几年之久的销量瓶颈,迎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广阔天地。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09年的销量为44.8万辆,一直到2020年,其销量一直在40、50万辆左右。2021年,比亚迪的年销量能超过70万辆,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直接相关。
但与此同时,更大的困境也出现了。
去年比亚迪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上涨38%,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大跌57.53%至12.5亿元。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营收为1016亿元,净利润为43.5亿元;长城汽车全年营收为1363.17亿元,净利润为67.81亿元。
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虽然营收整体向好,却陷入“增收不增利 ”的怪圈。
营收新高,毛利新低
从财报数据看,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8.02%。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汽车业务收入,2021年营收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营收为864.54亿元,同比增长43.99%;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营收为164.71亿元,同比增长36.27%。三大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2.04%、40%和7.62%。与2020年的收入结构相比,变化不大,2020年同期三大业务占比为53.64%、38.34%和7.7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凭借DM-i系列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比亚迪汽车业务实现营收733.3亿元,接近上半年的两倍。
与营收激增相反的是,比亚迪的净利润几乎腰斩。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跌28.08%;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大跌57.53%至12.5亿元。
毛利率的变化更能反映问题。
比亚迪2013年-2021年毛利率变化情况。来源:东方财富网
2021年,比亚迪整体毛利率只有13%,其中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为7.57%,同比下降3.62%;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17.39%,同比下降了7.81%,创下近十年以来新低,这也是导致比亚迪整体毛利下滑的主要因素。作为对比,去年年销94万辆的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超30%,而年销量近10万辆的蔚来和理想,毛利率则维持在20%左右。
在比亚迪净利润下滑背后,存在着主客观因素。
一方面是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成本端造成了一定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50.30万元/吨,与去年年初5.2万元/吨的价格相比,上涨了近10倍。动力电池关键金属资源镍、钴也出现了大幅涨价,从2020年1月初到2022年1月中旬,电池级钴涨幅达到119%;镍的价格也从不到15万元/吨涨至超30万元/吨。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直接体现在汽车售价上。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连续两次涨价,1月21日,比亚迪官宣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车型上调1000元~7000元。2个月后,比亚迪再次宣布涨价,涨幅在3000元~6000元之间。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起飞,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60万辆,同比增长218%,占比亚迪全年汽车销量近82%。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接近上半年销量的两倍。而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不足22万辆。
不过,据华尔街见闻从投资者处获得的会议纪要显示,比亚迪高层表示,目前原材料价格增长趋势放缓,价格已基本稳定,“相信随着供给增加以后,(原材料)价格应该是会慢慢下降,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压力会减缓。”而且,“未来随着大规模制造、结构优化、能量密度提升,刀片电池还有5%~10%的成本下降空间。”
另一方面,车型结构的改变也对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在4月1日举行的2021年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中,比亚迪副总裁、财务总监周亚琳也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滑”。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均价为15.6万元,2021年单车均价同比下降了8.26%至14.3万元。原因在于,在2020年的销量中,定价在20万元以上的比亚迪汉占据了21.38%,上市5个月累计销量突破4万辆,使得单车利润有所上涨。而在去年,定价10万元左右的秦和宋系列销量猛增,占比54.12%,定价较高的汉、唐系列销量则有所下降,占比分别为16.12%、7.4%。
此外,据高盛及投行分析师称,净利润下滑还在于2020年的基数过高。在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中,作为一项特殊业务的口罩生产销售没有被单独分类,而是归类到了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上。
例如,仅在2020年上半年,口罩为比亚迪带来的营收就超过86亿元,将比亚迪的毛利率提高至19.38%,达到5年来最高点。而在去年,随着疫情缓和以及全国口罩产能提升,口罩价格有所下降,这一部分带来的利润也渐渐消失。
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现金流出现明显好转,2021年现金流净额为654.67亿元,同比增长44.22%,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增长,也是近5年以来最好的一次。
这也让其后续有更多资金用于电动化转型所需的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106.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
冲高之年
2022年,王传福定下的销量目标是保守150万辆,若供应链向好,今年将冲击200万辆销量。
相较于盈利,如何扩大规模和产能,才是比亚迪当下的重心。而伴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单车成本下降,汽车业务的盈利空间会有所提高。
新能源汽车业务一直被王传福寄予厚望。“今年是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速变革的关键一年。”此前王传福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行业变革的速度可能比想象要快。
从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1年初的6%,涨至2021年底的22%,在前述会议纪要中,比亚迪高层透露称,今年3月的前三周有29万辆新能源汽车上险,渗透率达到29.6%,创历史新高。而比亚迪今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也已经从去年的81%,提升至97%以上。
“王传福到处在看厂,希望能收购一些生产线,快速扩大产能。”一名接近比亚迪的投资人透露。
事实上,过去一年,比亚迪已经将大量资金用于扩张产能。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电池及光伏业务资本性支出为239亿元,汽车业务的资本性支出为220亿元,两者支出比2020年多出368亿元。此外,比亚迪2021年在建工程为202.77亿元,较2020年的61.12亿元增长超过三倍。
雪球作者“痛快舒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发现,2021年比亚迪整车项目新增了江苏常州、安徽合肥、江西抚州等生产基地;电池业务新增了江苏盐城、安徽无为、山东济南等基地。
而按照现有的产能规模,2021年比亚迪整车实际投产可达90万辆,若想达成150万~200万辆的目标,今年至少要完成60万整车产能扩建目标。
按照比亚迪的规划,今年5月起,包括常州、合肥和长沙在内的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将陆续投产,弗迪电池也在多地进行扩产。若投产顺利,比亚迪今年总体产能将提升至220万辆,2023年提升至360万辆。
投资扩产需要提速的同时,品牌高端化也是比亚迪今年的另一个重心。
比亚迪当前的产品主要是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在售车型一共31款,其中在20万元以上的车型,包括汉、唐EV、宋EV、e6等。作为比亚迪品牌向上的旗舰车型,汉切入的是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1.7万辆。但在2022年,中大型纯电轿车赛道还将迎来多款车型,包括蔚来中大型旗舰轿车ET7、中型轿跑ET5,智己的首款车型L7等,汉的销量还将受到更多挑战。
另一个承担比亚迪品牌向上使命的或许是腾势。早在2月份,企查查显示,腾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比亚迪也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腾势销售事业部,原比亚迪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主任赵长江被调任为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根据规划,腾势的价格定位在30万~50万元之间,并在今明两年陆续推出3款电动车,包括MPV和SUV。在4月1日,赵长江在微博上公布了腾势高端MPV的预告片,并称“腾势高端MPV即将撼世而来”。
比亚迪的另一款高端品牌也在筹备中,此前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该高端品牌车型价格区间预计在50万~100万元以上,首款车型为硬派越野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发布。
虽然细节不多,但在去年8月份的一次高管见面会上,比亚迪强调称,“因为这是我们的高端品牌,所以我们会把技术鱼池里最凶猛的鲨鱼和鳄鱼拿出来,震撼所有人的眼球。”
为什么这个时间段推出高端品牌?“技术积累、整车积累、设计积累、性能积累水到渠成,母品牌在过去两年也明显提升,2022年推出高端品牌会有更多认可,障碍也会少很多。”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在2021年的一档视频节目中,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俞敏洪有一场对谈,回忆着创业的苦累与收获。
王传福说,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后,买了几十辆豪车拆解,进入到汽车行业。当时最敬佩的就是丰田,“不愧是全球第一大车企”。
彼时,比亚迪刚在港股上市,市值不到150亿港元,丰田市值早已站上千亿美金,几乎是53个比亚迪。如何追赶?王传福说,学他,“站在他的肩膀上”。
截至4月1日收盘,丰田汽车市值为2485.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18亿元),比亚迪市值为6869亿元。丰田的市值已经不到比亚迪市值的三倍。
如今,王传福与昔日偶像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但停产燃油汽车后,比亚迪要对标的车企,应该另有其人了。
2022·车市纪 | 比亚迪打响“断油”第一枪,燃油车寿命进入倒计时?
文:汽车日报 宋爱菊
[汽车日报 行业] 编者按:2022年已经行至尾声,回望这一年,汽车行业是黑天鹅与灰犀牛交织其中、油价与车价各自起起伏伏。站在2022年的尾巴上,我们即将见证长达14年的新能源补贴退出,也将见证减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伴随2022年收官而结束。为回顾2022年这一年的跌宕变化,汽车日报特推出年度系列策划《2022·车市纪》,我们希望通过汽车格局重塑前夜的记录,为人们将来回溯历史时提供一个锚点。此为系列第四篇:《2022·车市纪 | 比亚迪打响“断油”第一枪,燃油车寿命进入倒计时?》
伴随气候变暖、全球减碳减排等因素,各国纷纷以立法形式约束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提出明确的禁售燃油车时间点,如挪威计划2025年淘汰燃油车,英国、荷兰、印度、以色列等国家预计在2030年彻底封杀纯内燃机车型,“禁油”法令已成为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并不是所有车企都担心燃油车禁令,因为它们已经提前迈入新能源时代了。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今年有哪些车企和品牌主动停产停售燃油车,以及随着多品牌宣布停售燃油车,消费者还有多久就再也买不到燃油车了?
燃油车寿命进入倒计时?
比亚迪:先停产再官宣,“断油”我是认真的2022年4月3日将会是一个被汽车产业载入史册的时间,因为它被比亚迪赋予了某种历史性意义。这一天,比亚迪宣布,正式停产燃油车,未来将专注发展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混)业务。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官宣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很多人说,比亚迪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下决定停产燃油车不是理所当然的么?其实不然。对于一家传统车企来说,燃油车往往是业务支柱,是盈利之源头,这也是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难以割舍燃油车的主要原因。在比亚迪决定停产燃油车之前,其燃油车业务基本稳定在年销20万辆左右,因此,停产燃油车意味着砍掉一条腿,将企业的发展全部押注在新能源身上,这样的风险不可谓不大。
比亚迪近三年燃油车销量表现
也正是因为此,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声明犹如在汽车圈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引来无数人侧目关注,传统车企纷纷围观比亚迪的下一步动作,新能源车企在探听其虚实和决心。不过人们很快发现,比亚迪对燃油车的封杀是认真且坚决的,因为4月发布声明的比亚迪,在3月就停止了燃油车的生产。
作为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无数用户和媒体为比亚迪免费宣传,致使其频频登上热搜,加上不少新能源潜在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比亚迪身上,其新能源订单和销量在4月之后一路走高: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其5月销量突破10万辆,到11月其上险量已逼近18万辆。
在停产燃油车之后,比亚迪的新能源订单像雪片一样飘来,就现在来看,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举措给自己赢得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比亚迪燃油车销量不足2万辆,同比减少90%;但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却达到137万辆,同比暴增218%。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接受度和消费热情,也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放出豪言:2023年计划销售新能源汽车400万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销量目标能否达成,但比亚迪确实已经在新能源的赛道上享受丰收的喜悦了。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声明
长城长征/哈弗:停产燃油车?跟一个!新能源用户的消费热情、可观的订单量给不少犹豫观望的传统车企打了一针强心剂,不少品牌和车企也开始效仿比亚迪。在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一个多月后,长城汽车旗下商用车品牌长征汽车于5月27日发布《新能源宣言》,宣布自6月5日起全面停产燃油车,从传统能源转向氢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能运输技术路线。
长城汽车旗下商用车品牌长征汽车发布《新能源宣言》
在长征之后,长城似乎觉得“断油”的决心还不够,又拿出旗下销量主力品牌哈弗,于8月22日宣布,哈弗品牌将正式启动向新能源赛道的全面转型,并将于2030年正式停售燃油车。对于长城来说,距离哈弗正式停产停售燃油车虽然还有8年时间,但这个决定显然是艰难的。因为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时,其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94%,而哈弗品牌的车型销售仍以燃油车为主,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哈弗累计上险量达42.3万辆,其中98%由燃油车型贡献。
长城官方表示,作为长城最大的整车板块,哈弗全面启动新能源转型标志着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已全面展开
不过哈弗品牌将在停售燃油车之前,努力提升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按照计划,到2025年,哈弗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将提升至80%;到2030年,哈弗品牌将以“新能源SUV专家”的全新姿态,为用户开启全新的体验。据介绍,为了达成哈弗停产停售燃油车的目标,哈弗品牌接下来将建立新能源公司,从组织架构上支撑和保障其新能源事业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说,长城将长征和哈弗两个品牌率先拿出来表明停产燃油车的决心,进一步体现了魏建军的焦虑和对企业发展的担忧。事实上,在长城成立30周年之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充满危机意识地表示:“每一个成功的过去,都可能把未来绊住;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如今长征、哈弗全面奔向新能源转型,欧拉、沙龙等品牌定位纯电动,都在表明长城正在抛弃自己此前在燃油车领域取得的成功,正在加速对自我的颠覆与革命,此刻的长城,正朝着一个新能源的未来全速前进。
吉利领克:2023年起停止研发纯燃油车今年针对“断油”表决心的品牌还有吉利领克。今年6月,领克发布全新混动技术“领克智能电混”,这一技术将为领克车型向插混和混动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领克旗下车型未来将全面混动化
吉利集团一直在努力推动新能源转型,早在2015年就明确提出了激进的转型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到90%。不过这一计划已然告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虽然没有如期完成,但也不奇怪,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不必为此沮丧。”但吉利集团也随之发布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
“蓝色行动计划一”主攻智能化节能和小排量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其中,90%左右的车型将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的车型为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这一计划主要由吉利和领克品牌承担。“蓝色行动计划二”是主攻高端智能化纯电动汽车,主要由极氪来承担。
吉利领克向混动化转型,极氪则将担起纯电动车型的生产与销售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领克将加速转型,深度入局混动市场。按照规划,到2025年,领克全系产品都将搭载领克智能电混技术,实现全系产品电气化。为坚定推动领克品牌的转型,在领克第80万辆车下线仪式上,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高调官宣:“从2023年起,领克将停止纯燃油车型的产品研发,全身心投入新能源产品的研发。”
燃油车淘汰倒计时?多品牌发布“断油”时间表就今年这一时间维度来看,仅有比亚迪、长城长征/哈弗、吉利领克等少数品牌表明“断油”决心;但事实上,不少品牌已经用行动“断油”了,比如戴姆勒旗下的smart品牌在2022年正式停产停售旗下传统燃油车,如今它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纯电动品牌。今年11月,smart发布了品牌全面焕新后产品规划,其承诺将在2045年前向市场提供碳中和纯电车型,其中在2022-2024年将以每年一款全新产品的节奏扩充车型阵容。
smart已全面转型为纯电动品牌,首款量产电动车型为smart精灵#1
宝马旗下的MINI品牌也在率先试水“断油”。按照规划,MINI将在2025年推出品牌最后一款燃油车型,之后将完全聚焦于纯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MINI品牌的规划更为激进,其早在2018年就与长城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专注于推动MINI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据介绍,MINI计划2023年在中国生产制造两款纯电动车型,并正式投放市场。
信息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而从多个品牌此前发布的时间规划表可以看出,长安、北汽、日产、丰田等品牌将在2025年停产或停售燃油车,奔驰、宝沃、沃尔沃等则将在2030年对燃油车痛下杀手。这也意味着,在三五年后,消费者可选择的燃油车品牌和车型范围将进一步收窄,整个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将加速拥抱电动化时代。
写在最后:
看完上文,或许你已明了,在全球减缓气候变暖的目标以及各大国家的禁售燃油车政策等推动下,不同车企及品牌都不得已对燃油车痛下杀手,这也意味着燃油车的寿命已然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虽然中国一直没有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但排放标准却日趋严苛,比如按照欧7标准制定的国七最晚将于2026年实行,车企若继续生产销售燃油车,就必须投钱投精力升级动力系统,研发成本必然会通过推高的车型售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届时买油车还是电车将是一个需要思考才能做出的选择。
你有燃油车情结吗?你对车企的“禁油”、“断油”规划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