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续航635km 比亚迪新款唐EV双电机版申报图
【太平洋汽车网 新车频道】日前,我们从工信部网站上获得了比亚迪新款唐EV双电机版申报信息。新车配备了前后双电机动力系统,可输出最大功率依旧为180kW和200kW,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635km,而现款车型的最长续航仅为505km。此外,新车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外观方面,新款唐EV用上了家族式最新的设计语言,使其一眼就能辨别这是一辆纯电动车型。前脸的下包围采用了全新的造型,贯穿式的银色饰条延伸至了两侧的进风口,增加层次感的同时,使车身的横向宽度得到有效的延伸。
车身侧面的造型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设计,依旧熏黑的C柱设计,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视觉效果。贯穿式尾灯依旧得以保留,不过后包围的样式进行了调整。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00/1950/1725mm,轴距2820mm。
动力部分,新款唐EV双电机版配备了最大功率180kW和200kW的前后双电机,并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其电池密度为150Wh/kg,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635km。(文:太平洋汽车网 崖雍)
试唐DM-i:低电量百公里油耗6升 一箱油续航1050km
在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DM-p和DM-i,双模(DM)技术双平台战略。DM-p主打四驱高性能,实际就是第三代DM的延续;而DM-i平台的推出,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一经发布便收获大量关注。DM-i中的“i”代表intelligent,智慧、聪明,它的核心,便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如果将它的工作逻辑展开来看,你会发现它与增程式混动系统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它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发动机能直接驱动车轮。
我们今天试驾的比亚迪唐DM-i,已经在上海车展正式上市,综合补贴后的售价为18.98-21.68万元,它搭载就是那套更“聪明”的DM-i插电混合动力系统。唐DM-i工作起来有何特点?到底有多省油?又有哪些优缺点?以下文章为你揭晓。
唐DM-i混动系统搭载的是米勒循环1.5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整个系统的核心是EHS双电机机电耦合单元,一个是动力电机,一个是发电机,能够依照当前工况,实现串联或并联输出。唐DM-i根据电机功率和电池能量的不同分成两个版本,分别是搭载9.98度电的52公里版,搭载21.5度电的112公里版,两个版本均为刀片电池。这两个版本车型在电机输出,分别是最大功率145kW,最大扭矩316N·m(52公里版);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325N·m(112公里版)。两款车型另一个大区别就是,112公里版本支持快充(使用转接头)。
在工作模式方面,DM-i系统会与本田的i-MMD系统有些类似,它们的宗旨都是让发动机尽可能地工作在最高效的工况下,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所以,DM-i混动系统的工作模式就分为EV模式、HEV串联模式、HEV并联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
电池电量充足时会优先用EV纯电模式行驶;电量不足时,车辆在城市道路里行驶时绝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切换HEV串联模式,发动机作为发电机为动力电机提供电力,由电动机驱动车轮,保证动力的线性输出,富余电量储存到动力电池;在以中高速匀速巡航这种低负荷工况下行驶时,系统会切入发动机直驱模式,此时发动机处于理想工作环境直接驱动车轮,富余电量储存到动力电池。只有在车辆高速行驶中再加速,车辆高负荷运行时,混动系统会以HEV并联模式工作,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驱动车轮。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唐DM-i的工作原理和增程式混动车很像,因为它绝大多数工况下是靠电动机驱动车轮,并且没有传统汽油车或是DM车型有变速箱的存在,因此行驶平顺性绝对是一大亮点。
我们试驾的车型是112公里版本,电机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325N·m,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8.5秒。同尺寸SUV能拿到这个成绩,大约是一台2.0T高功率发动机的水平。更类似电动车的体验,让唐DM-i驾驶起来的感觉有些类似唐EV,只不过动力有所削弱。平顺绝对是主旋律,毕竟没有变速箱的滋扰,动力的提升非常线性。在法定限速内,动力输出都足够充沛,但要轮推背感,自然比不上唐DM或者唐EV了,可话说回来,我认为这样的驾驶体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会更好控制一些。
另外值得表扬的是整车NVH表现,前排双层隔音玻璃是标配,整车在降噪上堆的料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车内静谧性极佳,就算是发动机介入工作,实际感觉也不会太明显。唐DM-i的底盘质感和优秀的隔音可谓相得益彰,舒适的底盘调校,加上超过2.3吨的车重,跑起铺装路面那叫一个舒适!上车就让人昏昏欲睡。当然,这样的车重加上支撑力一般的悬架,让它在山路或连续弯道上可显得比较笨拙,过弯或是刹车时都能体验到明显的重心转移,车身晃动幅度比较大,这往往让驾驶员不得不放慢脚步。缓加速,慢过弯,让节奏慢下来,这才是DM-i正确的开启方式,尽管它的加速并不慢。
在两天的试驾中,我特地去留意了它的混动系统工作状态,发现切换时除了发动机声音上的变化,体感可察觉不出来。除了平顺,DM-i混动系统最大的优势自然是省油了,这台米勒循环的1.5T发动机在唐DM-i上能达成40%的热效率,并且它总能工作在最高效的环境中。作为参考,我们出发时的电量为20%,顺畅的环岛试驾过后,油耗仅有4.5L/100km;在另一段山路驾驶与拍摄中,我驾驶的这台唐DM-i油耗也不过6L/100km。这对于一台没去充电的,体重达到2.3吨的中型SUV来说,真的很厉害。
另外,唐DM-i的油箱容积为53L,加满油、充满电后的理论续航能达到1050km,这样的单次续航能力,相比日系的插电混动车型真的要好太多了。
最后来聊聊标配的DiPilot驾驶辅助功能,这套系统集成了4个环视摄像头、1个高感知摄像头、8个超声波波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顶配3个),具备主动车道保持以及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等主动安全功能,现如今应该算是L2级自动驾驶。在环岛的试驾中,由于弯道多而且急,因此车道保持并不太好用,倒是自适应巡航有着挺不错的体验,随着山路和弯路的起起伏伏,对前车的“追踪”始终保持得很好,并且加速减速都足够自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启DiPilot后,启动转向辅助,即便不激活自动驾驶辅助,车辆依然能够在能力范围内主动保持在车道中央,也就是说,用脚控制车速,车辆能自动跟随车道行驶。当然,前提是车速不能太快,弯道不能太急。而且使用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方向盘扭矩感应似乎会报错,我的手明明在转动方向盘,启动该功能后它还会偶尔提醒我“握好方向盘”。
在静态部分,唐DM-i同样是我们熟悉的龙颜设计,车身修长,姿态优雅。相比唐DM最明显的区别,应该要数新样式的铝合金轮毂,尺寸为245/45 R20,配佳通225V1的轮胎,相比顶配DM动辄22寸的大轮毂要务实不少。
总结
比亚迪在插电混动领域深耕多年后,终于交出了DM-i这张答卷。DM-i混合动力系统对于比亚迪,对于国内汽车领域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唐DM-i这款车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体验是足够优秀的,动力优于绝大多数同级燃油车,输出入电动车般平顺,油耗看齐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NVH表现堪称惊艳。只是不足之处在于,底盘的支撑性限制了这台重达2.3吨的中型SUV的动态发挥。
【比亚迪唐 DM-i 首试印象】
突出优点:动力平顺亲和力强,亏电油耗低,车内静谧性优秀,配置高
主要短板:底盘支撑力不足
比亚迪唐DM-i就够用了,为何要上唐DM-p,喵哥重庆跑趟山就明白了
唐DM-p熟不熟?这台车估计很多朋友都很熟了,因为它的前脸,已经是非常具有辨识度了。
这台车我去年的时候,拿它去干过烧烤,露过营,然后也深度试驾过。
这次他们又邀我来重庆,来山顶上试驾,我开始没想通,为什么来重庆。后来想一下重庆是8D城市,结果重庆下了飞机,直接给我拖到山旮旯里面。
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是有目的,DM-p和DM-i,我之前跟大家聊过,到底选DM-p还是选DM-i。
我跟大家讲了,我说我建议普通家庭,大部分DM-i就够了。但是拖到这里来,其实就是为了让它说一说,为什么要选它的一个问题。
动力和油耗在动力方面它是四驱的,带一台1.5T的混动专用发动机。这台1.5T的发动机,最大功率是102kW,最大扭矩的231N·m。
前后电机总功率达到了360kW,总扭矩达到了675N·m,所以它的零百加速,能够达到4.3秒,综合油耗低到6.5L。
虽然说这个数据,油耗看上去不算特别优秀,但是对于一台两吨多的SUV来说,这个数据确实还算是不错了。
最关键是,它45.8度电,能够提供215公里的纯电续航,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说,基本上你可以实现零油耗了。
这个动力对于像重庆的山路,包括上下坡很多的,尤其是盘旋的山路,它是非常够用的。你只要不是那种,你自己都不敢开的,这种坡它基本上,它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也就是说这台车其实它的极限值是挺高的,它能够适应的路况,以及它能够到达的地方,远远超过你自己驾驶的极限值。
不信你去试驾的时候,找一个陡坡你去试一下,看看到底是它怂还是你怂。
轻度越野能力说到轻度越野和多场景用车这块,我特意给大家看了一下。
因为以前的新能源车,很多都是油改电,它的下面电池吊下来一坨很长。这次我特意趴下来看了一下它的底盘,整个是比较平整的,不像以前的。
这个电池就是整个下面吊下来很长,你看上去旁边离地间距比较高。但是看底面,它这个离地间距就很低了。
它这个做得还比较好了,整个底盘拉得比较平,而且它除了四驱之外,它还带了一个伊顿差速锁,所以它的越野脱困能力,比普通的SUV是要强不少的。
底盘调校虽然在底盘这块,一直是比亚迪的短板,但是这些年,比亚迪通过一些科技手段,确实在底盘上面,进步还是蛮大的。
尤其是唐DM-p,它加了DiSus-C的,主动电控底盘之后,它整个底盘的质感,比以前确实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在像重庆这边的山路扭来扭去,劈弯的时候,你明显感觉,它底盘快速软硬的一个调节。让你感觉在快速过弯,劈弯的时候,它的侧倾就没那么严重。
其实SUV它车体比较高,如果既要照顾家人的舒适,又要照顾整个车子的操控性的话,那么底盘是特别难做的一个项目。
如果说调硬了,你会觉得这个车跑起来之后,颠得厉害,坐在里面一点不舒服。
如果调软了,它又会出现问题,就是一过弯,整个车子侧倾非常严重,瞬间感觉车子要翻车一样。
所以它通过主动电控底盘,调节之后,确实把平衡性,把它做好了,关键是以前你花老费劲,去调得一个东西,现在通过科技手段,它就解决了。
轮胎配置方面在轮胎方面,配置也是不含糊,米其林的新能源车专用轮胎。
这个宽度的轮胎,对于我们,尤其是跑一些烂路什么的,确确实实帮助就很大了。只是这个胎它贵,如果这个跑烂路悠着点,胎废了你去换胎,肉疼啊。
内饰用料方面在内饰这块,其实比亚迪的用料一直都还算可以的,但是设计这个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这一套设计也已经上市有这么多年了,你要说亮点,就是时间长了之后,你觉得看多了之后,也就那样。
实用性还可以,只不过是说,我一直想说的就是,它这个设计在内饰,我老感觉它用力过度。
比如车上亮亮的灯条,大面积的亮的面,我们才开一会,全是灰,很容易积灰的。
包括中控台这个地方,还是使用了,大面积的亮面的东西。这个亮面的东西,很容易出现划痕。
所以对于这块,我个人是希望比亚迪唐,包括汉应该来一个大的改款了,就是把内饰,真的再好好设计一下,尤其是跟你的外观,要搭在一起嘛。
座椅的舒适程度坐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座椅,其实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全跟你配齐了,而且在座椅这块,它的这个座椅头枕是前后可调的。
这个是我很喜欢的,尤其是对于身高,不是那么很标准,包括你在车上,有时候想打个盹,睡个觉什么的,它的舒适性会好不少。
整个座椅的承托性还不错,它这个腿托,也是前后是可以调的,这样的话,你在长途驾驶的时候,它的舒适性是会好不少的。
它的六座版本,是它这个顶配,里面那个很多配置,七座没有,六座才有。只是说在实用性方面,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它中间是留了过道的。
这样的话,最后一排它的实用性会高一些,六座版本的后排空间,比七座的可用性,是强一些的。
总的来说,第三排的话,是作为一个应急使用,但是家里面人口多的话,尤其是很多朋友,我选六座版本的话,我肯定是基于六座版本使用频率比较高,我才会选六座版本,不然的话就直接选七座了。
在山路试驾的时候,我特意体验了后排,被甩来甩去的情况下,距离长了之后,还是会很不舒服的。
尤其是脚的地方,像我这个身高的座椅,它的高度不够。因为整个后排是抬上来的,所以这个脚,长期就只能弯着。
即使你中间这个过道,脚可以伸直,但是伸直的话,也就是只能一只脚轮换着两只脚。
而且第三排座椅,搭起来之后,后面后备箱的空间,就显得非常局促了。
所以你要是经常用六座,还回老家,还得拖点土特产什么的,这估计够呛,家里面半头猪估计扛不下。
所以六座版本的精髓,就在第二排,如果你最后这一排不用的话,你可以把你的座椅往后调。
后面这两个座位,妥妥的老板座,也就是说你经常让你小孩,或者让你父母坐在后排,而且又不需要经常满座的情况下,其实后面两个座位,确实它堪比MPV的舒适程度。
科技和智能化方面在科技和智能化这块,之前比亚迪也是一个短板,但是这两年发力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现在DM-p上面,配的这一套就是,最新的版本。
比如说它的驾驶辅助,能够支持L2+,而且通过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匹配的方案,整个在全场景路况,包括市区,高速,它的主动刹车,主动跟车,可用性其实还算可以。
然后在整个车机的应用层面上来,它的硬件配置,也不算是顶尖的,但是整个运用上,它的流畅程度,以及应用性,也还算是中规中矩的。
所以在这块的后续,我不知道他们是想比亚迪,自己继续深入研发,做得更好,还是会引入于第三方的一些做软件,硬件这块的资源。
比如像我们大家一直期盼的,比亚迪能不能跟华为合作一下,把这个整一整,毕竟华为在这块,做的很牛嘛。
所以这样的话,把整个科技应用这一块,能把它完全提升起来的话,那么这台车它真的是锦上添了朵大花。
总结所以,综合下来,唐DM-p,其实优点是比较明显的。
动力强劲,可油可电,纯电续航也比较长了,而且外放达到6kW,关键是能配的舒适性,配置都给你配得很齐。
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缺点,首先是内饰的设计,缺乏更多的精细的东西,还有就是作为六座或者七座的车,这个车真的太短了。
把它拉长一点嘛,你学一学人家理想,所以我希望后面能出个唐MAX,这样的话,把六座七座真正把它发挥出来,你不然的话,我坐六座,七座后备箱都没点空间,我要出去办点,什么事情就真的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