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补贴、争车企、抢资源:谁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周雄飞,编辑 |子夜
是否能想象,一座440万人口的城市中会有90%的人都以汽车工业为生?
这座城就是底特律。自1899年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立起来后,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全球著名汽车企业纷纷在这座城市里成立并建立总部。
据相关资料显示,1930年前后,底特律一市的汽车产量就一度占到了全美国的80%和全球的70%。由此,这座城市被誉为“给世界装上汽车轮子的城市”,相比于这个称号,底特律还有另一个被人熟知的名字——汽车之城。
1930年的底特律,图源BBC NEWS
未曾想到,在八十多年后,随着一个名叫埃隆·马斯克的男人带着十几辆特斯拉Model S来到中国后,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造车的热潮,游侠、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等新能源车企相继出现。
与此同时,一场“中国底特律”的新能源汽车争夺战,在国内诸多城市间开始打响。
早在2009年,武汉率先喊出了要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随后,包括西安、合肥和重庆在内的不少城市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不仅通过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时也开始拉拢蔚来、威马等新能源车企在各自城市中落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洗牌开始,这样的争夺也不再仅限于新能源造车领域。
这两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就率先从牌照方面开始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进行支持,长沙和武汉等城市紧随其后进行相关布局。正因为有了这些政策落地,百度和滴滴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得以在长沙和上海正式落地。
除此之外,随着中央对换电站模式的肯定,其也成为了另一条热门赛道。自去年11月以来,重庆、武汉、包头、徐州等多个城市先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运营示范项目。
新能源汽车这一风口,不仅成为了蔚来、小鹏和理想等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增长“肥料”,同时也成为了国内众多城市抢滩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高地的机会,在风口中取得先机,进一步提升城市实力。
正因这样,城市间的争夺战并不会比新能源车企间竞争的火药味少。
争夺“新能源汽车之都”回到12年前,是13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有车的时代。而在当时,却有一个城市里突然出现上百辆新能源公交车,一度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消息。
2009年1月,武汉“十城千辆”电动汽车暨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仪式正式召开。就此,武汉率先成为了国内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首批获批城市。
被选中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武汉作为国内传统的汽车工业重镇,拥有东风公司及一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方面拥有完整的布局。而就在一年后,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武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
据彼时《长江日报》刊文报道称,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产能要达到60万辆,真正崛起成为国内中部新能源汽车中心。为了做到这点,吸引车企进驻成了武汉之后的主旋律之一。
2012年2月,上海通用汽车宣布正式落户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新城并建立生产基地,该工厂年产能将达30万辆乘用车;两年后,比亚迪宣布其武汉基地落户武汉市黄陂临空产业园,并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比亚迪武汉新能源汽车基地效果图,图源比亚迪官微
就在同年,随着特斯拉Model S进入国内市场、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成立,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式成为一个风口。就此,被吸引进入这一赛道的不仅有更多的车企,还有更多城市。
当时,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已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该车企也成为较早涉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主车企之一,也为合肥拿下了一张智能汽车时代的“入场券”。
而到了2015年,与武汉同属河北省的工业城市襄阳也提出要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无独有偶,这之后深圳和西安也都宣布了各自的“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计划。
除了喊口号和定计划之外,对于新能源车企的“抢夺”也成了城市间的主要博弈形式。
拿蔚来汽车为例。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先行者之一的车企,在成立之后,就成为很多城市的目标。
蔚来在造车之初,并没有计划建立自有工厂,合肥政府就牵线,在2016年4月促成蔚来与江淮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成立江淮蔚来制造基地,生产蔚来系列车型。而在同年年底,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三方达成协议,在武汉光谷建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自2015年以来,除蔚来之外,小鹏、理想、威马和拜腾等新能源车企也都和一些城市达成合作协议。
2016年11月底,在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威马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智能产业园正式落地。奠基仪式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威马汽车第一个整车平台的首款产品将于2018年在温州下线。据相关媒体报道,温州市相关负责人曾将引入威马称为“圆了温州30年汽车梦”。
威马汽车温州智能汽车产业园,图源威马汽车官微
一年后,小鹏汽车也顺利被引入广东省肇庆市。
2017年5月,广东省肇庆市政府与小鹏汽车共同举行《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发布仪式,这也是小鹏汽车第一个自建工厂的正式落地。据当时媒体报道,这一工厂项目也成为肇庆市的“1号工程”。
理想汽车的第一、第二生产基地也在那两年相继在江苏常州落地。在被问到两大生产基地都要选择常州时,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对媒体表示,“这是因为常州市优越的投资和产业环境,正是这样,车和家决定在常州扩大投资规模。”
与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相似的是,博郡、赛麟,游侠等已在去年倒下的车企却也是前几年众多城市争抢的“明星车企”。
2017年开始,博郡汽车和拜腾汽车先后在江苏省南京市建设工厂;同属江苏省的如皋市也与赛麟汽车,知豆汽车、前途汽车等车企牵手;浙江省湖州市先后向乐视汽车和游侠汽车项目伸出了橄榄枝。
一时间,各省市与新能源车企“抱团”造车驶入快车道,但随着行业内“政策骗补”丑闻的出现,中央首先踩下了“刹车”。
2017年1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高达20%,加之出台了地方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补贴50%的新规。并表示自当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逐步下调、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截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
虽然补贴降坡了,但各省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然存在,只不过换了种形式。
首先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出台了有关“购买新能源汽车免费享有新能源汽车号牌,无需摇号、无需竞拍”的政策;除此之外,像北京、上海、河北和湖北等国内诸多省市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上路不限行和停车场指定时间免收停车费的规定。
连线Insight曾在《提问2020:行业剧变的拐点之年,新能源汽车在比拼什么?》一文中认为自2017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已开始了洗牌。正因为这样,城市间的争夺,也开始延伸至其他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
城市间的多维战场“那些自动驾驶的测试车就是压路机。”
这句话,其实已成为生活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州府——凤凰城中所有居民的共同感受。“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站在街头,五分钟之内就能看到三辆这样的自动驾驶汽车。”凤凰城居民这样对亿欧表示。
早在2015年,亚利桑那州州长道格·杜西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支持在该州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随即就开始在凤凰城展开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和运营。据TechCrunch报道,Waymo已经在凤凰城对300至400辆汽车进行了两年的测试。
两年后,在亚利桑那州政府和凤凰城政府的允许下,Waymo向公众开放了Waymo One打车服务,居民只要在手机中随便点点就可以打到这样一辆车。当时的打车服务还配有安全员,而到了2019年,Waymo取消了安全员。自此,凤凰城成了全球首个取消安全员、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城市。
凤凰城中的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图源Waymo官网
连线出行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动驾驶已成为智能汽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功能。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48亿美元,而到了今年,这个数据将达到70.3亿美元。
由此,国内诸多城市踏上了争做“中国凤凰城”的赛道。
2016年,被业内称为“自动驾驶元年”。当年,深圳率先起步,宣布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并引进了M-CITY项目落地。简单说,这个项目就是模拟现实城市环境,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在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之前,智能公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2018年,“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在深圳福田保税区上路,这也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公交试运行。
作为拥有景驰科技、小马智行和小鹏汽车的广州也紧随其后,同年3月,广州正式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6亿建设一座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
雄安新区,是我国首个由国务院印发通知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在自动驾驶应用落地上早早与百度达成合作,2017年双方宣布联合打造无人驾驶智能示范,并在一年后开始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的路测。
与百度合作的并不只有雄安一家,就在同年10月,长沙市政府宣布与百度达成全面合作,并于去年4月开放了百度旗下的阿波罗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也是国内首个向公众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虽然都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但相比于Waymo One依然还有距离。
据百度向媒体介绍,阿波罗自动驾驶出租车依然配备了安全员和技术员来保证乘客安全。长沙市民如需体验这一服务,只需要在百度地图APP上叫车即可,乘客上车后还需与安全员沟通选择目的地。
就在公众还在对长沙自动驾驶出租车好奇之时,上海随即也宣布与滴滴合作落地同样的项目。
去年6月,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用户可以在滴滴APP线上报名,审核通过后,将能在上海自动驾驶测试路段,免费呼叫自动驾驶车辆试乘。与百度一样,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也配备了安全员。
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图源滴滴出行官微
现在看来,虽然长沙和上海都已落地了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同时北京、深圳和广州也在进行相关布局,但对于“中国凤凰城”的争夺还未最终落定。正是这样,武汉、苏州等城市还在进场。
去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武汉正式揭牌,这意味着武汉也成为了全国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城市。就在近日,苏州高铁新城、江苏大运集团、T3出行战略发布会在苏州举办,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至此,苏州也成为国内第一座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商用的城市。
其实,从去年开始,随着中央对于换电模式的看好,很多城市的目光也盯上了这一领域。
以重庆市为例,按照规划,该市在2020年要在主城区累计建成不少于30座换电站,每个旅游景区至少要建成1-2座的公共充换电站。为了达到这一点,重庆市引入了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来实现换电站的落地。
去年9月,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换电站正式落地重庆奥体中心,据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长安新能源换电站能实现30秒极速换电。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吉利汽车的智能换电站也落地重庆两江新区,吉利同时宣布到2021年,将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
吉利智能换电站,图源吉利控股集团官微
在中央政策和重庆市的示范效应下,更多的城市开始推广换电模式。
去年11月以来,武汉、包头、徐州等多个城市先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运营示范项目。其中,武汉联合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落地了首座智能换电站。包头市随后也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建设。
从新能源造车,到自动驾驶应用化,再到换电站的推广,这场城市间的新能源汽车风口的争夺战,自2014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那么,这些城市为什么会这样不遗余力的打这场战争?
为何要争夺新能源汽车风口?对于风口的争夺和追逐,其实一直存在于众多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去年初疫情的爆发,众多企业无法复工,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原本线下的经营模式被搬到线上,企业家和明星纷纷走入直播间带货,一时间让电商直播这门生意成为了一个风口。
除了众多企业和巨头玩家的进场,众多城市也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来抢夺这一风口。
去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发布了《广州市花都区扶持直播电商发展办法(征求公众意见稿)》,表示为本地一些企业优秀的网红主播提供不同金额的购房补助;5月,重庆市也发布《重庆市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发展直播电商,鼓励出台机构引进、培训补贴等直播电商扶持政策;而到了6月,北京市、杭州市均发布了相关扶持政策。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去年7月底,全国至少已有22个省市区出台了电商直播相关的扶持政策,以便来争夺电商直播产业的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电子竞技也在中宣部等部门的逐渐认可下,成为了另一大城市争夺的风口。
2019年6月,上海市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在3至5年内全面建成“全球电竞之都”;同月,海南省与腾讯电竞达成战略合作,宣布要重点打造“海南国际电竞港”。
再到去年8月,中宣部副部长傅华在电竞北京2020开幕式的开场致辞,表达了政府主管部门对电子竞技、年轻生活方式的欢迎与关注。自此之后,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海南等等,都明确了要打造电子竞技中心的定位。
对于风口的追逐,这些城市能获得什么?
简单说,首先是为了求新。放眼过去,每当出现一些新的技术或者产业,就可以看到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积极布局,让各自城市中出现新产业格局或新产业形态,从而让城市管理者获得政绩,并且在风口产业上比其他城市占得先机。
此外,在这样一系列布局下,才能为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前几年,众多城市间打响的“人才大战”依然还在继续着,从人才引进方案到落户政策开放,再到买房置业补贴,各城市通过真金白银来打这样“持久战”。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风口亦能为城市带来以上利好因素,甚至相比于电商直播和电子竞技更有优势一些。“新能源造车及相关产业本质上还是制造业,对于国内很多城市而言,在拉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着巨大的作用。”智能汽车行业从业者孙涛对连线出行表示。
除了这些,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拥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入口。
“未来汽车将是巨型的移动智能终端。”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对媒体这样表示。正因为这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美团这些大厂已开始了对此的争夺。
在这些大厂的背后站着的正是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可想而知,眼看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没有一个城市不想抢得先机,从而更快地站到智能汽车产业的高地上。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单从追逐产业风口来看,一些城市真正在做产业布局,但也会有一些城市只是为了追而追。”孙涛这样说到。
对于任何产业风口而言,只有真正做到产业落地,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带来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每一座已参与到这场产业争夺战的城市来说,看见风口并追逐只完成了战争中的第一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孙涛为化名。)
广东各市最新世界500强企业分布
广东共有19家企业上榜,广东企业军团的实力仍然可圈可点,从城市分布来看,上榜的广东企业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上榜最多,有10家企业上榜。
深圳10家——平安保险集团-华为控股-正威国际集团-腾讯控股-万科股份-招商银行-比亚迪股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顺丰控股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广州6家——中国南方电网-广汽集团-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工业投资控股-广药集团-广新集团佛山2家——碧桂园控股-美的集团股份东莞1家——立迅精密股份珠海1家——格力电器股份惠州-广东山城、“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茂名-水果之城
江门-中国侨都
湛江-中国水产之都
中山-中国灯饰之都
汕头-世界玩具之都+美食之都
肇庆-中国砚都
揭阳-亚洲玉都
清远-漂流之都+清远鸡
韶关-广东矿都
汕尾-广东海岛之城
阳江-中国刀具之都
梅州-世界客都+中国足球之乡
潮州-中国瓷都
河源-广东水都+万绿湖
云浮-中国石都
制造业当家 | 两个背景,三大动能,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腾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大部署。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为我国汽车产业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和上升通道。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88万辆,同比劲增93.4%,市场渗透率达25%。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冠军。比亚迪来自广东,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接近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份额接近两成,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
全球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广东,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我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范本,成为了广东智能制造“新名片”。广东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行?可以总结为两个背景、三大动能。
两个背景:
制造业强省,能源转型全面加速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广东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把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早在2020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广东汽车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论证,牵头制定了《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计划指出,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深化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步伐,提高比亚迪、广汽传祺、小鹏汽车等市场占有率。
2020年11月27日上午10点20分,在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巴士——“熊猫公交”准时出发。摄影/南方日报 朱洪波 徐剑
“十四五”时期,是广东全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在节能减排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巨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之一。
制造业强省和能源转型既是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两个背景,也是广东汽车产业升级,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时代机遇。
动能一:市场为引
产销规模全国第一
在广州市1月9日召开的汽车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表示,2022年广州汽车整车产销创历史新高。1-11月,全市汽车产量292.53万辆,同比增长12.5%,实现工业总产值6023.79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7.94万辆,同比增长120.8%。预计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将超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作为全国汽车生产与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汽车制造业面对形势动荡的行业浪潮,积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前11月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制造业增长25.7%。预计新能源汽车全年总产量接近130万辆,同比增长约140%,约占全国总产量18%,占比遥遥领先全国。
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摄影/南方日报 张迪
广东从汽车第一大省到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这个过程所释放出来的市场规模优势,反过来又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布局,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广东省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包括345126台公共充电桩和19116个充电站,相当于一年前的两倍多。对比来看,这约相当于整个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的3倍。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共9419家,其中广东省785家,占比全国8.3%,排在全国首位。
动能二:产业为基
产业集群化,车企争当“链主”
在中国,每6辆新能源汽车便有1辆是广东造。随着一个个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的落地、投产,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地,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在内的自主整车企业茁壮成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发挥“龙头”效应,为产业跃升注入了蓬勃动力。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000亿元。
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整车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其他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环节,初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体系。广州、深圳、肇庆等地集聚了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东莞、中山、惠州等地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不断落地,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广汽埃安生产线。摄影/南方日报 张迪
需要看到的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是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据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介绍:“在主要整车厂带动下,广州市拥有零件企业500多家,但当前广州整车零部件产值偏低。一台车,1元的价值,只有0.33元来自广州的零部件供应商,比例偏低。”
零部件产值偏低,是问题,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广东车企责无旁贷,应该为广东稳链强链补链发挥自身最大效能。据悉,广汽集团和比亚迪都把产业链作为接下来的投资重点。
广汽计划到2025年,投资800-1,000亿,建立“锂矿+基础锂电原料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生产+充换电+储能+电池回收”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而比亚迪一向采取的是全产业链布局的策略,大部分零部件均可实现自给,大到三电系统小到到线束,最近一年,比亚迪把产业版图延伸至半导体和手机方面,意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广东车企争当产业“链主”,将推动广东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升级,向深度集群化发展,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吸引着更多大项目落地,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增添了新动能。
动能三:科技驱动
创新为先,技术引领市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行的通的,也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广东新能源汽车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内核,2022年以来,全国新能源汽车相关发明公布共2787条,其中广东地区483条,占比约17.3%;全国无人驾驶相关发明公布共1354条,其中广东地区164条,占比约12.1%。
广东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灵气十足,兼具前瞻性和商业化的眼光,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最近两年,推出了一大批让市场和业界惊艳的高精尖科技产品。
比如,围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广汽集团密集推出了多项行业领先的黑科技,像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以及微晶超能铁锂电池四大技术,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用户在续航、充电时间以及电池安全方面的痛点;ADiGO PARK元宇宙智能座舱,引领了电动车沉浸式的驾乘体验,等等。如今,“无科技,不广汽”已经成为广汽的品牌口号,截至目前为止,广汽集团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350亿元。
比亚迪展厅展示的新能源汽车。摄影/南方日报 朱洪波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冠”,比亚迪同样以技术赋能,在市场跑出碾压式的“加速度”。新能源是风口,但在“等风来”之前,比亚迪就已经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储备,而在全面聚焦新能源汽车之后,比亚迪“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规划出极具吸引力的产品谱系,整个产销规模就此扶摇而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是比亚迪引以为豪的立身根本。”
新能源汽车的角逐,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当前,许多高成新企业活跃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中,攻坚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车规级芯片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传感器方面,崛起包括镭神智能、速腾聚创、佑驾科技、眼擎科技等一批新兴企业;在汽车芯片方面,包括华为海思半导体、粤芯半导体、中兴微电子、鲲云科技等高成长企业已展开多领域研发生产。
基础和土壤做好了,就能绑定核心人才,短短几年内,广东已先后涌现出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安途智行等一批领先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创始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海归”。而比亚迪、广汽、小鹏等车企,更是以极具生命力与竞争力的企业体制和资本结构,吸引众多技术人才和团队落户。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观运用得淋漓尽致,打造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平台和高端智库。
专家谈:
加速换挡,如何继续保持优势?
从传统汽车第一大省到新能源汽车第一强省,广东汽车产业完美实现“加速换挡”,创新活力迸发,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作为佼佼者,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以及实现新的突破发展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丽认为,一是支持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引导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布局世界设计研发中心。二是支持壮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稳定生产规模,加快生产布局,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精度地图和5G技术等支撑系统,共同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品牌。三是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在国内建立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并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推进强链补链,加快建立本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四是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生态,聚集广东省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创力量,共同设立广东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企业建设自主品牌创新基地,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提供创新平台;搭建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近地化率,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全力推进全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体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博士认为,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技术创新是建设汽车强国的根基所在,需要集中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培养好、储备好前瞻核心技术。二是创新市场化人才引育机制,以人才高地保障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的突破,极为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三是发挥重大金融平台作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口,亟需加大金融扶持。四是统筹优化汽车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园区要素资源保障;省政府统筹用好财税、人才、土地、能耗、环保指标倾斜等政策,各地市应按照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的自主品牌集聚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包括整车部件及新能源技术。二是加大人才梯队建设,需要涵盖研发、生产、营销。三是完善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的体制机制。四是加大市场的布局力度,为满足多样需求,培育多种运用方向,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就是制造业当家的鲜活例证。
【相关链接】一图读懂广东部分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布局
统筹:杨诚钢
记者:许方华 杨智明 张霜
制图:杨智明
出品:《产经视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