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大巴印度售价多少

印度想买1000辆比亚迪,中企提出全款要求后,印方终于回应了

印度向中企比亚迪开出20亿美元巨额订单,想买1000辆新能源大巴,受印度“风评”的影响,比亚迪提出全款要求,磨蹭一个月后,印方终于做出回应了。

【印方想要的比亚迪K9电巴士】

印度有着与中国相当的人口,相应它们也拥有巨大的交通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印度拥有17万辆公共交通公交车,每天可运载7000万人次,但电动公交车的数量只有200辆左右,印度首都计划在2025年把电动公交车的数量增加到7000多辆。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快速实现公共交通脱碳,印度将目光投向了拥有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中国,并看中了中国比亚迪首款纯电动公交车比亚迪K9。

这款电动车长12米,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板采用一级台阶低地板技术,方便老人和小孩乘坐。而且驾驶位视野开阔,前挡风玻璃面积占车身前部面积的2/3。最重要的是,比亚迪K9配备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铁电池。该车单体电池容量很大,耗能较小,以200安电流放电,可持续工作200小时,使用一小时,仅耗费324度电。还能保证3小时快充,超过4000次充电循环。而且续航里程高达250公里。

【印度目前运行中的比亚迪大巴车】

再加上这是一款绿色环保的纯电动公交车,从油电价差来看,油耗成本还不到同类燃油车的1/3,可节省运营成本23万元,每年减少油耗16.3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印度真的很难不动心。

于是,印度向比亚迪抛出20亿美元订单的橄榄枝,按照常理来说,比亚迪应该是欣喜接受这笔订单,但买方印度,是个有“前科”的国家,曾同意以80亿美元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但只支付了其中5架的费用;与英国合作,拖欠14亿美元;还轻而易举没收中企小米50亿美元资产。因此,本着与印度合作有风险的原则,比亚迪提出先付全款的要求。

印度那边考虑了快一个月,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全款不可行,颇有一种“你这么要价,我上哪耍赖去!”的感觉。

面对飞来的订单,比亚迪放弃又有点可惜,于是想出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交货前,比亚迪先将公交车内的电池动力系统拆解,相当于先运了一批空壳,收到货款后才将电池发往印度,虽然过程比较麻烦,但也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让印度赖不了账。

【在印度的中企小米手机零售店】

话说回来,比亚迪之所以用全款要求印度,就是抱着与印度做不成生意的态度,再明说一点,比亚迪不差这点钱。

比亚迪电动大巴车一直以来都是海外用户青睐的对象,数据显示,2012年,以色列一次性购买了比亚迪700辆新能源大巴,2020年哥伦比亚一单买了上千辆大巴。而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纯电大巴8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是比亚迪,因此,在海外市场比亚迪不愁卖。

【中企比亚迪】

同时,比亚迪品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根据比亚迪官方给出的财报数据,今年1-6月,比亚迪汽车海外销量7.43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5.59万辆的海外销量。且比亚迪新能源乘车已经进入日本和德国这类传统汽车巨头的老家市场,足以可见比亚迪影响之广。

不过,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企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之际,相应负面消息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比亚迪车质量很差,有人吐槽比亚迪车标“中非中、外非外”。“为了黑中企,而黑比亚迪”。

但实际上,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自己掌握电机、电池、电控,这三点核心技术的厂家。另外手中还掌握“绝活”——刀片电池、CTB车身电池一体化、DMI超级混动等等,这些加到一起,本身就是超越同类品牌的地方。

以小见大,回顾我国国产品牌的发展史,既要和国外大牌比质量,又要和山寨无名产品比价格,还要打破人们固有的“对外国品牌的好感”,能在这种环境下崛起的国产品牌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比亚迪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超出预期的,不仅瓜分了大量的市场,还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为其自身树立了强有力的防护壁垒,也为其他国产品牌打了个样。

资讯 | 比亚迪乘用车进军印度市场,交付30辆e6,售价25万元起

文:汽车日报 常思玥

[汽车日报 行业] 日前,汽车日报从外媒获悉,比亚迪目前已经在印度正式交付了30辆e6车型,用于网约车运营。

比亚迪e6进军印度市场

据了解,比亚迪印度已在8个城市指定了6家经销商,并开始向B端客户销售,比亚迪e6在印度售价为29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目前尚未在国内市场上市。

新款比亚迪e6申报图

事实上,致力于全球推广其电动大巴的比亚迪,早在2013年便出现在了印度。2013年8月20日,比亚迪制造的电动大巴K9抵达印度金奈港,成为印度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台电动大巴,开启了印度公交电动化的先河。

比亚迪商用车早在2013年就出现在了印度

随后比亚迪在印度建厂、签约,取得了巨大成长,2019年年中,还拿下了1000台的纯电动巴士订单。

对比亚迪汽车来说,借助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的深厚经验推广乘用车,无疑是一条效率极高的国际化路线。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的足迹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在全球累计交付超过6.5万辆,并成为首个进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比亚迪在英国运行的大巴

这些本就比较成熟的资源,也成为了比亚迪乘用车国际化的重要抓手,比如在南美市场,比亚迪就有很深的布局。

比亚迪汉EV进入老挝市场

去年12月27日,比亚迪在老挝首都万象向老挝总理府交付首台汉EV。比亚迪方面表示,这是比亚迪在当地推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去年11月底,比亚迪在哥斯达黎加向沃尔玛交付了29辆元Pro,这也是该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车队,这款车型在当地的命名为S1 Pro EV。

比亚迪在海外交付S1

此外,在向哥斯达黎加交付了29辆元Pro之后,比亚迪再次在巴西推出了唐EV,并计划于2022年在巴西正式上市,是登陆巴西的首款纯电7座 SUV。这标志着比亚迪即将正式进入巴西纯电动乘用车市场。

巴西街头的唐EV

在2021年,比亚迪正式开启欧洲战略,去年5月19日,比亚迪汽车迎来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里程碑。同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比亚迪乘用车将进军欧洲市场,首站将选择挪威。

反击来了?印度228亿公交大单“起波澜”,比亚迪:必须付全款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反击来了?印度228亿公交大单“起波澜”,比亚迪:必须付全款!

近期,印度算是彻底和比亚迪杠上了,莫迪团队成员在海外媒体发表了大量言论,指责其在国际市场合作上的“不当”行为,更是直接给中国电动车企扣上了“诋毁印度声誉”的高帽。

鉴于印度没收小米48亿的做法,国人早已对莫迪团队嗤之以鼻,咋一看,还以为比亚迪做了什么“可歌可泣”的事,然而背后的真相却令人直呼“好家伙”,可以说把“不要脸”演绎到了极致。

事件的起因源于《巴黎气候协议》,为了响应国际的新规,印度开始大面积的采购新能源汽车,而莫迪自然一眼就瞄准了“比亚迪”,一笔高达228亿卢布的大单随即下达,涉及1000辆纯电动大巴的采购。

但交易还没正式启动,双方在支付方式上产生了争议,印度坚持10%预付款,等待电动大巴完全交付后,在支付90%的余款,但鉴于莫迪主导的“光辉事迹”,比亚迪自然是不同意这种方式的,直接要求支付完全款之后才会交付。

对于这种合理的商业协定,印度却把它过度的进行了解读,商务部坚持认为:“比亚迪的支付方式伤害了在“自尊心”,把印度定性为“不讲商业诚信”的国家。”这样的“倒打一耙”让全世界都“沉默”了!

印度在“耍诈”?

对于印度在海外媒体上的声援,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去理会,就连此前愿意帮腔的国家,也直接选择了集体沉默,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知所以然的印度网友,还义正言辞的喊话:“为何没有人帮我们说话。”可以说把“无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而印度不受待见的原因,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根据印媒的数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1年期间,总计有2783家外资企业选择“逃离”,但似乎莫迪团队从来都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如今印度的营商氛围早已是出了名的差。

2018印度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对谷歌处以135.86亿卢比(约合18.5亿美元)的罚款,2020年,印度对阿里巴巴及其附属公司Paytm处以约20万卢比(约合27,000美元)的罚款,指控其未经批准进行投资。

同样高通、亚马逊、小米、VIVO等等跨国性企业,都被以各种“奇葩”的理由被罚款过,并且根本不给企业任何解释的机会,就算能够找到相应的漏洞,印度也会直接选择修改法规搪塞过去,可以说在印度投资的外企无人能逃过这一劫。

而比亚迪选择让印度支付全款,就是害怕在收到货之后,莫迪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尾款,显然王传福早就看穿了印度的套路,造成这样的结果显然是自作自受,各种无理由的罚款、没收资产,已经消耗了整个国家的气运,没有人会去相信不具备“国际信誉”的国家。

就好比纬创、富士康等等代工巨头,在苹果的怂恿之下将产能转移印度,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非但没有得到任何的感激,反倒遭遇打砸、巨额的罚款层出不穷,让很多想要进入的国际厂商望而却步。

莫迪一直在宣扬提升制造业水平,赶超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频繁的接触马斯克、库克等等企业家,试图哄骗他们赴印建厂,但印度的供应链着实令人着急,资本家讲求的是利益,但在如今的印度身上似乎不存在这一点。

印度能否成功?

印度有着足够的野心,但却遭到了现实的“打脸”,在制造业层面基本和20年前的中国持平,虽然有着很大的潜力,但如果没有海外资本的支持,不要说打造世界工厂,就算再给20年也无济于事。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入局最成功的塔塔集团还处在组装阶段,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均依赖进口,其中电池和电机就是来源于中国,可以说在整条供应链当中,印度所能提供的就只有“工人”。

比亚迪、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是足以让美国忌惮的存在,特斯拉曾多次邀约合作,最终都被拒绝了,因此王传福要求印度支付“全款”,肯定是有十足的底气的。

目前中国市场的营商氛围,是全世界最好的,在芯片规则的实施之下,美企顶着压力也要保留市场份额,拥有着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又能提供公平开放的合作方式,试问一下哪家企业不喜欢呢?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大巴印度售价多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