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标致哪个好?
应该标志最好!
比亚迪唐二代混动,起亚kx7,标志5008选哪个?
标致已经沦落到跟国产车比了吗,无语了,标致车主路过
比亚迪牵手LG:化敌为友,剑指宁王?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动力电池无疑是其中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乘着这股东风,动力电池制造商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让该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细数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LG、中创新航、松下……每当谈论两家孰优孰劣之时,答案并非简单的“这家”或“那家”,难分仲伯。
而就在最近,比亚迪旗下的弗雷电池却与另一家动力电池制造商握手言和了。10月7日,弗迪电池官方发布消息称,已经于9月4日与韩国LG在首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据悉,弗迪电池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比亚迪“弗迪系”。此前,比亚迪将垂直整合业务独立打包成5个“弗迪系”公司,业务涵盖了汽车五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电池、电驱动系统、汽车电子、车身及底盘和内外饰。
从官方口径来看,签约后的双方业务将围绕技术和产品等竞争优势进行深度交流,深化相互认知。
所谓的深度交流,或许双方合作的重点并非是一直处于竞争关系的动力电池领域。双方将在家庭储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家居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行业预计,在产品端,弗迪电池或将用消费类电池 LFP 4680,与 LG 展开合作,涉及电芯、模组及系统端等方面,从而打造面向欧美市场的产品。
从LFP 4680的命名来看,这款电池应该属于磷酸铁锂圆柱电池。纵观整个行业发展趋势,46大圆柱电池生产难度很大。一是终端下决心入场的需求尚未释放,大圆柱生产放量遇阻;二是大圆柱产品性能及制造上尚未完全匹配用户需求;三是高容量原材料、结构件原料来源及规模受限。
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生产合格率上不去,生产效率难以提升,关于结构、工艺、材料的探索仍在不断变革探索中。
难度虽大,但其优势也足够明显。46系大圆柱电池通过结构创新与材料体系,能实现更高效制造、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来满足电动化的需求。因此,谁率先量产46系大电池,就将获得市场主动权。在市场的驱动下,46系大电池将成为电池厂商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除特斯拉外,宝马、奔驰、通用、蔚来等国内外车企都在布局圆柱电池。宝马已经和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签订圆柱电池的合作协议,预计在新世代车型上见到成果。
此次双方在消费领域电池的合作,仍旧为双方后续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除了在产品领域的合作,弗迪电池和 LG 还就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以及未来的合作战略等路线进行沟通。
2022年,美国通过其《通胀削减法案》(IRA)标志着美国正在进入脱碳的新时代,法案涵盖数千亿美元的长期营商奖励及税项宽免,是美国目前为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最大规模行动。
只不过,该法案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带有强烈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由此另许多其他国家感到不满。也由此,弗雷电池与LG的合作,或许在试图为拿下欧美市场谋出路。
针对为何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热衷于“走出去”现象,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转换到如今的电池产能过剩。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2.1GWh,累计同比增长38.1%。但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93.6GWh,同比增长36.8%。换言之,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的产量接近装车量的两倍,产量远高于需求。
产能利用率下降,也让行业开始思考如何消化掉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而出海则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题思路”,欧洲和北美洲地区顺势成为了当下热门目的地。
一方面,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是动力电池制造商扎堆,留给这些企业的少年宫产空间确实有限。另一方面,对于此番上演握手言和的戏码,外界也纷纷表示看不懂。毕竟长期以来这两家公司与宁德时代长期霸榜前三,彼此之间互相纠缠。
SNE research 披露,今年 1-7 月,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电池装车量 58.1GWh,市占率 16%,次于宁德时代(132.9GWh,36.6%),高于 LG 新能源(51.4GWh,14.2%)。
网友们不禁调侃: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比亚迪与LG的强强联合,也被解读为或将共同挑战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
无论是否如外界揣测的那样,比亚迪与LG的合作已成定局。正如弗迪电池消费类电池事业部总经理雷磊所言,此次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还将使双方在发展战略共识方面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上季度销冠,比亚迪取代特斯拉!美媒感叹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美国、韩国特约记者 刘一然 丁玲】“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日报道称。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达52.6409万辆,其美国竞争对手第四季度的销量为48.4507万辆。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感叹,“特斯拉失去了其电动汽车桂冠。”美媒认为,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亚迪在2023年售出了超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特斯拉的全年销量约为181万辆。比亚迪里程碑式的增长标志着中国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面临来自欧美的打压。但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条的整体优势,将帮助中国车企保持长期市场优势。
“一个标志性事件”
1日,比亚迪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023年12月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1万辆;2023年累计销量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157.48万辆。据美国CNBC网站2日报道,特斯拉2023年总计交付了180.8581万辆纯电动汽车。虽然全年来看,特斯拉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依然领先,但差距较上年大大缩小。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跨国车企全球竞争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他认为,比亚迪产品丰富、价格有优势,而且在上下游垂直整合方面比特斯拉更具优势,这是其实现超越的主要原因。
2023年12月6日,满载新能源汽车的列车驶出赣州国际港。(视觉中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一段时间以来,这家中国企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特斯拉。除了产品更新颖、售价更低之外,比亚迪的优势还在于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规模更大。英国《金融时报》2日报道称,比亚迪现在已被称为行业领导者,不仅保持着生产成本上的优势,还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包括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公司之一。
《华尔街日报》称,特斯拉正面临一个“低速增长期”,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伊曼纽尔·罗斯纳预测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2024年的业绩将因销量增长有限表现低迷。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超六成
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1日报道称,除了比亚迪,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也都发布了创纪录的销量数据。
理想汽车2023年12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5.0353万辆,同比大增137%,全年销量增长182.2%,至37.603万辆。小鹏汽车去年12月份销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0115万辆,连续3个月突破2万辆大关。蔚来汽车同月销量为1.8012万辆,去年第四季度售出5.0045万辆,超出预定目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强势表现,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中国出口新能源车总计约160万台,同比增长87%,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62.6%,其中去年11月单月中国所占份额高达68%。乘联会的数据还显示,2023年以市场份额计算,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6席,分别是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和理想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3年预计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共同社报道称,这是自2016年以来日本首次被挤下榜首位置。究其原因是中国厂商在本国政策激励下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实现了低价且高质量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增长。《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过去,中国车企在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方面难与西方制造商匹敌,但现在西方车企正向中国学习电动汽车的成功经验,这种转变不仅会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还会在外国制造商的主场产生影响。
“唯一能承受如此大压力的国家”
韩国SBS电视台2日的报道称,尽管美国政府对华实施各种制裁,但中国企业仍实现快速增长。在美国的强力制裁下,中国可能是唯一能承受如此大压力的国家。
日前,美国意在将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排除在外的税收抵免政策,将越来越多跨国汽车品牌排除在外。1日,美国电池采购新规正式生效。路透社称,受此影响,符合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资格的电动汽车车型数量从原先的43个减少到19个。部分特斯拉Model 3、雪佛兰开拓者、日产聆风都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
欧盟此前也在加紧限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去年7月,欧盟通过了新电池法案,10月启动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企图在碳排放以及关税等方面提高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的门槛。
中泰期货研究院研究员陈思捷认为,经过长时间累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从原料碳酸锂到锂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在全球均处于领先位置。面对欧美的打压,短期内,整个产业链会受到一定冲击;从长期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上游锂盐、中游电芯,再到下游整车端,在海外的建厂步伐均不断加速,因此长期影响或相对有限。张翔认为,全球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市场空间比较大,中国车企除欧美市场外还有其他国家可以进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