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CA体系锂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储能网讯:锂离子电池按照使用正极材料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钴酸锂电池、三元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从发展前景来看,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需求,三元电池似乎都占据先天性的优势,也就是高能量密度,再从各大电池企业的研发投入来看,三元电池的占比也是要远远超过其它类型的锂电池。
(来源:微信公众号“墨柯观锂” ID:moke-realli 作者:程哲远)
三元电池又可以细分成NCM路线和NCA路线,NCM是指正极材料由镍钴锰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产品类型从NCM111(N:C:M=1:1:1)到,532,622,811,随着镍含量的增加,电池能量密度也相应得到了提升,而NCA的正极材料是由镍钴铝构成,三种材料通常的配比为8:1.5:0.5,相对更高能量密度的NCA规模化应用也在日韩普遍展开。
由于目前锂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从路线的选择上,日本主要以NCA路线为主,韩国则是NCM和NCA齐头并进,中国目前来看是以NCM路线为主,NCA的产量相对较小。
目前,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生产NCA电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电池企业对于NCA的研发起步相比于日韩要晚,在制造工艺、专利、材料使用上还是与日韩企业有一定差距。
2、NCA的生产工艺相较于NCM811更加严格,比如NCA在制造过程中要求湿度要控制在10%以下,而NCM以及其它类型电池目前只需要在注液工序对湿度进行严格控制。这种高标准的生产环境对国内企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3、误认为NCA电池安全性能较差,需要很好的BMS、模组、电池包的设计方案,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只有特斯拉能够大规模应用NCA的原因。其实从上图可以看到,在过充滥用测试的情况下,NCM811的安全性是比不上NCA的。
从NCA的主要应用来看,首先来看电动汽车领域,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17年NCA装机量同比增长326%,2018年虽同比有所下滑,但到2019年,前七个月的装机量已经超过了2017年、2018年全年的装机量,增速较快,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NCA电池主要的供应商有松下、三星、江苏天鹏、德朗能、力神。
从电动工具市场的NCA用量来看,装机量由2016年的0.95GWh,增长到2018年1.71GWh,由于电动工具市场使用的全部都是圆柱形锂电池,更加适合NCA体系,预计到2020年电动工具NCA电池装机量能够达到2.44GWh,占整个电动工具总装机量的40%以上。目前,电动工具NCA电池主要供应商有三星SDI、LG、松下、江苏天鹏。
目前NCA电池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松下,早期推出的18650NCA电池能量密度就已经达到250Wh/kg,2018年初,由松下和特斯拉联合推出的21700NCA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40Wh/kg,超过目前NCM811的280Wh/kg的能量密度。三星SDI是除松下外最主要的NCA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他们的21700主力产品48G 4800mAh能量密度也已经达到260Wh/kg。LG化学为了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也在积极研发NCA体系的21700电池,2018年已经成功实现了量产,最新产品M50 5000mAh能量密度达到270Wh/kg。
中国国内在NCA电池方面做的最好的企业应该是江苏天鹏,江苏天鹏在NCA电池方面,与特斯拉同类型的高比能NCA/硅体系产品早在2017年底就已实现批量并大规模稳定出货,尤其在电动工具市场锂电池供应上占据国内龙头地位。其它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还有天津力神、德朗能等。
除了上述已经实现量产的企业,目前中国锂电池龙头企业CATL和BYD都有NCA电池的研发布局,而在NCA材料方面,国外市场NCA材料主要被住友金属、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和户田化学三家所垄断,中国市场目前贝特瑞的产能最大(3000吨NCA材料产能),其它比如杉杉能源、容百锂电、巴莫、长远锂科等都有少量的NCA材料的产能布局。
总的来说,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目前中国三元锂电池市场还是以NCM为主,NCA规模并不大,但是随着国内电池企业和车企对NCA电池的认知提升,国产化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的提高,NCA材料成本的下降,国产NCA一定能够突破日韩企业的技术、工艺壁垒,大规模的量产NCA锂电池,未来我们相信三元锂电池的市场将会是NCM和NCA并存前进。
原标题:中国NCA体系锂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探店:阿维塔最高优惠6.5万,店员详解浙江高速NCA停车事件
引言 | 坦诚相待,别具一格
最近比亚迪引发的降价潮,让越来越多的车企卷入了这场价格战。
近日,车聚君在上海走访了几家新势力门店,得知了一些降价信息,以及一些热点事件的店方说法。下面先看一下阿维塔的情况吧。
▲图片来源:车聚网
店员很主动热情,介绍说阿维塔12起步价30.08万,因为刚刚交付,所以没有太多优惠。一个普惠政策是:沪牌燃油车用户,能享受当地统一置换补贴1万元。除此之外,以下优惠权益二选一:
▎付5000定金抵扣15,000车款,另送10,000选配基金,综合优惠2万元;
▎赠送ADS 2.0,含城区领航辅助、代客泊车辅助,价值26,000元;
销售说,来看阿维塔车的人大多数是冲着NCA智驾来的,这和问界形成鲜明对比;问界的用户对智驾的兴趣相对没那么大,更多看重车辆的性价比和华为的Harmony OS。
他补充,如果不想要阿维塔12的ADS 2.0智驾也没问题,可直接选现金优惠一万。因为标配的辅助驾驶已经够用了,除了常见的L2功能外,也包含了高快路的领航辅助(Highway NCA),跑长途已经很省事了。
▲图片来源:车聚网
据介绍,阿维塔11是2023年底开始从ADS 1.0升级到了2.0。那么我们在2023年7月试驾的阿维塔11,搭载的就是ADS 1.0了。当时在上海的高快路、城区都实现了领航辅助驾驶,表现惊艳――此时系统仍依赖于高精地图模式,需要图商的配合。
当时开通的城市只有4个:上海、北京、重庆、杭州。
阿维塔12因为最近才交付,所以交付即配ADS 2.0,不需升级。1.0和2.0的区别是,后者不需要高精地图,能实现全国都能开,高速与地面都能开。
当车聚君问到,如果在ADS 2.0状态下出现了交通事故,那么谁将为此负责?店员想了下说:还是消费者。因为国家还没有出台L3的标准与法规,目前所有智驾最多算准L3,或L2.999,驾驶员仍需对车辆负有最终责任。
▲图片来源:车聚网
其实,去年11月17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被视为L3自动驾驶落地的里程碑文件。
按通知意思,在自动驾驶已激活状态下发生的事故,仍由消费者先行赔付;但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证明应由厂家担责。证明成立的,才可以向厂家进行追偿。
听上去是厂家要为自动驾驶负责了,但实践中消费者作为弱势一方,很难证明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责任,大概率还得由用户自己默默承受这一切。
所以,店员直截了当说“还是由消费者负责”也没毛病。
▲图片来源:车聚网
说到自动驾驶,店员主动提及了一起最近发生在浙江高速上的事故:一辆阿维塔12突然打着双闪,缓慢停在了左起第二车道。周围车辆快速驰过,情况非常危险。事后,驾驶员承认: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就开始打瞌睡了。
车聚君和公众有一样的疑问:1、即使睡着,阿维塔没有发出警示叫醒他吗?2、即使叫不醒车主,系统一定要在原地停车吗?不应该自动向右,停到紧急车道吗?
这位店员解答:
▲图片来源:车聚网
1、阿维塔系统有完善的提醒机制,当A柱内侧的摄像头,探测到驾驶员眼部符合了疲劳驾驶的特征,就会发出一系列警报,包括巨大蜂鸣声、以及方向盘的振动;同时还有后台人员拔打车主预留电话。
正常用户都应该能及时醒过来,至于当时驾驶员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了解。他分享一个细节:交警前来敲窗才叫醒该男子。可按他的体验,警报声应该不低于敲窗的声音。
2、从技术角度,系统完全可以自动停靠最右车道,但现实中只要系统主动介入,一旦发生事故,消费者肯定会认为是厂家的责任而让其担责。“一个简单逻辑是:多做多错,不做没错。”他无奈的表示。
车聚君深表理解,但还是觉得如果技术真的过硬,NCA完全可以规避危险,带着车主安全抵达最右车道。所以这既是道德困境,也是技术瓶颈。
▲图片来源:车聚网
当问及阿维塔的智驾和问界的有什么区别时,这位店员说:硬件和系统都来自华为,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阿维塔标配了三颗激光雷达,比问界多了两颗侧向雷达,在转弯时更有自信,不会有停顿去额外判断与思考。
但他也坦言,和小鹏的NGP相比,阿维塔的NCA在调头时速度没有那么快。车聚君一听就笑了:这应该不是软件问题,而是因为阿维塔12转弯半径达6.25米。
他说阿维塔12非常值得入手,智驾是其最大卖点,可以一路开到珠峰,接管次数很少。
问他NCA有什么短板时,他想了一下说:在单车道遇到前车停下时,如果左右都是实线,那么系统会老老实实的停在后面,一直等前车开动才会走,而不是像人类驾驶员那样,越过黄线借一把道。
▲图片来源:车聚网
关于阿维塔11,优惠更多:2023款库存车优惠5万,还送免费充电桩价值5400元,另加当地1万元置换补贴,综合优惠可达65,400元。
而2024款阿维塔11综合优惠也能达到58,400元。
车聚小结
因为双方坦诚相见,越聊越开。车聚君随口问了一下店员关于长安和高合接洽的事,他说现在还没有确定,他持中立态度。即使收购也会以长安高合命名,仍然定位于高端,不太可能和阿维塔现有产品发生冲突。
他说,自己有朋友开高合,产品没问题,就是定位太高。疫情之后,高净值人群也没太多预算了,特别是这种新出现的高端品牌,更难打开高端市场。
“这就是买阿维塔的好处。”他补充说,“至少我们背后是长安,作为央企和军工企业不太可能倒闭,即使有意外也有人托底。”
▲图片来源:车聚网
走出店门,上海春寒料峭。
正好看到新闻说, 阿维塔管理层主动降薪,把收入和销量挂钩,增加浮动比例,以期实现多卖1万台的销量目标。同时又看到最新数据:2月26日-3月3日的新势力周销量榜中,阿维塔跌出了前10名。
那么,这家售价30万以上的高端新势力品牌能躲过这场“价格战”的倒春寒吗?
比亚迪加速智驾脚步,腾势N7首发英伟达Orin-N芯片
比亚迪明显加快了智能驾驶技术布局的脚步。
作为比亚迪腾势旗下的第二款车型,腾势N7上市后首个完整月仅交出1480辆月交付的成绩,这与发布后24小时内大定用户达到11687个的数据相去甚远,也与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预期的初期月销达到5000辆,年底月销突破1万辆的目标背道而驰。
有人认为,腾势N7在极度内卷的2023年,不仅价格不够诚意,就连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的智驾能力也有所“残缺”。入门版采用地平线征程3芯片,算力只有5TOPS,仅支持L2初级智能辅助驾驶,包括ACC自适应巡航和LCC车道居中保持功能,这对于一款30万元起步的猎装轿跑而言显得极其寒酸。要知道,腾势N7的直接竞争对手极氪001,入门的WE版都支持NZP高速领航。
不过好在用户可以选择多加2.8万元配置高阶智驾全享包,升级为英伟达Orin-X芯片,支持高速NOA和城区NOA在内的全场景NOA,只是这个代价并不小。
或许比亚迪腾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赶紧推出了全新选装包。
腾势N7首发英伟达Orin-N芯片
9月26日,腾势汽车举办智能沟通会,宣布腾势N7成为新一代英伟达DRIVE Orin平台新芯片的首发车型,搭载英伟达Orin-N芯片,算力为84TOPS,支持高速NOA、AVP代客泊车等功能,并且可与云辇-A空气悬架进行数据互通,实现其路况预瞄功能。
与Orin-X相比,Orin-N相对更低的成本,就能满足高速NOA的算力需求,同时在开发工具、数据链等方面,两者又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车企完全可以在智驾研发过程中,直接将Orin-X的智驾数据移用到Orin-N芯片上,大大降低研发时间和成本。
在此基础上,腾势N7推出高快智驾包,该包介于腾势N7原本的腾势Pilot标准版和高阶智驾全享选装包之间,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配置,来获得不同智驾能力。高快智驾包新车主选装价格为1.2万元,老车主可以通过1万元进行升级,对于想要体验智驾却又不想付出太多成本的用户而言,这一相对折中的方案,也让用户的选择更加灵活。
按照腾势的计划,高快智驾包于9月26日开始线上选购,12月开启高快智驾包选装车辆交付,2024年第一季度开启高速NOA功能的OTA软件推升级。而此前选配高阶智驾全享包的车型,目前已经开启交付,并将于10月推送高速NOA,2024年第一季度推送城区NOA的NOTA软件升级。
想法转变,比亚迪加快脚步
尽管此前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对外公开表示「无人驾驶都是扯淡」,但他也承认,高阶智能驾驶是具备实用性的,而比亚迪需要在这个赛道奋起直追,弯道超车。
在ADAS时期,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技术力还很薄弱,由于主要用博世的前视一体机,比亚迪内部技术团队还是以管理供应商为主,其规模很小,技术能力也相对不足,这也与初期比亚迪不重视智驾有关。直到辅助驾驶从L2升级到L2+,智驾需求不断涌现,比亚迪内部才意识到,是时候发展智驾技术了,否则容易在技术上踏空落后。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比亚迪延续「技术鱼池」的储备策略,芯片方面,有英伟达、地平线、TI、安霸;传感器上,既有激光雷达,也有4D成像雷达;高阶智驾的算法上,除了momenta,又引入小马智行。同时坚持合作借鉴以建立自研能力,在业内寻求优秀合作者进行借鉴学习。
在这个阶段,比亚迪拿出了一个初步成果——高速NDP。之后又成功建立智能驾驶的底层基础能力,带来采用域集中式设计的e3.0电子电器架构和底层操作系统BYD OS,这就意味着智能驾驶拥有了独立的域控,方案落地后对于车辆机械层面的控制会更直接和精准,并在自研系统串联下,为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实现解耦。
而腾势N7上的比亚迪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就是比亚迪全栈自研的又一成果。这套系统整体架构采用中央计算平台+区域控制器组合,能实现整车融合感知、精准控制、协同执行功能。
以往英伟达智驾芯片的首发权,通常是都其他新势力品牌的,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品牌通常更加笃定智驾在未来对于自家车型的重要性,因此更重视研发与技术。这次,腾势N7首发英伟达Orin-N芯片还是第一次,也说明比亚迪正在改变作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缓慢节奏,想要一夜之间摘掉自己身上“不够智能”的标签,以新能源上半场大赢家的身份,加入下半场的智能化大战。
后发能否制人?
虽然比亚迪已经加速智驾能力进化,腾势N7也加紧推出高快智驾包以丰富用户选择,加强智驾能力,但面对如今这个智驾技术内卷到极致,昨天还在高速NOA,今天就已经开通几十个城区NOA的时代,比亚迪想要弯道超车,难度不小。
相比理想、蔚来、小鹏甚至是华为智驾这些智驾「引领者」而言,比亚迪目前的智驾进度还是相对落后。无论是华为年底全国范围内开启城区NCA的豪言,还是新势力御三家不断扩展城区智驾版图的壮举,腾势N7十月份才推送高速NOA的做法显然已经落后太多。
放眼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万元级别的小鹏G6,到25万元级别的问界M5、问界M7,再到30万元级别的智己LS7、阿维塔11、蔚来ET5以及售价更高的理想L9、蔚来ES8等,都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形成完整且领先的市场布局,这给腾势N7乃至比亚迪想要在智驾技术上突围带来了巨大阻力。
更何况,基于自研算法的比亚迪智驾能力时至今日,依然未能经受市场检验,究竟完成度有多高,仍无定论。所以在这之前,后发的比亚迪能否制人,依然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总结
如今新能源市场一天一个变化,尽管比亚迪已经加速脚步,但等到比亚迪迎头赶上,行业又会带来什么风向,智驾能力会不会上升为用户购车的硬性标准,谁也说不准。在面对这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即使是已经成为上半场最大赢家的比亚迪,想要在下半场继续领先身位,也不得不面对更多前路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