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dmi对比轩逸尺寸?
中国每个月有几十万起交通事故,薄铁皮车在时速40公里碰撞导致人身首分离,一命呜呼,40公里速度就是市内行驶速度,普通公路行驶速度。合资车减配严重,日本车减配世界一流,薄铁皮,纸糊的车,开薄铁皮车就随时准备被撞死。一辆国产车轻松撞散几十辆薄铁皮车。这几年国产车在进步,合资车在倒退--减配。国产车质量比合资车好,国产车开十几年无故障。
比亚迪全新秦、卡罗拉、轩逸,怎么选?
这一代的日产轩逸不知不觉已经推出超过6年了,期间虽然有过多次小过款,但丝毫没有影响轩逸高涨的销量。可能很多人会说轩逸的“没性格”就是其最大卖点,但其实最大卖点还是轩逸一直保持着的高额优惠。而且不单单是轩逸,东风日产现时旗下的所有车型都是靠着巨大的优惠而存活下来。
对于东风日产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多款主力车型像是天籁、奇骏、轩逸都已经多年没有推新,多次小改款也都是无痛无痒,而落后的产品力,就只有靠低售价来弥补了。包括是现款轩逸,12款车型中大部分优惠后的价格都跌破10万元。这样获得的销量,是值得庆幸还是真悲哀呢?显然是后者更甚之。
轩逸纯电:竟是减配聆风
近日,东风日产似乎想改变这个状况,因此就推出了纯电版本的轩逸,补贴后的预售价为16.6万元,把轩逸的售价区间一下子从10万元左右,拉到了接近17万元。
其实就轩逸纯电版本的技术来说,非常简单,就是用简配日产聆风车型的动力系统,再套上选款轩逸的车壳。何为简配聆风的动力系统?从数据便能得知,无论功率、扭矩、电池容量还是续航都要比全新一代聆风低不少。另外在聆风上的两大卖点——e-Pedal电门踏板和ProPILOT自动驾驶技术,在轩逸纯电版本上也难以找到。虽说以轩逸纯电的售价,配置、动力系统上的减配是情有可原,但毕竟电动车并不同于燃油车,不是用低售价就能弥补所有缺点,在实用性已经远不如燃油车的前提下,配置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该车型的认可程度,要知道聆风在海外能够热销,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其装配了很多先进配置。
纯电、插电、不插电竞品对比:轩逸纯电卖点不足
说到实用性,那与竞品的对比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第一个就是自主品牌在电动领域的霸主——比亚迪,而秦EV无论是补贴后的售价、车型尺寸定位都与轩逸纯电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但距离却很明显被拉开了,秦EV有着400公里的续航里程,有着更便宜的售价,更丰富的配置,甚至在国内的口碑积累,也要比轩逸纯电更深厚。甚至比亚迪还提供了电芯终身质保,那还有什么理由选择轩逸纯电呢?
除了秦EV,不少非纯电动车型的可买性也要比轩逸纯电更高。一是同样有补贴的吉利博瑞GE插电版,售价相近,但驾乘高级感、内外观感的品质、尺寸等等都要更加好。而是没有补贴但售价却更加低的丰田雷凌双擎,没有了充电时间成本,非常省油,还有丰田混合动力在背后撑腰。
日产从稳妥变为急于求销量,人事调动或是一大原因
如此看来轩逸纯电还有什么卖点呢?至少,是没有一个足够的理由给到消费者了。
作为合资品牌非常少有的纯电汽车,肯迈出第一步是好事,但还需多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才是造车的第一要点,光是迎合“不用摇号拿新能源牌照”这一点,是无法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的。诚然,聆风在海外市场非常成功,轩逸在国内也卖得红红火火,但简单的结合,所得到的结果恐怕只是“一加一小于二”。
心急得到销量,这一直都不是东风日产的性格,如此随便造出一辆电动车来迎合市场、迎合国家政策,这或许很大一部分都与东风日产近期的人事调动有关系。
销量大将离职,年销117万辆目标难以达到?
就在轩逸纯电亮相之前,即北京车展前两个月左右,东风日产发生了重大的人事调动。除了陈昊升任副总经理,最令业界震惊的是辛宇取代刘宗信,出任东风日产销售总部长。
为何说刘宗信对于东风日产来说如此重要?刘宗信在职期间刷新了东风日产的销量速度,迎来了第9百万辆日产车,打造日产营销体系等等,而之前在江铃汽车、长安福特任职时,刘宗信同样是屡创销售奇迹。正因为刘宗信有着多年、多国的成功经验,才得以让东风日产在前两年取得这样优秀的销量成绩。但反过来看辛宇,确实,辛宇也是有着多年的营销经验,包括在上汽大众也是有着丰富经验,但毕竟东风日产和上汽大众的营销战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辛宇也并没有在东风日产的工作经历,同时也缺少与陈昊共事的经验,所以对于此前创立的体系可能还难以把握得好。因此,在传出刘宗信离职的时候,东风日产推出的车型显然就是缺少“稳”,像是销量惨淡的途达车型,而不久后亮相的轩逸纯电也是其中之一,很明显是非常紧促地迎合国家政策,而非为消费者考虑。
据官方称,辛宇上任之后的计划将会完善产品线,新增多款新能源汽车。但显然从轩逸纯电的产品力和定位来看,还远远不够,之后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或是其他新车,若仍是如此尴尬表现的话,那么117万辆的年销目标真的难以达到了。至少如此看来,辛宇与东风日产的磨合,还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
总结
说回轩逸纯电这一款车,自身产品力就单单看是不错的,但与竞品一对比还是能够发现有很大的差距,销量如何展望,显然是难以乐观的,能否卖得过国内行业霸主——比亚迪,答案恐怕也是非常艰难。拿着“合资品牌首批电动车”这张好牌,打成这样确实算不上成功,毕竟消费者不会在乎车企的人事调动,更在乎这辆车的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