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obc是什么

比亚迪 e 平台技术解析 造车不仅烧钱那么简单

今天,邦老师受邀参加比亚迪 e 平台媒体沟通会,在这个没有平台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的汽车圈,作为新能源界龙头的比亚迪,似乎从去年才开始宣传自家“ e 平台”的概念。那么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好?邦老师带你了解一下。

■ 什么是平台?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平台”的字眼,配图都是下面这样的,导致可能有一部分读者认为平台就是底盘或者车架。

但其实平台是新车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共同构架,利用这个构架可以在共用部分设计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形和用途完全不同的车型。它是汽车从开发阶段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设备基础、生产工艺、制造流程以及核心部件和质量控制的一整套体系。下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

你可以理解为,大众的 PQ35 平台就是金庸原著的小龙女,这几个车型就是不同的演员,她们的外观、演技等等各个不同;电视剧的导演、编剧和摄像也不一样。(没有黑速腾和明锐的意思,请各位车主冷静)

■ e 平台和 33111 是什么神秘符号?

按照“平台就是通用物品”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比亚迪的 e 平台包含高压 3 合 1 、驱动 3 合 1 、1 块多合一控制器、1 个屏幕、1 个电池五个部分,比亚迪称呼它们为“ 33111”。

这里通用的并不是某个电池或电机本身,而是相关的技术,你可以理解为电机和电池的总成是一个嵌套在整车平台里的小平台,同样的控制和集成技术,会根据不同的车型换不同的电池和电机。毕竟 e1 和唐 EV 600 不可能用一样的电机。

■ 平台省下的钱:直接惠及消费者

还是要强调,平台实际上是通用物品,也就是说高度平台化能节省大量的成本,对于这个问题,比亚迪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就是利用高度集成化和标准化降低零件和开发成本,省下来的这些“看不见的地方”的钱,投入到“看得见”的地方去,比如车子性能、外观内饰、安全等。

举个例子,标准化模块的应用降低的成本,可以投入到高强度钢的使用量上,好处相信不用我多说。

这就是说,只要金庸先生《神雕侠侣》的原著在,导演就省下了写故事,买 IP 的钱,直接拿着本子翻拍就行了,当然这和比亚迪还是有点区别的,比亚迪的车子越做越好,翻拍的电视剧是一部不如一部。

■ 平台省下的空间:车子更安全,坐得更舒服

e 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集成化,说白了就是通过技术的改进,把几个零件合在一起,形成 1+1<2。类似俄罗斯方块,不同的方块拼在一起,会消去一部分,能制造更多的空间多放新方块。

就比如说比亚迪的“高压 3 合 1”,指的是 OBC (车载充电器)、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 PDU(高压分配电源)三个部分整合成一个,前后对比如下:

这样省下来的重量有 40 公斤,空间有 37 升,减轻重量自然能提升续航,省下来的空间能给碰撞留下更大的溃缩空间,也能给成员不输于燃油车的空间体验。

再说说低压控制这部分,也就是“ 33111 ”里的一个 1 ,这部分跟高压控制一样,把之前的一堆控制器集成成一个,解决了之前线束多、接口多,安装复杂等问题。就类似邦老师现在用的这个 USB 分线器,本来我要在电脑上接鼠标、键盘、充电器、数位板……USB 口都不够用了现在,我接一个分线器就行了。

当然用在车子上,优点除了上面那些,对售后、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不错的优化,下面这个图至少看着整齐了不少。

■ 电池更轻更安全

想提升续航,单从从电池的角度来说,要么增大能量密度,但带来的就是不稳定性;要么多搭载几块电池,但这样重量就会增加,那么比亚迪 e 平台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比亚迪使用的是方块电池,对于三种主流电池形状的优缺点,我们之前的文章有讲述:方的、圆柱的、薄片的……为什么不同厂家用不同形状的电池?这种电池的优势就是安全性好,布局灵活。

对于轻量化问题,比亚迪的解决方案是,提高电芯到模组(CTM)和电芯到电池包(CTP)的重量比,也就是说当电芯组装成模组后,尽量减少其他东西的重量,让整个模组里有 90% 以上的重量都是电芯。

至于电池安全,比亚迪给了电池七维四层安全防护,就是将电池分为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池系统四层,每层都有可靠连接、高压防护、碰撞、过充、外部短路、内部短路和热失控七种保护。

对于“单体电池过充保护”,比亚迪是有专利的,整个过充保护分为过充前和过充后,尽量避免电池发生过充;就算真的过充,也有相应的防护装置和提醒装置。

这个设计的原理是,当电池过充后,内部压力增大,翻转片会被抬起,与金属片分离,直接断电。因为电池都是串联的,一个断了整个回路就断了。

以上技术配合优秀的 BMS 系统、电池的物理防护和严格的安全测试,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这些,比亚迪还拥有知名的 DiLink 系统,这个全开放的系统为比亚迪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目前比亚迪正在与国内外厂商展开合作和共赢,其优秀的电池技术也会出售给其他厂商。

■ 邦点评

比亚迪是一个既激进又保守的厂商,他们率先使用旋转屏、开放系统等技术;但也没有过分追求高能量密度和续航而强行不顾安全,一切都要等到“完美”才会展现给消费者,这种负责的态度我非常喜欢。希望其他厂商也能如此,大家共同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让每个消费者都用上便宜、好开、安全的新能源车。

以“双枪超充”打开思路,比亚迪补能格局拉满

在拼补能方式上,当其他汽车品牌还在扎堆宣传800V高压平台技术,作为800V高压平台“老玩家”的比亚迪,已经打开了乘用车“双枪超充”的思路。

12月18日,比亚迪在北京举办了“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此次沟通会上,比亚迪站在用户角度,推出了更符合新能源用户需求和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

实现800V高压平台技术确实存在难度,但在比亚迪身上,800V高压平台技术已经是8年前就被攻下且上车的技术。不只是做800V高压平台超前,现在,比亚迪在升压充电和双枪超充技术上又快一步,构建出了更符合当下国情的充电技术体系。

800V高压平台,比亚迪8年前玩剩下的

在比亚迪身上,总能挖掘出不一样的惊喜。在最近车企争相涌入的800V高电压平台赛道,比亚迪实际已经是“老玩家”。

早在十几年前,比亚迪就已经开始研发800V高电压平台,2009年,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上就采用了高电压方案。到2015年,比亚迪就推出全球首款搭载800V平台的乘用车。其中,秦EV(2015年款)充电终止电压能够达到752.4V,唐DM(2015年款)充电终止电压更是高达820V。当时,市面上的乘用车都是低电压,只有比亚迪是高电压。

不“吹嘘”并不等于没有,现在看来,比亚迪只是低调,其800V高电压平台至少领先了行业两三代。

目前,比亚迪的海豹、宋L、腾势N7等车型等都是800V平台。而从全球车企推出800V车型的时间线看,直到2019年9月,保时捷推出采用800V的Taycan才第一个追赶上,足足晚比亚迪四年。之后2022年,极狐、小鹏、奥迪等车型才跟上节奏,今年800V更是被竞相追捧。

在技术储备上,800V平台三电技术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OBC、空调压缩机、1200V功率器件等,比亚迪早已全面突破。在当时,国内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并不兼容,影响了充电效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为解决这个难题全球首创的升压充电技术,这项技术彻底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目前,比亚迪的升压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三代,实现升压功率大于120kW。

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比亚迪为何不选择大批量自建超充站或换电站?类似行业内正在“卷”的800V快充,以及蔚来力推的换电模式等。

从比亚迪8年前就实现800V高压技术的能力可见,比亚迪完全有技术做到超充体验,但需要考虑的是,比亚迪身后月销30万辆、年销几百万辆的庞大用户体量。

小体量的车企选择自建超充桩,或许可以满足车主需求,但比亚迪的新车销量速度还在不断加快,11月30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基于这样的体量,自建超充站或换电站并不贴合现实情况。

并且,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的超充桩也仍然稀缺,数据显示,目前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所以,对于充电速度这个痛点,比亚迪选择了另一个更务实的解决方案——即给快充桩升流,双枪超充。

双枪+升压,比亚迪打通所有充电链路

实际而言,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直流充电桩的快充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无法充分发挥高压平台的实力。这一定程度上令消费者的充电体验大打折扣。

为了让公共快充桩价值最大化,比亚迪在车端和桩端自研了家用和公共领域的交、直流充电技术。比亚迪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让超80万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可以做到短时多补能,处处能超充。

以腾势N7为例,双枪快充是对两个充电回路设置了与充电桩通讯的智控单元,两个充电口均完全符合国标充电接口、控制导引、通信协议的标准要求。同时,两个充电回路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350km。

一方面,双枪超充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公共快充桩资源。与其让用户去争夺极少数的超充桩,不如另辟蹊径为用户带来更普适的快速补能体验。

另一方面,双枪快充对基建的要求更低,无需大范围打造新的充电网络,且兼容性更强。以蔚来主打的换电模式为例,虽然换电时间快,但建设成本高,且很难做到全品牌兼容。相比而言,比亚迪的双枪快充技术不止充电快,还更具性价比。利用现有的充电站就可以实现双枪快充,双枪快充技术的成本基本在产品身上。并且前景可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功率逐渐提升,双枪充电的速度势必也将随之提升。

当然,在快的基础上,比亚迪也充分做到了安全的考量。因为升流技术对电池热管理考验更严苛,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可以为用户超充安全保驾护航。

北方冬天充电,终于无需再谈“温”色变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整体不断攀升,但分地区看,华南地区超过30%,而东北地区却不足10%。

究其原因,冬季极寒低温严重影响用车体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寒冷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尤其近期北方大范围降雪,让电动车遭遇冬季极寒环境,充电速度慢,严重影响电动车用户的充电体验。

针对北方冬季充电难的困境,行业中主流的解决方案是外部加热法,即热源位于电池外部,通过加热膜或加热板加热、冷却液加热、冷媒加热等外部物理传热方式给电池进行加热。但是外部加热法存在加热速度慢、能量利用效率低、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固有缺陷。

比亚迪不同,其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

比如腾势N7,在-30℃极寒条件下,拥有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能够让电池加热速率比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而且,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都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对于北方用户而言,极大地改善了冬季用车体验。

充电问题一直是新能源用户最关注的痛点,但什么是当下最合适的充电技术,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集800V、升压、双枪以及自加热等技术于一身,比亚迪已经打通了所有充电链路。在充电技术的全面创新之路上,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头羊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遵循自己的补能逻辑,兼容过去、面向未来,结合自身情况和现有资源持续创新技术,构建出更符合当下国情的补能体系,提供更适合用户的补能方案。

城市小精灵,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抢先试驾!

文:汽车日报 胡萌

[汽车日报 产品] 近几年,人们对车辆的需求有点两极分化的意思,在更多人追求大空间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在追求方便快捷极简的生活方式。于是,A00级的微型车打了一波漂亮的翻身仗,我们今天试驾的车型同样是一款A00级的微型车——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

新车目前还没有上市,但之前已经发布了低配车型LEVEL 1“尝鲜价”——7.28万元,而今天我们拿到的是一款高配车型LEVEL 2,具体价格将在4月份上市之后公布,两者的差异主要在配置方面,动力系统和续航能力完全一致。

外观方面

新车前脸采用封闭式前格栅设计并用以网状纹路装饰,搭配两边C字型的犀利前灯组,看上去有点科幻的感觉。打开中网的车标,里面是慢充口,而快充口则位于传统油箱的位置。下包围处则采用“笑脸式”的造型,整车的亮点在于全车不少细节方面都采用了绿色的装饰,例如下包围两侧折线形的装饰,这也是整个外观的点睛之笔,让它看上去充满活力并且令人印象深刻。

车身侧面造型相对简洁,长宽高分别为3770/1650/1570毫米,轴距为2410毫米,相较于它的竞品车型欧拉R1和比亚迪e1而言,在长度和高度上有一定优势,下方采用15英寸的轮辋,轮胎规格为175/60 R15。尾部造型整体Q萌可爱,而其尾标的“E”采用绿色装饰,也进一步强调了它的新能源车型身份,但枫叶形的尾灯则采用卤素光源。

后备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容积数据,目测可以放下三个大一些的背包。当然,如果您需要更大的储物空间,也可以将第二排座椅放倒,其支持4/6比例放倒,虽然并不十分平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备厢的装载能力。

内饰方面

内饰方面,新车依然采用了大量绿色装饰,中控台上用绿色线条圈出了部分功能控制区域,并用以银色面板装饰,显得活力十足。而中控台上方则采用时下流行的双10.25英寸的一体式联屏设计,并且整体分辨率还不错,高配车型可以进行(经典、科技、运动等)共7种主题模式的切换。

中控内置导航、充电站查找以及多媒体等功能。并且新车还支持语音交互功能,可通过多功能方向盘上的按键或呼唤“小安你好”来启动,反应速度也比较快。全车仅有前排配备了一个USB接口和12V电源接口,并且仅有主驾驶拥有车窗一键升降功能。

乘坐空间方面

为测试乘坐空间,我们请来了身高1米73的体验者,前排调整好驾驶坐姿之后,头部还有一拳三指的空间表现。

在前排调整好驾驶坐姿之后,第二排腿部还有一拳四指的空间,而头部则有一拳的距离,整体而言,这个小车的空间表现还是让我比较惊喜的。

动态体验

高配车型依然没有配备一键启动功能,比较可惜,需要使用机械钥匙启动,这相较于我们之前体验的其它同价位车型略有劣势。奔奔E-Star的动力系统采用了OBC+DCDC+PDU与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双三合一集成一体化技术,相较于非集成式设计重量可降低约38%,效率整体提升约3.8%,因此有效降低了奔奔E-Star的能耗。而电机方面,奔奔E-Star则搭载了最大功率55千瓦(75马力),峰值扭矩17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与之相匹配的传动系统,为市面上使用度最为广泛的单速变速箱,也就是固定齿比变速箱。在动力电池方面,奔奔E-Star装配了一块容量为32.2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301公里。当您使用直流快充的时候,电量由30%到80%最快仅需30分钟,而使用交流慢充,从0到80%最快需要8.35小时,从0%到100%则最快需要11.5小时。相较于竞品车型,其动力数据表现比较优秀,但续航能力略显不足。

新车方向盘比较大,这与它明显以女性消费者为主的定位有所相悖,但电门调教比较舒适,不会过于灵敏,控制好的话不会有向前窜动的感觉,而刹车脚感偏硬,但制动力还不错。作为一款微型车,新车的提速速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市区路段超车变道毫无压力,并且非常灵巧。

同时新车提供“D”挡和“S”挡供大家切换选择,当我们调节到“S”挡之后会明显感受到整车的动力输出变得更加积极。而新车的动能回收模式调节则需要在中控面板上找到“小闪电”的标识来控制,有“B+”和“B-”两挡可选,在“B+”模式下可以明显感受到松开电门之后整车的拖拽感。

新车对于正常路面细小的颠簸过滤的还不错,但经过大的沟坎时,还是会有比较大的颠簸,尤其坐在后排的乘客感受会更为明显。而整车的NVH表现方面,在低速行驶时,由于其电机的特性,并没有太大的噪音,但高速路段行驶时,风噪则显得略为聒噪。

车辆充电时,可以显示剩余时间,剩余里程等信息,这个还是比较实用的。

总结

新车预计将在4月份正式上市,此价位的竞争对手包括长城欧拉R1、比亚迪e1等,尽管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在驾驶层面有一定优势,但能否突出重围,还有待上市之后接受市场考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obc是什么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