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BYD和特斯拉Tesla相差很远吗?
虽然特斯拉是中高端车,而比亚迪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一点low的感觉,但其实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这块都干了很多年了,几个核心关键零部件都有技术,是特斯拉比不了的。比亚迪的安全性比特斯拉强,电池技术安全,比亚迪的电池密度是160wh/kg,特斯拉为149wh/kg,毕竟比亚迪电池大王的称号不是白来的。而且比亚迪的电池是业内唯一通过穿刺测试的,碰撞起火的几率可以降到特别低,定价高出很多的特斯拉反而总起火。
我们来细说说前文提到的电池,特斯拉用的是松下的钴酸锂电池,里面的成分是对环境有害的,违背了新能源汽车环保的初衷。而且钴酸锂过了热峰值容易自燃,不过好在特斯拉的核心技术可以在电池异常的情况下断开对单个电池的充放电,提高了安全性。
比亚迪用的是百分之百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组,这种电池功率很高,也很环保,热峰值要比钴酸锂高出一倍左右,自燃的概率非常低。
电机方便,比亚迪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在技术上要比特斯拉的异步电机更难,前者提速更快,解构简单方便维护,但是永磁体里的稀土材料造价高。后者运行更持久可惜耗电量也更大,提速性一般。
只可惜还有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比亚迪真正的实力,还是喜欢用老思想看待这个品牌,一提到比亚迪就自带排斥情绪,不过比亚迪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接受度还蛮高的,期待未来的比亚迪。
中国73万销量的比亚迪,和全球93万辆的特斯拉,谁更“牛”?
除了自燃案例的数量外,特斯拉还真没资格跟比亚迪比
比亚迪VS特斯拉: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比亚迪大战特斯拉,谁更胜一筹?#
各位车友们,Car神又来跟大家聊车了!这次咱们来聊聊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大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首先,咱们得说说比亚迪。这家伙可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技术实力那是相当强悍。就说电池技术吧,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性能卓越,续航能力强劲,那可是让特斯拉都望尘莫及啊。而且,比亚迪在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也都有深厚的积累,整体性能表现非常出色。
再来说说特斯拉,这家伙可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霸主,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是一流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那可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让不少车企都望其项背。而且,特斯拉的车型设计也非常时尚、前卫,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那么,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啊。因为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比亚迪在电池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但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而特斯拉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占据优势,但成本控制和产能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它。
举个例子吧,比亚迪的秦系列车型,价格亲民、性能稳定,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而特斯拉的Model 3虽然性能卓越、科技感十足,但价格相对较高,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
所以说啊,比亚迪和特斯拉谁更胜一筹,这个问题还真没有定论。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哪个品牌还得看个人的实际情况。不过,无论选择哪个品牌,作为爱车之人,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毕竟买车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哦!
比亚迪击败特斯拉之路
昔日风光无限的特斯拉,如今正遭遇滑铁卢。据悉,特斯拉今年全球裁员10%。其中,中国区裁员比例将远高于这个数字。有报道称,个别部门将裁员30%-40%,有的裁员比例甚至高达50%,其他部门普遍在20%左右。
特斯拉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本土电动车品牌强势崛起。坦白而言,特斯拉并没有被造车新势力打败,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哪威零都无法对特斯拉构成实质性威胁。真正打败特斯拉的是比亚迪。去年年底,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商。
比亚迪的崛起之路
比亚迪在美国可能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该公司已经打造了一个在中国和其他地方很受欢迎的价格实惠的品牌。
王传福和表弟于1995年创立了比亚迪。当时29岁的王传福是一名政府研究员,来自一个稻农家庭。他获得了大学奖学金,并最终搬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自己的新公司。
据媒体报道,名称中的“YD”来自该公司最初所在地深圳雅迪村。 “B”是后来添加的,据说是作为促销工具。后来,王传福专门衍生出了“Build Your Dreams”的口号。
比亚迪最初的业务不是汽车而是手机电池。比亚迪在收购西安秦川后进入汽车行业。西安秦川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制造商,当时是国防承包商北方工业公司的子公司。
2005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汽车F3,这是一款类似于丰田卡罗拉的紧凑型轿车,售价仅为4万元人民币。比亚迪通过提供更便宜的替代方案来挑战日本老牌供应商丰田和索尼。
之后,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是早期对比亚迪感兴趣的知名人士之一。为了投资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巴菲特亲自参观了比亚迪总部。
有媒体报道,当着巴菲特的面,王传福喝了一口电池液,以证明他的电池有多干净。这次经历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立刻提出购买该公司25%的股份。只不过,这项提议被王传福拒绝了。最后,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2.32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
2010年,比亚迪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E6。受益于中国政府的补贴,这款车能够与以性价比著称的日本汽车竞争。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比亚迪。特斯拉的马斯克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是否认为比亚迪是否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时,马斯克笑称,“我不认为他们制造出了好产品。我不认为它特别有吸引力。技术不是很强。”而如今,事实证明,马斯克错了。当初那个被他看不起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特斯拉最大的威胁。
2010 年代,比亚迪成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顶级汽车制造商之一。 其最受欢迎的产品是2012年推出的秦,它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汽车之一。
然而,这并不是推动比亚迪声名鹊起的唯一产品。比亚迪还发布了混合动力 SUV Tang,并与戴姆勒股份公司(现为梅赛德斯-奔驰)合作生产Denza系列。
尽管2023年第四季度的大部分销量来自中国市场,但比亚迪在看似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时成为了全球头条新闻——它取代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凭借其新款海鸥以及宋、秦 Plus、海豚、元 Plus和汉电动汽车掀起了电动汽车浪潮。
虽然特斯拉在2024年第一季度重新夺回了桂冠,但特斯拉的王座已经不再牢不可破。
最近这几年,随着比亚迪开始向海外扩张,目前正计划在墨西哥建厂。这引起了美国官员的警惕,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运输船队,以降低出口成本。
但近期,由于美国方面传出对于比亚迪的打压计划,比亚迪表示,已经放弃了向美国人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
特斯拉的苦苦挣扎
特斯拉公司作为汽车行业革命的领跑者,目前正处于汽车价格、竞争激烈、需求低于预期、利润下滑等方面的硬仗之中。此外,特斯拉最新财报大幅低于盈利预期,年初至今营收出现2012年以来最大降幅。
特斯拉的股价自一年前已下跌约30%,是标准普尔指数中今年表现最差的股票。马斯克近期在其收购的推特上不断描绘出一个由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汽车驱动方式主导的未来愿景。然而,市场似乎并不买单。
特斯拉不再是唯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其定价权优势已不复存在。汽车行业的特点是竞争激烈,迫使制造商激烈争夺客户。这导致具有相似功能和性能水平的车辆的价格具有可比性。同时,竞争导致各汽车制造商的盈利指标处于同一狭窄范围内。 特斯拉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旦电动汽车的炒作消退,公司的利润率也会随之下降。特斯拉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7.6%,为2019年以来最低,较上年下降逾600个基点。
特斯拉一度享有破纪录的利润率,2022财年高达25.6%。然而,一系列的降价导致其此前备受赞誉的盈利能力下降,在接近更典型的水平时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
自公司进入成熟发展期以来,特斯拉价格下降,利润率也随之下降。目前已经落后于丰田汽车公司。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的一年内,新电动汽车市场最畅销车型特斯拉Model Y的价格暴跌超过21%,从近63,000美元跌至不到50,000美元。相比之下,特斯拉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价格差异只有低个位数。
2024年4月20日,在发布交付数据近两周后,特斯拉在美国再次将Y、S、X车型的价格下调了2000美元。此举只是重申了当前的趋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希望。
这些降价的后果不仅是利润率下降,而且是销售额和盈利数据下降。这在刚刚在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特斯拉年初至今的收入已经下降9%,从去年的251.7 亿美元降至 213 亿美元。每股收益从一年前的0.73美元骤降53%至0.34美元。
除了比亚迪外,特斯拉还受到德国大众的威胁。大众汽车是汽车制造商中收入最高的传统汽车制造商,2023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4.6%。尽管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销量远低于特斯拉。
大众的ID.4和ID.5最近进行了重大更新,具有完全更新的操作概念和驱动系统。此外,大众汽车还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新款ID.7 Tourer,这是其旗舰全电动车型ID.7的变体。
特斯拉可能很快就会感受到来自大众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为了应对SUV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家德国制造商计划从2026年开始生产一款大批量A级车的全电动SUV。这将是特斯拉Model X的直接竞争对手。
在德国,大众汽车超过美国汽车制造商,成为领先的电动汽车品牌,2023 年新注册量达70,628 辆,增长近12%。尽管这家美国公司的Model Y仍然领先于大众ID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车型。但特斯拉的新注册量为63,685辆,下降了9%。
2024财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了386,810辆纯电动汽车,较上年下降9%。 这些数字令投资者大失所望。但特斯拉仍然是电动汽车销量的领先者,没有其他汽车集团超越其销量。比亚迪第一季度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13%,达到300,114辆。大众集团在乘用纯电动汽车销量方面也面临挑战,一季度销量总计136,136辆,同比下降约3%。
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消费者担忧、供应链中断和经济不确定性。尽管电动汽车产量激增,但销量却在放缓。由于成本、里程焦虑和缺乏充电基础设施,消费者犹豫不决。这导致经销商处电动汽车供过于求。
尽管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推动电动化,并且汽车制造商承诺投入数十亿美元,但消费者需求似乎正在动摇,导致市场上电动汽车供应过剩。根据Cox Automotive 的《2024 年行业洞察》报告,截至2023年,汽车行业的电动汽车库存相当于113天,而内燃机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的典型库存为69天。
许多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都会关注特斯拉的收入并推断其未来。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然而,将其应用于盈利历史如此短暂的公司,考虑到所有风险和障碍,前进的道路如此不可预测,结果可能会出现严重偏差。特斯拉销量方面值得关注的迹象之一是其收入增长与每股收入增长之间的差异。
在过去的四年里,特斯拉不断稀释其投资者的股权。不过,差异一直在缩小,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此外,特斯拉的每股收益增速从2021财年的676%骤降至2023财年的19%。目前,分析师预计未来3-5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相当低迷,仅为8.41%。乍一看,对于一家市盈率为34.2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似乎太低了。
与其他四个竞争对手相比,特斯拉的股价似乎远远领先于自己,因为它并不能证明目前的增长是合理的。 该估值超出了汽车行业公司的典型估值范围。
特斯拉正面临一波新的挑战,包括:更严格的监管、Cybertruck召回、竞争导致降价以及全球需求放缓。
特斯拉的历史表明,它愿意承担风险并突破界限。如果马斯克的一些愿景成为现实,特斯拉成为其他技术领域的先驱,那么该公司应该会回到快车道并再次实现高增长。然而,在这个美好的前景中还存在很多问号和未知因素。因此,很难量化并做出任何合理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