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大战下的北京车展:比亚迪从角落到C位,这些车企已隐退
今日,2024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幕,迎来首个媒体日。距离上一届北京车展举办,已有四年之久,期间整个汽车行业、包括行业参与者的生存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四年时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6.7万辆飙升到949.5万辆,大增6倍;车企“江湖地位”也大不同,新能源车销量“一哥”从4年前的北京车展角落到C位,此次车展更有近20个新能源品牌首次参展亮相。另一边,部分车企销量已掉出前十,日系“老大”换人,还有部分车企已“隐退”缺席车展。
以“新时代·新汽车”为主题的2024年北京车展,让人感受到由里到外全方位的“内卷”。
数据对比
4年后车展“重逢”
新能源车产销量增了6倍!
4年前的北京车展,共展示新车785台、全球首发新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
4年过后,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达到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为30台,比上次增加了一倍以上,概念车也增至41台,新能源车型为278款。而上次北京车展新能源车为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就有147台。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车企已经整体发力新能源的时候,跨国车企们依然过着燃油车“大卖”的好日子。而在那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和1.9%。实际上,与2019年相比,已经分别收窄5.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面,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也说是说,两届北京车展相隔这四年,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已经大增了6倍!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483.2万辆,新能源车一季度销量就达到了177.2万辆,占比达到36.67%。
如果再对比下车企上次来北京车展的时候,彼此的“江湖地位”也截然不同。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车企销量排名前三位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几乎雷打不动。自主品牌表现最好的吉利汽车,仅次于上述三位。TOP15的榜单中,还找不到比亚迪的名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则是TOP10中销量最火的三大日系品牌。
重新来到顺义展馆的比亚迪,已经放弃燃油车,持续两年居行业销量龙头宝座之后,2024年一季度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达到12.1%。一汽大众不仅反超无望,偶尔还会被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挤到身后。曾经的头部“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位,上汽大众更多的时候,只能在五六名徘徊,上汽通用在今年一季度更是掉出了前十,日系阵营也已经由广汽丰田成为老大。
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但从北京车展这几年之间的变化足以说明,新能源已成大势所趋。
车企变化
这些车企已退隐缺席
新能源子品牌强势登场
对比了一下2020年的北京车展展位图,高合、观致、威马、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广汽三菱、广汽讴歌、天际、长安欧尚都已经在本次北京车展的参展商中换不到名字。此外,东风悦达起亚现在只剩下起亚参展,马自达也剩下长安马自达。
而在消失的这一些名字中,有的已经退出中国市场,有的也被边缘化,濒临“死亡”;有的已经宣布破产停工,有的则被品牌内部整合了。
至于依然成为行业风向标的特斯拉,是近年大型车展的一个另类缺席者。自从在上海车展被车主闹事后,特斯拉就已经谨慎对待国内的大型车展。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规模多大的国内车展,参不参展,完全看他们的心情。
相比之下,理想、鸿蒙智行、小米、阿维塔、深蓝汽车、智己汽车、昊铂、iCAR、极氪、极越、零跑、飞凡汽车、远航汽车、极石汽车、创维、路特斯、方程豹、仰望等品牌首次亮相北京车展。这些新增的参展面孔里面,有些是子品牌壮大,开始在车展上为所属集团独自撑起一片天;有些则是上一次北京车展还没有入局,其中既有背靠大型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新晋造车新势力、也有跨界造车者。
展位布局
新能源品牌遍布各个展馆
传统车企展位被新势力“夹攻”
2020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还只是待在E3馆一隅,和红旗为邻。当时他们的燃油车年销量比不上现在一个月,而他们的新能源车产品,全年销量不足20万辆,还比不上自家的燃油车卖得多,但已经连续8年夺得国内新能源车销冠。四年前比亚迪待的那个角落,如今变成了红旗金葵花。现在,比亚迪已经和旗下的冲高子品牌仰望、方程豹,在新的展馆里面为自己搭建了更大的舞台。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可见,比亚迪展台人潮汹涌,展车前被围得水泄不通。
近期汽车圈,除了车坛头号盛事——北京车展成为万众焦点,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首超50%。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市场占比首次超过燃油车。就在上一次北京车展举办的2020年,我国制订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而四年后的上半年没到,这一目标就已经实现,提前了11年。
如果说,2020年北京车展专门设置的两个新能源展区,还让人感觉挺新鲜。从展馆分布图可见,四年后的顺义展馆,每个展馆都有不止一家新能源品牌入驻,直接和众多传统车企“对着干”。像大众、宝马,就要面对小鹏、腾势、阿维塔及飞凡,日产要被小米、极越、智己、别克新能源“围殴”,奔驰被理想、哪吒、路特斯、极狐形成夹攻之势,本田和起亚旁边都是比亚迪、仰望、方程豹和东风岚图、iCAR这些新能源品牌。
如果说,往年那种豪华品牌、合资品牌相对独立的方式,还可以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再来看看今年2024年北京车展参展品牌的分布图,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届时公众日看看谁的人气最旺,答案似乎已可猜想得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每日一星 | 比亚迪e网之星 北方瑞迪
北京第一家比亚迪授权经销商e网4S店于2019年5月18日正式开业,该店位于顺义区顺于路,主要为北京的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整车销售和维修保养服务。华鹏集团旗下北方瑞迪4s店入驻北京顺义地区是华鹏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承载了比亚迪经销商对比亚迪汽车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期望。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庭文先生表示:作为新能源引领的比亚迪,有着15年的新能源技术积累,连续4年全球销量冠军、连续5年的全国销量冠军的市场反馈即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比亚迪推出e系列时,从用户痛点出发,着力于为用户构建智能纯电新生态。比亚迪e系列是“智能纯电生活的创新者”,与王朝EV同源并行,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各个细分市场,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持续向上发展。
北方瑞迪更好的完善了比亚迪品牌的服务网络布局。其按照比亚迪标准A级4S店建造,也是比亚迪e网内全国首批,北京市第一家e网授权经销商。拥有舒适的展厅环境、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团队、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
作为比亚迪e系列首发产品。是基于比亚迪e平台全新打造。比亚迪e1采用封闭式前格栅造型,搭配full-LED大灯,流水灵动转向灯,尾灯采用双E造型,整体车身线条柔和而圆润,营造出较强的立体感,新车采用三辐式平底方向盘设计,搭载DiLink智能网联系统,配备10.1英寸8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e1采用比亚迪e平台技术打造,综合续航里程可达到305km,等速续航可达360km。作为广大用户纯电智行终端的e1,共推出“进”“悦”“智”“耀”四款车型,来电先享价为5.99万-7.99万元(补贴后)。
比亚迪将“以店为中心”升级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传统4S 模式上,除了新车销售、售后服务、金融和配件供应外,比亚迪也在积极搭建二手车、包含客户关怀和共享的分享体系,形成6S 服务模式。面对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作为比亚迪的长期合作伙伴,华鹏集团与比亚迪的理念高度一致,北方瑞迪的开业验证了双方在创新理念上的契合以及对未来合作共赢的信心。
关于北方瑞迪
北方瑞迪比亚迪4S店位于顺义区顺于路空港物流基地西18号,隶属北方华鹏集团,是北京顺义地区首家授权的e网经销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通过比亚迪严格、系统培训和认证的服务顾问和技师团队,将为广大客户带来专业的服务。公司秉承"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专业、便捷、规范的整车销售、售后维修与保养、车险承保出单、事故车定损理赔与修复、精品装饰、旧车置换、代办验车、购车贷款及故障车救援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汽车服务。
购比亚迪选择北方瑞迪的理由:1.北京首家比亚迪e网旗舰店;2.顺义地区首家比亚迪新能源4S店;3.隶属于北方华鹏集团,实力雄厚,车源丰富;4.购车有保障,尊享一条龙服务;5.金牌技师,维修保养更省心;6.地理位置优越,顺义百姓身边的比亚迪4S店。
镜观中国丨这就是技术不断创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
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参观者在蔚来汽车展台参观电动汽车换电站演示(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pagebreak
2月26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拍摄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焊装车间生产线(无人机照片)。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发(高彰 摄)pagebreak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总装车间的机器人快速精确执行生产指令(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物流机器人在总装车间内自动运输物料(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4日拍摄的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焊装车间。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pagebreak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蔚山厂区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对车辆轮胎轮毂进行装配作业(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pagebreak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蔚山厂区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智能机械臂对车辆后桥进行装配作业(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pagebreak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工作人员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作业(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AI智能检测系统在检测车辆关键部位的螺栓松紧程度(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在位于湖北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4月1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pagebreak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蔚山厂区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对车辆风窗进行涂胶作业(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pagebreak
在湖北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pagebreak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工作人员在总装车间下线质量门处对车辆进行外观、内饰等检查(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蔚山厂区总装车间内,工人对一汽红旗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装配作业(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pagebreak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蔚山厂区总装车间内,工作人员对生产的一汽红旗EH7新能源汽车进行静态检测(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4日拍摄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生产线。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pagebreak
这是广州广汽埃安展出的车辆艺术装置(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4日拍摄的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轮胎安装工作站。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4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pagebreak
工人在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上对车辆进行质检(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5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pagebreak
这是4月25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宋Pro”。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pagebreak
在湖南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中涂漆打磨机器人在打磨喷涂(无人机照片,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pagebreak
在湖南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面漆机器人在喷漆(4月25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pagebreak
这是广州广汽埃安展出的纯电平台模型(4月24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pagebreak
在北京一家小米汽车零售门店内,消费者在了解小米新能源汽车SU7(3月28日摄)。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22年的4.5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