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重金反腐背后:此前逾两百人被查,多家供应商被追责
8月16日,比亚迪审计监察处官方微信公众号“廉洁比亚迪”发布《举报保密和奖励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司鼓励全体员工、合作伙伴及其他任何知情人举报腐败行为、提供有效线索。根据线索价值,举报人有机会获得5000元至500万元,甚至更高奖金。
最高可予以500万元奖励,严格保护举报人
比亚迪在《规定》中明确了举报范围。其中之一是,贪污、腐败、欺诈、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比亚迪举例,主要包括公司员工或其亲属索要或接受外单位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宴请、旅游、回扣、手续费和其他好处等不正当利益,或其他违反廉洁制度、损害公司利益行为。
此外,外单位行贿、盗窃、侵占、欺诈、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包含举报范围内。比亚迪举例,主要包括向公司员工或其亲属赠送礼金、礼品,提供宴请、食宿、洗浴、按摩、旅游、娱乐等消费活动,或其他违反廉洁合作协议、损害公司利益行为。
《规定》同时明确了对举报人的奖励。比亚迪表示,举报人提供有效证据举报贪污、腐败、欺诈、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根据线索的有效性、案件性质及严重程度、案件金额等向举报人发放奖金;案件金额包含经查实的涉案案值、相关人员或单位缴交和退赔给我司的财物、案件查处给我司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案件查处支付给我司的违约金等。
奖金计算基础金额为上述“案件金额”包含的各项相加之和,但各项中存在重合的须扣除重复计算的部分。因一个案件引出的其他多个案件,统一按一个案件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线索价值,举报人有机会获得5000元-500万元甚至更高奖金。同时,举报人信息将得到严格的保护,举报人可匿名(例如用非本人邮箱)举报和联系,无需与调查人员见面,领奖时可用任何银行账户(包括非本人账户)。
不仅惩处受贿员工,还对行贿合作商重拳出击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开始,比亚迪审计监察处每个季度均会通报查处贪腐事件的重点案例。截至2021年底,四年时间,比亚迪通报并查处超百起员工贪腐事件,涉及员工245人。
比亚迪在反腐问题上是双向出击,不仅惩处受贿员工,还曾对行贿的合作商采取惩罚措施。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比亚迪反腐制度规定,每逢大型节假日,部分合作单位会给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赠送礼品或者其他形式的馈赠。馈赠物无论已拒收、已退还或已接收,员工均须在三个工作日内通过OA反贪腐备案流程向公司备案。此外,比亚迪还将按照合同或者阳光合作协议等追究赠送单位的违约责任,处以不低于5万元的罚款,并采取取消合作资格、列入合作方黑名单等措施。
2022年1月,“廉洁比亚迪”发布的《致比亚迪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称,比亚迪查处不廉洁、严重违规员工94人,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7起22人。因违反廉洁合作相关协议,28家供应商被该公司追责。
比亚迪曾表示,对于主动提供比亚迪所不掌握的腐败信息的外单位,比亚迪将免于追究其对应违约责任,同时给予业务保障。经调查属实的,比亚迪还将根据提供线索的有效性,案件性质及严重程度等给予举报人5000元到100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奖金。
此外,今年4月16日,比亚迪官方还通报了“2021年第一季度反腐典型案例”中,反腐涵盖工作人员包括工程师、领班、生产组长、油漆工等。
从惩处措施看,比亚迪表示,对违反比亚迪公司廉洁相关规定的员工,公司除了四级处罚(解除劳动合同)外,还将其信息录入除名查询系统;对违反廉洁合作协议的单位,按协议追究相应责任;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车企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多名车企高管落马
近年来,汽车行业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曝光了十余起车企领导或员工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例,涉及多家车企。
今年以来,国内车企反腐力度进一步加大,包括北京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多名高管被查。
其中,2023年2月2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原采购部部长杨亚平、原东风车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联合审查调查。
2023年2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纪委、国家监委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监察专员办公室、十堰市监察委员会消息,公司三名高管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3年3月31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3年5月25日,中国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兰晓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国一汽纪委和吉林省公主岭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邱墨山 实习生 陈汉森
比亚迪工作人员泄露商业秘密?原来是一场造谣事件!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比亚迪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涉及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芯片等核心技术。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质疑比亚迪的保密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有人担心比亚迪的技术优势是否会被竞争对手抢走,也有人怀疑这是否是一场有预谋的造谣行为。那么,这一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呢?比亚迪工作人员是否真的泄露了商业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真相吧!
网传消息系谣言
9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声明,对网传的“比亚迪工作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的信息进行了澄清。声明称,经核查,该信息为谣言,系网民赖某(男,27岁)为博取关注编造的虚假信息。目前,赖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比亚迪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将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了解,赖某在9月20日晚,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涉及比亚迪商业秘密的信息,并附上了一张所谓的“内部文件”的截图。赖某自称是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并声称自己已经辞职,不惧怕任何后果。他还嘲讽比亚迪的保密管理不力,并称自己已经将相关资料卖给了其他公司。
赖某的这条信息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和转发,有些网友表示震惊和愤怒,有些网友表示怀疑和质疑,也有些网友表示不相信和调侃。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赖某所谓的“内部文件”的破绽。原来,这张截图是赖某从网络上随意下载并进行了PS处理的,并非真实的比亚迪文件。此外,赖某所提到的一些技术细节也与事实不符,显然是凭空捏造的。
网友观点
对于这一事件,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明:这个赖某也太无聊了吧,为了博取关注就敢造谣诽谤一个大公司?他以为自己是谁啊?他不怕被告吗?
@小红:我觉得这个赖某可能是受到了别有用心的人的指使或利诱,故意制造舆论风波,影响比亚迪的声誉和市场。毕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领先的企业,肯定会招来很多嫉妒和攻击。
@小花:我觉得这个事件反而说明了比亚迪在保密管理方面做得很好,没有让任何人有机会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会被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所动摇。
@小草:我觉得这个事件也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辨别真假,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一些信息,更不要随意转发或传播。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要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律师分析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也请来了专业的律师,为我们进行了法律分析:
泄露商业秘密属于侵权行为
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以下方式侵犯商业秘密:(一)获取权利人同意以外的方式获取;(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款规定方式获取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背诚信原则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过合理措施保守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律师指出,如果赖某真的是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并且在未经比亚迪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了比亚迪的商业秘密,那么他就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比亚迪有权要求赖某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造谣诽谤属于违法行为
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的规定,编造并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七条的规定,编造并故意传播虚假事实,诽谤他人名誉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师指出,如果赖某故意编造并传播了关于比亚迪工作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的虚假信息,并且给比亚迪造成了名誉损害或者其他损失,那么他就构成了造谣诽谤的行为。公安机关有权对赖某进行行政拘留,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建议与总结
律师表示,对于这类涉及商业秘密和网络舆论的事件,建议企业和个人都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措施。企业要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密措施,防止内部泄露或外部窃取;个人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不要随意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不要轻信或传播虚假信息,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个人观点
作为一名普通的网友,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比亚迪是一家有着良好社会形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不应该被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所诋毁和影响。我也希望赖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向比亚迪和公众道歉。同时,我也呼吁大家在网络上要有理性和判断力,不要盲目跟风或造谣,要尊重事实和真相,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文明的网络环境。
那么,你对这一事件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比亚迪工作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你对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有什么评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