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自带导航怎么升级?
比较独特的风格的图片
比亚迪中控屏和手机同屏?
畅游要看对什么群体,风光是主流,美女是对男人,记实是对新闻,正能量是对政府,等等
由世界最顶尖研发团队设计的比亚迪唐燃油版,旋转中控大屏是亮点
车友们好,老刘品车,品天下名车。
说到比亚迪唐,大家是不是立刻就浮现出来新能源车插电混动、纯电车型,这证明比亚迪做得非常成功,起码已经深入人心了,深到都已经忘记它一开始也是做燃油车的了。最初由于燃油车的销售并不是很理想,以及王传福从一开始就有新能源汽车的梦想,所以比亚迪就成为了最早走新能源道路的中国品牌,并且成为世界上首屈指的销售品牌。因为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成功,以及比亚迪巨资打造的艾格、汉斯、车熙范团队,已经让它有能力去反哺燃油车型。从宋MAX的成功就能看到这一点,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毕竟在这个审美之上的社会,一台车好不好看是大部分人购买的关键因素。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款全新一代的唐燃油版。
比亚迪最近推出的几款车型,外观、内饰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艾格把奥迪的方形大嘴状进气格栅以及家族式的脸谱都设计了进来。特别是LED大灯内部三个灯腔都是带透镜的,外周围是日间行车灯,像两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前进气格栅带有镀铬饰条装饰。这套比亚迪叫做Dragon Face的家族化前脸,造型设计非常漂亮。下部两侧各有一个通风口,也是有实际效果的,它可以给刹车片进行散热,因为全新一代唐配备了高规格的轮胎以及刹车盘,所以需要比较好的散热系统。中高配车型轮胎尺寸达到了20英寸,低配为18英寸,而且配备了非常有运动气息的轮毂。
车身长度达到了4.87米,轴距为2820mm,侧面看特别修长,非常流畅。无论车窗与门板的比例,还是轮圈与车身的比例,都显得很协调。另外,混动版本D柱采用了隐藏设计,有悬浮车顶的感觉;而燃油版保留了D柱,这也是两款车的区别。还有后视镜设计得靠后了,上面还有扰流条,这样就降低了风阻系数。尾部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有3D立体效果的贯穿式尾灯,灯带下面是“Build Your Dreams”字样,采用了隐藏式后雨刮以及高位刹车灯,整个尾部显得非常饱满、精致。后备箱配备电动尾门,打开后看到,在七座全部使用的状态下,能放一个小尺寸的旅行箱;配有12伏点烟器和锚点。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能拓展出非常大的储物空间,底部是纯平的状态,两个人躺在里面都很宽裕。
内饰同样焕然一新,很简洁,中控台上取消了所有实体功能按键,全部集成在了中控屏内。中控台上采用软搪塑加仿双缝线工艺,以及横向贯穿的金属拉丝的面板。中控屏幕是这款车的亮点,尺寸达到了12.8英寸,搭载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整个屏幕可以旋转,相当于一个8核平板电脑,用户可自行选装使用300多万款手机应用,包括音乐、百度地图、微信等,还可以人机语音交互,比较符合国内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操控台上其实还是有一些实体按键合并到了档把的周围,包括音量控制、空调控制、电子手刹等等;后面有两个杯架和一个手机槽;中央扶手非常大,盖子可以前后滑动,手臂放在上面非常舒服;打开后里面空间不小,有两个USB接口和一个12伏点烟器。三幅式方向盘上面按键非常丰富,包括多媒体系统和屏幕的控制,都通过这里来实现。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可以显示转速、时速、胎压等,都是通过数字方式进行显示,清晰度特别高。前面两个座椅都是8向电动调节,门板上四个车窗全为一键升降,天窗也非常大,总的来说,全新一代唐提升特别明显,很有未来感。
坐进第二排,感觉空间相当宽敞,座椅可以前后移动,靠背角度也可调整,座垫比较软,乘坐起来特别舒服。二排配有自动的第三区独立空调,下面有一个储物格以及两个USB接口。把第二排往前拉进入第三排,腿部顶到了前排靠背,头部富余一拳,配有空调出风口、杯架、阅读灯和两侧扶手,还是比较人性化的,短途乘坐没问题。
全新一代唐燃油版搭载的是2.0TI发动机,最大功率141千瓦,峰值扭矩320牛米,从数据上看是中规中矩,但从动力体验上来看,初段动力会绷得比较紧一些,踩一点油门就会窜出去,所以在堵车低速蠕动时较难掌控,有些不舒服;中后段动力比较充沛。
车熙范团队做出来的整车NVH很让人惊喜,隔音降噪做得非常好,无论路噪、风噪还是发动机噪音,这种感觉在二、三十万的合资车上也不一定能感受得到。这要归功于奔驰S级底盘工程师汉斯先生团队做出来的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系统,他的调校宗旨是舒适优先,所以开起来感觉屁股底下像有块海绵似的;过小的颠簸路面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缺点是,悬挂软必然结果就是支撑不足,在紧急制动和高速变道时,车身和底盘的分离感比较明显,汉斯的这个思路也最适合中国市场的选择。
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车,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来看,全新一代比亚迪唐的优点远多于缺点。我对于比亚迪的印象,是从早期的速锐、思锐到第一代秦,再到现在的唐,进步非常巨大。如今的比亚迪坐拥最顶尖的研发团队,有超强的创新能力,王传福又是技术出身,对车的要求极高;又有新能源这张王牌,这些是另外两个国产巨头吉利、长城最缺乏的,所以我相信比亚迪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好了,就到这里,喜欢老刘品车的朋友,看完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评论、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我会每天及时更新,最新的车辆信息。
红外夜视研究:60%交通事故在夜间,红外成像技术大有可为
佐思汽研发布了《2021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
佐思汽研发布《2021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对车载红外夜视市场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国内外主要夜视系统供应商技术路线、主机厂夜视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都发生近20万起交通事故,其中6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晚间,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0%。夜间行驶安全隐患较大,通常是由于照明不良、能见度差等因素导致驾驶员对路况的漏判和错判造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不受可见光的影响,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对生命体征目标进行准确识别,加上防眩光干扰的优势,因此对于提升夜间行车安全方面上大有可为。
2021上半年搭载夜视系统的乘用车销量大增
2019-2021年中国搭载夜视系统的乘用车销量
来源:佐思汽研
就中国搭载夜视系统的汽车销量来看,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销量同比下滑32.0%。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汽车行业复工复产,仅2021年上半年,中国搭载夜视系统的汽车销量就达到了3,655辆,同比增长231.4%。其中,凯迪拉克、奥迪和大众品牌车型是2021年上半年中国夜视系统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搭载夜视系统的车型仍向高端高配车型上倾斜。从近两年安装夜视系统的汽车来看,30万以上价格区间销量占比超过85%,其中50万以上平均占比达60%以上。与此同时,25-30万价位也是夜视系统搭载的主要区间之一,2020年占比为10.3%。
随着红外探测器成本下降和政策逐渐完善,车载红外夜视市场前景可观
过去,车载红外夜视系统价格偏高一直是制约其普及的主要因素。随着技术进步,成本正快速下降:
晶圆级封装、3D 封装的逐步成熟,促进红外热成像系统中关键部件探测器的成本下探。红外传感器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带来可观的性价比。像元尺寸变小,带动了红外探测器成本及系统集成成本的双降。目前,睿创微纳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了世界首款像元间距 8μm、面阵规模 1920× 1080 的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该产品能够满足高端产品高分辨率、轻量化的需求。国内外主要夜视系统供应商产品性能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
目前,中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了《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征求意见稿)和《汽车用被动红外探测系统》(征求意见稿),征集意见截止2021年9月27日。而欧洲新车评价发布组织(E-NCAP)在2018版E-NCAP中再次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测试,包括新增骑行人引入AEB测试,测试场景新增黑暗和朦胧的照明条件下进行行人检测、使用障碍物来隐藏被测试车辆(VUT)的目标等。随着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车载红外夜视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红外成像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正在兴起
搭载FLIR热像仪的自动驾驶公交车
来源:FLIR
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案例越来越多,例如:
2020年12月,Zoox发布了首款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其中搭载了由Teledyne FLIR为其提供的热像仪,可全天候在城市街道中对物体准确识别和分类。2021年3月,苹果公司获得了一项夜视系统专利,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该系统结合了可见光、近红外(NIR)和长波红外(LWIR)传感器。2021上海车展首日,滴滴自动驾驶联合沃尔沃推出了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滴滴双子星”,全车共有50个传感器,其中包含有1个红外摄像头。2021年5月,ADASTEC在其flowride.ai自动驾驶平台集成了两颗Teledyne FLIR热像仪,重点提升了对道路、道路附近以及公交车站等所有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的探测和安全。红外成像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来源:佐思汽研
安全是自动驾驶永恒的话题,除此之外,自动驾驶还需要具备超视距的感知能力和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红外成像技术就能满足其需要。
红外传感器可以弥补可见光摄像头无法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行人检测的劣势,同时价格也相较于激光雷达更亲民,且能弥补激光雷达无法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硬伤。
此外,红外传感器具备自动驾驶所需的全天候工作能力,提供更远的视觉距离(主动车载红外夜视系统探测距离一般在150米到200米,被动车载红外夜视系统探测距离可达300米)。因此红外热成像是自动驾驶夜视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它将与其他传感器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让行车更安全;随着其价格的下探,也将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尽早落地。
正如红外夜视仪厂商Adasky 所说,他们推出 Viper (一款红外热像仪)并不是为了取代某一类传感器,而是让该传感器加入到自动驾驶技术协同工作的领域中,有针对性地补充其他解决方案留下的空白,加强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2021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目录
本报告共160页
01
车载红外夜视技术介绍
1.1 红外线定义及分类
1.1.1 红外线与其他四大传感器优劣势对比
1.1.2 红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1.1.3 红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分类
1.2 红外热像仪定义及工作原理
1.3 红外探测器定义及分类
1.4 红外夜视技术
1.4.1 夜视技术分类
1.4.2 主动红外夜视技术
1.4.3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
1.5 红外夜视相关法规
1.6 车载夜视辅助驾驶系统定义
1.6.1 车载夜视辅助驾驶系统优点
02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市场分析
2.1 2015-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
2.2 2020年全球红外热成像市场份额
2.3 2019-2021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市场规模
2.4 2019-2021年中国搭载汽车夜视系统的汽车销量(分价格)
2.5 2019-2021年中国搭载汽车夜视系统的汽车销量(分车型)
2.6 2019-2021年中国搭载汽车夜视系统的汽车销量(分地区)
2.7 车载红外夜视产业链
2.7.1 红外夜视系统产业链
2.7.2 产业链厂商布局
2.7.3 国内外主要夜视系统供应商产品对比
2.7.4 国内外主要夜视系统供应商技术路线及目标市场
2.7.5 国内外主要热像仪供应商产品对比
2.8 市场及技术趋势
2.8.1 技术趋势
2.8.2 市场趋势1
2.8.3 市场趋势2
2.8.4 市场趋势3
03
主机厂夜视系统应用情况
3.1 主机厂红外夜视系统应用概述
3.1.1 应用现状
3.1.2 技术方案
3.1.3 系统开启及实现方式
3.2 宝马
3.2.1 宝马夜视系统简介
3.2.2 宝马第三代夜视系统
3.3 奔驰
3.3.1 奔驰夜视系统简介
3.3.2 奔驰夜视系统构成
3.3.3 奔驰夜视系统的操作和启用条件
3.4 奥迪
3.4.1 奥迪夜视系统简介
3.4.2 奥迪A8L夜视系统主要功能
3.4.3 奥迪A8L夜视系统的摄像头和控制单元
3.4.4 奥迪A8L夜视系统使用条件和操作说明
3.5 通用
3.5.1 通用鹰眼夜视系统
3.5.2 通用“Superhuman Lidar”
3.6 大众
3.6.1 大众红外夜视系统
3.6.2 大众途锐红外夜视系统构成
3.6.3 大众-辉昂夜视系统装配情况
3.7 比亚迪
3.7.1 比亚迪夜视系统
3.7.2 比亚迪思锐HUD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7.3 比亚迪激光夜视系统
3.8 其他案例
3.8.1 劳斯莱斯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8.2 DS7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8.3 宝沃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8.4 标致508L夜视系统装配情况
3.8.5 红旗H7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8.6 保时捷汽车夜视辅助系统
3.8.7 丰田夜视系统
3.8.8 岚图FREE夜视系统
3.8.9 苹果汽车夜视系统
.................................
04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供应商
4.1 Veoneer
4.1.1 公司简介
4.1.2 车载夜视系统研发及应用
4.1.3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技术演进
4.1.4 第三代车载夜视系统特点
4.1.5 第四代车载夜视系统特点
4.1.6 与FLIR合作量产热成像系统
4.2 轩辕智驾
4.2.1 企业简介
4.2.2 母公司高德红外简介
4.2.3 红外夜视技术路线图
4.2.4 远红外夜视避障系统
4.2.5 远红外夜视避障系统IR313参数
4.2.6 商用车自动驾驶融合解决方案
4.2.7 车载红外热成像辅助驾驶系统
4.2.8 合作伙伴
4.3 保千里
4.3.1 公司简介
4.3.2 汽车夜视系统
4.4 飒特红外
4.4.1 公司简介
4.4.2 汽车内置式夜视系统NV628功能
4.4.3 汽车内置式夜视系统NV628性能参数
4.4.4 汽车外置式夜视系统NV618W(WIFI版)特点
4.4.5 汽车外置式夜视系统NV618W(WIFI版)性能参数
4.4.6 车载融合双通道夜视系统NV618S特点
4.4.7 车载融合双通道夜视系统NV618S性能参数
4.4.8 合作伙伴
4.5 天智汽车电子
4.5.1 公司简介
4.5.2 全彩车载夜视辅助系统Duovox V9特点
4.5.3 车载夜视辅助系统产品性能对比
4.6 BrightWay Vision
4.6.1 公司简介
4.6.2 夜视系统
4.6.3 夜视技术:主动门控成像系统 (AGIS)
4.6.4 夜视技术:Gate Image Sensor(门控图像传感器)
05
车载红外夜视仪供应商
5.1 Teledyne FLIR
5.1.1 企业简介
5.1.2 FLIR 热像仪PATHFINDIR II特点
5.1.3 FLIR 汽车热成像开发套件(ADK)
5.1.4 汽车诊断专用红外热像仪FLIR TG275
5.1.5 FLIR “无人”系统战略
5.1.6 FLIR 热像仪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
5.1.7 “Thermal by FLIR”合作伙伴计划
5.1.8 FLIR与VSI Labs合作在AEB系统中融合热传感器
5.2 AdaSky
5.2.1 企业简介
5.2.2 AdaSky 远红外(FIR)传感技术
5.2.3 AdaSky “Viper被动式远红外线固态摄像头”
5.2.4 Viper工作原理
5.2.5 Viper系统效果
5.3 Ophir
5.3.1 公司简介
5.3.2 汽车夜视摄像头相关产品(一)
5.3.3 汽车夜视摄像头相关产品(二)
5.4 Stoneridge -Orlaco
5.4.1 公司简介
5.4.2 汽车夜视摄像头(一)
5.4.3 汽车夜视摄像头(二)
5.5 Lynred
5.5.1 Lynred 简介
5.5.2 Lynred车载红外产品开发方向及规划
5.6 艾睿光电
5.6.1 艾睿光电公司简介
5.6.2 母公司睿创微纳简介
5.6.3 母公司睿创微纳战略规划
5.6.4 母公司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技术布局
5.6.5 艾睿光电车载红外夜视领域布局及优势
5.6.6 艾睿光电车载红外夜视系统Xsafe-II性能参数
5.6.7 艾睿光电“车规级”车载红外热像仪
5.6.8 艾睿光电“车规级”车载夜视红外热像仪Asens M特点
5.6.9 艾睿光电红外热成像车载产品
5.6.10 艾睿光电智能红外热成像昼夜安全驾驶传感器解决方案
5.6.11 艾睿光电发布红外开源平台
5.7 大立科技
5.7.1 公司简介
5.7.2 EX-25N车载红外热像仪
5.7.3 车载红外热像仪EX-VI系列特点
5.7.4 车载红外热像仪EX-VI系列应用
5.8 北方广微
5.8.1 公司简介
5.8.2 被动式红外车载夜视仪
06
车载红外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6.1 韩华系统
6.1.1 韩华系统开发高性能3D自动驾驶夜视摄像头
6.1.2 韩华系统QuantumRED智能热成像引擎模块参数
6.2 SEEK Thermal
6.2.1 公司简介
6.2.2 Seek Thermal车载红外摄像头Micro Core?产品特点及参数
6.2.3 Seek Thermal车载红外摄像头Mosaic Core?产品特点及参数
更多佐思报告
佐思 2021年研究报告撰写计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1年7月版)主机厂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
高精度地图
商用车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下)
高精度定位
低速自动驾驶
汽车仿真(上)
OEM信息安全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汽车仿真(下)
汽车网关
汽车与域控制器
毫米波雷达
APA与AVP
处理器和计算芯片
车用激光雷达
驾驶员监测
计算平台与系统架构
车用超声波雷达
OEM车联网
汽车分时租赁
Radar拆解
车载语音
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充电基础设施
人机交互
汽车智能座舱
汽车电机控制器
L4自动驾驶
汽车操作系统
混合动力报告
L2自动驾驶
座舱多屏与联屏
V2X和车路协同
燃料电池
合资品牌车联网
路侧智能感知
汽车功率电子
自主品牌车联网
特斯拉新四化
汽车IGBT
戴姆勒新四化
比亚迪新四化
线控底盘
大众新四化
华为新四化
转向系统
四维图新新四化
新势力Top4
车载显示
Waymo智能网联布局
T-Box市场研究
OTA研究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
HUD行业研究
智能后视镜
Tier1智能座舱(上)
汽车数字钥匙
商用车车联网
Tier1智能座舱(下)
汽车线束、线缆
商用车ADAS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基地
无线通讯模组
汽车5G
智能汽车个性化
汽车功率半导体
模块化报告
汽车云服务平台
TSP厂商及产品
飞行汽车报告
专用车自动驾驶
座舱SOC
汽车照明
农机自动驾驶
汽车MCU研究
汽车座椅
无人接驳车
传感器芯片
汽车MLCC
港口自动驾驶
ADAS/AD主控芯片
自动驾驶法规
矿山自动驾驶
AUTOSAR软件
智慧停车研究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
软件定义汽车
自动驾驶重卡
ADAS数据年报
E/E架构
域控制器排名
T-box排名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 乘用车ACC数据月报 | 前视数据月报 | HUD月报 | AEB月报 | APA数据月报 | LKS数据月报 | 前雷达数据月报
报告订购请私信小编
由世界最顶尖研发团队设计的比亚迪唐燃油版,旋转中控大屏是亮点
说到比亚迪唐,大家是不是立刻就浮现出来新能源车插电混动、纯电车型,这证明比亚迪做得非常成功,起码已经深入人心了,深到都已经忘记它一开始也是做燃油车的了。最初由于燃油车的销售并不是很理想,以及王传福从一开始就有新能源汽车的梦想,所以比亚迪就成为了最早走新能源道路的中国品牌,并且成为世界上首屈指的销售品牌。因为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成功,以及比亚迪巨资打造的艾格、汉斯、车熙范团队,已经让它有能力去反哺燃油车型。从宋MAX的成功就能看到这一点,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毕竟在这个审美之上的社会,一台车好不好看是大部分人购买的关键因素。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款全新一代的唐燃油版SUV车型。
比亚迪最近推出的几款车型,外观、内饰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艾格把奥迪的方形大嘴状进气格栅以及家族式的脸谱都设计了进来。特别是LED大灯内部三个灯腔都是带透镜的,外周围是日间行车灯,像两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前进气格栅带有镀铬饰条装饰。这套比亚迪叫做Dragon Face的家族化前脸,造型设计非常漂亮。下部两侧各有一个通风口,也是有实际效果的,它可以给刹车片进行散热,因为全新一代唐配备了高规格的轮胎以及刹车盘,所以需要比较好的散热系统。中高配车型轮胎尺寸达到了20英寸,低配为18英寸,而且配备了非常有运动气息的轮毂。
车身长度达到了4.87米,轴距为2820mm,侧面看特别修长,非常流畅。无论车窗与门板的比例,还是轮圈与车身的比例,都显得很协调。另外,混动版本D柱采用了隐藏设计,有悬浮车顶的感觉;而燃油版保留了D柱,这也是两款车的区别。还有后视镜设计得靠后了,上面还有扰流条,这样就降低了风阻系数。尾部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有3D立体效果的贯穿式尾灯,灯带下面是“Build Your Dreams”字样,采用了隐藏式后雨刮以及高位刹车灯,整个尾部显得非常饱满、精致。后备箱配备电动尾门,打开后看到,在七座全部使用的状态下,能放一个小尺寸的旅行箱;配有12伏点烟器和锚点。第三排座椅放倒后能拓展出非常大的储物空间,底部是纯平的状态,两个人躺在里面都很宽裕。
内饰同样焕然一新,很简洁,中控台上取消了所有实体功能按键,全部集成在了中控屏内。中控台上采用软搪塑加仿双缝线工艺,以及横向贯穿的金属拉丝的面板。中控屏幕是这款车的亮点,尺寸达到了12.8英寸,搭载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整个屏幕可以旋转,相当于一个8核平板电脑,用户可自行选装使用300多万款手机应用,包括音乐、百度地图、微信等,还可以人机语音交互,比较符合国内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操控台上其实还是有一些实体按键合并到了档把的周围,包括音量控制、空调控制、电子手刹等等;后面有两个杯架和一个手机槽;中央扶手非常大,盖子可以前后滑动,手臂放在上面非常舒服;打开后里面空间不小,有两个USB接口和一个12伏点烟器。三幅式方向盘上面按键非常丰富,包括多媒体系统和屏幕的控制,都通过这里来实现。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可以显示转速、时速、胎压等,都是通过数字方式进行显示,清晰度特别高。前面两个座椅都是8向电动调节,门板上四个车窗全为一键升降,天窗也非常大,总的来说,全新一代唐提升特别明显,很有未来感。
坐进第二排,感觉空间相当宽敞,座椅可以前后移动,靠背角度也可调整,座垫比较软,乘坐起来特别舒服。二排配有自动的第三区独立空调,下面有一个储物格以及两个USB接口。把第二排往前拉进入第三排,腿部顶到了前排靠背,头部富余一拳,配有空调出风口、杯架、阅读灯和两侧扶手,还是比较人性化的,短途乘坐没问题。
全新一代唐燃油版搭载的是2.0TI发动机,最大功率141千瓦,峰值扭矩320牛米,从数据上看是中规中矩,但从动力体验上来看,初段动力会绷得比较紧一些,踩一点油门就会窜出去,所以在堵车低速蠕动时较难掌控,有些不舒服;中后段动力比较充沛。
车熙范团队做出来的整车NVH很让人惊喜,隔音降噪做得非常好,无论路噪、风噪还是发动机噪音,这种感觉在二、三十万的合资车上也不一定能感受得到。这要归功于奔驰S级底盘工程师汉斯先生团队做出来的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系统,他的调校宗旨是舒适优先,所以开起来感觉屁股底下像有块海绵似的;过小的颠簸路面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缺点是,悬挂软必然结果就是支撑不足,在紧急制动和高速变道时,车身和底盘的分离感比较明显,汉斯的这个思路也最适合中国市场的选择。
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车,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来看,全新一代比亚迪唐的优点远多于缺点。我对于比亚迪的印象,是从早期的速锐、思锐到第一代秦,再到现在的唐,进步非常巨大。如今的比亚迪坐拥最顶尖的研发团队,有超强的创新能力,王传福又是技术出身,对车的要求极高;又有新能源这张王牌,这些是另外两个国产巨头吉利、长城最缺乏的,所以我相信比亚迪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好了,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欢迎评论、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我会每天及时更新,最新的车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