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庆二手suv

“对不起,我不能把车借给你!”刷爆大庆人的朋友圈!

十一国庆长假来啦,很多人会趁这个时候出去自驾游!说到自驾游,有一个困扰了大庆车主很多年的问题,朋友管你借车,你是借,还是不借!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表面上他们的理由正当,你为了顾忌朋友之间的感情,不得不借车给他们。但是小编要告诉你们: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学会拒绝!

为什么不借车?

让我们先看几个“借车血泪史”

01

1年前买的新车,比亚迪S6,14款2.4L自动旗舰型,落地15万。刚好满一年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朋友借车出去,开了不到10分钟就被后车给追尾了。

人没什么事,但是这事后的态度太令人扎心了,一副我没钱,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实在令人心寒。

02

2017年10月份哈尔滨的樊某把朋友李先生的一台商务车借走了,这一借,车子再也没回来。

李先生说,10月25日手机收到个业务提示信息“您的牌号XXXXX机动车所有权人被解绑。”手机软件绑定的车辆信息显示,这台车已经不属于李先生了。李先生一番查找,查到了车子竟然被樊某还债抵押给别人了。

借车人没钱赔偿,车主要倒霉!借车人无证驾驶、逃逸等等等!还有那些借车期间的违章记录,你真的好意思去和朋友要钱交罚款吗?

这些道理难道借车的人都不知道?不,他们当然知道!只是如果你不借,他们就会这样

“哎呀,有车了不起啊?”

“不就有了几个钱看你牛逼得...“

“都是兄弟/亲戚,怎么这么小气?”

凭什么,我们靠能力买来的车就该给别人用?如果你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为了让相亲对象高看你一眼。那么对不起,这车我不能借!想法很美好,但真正能拒绝的又有几个?

小编教你几招:委婉拒绝借车法

01.“你也知道我在家的地位,我要把车借出去,估计晚上就要睡大街了!”

02.“不好意思,我车手动档,而且同步器坏了,转速车速对应不上就挂不进档。降档要跟趾,升档要两脚离合,没有abs,要点刹。你确定你来开真的没问题么?”

03.“我违章已经10分了,还有2分就要重新学习了,如果不是上次小张借我的车超速违章,扣了6分,现在我也可以把车借给你了。”

04.将这条微信让更多人看到…看过的人,自然就懂了!

其实借车这事,归根结底就是道德绑架。而这样的事,平日里并不少见。劝酒导致人死亡,公交不让座被人打……

道德绑架,屡见不鲜

“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别那么没素质。”

“你那么多钱借我点会死啊。”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你当不当我是兄弟?不喝就是瞧不起我。”

你年纪轻轻,都不给老人家让座

当你身体实在是不舒服的时候,正好旁边有一大妈大爷看着你,阴阳怪气得说:“真是世风日下啊,现在年轻人有手有脚的,都不知道给老人让个座。”

“我就是没脚,还真对不起了。”我很累我也很难受,让座是素质,不是义务,为什么盯我?如果非要逼我起来,“对不起,我不能给你让座!”

他只是个孩子,你凶什么

“你那么大个人还和小孩一般见识。”所有熊孩子背后都有鼓励他们的熊家长!这些家长有着奇怪的自我暗示:自己一旦有了孩子,全世界都得让着我!

“我带孩子不方便,把你下铺给我们吧。”我辛辛苦苦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就是为了买到下铺,凭什么要把座位让给你?不要一厢情愿拿孩子作为绑架别人的砝码。

这杯酒不喝不是兄弟

“我干了,你随意!”“让你随意你还真随意啊?”饭局上这样的“酒精考验”举不胜数,成了许多人不可推脱的感情绑架:“兄弟,再喝一杯,感情全在酒里了。”

用剂量衡量感情,把酒精度和情义画上等号,这才不是豪爽的兄弟情谊,而是最肤浅的酒肉之交。最好的感情应该是:你醉我陪你直到方休,你拒绝,我也一样体谅。

一旦道德开始绑架,爱心就开始变质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而不是道德的枷锁。一旦道德开始绑架,爱心也开始变质。喜怒哀乐是表情不是表演,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而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

小伙伴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

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吗?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2023年,用“中国视角”记录精彩瞬间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3年,我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任摄影记者的工作进入了第五年。这一年,欧洲经济民生在疫情后缓缓恢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世界局势发生着变革,欧洲地缘政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展现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国际新闻采访现场更加注重用镜头聚焦“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视角”。

每年1月份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备受欧洲民众瞩目。与往年不同,2023年的布鲁塞尔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扎堆亮相,成为车展上亮丽的风景线。一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品发布会甚至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这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可。因此在车展现场,我怀着自豪的心情,拍摄了很多“老外”围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饶有兴趣地观看、评测的照片。或许不远的未来,更多、更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进入欧洲市场,走向世界。

↑2023年1月13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媒体开放日上参观比亚迪汉电动汽车。

尽管2月份的欧洲大地尚处寒冷的冬天,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的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来自匈中两国的建设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忙碌着。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为了报道好这项惠及中欧人民的工程,我出差匈牙利与当地外籍同事一同开展融媒体报道。采访中,我们结识了中文流利的中铁匈塞铁路电气化局分部行政办公室的副主任鲍尔陶、每天通勤320公里的中铁上海局匈塞项目总施工经理翁布鲁施·陶马什和带领团队历经十个月形成《匈塞铁路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的中铁匈塞铁路中铁九局项目分部的总工程师陈仲亮。

我与同事被这些匈塞铁路“建设者”的故事深深打动着。采访过程中,我们奔赴了项目的多个施工现场,用详实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近距离的图片记录下了这些建设者们的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他们曾经付出过的努力与项目建设的不易。

↑2023年2月22日,在匈牙利索包德萨拉什,翁布鲁施·陶马什(左一)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工地与同事交流。

随着疫情的缓解,中国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无论是聚精会神研究中国青瓷的外国观众,还是挥舞旗帜为熊猫送行的荷兰儿童,更多的欧洲民众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情缘。比利时著名的天堂动物园园长、设计北京冬奥会大跳台的比利时建筑设计师,都讲述了他们与中国的故事,现场观众听得眼神放光,仔细做笔记,我力争用镜头捕捉他们与中国之间细腻的情怀。

↑2023年4月3日,参观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听瓷语 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上观赏瓷器。

↑2023年9月27日,儿童在荷兰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参加仪式,为大熊猫“梵星”送行。27日上午,荷兰中部小城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为“梵星”举办隆重的欢送仪式。大熊猫“梵星”27日启程返回中国,数百名荷兰民众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2023年7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观众在“艺术中的中国故事——中欧艺术交流与对话”活动中聆听中国文化故事。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的地缘政治悄然发生着变化。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进展是世界媒体聚焦的主题。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结束了其中立国的历史,这是世界大变革格局中的一个缩影。那一天,春寒料峭,北约组织在其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为芬兰“入约”举行升旗仪式。在媒体人群中,我站在旗杆的旁边,拍摄了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发言的照片。最初,我对拍摄角度不满意,照片中,部分画面遭到了旗杆的遮挡,但一位资深编辑给出了一种解读让我颇受震撼:“生硬的旗杆隔开了画面,正如这个世界,被深深地割裂了”。地缘政治的改变,影响有多远,可能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人们答案。

↑2023年4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芬兰加入北约仪式上发言。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每一次有关军事的新闻报道似乎都有所寓意。7月21日比利时举行阅兵式庆祝国庆日,我照例在官方安排的摄影位置上拍摄既定动作。但当我拍摄数架美制F-16战机群呼啸着飞过城市上空时,一只飞鸟突然掠过取景器。飞鸟的“闯入”让我眼前一亮,我随即按下快门。照片中,这只飞鸟与“战隼”相对而飞,形成了对立的戏剧性画面,为这次平淡的采访拍摄增添了一抹趣味和隐喻。

↑2023年7月2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多架F-16战机参加国庆日阅兵式。

除政治、经济、文化类新闻外,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体育摄影也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的一员以来,我一直注重用行动捍卫这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2023年虽然是体育小年,但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我还是参与拍摄了不少体育新闻,记录了不少精彩的瞬间。

比利时斯帕赛道是赛车界一条著名的赛道,这里的高速弯道——红河Eau Rouge弯道因气候多变、地势起伏而充满危险。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事故乃至悲剧。在2023年4月的国际汽联比利时斯帕6小时耐力赛上,我有机会在这里拍摄。比赛当天阴雨连连,赛道湿滑。刹那间,一辆保时捷赛车在高速出弯时失控,狠狠地撞到护栏上,发生了强烈的旋转和撞击;无独有偶,片刻之后,一辆被认为是夺冠热门的丰田赛车也发生了撞车事故,浓烟滚滚,令人揪心。得益于无比的专注度和相机的高速对焦、连拍功能,两个最重要的新闻瞬间被我稳稳拍下,它们也展现出赛车运动的凶险与刺激。

↑2023年4月28日,Project 1 - AO车队的美国车手海耶特驾驶保时捷911 RSR-19赛车在LMGTE AM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4月28日,丰田Gazoo Racing车队的新西兰车手哈特利驾驶丰田GR010 - Hybrid赛车在超级跑车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我随团队参加了两次大型体育赛事报道——8月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和9月底至10月初的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在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现场,根据分工,我坚守着自己的拍摄位置,力求不放过任何面前的精彩瞬间。在高度的注意力下,我记录了荷兰人“摔丢”奖牌的关键瞬间,记录了短跑名将理查德森的激情四射,记录了中国铅球运动员巩立姣的“憨态可掬”,以及遥控相机视角下酷似雕塑的中国标枪运动员……

↑2023年8月19日,荷兰队第四棒选手博尔(右)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决赛终点前摔倒掉棒,美国队第四棒选手霍尔莫斯冲向终点。美国队以3分08秒8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世界纪录。

↑2023年8月26日,美国队最后一棒选手理查德森(右一)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接棒后冲刺。

↑2023年8月26日,中国选手巩立姣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决赛前与吉祥物一起热身。

↑2023年8月23日,中国选手刘诗颖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预赛中。

我的驻欧收官摄影报道——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同样充满故事性与戏剧性。

2013年,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正是在安特卫普夺得了自己的首个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十年之后,历经体坛风云的跌宕起伏,她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赢得个人第六枚世锦赛全能金牌,成为体操历史上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得到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拜尔斯泪珠夺眶而出,在黑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晶莹剔透。通过长焦镜头,我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成为当天体坛新闻的热点画面。首次参加世锦赛的中国“小花”邱祺缘令人欣喜,她在高低杠单项决赛中表现完美,摘得职业生涯首枚世锦赛金牌,为2024巴黎奥运会奠定了信心。我的镜头稳稳地跟着她,拍摄她比赛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完成动作后,她兴奋地与教练拥抱,情绪十分饱满,脸上充满胜利的喜悦。我在场边拥挤的记者夹缝中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瞬间,成为表现邱祺缘夺冠故事的关键画面。

↑2023年10月6日,冠军美国选手拜尔斯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颁奖仪式上落泪。

↑2023年10月7日,冠军中国选手邱祺缘(右)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后与教练拥抱庆祝。

2023年10月,随着任期的结束,我在欧洲五年有余的摄影工作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五年来,我收获满满,很荣幸能够连续在《我在现场》栏目上讲述我的欧洲故事,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新闻现场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照片背后的故事。

郑焕松2023年其他摄影作品:

↑2023年3月19日,在比利时东部的小城斯塔沃洛,装扮成“白衣人”形象的表演者参加狂欢节游行。

↑2023年3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两只鹦鹉在树上栖息。

↑2023年4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女子在樱花下遛狗。

↑2023年7月30日,红牛车队荷兰车手维斯塔潘在2023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比利时大奖赛颁奖仪式上庆祝夺冠。

↑2023年10月2日,墨西哥选手保利娜·坎波斯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平衡木预赛中。

↑2023年10月7日,刘洋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吊环决赛后庆祝夺冠。

策划:兰红光

统筹:武巍、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编辑:章磊、杨纯、金马梦妮、郝建伟

记者:郑焕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2023年,用“中国视角”记录精彩瞬间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3年,我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任摄影记者的工作进入了第五年。这一年,欧洲经济民生在疫情后缓缓恢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世界局势发生着变革,欧洲地缘政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展现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国际新闻采访现场更加注重用镜头聚焦“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视角”。

每年1月份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备受欧洲民众瞩目。与往年不同,2023年的布鲁塞尔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扎堆亮相,成为车展上亮丽的风景线。一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品发布会甚至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这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可。因此在车展现场,我怀着自豪的心情,拍摄了很多“老外”围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饶有兴趣地观看、评测的照片。或许不远的未来,更多、更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进入欧洲市场,走向世界。

↑2023年1月13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媒体开放日上参观比亚迪汉电动汽车。

尽管2月份的欧洲大地尚处寒冷的冬天,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的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来自匈中两国的建设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忙碌着。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为了报道好这项惠及中欧人民的工程,我出差匈牙利与当地外籍同事一同开展融媒体报道。采访中,我们结识了中文流利的中铁匈塞铁路电气化局分部行政办公室的副主任鲍尔陶、每天通勤320公里的中铁上海局匈塞项目总施工经理翁布鲁施·陶马什和带领团队历经十个月形成《匈塞铁路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的中铁匈塞铁路中铁九局项目分部的总工程师陈仲亮。

我与同事被这些匈塞铁路“建设者”的故事深深打动着。采访过程中,我们奔赴了项目的多个施工现场,用详实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近距离的图片记录下了这些建设者们的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他们曾经付出过的努力与项目建设的不易。

↑2023年2月22日,在匈牙利索包德萨拉什,翁布鲁施·陶马什(左一)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工地与同事交流。

随着疫情的缓解,中国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无论是聚精会神研究中国青瓷的外国观众,还是挥舞旗帜为熊猫送行的荷兰儿童,更多的欧洲民众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情缘。比利时著名的天堂动物园园长、设计北京冬奥会大跳台的比利时建筑设计师,都讲述了他们与中国的故事,现场观众听得眼神放光,仔细做笔记,我力争用镜头捕捉他们与中国之间细腻的情怀。

↑2023年4月3日,参观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听瓷语 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上观赏瓷器。

↑2023年9月27日,儿童在荷兰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参加仪式,为大熊猫“梵星”送行。27日上午,荷兰中部小城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为“梵星”举办隆重的欢送仪式。大熊猫“梵星”27日启程返回中国,数百名荷兰民众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2023年7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观众在“艺术中的中国故事——中欧艺术交流与对话”活动中聆听中国文化故事。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的地缘政治悄然发生着变化。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进展是世界媒体聚焦的主题。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结束了其中立国的历史,这是世界大变革格局中的一个缩影。那一天,春寒料峭,北约组织在其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为芬兰“入约”举行升旗仪式。在媒体人群中,我站在旗杆的旁边,拍摄了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发言的照片。最初,我对拍摄角度不满意,照片中,部分画面遭到了旗杆的遮挡,但一位资深编辑给出了一种解读让我颇受震撼:“生硬的旗杆隔开了画面,正如这个世界,被深深地割裂了”。地缘政治的改变,影响有多远,可能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人们答案。

↑2023年4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芬兰加入北约仪式上发言。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每一次有关军事的新闻报道似乎都有所寓意。7月21日比利时举行阅兵式庆祝国庆日,我照例在官方安排的摄影位置上拍摄既定动作。但当我拍摄数架美制F-16战机群呼啸着飞过城市上空时,一只飞鸟突然掠过取景器。飞鸟的“闯入”让我眼前一亮,我随即按下快门。照片中,这只飞鸟与“战隼”相对而飞,形成了对立的戏剧性画面,为这次平淡的采访拍摄增添了一抹趣味和隐喻。

↑2023年7月2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多架F-16战机参加国庆日阅兵式。

除政治、经济、文化类新闻外,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体育摄影也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的一员以来,我一直注重用行动捍卫这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2023年虽然是体育小年,但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我还是参与拍摄了不少体育新闻,记录了不少精彩的瞬间。

比利时斯帕赛道是赛车界一条著名的赛道,这里的高速弯道——红河Eau Rouge弯道因气候多变、地势起伏而充满危险。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事故乃至悲剧。在2023年4月的国际汽联比利时斯帕6小时耐力赛上,我有机会在这里拍摄。比赛当天阴雨连连,赛道湿滑。刹那间,一辆保时捷赛车在高速出弯时失控,狠狠地撞到护栏上,发生了强烈的旋转和撞击;无独有偶,片刻之后,一辆被认为是夺冠热门的丰田赛车也发生了撞车事故,浓烟滚滚,令人揪心。得益于无比的专注度和相机的高速对焦、连拍功能,两个最重要的新闻瞬间被我稳稳拍下,它们也展现出赛车运动的凶险与刺激。

↑2023年4月28日,Project 1 - AO车队的美国车手海耶特驾驶保时捷911 RSR-19赛车在LMGTE AM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4月28日,丰田Gazoo Racing车队的新西兰车手哈特利驾驶丰田GR010 - Hybrid赛车在超级跑车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我随团队参加了两次大型体育赛事报道——8月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和9月底至10月初的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在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现场,根据分工,我坚守着自己的拍摄位置,力求不放过任何面前的精彩瞬间。在高度的注意力下,我记录了荷兰人“摔丢”奖牌的关键瞬间,记录了短跑名将理查德森的激情四射,记录了中国铅球运动员巩立姣的“憨态可掬”,以及遥控相机视角下酷似雕塑的中国标枪运动员……

↑2023年8月19日,荷兰队第四棒选手博尔(右)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决赛终点前摔倒掉棒,美国队第四棒选手霍尔莫斯冲向终点。美国队以3分08秒8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世界纪录。

↑2023年8月26日,美国队最后一棒选手理查德森(右一)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接棒后冲刺。

↑2023年8月26日,中国选手巩立姣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决赛前与吉祥物一起热身。

↑2023年8月23日,中国选手刘诗颖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预赛中。

我的驻欧收官摄影报道——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同样充满故事性与戏剧性。

2013年,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正是在安特卫普夺得了自己的首个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十年之后,历经体坛风云的跌宕起伏,她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赢得个人第六枚世锦赛全能金牌,成为体操历史上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得到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拜尔斯泪珠夺眶而出,在黑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晶莹剔透。通过长焦镜头,我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成为当天体坛新闻的热点画面。首次参加世锦赛的中国“小花”邱祺缘令人欣喜,她在高低杠单项决赛中表现完美,摘得职业生涯首枚世锦赛金牌,为2024巴黎奥运会奠定了信心。我的镜头稳稳地跟着她,拍摄她比赛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完成动作后,她兴奋地与教练拥抱,情绪十分饱满,脸上充满胜利的喜悦。我在场边拥挤的记者夹缝中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瞬间,成为表现邱祺缘夺冠故事的关键画面。

↑2023年10月6日,冠军美国选手拜尔斯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颁奖仪式上落泪。

↑2023年10月7日,冠军中国选手邱祺缘(右)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后与教练拥抱庆祝。

2023年10月,随着任期的结束,我在欧洲五年有余的摄影工作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五年来,我收获满满,很荣幸能够连续在《我在现场》栏目上讲述我的欧洲故事,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新闻现场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照片背后的故事。

郑焕松2023年其他摄影作品:

↑2023年3月19日,在比利时东部的小城斯塔沃洛,装扮成“白衣人”形象的表演者参加狂欢节游行。

↑2023年3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两只鹦鹉在树上栖息。

↑2023年4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女子在樱花下遛狗。

↑2023年7月30日,红牛车队荷兰车手维斯塔潘在2023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比利时大奖赛颁奖仪式上庆祝夺冠。

↑2023年10月2日,墨西哥选手保利娜·坎波斯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平衡木预赛中。

↑2023年10月7日,刘洋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吊环决赛后庆祝夺冠。

策划:兰红光

统筹:武巍、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编辑:章磊、杨纯、金马梦妮、郝建伟

记者:郑焕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庆二手suv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