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3后轮使用鼓刹 从技术角度谈谈原因是什么?
大众ID.3自从降价以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月销售近三个月不断上升,十月交付达1.5万台。而对于这台纯电小车网上很多自媒体或者车评人都会吐槽其使用的鼓刹系统。其实,不仅ID.3整个MEB平台生产出来的车辆使用的都是鼓刹系统,包括ID家族和奥迪Q4-etron。也正因为如此,让大众ID新能源车型备受争议,甚至被贴上偷工减料的标签,今天笔者就从技术上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大众ID会选择鼓刹系统。
被诟病的原因很多吐槽鼓刹的原因是对比了碟刹。在家用燃油车时代,在很多低端车都会使用鼓刹,如比亚迪F3、五菱宏光小面包,而稍好一点的小轿车都会采用视觉更加优秀的碟刹,在一些高端车甚至会选用黄色、红色、绿色色彩的碟刹以彰显个人的品味。在功能方面,由于碟刹采用的是夹紧刹车盘的方式刹车,夹钳间隙远小于鼓刹,刹车时车辆更丝滑。对于一台刚推出时指导价16万起的纯电车使用鼓刹自然就招来了众多的质疑。
鼓刹和碟刹的结构区别
鼓刹的特点鼓刹也有其固有的特点,比如长期免维护,制动力大,至今在重卡车上现在依旧使用。但因为其密封结构,散热性能没有裸露在外的碟刹优秀,重卡连续重刹后产生热衰减会影响制动效果,一般采用的是洒水散热的方式降温。
ID系列为什么“剑走偏锋”选用鼓刹?ID系列车型上应用的鼓刹系统为德国大陆新开发的双向伺服式鼓式制动器(EPB-DS),为什么ID车会要专门开发一款电车专用鼓刹,设计师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鼓刹的结构可以延长续航
延长续航也是官方介绍这套系统时的说法,前文我们了解到,鼓刹和碟刹相对制动盘的间隙不同,碟刹系统在刹车踏板松开后由于油压延迟,依然会在夹钳中存在一定时间的残余力,而鼓刹系统由于存在复位弹簧以及摩擦面间隙大,不会存在制动力残留的情况,减少能量损耗提高续航里程,车主会发现ID系列车型的无动力溜车距离会比燃油车远很多。续航重要,舒适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鼓刹系统制动时顿挫感如何解决?这就是下面要说的系统匹配。
2、电制动优先策略让鼓刹基本“躺平”
会不会顿挫我们先从驾驶设定讲起。ID.3设置有D档和B档:
1、在B档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相似,松开油门时车辆自动进入能量回馈。
2、在D档的情况下,车辆在选择舒适或者经济驾驶模式时,拆下制动踏板车辆会优先投入电制动,将车辆动能回馈到电池中,在车辆速度降到5km/h以下时根据刹车踏板踩踏深度适时投入后轮鼓刹,刹停车辆并自动驻车。可以看到,由于电制动的加入其实鼓刹的使用频率很低,在整车驾驶频繁制动时也不会带来顿挫的问题。在车辆快要停车时车主会常常听到后方一声沉闷的“咚”声,就是鼓刹投入制动时的声音。
同时由于鼓刹的使用频率低,结合其密封免维护的结构设计,在新能源车上使用鼓刹可以做到终身免维护!
官网内容
3、成本降低?
在当下鼓刹的材料成本比碟刹更低,使用鼓式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制造成本,这也是引来了“偷工减料”质疑的原因。但作者认为从技术设计上来看,成本并不是选择鼓刹的主因,或许鼓刹由于结构材料的优势能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降本,但比起针对电动车全新开发一款鼓刹系统,由于没有规模批量的分摊,或许比直接采用碟刹系统的成本更高!具体的成本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是降本那也是附属带来的好处。
鼓刹的散热问题是否影响制动力?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热衰减的问题,之前提到鼓刹多次重刹会出现热衰减问题,其实不管是碟刹还是鼓刹,只要是长时间刹车都会产生热衰减导致刹车性能下降的问题,由于鼓刹自身结构的原因,其散热性能远低于碟刹。但新能源车由于执行电制动优先的策略,鼓刹基本不会出现长时间摩擦。
关于制动力的问题,如果由于一个鼓刹而去否定一台车这是不理智的想法。从车辆设计角度而言,制动是一个耦合度很高的系统,制动距离是制动部件、轮胎、车辆轴荷分配、制动力分配等各项综合作用的结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四轮盘刹的比亚迪海豚,刹车距离在39米开外,而前盘后鼓的ID.3,刹车距离在36米左右,差距基本上是一台A0级小车的身位。这里并没有贬低海豚这台车辆的意思,两台车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新能源车,但是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鼓刹并不是制动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际上,汽车工业史刹车距离上的巨大进步,其实不是盘刹带来的,而是轮胎厂商在技术、设计、配方上的进步,才大大缩短了整车的刹车距离,同时也提升了车辆的操控能力。
ID系列车型采用的是前碟刹后鼓刹的制动方式,前后轴重分配接近50:50,为保证前后制动不会出现提前失效的情况,一般车辆制动力会按照前后7:3制动力分配标定,防止一方提前出现热衰减。在实际测试中,ID.3车辆连续20次紧急制动也未出现热衰减问题。
ID.3设备布置
最后的话大家应该都了解德系车的产品特点,主打实用、品质和过硬的机械素质。从产品技术分析上看,MEB平台的设计指导是从纯电车的特点引导进行开发,有了鼓刹系统在纯电领域的“重生”。
对于大众ID车型使用鼓刹你觉得是不是成本引导的结果,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童车怎么选?安全排第一:酷骑F3 碟刹儿童自行车测评
随着天气转暖,儿子天天嚷嚷着要去参加进小区里小朋友们的"飙车党",跟小朋友一起骑车锻炼身体也能构建自己的社交能力,但人多速度也不慢总担心安全问题,之前那辆车的刹车就不太好用,所以这次给他选车的时候特别关注刹车的设计。
我选择童车最看重2点,刹车和车架。小孩子本来就不太习惯捏刹车,刹车好不好用直接影响了培养孩子使用刹车的习惯,以及紧急刹车时的安全性。
而车架的外观和材质则基本决定了车子的轻便程度和颜值,就算在成人的公路车里,颜值也绝对是重中之重。
最后选的是酷骑的一款型号为F3的16寸铝合金童车。
市面上适合6岁娃的16寸车型,大多使用V刹和鼓刹,比如迪卡侬最高端的16寸车型和Trek的童车,都搭配的是双v刹。
而酷骑F3比较夸张的使用了前V刹,后轮碟刹的配置。碟刹的锁紧力和可靠性可要比V刹好多了,而且刹车力度也更线性,安全性更好。
F3使用了纯色的铝合金车架,除了简单的logo外没有别的装饰,让整车看起来更接近成人的专业自行车,而非一辆花花绿绿的童车,毕竟孩子大了,无论是他还是我都有点排斥那种明显低龄化的外观。
当然,这款车还不止这些亮点,一边开箱一边说
车包装的很严实,到手基本都装好了,只需要装上脚踏和车把就好,安装工具配件包里都有。配件还包括了一对辅助轮和一个迷你打气筒,这个打气筒很好玩,可以让娃自己打气。
安装过程很简单,大点的娃在我的指导下就能完成。
车很快就装好了,看看效果,银色车架搭配黑色的车把和车座越看越漂亮,一点都没有童车的玩具感觉。
金属漆的漆水工艺相当不错,阳光下星星点点的反射,这种档次的漆面在成人的入门级公路车都不多见了。车架线条流畅有力, 焊接工艺毫不马虎,这车架一上手就知道是好东西。
酷骑的LOGO低调而和谐,搭配起来颇有高级感。
车头位置还用了复古风格的金属LOGO牌,金属同色阳刻,虽然是辆童车,车架的细节真的相当好。
车把是更容易操作的小燕把,头管位置留了很大的余量以方便调节车把高度。
橡胶握把防滑耐用,虽说比海绵把套手感稍差,但更方便清洗耐脏。刹车手柄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小号手柄,和车把的间隙更小,宝宝的小手也能轻松捏住刹车。
前刹车是标准的V刹,而后刹则比较越级的配置了线拉碟刹。相比v刹碟刹的优势非常大,首先来令片和碟片摩擦提供了极强的制动力,而且也不像v刹那样害怕雨天以及刹车皮的磨损。最主要的还有能提供更均匀线性的刹车手感,俗称捏多少刹多少,不会突然刹死。
但碟刹也有一些问题,首先是调不好容易蹭碟,好在F3的碟刹并没有因为是童车而简化结构,该有的张力调节螺丝等等都有,调整起来还是方便的。 而且一旦调好轻易不需要再次调整。
其次是碟刹会更重一点。
不过我觉得这些相比碟刹带来的安全性都是值得的,包括现在主流的公路车也都已经进入碟刹时代。关键时刻刹得住,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车座设计的不会过软,面积大,支撑好,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力。快拆的坐管夹和带有刻度的坐管也方便快速调整高度。
轮圈花鼓都比较扎实,重量上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接下来是试车环节:
金属银真的很酷,娃第一眼就喜欢上这辆车了,毕竟随着年龄增长,审美也逐渐变化,也不喜欢在车上装什么小鸭子一类了,不过还戴着小时候的小熊头盔。
骑行几何设计的相当合理,骑乘空间充足,可以舒展的骑行。需要注意的是和成年人一样,娃骑车也不能为了脚踩到地而将座位调太低,合适的高度更方便发力,骑行也更舒适。 当然如果不习惯可以慢慢升高。
因为使用了铝合金车架,以及坐管和车把把横都是超轻铝合金材质,整车的重量控制的很好,再使用碟刹和安装了车支的情况下,实测也只有7.3kg,在童车中已经算是相当轻便了,轮组和中轴的润度也不错,踩起来明显更省力,整车的操控特别好,加上碟刹捏起来更轻,娃在过弯的时候更有信心了,也更安全。
而且必须提一句的是,在使用了内走线车架的情况下,无论是前刹还是后刹的手感都特别好,非常顺畅,孩子的小手捏起来也是轻轻松松的,也更能控制刹车的力度。骑了这款车以后,他也改掉了一刹车就拿脚帮忙的坏毛病。
最后还得说一句,这个车是真的漂亮,和小朋友一起骑的时候绝对是最靓的仔。
酷骑F3是一款从设计到配置上都比较高的16寸童车,尤其是车架的用料,工艺和外观在这个级别都是相当强的,在多数品牌不太在意这个级别刹车的情况下,F3的碟刹配置也是一大亮点。轻便的车身,安全的碟刹加上童车合理的骑行几何带来的操控性,让娃骑起来特别舒适且安全,家长也更安心。我觉得做活动1000出头的价格给到这个配置并不贵,而且酷骑和很多大品牌一样,都有童车的以旧换新活动,随着孩子长大,可以拿旧车抵扣现金购买更大一号的新车,不用担心旧车浪费,并且这些旧车会以你的名义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能让这些孩子也享受运动的快乐,我觉得这点做的是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