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2012年汽车销量怎么样

数读 | 从小厂到“迪王”,争议中狂飙突进的比亚迪

文:汽车日报 宋爱菊

[汽车日报 行业] 2003年,比亚迪购入秦川汽车,随后拆解了几十辆丰田的比亚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逆向开发”推出了比亚迪F3,这款车在今年4月随着比亚迪全面停产燃油车而停产。你可能想不到,这款带着山寨原罪的老将F3,19年的时间共为比亚迪贡献了超200万辆销量。

比亚迪F3,把当年这家跨界造车的企业带入了造车快速道

然而F3已经是比亚迪的过去式了,如今比亚迪的身份是全球销量最高、垂直整合体系最为全面的新能源车企。就在前几天,比亚迪刚刚举行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这条全新赛道上,这个燃油时代不突出甚至有点不光彩的企业,开始在新赛道上享受着明星光环,但同时伴随它的,还有不绝于耳的“自燃起火”、“品控差”等声音。

从“小厂”到年销百万?

比亚迪有很多个身份,从手机电池业务起家,到和富士康并驾齐驱的手机代工商,再跨入到整车制造、光伏、车载动力电池等领域,比亚迪是一个业务多元的企业,只是它如今更为耀眼的身份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它接连在金九银十取得了月销20万辆的成绩,可以说,今年每一个新的月份,它都在创造着这家企业从来都没有过的销量高峰。甚至比亚迪终于即将达成首个年销破百万的成绩: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比亚迪累销乘用车139.8万辆(比亚迪的商用车销量占很小比例,今年前10月共计销售5031辆),按照当前的销量走势,它甚至有可能在2022年达成190万辆的销量规模,逼近200万辆。

比亚迪的销量自2021年开始起飞

这样的成绩似乎让人忘记了,比亚迪一直是个年销量很少突破50万辆的“小厂”: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间,比亚迪的乘用车销量规模一直徘徊在30-40万辆(比亚迪的商用车销量规模很小,2017年上险量最高为1.25万辆,因此本文对商用车数据不做统计)。

如果说比亚迪崛起的王牌武器是什么?有人说是刀片电池的横空出世,有人说是从比亚迪双模DM技术衍生出的DM-i超级混动系统的诞生。但严格地说,是DM-i帮助比亚迪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宋PLUS DM-i是如今DM-i技术平台最热卖的车型

截取2016-2022年10月来看,2016-2017年期间,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对纯电和插混的鼓励力度差异不大,比亚迪插混销量明显高于纯电;但自2018年起,随着补贴政策对纯电技术路线的相对倾斜,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开始攀升,到了2020年,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为10.3万辆,而插混车型的销量则跌落至4万辆。2020年原定是我国新能源补贴的最后一年,虽然我国宣布延长补贴至2022年底,但由于补贴大幅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自2021年起正式步入市场化阶段。

比亚迪的插混销量在2020年之后触底反弹

在新能源汽车打响市场化第一枪之时,2021年1月11日,比亚迪在深圳发布DM-i技术平台及基于该技术平台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及唐DM-i三款新车,并宣布三车将同时上市,预售价分别为10.78-14.78万元、15.38-17.58万元以及19.78-22.48万元,可见,比亚迪早已做好了率先抢滩市场的准备。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DM-i技术平台发布会上表示,DM-i超级混动将扮演颠覆者的角色,同时干掉燃油车和增程式。

比亚迪也确实做到了,凭借着DM-i技术,比亚迪的插混车型销量从2020年的4万辆增长到了2021年的23万辆,增长了近6倍;2021年也由此成为比亚迪DM-i技术的元年。

2021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的73%

2021年也是比亚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随着插混车型销量的水涨船高,其新能源销量占比在2021年突涨至73%;而且,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比亚迪燃油车销量首次掉落至20万辆以下,达19.4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份额的突飞猛涨,加上DM-i技术和刀片电池的双重加持,比亚迪在2022年4月毅然决然地宣布停产燃油车,虽然直至今年10月,比亚迪F3等燃油车仍有销量,但那也只是带有历史的库存车罢了。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比亚迪共计销售乘用车121万辆,包括插混、纯电在内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高达98.4%。这是任何一家传统车企看了都要吓退三步的数字:他们可以革自己的命,但目前大多数传统车企还不具备足够的新能源实力。

热销车型:王朝系列一马当先,海洋系列孕育希望

说完宏观层面,我们再来细看下比亚迪各个车型的表现。2020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的起点,那么我们截取2020-2022年10月,来看看在市场这个大炼炉里,比亚迪哪些车型更热销。

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2020-2022年10月,比亚迪最为热销的车型是宋PLUS,总销量达37.7万辆。宋PLUS上市于2020年9月,初期上市的车型只有燃油版,插混版车型于2021年3月上市,并很快夺走了燃油版的风头。具体来看,2020-2022年10月期间,宋PLUS插混车型上险量为26.4万辆,占比宋PLUS总销量的70%;纯电动上险量为6.9万辆,占比18%;燃油版宋PLUS的销量仅为4.3万辆,占比12%。

比亚迪热销车型以王朝系列为主

排在第二位的是比亚迪汉,这款车上市于2020年7月,是一款中大型轿车;不同于宋PLUS,汉上市时就定位于新能源车型,拥有纯电动和插混两种动力类型。2020-2022年10月,汉累计销售31.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上险量为19.6万辆,插混版为11.4万辆。

秦是比亚迪王朝系列的开山之作,诞生于2014年。比亚迪秦是当时全球第一款支持纯电混动双模式切换的新能源车型,自面世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因此衍生出了秦家族车型,涵盖秦、秦Pro、秦PLUS,具体动力类型来看,秦PLUS是一款主打DM-i插混技术的车型,秦以及秦Pro则主销纯电动版。

海豚当前因空调喷粉事件引爆舆论

从比亚迪热销Top 10车型可以看出,王朝系列车型是销售主力,共占8个热销席位。另外两款热销车型,一款是来自“海洋生物”系列的海豚,这款车上市于2021年8月,是一款纯电动小型轿车。海豚这款车当前也是“声名在外”,原因就在于这款刚上市一年多的车型,集中爆发了“空调喷粉”事件。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但也确实给比亚迪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在海量订单面前,一定要牢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若不重视,比亚迪很可能将“重蹈2010-2012年间的覆辙”。

另外一款车型就很有意思了,竟然是比亚迪F3,这款即将退出历史的车型,在2020-2022年10月这个比亚迪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间段,竟低调卖出7.5万辆。而这款车型的排名恰好是第十位,这也意味着,这款车很快将交棒给后辈,而紧随它后面的仍是一众新能源车型,包括比亚迪e2、宋Pro等。

2020款比亚迪F3 1.5L 手动经典型

写在最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比亚迪这家曾“致敬”、“逆向”不少经典车型的企业,如今已凭借DM-i技术及刀片电池的横空出世,从一家年销三十余万辆的“小厂”,一跃成为年销超百万辆的新能源车企,甚至已经完成从逆向到“反逆向”的华丽转身:据媒体报道,丰田在日本购买了几十辆比亚迪,并交给研究开发人员进行拆解和研发。

在比亚迪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坚持和不断迭代的插混技术和纯电平台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比亚迪享受着无法满足市场订单需求的烦恼,而曾与其同行的多数传统车企却在神伤库存越来越多。

不过比亚迪也不是没有隐忧,当前海豚引发的空调喷粉事件正是一个信号,这意味着比亚迪在体量扩张背后,也需要同步做好产品质量把控,牢记“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否则2010年曾经遭遇的质量问题大爆发的噩梦,不是没有可能上演。

你对如今狂飙突进的比亚迪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从“山寨王”到300万销量,比亚迪是如何做到的?曝王传福发家史

“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在2025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

——王传福

2007年8月9日 深圳·坪山

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用时13年,而从“100万到200万”仅用时1年,再从“200万到300万”时间缩短为惊人的半年。就在上个月,站在300万起点的比亚迪发布了高端品牌:仰望。

当多数人都在议论比亚迪在“仰望”什么时,另一些人则把目光投向了20年前,那是王传福和比亚迪一起脚踏实地走过的时光。

风起于秦川

2002年年底,位于深圳特区沙头角的明斯克号航母上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虽然此时南方的天气已经转凉,但对于几位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而言,这里仍足够温暖。

站在明斯克号的甲板上,一位东道主模样的人对四位客人说道,“希望未来大家能一起打造一个汽车业的明斯克航母。”

说这话的是当时比亚迪的一位高管,而那四位客人则是秦川汽车的四位老总。在外人看来,他们的话跟吹牛皮差不多。因为此时的比亚迪还只是一家电池厂,王传福广为人知的称呼还是“电池大王”。

其实早在王传福之前,来自浙江的放牛娃李书福就已经找上了秦川,不过最终联姻失败。随后江阴富豪仰融亲赴西安,对秦川伸出了橄榄枝。但好景不长,仰融案发,他仓皇出逃。命运最终把绣球抛给了无为小子王传福,台下却传来一片喝倒彩的声音。

除了明斯克号上的那几个人,当时没多少人相信王传福能把汽车做起来。事实上,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后来担任比亚迪副总裁的夏治冰就是坚定的反对者。这个王传福在1998年亲自去北大招回来的年轻人忧心忡忡地告诉王传福,“风险太大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更有媒体直言,“比亚迪造车是无知者无畏的不知深浅的大冒进”。

不过王传福还是固执己见,在离他37岁生日还有20多天时,他斥资2.7亿元购入秦川汽车77%的股权。从此,比亚迪正式进军汽车业。收购完成后,王传福破天荒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一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风采。站在始皇帝气势如虹的千军万马面前,王传福心潮澎湃。或许在那时,比亚迪就注定要改写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格局。

不过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股东们的反对并不多余,就在收购的次日,比亚迪就迎来基金机构的“洗仓”,股价随即开始暴跌,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7亿港元,且后续跌幅加剧,惨不忍睹。与此同时,王传福却给秦川所有员工全面加薪,且无一人被裁。为了尽快融入秦川,被派往秦川的夏治冰学会了吸烟,跟员工打成一片。

那时的王传福无暇顾及股价,作为技术狂人,他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于是他远赴上海,约见了当时国内著名的汽车设计专家——廉玉波。在上海金茂大厦谈了几个通宵后,廉玉波决定加入比亚迪。后来廉玉波在上海招了几十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购置了一些设备,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就此诞生。

2004年年末,比亚迪研发出了第一款经济型轿车,内部代号“316”。兴奋的王传福赶紧请来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结果当大家看到车的时候,瞬间就鸦雀无声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丑的车,想说几句客套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夸。

在股价暴跌时,王传福没有过多忧伤。而在看到比亚迪的第一款车出生即“夭折”时,这位狂人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316”这款车永远封存。

有人不解地问,这样岂不是把1亿多的研发费用和一年多的时间打水漂了?王传福凝重地说,“比亚迪做的第一款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巨人的肩膀

说到成功,牛顿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316”夭折后,王传福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巨人。

彼时,市场上卖的最好的轿车就是丰田花冠,2003年更是以2300万辆的成绩刷新了汽车单一品牌累计销量的世界纪录。王传福一眼就相中了花冠,于是他一脚便踩在了丰田的肩膀之上。和当时的很多中国企业一样,比亚迪造车的秘诀之一就是“山寨”。

2005年,一款叫F3的乘用车正式面世,它是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车。不仅全国人民看傻眼了,丰田自己也看傻眼了,这不就是换标花冠吗?坊间更是传说这两辆车上的零部件都可以互换,完全兼容。

彼时,报纸上类似《车主花500元比亚迪变成丰田被抓》的新闻也渐渐多了起来,甚至换车标还形成了产业。被抓的车主告诉交警,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面子,就花了几百元元去汽修店将引擎盖、轮胎、方向盘上等25处比亚迪标志全换成了“丰田”的标志,立刻就让这辆7万元的比亚迪车变成了15万多的丰田车。

这么便宜的“丰田车”自然引发了购买狂潮,上市第一年便月销过万。比起十几年后蔚小理的月销量,比亚迪堪称奇迹。但即便如此声势浩大,在这款车上市后的几年里,丰田始终都没有对比亚迪发起过任何知识产权的诉讼,尽管他们曾把F3买回去拆解研究。

“我们大量的使用非专利的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譬如说汽车的外观专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5个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权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两年后,在被别人追问起来时,王传福坦然地说比亚迪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和三洋、索尼打过专利官司的王传福深知专利的厉害,他不允许研究人员直接抄袭那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当时在比亚迪,负责处理专利问题的人就有500多个。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曾毫不避讳地说,“我们每年都要拆掉很多车,如果想用一种技术,先看有没有专利,有就调整、规避掉,没有就拿来用。”他直言,他们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后来,比亚迪又陆续推出了多款车,似乎不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有人说比亚迪F0的原型就是丰田Aygo,F6酷似广本雅阁和丰田凯美瑞,F8被曝出模仿奔驰C级和雷诺梅甘娜CC……

F3的横空出世让比亚迪一鸣惊人,仅仅一年多时间,销量便达到了10万辆。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通用汽车在百岁生日之际宣布破产,韩国双龙汽车也陷入窘境,戴姆勒公司停产一个月,欧宝汽车几乎关闭全部欧洲工厂,多家车企销量暴跌……全球汽车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令人意外的是,比亚迪的年销量却达到了20万辆。

比亚迪出色的表现成功引起了地球另一边“股神”巴菲特的注意,股神“特使”索科尔来比亚迪考察后,当即表示可以投资5亿美金。没想到却招致王传福的拒绝。王传福的理由是,他并不是在卖公司,巴菲特最多只能购买10%的股份。巴菲特闻听此言大喜,他说,一个不愿意出卖自己公司的人才是值得投资的人。随后便宣布以18亿港币投资比亚迪。

不过在海峡对岸听到这个消息的另一位大佬则勃然大怒,他在台湾媒体发文质问巴菲特,“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这位大佬就是当时的台湾首富郭台铭。他甚至扬言,自己将要买一两股巴菲特公司的股份,再以股东的身份当面质问巴菲特。搞清楚到底是77岁的巴菲特糊涂了,还是巴菲特公司另有所图。

郭台铭的愤怒并不是无名之火,就在一年前他便以盗窃商业机密为由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向比亚迪索赔51.3亿元。他指称,自从2002年王传福受邀去台湾见他时,祸端便已埋下。从2003年开始,富士康就有400多名员工跳槽比亚迪,包括花费几十万元派往欧洲培养的高技术人才,同时大量机密文件被神秘地摆在王传福案头,比亚迪甚至为此成立了挖角办公室。

在富士康的穷追猛打下,2008年3月份,比亚迪前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夏佐全被拘留,两个涉案的富士康员工分别被判处1年零4个月和4年有期徒刑。不过这个被称为“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第一案”的案子在9个月后迎来戏剧性逆转。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安部门已撤销了此前对比亚迪的所有刑事调查,同时指出富士康涉嫌贿赂比亚迪前员工伪造证据。

让郭台铭垂头丧气的还不只这一件事情。在“巴菲特效应”的引导下,比亚迪的股价出现暴涨,巴菲特投资收益高达500%,王传福个人资产更是达到350亿港币,成功问鼎2009年中国首富。

与此同时,78岁的巴菲特也在美国小城奥马哈召开了股东大会,当他从一辆比亚迪车的后排玻璃窗里伸出左手,对着路边的王传福大声赞叹“Very good”时,不知郭台铭作何感想。

浪成于微澜

如果仅仅是沉醉于成为中国首富,止步于卖燃油车,王传福的人生并不会这么传奇,比亚迪也不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执牛耳者。

2007年8月9日,对比亚迪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只是因为789暗含步步高升之意,更是因为这一天比亚迪汽车坪山基地落成,F6正式下线。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林,仅仅329天后,比亚迪就以每天挖掉一座山的速度,将30多座山头夷为平地,挖出的土石方填平了120多个鱼塘。

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当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深圳市政府领导及全国记者的面,向来低调的王传福亮明了自己的野心,“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在2025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尴尬的是,或许是未能从王传福的“狂言”中回过味来,座位上的贵宾竟无一人鼓掌。毕竟那时的比亚迪在国内也只能排在第19名的位置,突然说要做全球第一,多少会让听者怀疑自己的耳朵。

事实上,这句话的前半句王传福说的是“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的。”王传福认为,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将会在21世纪走入末路,汽车的内燃机时代即将走向结束,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汽车业的中流砥柱。2008年10月,美国《麦肯锡季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2009年中国将给我们带来的七大惊奇》,第一件谈的就是比亚迪押宝的电动汽车。

3个月后,北美国际车展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开幕,比亚迪首次进入主展厅。这一次王传福带来了双模电动车F3DM及纯电车e6。对于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汽车品牌,《纽约时报》还做了专题报道。王传福更是扬言,“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引领世界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他还宣称,比亚迪要做内燃机的掘墓人。

其实,王传福做电动汽车的想法比媒体公开报道的要早好几年。自从他收购秦川汽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掘墓内燃机了。当时他把锂电池装进秦川自产的福莱尔轿车内,续航可达280公里。但由于成本等原因,没有推向市场。这期间,比亚迪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他甚至亲自担任e6纯电动车项目总负责人,力图整合比亚迪的两大核心业务——电池和汽车。当别人还在燃油车的道路上加速狂奔时,比亚迪已经在新能源的曲径中摸爬滚打。

2009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为比亚迪的电动化加了把火。文章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的警戒线,业内专家认为,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而且中国的石油缺口还在加速扩大。

在全球化时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命题,而新能源车无疑是解题的答案之一。2010年6月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补贴政策,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

随后几年,中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2013年起,中国新能源车就开始进入了快车道:短短四年之内,年销量从1.76万辆一直攀升至77.7万辆,暴增60倍;在2015-2017年三年间,我国的新能源车销售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虽然大规模的补贴也滋生了诸多骗补事件,但大江大河一定是波涛汹涌泥沙俱下的。重“赏”之下,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市场。这期间也诞生了“蔚小理”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甚至引进了特斯拉这样的超级鲶鱼。面对多股势力的联合“绞杀”,比亚迪岿然不动,仿佛在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正是从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2013年开始,比亚迪连续8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而到了2015年,比亚迪则连续4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品牌。

隐秘的凶险

虽然一路走来,比亚迪看似一帆风顺,但和所有汹涌的大海一样,从风平浪静到排山倒海,比亚迪也曾历经波涛汹涌,跌宕起伏,一度进入至暗时刻。

2011年1月,一名比亚迪经销商份因其账户上仅剩50元钱而突发心脏病,几乎丧命。在另一次经销商会议上,一个50多岁的经销商因压力过大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哭了……

时任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夏治冰经销商们说,“你们不要怪那些小伙子(区域负责人),要怪就怪我夏治冰,我给你们深深鞠躬,我们的商务政策出了问题由我来负责任。”

其实危机的种子早就埋下了。2008年,为拉升销量,比亚迪各销售大区将把最能开拓渠道、引进新的经销商的区域经理封为“销售七剑”。比亚迪当时的商务政策是不管优质与否,只要打保证金均可签订筹备建店协议,比亚迪高层则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宣称:“只要经销商签了协议,那经销商就是板上钉钉的肉,跑不掉了,随我们处置。”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09年,比亚迪以162%的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本土汽车制造商,40万辆的销量跻身行业前八。也是在那一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但到了2010年,盲目扩张的比亚迪销售体系开始失控,经销商们面临压库、资金周转不畅、利润低甚至亏本等问题。4月份,全国最大的比亚迪旗舰4S店成都平通公司宣布退出比亚迪销售网络,随后宣布退网的比亚迪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许多经销商甚至转投了奇瑞、吉利等竞争对手旗下。

9月底,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一行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一同乘坐最新上市的M6,为比亚迪站台,却被嘲作秀。据悉,比亚迪有超过10人专职负责此事,巴菲特之行直接花费超过100万元。事实上,比亚迪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仅1100多万元,同比大跌99%。面对困境,王传福遂将当年的汽车销售目标从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年底却依然没有完成。

2011年8月5日,为比亚迪汽车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裁夏治冰辞去所有职务,谢别王传福。他在微博上表示,由于个人的急功近利,误导了公司及销售团队……他为此而致歉,认为这几年来最愧对的就是经销商。

就在他辞职的前一个月,比亚迪高管及股东在十天内接连五次抛售所持公司股票,套现4.22亿元,公司股价一度跌幅超过3成。最终,整个2011年比亚迪销售汽车43.7万辆,同比下降了13.33%,净利润同比下降45.13%。《比亚迪大败局》《比亚迪教训》等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像洪水一样袭来。

比退网更要命的是,比亚迪汽车的质量问题也饱受诟病,甚至发生了同一问题五次维修仍未解决的情况。媒体上,类似《比亚迪刚买不到20天油管自动脱落汽油泄漏》的报道并不鲜见。有消费者怒称“比亚迪厂大欺客”,直接要求退车。

面临经销商“退网”,消费者“退车”的压力,王传福坐不住了。他意识到“车子只要能造出来就能卖掉”的想法必须改变,他必须让外界知道比亚迪不再是质次价高的代名词,他的车,不比别人差。

2012年4月,王传福在“汽车技术品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比亚迪一直高速成长,在成长过程中犯了一些错。“比亚迪就算不惜代价也要做好汽车品质”。随后,比亚迪又对外发布了IQS10质量标准,即所有单车两年内平均小于一个故障,向合资品牌全面看齐。

时任比亚迪汽车品质部总经理赵俭平说,这个会被大家戏称为“找茬大会”,在指定时间内达不到整改的品质标准的话,这意味着你的职位可能将不保,严重的将直接“下课”,“近几年,有多位事业部老总因为无法按时按质完成‘品质标准’而被撤职。”

据接近王传福的人说,他极少发脾气,但发脾气多与产品质量问题有关。在比亚迪称之为调整期的三年时间中,比亚迪的每一款新车测试出来后,王传福都是它们的首位车主。

还是在2012年,比亚迪雄心万丈地推出了全新王朝系列车型,首款车型为比亚迪秦DM。此时,距离王传福那次游览秦始皇兵马俑已经过去了近十年。而“秦”这个字,也包含了太多意义。

不仅是指统一了全中国的“秦王朝”,也指功比三皇五帝的“秦始皇”,甚至是比亚迪汽车的起源“秦川”,还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老秦人”。从“秦”这个名字,人们也得以窥见王传福在新能源汽车帝国的勃勃野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正是从“秦”开始,穿过至暗时刻的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帝国开始了一路狂奔,属于比亚迪的“王朝”已然来临,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正式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到中流击水

众人皆知秦王朝的强大,却不一定知道他也曾筚路蓝缕。在一百多年的战国历史里,秦国其实历经了四次被灭国的危险。对于比亚迪而言,起步阶段同样艰难。

如今的比亚迪给人的印象是什么都能造。但曾参与比亚迪早期新能源车研制,现任三一重工副总裁的王发平在一次沙龙中透露,王传福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什么都自己造,更多的是因为买不到。

当他们试图寻找零部件供应商时,对方要么不合作,要么干脆报出天价。比亚迪早年向博世采购刹车系统,对方报价2000元/套。比亚迪自己搞成功之后,对方立刻报价到800元/套。

既然没人愿意陪着冒险,比亚迪只好自己动手。到2010年,比亚迪旗下的配套厂已经扩至数百家,汽车零部件除了玻璃和轮胎之外,其他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包括油漆,连广告也是自己设计。王传福早年公开在媒体上讲,“我们不仅零部件如此,就连生产线上的生产设备也是自己制造。”最终,比亚迪炼成了垂直一体化大法,什么都自己生产。

在当时,面对欧美对中国品牌的技术封锁,比亚迪的这一做法与华为如出一辙,颇具前瞻性。但是“垂直整合”模式也有其弊端,汽车零部件常年内部自产自销,没有市场机制约束,质量和腐败问题频发。“为了寻求内部过关,(比亚迪)零部件厂长多会请品质处和工程院同事们以团建的名义参加各种饭局、KTV等。”对此,王传福勃然大怒,要求旗下所有事业部摸查外部供应链资源,然后和内部进行对比,该采购的采购,该关门的关门。

“各事业部吃大锅饭,只和自己比,不和同行比,就会失去竞争力,只赚比亚迪的钱,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赚市场的钱才叫本事,才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在比亚迪成立23周年的活动上,王传福正式推动比亚迪内部的“改革”与对外的“开放”。比亚迪按照业务划分,打造“事业群+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培育新的增长点。王传福想让每一个子公司都成为一个“小王传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比亚迪的“改革开放”彻底激活了公司的潜力,比亚迪也由此建立了“技术鱼池”,里面满满的黑科技。号称永不起火的刀片电池、汽车级IGBT、DM-i混动技术、e平台3.0都是出自这个鱼池。如今,比亚迪已完全掌握了新能源车型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

比亚迪高层毫不避讳地表示,比亚迪不仅想成为一家世界级整车厂,而且想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博世。比亚迪的零部件不仅能满足内部供应,而且还可以外供给其它车企。一汽红旗、福特、韩国现代都使用了刀片电池。甚至是连一度相互嘲讽的老对手特斯拉,也对刀片电池眉来眼去。

正是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加持下,2020年比亚迪汉一经面世就一鸣惊人,4个月后,其月销量就突破了1万辆。彼时,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几乎都笼罩在国产特斯拉 Model 3 的阴影之下。售价25万左右的比亚迪汉好似一把长枪,刺破了苍穹。

两年来,汉家族不断向曾被对手占据的高端新能源市场发起冲击,月销从1万辆快速推升到3万辆,一举逆转了和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态势。人们终于看到,这款以“汉”命名的轿车不负其名。

如果说“秦”开创了比亚迪的王朝纪年,那么“汉”则让比亚迪站在了新能源之巅,展现了中国汽车的恢弘之气,也让所有自主品牌看到了向上突破的希望。

时间来到2022年4月3日,比亚迪突然宣布“已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成为全球首家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车企。同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在比亚迪全球总部举行,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如果说以前王传福是在用铁锹给内燃机掘墓,现在的他恐怕是开着挖掘机掘墓了。全球汽车大佬们注意到,比亚迪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品牌正在改写着百年汽车业。

尾声

2022年10月25日,日本《朝日新闻》发布了一则报道,内容是丰田汽车公司24日宣布与比亚迪公司联合开发的轿车型电动汽车“bZ3”即将在中国发售。

这则消息令不少日本人错愕。作为日本骄傲的全球头号车企丰田公司怎么会跟曾经“偷师”自己的中国年轻车企比亚迪合作呢?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丰田的这款新车竟然搭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而且它的设计、研发以及生产等工作也是比亚迪负责。有自媒体戏称,这是一款挂着丰田车标的比亚迪。

从“挂着比亚迪车标的丰田”到“挂着丰田车标的比亚迪”,这条路王传福走了近20年。而这一切,皆源自于秦岭脚下的一家不太知名的汽车厂——秦川。

其实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在日本拍到丰田购买了“比亚迪唐”整车回国研究,并由众多技术高管试驾。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300多年前,成百上千的遣唐使乘坐木船漂洋过海来到大唐,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科学……一睹盛世风采。

在《读卖新闻》发布那篇报道的4天后,就有中国媒体报道比亚迪关联公司耗资50亿元订造了8艘可装载7700辆汽车的滚装船,其“造船出海”的野心“昭然若揭”。事实上,早在3个月前,比亚迪就曾官宣将于2023年在日本开售海豹、海豚以及元PLUS这3款纯电车型。不只是日本,比亚迪还将新能源汽车出口到了欧洲、南美和东南亚等地。

而在比亚迪一路攻城略地的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高速爆发。继2021年出口突破200万辆后,今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除了比亚迪,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和埃安等“传二代”也开启了出海之旅。媒体评论称,2022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元年。

时年56岁的王传福,早已不提当年在坪山基地说下的“大话”,但人们仍然记得他彼时的壮志雄心。而今,比亚迪虽然离成为全球第一的车企还有距离,但在电动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它已然站在神坛的边缘,仰望着云巅。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首富王传福》 华文出版社

2.《比亚迪之父王传福》 中央编译出版社

3.《比亚迪大败局》 环球企业家

4.《比亚迪狂飙》 中国企业家杂志

5.《王传福的电池大冒险》 商业人物

阅读原文,抽半价车,最高省5万!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拿比亚迪开玩笑了

这个曾经连车名都是个笑话的公司,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了全球车企都仰望的存在,更是在2023年销售300万辆,远超特斯拉的180万辆,问鼎全球,成为全球第9大车企。而为了这一天,创始人王传福足足等了20年。

20年艰辛造车的历程,让王传福在交付会现场数次哽咽落泪,这条路虽然难走,我们仍然坚持走了二二十年背后的辛酸不易。只有我们自己的更起动。从马斯克公开嘲笑的土货,到如今打趴无数国外老牌车企成为汽车行业的中国脊梁,王传福用了20年时间证明了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今天我们就看一下这个中国企业家如何以一家做电池的公司硬是杀进世界传统车企的护城墙,搅得他们天翻地覆。

与王传福如此传奇的人生相反的是,他的人生却是一个天崩的开局。13岁,父亲因病去世,王传福与7个兄弟姐妹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身上,然而仅仅在两年之后,母亲也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初中还没毕业,双亲就全部离世,一个15岁的少年从此再无遮风挡雨的庇护。

王传福也因过度悲痛导致中考失利,没有考上可以分配工作的热门中专,而是进入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普通高中,这也就意味着他以后无法吃上公家这碗饭,而这种偶然却给了王传福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否则一代技术狂人很有可能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中。

1983年,王传福考入。东南工业大学。大学期间,他表现出了过人的细致与对技术的狂热,一路攻读至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在1990年毕业之后被留院工作,主持碱性镍镉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短短三年就从副主任到高级工程师再到教授。这时王传福才26岁,就想以正处级的待遇,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1993年,研究院决定在深圳成立比格镍氢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在踏入深圳的这一刻,王传福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从新闻中得知,日本出于环保考虑,要放弃传统的镍格电池产业,镍格电池正式应用在风靡一时的大哥大众,在那个时代,一块镍格电池价值就要卖到上千元。如果日本行业巨头放弃,那也就意味着国际电池市场将会出现巨大的供给短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他向上级请示要立刻生产镍格电池,可惜的是,当时的领导并未同意王的建议,而那时邓公已经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鼓励。各行各业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深受鼓舞的王传福做出了一个在亲戚朋友看来近乎疯狂的决定,辞去自己前途无量的国企老总的工作,正式?下海创业。但即便自己有技术也有雄心,可没钱,一切都是空谈,一条镍格电池生产线就需要几千万的投资。心急如焚的王传福四处找融资、找贷款,却一无所获,资金问题甚至动摇了他坚持下去的决心。

就在万念俱灰时,他抱着事实的态度找到了自己的表哥吕向阳。吕向阳从事房地产和纺织等传统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表哥却并不同意他下海经商,理由也很简单,在吕向阳看来,王传福是国家干部本就前途无量,如果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必定万劫不复,重回少时的悲惨境地,王传福则坚定的认为自己是研究电池出身,也有管理经验,他对表哥说,你是了解我的能力的,市场上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判断,但你应该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吕向阳虽有顾虑,可毕竟血浓于水。在那个时代下,能积累大量财富的吕向阳眼光也必定独到,他向王传福投资了整整250万,那可是90年代的250万啊。1995年2月,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的一幢厂房中成立。这里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如今的BYD的含义是高大上的build your dream. 那个时候王传福可没想那么多,纯粹是为了在注册时容易通过,随口起的。这时的比亚迪连同王传福在内总共也就20多人,就是个电池小作坊。而日本的充电电池还保持着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内大多数电池厂家是购买日本的电芯自己组装,利润微薄。

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挑战这个利润最为丰厚的核心部件电芯。一条镍格电池生产线要价几千万,日本又禁止设备出口,王传福就利用中国工人多的特点,将生产线流程拆解成一个个人工可完成的工序,仅用了100万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电池的生产线,这成了电池行业的另类风景线。日本整条生产线由于很多工序是机械臂完成,整条线也就20多人。而比亚迪生产线两端却做了成百上千的人,业界都笑话他们是劳工型高科技。可就是依靠这条人工线,比亚迪以品质和低价赢得了第一个重量级的客户,台湾最大的电话制造商大坝电子的订单,并在次年彻底取代了大坝电子的供应商日本三洋。屏幕美价低的巨大优势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崛起速度非常的惊人,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之后,电池的市场价格暴跌了30%左右,日本厂商差点因此破产。

而比亚迪凭借着成本优势,从飞利浦、松下、索尼、通用等大公司手中拿到了巨额的订单,狂卖1.44亿块电池,仅仅成立三年,就在涅格电池领域,从日本占领全球的90%的市场中,夺去了其中的40%的份额,2002年,比亚迪超越日本三洋集团王传福,用了8年时间就将一个20多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了世界第一的手机电池生产商,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销售收入更是达到了25亿。这年7月,王传福敲响了在香港上市的大钟,股价一度将王传福推进了世界富豪的榜单,将电池行业搅起的滔天巨浪还未平息,比亚迪一头扎进了另一个更大的浪潮里,而这一次,他差点把自己淹死。

2003年,王传福看着卡中冰冷的12亿现金,电池行业的瓶颈让他感到异常迷茫。权衡之下,王传福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了汽车行业,还发出了狂言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画壁,各种质疑和嘲笑扑面而来,一个做电池的竟然妄想做汽车,还想做到世界第一,这不痴人说梦吗?在那个中国汽车市场还是进口车和合资车的时代,比亚迪真的就是弟弟,但王传福力排众议,坚持要造车。

不得不说,王传福的眼光真是毒辣,20年前就预判了汽车行业新的走向,而他坚信自己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这也是他为何敢放言自己将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底气。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了在奥拓之战中落败的秦川汽车?宣告比亚迪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结果股价当天就暴跌20%,第二天又暴跌24%,市值两天蒸发27亿,没造出一辆车就被资本市场狠狠的上了一课。也是同一年,一家名叫特斯拉的美国汽车公司成立,宿命的对决早在此时就已展开。第一年,由于没有造车经验,王传福将汽车东拼西凑的交给了外包设计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烧掉了两个多亿。

2004年,第一辆代号为316的比亚迪汽车下线,兴奋的王传福立即在上海召开了经销商大会进行评审,结果到场的经销商几乎无一人看好这款车,说白了就是加长版的布莱尔,看不出任何的市场竞争力。评审结束后,王传福失落的返回房间,并做出决定,永久雪藏316两个亿的研发费打了水漂,未见起丝毫浪花。

信心满满的王传福栽了一个大跟头,外界的嘲笑声更大了。这也让王传福意识到,外包是不行的,汽车技术必须自己掌握才是长久之计,技术出身的他整天呆在车间。与一帮汽车工程师拆解汽车零件,研究构造,自己也经常随身携带着一本汽车技术分析的书学习。

经过三年的磨砺,2005年9月,比亚迪向市场推出了车型F3。从外形来看,这款车几乎是丰田花冠的翻版,但售价却便宜的惊人,最低价被压到了5.29万元。尽管嘲笑和抄袭声音不绝于耳,可超高的性价比让他很快成为了市场的爆款,连续三个单月销量突破1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数字。

F3是中国汽车第一次进入销量前十的自主品牌的车行,王传福自己也承认,他们初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仅如此,为了节省成本,王传福将本田的垂直整合模式也学了过来,就是将大部分的零件自主生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如今的比亚迪就连广告设计都是自己做的。可燃油车并不是王传福的初心,新能源车才是他一直的野心,做油车只是奠定基础的铺路石而已。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桩的双模电动车F3D。B, 插电式混动系统正式进入了汽车主流市场。为了这一款车型,比亚迪早在收购秦川之后就着手了插电式混动系统的研发,5年的研发光是经费就耗掉了10亿。F3DM是比亚迪五年磨砺的一次亮剑,这次王传福再次雄心勃勃的提出了两个目标,第一,就是依托自家的电池产业,全面向混合动力和纯电车领域进军,第二,再次提起了2015年要达到中国销量第一的狂言。

在外界看来,王传福吹牛的老毛病又犯了,毕竟事实摆在眼前,F3DM的销量惨不忍睹。比亚迪车的利润主要来自燃油车,中国车依然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头部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国人更是听都没听过,更别提懂了。而王传福的战略版图却得到大洋彼岸巴菲特的赏识。考察之后,巴菲特决定以美股巴港元的价格买入比亚迪2.25亿股,持股比例占了10%。有了巴菲特的入股投资,比亚迪如虎添翼。这样,比亚迪在2008年的全球危机中逆势上扬,股价翻了,被动不止,而特斯拉却差点死在了这场危机中。若不是美国能源部的4亿美元贷款,如今特斯拉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2009年,比亚迪凭借F3、F0和M63车组合,以44.8万台的销量登上了当年自主汽车品牌销量第一的宝座,连续四年实现了翻式增长,跨界造车的王传福又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可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风光无限的比亚迪一场轰动全国的退网事件让比亚迪元气大伤,迎来了创业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2010年8月27日上午,在河南郑州的大河秋季车展上,比亚迪工作人员和经销商大打出手的消息霸占了头条。这次的打架事件实则是经销商忍耐已久的必然事件。按理说,比亚迪风头正盛,经销商也会跟着大赚特赚,怎么宁愿赔违约金也要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

原来,早在2009年,比亚迪爆发式的销量让其信心满满,王传福也开始有些飘飘然了,产能成为他主抓的业务,品控的管理被弱化。为了冲击80万台的。销售目标,比亚迪向各地的经销商压货,利用销售返点诱导经销商多多提车,比如每卖一辆车,比亚迪就会返利4000元,前提是经销商必须完成KPI。而疏于品控的管理,导致消费者对比亚迪的投诉越来越多,销量开始下滑。钱是让比亚迪赚走了,经销商手里却积累了大量的库存,亏损巨大,最终逼的300多家经销商集体退网。无论是民间还是网上,到处充斥着对比亚迪的叫骂,销量下滑也导致自产零件大量积压,刚登上巅峰的比亚迪就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造成这一切的后果,究其原因是王传福好大喜功的战略失误。

好在王传福迷途之返,在2011年9月的股东大会上,他公开承认自己的战略失误,并着手优化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自己也会主抓品控和技术。至此,比亚迪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三年调整期,比亚迪汽车事业大幅度撤退,尽管比亚迪中毒严重,可从未放弃对电动车技术的死磕。

2007年,比亚迪就研发出了全球第一款。块可用于汽车充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车的技术上,比亚迪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建立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在比亚迪刮骨疗毒的时期,王传福期盼的春天也悄然来临。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环保成为了全球关注的头号问题。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在次年在5个城市开始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新能源汽车产业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可这又如何呢?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都有很强的质疑。

比亚迪虽是国内最早探索新能源车的先驱,可品牌号召力远不及国外的汽车巨头,毕竟燃油车已经普及了上百年,要把消费者从燃油车阵营拉过来,谈何容易?王传福另辟蹊径的制定了两个战略,一是既然民间市场不认,那就先从公共交通切入,对于新能源的推广,政府比较容易接受,这样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品牌认知,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城市出租车和公交车,一年搭载的乘客达几百万,不管怎样,先混个脸熟后再向私家车进军。

2010年,比亚迪研制出了首款电动大巴K9,不久之后在深圳开始试运行,之后又推出了出租车市场的一六。到了2017年,深圳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公交全面电动化,比亚迪还利用电动大巴打开了其他城市乃至海外的市场。2015年,比亚迪在英国伦敦发布了第一款纯电动双层大巴,并在美国拿到了80%的市场份额。此外,在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身影。与王传福缓称王策略不同的是,有些人一上来就直接登基了。

2012年4月,马斯克强势登陆中国市场,凭借时尚的外观、技术和营销能力,深获白领阶层的喜爱,王传福对此很不服气,第二年在股东大会上放出狠话,放眼电车的家庭消费,比亚迪一旦启动,分分钟就可以干翻特斯拉。王传福的自信来自于比亚迪10年的技术积累。但是就跟他此前放出的豪言一样,外界再次绩效,王传福发癫了。2013年12月,搭载第二代BM技术的比亚迪琴正式亮相,百公里加速仅需5.9秒,综合油耗只有1.6L,一上市就受到热捧。伴随着我市趋势我市琴的口号,比亚迪王朝系列正式开启。

2014年,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小鹏、理想未来等新势力纷纷入局,一时间群雄并起,比亚迪也决定不再蛰伏。为了摆脱土的标签,2016年,比亚迪挖来了负责奥迪和兰博的设计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的设计总监。2017年9月,比亚迪宋max一上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神似龙眼的大灯、龙须线条,头一次让媒体在车上感受到了自信的中国元素,宋max被评为最佳时尚家用MPV,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款车在按键上彻底放弃了字母标识,全面采用了中文,这又引起网上的吐槽声,好不容易摆脱了土外行却没有摆脱土内饰。

对此,王传福说,汉字是我们5000年的文化传承,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东西,哪怕是错的,我们也要坚持饰。如今,随着国民文化日益自信,汉字标识确实得到了主流的认可。

2015年到2017年,比亚迪连续三年霸榜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而当这些发展似乎越来越顺利的时候,新的挑战又出现了。2019年12月,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条超级鲶鱼搅开了国产新能源车的温水,特斯拉凭借MODEL3的量产,迅速抢走了比亚迪连续霸榜三年的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冠,销量下滑了大约72%。活下去成为了王传福最大的愿望。这年比亚迪的利润仅为16亿,但在研发上就投入了84亿,在最难的时刻,王传福都没放弃对技术的执着,而这年的黑暗远没有结束,比亚迪在电池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宣布和特斯拉强强联手,签订了量产供货定价协议,比亚迪可谓是腹背受敌,再加上难。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从7月份开始,电动车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同样受到冲击。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只占了5%左右。努力了十几年的中国汽车依然是在原地踏步。王传福等了16年的春天,似乎只来了一阵春风,就悄然进入了寒冬。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藏器于身,待食而动。王传福虽习惯了等待,可这十几年的艰辛只有他最清楚。终于在2020年3月29日,王传福掏出了一个王炸产品刀片电池。以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与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低,在汽车续航方面不占优势,而比亚迪通过结构创新,改变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传统形态,相同体积的电池放电量提高了50%,也就意味着续航提高了50%,除此之外,刀片电池面对最严苛的针刺测试,可以做到非常稳定不起火,而三元锂电池则会起火冒烟,20年的技术积累只为一刻的冲天。

三个月之后,比亚迪更新打造的旗舰产品汉横空出世,是首个搭载了刀片电池的量产车型,上市4个月销量就实现了过万。此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在被MODEL3吊打的阴影中,可以说汉的成功给中国车企竖起了一面进攻的大旗。次年,比亚迪又掏出了DMA超级混动,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长处合为一体,让客户既能享受近似于纯电的体验,又不用担心续航问题,而价格成本又可以低于友商。可以说,他跟日系车相比的话,已经不是能不能正面刚的问题,而是全方面碾压了。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产品,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的终端销量达到了72万辆,新能源销量高达53万辆。等了20年的比亚迪终于扬眉吐气,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的销售占到了全系的95%,此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一飞冲天指日可待,2022年4月3日,比亚迪在全球车企当中率先宣布,今后将彻底停止生产燃油车。

自此,比亚迪正式起兵向。全球的传统燃油车厂商发起了冲锋。就在当月,比亚迪销量同比暴增300%,有6款车销量过万,其中秦汉、海豚三款车杀入市场销量的前十。注意,这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排名,而是包括燃油车在内的整个汽车市场。比亚迪一连创造了三项历史记录,比亚、一汽大众和广汽丰田首次登顶中国市场月销量的榜首,这也是新能源车企首次超过了燃油车品牌拿下了销量第一,同时也是中国引入合资汽车38年以来,国产汽车自主品牌首次超越合资汽车拿下了月销量冠军。这年,比亚迪最终以186万辆的销量反超特斯拉,中国车企首次站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之巅。

比亚迪紧接着趁热打铁,2023年1月推出了百万级的豪车,仰望U8和超跑,进军百万级豪车市场,而此刻的国人却并不惊讶,以前从未奢望过中国车可以达到百万级的全体国民,在此刻似乎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至此,比亚迪旗下品牌目前已。已经实现了10~100万区间的车型全覆盖,实现了从入门到豪华全布局品牌矩阵,这是国内唯一一家能覆盖全部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企。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了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王传福在这场交付会上多次泪洒现场,这一刻,他等了整整20年。2023年,比亚迪全年总销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302.44万辆,成为全球第9大车企,稳坐新能源汽车第一的宝座。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更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爱吹牛不算本事,王传福将吹出去的牛逐个实现了,才是真的牛。

而当年嘲笑比亚迪的马斯克被网友拿着之前的视频再次询问时,马斯克尴尬的回应,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比亚迪是个十分强劲的竞争对手。

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更是中国汽车的缩影。中国汽车一路走来,承载了太多嘲笑和质疑,中国人对中国汽车注入了太多的情感和期待。14亿中国人希望中国有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有创造世界品牌的基础和实力,打破传统汽车格局势在必行,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必将到来,中国汽车有朝一日必将闪耀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2012年汽车销量怎么样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