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不等于补能便捷?比亚迪双枪快充能解决充电痛点?
对于居住在江浙沪或是珠三角,这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为迅速地区的用户来说,开着一台800V平台的纯电车型跑长途的体验已经越来越好。高速服务区越来越多的超充桩,让大家一杯咖啡或是一趟卫生间的时间就能快速补能,继续接下来的旅程。
不过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60kW功率的公共快充桩虽然已经逐渐普及,但公共超充桩资源还是相当稀缺。所以大家驾驶纯电动车型长途出行时依旧会存在很多痛点。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对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更低的比亚迪,是如何解决这些痛点的?
对于高压平台车型用户来说,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大部分充电桩电压太低,跟自己的车型不兼容,无法快速补能。而早在2015年,比亚迪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2015年比亚迪全球首创了升压充电技术,利用第一代直流升压充电电路,让秦Pro EV300实现了60kW的快速充电。
到了2020年,在比亚迪高压平台的第一款车型汉EV身上,比亚迪就为其配备了第二代的电驱升压充电技术,使得汉EV能够用500V的充电桩实现620V、100kW功率的快速充电。
当时间来到2022年,第三代升压技术已经能让海豹EV实现150kW功率的升压充电。跟如今比较常见的160kW超充桩相比,150kW的升压充电速度已经非常可观了。
虽然江浙沪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相当迅速,但在有些休息区你仍然只能找到120kW甚至60kW功率的充电桩,而放眼全国,95%的充电桩都是120kW以下的低压桩。在这种超充桩并不富裕的环境下,升压充电就是让你在低压桩上快速补能的最好方式。
而为了能够在这样的充电基建环境下,让全国各地的用户都能有更好的补能体验,比亚迪在今年首创了乘用车的双枪超充技术。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能够为它提供最大230kW的充电功率,在公共快充桩上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在这项技术发布之初,我其实也对它的使用情况有过怀疑:会不会耽误其他人充电、会不会被说素质低等等。但结合我平时快速补能的场景仔细一想,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离谱。
抛开高速上人山人海、休息区一桩难求的节假日不谈。假想几种我们平日里需要快速补能的情况:长途出行在休息区补能;城市周边出游在城郊补能;工作日出短差吃饭办事时补能。这几种情况下,你所去过的充电站会存在人满为患的情况吗?
这就是双枪超充的应用场景,当你需要快速补能,恰巧这个充电站又相当空闲的时候。
仅仅15分钟时间占用两把充电枪,绝大多数情况并不会对其他人的使用造成影响。就算这时候来了一个车队填满了充电站,也就是礼貌让出一把充电枪,多等待几分钟的事情。而在绝大多数你能够独占两把枪的情况下,双枪超充则能够在这些本身功率并不大的充电桩上,带来超充桩一般的补能体验。
所以如果你日常居住或者经常活动的地区,存在这样车桩不兼容的痛点,那比亚迪这一系列的升压、双枪技术,在目前看来确实是相当实用的一个解决方案。
800V高压快充很快普及?不能太乐观,比亚迪的策略是全能充电体系
最近,新能源新车竞争激烈,各家都拿出了力所能及的特色卖点,力图说服消费者。有些品牌主打的一个卖点就是800V高压快充,峰值充电功率可超过250Kw,似乎一下子就可以抹平与燃油车在补能效率上的差距,天堑变通途。
但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技术实现和量产是两码事,量产和大批量生产、使用普及,又是不同的。期待800V高压快充很快普及并不现实,毕竟车只是一方面,还有城市电网压力的问题。
800V高压快充并非新技术,普及受多重因素制约。
实际上800V高压快充并非新技术,2015年就已有突破,但这只是车企能做的部分,总体突破还需时日。
早在2015年,比亚迪率先实现突破,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并搭载在秦EV(2015款)、唐DM(2015款)等车型上。该技术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全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时,市面上的乘用车都是低电压,只有比亚迪是高电压,而直到2023年,行业才竞相进入800V高电压平台赛道。相比之下,比亚迪800V高电压平台超前行业2-3代。
但是,也正是因为早了这么多年,也让比亚迪意识到,充电问题不能只等快充桩的普及。毕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电逐年增加,电网压力已经不小。但车企也不需原地等待,还有很多事情可做。于是,比亚迪研发了全能充电体系,通过五大首创技术解决充电难题。
全能充电体系能解决哪些充电问题?
充电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极为关注,且着力解决,多方向创新的部分。这几年一路走来,车企们想尽了办法。以比亚迪为例,其也有多个首创。
首先,是全球首创800V高电压平台。此外,当时为解决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不兼容问题,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
第三,为充分利用当前基础设施,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让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
第四,为解决冬季充电效率打折扣问题,全球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北方极寒也能快充。
第五,为了让充电又快又稳,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让用户充电更为安心。
实际上,这些策略是相当有实际意义的。评价君经常在人流不多的时候去充电,而附近的充电桩,普遍都是峰值功率60kw那种。大概有1/3的时候,两个桩都是空闲的,这时候如果有双充的话,可以在普通桩实现100kw快充,充电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当有车驶入相邻充电桩后,可以停掉一侧充电,转给对方,不存在霸占公共资源的情况,相反空闲时间快速充电,还能尽早驶离,让位置给别人,灵活性大大增强。
类似实用的技术还有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在低温下也能快速充电。以腾势N7为例,在-30℃极寒条件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地制宜才能给车主最大实惠。
记得以前买房时候,评价君对朋友说,你看这规划多吸引人,未来变化会日新月异。但朋友十分理性的告诉评价君,很多规划,实现起来,依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至于消耗掉人们的耐心。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在自己生活圈,一下子出现很多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桩,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看,对于销量极大的新能源车企,如果在充电上不断研发,并迅速普及新技术,将大大提升海量车主的充电效率,节约时间,提升公共充电桩使用效率,缓解电网压力。相比之下,这显然比单纯提升某一个方面性能数据,更能给车主们带来实惠和便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