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f0撞车

巅峰之上,比亚迪的三大难题

文:财侦探来源:丽尔摩斯

2023年的比亚迪,更火了。

4月17日,一季度的国内乘用车销量出炉,比亚迪卖了44.08万辆,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

火得一塌糊涂的比亚迪,俨然成为国货之光、汽车界的华为、不买不爱国的民族品牌。

但火爆的销量背后,“火”还有另一层含义——在4月,有新闻报道可查的自燃事件,比亚迪就出现了2起,成为舆论焦点。在越来越大的销量之下,比亚迪的自燃“起火”事件也受到了越来多的关注。

曾经宣称“要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抹掉”的王传福,食言了。

每一幅盛世图景的背后,都潜藏着危机。对企业来说,规模带来的盛世,也会放大细节处的魔鬼。对比亚迪来说,巅峰之上面临三大问题——

短期而言,是“自燃”带来的舆论压力,本质是品控的问题;中期而言,面临着降价减配背后的价格战难题;长期来看,还有自动驾驶的战略竞赛问题。

没有永远站在巅峰上的企业,比亚迪还能火多久?这就要考验王传福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了。

1

自燃概率有点高

首先必须承认,自燃,是当下所有车企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痛点,特斯拉搞不定,比亚迪也搞不定。

只不过,比亚迪自燃的概率有点高而已。

就在比亚迪登顶销冠的前一天。

4月16日,一位比亚迪车主发布视频爆料称:“今天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死里逃生,我们一家三口算命大的,车跑在路上自燃了。到现在还是胆战心惊的…...”

从发布视频和爆料内容看,自燃车辆疑似为比亚迪秦,车辆发生自燃后消防人员及时进行了施救。(由于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故而没有引起任何热度,比亚迪也未做出回应)

在更早之前的4月5日,多家媒体报道,比亚迪汉碰撞起火车门无法打开 ,车主直接丧命现场。

这位车主是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法官,驾驶的是以“安全”著称的比亚迪汉dmi。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比亚迪汉在碰撞起火后,有人想进行施救发现车门无法打开,这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这起公开事件,比亚迪官方既没有任何表态,也没有调查事故起因。

他们在干什么呢?

是比亚迪在上海车展上铺天盖地和宝马同台竞技的公关新闻。

从去年开始,比亚迪就已经发生了多起自燃事件。

根据一份不完全统计,去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火灾数量47起,换算一下,5天就烧一台,其中涉及众多品牌,包括传统汽车厂商及造车新势力。

其中自燃频率最高的,就是比亚迪,数量占了 三分之一,高达18起(含1起疑似案例)。

在这里有人肯定要说了,正因为比亚迪的销量第一,自燃次数不可避免要比其他品牌的车要高。

就像你买彩票一样,一口气买一万张,中奖概率肯定比只买一张的要高。

但,问题在于,恰恰因为你比亚迪是销冠,用户基数你最大,就更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比亚迪的品控,从燃油车时代起,一直都为外界诟病。

在网上随便一搜10年前关于比亚迪燃油车的报道,都是各种质量问题,比如严重的漏油现象。

差劲的品控,让消费者考虑国产品牌时,只有长城、长安、吉利这三家。

直到新能源时代,吃到时代红利的比亚迪才逆袭翻身,那它的品控有进步吗?

翻阅比亚迪的财报,观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财报显示,比亚迪2022年的销售费用是150亿元,在销售费用的构成中,售后服务费为65亿元,同比增长了428.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0.57%提高至1.2%。

这个暴涨的售后服务费占比说明着什么呢?

第一,随着比亚迪销量暴涨,电池故障率、整车出现瑕疵的次数越来越多,才会导致返修次数增多。

第二,恐怕是比亚迪“删帖”“撤热搜”“给封口费”等公关费用的水涨船高。

2

比亚迪能否到达更高巅峰?

比亚迪的销量还能不能继续火下去?

一个大胆的答案,这或许不取决于比亚迪,而是取决于特斯拉。

取决于特斯拉到底敢降价多少,以及,它未来推出的廉价车。

在3月2日的特斯拉投资者日大会上,马斯克直接宣称变革生产方式,车辆成本再降50%。

特斯拉削减成本,就是在为降价服务。

今年年初,特斯拉入门车型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SUV车型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

结果不出意料。

宣布降价的隔天,特斯拉就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单季度交付量刷新纪录,营收同比增加24%,但利润暴跌24%,毛利率降至19.3%,首次跌破20%。

注意哦,哪怕特斯拉毛利率跌破20%,却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说明啥?

哪怕降了这么多,但特斯拉还有降价空间。

至于另一个杀手锏——特斯拉廉价车,就更诱惑了。

在今年3月初的投资者活动日上,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再次重申,下一代车型制造成本将降低50%。

参考特斯拉现阶段平均每辆汽车的制造成本为3.6万美元,下一代车型的成本应为1.8万美元。

这就意味着,未来15万元,甚至15万不到,买一辆特斯拉,将成为可能。

根据微博上一份不记名投票显示,超过80%的人,都会愿意买降价的特斯拉。

许多网友更是表示,“15万元的特斯拉,估计会卖疯掉。”

那么,特斯拉降价,以及廉价车的推出,会如何影响比亚迪的销量呢?

首先,15万左右的特斯拉一旦推出,可谓直击比亚迪的大本营。

比亚迪目前最火最热销的几款车型,定价区间就在10万-20万。

比如:宋 Plus DM-i低配版售价15万左右、元PLUS定价在14万-17万、海豚售价11-14万。

特斯拉新车预计在2025年上市,计划在未来实现400万辆的年产能。

根据目前的网络民调来看,比亚迪面对未来特斯拉低价车,恐怕会压力山大。

如果选择降价呢?比亚迪能不能再杠一波?

结论是可以,但比亚迪会很伤。

届时,比亚迪本来就饱受诟病的“单车利润”将再次大跌。

根据年报,比亚迪2022年销售了180万辆车,单车利润8600元人民币左右。而特斯拉卖出130万辆,单车利润约为9600美元,是比亚迪的七倍。

特斯拉降价,比亚迪当然可以跟。但特斯拉可以一直降价,和比亚迪相比它有降七倍的空间,但比亚迪又能降多少?降七倍,结果就是卖一辆亏一辆。

而这还不是特斯拉最恐怖的地方。

真正值得比亚迪担忧的是,特斯拉不仅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并且它的降价是建立在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上的——

特斯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完全重构了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一开始就实现了汽车行业最大的集成度,加上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制造效率远高于比亚迪,通过规模效应,使它能够主动采取“成本跟随定价”的策略,毛利率不会因为降价而下降。

而比亚迪的降价,目前只能采取“减配降价”的模式。

拿它今年的新车来说——秦PLUS EV冠军版,新车的起售价虽然下调了1.2万元,但在配置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删减。

这款车删了侧安全气帘、单天窗、手机无线充电、主驾驶电动座椅、K歌功能、全车车窗一键升降功能、车窗防夹手功能、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和锁车自动折叠功能,并将原来的6个扬声器删减为4个。

这背后既有生产效率的差距,也有人效比的差距。

比亚迪的生产线还是燃油车时代打下的基础,虽然e3.0纯电平台有很大进步,但集成度方面和特斯拉依然有较大差距。

2022年底,比亚迪职工人数是57万人,同比增长接近100%。专业构成来看,生产人员是44.2万人,较2021年增加超22万。特斯拉全球员工数量为12.78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2.86万人。

2022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4241亿元,对应人均创收74.4万元。2021年,这个数字却是75万元。

跟2021年相比,比亚迪的人均创收能力不升反降,更反映出比亚迪的低效。

3

未来转折

如果再把目光拉长,放到5年之后考量,届时比亚迪还会火吗?

财侦探认为,一个关键的变量,是自动驾驶。

或许有读者看到这四个字会嗤笑起来,但其实技术进步的速度远比我们想得要快,像chatgpt出来之前,有多少人停留在AI还是人工智障的刻板印象里。

在不久前的比亚迪业绩会上,王传福抨击“无人驾驶”的观点引发了很多争议。

王传福认为,“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最终就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

“我是实实在在搞战略的,我看的比谁都清,我们有几万名工程师在探索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这条路到底通不通,我不清楚吗?我们比亚迪走的每一条战略不都是对的吗?难道在这上面会错吗?”

客观评价,王传福的言论,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无知的一面。

正确的地方在于,他意识到目前所谓的“自动驾驶”,基本都是资本炒作。(华为、百度等虽然不是炒作,但由于缺乏海量的车辆和数据,一直没什么进展)

无知的地方在于,因为所有厂商(包括特斯拉在内)目前都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用户也不关心自动驾驶,就认为自动驾驶不可能成功,这无异是一种僵化的认知模式。

首先,自动驾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虽然世界上路况千奇百怪,地形复杂多样,但就操纵一辆车而言,自由度无非三个:方向盘、刹车、油门。

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些视频里也能看到,特斯拉的FSD(full-self-drive)已经实现了相当厉害的自动驾驶能力,国内厂商比如滴滴,已经把自动驾驶做到了商业化前夜,宣布2025年量产无人车,并接入出行网络。

其次,自动驾驶已经开始走向AI大模型的路线,通过海量的数据投喂,不断迭代,最终像ChatGPT诞生一样,量变产生质变,震惊全世界。

再者,虽然现阶段的消费者不太在乎所谓的自动驾驶系统,更不会花昂贵的6万4千元去买特斯拉的FSD beta版,但自动驾驶一旦成熟之后,售卖安装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必然将成为车辆最大卖点。

而比亚迪的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只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类基础功能,并且可靠性和口碑不是很好。

在未来,一旦自动驾驶实现质的突破,比亚迪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降维打击?

本来,比亚迪拥有海量的车辆和行驶数据,几乎等同于拥有一座金矿,却不想着充分地利用,守着金山要饭吃。

不管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方面未来会有什么具体动作,哪怕它现在开始布局,其实已经有点晚了,更不用说王传福目前对此还持否定态度。

一把手的认知,往往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走向。

笔者非常认同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的判断:

“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带来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革命—交通出行即服务。到时,车厂的地位就会下降,尤其是没有自动驾驶技术储备的车厂。

比亚迪如果只看眼下的体验,对自动驾驶重视不足,虽然可以集中更多资源在眼下的电动车竞争中吃下一些市场,却也会让销量增长掩盖长期战略问题,可能为以后留下更多的风险。

这也印证了我们对比亚迪未来的预测,在这两年电动车价格战的趋势面前,比亚迪的业绩会很亮眼,但这恰恰会掩盖比亚迪的战略缺陷,到智能化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比亚迪将会面临转折。”


- END -

星标关注“丽尔摩斯”微信公众号为您带来有侦探视角的深度财经报道

比亚迪仰望U8追尾大货车:前发动机机舱撕裂,乘员舱几乎没受影响!

近日,一段比亚迪仰望U8遭遇追尾大货车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辆大货车猛烈追尾了前方的比亚迪仰望U8,前发动机机舱瞬间撕裂,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乘员舱几乎未受影响,乘员安全无虞。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和讨论。

据目击者介绍,事发时两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大货车司机未能及时刹车,导致追尾事故发生。撞击的瞬间,比亚迪仰望U8的前发动机机舱严重变形,但乘员舱保持了相对完整,为乘员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专家分析认为,比亚迪仰望U8之所以能够在如此严重的撞击下保持乘员舱的完整性,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现代汽车在设计时都注重乘员安全,采用高强度钢材和先进的结构设计,以提高车身的刚性和抗撞击能力。此外,比亚迪仰望U8还可能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如预碰撞安全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作出反应,减少乘员的伤害。

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选择汽车时,除了关注外观、性能和价格外,更应该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一个优秀的汽车安全设计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同时,驾驶员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关注|比亚迪元PLUS欧洲E-NCAP碰撞测试成绩出炉,获五星评级

文:汽车日报 邢秋鸿

[汽车日报 行业] 近日,比亚迪紧凑型纯电动SUV――元PLUS(海外版命名:Atto 3)完成了E-NCAP(EURO-NCAP)碰撞测试,测试中包含成人保护、儿童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安全辅助四大部分,比亚迪元PLUS获得了五星评价。

比亚迪元PLUS获得了五星评价

元PLUS E-NCAP碰撞成绩

从具体项目来看,比亚迪元PLUS在碰撞测试的四个项目中,成人保护得分91%,儿童保护得分89%,行人保护得分69%,安全系统得分74%。

测试评价中提到,比亚迪元PLUS在正面偏移测试中保持稳定,驾驶员和乘客膝盖和股骨受到了良好保护;全刚性壁障中,驾驶员和后排座位上的假人所有关键身体区域的保护良好。但面对柱碰测试,根据肋骨压缩的测量值,胸部的保护被评定为弱。此外,该车可以在碰撞后进行制动,这也最大程度避免了二次碰撞。

测试截图

此外,对于路面行人,前机舱盖对行人头部的保护良好,但在挡风玻璃支柱上有一些较差的区域;比亚迪元PLUS的AEB系统(自动制动系统)也可以对行人做出反应,也可以对其它车辆做出反应,该系统在对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的反应测试中表现良好。

元PLUS在德国的起步价约为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7万元),而该车型在国内的起售价13.78万元,在德国的起售价是国内的2倍。据悉,该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欧洲市场(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上市交付。

元PLUS在德国的起步价约为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7万元)

除了欧洲市场以外,比亚迪元plus也或许会在日本,韩国,印度市场销售。

10月12日的消息,比亚迪印度分公司已经考虑在印度建第二个工厂,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公布相关消息。此前,比亚迪在印度设有一家工厂,用于生产比亚迪e6。2023年,比亚迪计划在印度销售1.5万台元PLUS,并计划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f0撞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