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华南工业园

造新能源车,筑一座新城!深汕锚定新质生产力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装生产线,车间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比亚迪汉、仰望等中高端主力车型。近日,工信部批复同意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迁址扩建。这标志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上取得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当前,深圳市正按照“先行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子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成为重要一环。作为深圳都市圈新战略增长极,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导,锚定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目标,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现代产业格局,奋力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为深圳跻身全球“万亿级”汽车城俱乐部注入新的推动力、支撑力。

一片热土 新质生产力势能孕育集聚

时针拨回2021年8月,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比亚迪牵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2022年1月签约投资20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拉开了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帷幕。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可提供5.4万多个工作岗位。一期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16栋厂房已于去年12月23日全面投产。二期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将成为比亚迪在华南释放产能的重点区域。

全力建厂、快速强链、高效建城。深汕特别合作区从区各单位抽调精干队伍,全力打好土地整备攻坚战,以高效充沛的土地整备和供应实力,为比亚迪供应连片平方公里级优质产业用地,为深圳发展大工业构建强大支撑力。

近年来,深汕加速整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累计收储土地39.1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建设8个高水平产业空间,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加快打造“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增强土地空间利用效能,先后吸引了京西重工、东风李尔、佛吉亚、壁虎科技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企业入驻。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谁能尽快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占据优势。为了提高生产效能,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冲刺投产期间,每小时供气能力达1万立方米的临时气化站提前建成,通港大道提前7个月通车,元云变电站仅用10个月实现投产……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比亚迪项目服务工作专班服务保障作用,从施工许可、空间保障、建设经营、基础配套、企业用工、就医就学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创造从签约到投产的“深汕速度”。

“‘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请求必回应’令人印象深刻。”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从项目征迁,到“七通一平”的协调,再到成立服务专班,全天候、零距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新港 新质生产力拓展开放平台

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亮点。在比亚迪布局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唯一一个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港厂联动”模式的大型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小漠国际物流港。

小漠国际物流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有粤东地区泊位等级最高的多用途公共码头,定位打造成为深圳港东翼发展核心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辟通关“绿色通道”,驻地口岸联检部门实行“一次登临、联合检查”机制,将查验程序压缩至1小时,确保汽车出口“零延时”。建立起一站式监管,提供24小时港口作业及进出港服务,实现“抵港直装”。

作为深圳市唯一开通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小漠国际物流港2023年汽车滚装出口量超2万辆,占全市港口汽车运输出口的近三成。2024年新年伊始,“小漠港-欧洲”航线正式开通,搭载50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1号”开启了比亚迪“国产自运”时代。2月8日,“小漠-南美”滚装新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继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红海、欧洲滚装外贸航线后的第6条滚装外贸航线。小漠国际物流港不断加快全球海运网络布局,提升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3月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4415999T”正式施行,加速完善深汕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小漠国际物流港汽车滚装出口量已超3万辆,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小漠国际物流港正推进防波堤、疏港铁路、滚装码头等建设。今年初,《深圳市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支持深汕汽车制造和出口,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港厂联动”模式,正加快构建高效、便捷、通达的港厂联动服务圈、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整车出口业务发展,谋划设立综合保税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集散地,吸引华南等地车企将该地作为主要出口港。

预计2024年,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实现汽车外贸年运输量超7万辆,到2030年将突破100万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驱动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快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一座新城 新质生产力夯实发展根基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席卷南海之滨。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制造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广东制造业不断迭代升级。

乘着产业跃迁升级的东风,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正在向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不断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为深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4.2%。“一超多强更多新锐”企业格局雏形显现,比亚迪、欣旺达、贝特瑞等龙头企业产能扩张持续释放。

《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加快构建“一港一核三区四带”产城港融合发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子在“实”,特点在“新”,关键在“优”。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利用区位、政策、空间等优势,乘势而上全域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战略性产业集群,助力广东制造业从“压舱石”跃升为“顶梁柱”。

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越枝繁叶茂,就越能裂变出新质生产力。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构建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

2023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内,东风李尔产线正式投产运行,创下深汕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新纪录。协鑫集团新型储能基地项目和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相继开工,近百亿级头部企业“双翼”展翅,为深汕建设产业新城增添强劲动能。同时,京西重工智能座舱产业园和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项目也在比亚迪整车制造基地旁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一主三辅”上下游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产业链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蓄势腾飞之势。

1月17日,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吸引逾300位区内外企业代表共谋发展之道。此次签约项目来自教育、金融等领域,均为头部机构、企业,深职大、深圳天使母基金入局,为深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教育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支撑,加快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优在区位”,更是“赢在服务”。《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发展规划(2023-2030年)》,赋予深汕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定位。深汕产业政策与深圳无缝对接,市、区两级政策叠加,《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建立覆盖“招引落地一投资开工一培育壮大一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全流程全周期的产业支撑政策措施体系,与深圳一体化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内生动力全面激活。

往高处攀,向新处闯。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加快推动比亚迪全球培训中心、出海整备中心动工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小漠港二期、疏港铁路及防波堤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电力和水利工程项目,为汽车制造和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关于新时代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的战略布局,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初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搭建起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到人工智能……深圳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龚晓峰认为,新能源汽车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和集群化发展,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构建相互支撑、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态势,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助力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一份使命 新质生产力提速协调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合作而生,因“特殊”而兴。创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举。

2023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地方立法权限,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深汕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法治力量护航“飞地”起飞。

“《条例》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一最大短板,在立法原则、合作体制、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发展保障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基地主任、教授朱最新指出,《条例》出台,不仅实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体制的法规化,更重要的是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特别+合作”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田园+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的优势,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布局中,深汕特别合作区跃升为新的战略增长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协调”,根本在“发展”。2018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0亿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崛起,也带动汕尾市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的规划建设。双方也在积极探索联合招商机制,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产业。同时,深汕增强与惠东县吉隆镇千亩产业园的产业协同,为重大制造业项目提供1328亩“净地”,打开与周边地区通力协作发展新格局。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提高发展效能的关键。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承接步伐,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建立与深圳主城区深度融合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信用等市场机制,全面适用深圳产业政策,积极适用深圳人才政策,逐步适用深圳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深汕延伸。

人民至上,民生为重。深汕特别合作区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深圳基本公共服务。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9月正式开学,百合外国语深汕高中、市二高深汕学校开工;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运营,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用;目前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已建成9个项目,“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奋勇争先。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新建成鹭月岛等10个节点,完成美丽圩镇区域建设任务,实现通村道路黄泥路全清零,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大安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红罗畲族村、百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成10个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新签约6个村企合作产业项目。全区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均超过10万元。随着留用地项目投入使用,鹅埠镇蛟湖村委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1000万元;小漠镇云新村委新田坑、大云坡等村民小组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600万元。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专注粤东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开展“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调研。他说,“在深圳全面主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上作出了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以车聚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瞄准高端高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开启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跑出了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汕“加速度”。

造新能源车,筑一座新城!深汕锚定新质生产力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装生产线,车间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比亚迪汉、仰望等中高端主力车型。近日,工信部批复同意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迁址扩建。这标志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上取得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当前,深圳市正按照“先行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子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成为重要一环。作为深圳都市圈新战略增长极,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导,锚定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目标,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现代产业格局,奋力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为深圳跻身全球“万亿级”汽车城俱乐部注入新的推动力、支撑力。

一片热土 新质生产力势能孕育集聚

时针拨回2021年8月,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比亚迪牵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2022年1月签约投资20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拉开了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帷幕。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可提供5.4万多个工作岗位。一期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16栋厂房已于去年12月23日全面投产。二期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将成为比亚迪在华南释放产能的重点区域。

全力建厂、快速强链、高效建城。深汕特别合作区从区各单位抽调精干队伍,全力打好土地整备攻坚战,以高效充沛的土地整备和供应实力,为比亚迪供应连片平方公里级优质产业用地,为深圳发展大工业构建强大支撑力。

近年来,深汕加速整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累计收储土地39.1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建设8个高水平产业空间,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加快打造“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增强土地空间利用效能,先后吸引了京西重工、东风李尔、佛吉亚、壁虎科技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企业入驻。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谁能尽快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占据优势。为了提高生产效能,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冲刺投产期间,每小时供气能力达1万立方米的临时气化站提前建成,通港大道提前7个月通车,元云变电站仅用10个月实现投产……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比亚迪项目服务工作专班服务保障作用,从施工许可、空间保障、建设经营、基础配套、企业用工、就医就学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创造从签约到投产的“深汕速度”。

“‘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请求必回应’令人印象深刻。”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从项目征迁,到“七通一平”的协调,再到成立服务专班,全天候、零距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新港 新质生产力拓展开放平台

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亮点。在比亚迪布局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唯一一个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港厂联动”模式的大型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小漠国际物流港。

小漠国际物流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有粤东地区泊位等级最高的多用途公共码头,定位打造成为深圳港东翼发展核心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辟通关“绿色通道”,驻地口岸联检部门实行“一次登临、联合检查”机制,将查验程序压缩至1小时,确保汽车出口“零延时”。建立起一站式监管,提供24小时港口作业及进出港服务,实现“抵港直装”。

作为深圳市唯一开通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小漠国际物流港2023年汽车滚装出口量超2万辆,占全市港口汽车运输出口的近三成。2024年新年伊始,“小漠港-欧洲”航线正式开通,搭载50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1号”开启了比亚迪“国产自运”时代。2月8日,“小漠-南美”滚装新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继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红海、欧洲滚装外贸航线后的第6条滚装外贸航线。小漠国际物流港不断加快全球海运网络布局,提升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3月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4415999T”正式施行,加速完善深汕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小漠国际物流港汽车滚装出口量已超3万辆,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小漠国际物流港正推进防波堤、疏港铁路、滚装码头等建设。今年初,《深圳市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支持深汕汽车制造和出口,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港厂联动”模式,正加快构建高效、便捷、通达的港厂联动服务圈、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整车出口业务发展,谋划设立综合保税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集散地,吸引华南等地车企将该地作为主要出口港。

预计2024年,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实现汽车外贸年运输量超7万辆,到2030年将突破100万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驱动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快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一座新城 新质生产力夯实发展根基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席卷南海之滨。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制造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广东制造业不断迭代升级。

乘着产业跃迁升级的东风,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正在向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不断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为深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4.2%。“一超多强更多新锐”企业格局雏形显现,比亚迪、欣旺达、贝特瑞等龙头企业产能扩张持续释放。

《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加快构建“一港一核三区四带”产城港融合发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子在“实”,特点在“新”,关键在“优”。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利用区位、政策、空间等优势,乘势而上全域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战略性产业集群,助力广东制造业从“压舱石”跃升为“顶梁柱”。

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越枝繁叶茂,就越能裂变出新质生产力。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构建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

2023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内,东风李尔产线正式投产运行,创下深汕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新纪录。协鑫集团新型储能基地项目和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相继开工,近百亿级头部企业“双翼”展翅,为深汕建设产业新城增添强劲动能。同时,京西重工智能座舱产业园和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项目也在比亚迪整车制造基地旁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一主三辅”上下游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产业链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蓄势腾飞之势。

1月17日,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吸引逾300位区内外企业代表共谋发展之道。此次签约项目来自教育、金融等领域,均为头部机构、企业,深职大、深圳天使母基金入局,为深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教育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支撑,加快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优在区位”,更是“赢在服务”。《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发展规划(2023-2030年)》,赋予深汕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定位。深汕产业政策与深圳无缝对接,市、区两级政策叠加,《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建立覆盖“招引落地一投资开工一培育壮大一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全流程全周期的产业支撑政策措施体系,与深圳一体化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内生动力全面激活。

往高处攀,向新处闯。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加快推动比亚迪全球培训中心、出海整备中心动工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小漠港二期、疏港铁路及防波堤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电力和水利工程项目,为汽车制造和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关于新时代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的战略布局,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初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搭建起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到人工智能……深圳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龚晓峰认为,新能源汽车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和集群化发展,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构建相互支撑、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态势,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助力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一份使命 新质生产力提速协调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合作而生,因“特殊”而兴。创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举。

2023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地方立法权限,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深汕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法治力量护航“飞地”起飞。

“《条例》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一最大短板,在立法原则、合作体制、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发展保障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基地主任、教授朱最新指出,《条例》出台,不仅实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体制的法规化,更重要的是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特别+合作”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田园+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的优势,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布局中,深汕特别合作区跃升为新的战略增长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协调”,根本在“发展”。2018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0亿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崛起,也带动汕尾市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的规划建设。双方也在积极探索联合招商机制,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产业。同时,深汕增强与惠东县吉隆镇千亩产业园的产业协同,为重大制造业项目提供1328亩“净地”,打开与周边地区通力协作发展新格局。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提高发展效能的关键。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承接步伐,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建立与深圳主城区深度融合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信用等市场机制,全面适用深圳产业政策,积极适用深圳人才政策,逐步适用深圳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深汕延伸。

人民至上,民生为重。深汕特别合作区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深圳基本公共服务。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9月正式开学,百合外国语深汕高中、市二高深汕学校开工;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运营,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用;目前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已建成9个项目,“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奋勇争先。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新建成鹭月岛等10个节点,完成美丽圩镇区域建设任务,实现通村道路黄泥路全清零,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大安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红罗畲族村、百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成10个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新签约6个村企合作产业项目。全区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均超过10万元。随着留用地项目投入使用,鹅埠镇蛟湖村委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1000万元;小漠镇云新村委新田坑、大云坡等村民小组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600万元。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专注粤东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开展“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调研。他说,“在深圳全面主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上作出了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以车聚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瞄准高端高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开启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跑出了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汕“加速度”。

造新能源车,筑一座新城!深汕锚定新质生产力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装生产线,车间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比亚迪汉、仰望等中高端主力车型。近日,工信部批复同意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迁址扩建。这标志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上取得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当前,深圳市正按照“先行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子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成为重要一环。作为深圳都市圈新战略增长极,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导,锚定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目标,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现代产业格局,奋力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为深圳跻身全球“万亿级”汽车城俱乐部注入新的推动力、支撑力。

一片热土 新质生产力势能孕育集聚

时针拨回2021年8月,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比亚迪牵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2022年1月签约投资20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拉开了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帷幕。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可提供5.4万多个工作岗位。一期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16栋厂房已于去年12月23日全面投产。二期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将成为比亚迪在华南释放产能的重点区域。

全力建厂、快速强链、高效建城。深汕特别合作区从区各单位抽调精干队伍,全力打好土地整备攻坚战,以高效充沛的土地整备和供应实力,为比亚迪供应连片平方公里级优质产业用地,为深圳发展大工业构建强大支撑力。

近年来,深汕加速整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累计收储土地39.1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建设8个高水平产业空间,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加快打造“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增强土地空间利用效能,先后吸引了京西重工、东风李尔、佛吉亚、壁虎科技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企业入驻。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谁能尽快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占据优势。为了提高生产效能,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冲刺投产期间,每小时供气能力达1万立方米的临时气化站提前建成,通港大道提前7个月通车,元云变电站仅用10个月实现投产……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比亚迪项目服务工作专班服务保障作用,从施工许可、空间保障、建设经营、基础配套、企业用工、就医就学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创造从签约到投产的“深汕速度”。

“‘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请求必回应’令人印象深刻。”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从项目征迁,到“七通一平”的协调,再到成立服务专班,全天候、零距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新港 新质生产力拓展开放平台

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亮点。在比亚迪布局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唯一一个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港厂联动”模式的大型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小漠国际物流港。

小漠国际物流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有粤东地区泊位等级最高的多用途公共码头,定位打造成为深圳港东翼发展核心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辟通关“绿色通道”,驻地口岸联检部门实行“一次登临、联合检查”机制,将查验程序压缩至1小时,确保汽车出口“零延时”。建立起一站式监管,提供24小时港口作业及进出港服务,实现“抵港直装”。

作为深圳市唯一开通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小漠国际物流港2023年汽车滚装出口量超2万辆,占全市港口汽车运输出口的近三成。2024年新年伊始,“小漠港-欧洲”航线正式开通,搭载50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1号”开启了比亚迪“国产自运”时代。2月8日,“小漠-南美”滚装新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继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红海、欧洲滚装外贸航线后的第6条滚装外贸航线。小漠国际物流港不断加快全球海运网络布局,提升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3月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4415999T”正式施行,加速完善深汕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小漠国际物流港汽车滚装出口量已超3万辆,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小漠国际物流港正推进防波堤、疏港铁路、滚装码头等建设。今年初,《深圳市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支持深汕汽车制造和出口,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港厂联动”模式,正加快构建高效、便捷、通达的港厂联动服务圈、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整车出口业务发展,谋划设立综合保税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集散地,吸引华南等地车企将该地作为主要出口港。

预计2024年,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实现汽车外贸年运输量超7万辆,到2030年将突破100万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驱动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快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一座新城 新质生产力夯实发展根基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席卷南海之滨。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制造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广东制造业不断迭代升级。

乘着产业跃迁升级的东风,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正在向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不断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为深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4.2%。“一超多强更多新锐”企业格局雏形显现,比亚迪、欣旺达、贝特瑞等龙头企业产能扩张持续释放。

《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加快构建“一港一核三区四带”产城港融合发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子在“实”,特点在“新”,关键在“优”。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利用区位、政策、空间等优势,乘势而上全域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战略性产业集群,助力广东制造业从“压舱石”跃升为“顶梁柱”。

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越枝繁叶茂,就越能裂变出新质生产力。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构建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

2023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内,东风李尔产线正式投产运行,创下深汕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新纪录。协鑫集团新型储能基地项目和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相继开工,近百亿级头部企业“双翼”展翅,为深汕建设产业新城增添强劲动能。同时,京西重工智能座舱产业园和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项目也在比亚迪整车制造基地旁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一主三辅”上下游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产业链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蓄势腾飞之势。

1月17日,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吸引逾300位区内外企业代表共谋发展之道。此次签约项目来自教育、金融等领域,均为头部机构、企业,深职大、深圳天使母基金入局,为深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教育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支撑,加快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优在区位”,更是“赢在服务”。《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发展规划(2023-2030年)》,赋予深汕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定位。深汕产业政策与深圳无缝对接,市、区两级政策叠加,《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建立覆盖“招引落地一投资开工一培育壮大一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全流程全周期的产业支撑政策措施体系,与深圳一体化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内生动力全面激活。

往高处攀,向新处闯。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加快推动比亚迪全球培训中心、出海整备中心动工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小漠港二期、疏港铁路及防波堤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电力和水利工程项目,为汽车制造和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关于新时代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的战略布局,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初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搭建起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到人工智能……深圳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龚晓峰认为,新能源汽车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和集群化发展,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构建相互支撑、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态势,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助力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一份使命 新质生产力提速协调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合作而生,因“特殊”而兴。创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举。

2023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地方立法权限,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深汕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法治力量护航“飞地”起飞。

“《条例》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一最大短板,在立法原则、合作体制、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发展保障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基地主任、教授朱最新指出,《条例》出台,不仅实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体制的法规化,更重要的是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特别+合作”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田园+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的优势,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布局中,深汕特别合作区跃升为新的战略增长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协调”,根本在“发展”。2018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0亿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崛起,也带动汕尾市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的规划建设。双方也在积极探索联合招商机制,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产业。同时,深汕增强与惠东县吉隆镇千亩产业园的产业协同,为重大制造业项目提供1328亩“净地”,打开与周边地区通力协作发展新格局。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提高发展效能的关键。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承接步伐,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建立与深圳主城区深度融合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信用等市场机制,全面适用深圳产业政策,积极适用深圳人才政策,逐步适用深圳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深汕延伸。

人民至上,民生为重。深汕特别合作区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深圳基本公共服务。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9月正式开学,百合外国语深汕高中、市二高深汕学校开工;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运营,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用;目前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已建成9个项目,“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奋勇争先。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新建成鹭月岛等10个节点,完成美丽圩镇区域建设任务,实现通村道路黄泥路全清零,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大安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红罗畲族村、百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成10个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新签约6个村企合作产业项目。全区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均超过10万元。随着留用地项目投入使用,鹅埠镇蛟湖村委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1000万元;小漠镇云新村委新田坑、大云坡等村民小组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近600万元。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专注粤东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开展“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调研。他说,“在深圳全面主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上作出了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以车聚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瞄准高端高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开启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跑出了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汕“加速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华南工业园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