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

上汽集团真的有灵魂么?

现在已经不是招人问题而是订单问题

为什么富士康现在严重招不到人?

马云说过,企业留不住人,要么钱没有给到位要么心里受委屈。

小编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小编仅仅是为了问题而问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到富士康体验过。

下面我就以在富士康6年的工作经验来告诉你,我从09年进入富士康,一直到10年的时候,我的底薪一直都是920,但每月却能拿到2000+以上。有人想问我为什么?我就只想告诉你加班加班不停地加班,一个月只休息4天,每天早上8点之前打卡,晚上8点之后打卡,加班1是1.5倍的工资,加班2是2倍工资,自己去算吧。

到了11年的时候虽然我的工资涨了,但是发生了全国皆知的13跳,加班开始管控,只能加80个,虽然底薪涨了,但是到手的工资其实没有怎么动,更气人的是虽然加班管控,但是有时人不能下班,还是8点上班打卡8点下班打卡,就是工作时间不变,你自己的加班却变少了。

这还是不是最气人的,随着自己工龄的增长,已经也成为富士康的基层干部,自己在10年的时候就是线长,但是直到11年的时候才加上全级员的管理职,11年下半年我已经是组长了,还没有加上线长的管理职。并且当时员工下班了,我们在产能爬坡的时候甚至11点都不下班,更可气的是晚班的时候,我们早上8点下班了,却是高层领导上班的时候,就来各种会议,TMD就不知道还有晚班的存在吗,你怎么不等到夜里十二点再下班。

好了不说了,吐槽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知道为什么招不到普工了,钱实在太少,屁事又太多,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说这个事情,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

还要转移产能?比亚迪正式官宣,郭台铭高兴早了,富士康回不来了

“是我帮助大陆创造了百万的工作岗位,是我在赏饭给他们吃!”

这是郭台铭以嚣张的口吻,回应外界对于“谁更离不开谁”时的回答,显然他把富士康崛起的功劳,完全归结到了“苹果订单”上,丝毫没有念及中国大陆提供给富士康的便捷性和一切优惠措施。

富士康于1988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借助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量的欧美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彼时富士康拥有着良好的代工基础,快速获得了这些企业的青睐,借助大陆人口技术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富士康一下子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代工厂。

鉴于我国工业基础的提升,苹果公司选择将供应链全面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市场,而富士康也成为了独家的代工厂,双方可以说是相互成就,但两家企业在成为各自领域的巨头后,似乎都忘记了我们曾经给予的帮助。

都知道工业是要高度依托于“电力”资源的,而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很多偏远山区甚至还没通电,但富士康的用电却有着优先权,这也让其稳住了产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体系。

谁能够想到富士康抛弃了如此强大的靠山,因为苹果的一句话就奔赴印度、越南建厂,的确目前这两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低廉,但工业基础却十分的落后,在苹果公司的大力扶持下,良品率依旧只能维持在50%,根本不符合任何一家企业的品控要求。

富士康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建厂,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时不时的缺电,导致工厂不能持续性的开工,外加上当地人工人的不敬业,整体成本估算起来远高于中国大陆,但高度依赖于苹果订单的富士康,只能是一错就错下去了,如今大陆市场也回不来了。

比亚迪正式官宣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包括小米、华为在内大部分都是由我们代工的,相当“脑子”是它们自己设计的,但硬件是比亚迪全权生产的,同样苹果的部分平板、手机也是如此!”

这是4月27号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比亚迪公布的重磅消息,目前已经得到了官方的确认,谁能想到一家让欧美头疼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原来还是一家零部件代工巨头,这样的反转让富士康尤为头疼。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比亚迪在电子代工领域的年营收高达1500亿,不显山不露水就完成了突破,也难怪会被称之为下一个“华为”,现在看来郭台铭高兴的太早了,能够得到小米、华为、苹果的认可,说明比亚迪的实力不会比富士康差。

之前富士康遭到美国的施压,在接收中企的订单上相当的谨慎,这也导致在大陆市场失去信任度,如今国内代工厂替代的方案可不止比亚迪,立讯精密已经坐稳了苹果代工厂的头几把交椅,也难怪富士康要硬着头皮执着于东南亚建厂了。

在华为的带动之下,国内已经有了诸多强强联合的例子,现阶段苹果产品位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后续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而富士康终究会成为一个“炮灰”,一旦在印度、越南建厂不顺,很有可能会直接被苹果公司抛弃掉,想回都回不来了。

所以说郭台明也该醒一醒了,拥有着最好的开局,却一步步被自己给玩没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比亚迪赢华为小米代工大单,富士康错失良机,郭台铭:再给个机会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卓越表现并未掩盖其在代工服务领域的成功。作为一家多元化企业,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新能源汽车33.5%的份额,并且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占比达到20.9%。在电动汽车业务的强劲增长背后,比亚迪的代工服务同样显著,成为其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亚迪的代工业务始于2003年,当时公司创始人王传福预见到电池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决定扩展到代工行业。比亚迪的代工服务不仅为公司提供了风险对冲的手段,还利用其产业链整合优势解决了客户的痛点。2004年,比亚迪通过满足手机厂商对一站式生产的需求,成功在手机代工行业立足。在2006至2009年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对比亚迪集团总营收的贡献率高达37%至45%,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代工业务成为公司稳定经营的关键。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比亚迪迅速调整了其代工业务和客户组合,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继续在市场上保持活跃。2019年,在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断供后,比亚迪成为华为手机的主要代工商,并利用苹果供应链多元化的机会,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2022年,苹果成为比亚迪电子的全球第一大客户,订单占比亚迪电子总营收的44%。此外,比亚迪通过收购苹果供应商捷普在成都和无锡的制造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老牌代工厂商富士康却面临战略失误。郭台铭决定将部分生产线迁移到印度,以配合苹果的全球化战略和享受当地政策优惠。然而,富士康在印度遭遇了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工素质等挑战,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受到影响。苹果公司对富士康的依赖也在减少,因为苹果更看重的是供应链的完整性、生产成本和良品率,而非富士康的品牌。

比亚迪的多元化战略基于对冲风险和产业链优势,逐步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纵向和横向拓展,积极匹配客户需求。比亚迪电子不仅在手机部件和组装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还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座舱和AI服务器等领域成为国内主流供应商。比亚迪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没有满足新行业市场痛点的竞争优势之前,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张新业务。

总结来说,比亚迪通过精准把握市场痛点和多元化经营战略,显著增

强了其营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比亚迪的代工业务有望进一步放大其竞争优势,而品牌效应在市场选择面前更多是起到辅助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