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有哪些强大的黑科技?
比亚迪有能力造高端新能源汽车,也计划进入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接下来,就看消费者给不给比亚迪这个机会了。
对于喜爱比亚迪的迪粉来讲,在网上呼吁了多年,一直想让比亚迪重新建立一个高端品牌进入高端汽车行列,终于等到比亚迪宣布换LOGO,但无非是把“BYD”三个字母改了下字体而已,虽然LOGO确实看上去更精致了,但迪粉们好像并不买单。
就在今年年初,终于,对于比亚迪高端汽车有了一些眉目。2月3日,比亚迪内部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透漏,原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会调任高端品牌,负责高端品牌筹建相关工作,而且其高端车型或将会在2022年~2023年正式对外推出。
其实,抛开比亚迪这个被消费者贴上“低端”、“廉价”品牌印象的原始品牌,单纯地从产品质量、产品技术,又或是产品外观或产品性能等方面来讲的话,个人觉得比亚迪均具备生产豪车的资本和能力,如果不是因为比亚迪品牌影响力拖了后腿,以比亚迪目前的唐、汉等车型,完全可以步入高端汽车行列。
如果比亚迪这次能够成功建立一个全新高端汽车品牌,相信也会带动比亚迪汽车在品牌建设、客户体验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特别期待比亚迪能够重新创组一个全新的有影响力的品牌,快速站立到国际舞台,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比亚迪和特斯拉有什么区别?比亚迪有能力造高端新能源车吗?
没有区别,当然也要区别,就是比亚迪没有特斯拉会吹,去掌握需求人群的心态,去跟随潮流,有点可惜了。比亚迪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当然有能力造高端车。
“无人驾驶都是扯淡”,是比亚迪的“谎言”
尤记得,比亚迪(002594.SZ)董事长王传福去年3月底发表的那句争议言论: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乍一听,像是在逆势炮轰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热潮,毕竟,外界谈起车企智能化实力时,往往首先想到特斯拉、华为、小鹏,而把“新能源全球销冠”排除在外。
大众认知里,智能化似乎是比亚迪的短板。
然而,“扯淡”言论引发热议后,很快有媒体曝出,比亚迪在招兵买马,重点布局智驾部门。仅仅不到一年时间,1月16日,比亚迪就在以智能化为主题的2024梦想日上,大秀包括智驾在内的黑科技“肌肉”。
有人咂摸出味来,指出“无人驾驶都是扯淡”更像是比亚迪的“障眼法”,嘴上痛斥,行动上已经开始抢占先机,这就类似于,学霸考了第一却只是说还有进步空间。坐上牌桌的人,才有谈论甚至挑剔的资格。
当然,用王传福的话来说,斥责无人驾驶是扯淡、忽悠,是基于目前市场还不具备无人驾驶落地条件的观察。而一旦时机成熟,很难说比亚迪不会是头一批布局无人驾驶,让它不扯淡、不忽悠的车企。
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梦想日上,比亚迪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汽车的智能化趋势,加速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比亚迪认为,目前行业把汽车智能化和智舱智驾画上等号,导致概念被窄化。实际上,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整车智能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基于此认知,比亚迪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通过璇玑智能化架构,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整车智能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与此同时,整车智能让车更懂人,实现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做到千人千面。
具体来看,璇玑架构作为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相当于让汽车拥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使其可以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
比亚迪还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拥有庞大的数据底座、样本量和高算力,可覆盖整车三百多个场景。
王传福表示:“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降低智驾体验门槛
科技日上,王传福再谈“无人驾驶是忽悠”,解释称: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经常被混为一谈,但这是两件事,之所以说后者是“忽悠”,是因为现阶段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层面,无人驾驶都不具备落地的条件。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曾回应比亚迪智能化方面略显不足的观点:“市面上有的智能驾驶技术比亚迪都有,但比亚迪侧重于独有的技术。而且,从法规、伦理、技术成熟度来看,整个行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准备好。”
而随着2023下半年来,车企NOA(高阶智能驾驶)开城大战愈演愈烈,L3测试政策的正式落地,意味着我国高阶自动驾驶上路有了相对规范的规则参照,讨论智驾的时机已然成熟。
不久前,比亚迪率先“剧透”了一波代客泊车功能,科技日上,正式发布易四方泊车,将易四方技术与智驾的泊车技术融合,可实现0.04m的旋转定位与控制精度,单次泊车可节省8秒,泊车效率可提升20%。
此外,比亚迪还展示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L2级智能驾驶搭载量位居中国第一,“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量产交付,成为全国首个获得L3级测试牌照的车企。
行业预计,汽车智能化有望成为2024年的投资主线。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智能化第一波伴随电动化而起,L2渗透率与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智能化第二波看NOA(高阶智能驾驶),尚在0-1的阶段,可以成为电动化的接力。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比亚迪表示,整车智能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比亚迪全栈自研、垂直整合带来的战略优势;另一方面,离不开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的积累,为整车智能打下坚实基础。
2023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2万辆,稳坐全球销冠。目前,比亚迪有11个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4000多名工程师,整体共计9万余名工程师,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汽车企业。
王传福透露,未来,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将投入1000亿元,研究整车智能技术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带来更多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
同时,将不断降低智驾的体验门槛,加速智驾普及,宣布将在30万元及以上车型标配比亚迪高阶智驾系统,20万元及以上车型提供选装。
官宣|比亚迪下线“全球首条跨海云轨”:无人驾驶、共设25站
文:汽车日报 张屹鹏
[汽车日报 行业] 日前,比亚迪轨道交通迎来新里程碑,巴伊亚云轨车辆在深圳下线。此次下线的巴伊亚云轨是全球首条跨海云轨线车辆,比亚迪也成为中国首家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出海的民营企业。
巴伊亚云轨线路全长23.3公里,共设25站,建成后将与巴伊亚现有地铁衔接,形成各种城轨制式互补、多种运量结合的公共交通网络。
对此巴西巴伊亚州州长鲁伊·科斯塔认为,巴伊亚云轨项目是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国际合作的象征。他表示:“在将巴伊亚州作为巴西的第二个地铁扩建项目之后,这个现代化交通工具让我们在实现现代化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而传统火车线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运营条件,将会被云轨取代。”
比亚迪表示,巴伊亚云轨车辆是全球首列下线的海外版云轨车辆,是比亚迪为巴西当地特别定制,符合当地规范、契合当地需求。
据悉,该车辆采用流线型设计,兼具设计美感与降低风阻;大规格车门,配合无障碍进出设计,无论行走、坐轮椅、推婴儿车都可以舒适出行;车厢连接处无阻隔,通透性好,侧面配备大车窗,景观性好;使用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确保了车辆行驶静谧、平稳。
另外,车辆搭载了领先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及智能乘客服务系统,实现列车高度自动化,可以按照最优模式提供更精准的运营控制、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好,提升运营效率、保障准点率;同时车载PIS、CCTV、紧急对讲等系统实时服务乘客、确保安全便捷的乘车体验。车辆后期也可以根据实际运力需求进行灵活编组。
惊呆了!比亚迪4S店全体被炒,只因10分钟无人接待?
比亚迪的整顿事件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对于公司的严格管理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这种强硬态度显示了企业对于服务质量的高要求和对客户需求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企业管理是否过于严厉、是否缺乏人性化的质疑。
这一事件让人们深思,对于员工来说,一时的疏忽或忙碌是否应该以失去工作为代价?许多被解雇的员工可能是家中的经济支柱,失去工作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对于企业来说,严格管理固然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否应该给员工更多的宽容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企业管理应该在严格与人性之间寻找平衡。一方面,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生计。给予员工一定的警告和培训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改正错误,是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严格管理和人性化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细心权衡,寻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式。只有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抉择。严格管理和人性化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持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对于员工而言,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同时,企业也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面对类似比亚迪的整顿事件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但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员工情感。只有在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的同时,才能够真正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企业管理能够更加人性化,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