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也会将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
比亚迪和戴姆勒看到腾势汽车的窘境后,两者再次向其伸出了援手。
近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将对腾势新能源增资1.5亿元,腾势的另一股东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增资1.5亿元。双方股东增资后,比亚迪和戴姆勒仍各持有腾势50%的股权。
比亚迪表示,此次的增资将用来运转腾势的日常经营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主要用于研发费用、专用设备及模具投资、新产品宣传费用、银行本金的偿还及利息支出及服务网络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比亚迪和戴姆勒对腾势的第二次增资,2019年2月28日,比亚迪和戴姆勒分别对腾势增资2亿元。自身经营不善,靠两大母公司“输血”支撑,腾势的此种作法不禁让大家联想到《都挺好》中的苏明成。
剧中苏明成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啃老族”,自身拥有稳定的工作的苏明成每次遇到资金难题时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买房、买车、结婚无不例外。
当然,除了父母的溺爱之外,不思进取直接成为了苏明成”啃老”的原罪,反观腾势,导致它“啃老”的则是接连的亏损,而亏损原因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
01
品牌根正苗红,后期发力不足
腾势汽车是国内较早涉足新能源的品牌之一,它由比亚迪和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一个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一个是德系豪华品牌。腾势汽车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了后期营销上。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前期的大力宣传助其打开市场。而腾势始终秉持着“平平淡淡是真”的原则,很少在市场发生。
乏力的营销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腾势认知的匮乏,“腾势是什么品牌?”“不知道,可能是台湾新出的品牌吧。”《一品汽车》曾在北京高碑店腾势4S店处听到路人对这个品牌的议论。
腾势不光没将比亚迪和戴姆勒赋予的光环披在身上,反而被某些消费者误读为台湾品牌。在后面诸多车企纷纷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后,腾势依然坚持低调。
对此,比亚迪曾解释道:“2014 年,腾势新能源推出其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但“腾势”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品牌,其品牌影响力及市场接受度仍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上市以来其销量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02
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
在政策的导向下,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而腾势所处的中型轿车级别更是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腾势可谓具备了得天独厚的销售环境。但其在新能源市场中并没有太多的建树,主要是过高的定价及其品牌知名度不足所致。
腾势500定位为一款中型车,在补贴之后的价格依旧高达29.88—32.88万元。对于一款中型电动车来,这样的售价还是很难让国内的消费者接受。
目前30万左右的高端电动车也有不少,比如荣威MAVEL X、蔚来ES8等,相比于腾势500也具有更多的优势。
03
未来腾势何去何从?
数据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间,腾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2亿、9.75亿和4.71亿,净利润分别为-13.00亿、-4.77亿和-8.88亿,三年合计亏损26.65亿元。
持续的亏损让外界对腾势的未来充满质疑。这里我们不排除以后比亚迪和戴姆勒丢弃这块“烫手山药”的可能。
在新能源领域,戴姆勒开始有了“新欢”,2019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而比亚迪则在恼于补贴退坡的同时,也面对这净利润下滑的现象。报告显示,2018年比亚迪公司营业总收入达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连续六年保持同比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仅为27.91亿元,同比下滑31.37%,连续两年下滑。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也会将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一边是有了新欢的戴姆勒,一边是自身难保的比亚迪。最终腾势还需自己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