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分几步?揭开事实真相
近期,拜登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宣布将调查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关于中国电动车是否会窃取数据的讨论也不断增多,甚至导致当前电动车出口增速出现放缓。中国电动车真的会威胁国家安全吗?美国的调查依据是什么?中国电动汽车究竟得罪了谁?为了找到所有信息的源头,我们利用最新的大模型技术,搭建了一个AI数据库。可以实时接入来自全球各地、每天超过6亿条报道。并且,首次通过数字记者在虚拟数据库里寻找线索。一起来揭开事实的真相。
起点:一封漏洞百出的信
当我们在大模型系统中抓取中国电动车和国家安全的标签,将情感倾向选择为负面,近30天,超过了5000条报道。而当我们将时间不断倒退,发现搜索量原本一直保持平稳,直到去年7月开始,才逐渐增加。
去年7月发生了什么?系统找到了与这些标签关联度最高的内容,指向了这样一封信。这是4名国会议员写给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的一封信,时间刚好是在去年7月。
不过,此时信中针对的是中国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中国企业相继在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亚州注册、展开测试,就是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美国人的数据。
好像很有道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在加州车辆管理局的网站上,找到了近两年全部车辆的测试信息。当我们在其中筛选出属于中国企业的车辆,发现:
2022年,有124辆车,来自7家企业
2023年,还剩74辆车,来自4家企业
数量怎么还变少了?仔细比对这两份名单,我们发现,在2022年排名中国企业首位的小马智行,在2023年,和它的44辆测试车一并消失了。
小马智行,这个名字好像在信件中出现过。在信件中,小马智行被单独拎了出来,作为窃取数据的典型。它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被驱逐出了加州?
当我们查询小马智行被迫离开加州的具体时间,发现竟然是早在2022年5月。
明明早就已经开始驱离中国企业,却在2023年7月,再次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名旧事重提。车都没有了,如何窃取数据?这样一封漏洞百出,甚至无中生有的信件,竟然成了美国调查中国汽车的起点。
手段:概念不断混淆
在这封信被曝光的72个小时内,我们发现,在舆论场上的搜索量其实只有2000多条,和现在的讨论热度天差地别。从信件发出至今不过9个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用AI数据库检索出所有美国政要和智库学者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全部言论:
2023年10月,开始有人发声。在此时的言论中,讨论对象从“自动驾驶汽车”变成了“联网汽车”;更加大众化的表述,让3天内的搜索热度从之前的2000多次,涨到了50多万。
2023年11月,参与政要的规模再次扩大,内容还是这封信,讨论对象再次改变,模糊成了更广泛的“智能汽车”。这一次,72个小时内,搜索量达到1700多万。
2024年1月,同样还是这封信的基础内容,却在自动驾驶汽车后,悄悄加上了“和电动汽车”。
自此之后,讨论热度越来越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却逐渐消失,只留下了中国电动汽车。
我们看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这样的演变过程。以这封漏洞百出的信件为基础,又将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断混淆:先是变成了联网汽车,再到智能汽车,最后又变成了电动汽车。针对性越来越强,也引导着舆论热度持续高涨。
这样的变化,结果是什么?
记者:听说了关于中国电动车负面的信息,你还会买吗?
美国车主:我是做技术的,所以我比较担心这一点,围绕着中国技术是否安全的讨论很多,如果调查被批准了,并且他们想出了怎么做,我会跟进的。
美国车主:如果它进入市场,并且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我会考虑的。
美国车主:我认为对来自外国的东西保持谨慎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能是危险的。
我们看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开始引发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电动车安全的担忧。
事实:中国车早已无法进入美国
既然美国如此担心中国电动车会窃取数据,那么在美国究竟有多少中国电动车呢?当我们查找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数据时发现,因为高昂的关税等制裁政策,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几乎为零,没有听说哪个企业卖到美国去了,早期有一些大巴。乘用车这个层面,美国为了限制我们电动化技术出口调整了政策。
又出现了和调查小马智行同样的问题,就是车都没有了,何谈所谓的窃取数据?
美国究竟在担心什么?
我们再次在数据库中寻找线索。这两段内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这是雷蒙多的一段采访视频,在提到中国汽车会采集数据时,视频的配图指向了比亚迪。
这是近期特朗普的一段竞选演讲,他将“会对在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作为自己竞选的筹码。
比亚迪、墨西哥,这中间有什么关联?我们找到了比亚迪最新的财报数据和产业布局,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比亚迪预计在年底前确定在墨西哥工厂的选址。”
信息的发布时间,刚好是在2月下旬。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大肆宣扬中国电动车威胁国家安全。
为此,记者尝试联系了多位欧美的经济学专家,当记者提到有关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相关问题时,大多数都以“涉及美国、不方便回答”拒绝了采访。只有长期研究中美、中欧间关系的哈佛商学院前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尔奇教授,面对记者的提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最近,很多中国公司发布了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这是美国在这个时候声称要调查中国电动汽车的原因吗?
美国商业管理专家约翰·奎尔奇教授: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品牌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墨西哥的生产,就有可能供应到美国市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步好棋,但是整个美国汽车行业感觉一夜之间受到了威胁,自然要针对这个作出一些防范限制。
原来,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建厂,在美国看来,就意味着中国汽车有可能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成为对当前“严防死守”的一种破解。尤其是比亚迪去年刚刚以302万辆的年销量,全球第一的电动车销量,让中国车企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车企的行列。
探真:经济政治化早已不是个例
这样的竞争对手,让美国不惜混淆概念,引导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来防止它进入美国市场。而当我们搜索这样的手段,将时间线拉长,振华重工、TikTok、华为,一个个熟悉的中国企业不断出现。
继续扩大搜索范围,这是2014年的法国阿尔斯通,面临7.7亿美元的罚款,最终被美国通用电气收购。
我们发现在这条时间线上,出现的不再只是中国企业,只要是当时全球的“巨头企业”,哪怕是美国的盟友,都未能幸免。不仅仅是法国,再往前,我们找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这时的日本,有着全球50%的半导体市场。其中最为瞩目的企业,是东芝,它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连续七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然而,1987年,美国却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东芝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东芝在美工厂关闭、东芝销往美国的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征收1万亿日元的巨额罚款。
当我们在AI数据库中搜索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系统为我们生成了这样一张图。以1987年为分界线,日本半导体产业进入消沉的30年,美国却开始迅速崛起,最终重新实现垄断。
那么,到了如今的中国电动车,又将何去何从呢?
近期,各个车企巨头纷纷表示要在中国市场持续深耕,加大投资,加快转型。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欧立甫:梅赛德斯-奔驰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
电动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技术进步,只有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总监制丨申勇 闫帅南 张勤
监制丨王琰 李浙
记者丨朱江 王世玉 张博 闫素 金晓曦 罗宏进
摄像丨朱城辉 柳明
剪辑丨矫健 汲洋
制作丨吕祥林 雷洪 李士轩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京车展,被流量掩盖的技术风向 | 北京车展
文|韩永昌
编辑|李勤
时隔三年半的北京车展,汽车本身已经不是焦点。
4月25日是北京车展的第一个媒体日,雷军不断走访各个展台,所过之处,山呼海啸,周鸿祎直播五小时,并登上车顶,化身“车模”。
这场展览成为了流量的狂欢,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各大平台,都充斥着二人的身影,汽车技术和车辆本身,格外“冷静”。
但今天的流量,最终目的仍是明天的销量,粉丝可以簇拥十米着高呼“雷总”,但用户为小米汽车消费25万,还是要回到车辆本身与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
少有人注意到,本次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车型有117款,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型30款,概念车型有41款。新能源车型成为主流,共有278款新车型现身。
技术层面,华为带来智驾新品牌“乾崑”与乾崑ADS3.0高阶智能驾驶、小鹏汽车发布的AI天玑系统,比亚迪云辇-Z、极氪浩瀚-M架构、宁德时代神行PLUS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宝马全新HUD技术全景视域桥首次展出,将在2025年推向市场。
新能源车这场竞赛,随着小米的入局,所有选手已经就位并且冲出起点,局势也在瞬息万变。
去年上海车展不断被提到的“特斯拉为什么没来”,已经无人在意。第一次参展的小米汽车,展台外围排起长队。余承东未现身,但华为豪揽三个展台,声势前所未有。汽车行业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也只发生在短短一年之间。
流量只是敲门砖,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新的技术牌打出去,才是每一家车企都要斟酌再三的问题。
智驾:从开城竞赛,到端到端
本次车展,智驾技术仍是车企的主要宣传点,城市NOA的“全国都能开”、“有路都能开”也进入决战尾声。
4月25日,理想汽车宣布了智驾能力的进化,智驾系统AD Pro 3.0将于5月初推送,包括千公里接管级别的高速NOA、复杂车位的智能泊车等功能。
高阶智驾版本AD Max 3.0也将推出进阶版,并于4月26日开启首批体验用户招募。公测完成后,理想的城市NOA将在全国所有路段开放。
后来者小米汽车在智驾上几乎与理想同频,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SU7的城市NOA将会在5月份开始推送,并且“高速NOA绝对可以媲美华为、小鹏”。
据雷军透露,在小米交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米智驾用户活跃率达到79%,行驶里程超过60万公里,更有用户单日智驾最长行驶里程达到1400公里。
同时,雷军公布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五月底将开通城市NOA十座城市的名单,并再次重申将于8月份全国开通。
一直以来被诟病智驾的比亚迪,也宣布仰望U7将在第三季度开通城市领航功能。比亚迪的在开城上的进入,似乎也宣布了这场竞赛走入尾声,领先者华为、小鹏已经不再纠结于“开城”,端到端成为了新重点。
小鹏的端到端方案也已开始公测,并于下个月正式发布。据何小鹏介绍,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小鹏的XNGP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完成感知大模型升级和规控大模型上车。
此外,小鹏汽车发布了AI天玑系统,这是小鹏首个将 AI 技术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今年5月20日,小鹏的AI天玑系统将全量推送覆盖小鹏 X9、G6 、G9 、P7i四款车型所有的Pro和Max版本。
在车展前一天,华为对端到端的探索也显露出来。
华为发布智驾新品牌“乾崑”,以及乾崑ADS 3.0高阶智能驾驶、乾崑XHUD 2.0 AR导航等十大新品。到2024年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将超过50万辆。
华为乾崑ADS 3.0引入端到端架构,去掉了BEV,从架构、安全、场景、泊车四个维度带来提升。但华为的端到端会全面保留激光雷达,并非纯视觉算法。
蔚来也深入其中,智驾研发副总裁任少卿介绍到,蔚来的端到端智驾方案是将感知模型与规控模型合并,实现信息无损传递。
感知大模型与规控大模型的构建,让智驾拥有更强的预测能力,这也衍生出了一条通往L3级智能驾驶的路径,因此各家都在不遗余力。
端到端的另外一条路是更庞大的世界模型,世界模型的引入,让智驾的战场纵深更加开阔,任少卿更是认为,“车企一定会是真实世界中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毫无疑问,端到端已经成为车企智驾竞赛的新战场,其难度远超开城,需要车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也将是在智能化技术上真正拉开差距的机会所在。
智驾走入中低端市场
中高端车型在智驾上狂奔,中低端车型也在智驾能力上开始补短板。
首先是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在北京车展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MONA,该品牌定位为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放到10-15万元级别的车型将是MONA的使命。
何小鹏还宣布,全新车型品牌MONA将于6月正式推出。据他透露,MONA会有多款车型,而第一款车将面向刚毕业的年轻人,且智能化程度很高。
蔚来子品牌“乐道”也公布了进入市场的策略,还是要拼车企的运营效率和执行效率,虽然在智驾上并无太多具体信息,但这款走量品牌显然不能有短板存在,因为“乐道做的事情是原地起跳。”
占据更多中低端市场份额的比亚迪,则官宣其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将在海狮07 EV搭载,支持高快领航等多项智驾功能。
天神之眼最初在腾势N7上首发,这也是比亚迪智驾第一次下放到海洋网。中低端车型是比亚迪的基本盘,比亚迪的举动也让市场看到了其智驾功能大规模上车的希望。
在本次车展中,第三方供应商也在高阶智驾降本方面做出努力。
零部件巨头博世展示了其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M)、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方案、本土研发的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阶智驾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产品。
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可以将硬件成本控制在7000元,不仅能覆盖8万至25万元市场区间的车型,而且在动力形式上还适用于传统燃油车。
此外,智能驾驶公司地平线发布了征程6家族系列产品,算力从10+TOPS到560TOPS,整体分为低、中、高三个智驾等级。
易航智能也推出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E的城市智驾标准版,涵盖高速与城市领航等功能,整套价格不高于5000元。
当端到端成为了现阶段智驾领先者都想攻克的难关后,智驾也开始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普及。
诚然,当下智驾并没有成为更多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但通过本次车展,智驾已经在最低8万元级别的车型发力,已经触达至7.98万元的秦plus。
这意味着智驾的成本已经可以覆盖除了A00级以外的所有价格区间,下一次北京车展,智驾的最大意义可能已经不是能实现多少种功能,而是有多少中低端车型搭载,毕竟这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盘。
快充卷向混动
电动化技术的渐进式升级,是过去三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爆发的最大助力。纯电车普遍400-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已经不弱于燃油车,里程焦虑也转化为补能焦虑。因此在去年开始,快充成为电动化技术的主要竞争点。
本次车展上,宁德时代带来神行电池的升级版——神行PLUS。神行PLUS支持4C倍率快充,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这是真正“1秒1公里”。
据介绍,这款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电池,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蜂窝状材料,提升负极能量密度、控制充放电体积膨胀。再加上一体式外壳结构,和在CTB 3.0 基础上对电池系统进行优化,体积效率提升了7%,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5Wh/kg。
以体积效率79%(此前是72%)计算来看,神行PLUS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竟然可以达到259Wh/kg,这对于目前磷酸铁锂体系普遍140-160Wh/kg的能量密度来说,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
此外,在4C、5C之后,欣旺达在本次车展上发布了新一代闪充电池,充电峰值倍率卷向6C,10分钟充电至80%SOC。
快充在2023年卷向纯电,但实际补能效率并没有看到太明显的进展,这主要受限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还并未完善,需要时间来推进。因此继续在纯电车型向上卷充电速度已经不具有性价比。
像高阶智驾向低端车型上普及一样,快充电池向更广阔的市场以及低端车型普及也是接下来更关键的事情。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大范围装车便是信号。
在插混车型增速明显超过纯电车型后,插混也需要更快的补能速度,在宁德时代展台为数不多的产品中,“神行超级增混电池”赫然在列,这款电池官方并没有太多话语去介绍,但纯电续航支持300公里,并支持3C倍率的快充,全部都符合了当下大电量PHEV的需求。
蜂巢能源此前在电池日上发布的支持2.2C快充的PHEV电芯也迎来了全系装车,并在长城展台亮相。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年初公开说,当下行业正进入三年大决战。在比亚迪“电比油低”的号召下,这三年显然要以插混车型为主向燃油车展开冲锋。
因此,将插混电芯的性能提上去,也是电池企业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一个契机。
如果内卷持续加剧,可能用不了多久,插混车型也会有800V架构的个别车款推出,这会让成本进一步提高,但也更加吸引消费者眼球。
底盘、整车架构继续升级
除了电池技术,汽车底盘和整车架构也在不断升级。
继云辇-C、云辇-A和云辇-P之后,比亚迪云辇-Z在本次车展首次亮相,并首发搭载在仰望U7上。
据介绍,云辇-Z以4个高度集成化的悬浮电机替代传统的液压减振器,调节响应速度快至10毫秒,是传统主动悬架的数10倍,并且还能通过悬浮电机直接发电,实现能量回收,给电池充电。
为了通俗的解释云辇Z,比亚迪还发布了一个视频,一个几乎装满水的水杯处于不断震动的车身正中间,并且四个轮子四块无规律震动的平面上,水杯里的水却一点没有洒出来。
另外一款热门车型是直接对标小米su7的智己L6,本次车展,智己为L6召开了第二场发布会,宣布了其全系搭载“智能生态驾舱系统”IMOS 3.0。
更为值得注意的其实是智己L6全系标配的第一代VMC灵蜥数字底盘技术。
灵蜥数字底盘将后轮转向、智能电控减振器、空气悬架、电驱系统等底盘硬件统筹联控,实现整车X、Y、Z三向六自由度的车身姿态协调控制。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可以实现蟹行移动等功能。
此外,车展期间,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的极氪浩瀚-M架构也迎来了全球首发。浩瀚-M架构轴长比超过64%,首款产品以不到 4.7 米的车长,实现超过 3 米的轴距。
在目前大部分电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都在70%左右的情况下,浩瀚-M架构的座舱空间利用率超过80%。基于该架构打造的家庭出行产品极氪 MIX迎来首秀,这款可以实现前后对坐的“宝宝巴士”,也成为了车展的亮点之一。
汽车制造本身能够内卷的技术开始向底盘和整车架构集中,尤其是底盘技术,在去年蔚来发布天行底盘后,越来越多的底盘产品也正在问世,比亚迪“原地掉头”“横向行驶”等技术,也正在被更多车型所搭载。
随着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升高,更大更重的车辆对底盘的要求也会随之更高,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能给汽车带来更好体验的零部件也就顺势成为了车企的接下来几年的竞争焦点。
本次北京车展,智能化技术和电动化技术都被“泼天流量”所覆盖,但流量背后的技术竞赛,才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本质。制造业的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可以做到。
中国新能源车企想要在15-20年内成为如大众、丰田、通用等全球前五的车企,流量只是契机,技术才是基石,通过车展的技术盛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当务之急。
性价比无敌!二手新能源比亚迪E6上手5000公里实录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李逍遥觉得很值
创作立场声明:测试物品是自购,没有接受任何资助。当然如果想资助我的话请不要客气,积极联系我。
首先说下车的情况,16年9月出产比亚迪E6精英版,82度电,续航400公里。
这个车当年的价格是号称33w,但是电车这30多w你懂的,加上补贴,实际上当年个人入手价格在20w出头。
配置的话,基本都有。
安全上: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气帘、儿童座椅接口、ABS、车身稳定
辅助:前后雷达,倒车影像,右前影像,定速巡航
舒适相关:前排双电动座椅,无钥匙启动,后视镜自动折叠加热、防眩光,后排功能扶手、蓝牙电话
特有:放电功能,可输出220w,15kw,烧水做饭,给其他新能源充电都可以。
买入价格6w ,算上保险啥的全办完6w3。
这车在浙江非常少见,但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唐山太原深圳估计见的人很多,因为有很大一批车在这几个地方做出租车,很多市场上的车都是营运车退役下来的,也就2-3w一台。
我入手的这辆是号称国家电网之前定制的公司用车,一手,公里数1w5,新到座椅上的塑料膜有的都没拆,这批车据说有的公里数就几千,不过一般人也买不到,早内部消化了,捡到这种能流出来的尾货都已经算不错了。
有侠客说你这不废话吗,捡了便宜来这吹,你这没有普适性啊。
但实际上,捡漏这事也是需要耐心的,否则漏到了你也不知道。既然你想要捡漏,就得在这上多花点时间。我在黄鱼看二手电车大概看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每天看那么几分钟,只看本地个人发布的车,而且基本上也确认了要买的型号。因为看的太多了,很多车都认识了,越往后花费的时间也越少。
其实我本来没打算买二手车的,当时因为搬家离公司太远,油车一个月油费轻松过千(还是在我车只有百公里6L的油耗下),而同时公司又有免费充电的地方,感觉换个新能源势在必行,开两年就等于白赚几万啊。
因为只是代步通勤,没考虑一车多用,所以选的车标准很简单,便宜就行。
最开始选定就是常规的五菱mini、零跑T03、欧拉黑猫,荣威科莱威等等,价格在5-6w左右的。
当然,这些车的短板特别明显,比如没气囊,续航短,空间小,不过这价格你还要什么自行车,所以就一直在看价格,准备趁低价买入。
结果呢,一天天的看价中,也加了不少新能源群,看大家吹水顺便学习一下知识。然后某天某个新能源购车群,就突然聊到了一款车,叫腾势,比亚迪与奔驰联合开发,一直的出厂价是30w起,高配能上40w,然而现在二手车只要3w出头,比较新的里程少的5-7w也可以拿下。
关于这个车,也有大佬写过文章,链接如下:
5万入手不到三年当年30多万的腾势值不值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和大奔并排17年因为每个月开油车一个月要2千燃油费,摇号买了个210公里的小电动车,开着很不错谁知冬天续航掉一半靠着一身正气硬扛了三个冬Zombie__|赞222评论593收藏445查看详情
腾势这个车,确实是性价比无敌,主要问题在于杭州的电动车过户政策,腾势大本营在北京与西安,都无法过户到杭州,而杭州本地的腾势基本买不到,放出来的个人车基本价格都在10W左右,无奈放弃。
但其实腾势买不买的到也无所谓,主要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太赞了,这价格,这配置,之前想买的那些5-6W的车顿时不香了。
但当然,之所以不保值,跟新能源主要部位在电池有很大关系,电池废了基本车就废了,所以二手新能源最大风险就是电池,至于大事故,其实反而不用担心——就跟群里的段子一样,你永远买不到大事故的五菱mini,但凡事故严重点,就mini那老头乐的身板车早已经没了,大部分新能源车一样,即使车没有因为猛烈撞击自燃,但电池大概率会遇到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保险不全赔,修跟买新的基本差不多,几乎没人会去修。
所以,对于二手车,我的目标放在了2个品牌上面,一个是江淮,一个是比亚迪。
江淮的最大好处是好修,大本营在安徽,离杭州很近,然后江淮具备丰富的新能源经验,低端车一堆,保有量非常大,报废车也多,配件也就多,大部分新能源车行修江淮跟玩一样,比如电池扩容这种事情做起来都得心应手——总结一下,江淮最大优点,好修,便宜。
然后是比亚迪,比亚迪最好的就是质保,但这里有坑,就是很多车型,只有首任车主才享受电池终身质保,而且不能是营运车,这个一定要注意,但综合来说,比亚迪的电池终身质保支持的车型相对来说还是最多的,而且比亚迪的保有量也较高,出问题也相对来说好修理。
比着这个原则,买车的范围就缩小很多了,最终综合比较,锁定了比亚迪E6。
原因很简单,江淮卖4-5W的车,大部分原车价也就8-10W,配置上差非常多。而比如腾势300,腾势400,比亚迪E5E6,虽然本身也肯定不值那么多,但毕竟当时出场定价在20-30W,所以一些基础配置是扎实存在的,同样的价格,肯定买配置更高的啊,所以果断放弃江淮,专心看比亚迪。
相比较E6来说,E5就亲民多了,浙江满地都是跑出租的E5,非常常见,但相对来说个人买的就非常少。
最终没有选E5,两个原因,一个是市场上淘不到合适的个人车,全是营运车,真的不敢买;第二个原因就是轿车这个车型个人也不太喜欢,更喜欢E6这个偏MPV的车型,实际体验的话,确实空间很大。缺点么,E6的外观真的是太丑了,极其没个性,但对于我这个中老年人来说,已经过了看车样子的年纪,主要还是看功能,看空间,看售后,外观?就这样吧。
比亚迪E5
话说E5不好找,其实E6也非常难找,否则不会在黄鱼上泡了1年多才摸到这么一辆,因为当年肯个人花20几万买这个的车主实在不多,能流到市场的就更少了。
这个车我在黄鱼上发现的时候,挂价是7W,但从浏览量上看基本鲜有人问津,毕竟这车实在太冷门了。聊了一下,对方标明自己是车商,但这个车是名副其实的一手车,只是买车过户到名下倒了一手,以前是企业的车,只开了1W多公里。于是就决定去现场看看。
我个人虽然开了十来年车,但因为之前开的是凌志的CT200,而且我开车比较慢,所以开了小10年,车就根本没有一点毛病,除了正常保养,哪都没坏过,导致对车所有功能一窍不通。最近稍微有点懂,是因为入手了一辆二手网红车浪迪,到手以后基本所有部件都换了一遍(包括发动机),导致对车的理解突飞猛进,至少我已经明白了玻璃水跟泠却液的区别,发动机拆开是啥样子,以及车还有刹车油这个东西。加上,最近把之前的车卖给了二手车商,观摩了完整的检车流程,于是,我自信我完全能够判断这台E6的状况,就信心满满的出发了。
车是在卖家的小区里,到了现场后,实际看车确实很不错,比如什么无钥匙进入,电动座椅,后视镜自动折叠都让我非常满意(是的,当年落地接近30W的丐版凌志CT200H,这些都没有,每次停车都得自己掰后视镜)。实际一开,能直观感觉到车非常的重,因为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加上当年的技术原因,总之这车的裸车重量接近2.4吨,再加上2个成年人,就已经2吨半了。
然后我重点检查的是这几个部分(纯小白的验车经验)
1、车窗是否原装玻璃,如果有大事故导致ab柱受损,玻璃一定会坏,所以这个是判断大事故车的一个标准。
2、轮胎的磨损痕迹。早已经在论坛做过功课,E6原装论坛是4条玛吉斯论坛,2016年产,对了下轮子上的信息,完全没问题,轮子上的毛甚至都没磨掉,轮胎有点极其细微的老化纹,确定这车跑的并不多。
3、看了下保养手册,给4s打了电话,确认过从买车到现在只进行了一次保养。
4、打开机盖,看了下保险杠是否有损伤,以及上面原件上的螺丝,都是原装未拆过,这个其实挺好识别,只要拆过螺丝帽就会有痕迹。
5、检查了所有车上的电动设备,后视镜、座椅、空调、每个点烟口、USB接口,雷达,倒车影像,还开去充电站看了下快慢充是否正常,发现这车是真新。
6、把所有脚垫都掀开,查看是否有泥沙,粗略判断下是否泡水车。
7、开去了比亚迪4s店,连电脑看了下电池损耗,结论是100%无损,我都有点怀疑这结果,感觉就算放着不开也不能5年了没损耗啊?望大佬解惑。
8、给客服打了电话,确认电芯终身质保对非首任车主也是生效的。是的,这里要看清楚,是电芯,其他电源部分坏了,是不管的。
9、原车带6年保修,保险到2022年9月,也就是我还能有1年多的在保期,心里瞬间又安定了不少。
然后就开始讲价了,这个车北京一般卖4-5W,但因为这个车里程实在太少,所以可以再加点,我的心理价位就是6W,所以一来二回,中间拉锯了将近1个月,也特别担心会不会有别人买走,但后来发现我多虑了,对于这个车,我没有竞争对手,1个月以后,车就以6W这个价格拿下了。
然后聊聊实际的用车感受吧,目前到手3个月,开了5000公里(上班实在太远)。
1、保险费。
二手车首年按照原车价格来算,所以这车给我算保费是按30W的车来算的,我
。所以我果断的放弃了三者险,导致现在开车怂的一匹,是个人都可以插我,我忍!等过了今年的。放弃了三者险这个大头以后,算上基础险,保险费接近2000块,没有任何优惠,说优惠要第二年才能生效。
2、充电问题
在闲鱼上购买了2个充电设备,一个是220V,32A的比亚迪原装充电桩,准备安到车库里,无奈房子还没装修好,这个安上估计得1年之后了。不过已经先办理好了线路,还可以申请谷电,晚上只需要3毛一度,车满电82度,充满只需要不到30块,简直太爽了。这里买的是比亚迪的老款充电桩,带的保护功能比较全,新的充电桩很多保护功能被阉割了(群里大佬说的)。
另外一个是随车冲,选择了科德森10米线,原价1299,闲鱼价自己看吧,这个也需要蹲,还挺抢手的,价格低的很容易就被抢没了。这个支持从8A到16A自由切换,适用很多种家用电源,线粗,质量很不错。公司包括特斯拉、理想、蔚来等车,用这个牌子的充电器占了一多半,我也是看大家都在用才买的这个牌子。
3、充电速度
首先科德森16A,220V慢充的效果,家用32A充电桩,之前测试过一下,速度的话在这个时间上/个2就差不多了,16A24小时,32A就是12小时。不用在意上方的那个时间,我一直没搞明白怎么设置,一会是2018年,一会是2033年,很神奇。
然后是外面比如特来电,380快充桩的效果,2个小时左右充满。
4、实际续航
这个应该是很多新能源车友会关心的事情,先放结论,在杭州平均30度的情况下,开冷风空调,70%路程跑高速,表显400KM实际续航在330左右,如果不跑高速,猜测实际上能跑370左右吧,没跑高速的没有实际测试过,高速的具体见下图。
满电,表显续航400KM
一张图证明我在跑高速,最高踩过130
单程回家,实际26 表显掉了30
表显掉了79,实际72
刺激的来了,某天早上,表显37,我认为到公司绰绰有余
开了11KM,表显只有6,此时我还在高速上
赶紧下高速,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很快就看到表这样了
此时导航还有600多米,很难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当我平安看到充电桩的一刻,我从没像那天那么爱它
因为这3个月基本都是夏天开车,所以实际续航应该是偏高的,很快就进入杭州的冬天了,到时再给大家测试一下冬天的续航可以如何。不过因为杭州很少持续0度以下太久时间,所以我认为续航在250-300,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
最近国庆去了趟舟山,满电出发,中途高速休息区充电半小时(增程100KM),在舟山找了一个电站冲到满电(花费70元),回程休息区充电半小时(增程100KM),休息区充电真的贵,常规是0.9一度,到了休息区是1.6一度电,30元只能充不到20度。总计跑了900公里,花费充电费用130元(30+30+70)。实际上也没耽误啥事,毕竟人总要吃饭睡觉,充电都是在这个期间完成的。但是等充电桩在休息区是真的有这个情况,现在充电桩的数量还远远不够,能不能到了就有电充,很看运气。
5、车内空间
毕竟号称紧凑MPV,虽然紧凑,但也算MPV,尤其是后排,非常宽敞。但从设计上来看,这个车可能标准是4个人乘坐会更舒服,毕竟后排还有个中控台。
6、其他满意的点
具备小360——右前影像,可以按键查看右前方的情况,启动的时候,或者停车的时候看下前方盲区很有用
车内电接口充足——具备3个点烟器接口
反向充电,之前比亚迪给特斯拉充电的图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号称可以对外输出220W,15KW的电,偶尔应急很有用。我暂时还没用上,主要是因为这个功能也要买一个价值几百的附件,什么时候需要再买吧。
可以安心开空调睡午觉了,当然,这个基本所有新能源车都行,完美!开1个小时空调,也就掉1-2度电。
加速还不错。车有运动模式,开了运动模式以后加速非常快,缺点是耗电也比较快,一般我也不太开,除非车太多需要频繁抢道的时候。
7、不满意的点
后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平
我本来指望放平舒服睡觉的,结果它后排不能彻底放平,现在就只能窝在后排睡觉,姿势不舒展,稍微有点蛋疼。
转弯半径极大
举个例子,我的浪迪,双车道掉头跟玩一样,都不用倒车,这个3车道转向都有点费劲,路窄的时候转向特别麻烦,需要反复倒车N次。
底盘很低
没错,虽然号称MPV,但底盘低的离谱,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电池都在下面,电池外面还有一个金属保护壳,导致底盘特别低,一般马路牙子都上不去。
没有前手套箱
其实这车前面车盖打开以后特别空,我不理解为啥就不能安个手套箱,导致前排置物空间特别紧张。
不管车内外灯都不亮
都是昏黄的卤素灯泡,用惯了LED真的不太习惯,等坏了以后打算换套LED的。
液晶屏基本等于废物
没有任何智能功能,自带地图老古董,特别难用,也无法升级,目前只能接电话,听听广播与U盘歌曲,最核心功能就是看倒车影像了。
所以我买了个安卓pad,直接挂在旁边了,插上了电信的副卡,流量基本随便用,开地图导航,看看B站视频都很不错
A柱极其粗大,特别挡视线
这个就比较影响安全性了,开车要特别小心,我觉得这也是他会带一个右前摄像头的原因。
其他的故障问题,车友群里有人说什么100-200表显,一定概率会瞬间归0,只能叫救援,我至今还没遇到,目前一切情况良好,总之,这个车只要能开2年,光油钱就给我省了接近3W,还送个浙A牌照,我认为已经相当超值了。
以上,一点购车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