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北京比亚迪骗局曝光

3年忽悠31家广告商骗取11亿!比亚迪诈骗案背后,受害者亲述真相

作者:张一弛

来源:金错刀

距离比亚迪”广告门“事件爆发已经15天了,事情完全进入了不可控的局面。

各家文章的标题逐渐开始把 “丑闻”悄悄换成了:“魔幻离奇悬案”,“广告诈骗奇案”,“罗生门事件”。

一个叫李娟的女人,在过去近3年时间,串联起31家广告商,砸下11亿元营销费用,为比亚迪做广告宣传,可等到这些供应商讨要欠款的时候,比亚迪却回复了一句:

“ 不知情,与我无关。”

而今天,事情最吊诡的地方在于:

所有人都在说自己是受害者。

比亚迪觉得冤,认为是李娟冒用比亚迪员工身份、伪造印章进行合同诈骗;

供应商觉得冤:“为比亚迪做了三年推广,怎么一句不知情欠款就打水漂了?”;

而事件的核心,李娟据说已经不堪其扰,用自己有套来历不明的房产为理由“自首”。

昨天,冒着大雨,刀哥见到了BYD供应商之一,某家广告公司创始人X先生。

这几天,他的生活发生了过山车一样的反转,垫款6000万下落不明,为了保证公司继续运转下去,他已经抵押了房产,解雇了公司十几名员工。

”这个骗局,到底骗了什么呢?”X先生一直在重复这句话,他跟刀哥讲述了他与上海比亚迪公司接触的经历,也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到底,真相是什么?谁在撒谎?

我们签了60多份合同,李娟的团队太专业了

刀哥第一个疑惑点是:这些供应商跟上海比亚迪的合作至少一年以上,难道没有察觉一点异常吗?

而X先生却告诉我,这个团队太专业了!(以下为X先生口述:)

因为大家都在这个圈,基本上客户都是靠相互推荐。2017年4月份,我们认识了上海比亚迪的人,他们有需求,然后通过立项,比稿,我们做的还不错,就进入了他们供应商的名单。

当时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东北三省和内蒙两个区域的线上广告的整合传播。它所谓线上就是不光是互联网的,还包括平面媒体,广播,数字投放,核心事件的宣传,甚至区域上的一些TVC拍摄,从去年到现在,我们跟上海比亚迪签了大概60多份合同。

上海比亚迪的办公室在上海国金二期,是陆家嘴最好的办公室,但那个办公室不是刚刚成立的,是早就成立了。

我跟团队第一次去的时候,是要在前台拿身份证去登记的,必须说明自己是去8楼比亚迪找谁,楼下才会让你进去。

上去之后门口有很显眼的比亚迪的LOGO,然后你进去大办公室里面大概40来个员工,来之前我们也打听了,很多员工都有三四年的工龄。

李娟位于上海国金8楼的办公室

最让我想不透的细节是:如果他们都是假的,那这帮骗子也太专业了!

在整个过程中对方非常地专业,他们邮件后缀都是sh-byd.com,在服务过程中也是我们这种广告狗能够特别熟悉的那种,你去提方案,不行打回来,创意不好,然后改,加班、熬夜。

X先生团队跟上海比亚迪员工沟通细节

我第一次见李娟,是李娟通过她底下人跟我们反馈,比亚迪现在国际市场做得很不错,可能涉及到东南亚的推广, 于是我们就碰面谈这个事。

她是挺胖的一个女孩,沟通起来很专业。她会在传播方面非常注重效果,她不像有些车企说做宣传只要品牌,要露出,要曝光就可以了。

因为她是做区域市场,所以她要求你所有的传播,都要跟最后的实际销售线索去挂钩。甚至在海外的时候她都提出来,比如说在海外做的话这个效果怎么检测,海外这种检测。

我们所有聊天的内容,全都是在做业务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会去想说它是骗子。而其实这件事哪怕是到现在,说她是骗子,我们依然是打问号的,她骗了什么?

出事时,李娟就坐在办公室说“随时找我”

刀哥另一个疑惑点是:垫款超过几千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什么这些供应商会心甘情愿往里砸钱呢?

(以下为X先生口述:)

汽车行业的客户有一个公开的潜规则——在跟你签单子的时候不光考量你的业务能力,垫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相对来讲外企好一点,外企的付款周期都非常标准,一个月三个月,可能六个月就算长的了。但是民营企业帐期长是很正常的,而且汽车行业帐期长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垫钱会影响关系,关系不好客户就换一家广告公司,大公司更是如此,所以本土公司会为了维护关系不断垫钱。

而比亚迪又是大客户,我们为了不失去一次大单的机会,只能铤而走险。

X先生与上海比亚迪签订的合同

但当时,对方并没有跟我们帐期这么长,当时跟说大概是120个工作日,可后来又告诉我公司1-4月份是封帐期。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其实心里就有点打鼓,跟比亚迪的人说“我这实在是没钱垫了,你等前面项目来我再启动。”

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中也有投入,你要为团队发工资,说实话就这一段时间,我们为比亚迪写的方案摞起来得一人高。

而正当X先生和他的团队为比亚迪加班熬夜,想着搞定这个大客户,公司的订单会越来越多的时候,事情的走向,几周前彻底发生了转折。

左一为李娟

有天晚上,我接到了上海比亚迪区域市场负责人的电话,电话那边整个人都慌了,跟我说李娟告诉他陈振宇失联,可能总部不认她了,整个事件可能是一个骗局。

我当时就懵了,感觉头皮发麻,对方也是懵的:“我干了这么长时间,天天都在为比亚迪琢磨这个琢磨那个,今天突然告诉我你是假的,你不是比亚迪的员工。”

我立刻联系到了李娟,她一直没有失联,她回复我:“我就在办公室,随时可以来找我。”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巍女士曾出席比亚迪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合作签约仪式

最后她进去这件事是很多供应商都知道的,她不是比亚迪把她弄进去的,是她自己进去的,因为可能这件事出来之后有很多供应商找她,她实在受不了,不堪其扰,自己报警要进去,一开始警察不要她,说做完笔录你就走吧,她说我不走,我就要在里面待着。

我有几点现在也想不透:

第一,一个骗子不跑,干嘛她自己非要往里进?

第二,如果她是一个骗子,在比亚迪扮演一个供应商,然后在供应商面前扮演成一个甲方让你干活,最后把比亚迪的钱收走了。

但如果是这样,你这件事干得悄无声息比较好,你没事整阿森纳的事,然后还要跟我说你要做东南亚推广,你要想干这种事,就做得越不让人知道你这个钱挣得是越容易的,你为什么要把这个事弄这么复杂,这么大?

第三,一个假的比亚迪公司怎么有一个经销商的名单呢,这是李娟最后给我们提供了所有经销商这些名单,她是怎么拿到的呢?

X先生的公司曾经为比亚迪投放的广告

一个曾经是李娟下属的人在事发之后说,我翻了公司的那个聊天群,翻半天看到的李娟说的内容全部是要好好工作,比亚迪具体每项工作要怎么干,加班的时候还会给团队打气,一个骗子为什么要这样?

比亚迪的声明,让供应商心都凉了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有人给你提供了11亿的免费服务,3年后比亚迪才发现吗?”

X先生赶到上海,才发现这里已经聚齐了30几家比亚迪的供应商,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些公司陆续服务并执行了多场比亚迪品牌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总计金额达11亿元,而到最后他们得到的答复都是:你们签约的“比亚迪”,并未得到比亚迪的官方授权。

但彻底让这些供应商心凉的是:

BYD作为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广告门发生后,并没有承担向公众澄清事实的责任,而是“粗暴地把问题置之一旁”。

第一份声明,比亚迪发的非常不起眼,连150字都不到,虽然发在官网上,但是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强调的重点是:有人谈到李娟,我说两句,这个李娟是个骗子,骗了不少人,我举报的。

第二份声明,一句 “均不知情,也与我无关”,更是冷冰冰的关上了供应商们求助的大门。

文中的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是于2017年成立,但服务的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是于2016年开始的,包括全国试驾会,户外硬广投放。

所以说不知道?比亚迪所有区域做的活动,应该都是需要大区经理、各4S店经销商负责人来参加活动,总部批准,才能落实的吧?

比亚迪是广告传播的受益者,但却说毫不知情,如何界定知情或不知情?

7月16号,饱受舆论压力的比亚迪,终于发出了第三份声明。本来事件的核心人物是李娟,但供应商们认为,比亚迪的三份声明毫无诚意。

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站出来沟通的必须是企业的CEO或者创始人,一是展示你的诚意,二是说明你的担当和责任,企业尤其是CEO应该勇于承认,并表达出汲取教训的态度,而不是推脱和逃避。

客观的说,这次引爆BYD事件的公号,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大号。这些供应商曾经尝试联系比亚迪,但是他们错过了绝佳的和媒体互动沟通的机会。

比亚迪公关在这其中,看不到任何有效的作为。微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表态,一个龙头企业,竟然在关键时刻在网上没有任何反应,而且关闭了微博评论,删除了微博中所有和阿森纳有关的内容。

声明发出后,byd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声明中撇清所有自己会有问题,可是还是这样办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洗钱也好,派系斗争也罢,可现在比亚迪内部管理混乱,公关毫无作为已经是实锤。

“从供应商角度来讲,其实我们特别不愿意一个中国打到全世界的一个民族企业品牌是这样的,因为之前大家在做项目的时候都是信任这个品牌,我们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铺在这个品牌上,然后突然出这么一件事,那个声明确实让人很受不了。”

比亚迪把自己摘的特别干净,干净的有些耀眼,但股价却一路下跌。

比亚迪事发后一句“我也是受害者”。

你说摆这个姿态,没有一个大企业应该站出来的姿态,你觉得可笑吗?

▎申明:本文来源:金错刀,为PP财经经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无需授权。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微信后台联系。

比亚迪广告门骗局发酵,消失的上线,无处讨要的回款和神秘的内鬼

对于广告商,比亚迪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改变。7月16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明确表示“比亚迪愿意与相关公司沟通,并按照警方针对事实和金额的核查认定,与相关公司商讨合理解决方案。欢迎相关公司联系比亚迪,当面沟通,即日实行预约,并由比亚迪集团采购部总经理接待”。

文|袁晶莹

编辑|张硕

往昔的竞争对手此刻竟坐到了一起。

“以前我们可是斗得头破血流。”7月16日下午,上海速肯广告公司负责人吴彬对包括AI财经社

在内的多家媒体如是说。他所说的竞争对手包括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CEO保罗、上海雨鸿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晓婷以及上海某广告公司负责人Nick。

过去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曾激烈争抢过本土汽车品牌比亚迪,但如今,他们又因为向比亚迪“讨个说法”而一起召开记者会。

争端起源于7月12日午间,比亚迪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称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高管身份,伪造比亚迪印章。在此情况下,李娟与任何单位或机构签署的合同,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随即,该声明引起广告商、活动商不满。当天晚间,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下称“竞智广告”)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一篇名为《人BY脸,天下无D》的文章,反驳比亚迪方面所称“李娟行为系冒用比亚迪名义进行的违法行为”。

双方的互扯仍在继续。

7月16日早间,比亚迪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称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也不是比亚迪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比亚迪从未授权上述人员以比亚迪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代表比亚迪签署合同。其他内容仍旧和比亚迪7月12日午间在其官网微博上发布的声明相差无几。

同一天下午,上述供应商也召开了记者会。晚间,又有供应商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包括竞智广告的《致甲方爸爸比亚迪的一封信》。

“现在版本太多,都是一面之词,还是以警方说的为准”。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对AI财经社说。

事态正越演越烈,但身处其中的人也没有完全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上述负责人直言,此次事件比较“玄乎”。例如,一番调查下来,李娟既不是比亚迪的人,也不是雨鸿文化的人,而李娟所属的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也并非正牌公司。“这次的事情比较复杂。”

此外,在瑞安内部被视为“普通职员”的李娟如何能操盘起这一系列事件,广告供应商与李娟的关系、比亚迪内部管理纷争、李娟利益来源等谜团都尚未解开。

(由于深圳比亚迪公司总部认为李娟所在的上海比亚迪分公司并不存在,此文称李娟所在公司为“国金比亚迪”,其位于上海陆家嘴国金,现因欠费被物业撤走。)

“很多公司因为这件事倒闭了,有的甚至家破人亡”

Nick在2017年年初接触到国金比亚迪。

“当时很想得到(和国金比亚迪)合作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比亚迪是很重要的大客户。”Nick对AI财经社说。

AI财经社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在公关广告界,代理商要想获得客户需要竞标,其竞标方式是由代理商制定出广告方案、宣传稿件,由客户选定,之后再进入竞价、议价阶段。长期为甲方垫资做执行已是行业惯例,只不过“汽车行业回款周期比较长,一年回款算是早的”。客户越重要,竞争越激烈。对于Nick来说,竞标比亚迪就是一场激烈的战争。

为了给国金比亚迪留下好的印象,在签署第一份合同前,Nick就提前为国金比亚迪免费做了一些“小活”。2017年6月,Nick和国金比亚迪签署第一个合同,并首次见到了李娟本人。“当时觉得很荣幸,现在却觉得不如不见。”

转折发生在今年6月14日,Nick忽然收到国金比亚迪一位员工电话,让他赶紧去国金办公室。“我过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是震惊的,非常非常震惊。”

Nick所说的消息来自另一位广告供应商。

按照Nick的说法,横昆明是第一家报案的公司。“他们给国金比亚迪做了1000多万元的项目,后来公司引入了新股东,公司创始人成了小股东。新股东也想抓住比亚迪这个大客户,就要拿更多的钱出来。但是股东把钱打到公司账号的时候,是用横昆明个人名义,以无限连带责任的方式担保的。”

这意味着,一旦出事,债务将由横昆明个人承担。

据悉,为了获得更多资金,横昆明还参与借贷,并将自家房屋、丈母娘家的房屋进行抵押。统共算下来,上述创始人共借贷了4930万元。“现在房子可能都保不住了,他老婆要和他离婚。”

这样的例子并不只有一个。

多名供应商向AI财经社确认,目前和国金比亚迪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商有30家左右,涉及金额达11亿元。但事实上,比亚迪广告事件涉及的广告商远不止于此。

在李娟操盘过程中,她曾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商发展下线,将一些具体事务交由更多二级广告商落实。这些二级广告商的数量远超30家。“(二级广告商)有很多很多。”Nick说。

一位为广告公司提供物料的供应商(丙方)告诉AI财经社,乙方(广告公司)也没有给其回款。看到比亚迪的消息后,上述物料供应商十分担心。“为了和乙方保持良好关系,丙方和乙方的清算周期通常是半年。我们习以为常了,只是这次闹那么大,有点担心。谁都不容易。”

此外,一些涉及此次事件的车展模特也没有收到工资。其经纪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广告公司还没有拿到比亚迪的回款,我们也无法给你们发工资。”

更严重的是,有些广告公司在过去一两年中为国金比亚迪进行了垫资。有供应商告诉AI财经社,2016年年初时,国金比亚迪约有十几名员工,后发展成40人左右的团队。由于李娟个人并无资金来源,李娟就要求有资金实力的供应商为其垫付资金,以维持国金比亚迪日常运营等开销。

为了维护和“比亚迪”的关系,一些供应商也愿意为国金比亚迪垫资。垫资的方式包括抵押、借贷、P2P平台,甚至是民间借贷。有消息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有供应商以一定的利率借贷钱款后,用更高的利率借贷给国金比亚迪,希望从中获利,但最后却掉入更深的深渊。

在杠杆作用下,这场“骗局”越演越烈,涉及商家越来越多。

如今回过头看,当初一心竞争的Nick反而觉得庆幸。一是自己没有垫资,二是和国金比亚迪合作时间不长,损失不至于太惨重。

“我和李娟之前不认识,不是熟人,所以竞标拿的不多。现在想想也是幸运的事,竞标越多损失越惨重,如果比亚迪不解决这件事情的话。”Nick对AI财经社说。国金比亚迪目前共欠其公司3500万元。李娟曾承诺他可在2018年3月拿到第一份回报,但这份回报迟迟没有到来。

他坦言,当天参加记者会的供应商已经是诸多涉事供应商中情绪较为稳定的几位,另有些供应商已处于“情绪较为激动”的阶段。“很多公司因为这件事情倒闭了,有的甚至家破人亡。我们公司不至于倒闭,但也很痛苦。”

真假汪总

很憨厚,是保罗对李娟的第一印象。他给AI财经社记者看了李娟的微信头像,圆脸、长发,带有明显美图过的痕迹,看起来有亲和力。

和外界的猜测相反,李娟为人实际很低调。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李娟并不常“晒娃”,也不会在朋友圈发过多和比亚迪相关的活动,她的朋友圈设置了“好友仅三天可见”。这或许是来自其“领导”陈振宇的告诫,或许是李娟天性使然,又或许是李娟在另一个微信号上才是真正的自己。

和Nick不同,保罗认识李娟时李娟还不是国金比亚迪的高层。2015年下半年,李娟来到保罗当时任职的公司五河文化,当时保罗在忙一场活动,一忙就是三个月。活动结束后,保罗就向原公司申请离职,和几个同事一起创业成立竞智广告。用保罗的话来说,他和李娟的关系就是“打了个照面,加了微信”。

不久,保罗从原同事处得知李娟也离职了,并在比亚迪担任高管。创业初期的保罗就去问李娟“有没有活”,关系开始建立起来。2016年8月,竞智广告和国金比亚迪签署了第一份合作协议,因为是熟人,李娟又有“比亚迪”背书,保罗自然而然就相信了国金比亚迪。

同样因为认识而相信李娟的是雨鸿文化负责人汪晓婷。两人曾同时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2015年,两人相继离职。2016年,李娟前来询问汪晓婷是否有合作意向。

“我们看过他们的营业执照等相关执照,他们也有办公室,有比亚迪的logo。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在松江。我们也询问过李娟。她说工厂远,办公室在市区方便,这也很合理,我们就没多想。”汪晓婷说。

李娟在其一份自述信中写道,2017年年初,其“领导”陈振宇让李娟在供应商上海千乘和雨鸿文化之间选择一家关系比较好的公司,李娟选择了“关系比较好的”雨鸿文化。2017年5月,深圳比亚迪供应商清单中正式加入了雨鸿文化。

“这是很难的,我们多少供应商,有些还是有实力的大企业想要进去都进不去。”一位供应商如是说。

然而,汪晓婷在记者会上表示其并不知晓此事。“把我们加入供应商资料库前,李娟都没有通知过我。”

在雨鸿文化和比亚迪合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比亚迪与阿森纳的合作。

据汪晓婷透露,2017年8月8日,汪晓婷通过李娟认识了阿森纳北京代理公司的一位销售,商谈授权合作事宜。2017年,阿森纳、汪晓婷、国金比亚迪签订合同。2018年4月20日,汪晓婷向阿森纳北京代理公司打了第一笔钱,随后比亚迪正式使用阿森纳授权。

5月8日,阿森纳与比亚迪在阿联酋航空足球场举行合作仪式,比亚迪总部公关处总经理李巍也到了现场。“我还给李巍拎包、拿衣服了。”保罗说。他是上海方面唯一去的广告商负责人。汪晓婷解释,当时她正负责另一场活动。由此可见,竞智广告和雨鸿文化间也有合作关系。

然而,当供应商和比亚迪关系破裂后,比亚迪单方面删除了其官方微博上和阿森纳的相关内容。随后,阿森纳也发布公告,称正在调查此事,不便作更多评论。其称,从比亚迪方面的消息来看,比亚迪也是受害方。

但汪晓婷和保罗对此显然并不同意。有供应商表示,雨鸿文化已向阿森纳俱乐部支付了500万元赞助款项,按照计划,比亚迪将以4500万元赞助阿森纳俱乐部三个季度。但是在李娟复原的电脑中,一份合同显示,比亚迪赞助阿森纳的金额为120万元人民币,合同上盖有雨鸿文化的章,但没有比亚迪的。

汪晓婷透露,李娟一直是以汪晓婷的邮箱账号在与比亚迪进行邮件沟通。

(雨鸿文化方面提供邮件记录,“hll”为汪晓婷QQ邮件名,也是李娟和比亚迪沟通所用的邮件。Cherry为李巍英文名。)

汪晓婷称,今年6月,她在深圳出差时无意间发现李娟在用“雨鸿文化”的身份和比亚迪对接。事实上,此前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娟都在用“汪晓婷”的名义和比亚迪方面进行沟通。“她一直用我的QQ邮箱号和比亚迪进行邮件往来。”汪晓婷说。对外,李娟的身份是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华东区域市场部总经理。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保罗后来回忆,和李娟合作时,李娟曾给过他名片,上面印着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华东区域市场部总经理,但“之后供应商很少有收到这张名片”。

但蹊跷的是,只要见过李娟和汪晓婷两人,就不会将她们搞混。汪晓婷一头短发,个性直爽,两人在外观上明显不同。从2017年合作至今,汪晓婷和李娟也曾多次去过深圳总部,李娟如何能长期使用汪晓婷身份?供应商和比亚迪方面均未作详细解释。

据新浪财经报道,一位接近比亚迪的人士称,有监控视频记录显示,5月31日李娟曾与汪晓婷同往比亚迪总部。当着汪晓婷的面,比亚迪工作人员称李娟为“汪总”,汪晓婷未出声 。对此,汪晓婷表示否认。“我个人不知情,请看我司对外发的声明。”

(6月底,广告供应商们让李娟签署了声明。李娟承认在国金办公室工作期间,和深圳比亚迪联系中,对方一直称其为“雨鸿汪总”或“汪总”,实际对方联系人知道其为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负责人。)

比亚迪方面相关负责人对AI财经社表示,雨鸿公司和比亚迪总部并没有直接来往。“可能和下面有接触,总部不知情。”其再次称,雨鸿公司为比亚迪提供的服务是“免费兑换资源,免费试用”。

无处庇护的棋子

当供应商们集体找到李娟的时候,她早已身陷囹圄。

据澎湃新闻报道,怀疑李娟有问题后,曾有供应商威胁李娟,而李娟自己也曾去曲阳派出所寻求保护。不过,由于证据不足,未能立案。

供应商首次报案后不久,李娟的“领导”陈振宇失联。李娟察觉事情不对,她开始向深圳寻求帮助。6月11日,无奈之下李娟向比亚迪总部一位名叫朱工的工作人员发送邮件,称自己“被骗了”,并表示上海有多家广告公司承接了比亚迪的相关活动,如果此事不妥善处理,很可能导致供应商家破人亡。

但比亚迪总部显然没有接受李娟的请求,反而发布了声明,称不认识李娟。比亚迪的声明激起了供应商的不满,供应商不断给李娟施压。最终,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李娟不断想方法进入公安局。最后李娟选择投案自首,有供应商称其自首理由是1200万元来历不明的房源,以及一起来自长宁供应商的报案。

在投案自首前,李娟曾写信给深圳比亚迪总部。在AI财经社拿到的一份李娟所写的《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中,李娟称自己2009年毕业后到瑞安房地产工作,在此期间认识陈振宇。2013年,李娟辞职去广告公司工作。

2016年年初,陈振宇通过QQ联系李娟,相约见面,并向李娟透露自己为比亚迪隐形股东。和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在进行一场集团换血,可安排李娟作为上海比亚迪市场负责人。一年后,在陈振宇的安排下,李娟接触到了比亚迪总部采购张方思。

陈振宇曾告诉李娟,由于陈和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将预算用于海外建厂项目”,预计在2017年年底将预算拨给李娟,期间,长达一年时间里供应商需自行垫付。

当时,李娟给比亚迪总部的说法是,“雨鸿会给到比亚迪集团一些项目支持,而费用则是陈振宇他们原本给到我们的预算,先给海外建厂后,(再)还给我们。”

(李娟所写的《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她始终认为自己入职的是上海比亚迪市场部)

然而,这笔由供应商们垫付的资金很快走到了头。随着横昆明的报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警觉起来。

“一开始以为是(国金比亚迪)资金链断裂,没想到这么严重。”保罗对AI财经社说。

哪里来的钱?钱又去了那里?

尽管供应商们已经分享了各自“受骗”的经历,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尚未清晰。

“说实话,你们没有缕顺这件事,我们自己也没有缕顺这件事。”保罗对AI财经社说。其中,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李娟到底图什么?”

李娟在《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的信中写到,项目执行,线上媒体广告投放、线下静态车辆展示,包括商场、机场、火车站等,线下试驾、车站、大小篷车活动,“均根据比亚迪集团内部员工大区负责人提出,经销商对接执行。”

保罗认为,投放广告、线下活动的费用都是“实打实花出去的”,李娟并没有利益可图。

采访现场,诸位供应商也否认和李娟有个人利益关系。

不过,也有供应商并不相信李娟在这过程中完全没有“牟利”。

如上文所述,李娟通过发展“下线”,让一些广告商垫资为国金比亚迪提供日常运营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水电煤开销等。这也是一年多时间里,在没有获得深圳比亚迪总部和陈振宇注资的情况下,国金比亚迪得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这过程中,广告商们提供的垫资有可能成为李娟的盈利来源。

另一方面,对职位的渴望,急于渴望对自我的证明或许也是李娟所“图”。这些希望来自陈振宇对李娟的一次次暗示(比亚迪公司大换血后,李娟或可获得更高职位),也来自比亚迪内部人员对李娟的态度。

速肯广告负责人吴彬透露,一次他和李娟共同去深圳总部,一位微信备注名为张工的人屡次微信语音李娟,告知李娟比亚迪深圳将拨款3000万元给她。

一位国金比亚迪员工也表示,今年年初,“比亚迪”方面来电告诉李娟,由于上海地区的出色表现,比亚迪或考虑将上海地区正式纳入总部员工系统内。“李娟听完很激动,这是一种认可。”

有广告商透露,因为国金比亚迪有民事诉讼纠纷,所以账户被封了,款项要找代收代付公司来做。竞智广告负责人表示,中间曾收到过几百万元回款,“我们查过那家汇款公司,持股人是上海比亚迪员工”。

对此,上述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对AI财经社表示并不知情。“钱去了那里我们并不知道,一切还是以调查为主。”

对于供应商和比亚迪来说,李娟个人的意图已完全不重要。有位供应商直言,“李娟已经不重要,没人在乎她。”在这场商业口水战中,李娟是出现最多的名字,也是掀开这场骗局的关键。但至少在现在,她是一颗弃子。

谁是内鬼?

“2017年到现在,这么多广告供应商给比亚迪做了一百多场车展,每次都有很多比亚迪经销商来参加、展示车辆,你觉得深圳比亚迪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吗?”和其他广告供应商一样,Nick同样不相信比亚迪内部会不知道“国金比亚迪”的存在。

据Nick透露,最为吊诡的是,2017年之前的车展全部由深圳总部派经销商参加,2017年后的车展和活动,多是由国金方面派人去。

“如果和深圳总部没有足够的默契,(国金比亚迪)能做到吗?李娟只是舞台上的演员,深圳总部有更高级别的人在操盘整件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应商对AI财经社说。

此前,也有多位供应商及业内人士表示,仅凭李娟一人“做不了这么大的局”,极有可能有比亚迪内部高层人士参与。

李娟在《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提及的陈振宇被认为是连接深圳和国金的关键人。不过,7月16日比亚迪发布的公告已否认陈振宇是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多名供应商甚至推测,陈振宇可能“只是一个代号”,并非李娟上级的真名。

也有广告圈业内人士在微信公号“PR公敌”分析,“陈振宇想在比亚迪面前打造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具备强大市场资源的牛人。一个能用极少的钱调动起各种传播力量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他用上海雨鸿作为平台,巧妙地利用了目前公关广告营销行业的潜规则,依靠比亚迪内部的策应,在比亚迪眼皮子底下打着比亚迪的名号,透支了比亚迪的营销费用,做出了一些超出比亚迪预期的广告营销案例。”

如果一切顺利,陈振宇正式进入比亚迪市场部,“之前几年欠下的供应商款,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划归到比亚迪未来的市场预算内,一点一点的再补齐”。

不过,李娟所说的陈振宇上级、比亚迪副总李柯对自己身涉此事予以了否认。

李柯7月16日在回应路由社采访时表示:“此事实在让我愤怒,远在美国矜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时,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骗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么陈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后有猫腻的广告公司一并抓出来,狠狠严惩这样的欺骗行为!否则天理难容!”

然而,这次事件的确掀开了比亚迪内部管理缺失的一角。

有投资圈人士表示,比亚迪内部混乱并非一朝一夕,其“内外勾结”现象早已有之。

有消息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此前比亚迪内部也有类似事件发生。“是他们高层股东的行为,最后王传福(比亚迪总裁)出面解决了整件事情,让股东把获益全部吐出来,才没有给公司造成大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供应商质疑比亚迪在声明中强调对于李娟所开展的市场活动不知情。

上述消息人士分析,如果此次事件真的和比亚迪总部有关,那么可能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比亚迪做“表外业务”,即上市公司没有将一部分业务支出写入财报中,保证股市稳定;第二则真如李娟自述信中所言,比亚迪公司内部有斗争,高层为了获利获权进行争夺,而陈振宇的消失背后,则有可能是比亚迪内部高层的一次“政变”失败。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对AI财经社表示,目前比亚迪方面已派出人员和上海警方配合,但上海警方尚未到比亚迪深圳总部进行调查。比亚迪内部业已开始调查行动。“一切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准。我们是上市公司,不能乱说。”

对于广告商,比亚迪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改变。7月16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称“比亚迪是案件受害者,已经报案,望有关公司尽快报案”,并明确表示“比亚迪愿意与相关公司沟通,并按照警方针对事实和金额的核查认定,与相关公司商讨合理解决方案。欢迎相关公司联系比亚迪,当面沟通,即日实行预约,并由比亚迪集团采购部总经理接待”,并留下预约电话。

AI财经社从广告商处了解到,他们正在商量对策,或组团前往深圳与比亚迪方面沟通解决方案。毕竟对于已经濒临绝境的小公司而言走法律程序是下下之策,能否熬过漫长的取证、审判、执行环节还是未知。

从比亚迪近年来的财报数据来看,公司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财年,比亚迪实现营收80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7.48%;2016财年、2017财年营收分别为1035亿元、1059亿元,但2017年的增速明显下滑,仅为2.36%。

从净利润来看,2015年也是比亚迪净利润迅速增长的一年,从2014年的7.4亿元骤升至31.4亿元;2016年达到近6年的最高值54.8亿元,2017年下滑至49.2亿元。比亚迪方面预计,随着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将下滑75.2%~91.8%。

在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中,汽车及相关产品始终占据主要位置。2017财年,上述业务产生的营收占比亚迪公司总营收的53.46%。

然而,公司的权利争夺、利益牺牲并没有体现在财报中。比亚迪是否该为供应商们的损失负责?三年财务增长期内,比亚迪发生了什么?究竟有没有内鬼?内鬼又是谁?目前仍旧疑点重重。剩下的疑问或许只有比亚迪能够回答。

唯一能确认的是,此事已经对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带来负面影响。截至发稿,比亚迪股价仍呈下跌趋势。7月12日46.52元收盘至今,比亚迪已下跌至43.40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北京比亚迪骗局曝光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