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中国海军的驱护舰发展历程要从海军创立之初说起。当时,作为一支新生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仅有的作战力量来自起义或缴获的各类舰船,不但数量不多,而且极度缺乏大型战舰。除4000-5000吨级的“重庆”号巡洋舰(该舰当时还已经自沉,因此并不能算正式的作战舰船)外,大部分都是几十吨、百余吨的炮艇或巡逻艇和内河炮舰,连千吨级的战舰都寥寥无几。
图注:重庆号轻型巡洋舰
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将较为具有战斗力的“桥立”级、“择捉”级等进行改装,同时从国外购买拆解武装的“花”级、“城堡”级护卫舰并恢复武装。
图注:日本桥立级桥利号炮舰,在中国海军服役过的为宇治号,改名南昌号
图注:桥立级三视图
这些战舰成为中国海军最早的护卫舰作战力量,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中坚。
图注:英国城堡级护卫舰,曾服役于加拿大皇家海军(此前在英国服役的时候舷号为K446),后服役于中国海军命名为广州号(军机图原创文章)
在中国海军早期的护卫舰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南昌”号。该舰的前身是日本海军的“宇治”号炮舰,在改装后一度是中国海军火力最强大的护卫舰。1953年2月24日,毛泽东检阅了“南昌”号等舰船,并在“南昌”号上留下了著名的“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这成为“南昌”号服役期间最光辉的历史。
图注:南宁号前身为日本择捉级海防舰
另一艘值得一提的护卫舰是“南宁”号。该舰原本为日本海军的“满珠”号海防舰,1945年因被美军潜艇击毁舰首在越南西贡进行修理,后被拖到新加坡进行大修。随后,“满珠”号在为日军运输船队护航时遭美军空袭,在香港被炸沉并坐底,舰体前部严重损毁。日军原打算在打捞后修复该舰,但由于随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该舰遂被废弃在船坞并被民国海军接收,但其后并没有得到妥善修理。人民海军建立后,由于缺乏大型战舰,因此对废弃多年的“满珠”号进行了修复。修复工作由黄浦船厂进行,并由江南造船厂派出技术人员予以支援。中国的船舶技术人员对“满珠”号的前部舰体进行了重新测绘和建造,并为其配备了全新的舰载设备。1955年,修复后的“满珠”号被命名为“南宁”号加入南海舰队,并作为南海舰队旗舰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期,期间执行了西沙群岛巡逻和印尼撤侨任务,可谓功勋卓著。对“南宁”号的重建和修复,可以视为中国独立建造大型水面战舰的开端。
图注:苏联Bditelny驱逐舰即07型驱逐舰
然而,老旧护卫舰毕竟数量有限,而且性能也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中国海军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与英国进行洽谈,并一度有望获得拆解武装的两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0艘扫雷舰在内的庞大舰队,但这一计划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随后,1952年,中国向苏联求购驱逐舰,起初苏联拒绝中方要求,但在经过谈判后,1953年6月苏方同意向中方提供四艘07型驱逐舰,即著名的“四大金刚”。虽然07型驱逐舰是设计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舰,但对于急需大型战舰的中国海军来说,这四艘战舰的入列大幅提升了作战能力。服役期间,“四大金刚”多次执行演习和阅兵任务,并首开对美国海军战舰进行驱逐的记录。而在技术探索领域,“四大金刚”除了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海军人才、为日后国产驱护舰的服役奠定基础外,还成为中国海军迈向导弹化的探索平台。1969年,“鞍山”号拆除了鱼雷发射管,改装了“上游”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及配套设施,其余三舰于1970年完成改装,成为中国海军第一种导弹化的大型战舰。07型在中国海军一直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如果算上这四艘战舰在苏联海军的服役历史,其前后使用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战舰之一。
图注:芬兰服役的苏联50型护卫舰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紧实现大型战舰的自行建造。在引进“四大金刚”的同时,中国也从苏联引进了50型(“里加”级)护卫舰的技术资料,以此为起点,中国开始了自行建造现代大型战舰的历史。“里加”级的仿制工作被交给上海沪东造船厂,在苏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里加”级根据中国海情进行了部分修改,定型为01型护卫舰,随后首舰于1955年4月开工建造。1956年4月,01型首舰“成都”号下水,5月正式服役,这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千吨以上级战舰。01型总共建造4艘,该级舰在中国海军中一直服役到90年代,期间4号舰“西昌”号(原称“衡阳”号)于1988年2月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设期间,在附近海域曾与越南海军战舰对峙,该事件成为“3·14”海战的前兆之一。01型对于中国海军意义巨大,该舰的服役除了让中国海军首次获得世界主流水平的大型战舰外,还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舰船建造的现代化、标准化。从这一点来说,01型护卫舰堪称中国海军的“发家本钱”。
图注:中国01型护卫舰506-成都号。
随后,以建造01型为基础,中国开始了独立设计千吨级战舰的探索。事实上,这一选择颇为无奈——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已经十分紧张,苏联的援华专家也早已撤回国内、更无法从苏联获得新的战舰设计资料与装备技术支持,因此中国不得不选择自行设计新型战舰。为此,中国决定建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即后来的中国舰船研究所),专项负责新型战舰的设计工作。1961年6月,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正式建立,随后向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即701所)下达了新型护卫舰的设计任务。在参考01型的技术和设计经验的基础上,1962年,701所完成了新型护卫舰的设计,随后中国海军批准了该型舰的建造,并定型为65型护卫舰。
图注:65型护卫舰502号南充舰
1964年8月,65型首舰“海口”号于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后续四舰改由广州造船厂建造,由此中国拥有了继大连、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大型战舰建造基地。限于技术水平,65型存在航速过慢、设备性能一般的问题,但相比于同时代周边其他国家地区的同等级别战舰并不落后。在著名的“3·14”海战中,65型三号舰“南充”号组织人员抢占礁石,并开火击沉了敌方运输船,这成为65型漫长的服役历史中最为光辉的一笔。
图注:051型驱逐舰,105舰济南号
对于一支现代化海军而言,仅有千吨级别的护卫舰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海军,除面临来自海峡东岸的海上威胁外,还面临老旧战舰必须退役、同时还缺乏可靠的外界技术援助的问题。此外,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决定发展海基核力量,而战略核潜艇缺乏有效的水面掩护,也成为了摆在中国海军面前的一大难题。1957年,中国获得了苏联56型驱逐舰(“科特林”级)的部分设计资料,以此为基础,中国开始了自行设计大型驱逐舰的尝试。受经济条件困难、缺乏外部支持、以及缺乏设计经验等限制,新型驱逐舰设计进度并不算快,一度只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蒸汽轮机、舰载武器和舰体材料的研制上。直到1967年,新型驱逐舰的总体方案才得以通过,随后1968年首舰于大连开工,即著名的051型驱逐舰。051型驱逐舰的建造,刷新了中国本土设计建造的战舰的吨位纪录(此前中国本土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战舰是民国时期的“平海”号轻巡洋舰,该舰排水量超过2300吨)。
图注:051型珠海舰艇
051型驱逐舰的建造,除满足了海上安全需求和远航编队需求外,还开创了中国第一代“标准型”驱逐舰的历史。在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建造历程中,051型驱逐舰总计建造了19艘(含中途停工),时至今日该级舰仍然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驱逐舰中数量最多的一型。051型驱逐舰同时还是亚洲第一种大型导弹驱逐舰(同时期日本独立设计建造的“山云”级驱逐舰不但吨位不如051型,而且设计时并未考虑配备导弹的问题)。可以说,虽然051型在设计建造时技术水准已经远远落伍于美国、苏联和欧洲国家的驱逐舰,但在亚洲该舰当时是领先的。即便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的驱逐舰相比,051型的火力也十分强大(当时唯一一种在火力上完全压倒051型的驱逐舰是“现代”级,而“现代”级要等到1980年才开始服役)。由此甚至可以说,051型的设计建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冷战时期亚太各国的水面战舰发展。
图注:053K型护卫舰531“鹰潭”号
与此同时,中国国产护卫舰也在继续发展之中。虽然051型驱逐舰火力强、设备比较完善、可以满足中国海军一段时期内的需求,但对于当时经济实力仍然薄弱的中国来说,该型舰仍然太贵。另外,使用3000吨级的驱逐舰去替换千吨级的老旧护卫舰,用以执行日常巡逻等任务也确实“大材小用”。有鉴于此,新一代护卫舰的设计建造也在同一时期展开。1965年,中国海军提出了新型护卫舰的需求,次年中国的船舶工业部门开始前期技术研究。鉴于051型驱逐舰主要执行对海打击任务,新型护卫舰计划以防空作战为主,并计划采用舰空导弹。1967年,“七院”上交了053K型的技战术任务书,次年获得海军批准。1970年7月,053K型首舰“鹰潭”号在沪东造船厂开工,次年10月下水,1975年3月服役。与此前中国海军的驱护舰相比,除首次在国产战舰上配装舰空导弹外,053K型的舰载设备性能也实现了提升,此外该舰还首次配装了封闭式炮塔、使用火控雷达控制的主炮。从上述角度来说,053K型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其作用堪称是开创性的。
图注:053H型护卫舰516九江舰,后改为火力支援舰
然而,由于此前中国从未有过研制防空型护卫舰的经验,053K型的研制生产进度缓慢,建造服役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该型舰的二号舰甚至在服役后长期废置,根本没有进入过战备状态,也不可能完成作战任务。毋庸置疑,继续在053K型上投入人力物力,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严重的浪费。为满足替换老旧护卫舰的需求,以053K型的舰体为基础,在部分继承053K型的武器和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上层建筑、改用较为成熟的武器和设备,经典的053H型护卫舰就此设计而成。053H型护卫舰虽然放弃了以舰空导弹为核心的防空系统,但配装了国产反舰导弹,作战能力同样可观。1975年,首艘053H型护卫舰正式服役,随后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建造了14艘之多。在长达18年的建造历程中,053H系列总计建造了33艘,创下了中国国产大型战舰建造数量的记录,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海军对053H型的满意程度。
图注:满船都是火箭弹
相比于之前的01型和65型护卫舰,053型的进步是显著的。053型的吨位更大、设备更加完善,并且具有更好的航行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053型的研制,国内积累了大型护卫舰的设计建造技术,同时还带动了相关的材料、设备、武器装备行业的发展,这为日后国产大型战舰的研发和升级奠定了基础。与051型驱逐舰一样,053型与同时期国际领先水平的护卫舰相比同样在技术上是落后的,且由于吨位偏小,存在续航能力不足、自持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红旗”-61舰空导弹等装备未能事实形成战斗力,053型也难以摆脱岸基防空火力的掩护,这导致该舰几乎只能在近岸水域作战。可以说,这是一种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非常符合当时中国海军实际需求但性能有限的战舰。
图注:英国42型驱逐舰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转暖,中国军事工业也抓紧机遇与西方加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051型和053H型的改进,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欧洲烙印”。80年代初,中国曾与英国计划联合在051型基础上增设“海标枪”舰空导弹等装备,使其成为具备舰队防空能力的战舰,即051S型驱逐舰。在对051型进行考察后,英方认为051型的舰体结构不甚合理,需要增加独立的指挥舱室、并为防空和反潜作战系统及舰载直升机预留空间,遂对051S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确定方案后的051S型满载排水量达到4100吨,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驱逐舰。对于当时的中国海军和中国船舶工业,051S方案较为贴合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可以进行大规模建造、且能够带动海军装备的技术升级,因此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方案。然而由于在马岛战争中英国42型驱逐舰的实战表现很差,中国海军随即对英国的舰空导弹和舰载设备失去兴趣,051S型就此偃旗息鼓。
图注:051型“济南”舰(舷号105)艉部改装直升机机库以及起降平台
不过,作为当时中国海军最大的作战平台,051型驱逐舰仍然承担了大量的改造和试验任务。其中,105舰“济南”号和109舰“开封”号的改装历程尤其值得一提。1986年,“济南”号接受了舰载直升机搭载的适应性改装。为满足“海豚”/“黑豹”反潜直升机的搭载需求,“济南”号将舰体后部建筑拆除,并在舰体后部配装了可容纳两架轻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以及装有法国“鱼叉”式直升机助降设备的直升机起降甲板。进行类似改装的,还有053H型的“四平”号护卫舰,不过“四平”号由于舰体较小,因此机库只能容纳一架直升机。虽然由于这种改装破坏了舰船重心、导致海况适应性下降,因此并未将改装经验推广到051型其余各舰,但这为日后中国建造新型驱护舰时设计舰载直升机支持设施积累了经验。同时,以“济南”号为起点,中国海军逐渐锻炼出了一支有效的舰载直升机队伍,这直接影响到了日后中国海军反潜、搜救能力的提升以及航母舰载机队伍的培养。
图注:开封号驱逐舰
相比于“济南”号的改装,“开封”号的改装更加具有推广价值。1989年,“开封”号开始接受现代化改装,其中重点是拆除后部主炮和部分设备、加装法国“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和“海虎”雷达,同时还改装了引进自英国的通讯设备。这一改装十分成功,在确保“开封”号原本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其防空能力大幅提升。1990年,“开封”号再次进行升级,使用“鹰击”-8反舰导弹替换了“海鹰”反舰导弹、并改装了新一代国产火控系统和雷达,不但提升了备弹量而且打击效果也大幅提高。此后,“开封”号的改装方式成为051型各舰升级改装的模板,这些升级的051型驱逐舰成为中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服役之前的绝对主力,同时也为建造新一代驱逐舰进行了前期设备和武器试验、加快了新型驱逐舰的研发速度。
图注:湛江舰
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中国也在向西方国家借鉴学习先进战舰的建造经验。1980年,053H型的改进型053H1型首舰“台州”号开工建造,该舰使用了法国皮尔斯蒂克的舰用柴油机,在航速、续航能力等指标上有了显著提升。此外,“台州”号护卫舰还在升级改造中改用了美国Mk36型被动电子战防御系统、英国的CTC-1629型简易情报中心。与053H1型相比,053H2型的改进更为彻底。该型护卫舰借鉴了同期西方国家战舰的设计经验,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式舰体和全空调结构,并采用了国产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和“鹰击”81反舰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而在051S型驱逐舰发展失败后,1983年11月,051G型的设计方案确定,该型驱逐舰采用了全封闭式的舰桥和舰体,另外还首次在国产驱逐舰上配备了鱼雷发射管。此外,051G型的防空火力也有所提升。051G型和053H2型的研制,使中国海军主战装备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年左右。
图注:052型哈尔滨舰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产驱护舰的蛰伏期。在这一时期,受限于对外合作渠道中断、国内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等问题,中国国产驱护舰呈现了“小步快跑”的发展态势。1988年,052型驱逐舰首舰“哈尔滨”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1991年交付中国海军,成为第二种中国独立设计建造的大型驱逐舰。相比于051型,052型在设计上更加现代化,不但采用了引进自西方国家的多种舰载设备,还配备了舰空导弹和舰载直升机。另外,052型的主机为两台美国LM2500燃气轮机与两台德国MTU20柴油机,是第一种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的国产大型战舰。052型延续了051G型的设计经验,采用了全封闭式结构,舰体结构设计也更加合理。在舰载武器配置上,052型首次在国产驱护舰上实现了防空、反舰、反潜火力的集中配备。052型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仍然算不上世界顶尖水平,但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中国海军除舰队防空任务外当时其他领域的需求,因此首舰“哈尔滨”号服役后获得了“中华第一舰”的美誉。但由于90年代后中国难以继续从西方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特别是舰用主机更无法保障来源,052型的建造在完成二号舰“青岛”号的建造后即宣告中止。与“哈尔滨”号相比,“青岛”号采用了更多的国产武器和设备,这也体现了中国舰船工业水平的进步。
图注:青岛舰
鉴于难以继续向西方国家寻求技术支持的实际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方面改为向俄罗斯求购“现代”级驱逐舰以满足海军换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开始设计新型导弹驱逐舰。由于当时中国仍然无法独立生产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新型驱逐舰延续了051型的蒸汽轮机动力,其采用的453B型蒸汽轮机与051型的453型蒸汽轮机一脉相承,但功率大幅提升。由于动力系统构型的继承性,新型驱逐舰的代号被定位051B型。051B型的舰载设备和武器大多与052型接近,但仍然有部分设备进行了升级,综合作战能力相比于052型有所提升。然而,该舰虽然为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末端防空系统预留了空间,但由于当时中国仍未研发出此类装备,故很长一段时间内051B型仍然只具有基本的点防空能力。在舰体设计上,051B型与052型比较接近,但舰体略长、排水量也更大。此外,051B型还首次在中国国产战舰上采用了隐身设计,其舰体外形简洁、上层结构具有散射雷达波的折角,烟囱也更加简洁前卫、红外效果较低。可以说,虽然051B型在动力系统上较为传统、部分舰载设备不算拔尖,但总体设计在当时是领先的。与052型不同,051B型仅建造了“深圳”号一艘,这在中国国产驱护舰中绝无仅有,由此不难看出该舰的试验性和“应急”意味。
图注:深圳号导弹驱逐舰
在驱逐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国产护卫舰也有了新的进展。1987年,代号053H2G的新型护卫舰投入设计阶段,该舰虽然延续了053H系列的代号,但完全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护卫舰。与052型一样,053H2G型集中了防空、反舰、反潜火力,从作战能力上而言,相当于053K型、053H2型和“四平”号的总和,虽然弱于052型驱逐舰,但相比于053H系列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053H2G型的基础上,使用“海红旗”7型舰空导弹替换“红旗”61舰空导弹、对“鹰击”81反舰导弹发射箱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并对舰体前部结构进行部分改动,053H3型护卫舰于1996年开工建造。值得一提的是,053H3型本来是为巴基斯坦海军设计的,但后来该舰却进入中国海军服役、并在五年内建造了10艘,成为新时期中国海军护卫舰的主力。053H2G和053H3型总计建造了14艘,在更新一代的054型护卫舰服役前,该型舰成为了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
图注:053H3型护卫舰上的鹰击83发射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发展呈现火箭式加速,在短短十几年内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2000年,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一代国产驱逐舰,随后2001年起,境外媒体开始报道中国新一代驱逐舰的进展,当时外媒认为中国新一代驱逐舰类似于“阿利·伯克”级,是一种突出防空作战能力的战舰。这一猜测在2003年得到证实,根据当时国内网络军事社区和媒体流传的照片,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两种全新的驱逐舰,其中一种安装了类似“现代”级的斜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并具有与“现代”级类似的海空搜索雷达,另一种从外观上明显可以看到类似“阿利·伯克”级的“四面盾”式相控阵雷达天线,并采用了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两种驱逐舰具有共同的舰体,但上层建筑、武器和舰载设备明显存在差异,随后这两种驱逐舰被确认为052B型和052C型驱逐舰。
图注:052B广州舰
2004年,两艘052B型和两艘052C型先后服役,当时外界认为中国海军可能采用类似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防空驱逐舰+通用驱逐舰配合模式,即052C型主要执行舰队防空任务、052B型执行对海攻击和反潜任务。然而在其后长达七年的时间内,两型驱逐舰都没有新建后续舰,这令外界陷入了困惑。
图注:052C兰州舰
在052B/C型投入建造后不久,一种采用052B型的舰体、但却使用了俄制“里夫”远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新型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该型驱逐舰即051C型驱逐舰。与051B型相比,051C型的舰体和上层建筑没有显著不同,但舰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却大相径庭。可以认为,051C型是一种“区域防空型的052B型”。选择在建造052C型的同时建造功能类似的051C型,外界猜测原因有三:第一,052C型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战舰,该舰可能存在一定技术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技术相对稳妥的战舰作为后备方案;第二,051B型的舰体结构仍有发展空间,且维持舰用蒸汽轮机的生产和装备仍有必要,故在051B型基础上发展新型驱逐舰是合理的;第三,中国曾经向俄罗斯购买过两套“里夫”型防空系统用于研究,如将该系统完全废弃过于浪费,而且“里夫”所采用的导弹与S-300PMU系统相同,用于防空驱逐舰比较经济。051C型首舰“沈阳”号于2004年年底服役,比052B/C型服役时间稍晚,该型驱逐舰目前是北海舰队的主力装备。
图注:051C型导弹驱逐舰
与此同时,国产护卫舰的设计建造却十分迅速。2003年9月和11月,054型护卫舰首舰和二号舰先后在沪东造船厂和黄浦造船厂开工。该舰是第一种采用全隐身设计的国产护卫舰,同时还采用了新一代雷达、火控系统和指挥系统,自动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相比于之前的053H系列和053H2G/H3,054型的舰体明显更大,吨位达到4000吨级,甚至超过了051型驱逐舰。2005年2月和9月,054型两舰先后进入东海舰队服役,该型护卫舰的服役使中国海军的护卫舰作战能力实现了从近海到远海的跨越。不过,限于054型设计时部分武器和设备未能一步到位,054型仍然不算是“完全体”的新一代护卫舰。2006年,改进后的054A型护卫舰开工建造。与054型相比,054A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了“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和32连装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另外舰炮、近防系统、部分舰载设备也实现了升级。此外,054A型的舰体前部“飞剪”式构型比054型更加显著。由于054A型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出色且经济划算,自2008年首舰“徐州”号服役起,已经有27艘编入中国海军作战序列,成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图注:054A护卫舰
2010年,沉寂已久的052C型驱逐舰终于开始了后续舰的建造,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随后不到三年时间里,总计有4艘052C型建造完工,当时普遍猜测052C型可能成为继051型之后中国第二种“标准型驱逐舰”。不过,这一猜测在2012年下半年宣告终结。2012年8月,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在052C型基础上设计的新型驱逐舰,即052D型。与052C型相比,052D型采用了新型相控阵雷达天线,其探测和跟踪范围有了明显提升;此外,新一代通用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使用,使052D型的作战能力比起052C型再上一个台阶。截止到2016年,052D型已经有12艘服役或下水舾装,另外后续舰仍然在继续建造之中。很明显,052D型才是真正的新一代“标准型驱逐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的052型、051B/C型和052B/C型不同,052D型在三大舰队中均有列装,这也体现了该型舰“标准型驱逐舰”的地位。从作战能力角度而言,052D型超过了意法合作的“地平线”级、英国的45型和美国的“阿利·伯克”级F1型,与“阿利·伯克”级F3型接近,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
图注:052D驱逐舰
不过,中国的驱逐舰发展并未止步于052D型。2014年年末,一艘全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在江南造船厂开工。与052B/C/D型相比,新型驱逐舰明显有着更庞大的舰体,这预示着该舰将拥有更完善舰载设备、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和更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2017年6月,新型驱逐舰举行了下水仪式。这种被坊间称为055型的巨舰,标志着中国由此称为大型水面战舰设计制造领域的引领者——新型驱逐舰据信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级别、拥有比以往各型驱逐舰更加强大的火力、据推测可携带112枚各型导弹执行包括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的作战任务,而且在世界上首次在大型驱逐舰上采用了综合射频系统,以及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果说052D型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超越,那么新一代大型驱逐舰则完全成为了“时代的领跑者”。对于新一代大型驱逐舰,过多的溢美之词并无必要。而北约赋予该舰的“刃海”级的代号,或许最能体现该舰的地位——即便在对手眼中,新一代大型驱逐舰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利刃。
你知道不同国家燃放烟花的规定吗?
编者按:放眼全球,很多国家都有在元旦放烟花庆祝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很多城市的市政府都会在跨年夜组织大型的烟花表演。很多私人也会购买烟花,在12点钟声响起的时候燃放。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不同国家的态度也不一样,本期来看看不同国家在过节放烟花这件事情上,是如何把握的?
德国
罚款甚至监禁!非法放烟花要承担这些后果
元旦才过去没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在盼着新年的到来了。毕竟时隔两年,德国终于开放烟花售卖啦!说到放烟花,就不得不了解一下,在德国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事项。
允许私人燃放的烟花有年龄分级
根据烟火制品指令2013/29/EU和EN15947的标准,烟花在欧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F1类(12岁+):这类烟花为危险性小、噪声低的小型烟花(类似仙女棒)。
F2类(18岁+):危险性低、噪声低,但仅适合在指定区域的室外使用的烟花,如蹿天猴、鞭炮、电池烟花等。
F3和F4(专业人士):是用于庆典活动的专业级烟花,在普通超市这样一般的销售渠道是买不到的。
在规定时间外放烟花可能会被罚款
一般来说,F1类烟花可全年销售,且基本上想什么时候放都可以。
但对于F2类以上的烟花,是仅在12月28日或29日至12月31日这几天出售,且大多只能在12月31日至1月1日之间燃放(具体燃放时间段由各地政府决定)。
如果在没有拿到特许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外燃放F2类烟花,最高可能会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
另外,燃放烟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场所。在教堂、医院、福利院和老人院等场所附近是不允许燃放F2类或是更高级别的烟花的。
不仅如此,部分城市(如班贝格)为了保护重要建筑甚至还会选择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F1和F2两类可供私人燃放的烟花,都可以在各大商超(如Kaufland、Lidl等),或是线上烟花店购买到。
但由于现在已经过了F2的销售时间,所以只能在商超买到类似仙女棒的F1类烟花。
购买或燃放非法烟花甚至可能面临3年监禁
在德国合法地燃放烟花,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购买合法正规的产品。
标签上需带有CE认证标志和BAM注册号(例如0589-F2-1234);购买或燃放非法烟花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将被罚款5万欧元,甚至是3年监禁。
2.选择空旷且允许燃放的地点燃放。
房子遇到可燃物容易造成火灾,或因违反规定而遭到罚款。
3.切勿随身携带烟花爆竹。
摩擦生热容易引燃烟花爆竹,造成人身安全问题。
4.在旁边备好一桶水或沙。
将燃放完毕的烟花爆竹放到水中浸泡后,装进带有湿沙的垃圾袋中密封后,再丢进垃圾箱内,以免引起火灾。文/Cassie
英国
特定节日允许放烟花!怎么买、怎么放才合法?
爆竹声中一岁除,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快到了,想买点窜天猴儿、甩炮儿、长挂鞭增添节日氛围吗?在英国燃放烟花是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的!根据英国政府的法律规定,一年中只有烟花节、中国春节、圣诞跨年等特定的时间你才可以燃放和购买烟花。如果你在非规定时间燃放烟花或者售卖烟花被发现,是要被收取高达90镑罚款的。
出于公共安全和环境等考虑,英国政府对于烟花燃放、销售和使用都有详细的法律规定。
晚上11点至凌晨7点不可以放烟花
1.年满18周岁才可以合法购买烟花
2.任何人不可以在晚上11点至凌晨7点之间燃放烟花(法律允许的特定时段除外)
英国允许公众在晚上11点后燃放烟花的特定时段——
篝火之夜BonfireNight(允许烟花燃放截止时间为午夜12点)
跨年夜NewYear'sEve(允许烟花燃放截止时间为凌晨1点)
排灯节Diwali(允许烟花燃放截止时间为凌晨1点)
中国新年/春节ChineseNewYear(允许烟花燃放截止时间为凌晨1点)
3.任何人不可以在街道或其他公共场所燃放或者投掷烟花(你可以在私人场所,例如自己的花园或者允许的地方燃放)
4.公众需要通过有营业执照的商店购买烟花(特定时段除外)
5.公众只能购买F1到F3类的烟花,第四类烟花只供有营业执照的专业人士使用。
英国烟花分类按照安全距离区分
F1类烟花是具有最小安全距离(例如1m)的室内或近距离烟花(手持/小型派对烟花)。
F2类烟花是观众安全距离至少为8m的户外烟花(通常是低噪音的花园烟花)。
F3类烟花是观众安全距离至少为25m的户外烟花(通常适合在大型开放区域使用)。
F4类烟花仅供专业使用(大型展示烟花)。
英国允许公众购买非执照卖家烟花特定时段
1.10月15日至11月10日
2.12月26日至12月31日
3.排灯节和中国新年(春节)的前三天
简单地了解了烟花燃放的详细规定之后,就可以在英国安心买烟花了,像一般小型的室内烟花比如仙女棒,或者可以在花园里燃放的小烟花,都是可以在全年指定的有执照的经销商处购买到的。
英国烟花有哪些品种?贵不贵?
1.中国春节鞭炮
尽管中国春节那种传统的二百响鞭炮里面含有爆炸物在英国是禁止普通顾客购买的,但是英国普通顾客可以购买到的类似的鞭炮叫长挂鞭。8.49英镑就可以购买。
2.火箭烟花/窜天猴儿
火箭烟花在民间还有个比较接地气的名字“窜天猴儿”,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种窜天猴手持烟花的效果比较强。
3.甩炮/摔炮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甩炮儿,就是一扔在地上就有一声巨响的那种。调皮男孩子经常用它来搞恶作剧,甩炮儿算是我们的童年乐趣了,在英国亚马逊也能买到。
4.仙女棒
这类手持小型烟花非常适合春节过年的时候和家人朋友一起燃放几只,英国有卖一种心型的仙女棒,一根也不贵,可能在1.99镑到2.39镑左右;还有一种做成数字形状的仙女棒,和心型烟花的价格差不多,也在1.99镑到2.39镑左右1只。
5.小型室外礼花
一种名叫恐龙烟花的室外礼花,非常有趣,燃放出来就是小型室外烟花的感觉,平常过节燃放就非常够用了,一共有36响,打完折只要30镑左右。
6.金凤凰烟花
这种造型的烟花在过年时候燃放一只,也能体会到火树银花、龙飞凤舞的感觉。不仅非常喜庆,而且颜值很高。一盒只要9.99镑,也比较划算。文/刘心田(公众号“英国省钱君”)
瑞典
今年瑞典许多城市都放弃了在元旦放烟花
近几年来,很多国家都尽量采取政府集中燃放,同时限制群众私自燃放的方式,来达到群众看烟花的需求和控制烟花风险之间的平衡。但是今年,很多瑞典城市的政府都不打算在元旦集中放烟花了。
通货膨胀和资金紧张
或成政府取消烟花秀的部分原因
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市的政府去年元旦组织了两场大型烟花秀,17点和零点各一场。然而今年也放弃了烟花。不过马尔默市政府给出的原因就两个字:“没钱。”马尔默市技术委员会主席告诉媒体:“主要是通货膨胀和电价导致的。随着电价今年有所降低,我们多了一些能用的钱。于是着手恢复露西亚节的庆祝活动,但是对于新年庆祝活动来说,钱还是不够。”
根据计算,如果要和往年一样在今年元旦组织烟花秀的话,马尔默市需要花费110万克朗(约合77万元人民币)。取消烟花秀之后,这些钱就可以省下来了。他还表示:“至今还没有听到有人抱怨烟花秀被取消。我认为会有一些马尔默居民怀念这座城市的烟花,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样很好,因为一部分马尔默居民会抱怨随时出现的爆炸声。”
民众对烟花兴趣反而高涨
被认为是打破乏味生活的元素
尽管瑞典各个城市政府对放烟花庆祝新年的活动很冷淡,但瑞典民众对烟花却兴趣高涨。
某烟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告诉当地媒体:“与15年前相比,这些年烟花的销售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但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将烟花视为打破乏味居家生活的有趣元素,其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兴起。”
另外一家烟花公司的采购经理也表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们的销售额增加了几百万。不过不知道这种情况能不能持续下去,因为大家又开始更多地元旦旅行了。”
因为通货膨胀,房贷利息高涨和失业率增加,很多瑞典家庭的经济状态今年都发生了恶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烟花的销售。该经理解释道:“从历史上看,烟花销售一般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因为这是公众无论如何都想要的东西。”根据该公司的数据,一般家庭元旦左右在烟花上的平均花费是600-700克朗(约合420-490元人民币)。
瑞典只有年满18岁才可以
购买、销售或燃放烟花
瑞典法律规定,只有年满18岁的人才可以购买、销售或者燃放烟花。以任何方式向18岁以下的人提供烟花都是违法的。如果你想要放炮仗(这种只发出很大响声的产品)或者使用带棒的火箭(即烟花火箭)是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并且获得许可之后才可以的。
具体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可以放烟花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不能放烟花的,是由每个城市的市政府规定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城市都是允许新年夜在任何地方放烟花的,当然燃放的人自己需要注意不要出危险,也不要破坏他人的财产。新年夜之外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需要查看自己所在城市的规定,不能一概而论。文/Arwen
比利时
遇到大风天气,绝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
2023年跨年夜,比利时出现恶劣天气,并伴有强阵风,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东佛兰德省全省禁止私人在跨年夜燃放烟花爆竹。夜间接近零点时风会很大,预测阵风将达到每小时80公里,可能会导致烟花不受控制地飞扬。
因跨年夜前后的大风天气
多省实施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令
为了防止故意破坏和轻微纵火,布鲁塞尔实施了烟花禁令;
在佛兰德布拉班特省,各市政府已经实施了禁令;
在安特卫普省省长凯西·贝尔克斯呼吁与安全部门协商后,目前几乎没有哪个市政府允许燃放烟花爆竹;
与西佛兰德省一样,林堡省暂时没有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沿海省份,几乎有一半的城市在除夕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几个城市和城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包括罗埃斯拉尔、伊普尔、科特赖克、迪克斯穆德、尼乌波尔特、科克西德、德潘纳和波佩林格。
在奥斯坦德,一切暂时按计划进行,市长说:“任何烟花禁令都要到本周末才能决定,布鲁日的决定尚不明确。”
在梅赫伦等一些城市,烟花表演被无人机表演所取代,但由于强风,此类演出可能会被取消。
东弗拉芒省省长卡琳娜·范考特表示:“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燃放烟花爆竹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对于没有接受过燃放烟花、爆竹培训的人来说;专业烟花是允许燃放的,因为有严格的安全措施,但如果天气情况不允许,各地区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允许燃放烟花。”
范考特省长说:“这样的省级禁令具有明显的好处:各地规则相同。在1月2日之前,禁止私人在公共领域携带烟花。”
跨年夜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
要看有没有市长的许可证
一小部分区域可以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燃放,但可能只能在特定时段燃放;还有一小部分区域只有在获得市长许可证的情况下才允许燃放;而绝大部分区域是不允许燃放的,或只能由专业人员燃放或在特定活动期间燃放。
而在与比利时接壤的荷兰,有关大风天气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的规定很明确:风力必须低于每秒9米(约每小时32公里)才允许燃放烟花,如果风力超过规定,无论如何都禁止燃放,专业烟花也不例外。
有烟花店老板称虽然有禁令
但烟花销量还是很好
安特卫普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禁令,导致有些放烟花者或旁观者严重受伤,比如被烧伤、断肢或听力受损,动物也会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坏。另外,由于风的影响,火炬可能会飞向错误的方向,最终进入烟囱或屋顶,以前,烟花曾引起屋顶火灾。
斯特凡·弗兰克斯在贝林根经营着一家烟花店,他说:“今天,我们建议所有顾客不要购买火箭,因为它们在大风中最危险。但我不太理解人们的想法,尽管媒体发出了警告,店里仍然异常繁忙:我们所有的焰火箭都卖光了。”
文/云姐姐(现居比利时)(资料来源HetNieuwsblad)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旧时光里的西安城(一)——消逝的东郊厂区记忆(上)
今天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一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在西安城的东郊,连片的工厂构成了一座庞大的城市群落。
在更为久远的时空里,天南海北的异乡人从五湖四海来到了这里,一腔报国热血,一段峥嵘岁月,写就了一生的记忆与荣光。站在厂区中部那凸起的韩森冢上,迎着日出的方向不远,有一个更为凸起的东南-西北走向的土塬横亘眼前。
多年以前,一个叫陈忠实的原畔子弟在狄寨原北坡的农舍里用笔触讲述了这原上半个世纪里的风风雨雨。老人关于农耕文化的讲述到一九五零年就结束了,此时,正逢一个伟大时代的旭日从这古原的东边冉冉升起,而站在这原边北望,在这由狄寨原和炮里原合拢出来的白鹿原下的广袤土地上,一个更为夺目的工业叙事伴随着共和国的铿锵脚步才刚刚展开······
东郊厂区的前世1953年7月,中国人在朝鲜半岛扬眉吐气,结束了西方列强百余年来在东方海岸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场扳手腕的较量中,西方精良的现代化装备给新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结束了北京在建国之初关于国家发展战略中轻工业和重工业孰先孰后的争论。
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的由陈云、李富春及政务院各部位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踏上了飞往莫斯科的专机,为一年之后即将在神州大地上展开的“一·五”蓝图构想做最后的敲定。
1953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终于从海州连云港抵达了她的终点金城兰州;这一年,志愿军的勇士们陆续奏凯归国;这一年,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建,这批极具含金量的项目奠定了共和国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骨架。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北部的延安作为革命中心成为了永远的圣地;她中部的西安,在更久远的历史中标记了中国古代史中最绚丽的卷页。即便到了近代,面对异族入侵,陕西冷娃的“生冷噌倔”在黄河之畔再一次立起了民族的脊梁。
从1950年持续到1953年的朝鲜战事无疑对新中国的工业布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对已有工业的大规模内迁,还是对“一·五”期间新工业的布局,“叩不开的关中”和那西安城边的那座大秦岭在北京的决策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6个重点工程陕西占了24个,这其中西安以17个项目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雄居第一。这拉开了韩森寨厂区的造城序幕,从1953年开始,华山、昆仑、秦川、东方四大机械厂从蓝图走向了韩森寨广阔的田野,黄河机器制造厂、西北光学仪器厂隆隆的机器声开始出现在不远处的韩森冢旁,从大秦岭里汩汩而出的铲河水在浇灌了千百年这平原上的一茬茬麦田之后,第一次进入车间,成为工业产品诞生的重要元素。
一时间,白鹿原下的关中百姓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眼花缭乱,一厂一世界,各个工厂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俱乐部、百货商店等等属于现代城市的每一样有机组成部分鳞次栉比地出现在了韩森寨厂区。两年之后,二机部为了厂区能够就近培养人才,在这韩森冢的西边建立了西安第二工业学校,这是为156个项目规划的配套项目的一部分,这学校就是今天的西安工业大学。彼时,中央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一共规划了七所这样的学校,历史上并称“七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天的“北理工”和“南理工”。
1958年,在南端的等驾坡,陕西钢厂落地生根,及至二十多年后,姗姗来迟的陕西汽车厂,走出了一百三十多公里外的岐山麦李西沟,来到了韩森寨地区。在同一时期,从山沟来到省城的帅小伙,发现他的旁边来了一个洋邻居——杨森制药。这样,从胡家庙陇海铁路往南到南端的延兴门,由延兴门往东到等驾坡北折,经过高楼村、王家坟回笔陇海线,以韩森寨为中心一个庞大城市群落诞生了。
从此,东北口音和巴蜀口音,彼此问候;吴侬软语的绵软细腻和赳赳老秦的粗犷豪放,相互融合;河南的豫剧和河北的梆子,旗鼓相喝。法国梧桐为这里的街道带来了近代城市的审美,几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及至黄金一样的八十年代,这法桐树下的斑驳陆离成为几代厂区人的共同记忆······
厂区人的“后山”韩森冢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在大规模的厂区建筑出现在韩森寨之前,那高高的封土之下到底躺着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6年,西安市政府在这里竖起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秦庄襄王陵成了这里的法定身份。多年以后,当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大学者口里飘出“异人”两个字的时候,厂区人才惊奇地发现,始皇帝的父亲原来就安息在他们小区的围墙之外。不过,年月太久,墓室早空,盗掘者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歹人,但这留存下来的高高的土台成为了厂区人口里的“后山”或者“山上”。
“后山”在多少年里都是厂区孩子的游乐场,大人们的“购物中心”。多少厂区的孩子坐在高高的封土之上想过少年时代的心事,那平阔的土台留下了拽着风筝奔跑的身影。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玩乐,大人们有大人们的期待。韩森寨这个地方多少年一直没有断过一种农村特有的“集”,这平阔的土台每每到了日子,各种各样的商品就会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市场,周围工厂的职工都乐于去“山上”走一走看一看。赶集的人不仅仅只来自工厂,周围十里八乡的农人也会来这里逛逛热闹。
“集”这种文化形态就这么样在这城市群落中神奇地延续了下来,即便到了今天,韩森冢下的公园南路每到周五、周日两天依然有“集”。这是多少年约定俗成的日子,这里的狗市远近出名,当然这里不仅仅只有狗市,各种各样的商品玲琅满目,从时令的瓜果蔬菜,到盛放它们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每到集日,如果不是非坐不可,313路等经过这里的一众公交你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要想从这集上通过,下车走过去的心都有了。
当然,这韩森冢通往西边的老动物园的那段路旁最为传奇,据说在一个时期内,那里是早年间西安城用来枪毙人的荒芜之地,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也许仅仅是一个传说,后来那里建成了一个很大的小区,沧海桑田,时代就这样不断地前进着。
村里住个姑娘叫林芳1988年,林芳从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即今天的北理工毕业,分配到西北光学仪器厂,成为职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两年后,她嫁给了厂幼儿园的教师陈锐。那时候的住房是靠分配的,厂里住房紧张,新婚燕尔的小两口就在附近的韩森寨村租了一间房,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可可。他们在韩森寨度过了养育孩子最初的几年之后,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搬回了街坊。
其实林芳只是一个缩影,她的生活轨迹是厂区很多年轻人真实的经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学毕业都愿意到厂区来,不愿意去地方机关单位。厂区一座座大工厂在很多年里是周围村民以及很多机关干部羡慕的地方。这些工厂级别最高的有“副市级”建制,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座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型城市组合起来构成了韩森寨厂区独特的生活场域。包括韩森寨村在内的多个村子变成了城中村,城中有村,村中有城,这种独特的交融本质上是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和谐共生。
那个年代到工厂的年轻人成批而来的。他们从北上广这样全中国最拔尖的城市的最拔尖的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住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农民房。在资源计划的时代,这样的过渡留在了很多年轻人的记忆深处。那时候没有买房的概念,他们的日子过得幸福而安稳,一辆自行车,一袭裙摆,一包瓜子,一场俱乐部的热门电影背后就是一串清脆的铃铛······
数年后,林芳成为西光厂十大杰出青年。她拿到的奖品是厂子新出的产品,一台两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西光厂把光和电分开,开发了两类产品——西光数码和西光眼镜。在数码相机开始红火的年代,西光数码在西安赛格电脑城与爱国者数码成为两道国产数码产品中的亮点。
多年之后,西光眼镜依然可以在西安的大街上看到显眼的门头。光学仪器厂的眼镜镜片是老西安人钟爱的物件,林芳搞了一辈子光学,每次换镜片,她都已经习惯了自己工厂里的产品,这镜片清晰了她的全世界。
特色独具的子校气韵厂区就是一座城,是城就会有学校,那里代表了城市的未来。在厂区,这些庞大如社会的工厂大都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学校体系。人们习惯地用厂名+子校的称谓来称呼这些散落在一个个街坊的学校。韩森冢的东边几十米开外,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康乐路,在南口和北口放做圆心,再用一公里做半径扫出两道圆弧,从北往南,陕汽子校、昆仑子校、黄河子校、西光子校、华山子校、秦川子校、东方子校,近三十所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组成的学校群构成了韩森寨厂区的文化部落。这里的学校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亦或中学,大多都是省级一类学校。
这里的学校特色独具,形成跟“县一中”截然不同的文化气质。对于“县一中”文化,我在一篇题为《凝静的渭水——百年风云故园梦》的文章中做了深入的剖析。子校文化的独特气韵其根源在于学校管理的工业思维和人才来源的多样性。这里的工厂每一个都是在其领域内国内领先的一流企业,比如昆仑厂,在航空产品领域的某些品类上,不仅是全国之最,更是亚洲最大。
这样一批大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国家计划体制之下,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纷至沓来,风云际会。学校作为工厂的一个生产单位,来自西交大、西工大这样的工科名校的大学生不乏其例。他们一个个最后走进了课堂这样特殊的“车间”,完成着一件件“产品”的精雕细琢,更为广泛的眼界和知识储备以及企业化的流程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一流。工厂的车间产出一流的产品,学校的“车间”走出杰出的人才。
康乐路文化群落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校不大,名气不小,弹丸之地,虎卧龙藏。在这一众的学校里面,黄河、西光与西郊的远东、庆安构成了古城东西的一架天平,成为周围百姓眼中多少年里对孩子的希冀。
在黄河厂最辉煌的日子里,黄河子校也熠熠生辉。黄河厂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它当年的知名度不亚于今天的青岛海尔。那时候的黄河子校是西安屈指可数的教育高地,曾经创造出一年包揽全省文理两科状元的惊人纪录。
在黄河子校大放异彩的时候,一墙之隔的西光子校的程瑛不久之后也摘取了省文科状元。多年之后,西光子校作为领头羊,成为全省企办子校中第一个晋级省级示范高中的学校。
16街坊到了,请下车”厂区的居民区大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街坊,它不同于交大一村、二村、三村这样的称呼,前面冠以并不完全连贯的数字,在数字之前再冠以各个厂名,于是就有“黄河9街坊”、“西光16街坊”、“华山20街坊”、“秦川29街坊”、“昆仑36街坊”、“东方101街坊”等等类似这样的称谓,从历史深处走来,这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于是,“16街坊到了,请下车”成为多少年里韩森冢下最响亮的公交车报站声音,很多街坊里的孩子都是听着这个几十年不变的声音长大的。
1984年,西光子校里一个总喜欢留一头长发的16岁男孩显得与众不同,孩子的母亲是西光的教师,在尊重孩子个性与剥夺上,她选择了前者。多少日子,这个少年背着吉他,放学后跑到“后山”的顶上,坐在那里弹着吉他看向远方,寻找着心里的方向。
两年后,一个叫崔健的青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唱响了一首《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于此发轫,西安的少年看到了方向,抱着吉他去了北京。多年以后,《蓝莲花》、《故乡》、《时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等一首首金曲响彻华语乐坛,极富标志性的磁性声音回荡在街坊里弄,这个曾经坐在韩森冢上的少年就是许巍。
1984年,当许巍留着长发弹着吉他的时候,西光的街坊里面的一户人家正在为一个叫珺珺的女孩的出生而欢欣鼓舞。14年后,这个孩子成为西光子校的一名学生,又十年后,一名年轻的中国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取了女子十米气手枪冠军,此时世界知道了这个曾经叫珺珺女孩,她就是后来实现奥运双连冠、亚运四连冠的郭文珺。
1984年,黄河的街坊里面来了一个从河南转学过来的女孩,这个14岁的女孩显然还没有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几年以后,她没有考上大学,去做了一名电车售票员,六年之后,她的文学天赋让她成为《西安公交报》的编辑,又过了九年,她终于调入太白文艺出版社成为一名职业编辑。
职业的辗转和年龄的增长,不但没有消磨她的斗志,反且更加坚定了她的文学信仰,一路前行,《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以及《多湾》等多部长篇小说奠定了陕西文坛70后一位女将的文学地位。这个从黄河机器厂街坊走出的女子就是周瑄璞——中国文坛新晋实力派著名作家。
每一个街坊里都有足够多的故事,街坊里的故事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多少年里,街坊里的孩子考入“清北”总是不绝于耳。树荫下嬉戏的少年,没准几年以后就是街坊门口横幅上的翘楚,谁说的准呢。这些街坊里长大的孩子,很多去了远方,甚至远方的远方。虽然未必都生活在街坊,但他们的故事留在了那里······
厂区的号子和车子在自行车还是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里,厂区的上下班尤为壮观。这壮观看得见、听得着。一厂一世界,每一个工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站。在闭路电视时新的时候,大多数工厂职工家里的频道里都会有一个以厂名冠之的电视台,坐在家里看本厂台成为街坊居民的特色生活,这把街坊和周围的村子标识开来,这也成为周围村子羡慕工厂的一个生活细节。
除了家庭里的电视台,工厂广播站每天上下班时间响彻厂区的大喇叭,成为另一个流动在空气里的明显标识。韩森寨厂区工厂之多,号子声此起彼伏。加上这里职工数量的蔚为壮观,下班时刻,大小街道上壮观的自行车流和人流汇聚出一个至少持续半小时以上的生动画面,从南往北,数公里的范围内各个大市场一时间人满为患,热气腾腾。
下馆子吃饭的,买菜回家做饭的,学校门口接孩子的,一幅厂区版的“清明上河图”跃然目下,这繁荣的背后支撑是国家的计划,马路上自行车的铃声呼应着各个工厂的喇叭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时光荏苒,尘封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买“黄河”找黄牛七十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邓小平以战略家的高瞻提出“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重大战略,这是继五十年代基业肇建之后的重要转折。进入八十年代,各大工厂纷纷推出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用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韩森寨厂区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产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这其中,黄河厂的电视机产品无疑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谈到“黄河”牌彩色电视机,中国人的脑海里被激活的是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八十年代,电视机在中国的家庭还是稀罕物件。1984年,黄河厂率先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黄河”彩电成为中国家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品。那个年代的陕西绝对是中国电视机行业的领跑者,“黄河”“如意”“海燕”三强雄立,1987年中国第一届电视评比中,陕西三强集体名列第一。买电视,去陕西,这成为八十年代全中国人的共识。
“黄河”电视的超好质量是今天电视机生产很难达到的,即便到了今天,在一些家庭里,当年的“黄河”电视机还在服役,而且画面色彩依然值得称道。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舍不得陪伴了大半辈子的这老物件,“黄河”彩电甚至成为家庭的一个隐性成员。这一点,今天的电视机做不到,五到十年之后,除了报废别无去处。
“黄河”彩电不好买。在八十年代,韩森寨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买黄河找黄牛。可见黄牛不仅仅是今天才兴旺的一个行当,当年的黄河彩电比今天的苹果手机更金贵。苹果手机掏钱就可以买,黄河彩电则不行。那时候买彩电是需要票的,没有彩电票,有钱也无用。而且黄河彩电的价格不是一般的高,出厂价一千七八的电视市场价怎么也得三千往上。那可是一个月工资几十块钱的年代,想一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客人让进家门,看到一台“黄河”,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家庭主人的荣耀悄悄地从心里升起。
对于七零后八零后而言,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黄河”彩电无疑会成为他的人生记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西游记》这些经典的画面往往是从这么一台今天看来并不算大的“画框”里面走入心田,多年之后,留在心里的却不仅仅只是那一帧帧画面,更是一家人曾经一起经历的生活以及自己那逐渐长大的青葱岁月。
从奥拓到福莱尔的“秦川牛”在“黄河”彩电建立生产线的第二年,秦川厂的“秦川汽车”项目开始了另一场奔跑。奥拓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代“神车”,八十年代日本铃木公司的技术在中国大地诞生了四大奥拓,重庆长安奥拓、湖南江南奥拓、西安秦川奥拓与吉林江北奥拓。
四大奥拓在逐鹿中华的年代里,长安奥拓和秦川奥拓并驾绝尘。很多中国人对汽车的感情都是从那个今天看来火柴盒大小的奥迪的兄弟——奥拓起步的。奥拓曾经是很多城市的出租车,这更加深了奥拓的时代记忆。
后来长安奥拓弯道超车,秦川奥拓一看追不上,干脆在奥拓的基础上改进出一款叫做“福莱尔”的车,誓言要做中国最便宜的车。从此,秦川福莱尔成为中国人最可能买得起的最早的家庭轿车,一时风光无二。
今天,汽车已经成为像家电一样的家用电器,但是在上个世纪,开过秦川福莱尔第一批下线产品的人绝对是中国“先富起来的人”,在一个自行车的王国里面,坐在驾驶位上,走过韩森寨的大小街道,那种脚下油门的畅快感是不言而喻的,更方便的是,那时候一个叫收费员的职业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停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另外一件贴条的业务距离上线同样遥远。
后来,一个叫王传福的小伙子来到了西安,搞电池出身的年轻人对这秦川福莱尔生出了兴趣,再后来,他用做电池的收入接盘了秦川汽车,于是全中国在一个丰田花冠卖到十六七万的时代,一个叫比亚迪F3的轿车用这个价格的一半征服了市场,比亚迪F3继承了秦川福莱尔的精神基因——做最便宜的轿车,于是它多年留在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的显要位置,成为另一款国民车,只是它虽然继承了福莱尔的精神基因,却没有完全继承福莱尔的骄人口碑,出租车司机开着F3总会免不了吐槽一下它的小毛病,然后拍拍方向盘,一脚油门踩向了生活纵深处。
麦李西沟搬来的“帅小伙”和他的“洋博士”邻居如果说秦川厂把“小”做到了极致的话,那么陕汽厂无疑把“大”做到了崭新高度。陕汽人的嘴里永远有一个词忘不了,那就是“沟里”。陕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回沟里去。那里是陕汽出发的地方。在中国人汽车的世界里,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延安牌。
今天的人可能感觉耳生,但延安牌的荣光不亚于今日陕汽德龙在世界的尊贵。促使陕汽从岐山的“沟沟”里走出的契机来自新分配的大学生,八十年代,分配来到陕汽的大学生听说工厂在距离西安一百三十多公里外的山沟里,掉头就走。为了留住人才,陕汽一咬牙:搬家。
于是韩森冢的东北方向,一座崭新的工厂出现在了崭新的时代,多年以后,陕汽人从这里走向了全世界。五大洲的公路上,留下了陕汽的车辙。陕汽人自信地在产品上用老祖祖传下来的汉字表达了发自内心的自豪:中国·陕汽。
八十年代,当陕汽从西安以西一百多公里外的山沟里来到西安的时候,一个叫保罗·杨森的比利时人从万里之外也来到了这里。于是,陕汽这个帅小伙子跟一个洋博士做起了邻居。其实,早在1976年,保罗·杨森就来到了西安,杨森的西安之行留下了他一生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他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一个见到过兵马俑的外国人。
从此,对于西安,杨森念念不忘。不出十年,西安杨森作为美国强生在华的合资公司落户韩森寨厂区。从此,伴随着几代人记忆的词汇“吗丁啉”、“达克宁”连同那电视画面留在了记忆深处。
激情在燃“铁在烧”如果说“达克宁”在中国人的眼里是抗痒神器的话,那么“陕钢厂”这三个字在老西安的眼里绝对是一个充满情愫的地方。这座起步于1958年的工厂是中国八大特种钢企业之一。当时间来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钢铁支撑起了神州大地上这蒸蒸日上的建设,“陕钢”成为了时代骄子。
站在韩森冢的顶上向东南看过去,八十年代里,那里的蒸腾气象不分白天与黑夜,“陕钢”的车间里,人马三班倒,陕钢人的奖金让旁边的东方厂、秦川厂艳羡不已。
做生意的小贩总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换班时间的厂门口,工人们也不着急攒钱,反正每天十块二十块的奖金总是随着辛苦一并到来,超级好的效益里,只有花钱才能慰劳一天的超负荷辛苦。于是,多少年里,陕钢门口摊贩组成的市场成为厂区一道流动的风景,这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欣欣向荣。
不要觉得钢厂里面就是傻大粗笨的钢材,如果你这么觉得,那就错了。陕钢青年姚鸿文的小说曾经登上过中国文学殿堂级的刊物《收获》杂志。陕钢女子足球队是全中国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后来的中国女足是在陕钢女足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每当《铿锵玫瑰》响起的时候,陕钢的女子一定比别人更有感触,那铿锵有力的脚下奔跑着无限的青春热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陕钢人一定比别人知道的更多一些。多年以后,老钢厂的旧厂房不再烟囱冒烟,车间的建筑成了西安记忆的一部分,老钢厂的创意文化区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工业元素的味道,北京有798,广州有红砖厂,南北比较,西安的老钢厂的厂房建筑是最高的。
如今,这里成为了大学的一部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那里建起了华清学院,旁边的小区也干脆叫华清学府城,百余家创意企业在老钢厂留存下来的建筑里建筑着自己未来的梦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路上留下一地斑驳,一条两旁长满高大法桐的林荫道把大学跟小区隔开,北边是梦想,南边是生活,林荫道上牵着孙辈小手的散步老者,留下的是历史的背影······
(首章落笔 未完待续)
作者:秦关慕雪 经作者授权转载